范文 > 读后感 > 读哈姆雷特个人心得 > 导航 > 读《罪与罚》个人心得最新范文,(精选4篇)

读哈姆雷特个人心得

读《罪与罚》个人心得最新范文 (精选4篇)。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阅读了罪与罚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在读了罪与罚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范文资讯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罪与罚》个人心得最新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罪与罚》个人心得最新范文【篇一】

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那些为着自己的能力而骄傲、而痛苦的人读的书。

该书的主人公认为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思想,能够随意决定其他人的生与死,天才具有通过牺牲弱者和平庸者的生命来实现自己的伟大目标的权利,在天才面前,他只为自己立法,而不需要听从一切世俗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为了能够让人类获得进步,天才即使一时伤害了普通人,他的这种行为也是合法的,有道理的。

正是这种思想,驱使了主人公完成了他的那次为了验证这个思想而去实施的杀人。但最后,他自己却无法忍受由此而来的孤独,也无法说服自己杀人的目的,并通过与救助那些平凡人的过程中,逐渐被平凡人的感情所感化,最后通过自首、服苦役而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批评了当时盛行于欧洲的功利主义、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的观念,倡导了人性和情感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通过揭示那些普通人的喜乐,普通人身上不平凡的地方,以及非凡者身上平凡的地方,最终打消了自康德以来,一直在哲学界中存在着的那种理性者有权利为自己立法,因而有权利不顾普通人的感受来强加给他们意志的歧视性的做法。在陀氏的作品中,极力揭示的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事背后那些感人至深,异常复杂的东西。如果缺少了这些关切,那么任何一个天才所要拯救世界的理想,最终也将不可避免地蜕变成为一个暴君独裁专制的借口

读《罪与罚》个人心得最新范文【篇二】

一段罪孽与惩罚的故事,一段重生与救赎的佳话。

拉斯柯尔尼科夫,似游离在两个人之间一样,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同时,他也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好像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对于这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来说,他正在忍受冰火两重天的折磨。

拉斯柯尔尼科夫原来只是一个贫穷的大学生,但不愿像马尔美拉陀夫那样任人宰割,他想变为“不平凡”的人。离他住处不远的当铺中的老板娘是个高利贷者,心狠手辣,于是拉斯柯尔尼科夫在一天晚上杀害了他,因为恐惧,他也杀死了老板娘的异母妹妹。内心的极度恐惧漫上了了他的心头,在这之后,他的内心都很惶恐不安,内心的煎熬,使他紧张得昏厥过去,在他的心里,罪恶感如同藤蔓一样,缠住他的血液,缠住他的心灵。这就是罪。

变为杀人犯之后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他的内心和精神上都忍受着极大的折磨,要么证明杀人是一种对抗不公平社会的合理行动,要么承认罪恶,接受惩罚,痛苦的他,无从选择,因为如果选择不承认,等待着的他的便是更深的煎熬,承认呢,承认的话会怎么样,承认之后还要服刑,但是,他去选择了后者,去承认,去自首。最后他向索尼娅坦白自己的罪行,在索尼娅的鼓励下,他又在广场向社会、向人群承认自己的罪行,然后去自首,去服刑。从向索尼娅一人认罪,到向广场上的众人认罪,拉斯柯里尼科夫的灵魂终于摆脱煎熬,从而走向了解脱和救赎。书的结尾拉斯柯尔尼科夫和索尼娅相遇了,他们决心虔信上帝,以忏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难,获取精神上的新生。这就是罚。

《罪与罚》,一部让人审视自己心灵的良药,从中,你的心灵将会和拉斯柯尔尼科夫一样,获得新生。

读《罪与罚》个人心得最新范文【篇三】

鲁迅先生曾言马克思的《资本论》,陀思妥夫斯奇的《罪与罚》等,都不是暇末加咖啡,吸埃及烟卷之后所写的。《资本论》虽提不起兴趣拜读,但是《罪与罚》还是可以看看的。

故事前面很是平淡,重点介绍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生活现状,讲述他生活现状,当拉斯柯尔尼科夫开始他的杀人计划,故事开始“罪”的篇章也就走向高潮,转向“罚”。

神经上的折磨与摧残,故事我最喜欢的片段是拉斯柯尔尼科夫和波尔菲里之间关于“论犯罪”中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的解读,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总会有一些平凡的人以为是不平凡的人来做一些不平凡的事,这就是社会的现实,很难想象,当时作者就会这么有趣的论述。

