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3000字 > 导航 > 赏识教育读后感

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3000字

赏识教育读后感。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赏识教育读后感,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赏识教育读后感范文一

记得是在2008年在湘潭市一中听到了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的讲座,听完之后比较震撼,随后买了老师一本《赏识教育》的书籍,至今收获很大,加之现在我也是担任班主任,所以和学生的接触就更多,平时的道德,养成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问题是你有没有唤醒这种潜能。周弘老师说,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老师家长都一味地指责孩子,却很少想想自己做得怎样。其实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承认差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而我们对孩子,期望值过于单一,总希望每朵花都开成牡丹,自然觉得很多花不合格;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总想让每棵苗都快速地成为参天大树。其实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只能扼杀正常生长的生机,从而往往断送可能达到的辉煌。

周弘老师的女儿周婷婷从聋女到留美博士,一个爱字,一个玩字,一个行字,是其生命成长的阳光雨露。周弘老师只初中毕业,从来没有学过化学,但为了帮助女儿学好化学,周老师和女儿一起进行学习化学课本,不断的提问题,梳理问题,不断的为女儿欢呼,最后女儿找到了化学天才的感觉。用玩的形式激发学习的兴趣,找感觉,尝甜头,婷婷就是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以跳级的形式轻松度过小学阶段。行,是无条件的相信孩子行。天生我材必有用,最后一名也自豪。许多父母以为,只有努力了,才能成功,但其实孩子们是成功了,才会努力,从胜利走向胜利。

周老师的成功提醒我们都需要反思,提醒我们需要学习。不只是孩子需要赏识,老师也需要赏识。赏识是一种心态,是一个种激励。孩子得到赏识,迸发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能量,而父母和老师如果拥有了赏识心态,也能更积极、更正面的看待生活、人和事,超然的面对生活的挫折与痛苦。这本书值得细细品味,用心咀嚼,相信藉由赏识,在孩子身上、在生活中能找到更灿烂的阳光。

赏识教育读后感范文二

这学期我读了关于赏识教育的书,在读书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解与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倚栏轩文学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家长和老师纷纷效仿的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

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抓、去取。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孩子的全部探索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虽然常听到父母教育他们要互相帮助,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的行动。试想,如果用赏识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和孤僻。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应该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就应该鼓励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赏识的批评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我相信你能改正。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我会永远带着这个信念去关爱我的每一个学生。

实际上,惩罚教育也好,赏识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严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孩子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为有用的是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

有人说,天赋是靠遗传的,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阅读这本书,它会告诉你,只要你愿意,只要你领悟了教育的真谛,孩子同样能成为天才一个全面的天才!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和谐。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赏识是孩子精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孩子的成长没有赏识是万万不能的。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发掘孩子的天赋,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唤醒好孩子。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赏识教育二百问》读后感


《赏识教育二百问》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值得学习的好书。

作为一名老师,我首先应该先做好母亲。书中教我如何做一位称职的母亲。作为父母,我们要多与孩子沟通,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让孩子知道,我们不仅是父母,也是朋友。

一盏灯,一辈子,如果父母能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照亮前行的路,他们就不会迷失方向。不要害怕孩子会犯错误,如果孩子有能力承担错误的后果,就应该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制品,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并要求他们沿袭自己的理想。父母的建议也许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孩子自己的做法可以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也能让他们的心智日趋成熟。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受到挫折,当孩子受到挫折时,父母应冷静友善地帮孩子渡过难关。既要告诉孩子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各种艰难险阻,应做好思想准备,又使孩子从战胜挫折中体会到快乐和愉悦的心理,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给孩子信心和力量。

常识关注心灵,孩子永远是好的。常识包括表扬,又超越表扬。常识生命,善待生命。孩子因为生命被常识,内心充满安全感与幸福感,孩子生命状态良好,正是我们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让宝贝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为母亲,以后多常识自己的孩子;作为老师,更要多方面常识那些可爱的宝贝们。用爱去理解,同样他们也会用爱来回报我们。

《赏识教育》读后感600字


拜读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让做班主任的我受益匪浅,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每天都能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教育学生的方法----赏识我的每一个学生。
赏识教育的最重要原则是信任。我们要从每个孩子的身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从心底深处去欣赏他们,孩子们会有很大的改变。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班的王耀恒同学,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我面对全班学生表扬过他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不怕说错。从那以后,我经常看到王耀恒在课上踊跃举手,其他老师也向我反映他最近有进步,我也及时的对他进行表扬,从那以后他的作业完成质量高了,成绩自然也有所提高。
我们对学生获得的成功和进步应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赞扬。鼓励是流淌的小溪,是教师手中的太阳。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像是清晨的一缕曙光。往往我们一句体谅的话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恢复信心,几句表扬鼓励的言语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所以,让我们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孩子。

《赏识学生》读后感


《赏识学生》读后感


假期读了李丽主编的《赏识学生》这本书,总会被书上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所震撼。这本书折射出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折射出教师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它像一轮又一轮的波浪不断冲击我的心灵,让我沉思,让我审视我的教育方式,寻找我的可取与不足。读罢《赏识学生》,强烈的感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呈现。那就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赏识就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幸,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新课改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班级里都或多或少有后进生,面对后进生懒散的学习习惯,面对他们在老师的苦口婆心下无动于衷的表情,说老实话有时真气不打一处来,哪还有喜欢可言。但是爱就意味着宽容,如果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不去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不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不妨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他们年幼无知,自控力弱。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为什么我们自己有时就做不到?想想孩子们思考的东西,我们才有可能多一份赏识之心,平静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过错,也才能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读了《赏识学生》这本书,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我们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如果我们不对太阳倾注殷切的期望,那么太阳也将不会放射绚丽夺目的光芒,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