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铭记抗战历史演讲稿 > 导航 > 铭记历史珍惜盛世——观《德清人民抗战史料展》有感

铭记抗战历史演讲稿

铭记历史珍惜盛世——观《德清人民抗战史料展》有感。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铭记历史珍惜盛世——观《德清人民抗战史料展》有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和爸爸就特地去德清档案馆,参观《德清人民抗战史料展》。短短半天时间,让我们这些在美食、玩具和童话故事中长大的孩子们,深深地理解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过的那些苦难岁月。

初秋的武康,绿树如荫,鲜花盛放。街头车水马龙,人们三五成群,脸上洋溢着微笑,步履轻快,悠闲自在,一片繁华景象。但一走进展览现场,我们似乎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70多年前的德清,居然是这样一幅人间地狱般的场景:

“1937年12月22日,日军进犯武康县,三桥埠镇首当其冲,全镇1800余间店屋和住房只剩下关帝庙屋角一侧,其余全部变为灰烬。当场被日军槍杀平民7人……”

“1938年3月26日,日军从杭州出发,经武林头到雷甸,见人便杀,见屋便烧。在白云桥一带方圆30里范围内纵火,草头圩、丁家角、冯家圩等数十个村庄全部烧光。日军又在嵇家角集中屠一杀村民。渡船上12人、河滩上8人均被槍杀,接着又在周家兜、总管桥、轧米桥数十个自然村纵火,焚毁房屋480间,杀死村民一胡一新生、沈正元、吴阿巧、沈育生等53人……这次日军扫荡德清,共杀害平民1300余人,烧毁房屋7000余间。”

……

这一篇篇的文字,一幅幅的照片,虽因年代久远而发黄陈旧,但依然清晰可辨,以铁一般地事实,向我们再现了70多年前的惨剧。难以想象,德清这片美丽的山水,居然承载着如此惨痛的经历。勤劳善良的德清儿女,曾经遭受过这样苦难的折磨!

在展览现场,我们还 看到了五幅侵华日军遗留的军用地图。其中一幅筏头镇地图测绘于1915年至1916年,在地图的左下角标有测绘单位:支那派遣军参谋部。

这幅地图上,筏头镇每一条溪沟的走向、每一处山峰的高度都一清二楚。群山之中,一个个小村、一条条乡间小道、甚至一座小桥一处乡野小庙都是清晰可见。从这些地图可以看出,日本侵略中国是处心积虑的。早在战前十多年,都派出了很多特务到中国来收集情报。可惜那时候中国人只顾着内战,根本没有做好抵抗的准备。

这幅地图在无声地提醒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一团一结,一定要自强,不然就一定会被侵略,被凌一辱。

走出展馆,明媚的一陽一光向我们扑来,呈现在眼前的又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令人恍如隔世。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与和平是多么重要!我们要为身处当今和平盛世而庆幸,更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学而有成,奋发有为,担起责任,不再让这屈辱的历史在中华大地重现!

德清县实验学校 403班 蔡张铉

指导老师 吴莉莉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已经过去,至今仍历历在目。抗战英雄老兵和新一代中国士兵,那一句句“为国争光,为人民服务”,道出绵绵不绝的自豪。

70年回首,那段悲怆的历史,中国,贫瘠、落后;国人,愚昧、懦弱、麻木,被人笑作“东亚病夫”。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帝国主义企图将中国变为殖民地。仅是南京大屠一杀,就有30多万中国人,死在列强刀口下。重庆大轰炸,南桥寺大屠一杀,衢州细菌战……帝国主义用中国的火药发明,嘲笑了我们的大刀长槍。但,曾经的英雄们奋起反抗,义无反顾,为国捐躯,是如此慷慨激昂,只要一声号角,就前赴后继,无暇生死,何等大义凛然。

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去敬畏这段历史。在那个年代,人们记忆里深埋着最原始、最基础的一爱一与责任,所以他们奋勇杀敌,马革裹一尸一。而今社会里的新鲜血液扎堆在“好汉坡”游玩,“伪装者”被奉为良心抗日神剧,简直自欺欺人。正如陈秋实在《我是演说家》里讲的那样:“中国拍抗日剧用的摄影机大都产自日本,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怨恨这段历史?”

