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十大心态读后感 > 导航 > 《十大元帅传》读后感1200字

十大心态读后感

《十大元帅传》读后感1200字。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十大元帅传》读后感12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伟大的周总理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此一生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贡献。在此我就不再论述书籍到底多么多么的重要。杨主任结合多年的读书读报做笔记的经验,要求我们在大学期间读好书读名人传记,并做好读书笔记。因为这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所以我就对我所读过的《十大元帅传》做一下读后总结。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这些响亮的名字之后,历史又慷慨无私地推出了使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且为之惊讶的“十大元帅”。朱德、叶剑英、刘伯承、徐向前、贺龙、彭德怀、陈毅、聂荣臻、罗荣桓、林彪,宛如支撑中国军队和中国政治的十根巨柱,他们从战火硝烟中走来,又一个个或平静或悲壮或奇特地离去,从而给历时大半个世纪的中国革命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也给世人留下了无数个待解的“谜”。“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历史在人事代谢、沧桑巨变中不断前进,而世人又渴望从艰涩滞重的印痕中探索历史。
  最佩服的是朱德元帅的“农民情结”。无论作为红军的总司令,还是作为新中国的委员长,朱德从不讳言自己的农民出身,相反,他的言谈举止,他的穿衣戴帽,他的思维方式,他的生活起居,处处都保留着一种农民式的风格,农民的影子在他身上挥之不去,仿佛希腊神话中安泰须臾不可离弃大地,成为他的力量源泉所在。这种对农民的痴心和迷恋究竟源自何处?又为的是哪般呢?想想现在很多人一旦有了身份之后就想把自己的过去隐藏起来。他们觉得那是很丢人的。但元帅就是元帅。


他不仅不因自己曾经是农民感到惭愧,而是把这个当成自己成功的秘诀。还有就是朱德元帅对于自己的母亲和老师是极其敬仰的。他的衷心也是毋庸怀疑的。这从文革期间被迫害时得到了毛主义周总理的保护看的出来。以至于“朱毛”成为一段佳话。
  还有广受争议的林彪。由于林彪在后期“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并最终在逃亡路上飞机失事死去。文化大革命带给人民的代价是沉痛的。这段历史不容否认。但我欣赏林彪在军事上的才华。18岁时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3岁就担任了红1军团第四军军长。林彪打仗,经常直接指挥到师。特别是打运动战。重要战斗,重要方向,有时还直接指挥到团。林彪脑子里那个不停转动的轱辘上,每个时期都有一个主题。四平撤退后,大讲莫斯科撤退。一下江南前,一些人觉得美械装备厉害,有畏敌情绪。这个时期的电报就强调勇敢,勇敢就是胜利,要敢于刺刀见红。此后,根据地半生不熟,又多在敌占区作战,敌情很难掌握,仗又不能不打。于是,一向稳妥的林彪,就一反常态地指出,“只要有六成胜利把握即决心打”,并给起个名叫“硬拚仗”。“六个战术原则”也是根据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总结出来的。
  元帅既然被我们尊称为元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这两位元帅对我的印象最深。还有刘伯承,由于年轻时代科举考试因为是“优人之后”不得入仕的规定,就坚定了改造旧社会的梦想。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些元帅都有一段传奇的过去,也就有了辉煌的未来。我读完这本书体会的不仅仅是元帅们的辉煌,更想到了自己要以他们为榜样,择善而从,不善而改,争取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伟大的周总理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此一生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贡献。在此我就不再论述书籍到底多么多么的重要。杨主任结合多年的读书读报做笔记的经验,要求我们在大学期间读好书读名人传记,并做好读书笔记。因为这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所以我就对我所读过的《十大元帅传》做一下读后总结。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这些响亮的名字之后,历史又慷慨无私地推出了使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且为之惊讶的“十大元帅”。朱德、叶剑英、刘伯承、徐向前、贺龙、彭德怀、陈毅、聂荣臻、罗荣桓、林彪,宛如支撑中国军队和中国政治的十根巨柱,他们从战火硝烟中走来,又一个个或平静或悲壮或奇特地离去,从而给历时大半个世纪的中国革命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也给世人留下了无数个待解的“谜”。“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历史在人事代谢、沧桑巨变中不断前进,而世人又渴望从艰涩滞重的印痕中探索历史。
  最佩服的是朱德元帅的“农民情结”。无论作为红军的总司令,还是作为新中国的委员长,朱德从不讳言自己的农民出身,相反,他的言谈举止,他的穿衣戴帽,他的思维方式,他的生活起居,处处都保留着一种农民式的风格,农民的影子在他身上挥之不去,仿佛希腊神话中安泰须臾不可离弃大地,成为他的力量源泉所在。这种对农民的痴心和迷恋究竟源自何处?又为的是哪般呢?想想现在很多人一旦有了身份之后就想把自己的过去隐藏起来。他们觉得那是很丢人的。但元帅就是元帅。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十大名著读后感


