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先生读后感800字 > 导航 > 东郭先生读后感

先生读后感800字

东郭先生读后感。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东郭先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郭先生读后感范文一

最近我和瑞瑞一起读了一个故事,名叫《东郭先生和狼》,讲述了东郭先生先救了狼,而后狼反过来却要吃他,最后来的老人又如何解救东郭先生的故事。

晋国大夫赵简子带着家丁去山中打猎,有只狼挡住了去路,赵简子一箭把狼射伤了,这只狼拼命地逃跑,赵简子就拼命地带人去追。狼快要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了路过的东郭先生,狼就哀求东郭先生救他,东郭先生心肠软就答应了。赵简子追上来问东郭先生狼去哪儿了,东郭先生说不知道。赵简子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了出来,但是这只狼却要把东郭先生吃掉。这时一个老人出现了,他来为东郭先生和狼评理,老人先把狼哄骗进到袋子里,而后趁机杀死了这只狼。

瑞瑞听完故事后忽闪着两只大眼睛,说:妈妈,狼为什么要吃人,它太饿了吗,它被打死了。突然觉得讲这个故事给宝宝听似乎有些残忍。于是就告诉他,这个故事是要告诉我们,对于狼这样凶恶的敌人,不能心慈手软,要不然就会害人害己,分清黑白,要看清事物的真伪善恶后再做决定,做一个好人,但是对于什么东西都一概善待那也是错误的,哎,看着他茫然的眼神,对他讲这些个大道理似乎有些为时过早了。

《东郭先生》读后感范文二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今天我也读了这篇寓言故事,感觉受益匪浅。

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东郭先生在狼遇到危险的时候救了它,而狼却恩将仇报的要吃了东郭先生,正在这时,一个老农民从这里经过,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老农民让狼重新钻进口袋并打死了狼。

读完这个故事,我在愤恨狼的可恶的同时,更敬佩这位老农民。他的临危不乱,聪明果断,善恶分明的行为深深的感染了我。他看见狼之后,没有慌张,很快的想出了办法打死了狼。他让我明白,对凶狠的敌人不能盲目的仁慈,否则就会像东郭先生一样遭到被当作食物的命运,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善良和仁慈一定要有原则,看清楚对象,分清敌友,不要做东郭先生似的糊涂好人。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不能像愚昧的东郭先生那样死读书,要让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能盲目善良,要看清坏人的本质,要像老农民一样善恶分明,机智勇敢!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一)

玖汪曾琪写的【金岳霖先生】后,一个知识渊博却为人天真、热一爱一生活的老顽童形象马上在我脑海里形成,但最为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这么一个情节:在林徽因死后多年,金先生忽在北京饭店请客,在众人的纳闷下,他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初次知道金先生和林徽因之间的故事缘于徐志摩,知道徐志摩对林徽因那激烈的一爱一,进而了解到还有这么一个男人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金先生对林徽因的一爱一是脉脉含情的,相比徐的一爱一,金先生的一爱一更让我动容,金先生把林徽因当作是女来看待,排除了肉一体的一爱一,这种柏拉图式的一爱一情,恐怕是天底下最高尚、最美丽的一爱一情。只是站在一爱一人的身边,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求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使知道不会有结果,却任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伟大,注定了悲剧的结局。也许有许多的人会为这场恋情叹息,感到遗憾,但是这样对金先生而言也许也是一种幸福吧。

其实金先生并非没机会与林徽因结合,有一次林徽因对梁思成说她可能同时一爱一上他和金先生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梁思成就告诉林徽因他可以自一由选择,即使林选择的是金他也会祝福他们的,后来林把这件事告诉了金先生,金先生的回答是: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一爱一你的人,我退出吧。于是就这样,为了林徽因的幸福,他选择了放弃。

驹以金先生这种付出了不奢求回报的痴情的一爱一,我本人是非常钦佩和羡慕的。在我们这个商业化的时代,一爱一情也就像是一种商品。像金先生这种愿做亏本生意的人便有如恐龙一样,绝种了。更多的是斤斤计较的商人,在他们的眼中看来,一爱一了就一定要得到回报,绝不能在一爱一情这场生意上赔本,他们甚至奢求双倍或多倍的回报。这是一种可怕的一爱一。其实一爱一一个人是一种自一由,付出如求回报那边是一种交易;在感情的付出上想得很多那倒不是纯粹的一爱一情了。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二)