于我看来,历史只不过是过去的纪实,无需义愤填膺,更不用耿耿于怀,敞开心胸安然接受,并吸取弱肉强食,落后必挨打的教训,着眼于眼前学业,扎实打好基础,也需多接触周围事物掌握常识。闲时外出 游历开阔眼界,忙时一一抽一一出一份报纸关心实事。

真正的一爱一国不是单单了解一段历史,也不是看了几集抗日剧,而是要努力学一习一技术,与时俱进,即使乱世之中依旧能成为中流砥柱。

接力——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遗忘历史就等于背叛。”这是老师教育我们的一句话。回顾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那是一部饱含血泪、历经沧桑的国难史,也是一部可一爱一的中华儿女不肯低头折节、勇斗外敌入侵的英雄史。我们小学生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但作为新的一代,要牢记历史,时刻不忘我们肩负的责任。

打开《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这本书,我面对面地与革命先一烈接触,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而感动,也为外强无恶不作、烧杀抢掠的恶魔行径而愤慨,为新中国的自强不息、飞速发展而自豪。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绝不能重演!可敬的老一辈革命者、建设者们,付出自己的所有热情与青春来建设伟大的祖国!今天的我们,也要从小立志,学好文化,练好本领,长大后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勇挑历史使命。

每逢假期,我们一家人总会去爬桃渚古城。每次攀上城墙,爸爸总会向我讲述民族英雄戚继光勇斗倭寇的故事。我眼前仿佛出现威武的戚家军排开军阵,冒着炮火、奋勇杀敌的场面。他们为保桃渚一方的安宁,与倭寇殊死拼搏,又建筑了绵延的长城,修起了烽火台。望着这巍峨的城墙,摸一着这块块历经战火的城砖,踏着这一级级的石阶,我的耳畔又响起了将士们的厮杀声,眼前又浮现出英烈们的浴血搏杀场面。

今年的国庆节,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带我去椒一江一潜艇基地参观。看到那70多米长、近7米宽的庞然大物,我被深深震撼了。下到潜艇内部,看到那错综复杂的线路,眼花缭乱的设备,想到海军官兵们驾驶潜艇驰骋海洋,劈波斩一浪一的飒爽英姿,我心潮澎湃,内心充满渴望。此时,在我小小的内心,已立下了一个大大的志向: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保家卫国,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新时代中国人。

从现在开始,我要更加发奋学一习一,掌握好文化知识;加强锻炼,练就好身一体素质,为将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和平之约——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那天午后,我正翻看着报纸,忽然我的目光落在一张照片上久久难以移开。照片的中心是一个静静地俯在沙滩上的叙利亚小男孩,他在海水一温一柔的拍打下仿佛正在沉睡。他的小手,正安放在那蓝蓝的海水之中,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静谧。然而当我继续仔细阅读照片下的报道时,我的心却被一只无形的手一把攥一住,艰于呼吸。小小的男孩,他只有三岁,却永远不能再看见大海之外的世界。他在逃亡当中,被海水无情地吞噬,失去了年幼的生命。战争改变了一切,破坏了他那幸福的生活,他的父母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带着他和他的哥哥去偷渡,哪怕等待着他们的是死亡。小男孩消逝的生命,仅仅是千千万万被炮火侵袭的叙利亚平民中一个最不起眼的缩影。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我的脑海中同时叠映出另一幅画面。一个瘦小而敏捷的身影,他有一个更不起眼更卑微的名字——王二小。但他却在今年暑假,某一次偶然翻开书页的时候,深深刻在了我的记忆当中。他生活在中国山河破碎的年代,从小一便失去亲人,一直靠为别人放牛为生。后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将鬼子们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年仅13岁的他,被鬼子们残忍地刺死了……

王二小,如果这仅仅是一个书上的名字,从我的天空划过,那么也许我只是转念想到,哦,真是一个勇敢的少年。但当我想到,他就是我的同龄人,如果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他就该是我同学中的一个。下课时也许在校园里的桂花树下吸一吸鼻子,说一声好香。上课时也许认真地记着笔记,偶尔也会抬头看一眼窗外的天空。可是,他的生命却永远停止在13岁。

一个孩子无论生在什么年代,他需要的都是一个和平的国度,一个和平的家园。战火飞扬的世界,终归不是孩子们心灵的归宿。战争,对于世界来说,是噩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狰狞的魔鬼。它不光是对我们肉一体上的折磨,也在我们心灵上的留下永远的伤痛。