十大名著读后感范文一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上几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伟大作家。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裁丰富,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着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十大名著读后感范文二

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范文一

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讲话中,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地基本思想。

毛主席对于我国那个时期的十个主要关系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共产主义的中国指明了方向。《论十大关系》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二、适当地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文章讨论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不能离开经济建设来片面地强凋国防建设。;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十大关系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可谓是涉及全面,见解到位。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政治经济模式都受到苏联的影响。但是毛泽东主席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证实毛泽东主席这种态度的最好实例,就是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它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探索了当时中国与苏联的不同。

《论十大关系》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对十大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一系列方案,从而达到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目的。把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间环节和桥梁,这是毛泽东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点。

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说,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认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他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振聋发聩的警示。他不仅把调查研究看作党必须遵循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把调查研究提到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的哲学高度来认识。

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全部哲学活动都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融为一体。《论十大关系》体现了毛泽东活跃的辩证思维方法。在这里,毛泽东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我们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毛泽东又从中国国情和建设的实际出发,在抓住重点工作的同时又十分重视非重点工作,即把非重点工作提高到有助于重点工作更好解决的高度上加以认识和处置。毛泽东指出,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

毛泽东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挫折, 但也得出了许多重要成果。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都就吸取了毛泽东的有益成果。毛主席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述是十分恰当的,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毛泽东的平衡工业布局是多么的相似。可以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站在毛主席这个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坚持从实际出发,辩证的看待和处理中国面临的十大重要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意义,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石。

前人栽树,后人乘荫,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为后人和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使中国少走了许多弯路,更是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范文二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并于同年的12月26日公开发表于《人民日报》。其中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经济建设方面,同时也有对文化思想以及科学技术的观点。

《论十大关系》发表的时代背景比较特殊:就国内而言,在1956年上半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即将被确立,因此党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向了经济建设方向。对于如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建设经济,具体便落实在多个经济领域内各种关系的处理;而国际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极度的动荡之中,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所作出的秘密报告中,针对斯大林模式的批评引起了国际上对社会主义的激烈争论,甚至导致国际上共产主义的内部分裂以及反共产主义势力的所煽动的反共反社会主义的一轮浪潮。中国在过去的时间里长期借鉴苏联的发展模式,因此当苏联模式暴露出明显的缺陷不足之时,中国该如何应对,对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走向至关重要。

1956年初,在听取了各部对经济发展状况的汇报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全面分析了苏联模式的利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始尝试从理论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论十大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个基本方针、十个关系和两个优缺点。具体如下:

一、一个基本方针

《论十大关系》的开篇就提出了处理十大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基本方针为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在报告中进一步解释了何为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所谓国内积极因素即是工人和农民,而国际积极因素是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且进一步说明中间势力也是可以争取的积极因素,甚至可以将反对势力进行分化和利用。通过对积极因素的阐释说明了党在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并不僵化地将中立和反对势力排除在外,而是作为可能的建设者加以团结。尽最大可能扩大建设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最广泛的基础和强大的力量。