故事中索尼娅的出现是必然的,当罪行开始,惩罚降临,总要设定一个解决的人,索尼娅自身妓女出身,却带着极大的圣母普世光环,是对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救赎,也是作者提出的一种宗教式的解决方案,虽然拉斯柯尔尼科夫选择自首而非自尽,但是拉斯柯尔尼科夫最开始的一年也是完全不相信宗教的,甚至一度怀疑自己自首的决定是否正确。总的来说,这本书带的我的更多感触的是当时的社会情况真的令人发疯,而且频繁在文中出现的疯,温饱富足才能思考进步,而贫穷只会使人走投无路而自掘坟墓。或许我们每个人曾经都是拉斯柯尔尼科夫,都有过自命不凡的幻想,但是我们终究不会去做拉斯柯尔尼科夫这样的杀人勾当,但是我们也会做些苟且之事。毕竟人呀,这种卑劣的东西,什么都会习惯的。

读《罪与罚》个人心得最新范文【篇四】

近期,西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给各委办局的专职安全员检查队下发了反腐书藉《落马高官的罪与罚》,西城区城管局安全生产检查队的专职安全员同志一一抽时间阅读学习了书中的精神,并感悟颇深。下面就来谈谈我队队员的感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本书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权威媒体的报道,选择了30个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每个案例,先是整理了案例的主要情节、当事人的忏悔、有代表性的专家和媒体评论;然后对案例和当事人的忏悔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基于党的十九大最新精神,分析提炼案例和忏悔背后反映的线索和规律。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警惕、加强自我约束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腐败案件当事人的忏悔,集中反映了当事人对腐败行为及其后果的深刻反省,同时,这些生动的资料可以更直观地折射出腐败消极影响和社会性危害。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意识到,腐败不仅消耗经济资源、同时,腐败造成的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破坏了社会规则以及人们的规则意识。另外,这些忏悔也向我们验证了"腐败是双刃剑",危害党和国家事业、破坏社会规则的同时,也往往给当事人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在监督执纪越来越严的社会背景下,腐败者很难永久藏匿而不被发现,一旦败露则意味着身败名裂、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

从此书联系到我们专职安全员的工作实际,对于廉洁知识和实际案例让我们受益匪浅。加深了我们对腐败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腐败是社会系统性痼疾,它的发生、演化与具体的社会情景密不可分。如果研究过程中对这些具体的人和事进行高度抽象,可能会损失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对当事人忏悔材料的案例分析可以尽可能还原腐败的真实过程,尤其是当事人的主观反馈,从而让我们有机会更完整、更全面剖析腐败的过程。在我们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实践当中,我们也会把此书的精神带到工作中去,做好安全生产,做好廉洁自律。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罪与罚》学生个人心得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阅读了罪与罚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罪与罚的读书笔记了!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罪与罚》学生个人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罪与罚》学生个人心得(篇一)


罪与罚一部大部头的书,看了一些书评,关于犯罪心理学,对俄罗斯贫富不均的丑陋社会的无情揭露等等等等。下面我写一下我的看法,不是科班出生,勿喷。

在看小说后半段的过程中,让我最纠结的莫过于这个老太婆该不该杀。一方面,正如主人公所说,他是一个虱子,杀了她还可以造福无数人。但另一方面,她作为一个普通人,即使再卑鄙龌龊,我们似乎也没有权利去结束她。但是,假如一个人真的能够成为拿破仑,那么,这样的纠结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存在下去。好在小说在结尾给了我们答案,无论这个答案是否符合每个人的观点看法,这毕竟是作者最终在人性的罪与罚间作出抉择。

小说最吸引我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拉斯科尼福本人,他本人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心怀理想,但这种理想符不符合实际我们又不得而知。志向远大,但我们也不知道这种志向是不是年轻人的年少轻狂。他既是一个善良的人,又是一个自私的人,即使一个自尊的人,又是一个虚荣的人。但这似乎才是一个现实的人,不是小说的人。吸引我的第二个方面便是小说紧张的节奏和人物双方之间步步为营的对话。尤其是拉斯科尼福与波尔菲力之间的几次对话,真的是让人紧张到了极点。像这样的节奏,小说中比比皆是。

我一直认为一部小说或是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而最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则在于,你永远无法知道她的结局会是什么。

这部小说中,会有一切你喜欢的人物,各种性格的,而且,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非常喜欢大团圆形式的结局的。

读《罪与罚》学生个人心得(篇二)


人生的全部意义是否就在于过舒适的生活呢?

“目前只有空洞和毫无意义的忧虑,将来只有一无所获的、不断的牺牲,——这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面临的命运。八年后他只不过三十二岁,还可以重新开始生活,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为什么要活着?有什么打算?竭力追求的是什么?为了生存而活着吗?可是以前他就甘愿为思想、为希望、甚至为幻想成千次献出自己的生命了。他一向认为,单单生存是不够的;他总是希望生命有更大的意义,也许只是由于他抱有希望,当时他才自认为是一个比别人享有更多权利的人吧。”

