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穆旦诗八首读后感1000字 > 导航 > 穆旦《赞美》读后感

穆旦诗八首读后感1000字

穆旦《赞美》读后感。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穆旦《赞美》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穆旦《赞美》读书笔记1200字


读穆旦的诗感觉很吃力,但却有种忍不住的冲动去阅读。他那诗歌中包含的对人生和人类及生命起源的深刻思考,让我得到非常多的启迪,而这次阅读《赞美》却更多的是感动。

《赞美》这首诗写于上世纪40年代,那时中国正出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大地一片血雨腥风,炮火连天,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而在封建社会压在最底层的农民更是困苦不堪,他们是受灾难最多的群体,也是最辛勤最伟大的群体。这首《赞美》就是歌颂伟大的农民群体,也同时表达作者对中国农民的同情之心的。

走不近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低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葬的年代。这是这首诗开头几句,高密度的苦难意象群,给我一种悲凉和雄壮的感觉。这就是战争时期的华夏土地,荒凉、低调、忧郁,没有生机,所有的人、事、物、自然都处于一种沉睡麻木甚至是任人宰割的状态。诗人说有说不尽的故事和说不尽的灾难,而它们是沉默的,是的,那时中国的大多数是沉默的,未觉醒的,是令诗人伤悲的。诗人后面说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我想这些话语是对仍旧被蒙蔽双眼的人民说的,他们善良、勤劳,却缺乏必要的醒悟。诗人是多么愿意他们觉悟起来,战斗起来啊。在耻辱里生存的人们,佝偻的人民,诗人愿意用臂膀去拥抱他们,赞美他们,提醒他们,告诫他们,如果他们这个大群体起来了,一个民族也就起来。我想,这就是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一个民族的繁华昌盛是与广大人民的团结和奉献分不开的。

诗人看到了一个仍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他身上肩负了父母和下一代的责任和希望。他会永远只是跟着犁头转吗?诗人当然不希望这样,我们也不希望这样。于是,觉悟的农民放下古代的锄头,融进了大众的爱里,并且坚定地溶进死亡里。这就预示着农民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农民,而是走向抗日展现的民族英雄。这些农民坦荡赤诚,表面沉默内心却热血,愿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在那个时期,要不是千千万万农民子弟超越个人苦难,投身民族救亡的心路历程,那么我们的民族怎么可能解放和兴盛呢?诗人用叙事的口吻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投身抗日的农民典型,从而赞美了千千万万的农民子弟兵。

一样的是这悠远年代的风,一样的是从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无尽的申咛和寒冷。一切的一切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一切的一切都感染了悲伤的气息。一个民族在卑微的哭泣,一个民族的人们也在哭泣,在挣扎,在寻求解放。当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了多年的耻辱的历史而踟蹰,而伤悲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必定会涌现爱国的热情与献身的激情,那么就有无数人走向战场,走向血腥,如果幸运的话,就会走向成功。一个民族就是这样子起来的,让我们同诗人一起歌颂这些伟大的农民,伟大的英雄吧!

穆时英《上海狐步舞》读后感1200字


  这篇小说非常的与众不同,给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小说是一种片段性与画面场景的结合,运用剪辑组合的方式,通过各个层面的不相关的画面,描绘了灯红酒绿的大都会上海夜晚间的种种社会病态。读者在阅读这种片段性的画面之时会有动态感,像在观看一场电影。在毫不相同的人物、毫不相关的事件内,地域的局限把这纷杂的事物糅合在一起。这个地域就是上海。小说把恐怖与繁华、淫荡与悲苦的场面组接在一起,在时空的错乱感中形成强烈反差和对比,突出了主题“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作者穆时英凭借其高超的写作技巧把这些片段拼接在一起,把上海夜间的繁华、动乱、淫乱展现无遗。在这些片断中,读者可以看到底层的悲苦挣扎的人们和高层奢华、勾心斗角、病态虚伪的人们。在时间交叉、空间跳跃中我们可以感到巨大的反差,给内心带来震撼,引人思考。小说完全没有连贯的情节,没有顺序性和连续性,像电影艺术一样用一系列不连贯的蒙太奇镜头进行有机组接。这样新奇的方式与传统小说有别,不注重情节的描写与性格的塑造,注重人物的心理情绪描写。在表现人物时,用动态的动作、语言,使人物生命化、个性化,毫不空洞。
  小说开始就是一幕悲惨景象。行路人突然被拦截暗杀,暗杀人的嚣张,行路人的反抗不敌,最后呼救的凄凉。第一个场景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紧张的气氛,给读者看到恐慌动乱的上海,一开头就有冲击力、震撼力。第二幕是富豪回到家,娇妻与儿子向他要钱用以吃喝玩乐。随后又揭露富豪的姨太太与前妻之子乱伦。青年与后母,电影明星与珠宝商,在舞场上男女交叉的调情。


