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纪念抗战圆梦中华范文 > 导航 > 小梦圆大梦——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纪念抗战圆梦中华范文

小梦圆大梦——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小梦圆大梦——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圆梦中华是一个大梦,从我做起是一个小梦。但不凝聚微小何来大者?因此,我们要从先辈那里汲取力量,这美好的大梦,当从我、你、他做起。

镜头一

冬日的早晨,校门口,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了进来。作为文明岗,是我最好的身一体力行实践做文明人的时刻。今天,我也一如既往,挂着横幅,径直走到校门口,立正,然后笔直地站在那儿。不一会儿,几个与我一起站岗的同伴也都到了。今天的衣服穿得十分单薄,风儿拂过我的脸颊,像利剑一样锋利。落叶飘落在每个人的肩上,小脚冻得有些麻了,可责任所在,怎能松懈?我依旧忍着,不动声色地笔直站着,胸前鲜艳的红领巾轻轻飘扬,是对我最好的赞歌!

上学的同学们也被这冷风冻得瑟瑟发一抖,像疯了一样跑进教室。但我们也不忘对同学们热切地打招呼:“同学早上好!同学早上好! ……”见到每一个走进校园的我们的可敬的老师们,我们总还 是高高举起冻僵的小手向老师们敬礼:“老师,早上好!老师,早上好!……”看到老师们微笑的面容,听到老师们亲切的话语:“同学们,早上好!”那时,再苦都是开心的!

作为榜样的我们,像一棵棵高大的白杨屹立在校门口。大家都说,这是校门口一道最美的风景线。实践做文明人的梦圆了。

镜头二

“哗——哗——”,窗外的大风吹得人只冷到心里,真恨不得马上钻回暖和的被窝舒坦一下。 “唦——唦——”,一定又是那个扫垃圾的清洁工阿姨,每天起早贪黑,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清扫着街道的垃圾。“哗——哗——”,又是一阵撼人的风,她不冷吗?那么大的风会把垃圾吹得漫天飘,有必要扫吗?透过窗玻璃只见阿姨提起一袋垃圾,马上用扫帚压住下面的易飞物,紧接着拿过垃圾斗装上,倒入车里。那一连串的动作重复了一次又一次。风依旧肆虐着,随时想把垃圾刮跑。阿姨却熟练地清扫着,没有埋怨,没有焦急,更没有落下一点点垃圾。维护环境卫生的梦圆了。

镜头三

又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山上一群群穿着红橙黄绿的年轻志愿者干得可起劲了。你挑水,我锄土;你搬树苗,我挖大坑。“慢点!”“好了!”“再踩实一些!”三下五除二,树就种好了,人也散去了。咦,怎么还 有两个灰衣服的大伯在忙呢?他们一株一株地扶住树干,一脚一脚地把泥踩实,又给每一棵树撒了一点白色粉末。好了,好了,两位大伯直起腰杆,望着满山的“孩子们”绽开了笑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孩子们”在他们的照看下茁一壮地成长着。看!绿意满山都是对大伯——两位护林员地回答。植树造林的梦圆了。

……

有了坚守岗位的值日岗才会有那井然的秩序,文明的面貌;有了辛苦的清洁工人才会有那整洁的环境,怡人的心情;有了那善良的护林员才会有那参天的大树,葱茏的绿意。美丽的乡村、富饶的城市、优美的景色都是大家共同付出的结果。是的,捡一个垃圾,捡两片落叶……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如果我们人人都为社会做一点点事,那也是在为祖国奉献啊!

有小梦才能圆大梦,身一体力行,大梦也将不再遥远。

圆梦中华,指日可待!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每当翻开这本书,《和平宣言》的话语便回响在耳边,让人忍不住再次对着眼前的书陷入思考。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顾名思义,这本一爱一国主义读本讲述的是中国自“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的过程中经历的屈辱侵略与苦难,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不畏强侮的抵抗,是沾染了血与泪的历史,是奋起向前的崛起。我从书中看到家国沦陷,目睹日军的残忍屠一杀与细菌战,看到了无数军民英雄的勇敢抵抗、宁死不屈。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少年英雄”这一节。它讲述了智送鸡一毛一信、二小放牛郎、宁波小张嘎和传奇女一童军这四个故事。故事中的孩子都不是一般的孩子,他们有着十足的勇气和智慧,冒着生命危险让别人得到安全。这种奋不顾身的品质令人敬佩!为此,我还 特别喜欢唱新学的歌曲《歌唱王二小》,旋律象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在耳边叙说......