在曝光过度的夏日午后,一切都那么明亮那么干净,一切都铺满了阳光,过于强烈明亮的光线让人视线模糊,乍一眼看过去整个世界都是深浅不一的白,铺满了花,花香充斥着房子,但是你却隐隐约约感觉到不对,太干净太明亮了,让人不得不起疑心,终于走进房间,那里躺着一个小棺材,棺材里躺着自杀的少女,14岁还是15岁?她的脸是一张受了欺辱的脸,因为承受不了这份侮辱,而在寒冷的冬日里投井自尽。。。然而屋旁摆满了花儿,那一束束的水仙,花香充斥着房子。。。

这是斯维德里盖洛夫的梦,我真不知道他为何要做这样的一个梦,译序里说他和卢任一样,是个反面人物,代表着压迫和剥削的人,卢任我能懂,斯维德里盖洛夫我不懂。说起来他对这个世界似乎也有爱有同情,他帮助索尼娅,帮助那三个孤儿,但是最多的钱还是给了那个可爱的小未婚妻,但是他又玩世不恭,放荡不羁,从不工作,是个赌棍,也是个不择手段毫无心肠的色鬼,为了得到杜妮亚,忍心毒死相伴七年的玛尔法,然而毒死了玛尔法也并没有换来杜妮亚。为什么再最后他没有狠下心来呢,他想要得到杜妮亚的爱,是吗?和杜妮亚在屋中争执那段我看的真是目不暇接,高潮连连,“我不能听到你衣服窸窸窣窣的声音”放我耳里真是极动人的情话,可惜杜妮亚贞洁高傲,是不欣赏斯维德里盖洛夫这种轻浮人物的。

“枪里还有两颗子弹一颗火帽,还可以再开一次枪,他走了出去。”

这种段落结束的方式,张力十足,悬念充分,当然这也是因为我已经对这个人物产生了好奇。通览全书,我喜欢的人物并不多,两个大学生一个神经质一个少个筋,命运走向十分明显,对我来说缺乏吸引力,而卢任那样的人物在陀哥笔下总是可怜可笑可恨可耻,至于索尼娅又太软弱了,杜妮亚我怎么只觉得主要是托了主角光环的福,稍稍有点玛丽苏的感觉。。。

最喜欢的,是里面各种各样的梦,开始时大学生梦到驽马被鞭打的那段,天啊,真是,看的我要崩溃了,那种激动的,痛苦的,难以忍耐难以克制的心情,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这样!!之后梦到老太婆那段,“一轮像铜盘样又大又圆的火红的月亮径直照到窗子上。“这是由于月亮的关系,才显得这么静,”拉斯科利尼科夫想,“大概现在它正在出一个谜语,让人去猜。”他站在那儿等着,等了好久,月亮越静,他的心就越是跳得厉害,甚至都跳得痛起来了。一直寂静无声。 ”正出了一个谜语,让人去猜!哥,这本书是想让我跪着看完吗?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最真实的勾画出那种月亮照着十分寂静的氛围的句子了,看到这里很有种想哭的冲动,大师与常人的差距就在这里吧,真的不懂,为什么斯维德里盖洛夫后来要做那个小女孩的梦,不懂为什么π的名字是从一个法国游泳池而来,不懂齐格为什么要留一个奶妈头。。。。但是就是这些东西,怎么就那么和谐呢,甚至为他们添光加彩,让他们更加深刻更加丰富更具有一种持续的感染力。。

书里各色配角的性格,顶有意思的一点是女人们的幻想,酒鬼老婆的幻想,大学生妈妈的幻想,在她们的世界里,酒鬼是个好样的,大学生是个好样的,虽然有少许缺点,但终究瑕不掩瑜,是最可爱的人!她们怎能不那样想呢,那是她们的一切啊,她们唯一的依靠唯一的指望。。。有趣的不单单是人物的心理,且包括人物为何产生这样的心理,怎能不这样想呢?不这样想日子怎么过下去呢?书里描写妈妈隔了三年终于再次看到罗佳的时候,妈妈心里想着他和杜妮亚可长得真像啊,但当然还是罗佳最漂亮,哈哈,真是,还有最后那里,最后一次与妈妈的相见,罗佳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妈妈单独呆一会,妈妈你以后还会爱我吗?即使我做了不好的事情?这一段描写的妈妈的各种反应实在是太太太真实太太太强烈了。

索尼娅,索尼娅这个小废物,“索尼娅天生胆小,以前她就知道,要毁掉她,比毁掉任何人都容易,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几乎不受惩罚地任意侮辱她。但在这以前,她还是觉得,只要她在每个人面前都小心谨慎,温和而且顺从,就可以设法避免灾难。她的失望太严重了。她当然可以忍气吞声,几乎毫无怨言地忍受一切,——就连这件事也能忍受。不过在最初,她实在感到太痛苦了。尽管她获得了胜利,证明她是无辜的,可是当最初的恐惧和惊吓已经过去,当她清清楚楚明白和了解了一切以后,一种孤单无依和受辱的感觉还是痛苦地揪紧了她的心。”仔细想想突然觉得索尼娅有点像曾经流行过的小白女主,除了善良一无所有,牺牲奉献毫无怨言,最后大学生通过她的爱情得到了救赎,得到了新生,看到那里,我的心也揪紧了,然而终究是有点幻想的成分,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身心状态怎么行得通,正如斯维德里盖洛夫所说,你这样是行不通的,你这样在这个世界上是活不下去的,一个穷人,她才18岁,在女性拼死拼活也只能当家庭教师和助产士的世纪,她是一个小小的妓女(当时应该还没有可行的避孕措施吧,如果怀孕了怎么办呢,生意都做不了。。),她还有三个弟弟妹妹要照顾,再这么天真,这么善良,这么软弱可欺,这怎么行得通呢。。。

