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红色景点读后感 > 导航 > 红色家训读后感

红色景点读后感

红色家训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小编特别编辑了“红色家训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色家训读后感范文一

这是一本教育之书,这是一本红色之书,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教子之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本恢弘多姿的红色经典--《红色家训》!

不接受批评,前途是暗淡的这是徐特立给自己的儿媳徐乾的劝告。在这封信里,徐特立教育徐乾说,自信是值得表扬的,但要虚心的就收对自己的批评。现在社会中也存在这种问题。当代青少年自负、高傲、浮躁。听不得对自己不利的话,只能听奉承的好话。只要受到一点挫折,就以生命相威胁,哭着嚷着要跳楼、跳河。他们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从此一蹶不振,懒惰散漫。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而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

劝告,从各方面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革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是董必武给外甥王俊山的批评信。在我的眼里,董必武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这封信是董必武在批评自己的外甥王俊山不应该因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就来找他想要调换工作的行为。从这封信,我们再来看看现在青年的所作所为。啃老族,富二代,完全凭靠家族的产业,自己根本不去劳动。真正的财富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真正的历练也是在劳动中才能体验的。 王云麟就是一个例子,他家境非常不错,他的父亲掌握的一个巨大的财团。当父亲要将产业就交给他的时候

他却断然拒绝,而是自己独闯社会,去做酒吧的酒保,去做家教,最后终于被一家大公司看中,招为文员。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红色家训》--这本旷世的红色经典之作。它,告诉了我们革命先辈的教子方法;它,更告诉了我们革命先辈的伟大。他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向各位革命先辈致敬!

《红色家训》读后感范文二

花园里,篱笆下,我种下一朵小红花;党爱我,我爱她,我们从小就听党的话,党的温暖像太阳,党的关怀像妈妈这首歌就是我对共产党的第一印象,那时的我压根儿不清楚什么是党,心底头只知道党与祖国这个名词一样肯定很伟大,所以每每唱时声音愈发响亮。自从读过《红色家训》这本书后,党在我心中的印象更清晰、更伟大,党在我心中就像一座庄严而不朽的丰碑,根深蒂固地矗立着。

《红色家训》里主要精选了老一辈革命家与革命先烈,写给子女和其他晚辈的72封家书,这一封封家书让我们领略了那个年代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这一封封家书流露出革命先辈们的远大志向;这一封封家书激励着我们做奋发有为的爱国青年

有位作家说得好:父爱是山,沉重;父爱是海,深广;父爱是百合,温馨;父爱也是一本博大的书,给人最深刻的教育。在这本书里令我最难忘怀的是革命先辈们写给子女的家书,叶剑英元帅在写给女儿叶楚梅的信中说:鼓起你的劲儿,踏上你的长路。这不是日暮途远呀!红日恰在东升。阳光照着艰险的途程,比起黑夜里摸索,要便宜得万万千千。急进吧!追上那先头出发的人们。急进吧!再追上一程欢迎你们能够赶上这一场翻天覆地的斗争。我想你们没有一个是坐享其成的人。你们是铁中铮铮。叶剑英元帅用昂扬激越的文字激励女儿急进向前,也激励着我及每一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铁中铮铮.刘少奇主席在给女儿刘平平的十四岁生日贺信中写道:我们希望你在满十四岁以后,认真地考虑一下,你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青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里,大多数青年都是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觉悟的,但是仍有先进的、一般的和落后的青年之分你应当力争上游,不要安于中游,不要做落后分子和自私分子荀子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刘少奇主席送给女儿的精神礼物也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中。

这些立志深远、充满革命热情,而富有哲理教诲的家书,折射出老一辈无产阶级家,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而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的精神。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时代精神!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关于红色家训的读后感


《红色家训》是我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亲子之慈爱,教子之苦心。这部家训,时时散发出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处处体现着革命先辈那种无私的,博大的胸怀。

以董必武写给侄儿董良埙的信为例,在亲友眼里,董必武已经当了大官,肯定是享福了。董必武告诉他们:“从革命队伍里面来工作的一般还是供给制”,并不是亲友想象中的“享福”。在这封信中,他针对亲友们提出的生活艰难的情况,教育他们,共产党人就是用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的。在信中,他还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不劳而获的陈腐观念,教育侄子“应该以劳动生活为光荣”。

在这封家书里,董必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了较长的篇幅向侄子良埙细讲革命工作不讲报酬的道理,要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只能靠发展生产力,不能有其他的依赖想法。始终不肯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亲友安排工作。他的这些做法,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给广大党员的思想带来冲击。扩大开放、敞开国门,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会乘虚而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灯红酒绿和丑恶现象,也有一定的诱惑力,以致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生蔓延,严重侵蚀着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苦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时刻,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发扬《红色家训》中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树立和弘扬延安时期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否则就会在糖衣炮弹的袭击下吃败仗,在灯红酒绿的迷惑下栽跟头。