在中国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用鲜血和身躯筑起城墙的人,前仆后继地迎向敌人的刀槍。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战争的胜利,国家的独立,换回了今天中国的和平安定、繁荣富强。如果没有先辈们在抗日战场上的努力,如今我们怎么能在校园中愉快地学一习一玩耍?所以我们应当深深铭记这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中国奋斗的人,铭记他们保家卫国、宁死不屈的节气与一精一神,向他们学一习一!

同时,我们还 应当做些什么呢?书的后半部分给了我们答案——“以史为鉴”,“复兴之路”、“与梦同行”、“放飞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不断发展,一个一个有智慧、有勇气、有梦想的中国人,用自身的努力把国家变得更好。钱学森、一邓一稼先、王飞雪、于敏、马云、苏步青......这些耳熟能祥的名字承担了复兴中国的伟大责任,读完他们的故事让人忍不住为他们肃然起敬。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新一代的少年,正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从今天起,立志成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们面向未来,勇于创新,大胆挑战,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为国家圆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我们新一代通过努力终将谱写出最美丽的祖国乐章!


临浦镇第一小学506班邵琼炜

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已经过去,至今仍历历在目。抗战英雄老兵和新一代中国士兵,那一句句“为国争光,为人民服务”,道出绵绵不绝的自豪。

70年回首,那段悲怆的历史,中国,贫瘠、落后;国人,愚昧、懦弱、麻木,被人笑作“东亚病夫”。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帝国主义企图将中国变为殖民地。仅是南京大屠一杀,就有30多万中国人,死在列强刀口下。重庆大轰炸,南桥寺大屠一杀,衢州细菌战……帝国主义用中国的火药发明,嘲笑了我们的大刀长槍。但,曾经的英雄们奋起反抗,义无反顾,为国捐躯,是如此慷慨激昂,只要一声号角,就前赴后继,无暇生死,何等大义凛然。

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去敬畏这段历史。在那个年代,人们记忆里深埋着最原始、最基础的一爱一与责任,所以他们奋勇杀敌,马革裹一尸一。而今社会里的新鲜血液扎堆在“好汉坡”游玩,“伪装者”被奉为良心抗日神剧,简直自欺欺人。正如陈秋实在《我是演说家》里讲的那样:“中国拍抗日剧用的摄影机大都产自日本,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怨恨这段历史?”

于我看来,历史只不过是过去的纪实,无需义愤填膺,更不用耿耿于怀,敞开心胸安然接受,并吸取弱肉强食,落后必挨打的教训,着眼于眼前学业,扎实打好基础,也需多接触周围事物掌握常识。闲时外出 游历开阔眼界,忙时一一抽一一出一份报纸关心实事。

真正的一爱一国不是单单了解一段历史,也不是看了几集抗日剧,而是要努力学一习一技术,与时俱进,即使乱世之中依旧能成为中流砥柱。

我的梦——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好熄灯睡觉了!”一妈一一妈一又在催我了,我关上灯,放好手上正在看的《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闭上眼睛。

迷迷糊糊间,我带领着儿童一团一,肩抗着红缨槍,正在站岗放哨,正在给八路军当向导。这一天,我接到一封信,信口上插着三根鸡一毛一,这是一封紧急的信。啊,大山外面来了一队来抢粮的日本鬼子,怎么办?有了,我跑上前抱住带头的老山羊,把鸡一毛一信绑在了羊尾巴底下。刚绑好,就被鬼子抓住了,还 好信没被搜到。夜深了,我小心地跑到羊圈,取下信,一口气跑了几里地。可是天亮了,我又被抓了回去,鬼子一逼一着我带路。怎样才能把信送出去呢?我一边走,一边故意领着鬼子往羊肠小道上走。又陡又难走的羊肠小道把小鬼子远远的落在了后面,机会来了,我开始拼命往前跑,槍响了……我也吓醒了。