对于杜妮亚和拉祖拉欣没太多话想说,主要是认为人物有点理想有点片面,对于太光明太完美的人物我总是缺乏兴致,也就杜妮亚曾经想教导斯维德里盖洛夫那段我感兴趣一点,哈哈,女人啊女人,总是妄想着改变男人,“而当一位姑娘心里产生了怜悯,那么,当然,这对她是最危险的了。这时一定会想要‘救’他,想要开导他,使他获得新生,要求他有较为崇高的理想,开始过新的生活,从事新的活动,嗯,大家都知道,会有多少这一类的幻想。我立刻明白,小鸟儿自己飞进网里来了,于是我也作好了准备。”喜欢斯维德里盖洛夫对女性心理的把控,当然也就是陀哥对女性心理的把控,太懂女人了,哈哈,当然,他简直懂一切,洞察一切。。。

顶好奇的一个配角人物是大学生的女房东,她怎么来的钱,怎么当的房东,她似乎很喜欢男性,又很害羞,她总是坐在家里,那她到底干什么呢?似乎又有一些莫名的渠道和人际关系,好神秘啊。。。

书里结局大学生通过爱得到救赎,我心情有点郁闷,身为本小说主角,他是个英俊,慷慨,聪慧,善良的年轻男性,他还有机会通过爱情得到救赎,但是那些连这些都没有的人呢,比如穷人里的那位小官员,脑子不好使年纪也大了,个性懦弱迂腐,外形绝谈不上美观,除了一片情意真的就啥都拿不出来了,这样的人物呢?甚至连情意都拿不出来的,天生就是没有心的人物呢,真真挑不出一点好的人呢,这些人是否不该存在这个世界上呢?这样的人物要怎样才能得到救赎呢?

“我还要告诉您:我深信,彼得堡有许多人走路的时候都在自言自语。这是个半疯狂的人的城市。如果我们有科学的话,那么医生、法学家和哲学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作一次极有价值的调查研究。难得找到这么一个地方,像在彼得堡这样,对人有这么多忧郁的、强烈的和奇怪的影响。单是气候的影响就令人吃惊!然而这是全俄罗斯的中心,它的特征应该在一切事物上都反映出来。不过现在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我已经有好几次对您冷眼旁观我已经有好几次对您冷眼旁观了。您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在昂着头。走了二十来步,您已经低下头,把双手背在背后了。您在看,可是无论是前面、还是两旁的东西,您已经什么也看不见了。最后,您嘴唇微微翕动,自言自语起来,有时您还伸出一只手,作着手势。这很不好。说不定,除了我,还有别人在注意您,这可就对您不利了。其实,对我来说,反正一样,我不会治好您这个病,不过您当然明白我的意思。”这段描写很容易让人想到北京啊,这样的城市,性格强烈的城市,虽然我从没去过北京,但它就是给我一个这样的印象。。

“低矮的天花板和窄小的房屋会让人的心灵和头脑憋得难受!噢,我是多么痛恨这间陋室!可我还是不愿走出这间陋室。故意不想出来!整天整夜足不出户,也不愿意工作,连饭也不想吃,一直躺着。娜斯塔西娅给送来,就吃一点儿,她不给送来,一天也就这样过去了;因为心里怨恨,我故意不跟她要!夜里没有灯,我就在黑暗中躺着,却不愿挣点儿钱来买蜡烛。应该学习,我却把书都卖光了;我的桌子上,笔记本和练习本上,现在都积了一指厚的灰尘。我最喜欢躺着,想心事。一直在想,……我一直在作梦,一些奇怪的梦,各式各样。。”多么亲切,多么熟悉,这不就是我吗?哈哈,不过我要在乎身体一些,我不愿意让自己受苦,但是痛苦根本无法避免,所谓的奋斗和努力,我觉得也也只是让你多了一点挑选痛苦的权利。。。为什么,为什么我不可以就一直这样下去呢?我真什么也不想做,我只想躺着,各种幻想,各种白日梦,微风吹拂,不知不觉的睡去,多好啊。。。这种个性,根本不适合做人吧,做人需要主动性积极性,我都做不好。。。“不过他也记得,往往有这样的几分钟,几个小时,甚至也许是几天,支配着他的是一种与以前的恐惧恰恰相反的漠然态度,——很像有些垂死的人那种病态的冷漠。总之,在这最后几天,他似乎有意竭力避免完全弄清自己的处境;有些迫切需要立刻得到解释的事实尤其使他感到苦恼不堪;如果能摆脱某些忧虑,能够回避它们,他将会感到多么高兴啊,然而处在他的地位上,忘记这些让他担心的事,就不可避免地有遭到完全毁灭的危险。”最后还是没能避免。。过着一种臆想的,情绪主导的生活。。理性是如此的不可靠。。。