文/赵赞

汪曾祺先生的【金岳霖先生】是一篇写人记事类散文,取材于真一人真事,人物一性一格和形象的刻画栩栩如生,在刻画人物一性一格和形象时,细节描写也恰到好处,作者运用这些细节描写有哪些作用呢?笔者今天作一下探讨,希望批评指正。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像场景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最突出的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比如文章第二节写金先生的外貌,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一下。他的眼睛怕一陽一光,因此它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直是黑的。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这一段外貌上的细节描写,

是写金先生穿戴上的怪,他的怪是独特、不从众,不随俗,有个一性一,体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一性一格,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吸引读者去读下文,这样的一个怪人会做什么事呢?我们心里很纳闷,迫不及待的去读下文。

接着写金先生语言上的细节,比如他上课提问说:今天,穿红一毛一衣的女同学来回答问题提问别出心裁,让所有穿红衣服的女同学都很紧张,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成绩也遥遥领先。他上课时学生可以随便提问题让他回答,学生提的问题稀奇古怪,他就稀奇古怪的回答,弄得学生当场傻了,这种自一由对话式的教学把枯燥的学术变得通俗易懂,学生非常高兴,师生之间感情十分真挚,课堂气氛十分融洽,也表现了金先生幽默、率真、可一爱一的一性一格,真是个怪老师,这样的老师真难得,怎能不让学生喜欢。

金先生动作上的细节更让人捧腹大笑,与众不同,比如他做讲座时,忽然停了下来,说: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警物。说着,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这时的金先生不仅知识渊博,态度严谨,还是个风趣幽默的老玩童,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遗风。讲到这儿,我顺势追问学生:如果是你,会不会为从脖颈中捉出了跳蚤而得意?如果你的同桌从身上捉出了跳蚤来,你会不会觉得他可一爱一、率真?学生陷入了思考,经过探讨得出结论:因为金先生是一位很有学问,天真一浪一漫的大哲学家,所以我们一爱一屋及乌,能带着善意去欣赏其名士风一流。这一说法反映出学生对人物的了解还处于表面阶段,要提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能力,就需要教师搭建渠道,唤一起并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更好地体会文本。经过我反复给学生讲解,学生最终理解了这位与众不同的人物。

金岳霖先生在治学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言行、事情,赞美了他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他的确是一位为人师表、循循善诱、率真可一爱一的学者,从他的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三)

【金岳霖先生】中有个这样的细节,说是林徽音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一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音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

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音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

林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跟人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举行,那一天,他的泪就没有停过。他渐渐说着,声音渐渐低下去,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有人央求他给林的诗集再版写一些话。他想了很久,面容上掠过很多神色,仿佛一时间想起许多事情。但最终,他仍然摇摇头,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当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一下,又继续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睛,垂下头,沉默了。

距年前我读到这样的话语,一刹那哽咽。那个时代的人,对于感情十分珍惜一爱一护,一爱一一个人一大约便是长远的,一生一世的事情。因此一爱一得慎重,却恒久。

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一爱一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做这一切。一爱一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绝如今多见的,却是那等付出一丝一毫都要斤斤计较的男子。发出一定要有回报。计算一爱一情,一如计算基金汇率,赔本生意,谁肯做。若自觉有些许吃亏,一定加倍讨要回来。面对这样可怕的现实,再看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候那样动人心魄长远的一爱一,真是让人心灰意冷。