醒来的我,脑海中还 在放电一影似的闪过一副副的画面:有放牛的王二小;有机智的扬来西;有“常胜将军”刘别生;双槍杨靖宇;有日军用来投放细菌的飞机;有被炸毁的钱塘一江一大桥;有大轰炸中逃难的百姓。那时的人民都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付出了多少的血和泪,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幸福,我们要忘记历史吗?不,是中国人的,就不该忘,不能忘。

想着想着,我看见自己来到了1964年,罗布泊戈壁荒漠上的蘑菇云告诉世界,这块历经沧桑的土地再不会允许侵略者铁蹄的踏入;我来到20xx年,坐在满载浙商梦想的“义新欧”列车从浙一江一的义乌出发,路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西班牙,把义乌的百货送到欧洲,也带回了欧洲的问候。我来到……

“起一一床一一了!起一一床一一了!”耳边传来一妈一一妈一的呼唤。我穿好衣服,刷好牙,洗好脸,坐在饭桌边,看着一妈一一妈一从高一压锅里盛粥。我又想到那么多的人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不再需要我们站岗,送信,用生命换取胜利,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要做的是勿忘历史,立志成材;我们要做的是做好每一件老师、父母要我们做的事,努力的学一习一,学一学“徐子杭”;学一学“苏步青”;学一学“女飞人”,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学生,一个合格的中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接力——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遗忘历史就等于背叛。”这是老师教育我们的一句话。回顾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那是一部饱含血泪、历经沧桑的国难史,也是一部可一爱一的中华儿女不肯低头折节、勇斗外敌入侵的英雄史。我们小学生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但作为新的一代,要牢记历史,时刻不忘我们肩负的责任。

打开《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这本书,我面对面地与革命先一烈接触,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而感动,也为外强无恶不作、烧杀抢掠的恶魔行径而愤慨,为新中国的自强不息、飞速发展而自豪。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绝不能重演!可敬的老一辈革命者、建设者们,付出自己的所有热情与青春来建设伟大的祖国!今天的我们,也要从小立志,学好文化,练好本领,长大后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勇挑历史使命。

每逢假期,我们一家人总会去爬桃渚古城。每次攀上城墙,爸爸总会向我讲述民族英雄戚继光勇斗倭寇的故事。我眼前仿佛出现威武的戚家军排开军阵,冒着炮火、奋勇杀敌的场面。他们为保桃渚一方的安宁,与倭寇殊死拼搏,又建筑了绵延的长城,修起了烽火台。望着这巍峨的城墙,摸一着这块块历经战火的城砖,踏着这一级级的石阶,我的耳畔又响起了将士们的厮杀声,眼前又浮现出英烈们的浴血搏杀场面。

今年的国庆节,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带我去椒一江一潜艇基地参观。看到那70多米长、近7米宽的庞然大物,我被深深震撼了。下到潜艇内部,看到那错综复杂的线路,眼花缭乱的设备,想到海军官兵们驾驶潜艇驰骋海洋,劈波斩一浪一的飒爽英姿,我心潮澎湃,内心充满渴望。此时,在我小小的内心,已立下了一个大大的志向: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保家卫国,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新时代中国人。

从现在开始,我要更加发奋学一习一,掌握好文化知识;加强锻炼,练就好身一体素质,为将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和平之约——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那天午后,我正翻看着报纸,忽然我的目光落在一张照片上久久难以移开。照片的中心是一个静静地俯在沙滩上的叙利亚小男孩,他在海水一温一柔的拍打下仿佛正在沉睡。他的小手,正安放在那蓝蓝的海水之中,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静谧。然而当我继续仔细阅读照片下的报道时,我的心却被一只无形的手一把攥一住,艰于呼吸。小小的男孩,他只有三岁,却永远不能再看见大海之外的世界。他在逃亡当中,被海水无情地吞噬,失去了年幼的生命。战争改变了一切,破坏了他那幸福的生活,他的父母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带着他和他的哥哥去偷渡,哪怕等待着他们的是死亡。小男孩消逝的生命,仅仅是千千万万被炮火侵袭的叙利亚平民中一个最不起眼的缩影。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我的脑海中同时叠映出另一幅画面。一个瘦小而敏捷的身影,他有一个更不起眼更卑微的名字——王二小。但他却在今年暑假,某一次偶然翻开书页的时候,深深刻在了我的记忆当中。他生活在中国山河破碎的年代,从小一便失去亲人,一直靠为别人放牛为生。后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将鬼子们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年仅13岁的他,被鬼子们残忍地刺死了……