二、十大关系

接下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总结中国当下境况提出了十个关系,其中前五个关系为经济领域的关系,后五个关系则分属于思想文化科学等领域。前五项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关系分别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后五者则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以及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在经济领域的前三种关系主要探讨的是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地域问题。在提及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以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时,毛泽东将我国的情况和苏联的进行对比,重点在于吸取苏联一味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发展不均衡和苏联将国家的经济力量大多投入在国防建设上的教训,提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应当存在合理比例的投入,在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不能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由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提供发展基础。而面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我国当前应当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用经济的发展来保证国防建设的进行。涉及到工业布局的问题时,毛泽东认为鉴于目前的国际局势,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短时间内打不起来,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和相应发展沿海工业。报告指出,内地工业的发展需要得到重视,而沿海地区在发展工业方面实际上存在优势,所以发展沿海工业对于促进全国各地经济的普遍发展以及改变国内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都有着重大意义。

接下来在阐述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毛泽东都指出应该要正确处理相互的关系,前者要做到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兼顾,后者则要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在涉及民族、文化思想和国际关系等等方面,毛泽东继续运用辩证法的原理,分别强调了我国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应该团结各民族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反对歧视和大汉族主义。就党和非党的关系进一步确认我国必须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阵。在提到革命和反革命关系时则要正确处理敌我矛盾问题,对于敌人依然要坚决打击,但是对于可以转变利用的因素也要主动加以利用。在人民内部则采取的是对人民进行引导,对发生错误的人民进行帮助。最后涉及中国和国外的关系,报告中承认了中国在自然科学等等多个领域仍然落后于世界很多国家,并指出我们应当学习外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的好的东西,要摒弃教条主义和全面否定的错误观点,敢于认清自己的不足并且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

三、两个优缺点

在报告末尾毛泽东指出我国有两个缺点,同时又是两条优点: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以及我国后进的革命。这两点既决定了我国的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都不高,人民缺乏自信心,但也说明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借此两点的阐述向人民传达出积极向上的观点和态度。

《论十大关系》作为党摆脱一味对苏联模式的借鉴,开始探索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理论尝试,较为全面并明确地表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党的路线和方阵,报告本身条理分明,深入浅出,通过类似是真的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要,没有十分想这样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在我国当下建设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轻重缓急。它奠定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初理论政策基础,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圳十大观念读后感


深圳十大观念读后感范文一

当然,深圳也深深地知道,鼓励创新容易,宽容失败却要难得多。有一些创新或许还缺少必要的鼓励,有一些失败也没有机会及时地得到宽容。

但是,深圳也确实鼓励了许许多多的创新,也宽容了许许多多的失败。更重要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这座城市的号角和承诺,从前是,以后也仍然是。

这一信心正是来自于无数的创新和失败早已让这座城市形成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共识。有此共识,我们当继续坚韧前行;有此共识,我们已可以为这座城市骄傲。

我也和那些曾经怀疑我的人一样怀疑过自己的反复行为:

离开的时候我有无数个理由,每个理由都比天大。

回来,却不能为自己找到任何借口。

诗人谷雪儿《在很远的地方想念深圳》,她一边说自己找不到回深圳的借口,一边又道出了想念深圳的真正原因

我的爱情也是在这里滋生与轮回。

除此之外,她还给了我两次重生的机会。

有人说深圳能使人重生,此言不假。深圳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陈志列并非在表达对这首诗的读后感,他是在回忆自己来深创业的经历时说这番话的。他说:移民文化本身就宽容失败,而宽容失败必然培植成功。

一个诗人,一个企业家,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着深圳这个移民城市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的鲜明特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或许正因为深圳人的这种心照不宣,才有《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这个国内首部改革创新立法在2006年3月的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的高票通过,而当国内许多地方指责宽容失败可能是官场的又一个护身符的时候,深圳市民的反应出奇地一致: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本来就是一个意思的两面表达,不宽容失败怎么鼓励创新?