“也许已经预感到自己和自己的信念是十分虚伪的了。他不理解,这种预感可能就是他生活中未来转变的预兆,就是他将来获得新生、以新的观点来看待人生的预兆。

而且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呢,一切痛苦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在最初的感情冲动中,一切,就连他犯的罪,就连判决和流放,他都觉得好像是某种身外的、奇怪的、甚至仿佛不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不过这天晚上他不能长久和固定地去想某一件事,不能把思想集中到某一件事情上去;而且现在他也并未有意识地作出任何决定;他只是有这样的一些感觉。生活取代了雄辩,思想意识里应该形成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东西。

整整这一天,她心里也很激动,夜里甚至又生病了。但是她觉得那么幸福,几乎对自己的幸福感到害怕。七年,只不过七年!在他们的幸福刚一开始的时候,有时他们俩都愿意把这七年看作七天。他甚至不知道,他不可能不付出代价就获得新的生活,还必须为新生活付出昂贵的代价,必须在以后为它建立丰功伟绩……”

嗯,等待着他们的,除了不可避免的痛苦,也有无穷无尽的幸福。。。

2014年7月24日,闷热的夜晚,阅书观影,闲极无聊,草述心意

读《罪与罚》学生个人心得(篇三)


罗加原本是一位大学生,因为缴不起学费而休学家教工作也丢了,房租也有好几个月没缴。对他而言,放的老妇人是以不正当的方法赚钱,她对社会有害无益,即使被杀了。罗加终于犯下可怕的杀人案,他以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却受不了良心的遗责。她帮助了一位喝醉酒的人,因此认识桑妮亚。远在故乡的母亲和妹妹,也在这时候搬到他家附近,母亲对他的爱,都一直在折磨着罗加的良知。

我们大家有父母的照顾,已经很好了,还让我们念书,如果没有像大家一样,还是要努力的生活,不要用杀人来解决方法,如果这样做会比之前还要难生活,也不能帮助喝醉酒的人,有些人会假装喝醉酒,较别人帮他做事情。

读《罪与罚》最新心得 【精】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在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通过写一篇罪与罚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罪与罚的读后感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罪与罚》最新心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罪与罚》最新心得【篇一】

近期,拿到《罪与罚》这本书,第一感觉是“震撼”,曾有幸参观当地看守所,回想那铁窗之下的种.种眼神,再通读全书案例,难掩心中惊涛拍岸、脑海思绪万千。

一是两面人生难逃天网恢恢。

《罪与罚》中,如被反腐的廖少华、“两面人”王敏等,青年好学、艰苦努力,学而优则仕,为官为民,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单看介绍的前半程,这分明是励志的奋斗典型,然而两面人生,在一丝丝的侥幸心理缝隙下,一个红包,一张购物卡乃至一场酒局,慢慢崩塌了思想的防线,伸出了贪婪的双手,一步步坠入犯罪的深渊,贪腐钱财,腐蚀生态,当冰冷的枷铐架上手脚,白纸黑字的累累罪行,他们方才幡然醒悟,铁窗牢笼之外,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二是层层高压注重长效机制。

“八项规定”、反“四风”、抓“两面人”以及“老虎苍蝇都要打”等多措并举,我们党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一直保持着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坚决打击腐败分子,全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以及不想腐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一岗双责”、“一案双查”以及“双随机、一公开”等多项体制机制发挥监督作用,让党委领导干部两手都要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让腐败分子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三严三实”、“三会一课”以及“新时代新思想”“三大作风”等方面提高自身本领,加强自律、自省,经得起糖衣炮弹的袭击,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是理想信念坚定为人民服务。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坚定的政治信念,做新时代的四有青年,在理想与追求、信仰与奋斗中,脚踏实地,即使是平凡的基层岗位,也要担好岗、守好责,绷紧运行生产的安全之弦,让思想与行动的落地,勤奋与汗水的扎实,久久为功,于个人是美好的奋斗青春,于社会是政治生态的海晏河清,于国于民更是民族伟大复兴,百姓切身福祉的殷切期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新时代,我们以鉴为镜、携手奋进,昂首阔步向前行,相信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建站不易,服务器消耗不少钱。希望来到本站的各位同胞帮忙点一下广告吧!您的每一次点击等于对本站的无偿捐助。感激!