我们的目光投向世界,希望世界给我们一个一温一暖的倒影。然而,当战争呼啸而来,世界也倒塌了。一个国家,如果发生了战争,那么最大的受害者,便是儿童。看看当今的叙利亚,那里的孩子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还 经常遭到死亡的威胁。我所经历的每一天,是我的日常,却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可当年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年的中国,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蹂一躏,到处都是烧杀抢掠,孩子们的生命,就如同蝼蚁一般脆弱,朝不保夕。

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在某一个历史的章回里,因为落后,因为封闭,所以被正在崛起的邻居,扇了一个无比响亮的耳光。落后就要挨打,历史给我们血的教训,我们必须牢记。“东亚病夫”这个称号,是赠给当年中国的耻辱之名。我们身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应当努力奋斗,时刻牢记“知耻而后勇”的道理。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只要我们每一位少年,坚定自己的志向,增强自己的能力,祖国也一定会不断强大。我们就能够在未来的地球村,播下更多文明和善意的种子,让那个时代的孩子,能够听着大海的声音,安然入梦。

今日少年啊,让我们跟和平做个约定,我强大,我必守护你。

正视历史,做中国的海燕——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知不觉中她独自在亚洲东南部生活了五千多年。她从一个天真淳朴,可一爱一懵懂的小女孩变成一个具有责任的母亲,她从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变成鼎鼎有名的世界大明星。她是一个博学的人,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她便是我们的母亲----中国。

现在的中国是世界强国之一,这是我们所骄傲的;现在的中国拥有和平,幸福,快乐的生活;现在的中国拥有美不胜收的风景……现在的中国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

时光倒流,让我们停止向前的脚步,收回远眺未来的目光,收敛沉浸在幸福生活中时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的笑容,向后迈,向悠久的历史望去,眼中便充满无限的愤怒和怜悯,心中有一一团一一团一的怒火在燃一烧,热血在沸腾。

一九三一年的一天,无一耻的日本人向中国发起了进攻,无情的践踏着中国,用炮弹轰炸出一道又一道犹如千丈万里深的“皱纹”,不可计数的子弹一颗又一颗地穿过母亲催肉的胸膛,硝烟弥漫了整个天空,母亲无法再呼吸,一斤奄奄一息了。从此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十四年之久。

她再也无法忍受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痛苦,她开始反抗。她的儿女们也起来反抗。他们矫健的身影在战场上飞奔着,他们有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抱负,更有着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可贵一精一神。

过去的中国,过去的人民都受尽日本人的屈辱,一条条无辜的生命被拖向万丈深渊,鲜血凝聚成一天又一天的河流,一尸一体横七竖八地压在已经毫无生机的土地上,我仿佛看到了在鲜血凝固的时候,长一江一在呜咽,钟山在悲泣,那些冤魂在黑暗中默默地哭泣着,人们已经苦不堪言,他们僵硬了,他们麻木了,没有了任何的灵魂,只剩下一身躯了。

别让过去成为现在,别让现在成为过去,别让历史悲剧在重演,别让国家受尽屈辱……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要为自己的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应正式历史,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共创美好未来。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一习一,发奋图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们要像燕一样,即使是狂风暴雨,乌云密布,也要在苍茫的大海像黑色的闪电一般高傲的飞翔;我们要像海燕一样,禁受得起暴风雨的洗涤,为了拥有更强大的祖国,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祖国的梦想,我们要做勇敢的海燕,翱翔在祖国的天空上时刻保卫着祖国。我们应肩负历史的重任,为中华民族复兴时刻准备着。


“我的孩子!”——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和平的一陽一光洒在字上,颤一抖的手翻一动书页,怀着一颗死寂的心,含一着一腔沸热的血,我静静合上书,耳畔却是那不散的呼唤 ——“我的孩子……”

记忆定格在五年前,那是我人生中最痛心、最愤恨的一天。那一天,我肃立在南京大屠一杀纪念馆前良久。良久。

“我的孩子,赶紧逃啊!” “我的孩子,一娘一……再给你喂最后一口一奶一吧……”一座座雕塑,我仿佛听到了73年前千千万万个母亲那撕心裂肺的呼喊,那绝望无助的哽咽。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一位母亲,带着血迹的破烂衣衫从肩旁滑落,她不在意;插着稻草的乱蓬蓬头发遮住视线,她不在意;磨出一血泡的冰冷双脚已无知觉,她不在意。她在意的,是她永远沉睡的孩子!