《颜氏家训》读后感


《颜氏家训》读后感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名着。作者在这部着作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作者的有些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颜氏家训》的主要教育思想

这本书总共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篇章。

篇二《教子》,主要阐述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如果像北齐的这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那就悖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胎教、幼教这些在我们现代社会逐渐被重视的教育模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颜之推就曾提出过,如何处理教育与爱护的关系更是现在许多父母所无法处理好的。

篇五《治家》,主要探讨和总结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认为治家必须自上而下,即要求子女做到的事,父母必须首先做到。父母首先应该给子女起表率作用,治家要勤俭,宽严要适度,要有仁厚之风。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几乎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也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他们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记在脑子里加以模仿,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之道都会给孩子很深刻的影响,而且不容易改变。

篇七《慕贤》,即仰慕贤才。年少初学应多接触有德行的君子,这样可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性情。对于有德有才之人,一定要与之交往,多加礼敬和学习。颜之推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

篇八《勉学》,是该书的着名篇章,内容很长,字数特别多,论述的道理值得重视。作者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的现状进行了抨击。他认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不可轻视。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作为,就难免家败人亡。作者还通过各种事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观念,如主张人要博学,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为师表;学习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要学以致用;学习要抓好早期教育,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等。这一篇章不仅论述子女教育及学习态度的问题,也讲述了一些安身立命的道理。人们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职业的贵贱,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应当受到尊敬。

篇十八《音辞》,主要讲述语言和音韵方面的内容。作者认为,各地语言、方言不同,自古已然,不足为怪。但他要求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要学会正确发音,这也是最基本的知识教育。他还告诫子女,对未经查证的事物,不要妄下断语。篇十九《杂艺》,指士大夫除了经、史、文章以外的其他技艺。讲到的有棋琴书画,骑射、算术、医学等都是一门技艺,对此须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扩大知识面和增强技能。另外,还讲到了人筮是封建迷信,六博、投壶在唐宋以后就没有人玩了。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读后感(一)

这篇一百多字的【朱子家训】原来只是听说过,却从未看过。原来以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读后才发现全篇以偶句连成,读来如金玉落地,颇具韵一律之美,不仅不觉得枯燥,还令人一爱一不释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从第一句我便有一种亲切塌实的感觉,进而似乎看见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与世无争,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凉爽,持着扫帚将庭院打扫干净,把自己也收拾清爽,干干净净地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一陽一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宁静的是梦中人。这是一种让人向往不已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生活需要一份怎样的心情去经营呢?君子的如水心态才能享有这样的安宁吧!

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正如那古诗所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是在物质已有很大发展的今天仍须大力提倡。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现在石油煤炭的储蓄量已所剩不多,更需要我们合理利用,节约资源,使得人类的发展可以延续下来。

【朱子家训】中主张人要温和理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这种脉脉温情在古代和现代都是难能可贵的。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的反击,不守伦理乖僻古怪,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一一婬一一,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对争诉,讲究温和甚至有点息事宁人的味道,但讲究的也不无道理,与人争诉,难免要结怨,结怨又易招祸灾即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此话也有道理,但细想,似乎又有点古代士大夫明哲保身的味道: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的朱子理学,儒家孔孟之道让明哲保身这个词成了一个中一性一词。但为人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就是一种道德一操一守,现在有些杂志和八卦,又有研究说明,八卦也是现代人压力释放的渠道,所以不八卦,不多言,相当不容易,是要人有很高的自觉,非同一般的自律,否则是很难管住自己的嘴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书中有一句勿念口腹,而恣杀生禽,这一句是指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念而随意地宰杀生禽,这句颇有环保意识。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这句讲的是交友,与那些为人不一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所累,与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这句对我的启发很大,对我而言。现在是一个即将跨入大二门槛的大学生,在交友方面有一种困惑,亦觉交友不易,千金易寻,知音难求啊!

其实,在处世为人方面,书上给我启发很更大。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这是教人不要轻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许是别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谓兼听则明嘛!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这句就是要人学会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财诗惠勿念,受恩莫忘对人好不要想得到回报,施恩不求报才是真善。但受到别人恩惠切不可忘记。所谓滴水之恩,当涌一泉相报才是君子所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宽容一直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一样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箭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在对待功名利禄的追求中,朱子提醒我们: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读书是为了求学问而不是为了追名逐利,当官是为了家国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这样的追求现在已经很难实现了,现实总是无情改变人的初衷,再纯洁高尚的初衷在现实面前也在无数次的碰壁后变的面目全非。所以坚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难的事,而这种艰难必须由坚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讲千遍万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贯彻下来,那是不容易的事。时时追念自己的初衷,监守内心的阵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吧!

玖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来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匪浅!

