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教育时报读后感 > 导航 > 教育教学专着读后感

教育时报读后感

教育教学专着读后感。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教育教学专着读后感,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教育教学专着读后感(一)

--【一爱一的教育】读后感

文/周建玲

泰戈尔曾说:一爱一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一爱一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一爱一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说它和我差不多年纪,今天我捧在手里细细品味的时候,被书中无数个故事深深的打动了。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着。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一爱一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一爱一的教育】和【续一爱一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着,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夏先生说: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一湿。

在看【一爱一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一爱一祖国、一爱一人民的感情。

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一爱一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一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一爱一就像空气,充斥在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人的内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一爱一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一爱一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一陽一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一性一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一爱一,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一精一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多听听这些一爱一的故事,感受和体验一爱一,学习付出一爱一。我想,面对我们的教育,一爱一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一爱一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一爱一,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一爱一就没有教育。一爱一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一爱一,一种对于生活的一爱一。读【一爱一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一爱一,在感动中,我发现一爱一中包含一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一爱一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一爱一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一爱一的人,付出一爱一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教育教学专着读后感(二)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拷丽丹

两极分化现象指的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受新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向两级分化,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种现象的出现让老师们都很苦恼。究其原因

第一点,最重要的是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积极一性一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小学的学习,是由教师引导入门,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上有时扶着走,有时让学生自己走,慢慢培养学生的独立一性一。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学生养成依耐一性一。表现出适应力差、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下降。

第二点,严格执行教学目标,为了一节课目标的完成,对一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不管他愿不愿意,对他进行反复的辅导,强化。我们班里一个女生接受能力很差,有一种类型的题目我给她讲了五遍才会,过了几天我再给她出一道,她又错了,不过通过反复讲解她后来终于会了。但是,我也一直在反思,这样会不会影响她的创造力和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第三点,经常的考试,评估,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孩子感到身边的人都用分数这把尺来衡量与定位他们,相信大多数孩子感受不到成长的快乐,成功的自信。

那么,怎样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从而缩小两极分化呢?我一直以来都感到比较困惑。在郭教授这本书中,特别是读了下面的案例之后,我找到一些答案。

书中提到东方英文书院实验班在开始实施生本教育的时候,存在着两极分化,对认字,好的学生几乎都认识,而差的学生只认识60%或者更少;但是在生本教育实施了一年多之后,差生基本没有了。

还有其他学校的一些成功案例。究其原因,原来生本教育把学生的必学部分严格控制在第一层次,贯彻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加上对完成时间不作硬一性一规定,这样要求不致过高,又留有充分的余地,祛除了学生的心理抵触,保持了他们旺盛的学习热情。

这些对照我们目前的教学似乎也差不多,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比它又多了两个层次,他们都再次强调保底的要求,而且采取密集的考试评价手段。这样我们的教育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热情降低,两极分化形成。

其实,古人早就强调因材施教,学生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教育的方法也要因实际情况而定。对于一些孩子,也许我们真的需要等待。

教育教学专着读后感(三)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朋友向我推荐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近段时间借着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我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看后感触颇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着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着,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了差生这个标签而已。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一陰一影。这样看来,我们教师岂不是变成了千古罪人。

书中讲到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一娘一,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了解一些新鲜事物,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一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冗长复杂的说解,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书本上那些细小绝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多呢?

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她成功的教育改变了这些所谓差生的人生。在这位老师身边曾有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从小就被老师当作傻孩子疯孩子,是不可救药的学生,是木头脑袋,被误送过一精一神病院。钢琴老师无情的将她淘汰,学校老师把它看作傻子不让她参加集体游戏,因为怕她给班级丢分,老师不允许她参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后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边常响起老师同学讽刺的话语,几乎所有的人都抛弃了她,她的心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一杀,两只手上布满了自己用刀片划的伤疤。就这样一个在老师家长眼里注定要失败的孩子,可在这位优秀老师的关怀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点大学,还在着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作品。是什么力量是这样一个濒临崩溃的孩子变得如此优秀呢?这位老师是用什么魔力拯救的这个孩子呢?是自信,培养自信。

看到这里,我也真有点愧疚感。虽然从没有歧视过成绩差、纪律不好的同学,而且加倍关怀,但是在几次活动中,为了不影响班级,我也有过不让余伟坤同学参加比赛。真没想到,这样竟然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昨天我听余伟坤一妈一一妈一讲,余伟坤叫他一妈一一妈一去买些小礼物,他要送同学,这样同学会对他好一点。听了此话,我心头一震,可怜的孩子多么需要大家庭的温暖。看来对这些孩子来说,老师的一爱一远远不够,更需要同学的帮助,他们才会感到幸福,才会树立自信。

我们老师的责任应该是鼓励每个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是狭隘的追求超过别人,以提升自己的声誉,使考试和学习成为每个学生自我提高的途径,而不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奖励的能力竞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必胜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的人,让他们表现的坚强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教育教学读后感