混乱的关系,千篇一律的虚假的话语,人人都在享受乐趣却没有真实的生活情趣与真实感情。这个部分的文章具有一种温软而又腐朽的气息,接下来第三个场景又是苦痛的,搬运木柱的工人被砸断脊梁而惨死。一种血腥的可怖混杂着同情是读到此处的读者的感情。从温存过后又转为冰凉,给人巨大的反差。暗示这座罪恶的城市是建在无数人的苦难之上,高阶级对底层民众的压迫充满血腥。第四个场景又是饭店里有钱人的赌博嫖妓,充满铜臭而又淫乱的气息。作者用三段话的反复强调了背景,从视觉、听觉、嗅觉给人全方位的感触。“白漆房间,古铜色的鸦片香味、麻雀牌、《四郎探母》、古龙香水和淫欲味、白衣侍者、娼妓捐客……”简短却又具体,给人纷乱的感觉,似乎可以想象那时的场景。第五幕又是巷口老妇骗拉客人,让儿媳出卖肉体以求活命。女人的笑与前面章节中的情景相连结,形成一种奇幻的感官。第六场景是做黄包车的外国水兵不给钱,表露出一种嚣张的嘴脸。最后天亮了,夜色退去。作者说:“歌唱着新的生命,夜总会里的人民的命运!醒回来了,上海!”这所有的荒唐与罪恶都是在夜间发生的,如今天亮,一切都如一场梦幻。在这些跳跃的情节中,读者看到了上海夜间的恐怖、悲苦与繁华淫荡。用现代派艺术处理手法,更能以一种新的方式给人冲击。
  《上海的狐步舞》用一种新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勾勒出五光十色的上海夜景,描绘出上海夜间的众生相。给读者新体验的同时以深思。作者在画面感的表现上非常出色,情节安排也杂而不乱,层次一喜一悲十分分明的交融。这篇小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这篇小说非常的与众不同,给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小说是一种片段性与画面场景的结合,运用剪辑组合的方式,通过各个层面的不相关的画面,描绘了灯红酒绿的大都会上海夜晚间的种种社会病态。读者在阅读这种片段性的画面之时会有动态感,像在观看一场电影。在毫不相同的人物、毫不相关的事件内,地域的局限把这纷杂的事物糅合在一起。这个地域就是上海。小说把恐怖与繁华、淫荡与悲苦的场面组接在一起,在时空的错乱感中形成强烈反差和对比,突出了主题“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作者穆时英凭借其高超的写作技巧把这些片段拼接在一起,把上海夜间的繁华、动乱、淫乱展现无遗。在这些片断中,读者可以看到底层的悲苦挣扎的人们和高层奢华、勾心斗角、病态虚伪的人们。在时间交叉、空间跳跃中我们可以感到巨大的反差,给内心带来震撼,引人思考。小说完全没有连贯的情节,没有顺序性和连续性,像电影艺术一样用一系列不连贯的蒙太奇镜头进行有机组接。这样新奇的方式与传统小说有别,不注重情节的描写与性格的塑造,注重人物的心理情绪描写。在表现人物时,用动态的动作、语言,使人物生命化、个性化,毫不空洞。
  小说开始就是一幕悲惨景象。行路人突然被拦截暗杀,暗杀人的嚣张,行路人的反抗不敌,最后呼救的凄凉。第一个场景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紧张的气氛,给读者看到恐慌动乱的上海,一开头就有冲击力、震撼力。第二幕是富豪回到家,娇妻与儿子向他要钱用以吃喝玩乐。随后又揭露富豪的姨太太与前妻之子乱伦。青年与后母,电影明星与珠宝商,在舞场上男女交叉的调情。

穆佐科幻小结之源代码读后感200字


写这篇的时候,穆佐发现自己真的是不会写读后感,怪不得自己会选择写小说而不是读后感。毕竟,写自己的东西是凝聚了情感的,而用文字去形容情感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这是穆佐写的第一篇短篇科幻小说,写的时候穆佐觉得有点像写童话,胡思乱想,最后的结果就是一篇这么个东东,也不知道别人喜不喜欢。连穆佐自己都不清楚哪来的思路写这个,故事就像溪水一样流出来了。有的地方像激流,虽快但不稳,需要修改,但以穆佐的性格,肯定是懒得去改了。写完后穆佐反思了一下,为什么源代码这么快就写完了,而之前《旋转木马的梦》和《精灵的晚安》却迟迟不再动笔呢?因为源代码是要交的,还是得有人鞭策自己才行,不过至少如果以后当了自由撰稿人还是有赶稿能力的。对于源代码本身穆佐并不想多说什么,毕竟这是他写的,要说的都已经在故事里说完了,再说什么已是多余,还是找个人鞭策鞭策自己把前面的两篇以及后面那篇准备写的长篇科幻小说《USO传奇》写完吧!最后,穆佐要感谢所有在他写源代码时支持鼓励他的朋友、知己、同学以及~嘿嘿,再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