读《罪与罚》最新心得【篇二】

拉斯科尼科夫,大学生,因着贫困中途退学,依靠母亲的抚恤金生活。租了一间像衣柜的斗室,衣着寒酸,穷困潦倒。虚荣心极强,骄傲,不甘心平凡,自命不凡!有野心,尤其崇拜拿破仑。好高骛远,对于教书赚两个小钱根本看不上,所以宁可在陋室里空想,也不愿意教书赚两个小钱。同时又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有时候也很冷酷无情。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但这就是最真实的人。

作者用一整章的内容都在写他杀人之前内心非常激烈的挣扎。杀人的念头在他心里一次次的燃起又一次次的放弃。否定他去杀人的理由是因着他良心的不安,那是卑鄙的。而支持他去杀人的理由是他自己的一套理论,根据这套理论杀人可以说不是犯罪,甚至是正义的。杀人不是最可怕的,你杀了人,然后在用一套理论证明你杀人是对的,这才是最可怕的。

根据这套理论,人被分为两类人,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人是平民老百姓,他们没什么权利,他们的义务就是俯首帖耳。不平凡的人是统治者或新社会的建立者,是立法者,他们甚至不受法律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这些不平凡的人都是呼风唤雨的人物,都是开国立业的大人物。这些不平凡的人无一例外都是手上沾满鲜血的刽子手。但他们非但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反而受到人民的崇拜,名流千古。所以你看,根据这个理论,杀人没有什么啊,你看那些最被人们尊敬最伟大的人物,哪一个不是杀人如麻,只要为着好的目的,为人民谋福祉,杀人是正义的。为了好的目的,可以做错的事情。当然这些好的目的只是犯罪的借口,是我们心里的诡辩和自欺而已。

这就是拉斯科尼科夫的理论,乍一看很有道理。因为整个人类历史就是这样过来的,确实整个人类历史都在践行这套理论。只有强者才有权利,弱者是没有权利的,谁是统治者,谁强大,谁就是法!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有最后的赢家才配拥有一切的权利。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强弱。

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犯罪堕落的本质就是要自己独立做主,分别善恶。换言之,就是不再以上帝为王为主,拒绝上帝的统治,而想自己当家做主,自己定立善恶的法则。就是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自己说了算。当人离开了上帝,不在尊上帝为王,人自己定立善恶的标准的时候,就会给这个世界带来灾难。当人拒绝上帝的统治时,人就想要撺掇上帝的宝座,自己封神,为了那一个宝座,争战杀伐。人脱离上帝的善恶标准而自己定立标准的时候,杀人却变成了正当的。拿破仑,希特勒,秦始皇,以及历代所谓伟大的君王等等,所有这些为着追逐权利,为着登上宝座而所造成的灾难,都是因着不尊上帝为王的缘故。只有无所不知,完全公义的上帝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当人妄图代替上帝决定善恶的时候,结局注定悲惨,也是对上帝的僭越。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的公义,法律也是为着普通人所设立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是骗人的把戏,你见过皇帝受法律制裁的吗?要是统治者犯法怎么办呢?就没有更高的法来制裁他吗?我们相信有,那就是上帝完全的律法。有很多不信神的人也会说:正义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也有人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想,若没有一位完全公义的上帝主持正义,你的这些正义的盼望又如何实现呢?

读《罪与罚》最新心得【篇三】

罪与罚一部大部头的书,看了一些书评,关于犯罪心理学,对俄罗斯贫富不均的丑陋社会的无情揭露等等等等。下面我写一下我的看法,不是科班出生,勿喷。

在看小说后半段的过程中,让我最纠结的莫过于这个老太婆该不该杀。一方面,正如主人公所说,他是一个虱子,杀了她还可以造福无数人。但另一方面,她作为一个普通人,即使再卑鄙龌龊,我们似乎也没有权利去结束她。但是,假如一个人真的能够成为拿破仑,那么,这样的纠结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存在下去。好在小说在结尾给了我们答案,无论这个答案是否符合每个人的观点看法,这毕竟是作者最终在人性的罪与罚间作出抉择。

小说最吸引我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拉斯科尼福本人,他本人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心怀理想,但这种理想符不符合实际我们又不得而知。志向远大,但我们也不知道这种志向是不是年轻人的年少轻狂。他既是一个善良的人,又是一个自私的人,即使一个自尊的人,又是一个虚荣的人。但这似乎才是一个现实的人,不是小说的人。吸引我的第二个方面便是小说紧张的节奏和人物双方之间步步为营的对话。尤其是拉斯科尼福与波尔菲力之间的几次对话,真的是让人紧张到了极点。像这样的节奏,小说中比比皆是。

我一直认为一部小说或是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而最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则在于,你永远无法知道她的结局会是什么。

这部小说中,会有一切你喜欢的人物,各种性格的,而且,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非常喜欢大团圆形式的结局的。