母亲的脸棱角分明,双眸凹陷,像是两块毫无生机的粗石塞在眼眶里。“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似乎看到这位母亲干裂的嘴唇在颤一抖,呆愣的目光像是在诉说着什么,却只能从嘴里挤出这几个苍白的字眼。虚弱的话语透露着对生命的绝望,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那个曾经活蹦乱跳的,缠着母亲要吃的,恶作剧后耍赖皮的孩子,在罪恶的刺刀下,成了一具可怜的枯一尸一,成了无情战争的殉葬品,成了囚禁母亲的灵魂的枷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16个字深深地镌刻在和平之钟上,也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在心里默默地重念了一遍,愿30万生灵安息,愿和平之一声响彻大地!

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忍受失去亲友的痛苦,也不会听到因为战争的哭诉。但是,屈辱的历史已深深地给我们烙上中国印,我们不可以忘记那段槍林弹雨的日子,不可以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更不可以忘记我们的生活是用烈士的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储备知识力量,用智慧武装自己,争取长大为社会奉献,为祖国效力,让祖国母亲走出黑暗的历史,大步地向光明的未来走去!

轻轻闭上眼,却忘不掉那一位母亲扭曲的脸,忘不掉那一声“我的孩子!”,忘不掉那一段不平的血耻,但它们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让我大步地朝一陽一光走去。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观《盛世大阅兵》有感


1949年,那个充满着欢声与笑语的一年。我们的祖国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迈过了战争,迎来了朝气蓬勃的一缕灿烂的和平之光。回首过去60年,祖国的富强,那增长的点滴无不在我的心头荡漾

升旗!奏乐!一声嘹亮而气势宏大的口令凌空而出,在天安门广场内久久徘徊。随即,五星红旗伴随着庄严而又宏伟的国歌冉冉升起。我听到了,那一片响亮的国歌声,每一个人都满怀着激动与深情,高亢的唱着这首让得每一个炎黄子孙振奋心情的《义勇军进行曲》。而如今,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有多少人是在庄严的国旗下窃窃私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带着敬意在吟唱国歌?我们是真的尊重胸前鲜艳的红领巾吗?回想那60年前的10月1日,每一位新中国人怀着激荡与幸福的心情,听毛主席高昂的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了!,看五星红旗高高飘荡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唱那从抗日战争时期一直伴随我们至今的《义勇军进行曲》。听,那朴实无华的歌声从战士们口中飞跃而出,盈眶的热泪洒落衣襟。也许,这一刻的他们,因激动而歌声哽咽,因幸福而身体颤抖,可是,他们的心中,此时有的是祖国,这一片饱受战火摧残的祖国。那一双双深情似水的双眼,那一句句温柔动听的国歌,无不包含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作为一个21世纪的中学生,沐浴着祖国妈妈繁荣昌盛的春风,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热血换来的和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难道不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奋发努力吗?

祖国母亲,以一个沉默的姿态,承受着156年的沧桑与悲痛。忽地想起舒婷的一首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细想,60年来,她哺育了多少人啊!可,他总是默默地,默默地

2009年的盛世大阅兵,现在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一支支威严的军队,一个个整齐的方阵,一排排整齐的步伐,一声声响亮的口号声每一个都显得那么一丝不苟。为了祖国的60周年庆,他们花了多少心血、辛劳,有多少次,一粒粒晶莹剔透的汗珠从他们的额上流下,但他们从未喊过苦,累。只因为他们的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祖国。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果不其然。反观现在,我们的作业与他们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过沧海一粟而已。曾经,多少革命烈士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血肉之躯保卫祖国,这是因为他们身躯之中有一颗这样的心,一颗充满热血与爱国情怀的心。

时间恰似一江水,流过了,奔腾了,前进了。作为一名21世纪的青少年,正是展现我们的时候。不为老师,不为家长,不为自己,只为了照顾自己十多年的祖国母亲。我们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那一天,雏鹰展翅,翱翔天空,祖国在我们这些花朵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国富民强的国家。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热爱国家,并非一定要洒热血,上战场,严以律己,从身边小事开始。鲁迅先生说:笔,就是我的武器。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描绘一个有宏伟蓝图的中国!

未来,就在眼前。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祖国,现在开始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一点一点汇聚,终有那么一天,水流汇成大海;树木长成森林;少年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撑起一片天地,引领这条苏醒的巨龙鏖战世界!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祖国在我心!1949年,历史的长河我们不会忘。2009年,未来的梦想我们不会弃。一起喊出对祖国的爱吧:中国!我的祖国,我爱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