王二小,如果这仅仅是一个书上的名字,从我的天空划过,那么也许我只是转念想到,哦,真是一个勇敢的少年。但当我想到,他就是我的同龄人,如果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他就该是我同学中的一个。下课时也许在校园里的桂花树下吸一吸鼻子,说一声好香。上课时也许认真地记着笔记,偶尔也会抬头看一眼窗外的天空。可是,他的生命却永远停止在13岁。

一个孩子无论生在什么年代,他需要的都是一个和平的国度,一个和平的家园。战火飞扬的世界,终归不是孩子们心灵的归宿。战争,对于世界来说,是噩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狰狞的魔鬼。它不光是对我们肉一体上的折磨,也在我们心灵上的留下永远的伤痛。

我们的目光投向世界,希望世界给我们一个一温一暖的倒影。然而,当战争呼啸而来,世界也倒塌了。一个国家,如果发生了战争,那么最大的受害者,便是儿童。看看当今的叙利亚,那里的孩子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还 经常遭到死亡的威胁。我所经历的每一天,是我的日常,却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可当年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年的中国,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蹂一躏,到处都是烧杀抢掠,孩子们的生命,就如同蝼蚁一般脆弱,朝不保夕。

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在某一个历史的章回里,因为落后,因为封闭,所以被正在崛起的邻居,扇了一个无比响亮的耳光。落后就要挨打,历史给我们血的教训,我们必须牢记。“东亚病夫”这个称号,是赠给当年中国的耻辱之名。我们身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应当努力奋斗,时刻牢记“知耻而后勇”的道理。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只要我们每一位少年,坚定自己的志向,增强自己的能力,祖国也一定会不断强大。我们就能够在未来的地球村,播下更多文明和善意的种子,让那个时代的孩子,能够听着大海的声音,安然入梦。

今日少年啊,让我们跟和平做个约定,我强大,我必守护你。

“我的孩子!”——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和平的一陽一光洒在字上,颤一抖的手翻一动书页,怀着一颗死寂的心,含一着一腔沸热的血,我静静合上书,耳畔却是那不散的呼唤 ——“我的孩子……”

记忆定格在五年前,那是我人生中最痛心、最愤恨的一天。那一天,我肃立在南京大屠一杀纪念馆前良久。良久。

“我的孩子,赶紧逃啊!” “我的孩子,一娘一……再给你喂最后一口一奶一吧……”一座座雕塑,我仿佛听到了73年前千千万万个母亲那撕心裂肺的呼喊,那绝望无助的哽咽。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一位母亲,带着血迹的破烂衣衫从肩旁滑落,她不在意;插着稻草的乱蓬蓬头发遮住视线,她不在意;磨出一血泡的冰冷双脚已无知觉,她不在意。她在意的,是她永远沉睡的孩子!

母亲的脸棱角分明,双眸凹陷,像是两块毫无生机的粗石塞在眼眶里。“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似乎看到这位母亲干裂的嘴唇在颤一抖,呆愣的目光像是在诉说着什么,却只能从嘴里挤出这几个苍白的字眼。虚弱的话语透露着对生命的绝望,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那个曾经活蹦乱跳的,缠着母亲要吃的,恶作剧后耍赖皮的孩子,在罪恶的刺刀下,成了一具可怜的枯一尸一,成了无情战争的殉葬品,成了囚禁母亲的灵魂的枷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16个字深深地镌刻在和平之钟上,也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在心里默默地重念了一遍,愿30万生灵安息,愿和平之一声响彻大地!

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忍受失去亲友的痛苦,也不会听到因为战争的哭诉。但是,屈辱的历史已深深地给我们烙上中国印,我们不可以忘记那段槍林弹雨的日子,不可以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更不可以忘记我们的生活是用烈士的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储备知识力量,用智慧武装自己,争取长大为社会奉献,为祖国效力,让祖国母亲走出黑暗的历史,大步地向光明的未来走去!

轻轻闭上眼,却忘不掉那一位母亲扭曲的脸,忘不掉那一声“我的孩子!”,忘不掉那一段不平的血耻,但它们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让我大步地朝一陽一光走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