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让死活下去读后感 > 导航 >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读后感600字

让死活下去读后感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读后感600字。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活下去,并且要记住》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就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本该上前线的安德烈因为思乡心切而逃会家乡,他藏匿在村子附近人迹罕至的一个地方,而他的妻子是唯一一个知道他回来的人。他那善良的妻子纳斯焦娜便和他频频相会,最后还怀了身孕。可事情并不尽人意,事情败露了,而安德烈却一直不肯出面。妻子被人跟踪,最终被逼上绝路,万般无奈下投河自尽。情节不复杂,但复杂的是人心,是社会。
我们会痛斥安德烈,因为听到吵闹声便溜走了,我相信他听到了,也一定猜到了纳斯焦娜跳河了,那个他一直声称要保护的未出世的孩子而沉进了冰冷的水里。安德烈并没有像他之前说得那样为保护孩子会不顾一切,他不单止是一个遭人唾弃的逃兵,他更是实实在在的懦夫。而自从做了逃兵,躲在荒野苟且过活,几次的改口以此延长自己的生命,可怜的纳斯焦娜一再的信任他。连深爱的他的妻子都欺骗,连家人都不敢去保护人,又怎么指望他去为国献身。这样一个复杂的心该怎样去读啊?
可是我们这个社会就是由无数个复杂的人心堆砌而成的,那么这个社会不是更复杂吗?更别说在战争年代,而安德烈的悲剧最主要的导火线应该是战争吧。战争的残忍不止是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即使没遇到战争的人们也对战争心怀恐惧。因为战争就是在挑战人们的极限。虽然是这样,但为什么战争不能永远成为历史,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重演,似乎成为了人类进程剧本中不可或缺的一幕。不是不想撤掉这一幕,只是抵不过内心的贪婪与激进。看来安德烈不是完全没爱,只是他的爱遇上了战争这个深渊。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活着并且记住》读后感600字


这部小说讲述了当兵的丈夫安德烈因眷恋妻子、家庭及和平的乡村生活,在伤愈重返前线途中从医院逃回故乡,藏匿于离村子不远的荒山野岭,冒着随时都可能受到国家法律制裁的危险,与妻子纳斯焦娜频频相会,终于使多年不育的妻子怀了孕,时间一久便被村里人看出了破绽,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一次,纳斯焦娜在被人跟踪的情况下,怀着羞愧和绝望的复杂情感投河自尽了,而安德烈听到风声就逃走了。
求生欲望本来就是人之本性,安德烈在自己周围看到了太多的死亡,而他自己也在鬼门关前打了个转,因此更是激发了他的置人民利益和民族命运于不顾的求生欲望。也正是这种个人主义思想使他超越了是非界线并践踏了道德原则,从而沦为可耻的逃兵,并且在罪恶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给自己的亲人,首先是妻子,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可以说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活下去的强烈愿望已然使安德烈疯狂了,他逐渐丢掉了自己的人性:他不仅外表上篷头垢面,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而且在行动上也渐渐变成没有人性的野兽。他用斧头残忍地杀死牛犊,甚至学会了狼嚎,那尖利纯正、比狼还像狼的嚎叫声盘旋起伏,久久回荡在空中。他背叛了祖国,背叛了人民,也使得妻子陷入了痛苦与惶恐之中,甚至直到妻子投河自尽,也未能让安德烈幡然悔悟,承担起自己于家庭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于社会、于国家作为公民的责任。如果一个人连人性都泯灭了,他还能称之为人么?活着也只是个行尸走肉罢了。
安德烈固然是可恨的,然而造成他的悲剧的根源难道不就是那残酷的战争么?

《活着,并且要记着》读后感800字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对于安德烈的逃兵行为,我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都是人,都会渴望自由、和平,思念亲人,这种感情再平常不过了,这种感情某些时候更会高于对国家的热爱。
安德烈的妻子----纳斯焦娜就像许多俄罗斯文学中的正面女性形象一样---淳朴,善良,勤奋,任劳任怨,忠诚。丈夫在战场上失去消息,一直在默默地等待,在家尽了做媳妇的责任,照顾安德烈的父母。当安德烈从战场逃跑回来,要求纳斯焦娜帮她守住秘密,纳斯焦娜坚强地与外界周旋,在生活中扶持安德烈。
安德烈的懦弱,造成了纳斯焦娜的悲剧。纳斯焦娜后来怀孕了,安德烈仍然不愿意站出来,他恐惧死亡,他宁愿像野人一般活着,把沉重的负担都让纳斯焦娜一个弱女子来承担。纳斯焦娜是多么的失望,她央求安德烈能为她做些什么,她希望安德烈能负上做丈夫的责任,为她分担,但是安德烈都没有做到,他拒绝了,他只希望纳斯焦娜能够把孩子生下来,其他的都不管,也没有考虑纳斯焦娜的感受,只把纳斯焦娜当做工具。我看到纳斯焦娜的绝望,她深爱着安德烈,而安德烈对她的爱,却不是对等的。安德烈没有做到一个作为男人,作为大丈夫应要承担的责任,自私自利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这种退缩的生活,每天活在担惊受怕中,时时刻刻都受折磨,他的心也不会解脱,也不会再感受到无拘无束的快乐的滋味了。纳斯焦娜没有可能一辈子都以这种状态活着,活在无尽的谎言和恐惧中。这就像个死循环,永远都找不到出口,纳斯焦娜被逼上绝路,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可能是这死循环的唯一突破口吧。
安德烈活下来了,但这是真正的活着吗?我想他会孤独地在石岛活下去吧,像头野兽一样般生活,但愿他的心灵不会退化如野兽,没有感知爱的能力,但愿他能记住,纳斯焦娜对他的爱,如此温柔,如此的深切。

名著读后感:《绿叶让我们记住》读后感


这本书中分了很多个系列,每个系列都有很多故事耐人寻味。我认为童年的地图系列里的文章《地下室的猫》非常有意义。

故事是这样的:一只猫不小心掉进了地下室却出不去,房主也不在。小姑娘放自行车的时候听到猫的声音,她请求妈妈找物业的人把猫救出来,但是没人肯多费心思,猫死了。这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

后来停自行车的时候小姑娘总是幻听到猫的声音。于是她的父母又买了另一只猫,把它放到地下室,并且在猫临死前两天录下猫惨叫的声音。然后将这些瘆人的声音放给小姑娘听,一天天地强迫小姑娘习惯,终于,小姑娘渐渐听到猫叫也麻木了。我有些心寒,因为这个故事中的父母正是代表地球上千千万万个打着为人类好的牌子滥杀其他生物的人类。

小姑娘的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招牌光明正大地残害弱小的猫。难道动物就是这般低贱卑微的吗?同样是这个地球上的生命,我们没有资格这样随心所欲地伤害他们啊。在一己私利当前,人们对其他的生命所表现出的自私和冷漠,才是所谓高智商的人类最大的失败之处!

最后,有人住进了地下室,打扫地下室时候把猫皮拿了出来,小姑娘只冷冷地看了一眼,便面不改色头也不回地走了。

原本小姑娘的童年是善良、纯真、美好的,可最后她却变得那般冷漠。是那两只猫令她变成这样的吗?小姑娘的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招牌光明正大地是她的父母,是这个社会一手造成的遗憾。她不再天真,她那些表情和动作,宣告了童年时代一种珍贵的生命温情的消退。这是这篇小说最具震撼力的地方,也是它最令我们沉默和沉思的地方。

看到这儿,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省自己,曾经不以为意的时刻,我们究竟伤害了多少生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