一爱一固然值得珍惜,但是要人一爱一你一时一刻并不难。但是最美最好的,是有个人在至老时候还会想起你,那样深刻,深刻到他一生都从未忘怀过你。

《马裤先生》读后感


都说读一本好书,像品一杯美酒,那老舍先生的《马裤先生》就是一杯陈年老酿,令我回味无穷。

《马裤先生》主要写了作者在火车上碰到了一位穿马裤的先生,以及他和茶房(服务员)之间发生的事。在作者的笔下,文中人物个个鲜活明亮、栩栩如生。

乍一看,整篇文章像是讲笑话一般把所有的事一笑带过,但仔细品味,又感觉像是“人生观”一样,用哲理把事情娓娓道来。

当马裤先生用像打雷一样的声音喊茶房的时候,“茶房的眉一毛一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一看,好像在说笑话、讲幽默,回头又一想,其实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茶房的心中厌恶却无可奈何的感情淋一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再看那马裤先生忘了买报,对着茶房颐指气使的时候,“我急忙把我的报赠给了他,这是我的耳鼓出的主意”。初读,给人的感觉像是在文字的墙壁上刷了一层“幽默”的油漆,但恰恰是这种冷幽默表达了作者对像马裤先生这种趋新的市井人物的讥嘲!这种幽默化的写法既让这篇文章妙趣横生,又没有切小“哲理”的蛋糕。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自私自利的马裤先生,尽职隐忍的茶房,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马裤先生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他就像是我们自身缺点的大集合、放大,我们也该观察自己、反省自己,远离虚荣和自大。

《汪汪先生》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汪汪先生》,我很喜欢这本书。

书的内容是:有一条狗喝了一杯蓝色药水变成了一个人,我们叫他汪汪先生。后来他爱上了丽希布鲁夫人,可是丽希布鲁夫人爱的是玛克斯的爸爸。然后蓝色药水失效了,汪汪先生又变回了汪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动物也是很聪明的,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友好相处。

汪汪先生读后感


汪汪先生读后感(一)

我想大家一定读过很多书吧,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汪汪先生】,我简单的讲一下。

玛克斯家有一只狗叫汪汪先生,它喝下一种东西后变成了一位男人,可他的一举一动还是狗。

玛克斯就让汪汪先生跟他学做人。冯。阿尔腾斯茵夫人也是一只狗也喝了那种东西变成了女人。

玖完这本书我觉得玛克丝非常地喜欢这只狗,这只狗也是拼命的学做人。玛克丝先生教汪汪学走路、跑步和做饭握手,吃饭,去商场,说话等等教了很多。我知道学每一件事都很难,值得庆幸的是不论他是狗还是人,他的主人玛克丝都依然一爱一着它。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动物和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人能说话,会做饭,有自一由,而动物不会说话,是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感受不了正常人生活的乐趣,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汪汪先生读后感(二)

书的内容主要是讲汪汪的主人叫玛克斯,是一名学生。他的爸爸是药剂师,发现了一种蓝色液体,能使植物变一性一,生长变快。可有一天汪汪一舔一了这种药品,竟然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高大的男人。可仍旧很难改掉原先的习惯,半夜喜欢与街街上的狗一起狂叫。他的主人玛克斯非常瘦小,经常被罗伯特欺负,可自从玛克斯的大狗把同学吓得魂不附体。罗伯特恨不得与大狗隔上一堵墙。这一天,趁大狗没在罗伯特死死的把玛克斯压在地上,就在这时汪汪先生拧起罗伯特的衣领,拾起一米多高,说不许欺负我家玛克斯,还不快滚!罗伯特吓得飞一般逃走了。

汪汪先生当人也学会了许多东西,解大小一便会乖乖的蹲在马桶上,解完了还会冲掉。睡觉会自动睡到床上,跟真的人没什么区别的。

汪汪先生的经历故事给我们很深的印象,来路不明的东西千万不能吃,说不定哪一天也会倒大霉的。也懂得了一些道理,无论这个人他是好是坏,长的丑是美,你一定要善待,决不能轻视他。我们不能随意的轻视别人,轻视别人就等于轻视自己!

汪汪先生读后感(三)

玛克斯和他爸爸施泰伦海姆收养了一只卷一毛一流一浪一狗,给它取了一个名字汪汪。一天晚上,玛克斯和汪汪不小心打破了一个老婆婆给他们的瓶子。汪汪喝了瓶子里装的蓝色液体以后变成了人。施泰伦海姆和汪汪先生一爱一上了丽希布鲁夫人。在汪汪先生和丽希布鲁夫人约会时,汪汪先生喝下去的蓝色药水渐渐失效,汪汪先生变回了一只狗。施泰伦海姆知道药水失效的事情后,向丽希布鲁夫人解,是汪汪向她发出了约会邀请,他还将蓝色药水以及发生在汪汪先生身上的变化讲给丽希布鲁夫人听,但丽希布鲁夫人不相信。施泰伦海姆和儿子一起去寻找蓝色药水,同时,变回了狗的汪汪一爱一上了另一只狗一爱一德。里娜。玛克斯和他爸爸找到药水后,就叫汪汪再试一次。丽希布鲁夫人终于相信了,她和施泰伦海姆生活在一起。汪汪先生把药水给了一爱一德、里娜,他们变成了人,最后他们俩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旦别人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就要去像施泰伦海姆父子一样证明给他看,让他相信我。只要是好朋友就要互相帮助,就像书中的汪汪先生,帮助了玛克斯一家很多次。一些美好的东西是要靠自己努力去追求的,书中的施泰伦海姆跟丽希布鲁夫人一次次的约会以失败告终,但是施泰伦海姆一直努力,不放弃,最后他们终于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想获得成功就得经受住考验和挫折。只要你帮助了他人就会有回报。