朱子家训读后感(二)

【朱子家训】以聊聊数百字能成为儒家经典之作,几百年为世人说重的原因,也才明白学校老师要求我们学习的良苦用心。

且不说【朱子家训】蕴含丰富,深意绵长,就看它全篇以对偶句连成,实具韵一律之美,读来朗朗上口。

比如里面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开篇就给人悠然的意境,很多人都憧憬恬然自若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如作者所说,每天清晨早起,整理自己,干干净净的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一陽一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沉淀自己,沉淀杂念保持宁静的心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

它教我们勤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已经广为流传。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生活极大的改善后的今天这更是不能丢弃的珍宝。任何一件不起眼的物品都是大自然的赐予与人类劳动的结晶,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不可一浪一费;生产劳动区别了人和动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因此,节俭与勤劳是人最基本的美德。

它教我们思考。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正如居安思危,生活中没有一帆风顺,学会思考,有远见,是成功所需的。

它教我们交友。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与那些为人不一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说累,与老陈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就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可见慎重交友,对自己对他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它教我们倾听。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是的,我们要善于倾听,做领导的尤其要如此,但倾听不等于轻信它教我们宽容。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般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她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煎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朱子家训】在此时就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训律自己,规范自己。

朱子家训读后感(三)

世界就像一潭水,初始,并不知道有多深,随着我们的成长,对这潭水一点点的涉足,才发现,原来,深不可测。渐渐地,人们懂得怎样运用智慧权术在这潭水中畅游,可是更多的我们失去了。

【朱子家训】并不只是家训,更应该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应该学习的训则。它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它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沉淀。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坦诚相见,不再认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一部【朱子家训】正引导着我们如何走好人字之路。

初入大学门,带着新鲜与好奇,怀着一颗还不稳定的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小心翼翼。当然,也有许多措手不及。

【朱子家训】有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一学期,对这句话可是感悟颇深啊!

也许是对大学生活太过向往,将所有的事情都理想化,并没有做好准备,以至于大学的制度,医学院的氛围,都让我有些错愕。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最后期末考的失败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失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于以后也是个教训吧!临时抱佛脚是没用的,唯一可以保障的只有未雨绸缪。就像是一陰一天出门带把伞,天快冷了先多加衣,渔民出海时带足了可以预防万一的粮食,战士出征前身披的铠甲想想这些自己未雨绸缪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家和万事兴。从小也许是一性一格的原因,和爸爸一妈一一妈一无话不谈,有很时候甚至没大没小,但是却是快乐幸福的,想想这真是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啊,用一妈一一妈一的话说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三思而后行,若有不顺心的事。自己家里面聊聊天,也可缓解一下情趣,只有相处融洽了,心情才能舒畅,对于第二天做的事才能更顺心。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不是,须平心再想有时候,总会因为一些摩一擦,闹的不愉快。记得一次,听外面争吵,出去一看才知道,是一位年过半百的阿姨开着电动三轮车拉客,结果客人本讲好的路程又长了一点,讲了半天,客人说话冲了点,结果,阿姨和客人吵了起来,还流了眼泪,想必是因不受尊敬的悲伤吧!若两位心平气和,本没有必要这样,更不会出现如此轰动的结果。有时候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这样做事情不仅可以使自己受的伤害降到最小,还可以赢得他人的尊敬。何乐而不为呢?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嫉妒是心灵的毒一药,妒忌会蒙蔽了人智慧的双眼,永远也看不清真正的真谛所在。记得【一爱一的教育】中所讲的一个孩子,因为嫉妒心过强,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终也没有能超过所嫉妒的人。拥有一个广阔的心胸是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容纳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祸福是相倚的,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流传在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中,那些因他人失马而幸灾乐祸的人,因塞翁的儿子腿伤而叹息的人,最后也明白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些有喜幸心的人有怎能看到最后的结局,事情总是变化并发展的。况且,在别人受难时,自己更应该帮助,这才是做人该有的良知。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现实中总是有很多人持着自己孤傲的心,经常在自己受恩者前面显摆自己,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人觉得没有气度,更有甚者,因为自己施恩,总觉得别人歉自己的,让他人回报,结果回报的远比他施的恩要多。受他人之恩当然不能忘,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上学收到社会大量的资助,有招一日,等我发达了,一定加倍的回报他们,毕竟,在这个时候,我得到的不仅是资金,还是希望,更是动力。我没有韩信的能力可以一饭千金的回报老妇人,但至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句话在现在这个只认文凭的社会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没有用的。但是在我看来书不是学业。此书指的是单纯的书,可以扩充为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可以增加人的涵养,扩充知识面,甚至可以改变人生,其实科第一开始的作用应该也是选拔一些有修养一爱一读书的人,可以从书中悟出许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过到后来,都变得功利了,成了为科第而读书,为未来而读书,啥时候能为读书而读书,才掌握了读书真正的乐趣。

古代真正的圣贤,有几个是为了科第而读书,他们都从书中参悟了一些道理,有着自己的理想,诸子百家是,各代名臣是。古代的才子大家更多的是官一场失意,当沉浸在他们的文章,体会的将是别样的滋味。

【朱子家训】在此时就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训律自己,规范自己,将塑造一个更严谨的医学人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