教育教学读后感范文一

假期读了三本书,《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和《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从这三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读《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有感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着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二、读《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有感

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可以说,当前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

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 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民主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全面关爱学生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 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都喜爱成绩好的学生, 而爱表现不佳的学生却是不容易的。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 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 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虽然这种爱有时毫不起眼, 但它有助于师生间理解桥梁的建立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课,死读书,读死书。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

4.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认为要想真正激课堂教学,单纯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有所作为。

总的说来,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 又应该是朋友关系, 否则, 师生之间难以作到真诚相待。师生之间有了和谐的关系,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我相信, 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用爱心去教书育人, 那我们收获的将是一颗颗诚挚的心, 筑就的将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有感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理念是灵魂。让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纠正误区,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成效。

教育书籍读后感之《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

教育教学读后感范文二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着,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读后感1100字:教育教学读后感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我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忙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用心、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多给学生说我期望、我推荐、你觉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彻底改变评语中该生怎样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推荐、对你的期望,要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分学生双差而出。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潜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职责。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观念!家长会必须要给家长讲清楚: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必须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6、必须要给孩子做表率,经常与学校沟通。

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社会,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能够作为高一德育培养的目标的主要目标!

青年教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掌握必须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知识关,要超多做题,研究高考,明确每节课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能围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优秀的演员;第三突破教学关,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新教学观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是一种对话、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教学相长。

教师不仅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潜力是教学的关键。

新教学观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会学。这种参与不仅仅仅是简单的课堂提问!

新教学观首先要求教师要吃透学情,要明白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什么状况下能发挥潜力!兴趣、方法、习惯、性格、个性、心理品质、目标、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视。

小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唤起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进而掌握基本的知识(知识决不是第一位的目标)。

教育教学专著读后感


教育教学专著读后感范文一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的。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叫,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习。

教育教学专著读后感范文二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着,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教育教学方面读后感


教育教学方面读后感范文一

刚工作时,怀着对教学工作的一颗火热的心,买了一大堆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但很多没看就束之高阁,自从顾校长出台了一本《教师发展性成长手册》,翻箱倒柜,又重拾这些书,翻着翻着,《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深深吸引了我。

魏老师说: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关于管理,魏书生提倡民主、科学的学生自主管理。

魏书生管理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令人称道。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另外,除课堂教学,魏书生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魏老师让我深刻理解:所谓班级管理,并非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其实,施教与求知的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虽然,魏老师的思想我还不能全部领悟,有的即使领悟了,实践中也未必能全部运用。但我想教育是相通的,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至少可以把他的教育思想当作自己工作的信念,长期学习下去,班级管理工作就会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教学方面读后感范文二

李镇西老师是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对教学及学生的心理研究有其独到的见解。听说李老师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提供了一本具有借鉴意义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参考书,今年暑假,我读了李老师所着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是李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及时总结写成的。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整本书贯穿的教育思想就是爱。读后感到收获不小。下面我就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用爱去感化学生

教学的两个主要角色就是老师和学生。可以说师生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要怎样与学生和谐相处呢?

李老师告诫我们,要想和学生相处,我们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他们,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老师都有生气的时候,李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呢?他在以前对学生也生过气、发过火,但最终李老师都以巧妙的办法处理了此事,并且让学生心服口服。现在细想自己的以前,自己也有过发火冲动的时候,但发过火去,就不了了之了。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在上学,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过程中,发现孩子做错事并非是故意的,而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去做的。女儿偶尔一次去同学家玩耍,而没有事先电话告诉我,以致于全家非常着急、生气,我们到孩子所有可能去的地方寻找都没有找到,结果她自己回来了,回家后她讲了自己的理由,她是因为贪玩给忘了。你能说她是故意的吗?想想我们的学生,他们很多时候也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才发生的错误,我们能单纯地批评他们而不问缘由吗?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大人有时候都犯错误,何况是那么小的不懂事的孩子,孩子不就是孩子吗,在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教师及时地去帮助他们,交给他们正确的方法,他们才会改正。他们需要在不断的犯错误中学会明辨是非,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用爱去启迪学生

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及时恰当地表扬孩子们,让他们在充满阳光的环境中,茁壮的成长。这是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思想。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关切的眼神或一个微笑就能给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是他们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不放,只要相信我们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当学生喜欢你的时候,他很自然的也就会喜欢你的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吧。想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每天处在一种批评学生的状态,学生肯定受不了,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学生跟你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他还能学好吗?他还能服你的管理吗?可想而知,你的教育管理会越来越难。所以我们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随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去表扬他们,让他们在阳光的沐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阅读《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深深认识到:对于教师,要做到有爱心的确不容易。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把自己的爱很自然地贯穿在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总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少一些冲动,多一点耐心;少一点烦躁,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表扬。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很出色,我们的教学生活将会更加愉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