改革创新未达到预期效果或造成损失,只要程序符合规定,个人和所在单位没有牟取私利,也不存在与其他单位或个人恶意串通的,可予免责。

虽然《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规定,国家机关、公立非营利机构和人民团体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创新,适用本条例,但以立法的形式固化一种观念,可谓直指人心,这也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之所以被市民评为深圳十大观念的原因所在。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在2006年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化可谓恰逢其时。

从1980年到2005年的25年间,深圳走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得招商引资和三来一补风气之先,快速完成原始积累,成为工业化城市;第二个阶段是确立高科技强市和两港兴市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增创新优势,继续保持领先。下一步如何走,成为当时刚上任的市委书记李鸿忠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

2005年1月13日,在深圳召开的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深圳土地、能源、环境、人口4个难以为继的难题被摆了出来。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实现科学发展?深圳新一届领导班子很自然地从深圳得以立市的改革创新中寻找出路。然而,此时的深圳,物不是人已非,当年打赤脚时的胆量如今穿皮鞋时还有吗?当年睡工棚时的勇气如今住别墅时还有吗?

事实上,深圳的改革创新一直伴随着宽容失败,只不过是以指示的形式指导深圳,是以只做不说的方式在实施-尽管个别并非失败者也没有得到宽容。F132.coM

1979年创办特区时,邓小平给深圳的任务是要杀出一条血路。1984年视察深圳时,邓小平对深圳的评判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说邓小平对深圳的一次口头指示和一次书面题词都是鼓励创新的话,那么,1992年再次南方视察时,邓小平表达更多的是宽容失败。

邓小平在第二次南方视察时反复强调不要怕犯错误,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幸运的是,深圳市在经济特区成立25年之后再次强化宽容失败不再只是只做不说,或者做了再说,而是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立法,让法律法规为改革创新者撑腰壮胆。

深圳十大观念读后感范文二

了解一个人可以从他的朋友开始,同样解读一座城市首先要从历史﹑政治﹑社会民俗等方面研究,而观念作为精神文化的核心,人群意向的集中表达,普遍存在于城市之中,读懂一座城市在观念,才算真正了解这座城市。

观念是城市的灵魂,深圳观念是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在仔细研读完《深圳十大观念》一书内心感触甚多,十大观念像一个坐标图,纵的方面涵盖了深圳的精神发展史,横的方面涵盖了深圳文化价值观,这本书着实让人受益匪浅。

《深圳十大观念》中每一个观念都植根于深圳土壤,让每一个年轻人激动不已,热血沸腾。翻开目录映入眼帘的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此句令人啧啧称赞。自我们呱呱落地牙牙学语背起书包跨进学堂的第一天起,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不绝于耳。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这句口号更加与时俱进,深入人心。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鼓动和激励着生生不息的全国人民。这一口号反映的是一种哲理。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其生命力是永恒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泛运用于现代创业者企业家。用比较通俗一点的话就是说的好不如做得好。深圳作为经济发展特区,经济发展与邓小平同志提出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息息相关。

如今,深圳以崭新的城市面貌重现在人们眼前,蒸蒸日上的经济,日新月异的GDp,一座座摩天大厦如雨后春笋般从平地涌现。这不仅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得益于我们伟人实干家们。

从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中浅显得知创新的必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原动力,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进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也是深圳许给所有敢于创新者的一个诺言,它许诺你可以放下包袱,大胆地闯,你可以在成功的时候得到掌声,也能够在失败的时候收获宽容的鲜花。

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我们也要有能宽容失败的肚量。生活中,人人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见失败的重要性和不可避免性。失败只是一次经历而绝不是人生,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失败,在失败时,我们不会因为失败而被看扁,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也应有着非同寻常的气度与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更多的人勇敢地面对错误,修正错误,从而走向成功,才能同心协力,共铸深圳更美好的明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