读《罪与罚》后个人心得和感慨 【收藏】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罪与罚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罪与罚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以下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罪与罚》后个人心得和感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读《罪与罚》后个人心得和感慨【篇一】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罪与罚》,它是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小说描写了一个贫困交迫的大学生,因痛恨放贷款的老板娘的盘剥,愤而行凶却自以为是伸张正义。然而杀人的恐惧,良心的谴责,使她饱受心灵的煎熬,整天心惊胆战。最后在爱人,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帮助下,投案自首。这样,她整天就不在发生心灵的恐惧。

想对大学生说:我知道你们都很痛恨那个老板娘,但你已经知道那个老板娘已经身患肺病活不了多久,但你为了伸张正义的名称去杀人,这样是不对的。

想对老板娘说:你的凶狠压榨穷人的钱,谁都知道,难道你想一直走在黑暗里,不去寻找光明,再加上只做坏事不做好事,你真是罪大恶极。

当高山的崎岖变成了坦途,当古老的文明随着炽热的岩浆和无数沸腾的生命一起跌入黑暗的深渊,当辉煌的王朝在一片复辟之声中再次走向战争的漩涡中,沕穆的历史经书是始作俑者的迂阔之论,还是历史的倥侗,是上古的情思还是梦幻泡影,却早已成为不辨的真理。

读《罪与罚》后个人心得和感慨【篇二】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罪与罚》,我看的是纸质书,上译版,全书617页,一周内利用业余时间看完。小说虽然厚,又有大段对话、心理描写,但挺抓人,很容易看下去。主角拉斯科尔尼科的杀人动机是什么?表面上看是穷困潦倒,为了延续自己的学业,做成功前的经济铺垫。

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他杀了人后并没有动用那笔钱,甚至不知道钱袋里有多少钱。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据他对社会的观察,人分两类:一类是低级平凡的人,这是一种仅为繁殖同类的材料,维持着这个世界,增加它的数目;另一类是天才(超人),他们都犯罪,都是破坏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踏着人类(往往是第一类人)的尸体和血泊。

第二类人推进这个世界,引导它走向目标,成功地掌握了对大多数人生杀予夺的权力!这就是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的理由,他想证明自己是第二类人,只要他成为“成功人士”,那么,被杀害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算得了什么,不过是一只蝼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要做凯撒、拿破仑,牺牲在所难免!但是他失败了,他作案时没有自己想象策划中预计的那么冷静,侥幸逃脱后也是惶惶不可终日。

凯撒、拿破仑、斯大林双手沾满鲜血,内心毫不动摇,他们都是伟大的谋杀者!看到这里,觉得这个谋杀理由如此充分,竟无可辩驳,人类历史从过去到现在以至将来,不就是这场谋杀的同类事件,它不过是个缩影而已!只不过拉斯科尔尼科夫失败了,他终于没能跨过那条界限成为伟人,他是一个良知未泯的凡人,他犯了罪,会感到痛苦,这就是惩罚,苦役以外的惩罚。他的拯救者--索尼雅--心地纯洁却饱受苦难的妓女,让他走上自首服役之路,回归本我。如此看来,这是一部反对超我,反乌托邦小说,陀爷把这样的哲思代入了故事中,一气呵成,精妙!

读《罪与罚》后个人心得和感慨【篇三】

对于《罪与罚》,一直想理一理来着,那么恢弘的一个故事,那么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受——在几个星期之后,那感受依然在我脑子里团状团状的涌出,我知道,它传达不了这本巨著冰山一角的精华,我也试图照旧摘出一些妙不可言的句段,但面对我整篇整篇的标记,以及这本书丰富的故事型哲理表达,摘抄根本连它的皮毛都无法再现。且略微整理一番我的感受吧。

一个理想主义者如何面对贫穷呢?一个因付不起学费的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躺在棺材般狭窄的房间里,无止境的幻想,区别人和人价值的等级,粗劣的饮食、寒酸的衣着,丝毫不会让他在意。大家眼中他孤僻、自闭,莫名其妙的自负实则都是他自觉自己与他人不凡的区别,他嘲笑那些只会畅想的凡夫俗子,他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一类伟大的人,敢于把毫无价值的虱子一般吸血的人,代替审判者判处死刑,他敢于踏过他们的尸首,做“全人类的恩人”!于是,他有预谋的将一个自私邪恶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太用斧头劈死,连同突然出现的老太太的妹妹。

他收到了母亲的信顿时怒不可遏,他不能接受妹妹为了自己而嫁给一个从信里就看得出来道貌岸然、内心猥琐的男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贫穷,于是杀人计划再也不能拖下去了。他觊觎老太太的钱财,也要证明自己的英雄精神,但他并没有如计划一般那么无所畏惧,他怕了,惊恐的把赃物放在别处,一边坚信自己并无罪过,一边在各类调查中恍惚躲闪,被疑心病折磨的心智混乱。