朱自清先生《匆匆》读后感


今天,我学了《匆匆》这篇文章,作者是朱自清。他的这篇感叹时光的文章令我感触很深。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日子一去不复返、和对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来去匆匆的感受。他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觉得机自己这八千多日子做得不好。他很盼望时间可以停下来,认为干什么事时间都会一点点流逝。

作者开头用到了排比的手法,触景生情。后面几句话出现许多问号,实际是在告诉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作者和鲁迅一样,一生都在激励人们要振作,不要害怕黑暗,可是,他还是觉得自己这八千多日子不充实,再想想我们,四千多日子不就等于是浪费了吗?时间走得很快,没有任何踪迹,睡觉、叹息,愣神等等,时间都在流逝,而时间去了以后,就再也回不来了。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现的是对时间的无奈和惋惜,他希望大家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充实,叹息一次,就浪费了一秒钟,虽然一秒钟实在太小,可是时间都是由这么一点点组成的。

时间过得太快了,如果一辈子都过得不充实、或去做坏事,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努力上进,这之间,会有许多挫折、苦与累,但是,这样才会活得很充实。就算不能做好事,也绝对不能去做坏事,我感觉到,作者很爱惜时间,他希望所有人都不要浪费时间。因为,老后再后悔就晚了。

说了这么多,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何尝珍惜过时间呢?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没有作者那么累,把学习学好就可以。可是,我们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玩上,甚至,连上课也不好好听讲。我觉得,不好好学习真的是虚度光阴,长大以后有不少学习差的当了小偷,那么,这种人就不应该来到这世界上,母亲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她也希望我们好。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平时多助人为乐,上课听讲,下课好好完成作业。

其实,学习真的有那么难吗?只是动一动脑筋而已。不像过去打仗的人,很苦,而且一不小心便会丢掉生命。如今,我们穿得好,吃的也好,坐在温暖的教室,多幸福啊!

学习好,以后一辈子都很享福,而且现在得和朋友处好关系,这样,大家都好。如果做坏事,不好好学习,你对的自己的父母吗?还有脸见他们吗?好好努力吧!要上进,不能停留再原地不动!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去了的就不会再回来,让我们去珍惜它们吧!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藤野先生》读后感


鲁迅是怀着一腔赤诚从东京到仙台,他不愿整日面对那些迂腐的同胞,成了第一个仙台的中国留学生,食不果腹也好,至少这里没有让他为了别人的身份而感到耻辱的人。他认为他能快活着学成,回国,治病救人,可人心又是何其难医?

影片里的中国人看着同胞惨遭屠杀是麻木的,中国是一个只有需求没有追求的国家,鲁迅才反应过来。他认为人健康了,就能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可他纵然千般能耐,医出的也是一具具被自私与懦弱架空的健壮皮囊,被敌国当作战利品论功行赏。若说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种子,中国人是花果,那鲁迅也只能修修花叶,最终那果实还要被别人践踏摘来,他就是再如何努力,也动摇不了根深蒂固的种子半分。放弃自己热衷很久的事情是很难的,可鲁迅还是因为一部影片便弃医从文了。

他知道他学医是为医人,那么此时从文,是要医国,可仅凭鲁迅一人想改换朝夕太难,也许少他一人也没什么,他清楚这点,可还是想勉力一试,万一他的哪部作品就成了中华民众觉醒的转折点了呢?再不然,纵使中国最后败了,他也能让后世知道。

不是所有中国人,都甘做亡国奴,也有瘦弱的东亚病夫会仅凭华夏这飘渺了五千余年的信仰而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他放下了手术刀,提起了笔杆,继续在焦土上战斗。他一直期盼着,让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影片里国人麻木不仁的脸被染上些色彩,即使是悲哀的也无妨,起码中国,终于要苏醒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