他的母亲和妹妹来了,他们之间那么浓厚的亲情,为对方考虑、温柔地说话,让人相信,贫穷和高雅并不冲突。拉斯柯尔尼科夫是智慧的,他完全清楚妹妹的未婚夫是什么品格,他就是要利用别人来彰显自己,无论是谈论一件事、还是追求一个未婚妻。他让这桩原本喜闻乐见的婚事泡汤了,他打算再也不给他的母亲和妹妹负担了,他说要和她们断离关系,但他托付他的朋友拉祖米欣照顾她们。

对面越来越多显露的证据,拉斯柯尔尼科夫从不对自己的行为懊悔,虽然他内心忌惮无比,但他和警察玩起了斗智斗勇,甚至认为这样精彩的辩论博弈也在论证自己的不平凡。可是他是痛苦的,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思考的人如何躲得过!而真正的惩罚只有在他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罪过,只有从那一刻开始,惩罚才是惩罚,而这份漫长的自省都是因为一个叫索尼娅的妓女。

索尼娅,因为对人生绝望,一味沉溺在痛苦中酗酒的父亲、骄傲落魄的继母、三个无血缘关系的弟弟妹妹窘迫的难以生计,便做了妓女,她无私的爱着她的亲人,向他们奉献自己的全部。苦难和贫穷,还有世人尖锐的讽刺,都不能让她真正坠落,她虔诚的向上帝忏悔自己的不洁,她不仇恨、不反抗、她对更弱小的生命充满怜爱。就是这样一个姑娘,才让拉斯柯尔尼科夫开始了悔恨和救赎之道。

他所幻想的理想人生,为全人类解惑指点的非凡人生终于破灭了。他自首了,被流放西伯利亚。在这8年流放中,索尼娅一直陪着,起初,破灭的理想让他心无所依,他真正感受到了所谓的惩罚,在流放的队伍中,此时的孤僻再也无法自命不凡,他知道那是被人嫌恶和不屑。而当他终于用收获的笑脸拥抱了索菲亚,这漫长的罪与罚便结束了。

拉祖米欣是一个可爱的男人,从他见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第一眼开始就喜欢上她了。他热爱眼前的生活,不论是努力翻译挣钱还是和舅舅一起办聚会,他对杜尼娅的爱热情、谨慎又无微不至。或许可以从男人对女人的态度上就能看得出来,他们拥有的本性——谁是虚伪自私的利己主义,谁是拥有对人真诚的奉献主义。

书里揭露妹妹未婚夫的篇章,实在过瘾!让一个体面的、代表上流社会的绅士一点点显露自己的粗鄙、恶俗、毫无论点,惊慌的如同泼妇一样撕咬,真是太畅快!所以,要小心生活里这类“救了你”、“会对你好”的人。

还有一个人,思维德里盖洛夫!坦荡荡的小人,一生癫狂张扬,真正无所畏惧,他也爱杜尼娅,和拉祖米欣相比,他的爱禁忌、背德,不顾一切。但传统的杜尼娅决不允许自己爱上这样狂妄的人,若他需要救赎,她倒是能真心的帮他。他自杀了,如他所言,他和拉斯柯尔尼科夫很像。只不过支撑两个人杀人、和对庸俗世界态度的理念不同,本质上嘛,都自诩非凡!

还有索尼娅的继母、思维德里盖洛夫的妻子、斯柯尔尼科夫的母亲、索尼娅一家人办丧事请来的宾客、酒馆里卖唱的女子、聪明的警察、愚蠢得警察局长……就是这些人,就是这个故事。就简单理一理罢。关于平凡和生命、爱情和阴谋、惩罚和救赎,善良和作恶——就是这些人告诉我们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读《罪与罚》后个人心得和感慨【篇四】

最近我读了一部有关社会心理的小说。小说描写了贫困交迫的大学生罗佳·拉斯柯尼柯夫因痛恨放贷款的老板娘的盘剥,愤而行凶,却自认为是伸张正义。然而由于杀人的恐惧、良性的谴责,使其饱受心灵的煎熬,整日心惊胆战,最终在爱人、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帮助下投案自首。

这部小说谱写了不朽的长歌。小说中的罗佳啊!你是个大学生应该很有自判能力的,当我读到:“他们说的没错我这么做是为了伸张正义,是为了补救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就不会有那么多跟我一样的大学生受苦受难了。”这句话你表面上是在在同情别人,其实你是在虚掩自己脆弱不敢的负面心理。后来我又读到:“卡琳达——你的妹妹,比尔——你的妹夫他们整天奔波在外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你啊。”罗佳你有那么多的亲人、朋友,你为什么不珍惜却去干出那么蠢的事。而且那老太婆有肺炎过不了多久就会死的你想为了一个对社会百害无一利的人需要用一个英才去除掉他呢?

罗佳啊我为你惋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