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茶花女读后感400字 > 导航 > 《茶花女》读后感400字

茶花女读后感400字

《茶花女》读后感400字。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茶花女》读后感400字,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由始至终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妓女会喜欢茶花,(茶花的法语意思是雏菊),但是我知道她死了,她只有死路一条。

这个世界,男人和女人总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女人总想依赖着男人,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她总想着把一切的完美无偿的赠与一个男人。而男人,却以拥有某个女人为荣,他可以对她很忠诚,就像一只狗,但前提必须是这个女人能成为他向全世界炫耀的一件光鲜亮丽的外套。

和美丽、无私、智慧的女主人公相比,男主人公是多么的丑陋、愚蠢和渺小。命运的大转盘就这样滚动着,它用男人的报复报复了女人,谁叫她是一个挥霍别人钱财的女子呢?它用女人的死,甚至是女人的尸骨来折磨男人,因为这个男人的爱太狭隘。

终于我明白了一句话:不要恨伤害你的人,不要报复背叛你的人。假如你那样做了,无论他或是她是不是真心的,你都会伤害了自己,你会让自己无路可退。

这世界,本应只有爱,不应有恨。

可怜的玛格丽特,她死时太痛苦,上天对她有些残忍。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茶花女读后感400


茶花女读后感400范文一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著《茶花女》。读完这本感人的书,我情不自禁地落下了眼泪。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主人公玛格丽特在法国巴黎做了一个妓女,而且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虽然玛格丽特在疯狂地寻欢作乐,但是她的内心其实十分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着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心里向往着真正的爱情生活。后来她被阿尔芒的一片诚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幸福地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然而,阿尔芒父亲的出现粉碎了玛格丽特的美梦,他的自私和虚伪再一次把玛格丽特推入灾难之中,她被迫离开了阿尔芒。事后又受到了阿尔芒不明真相的种种侮辱和伤害,最终因为心力交瘁而病逝。

这部催人泪下的小说让我十分感动,让我对阿尔芒的父亲产生了一种厌恶,拆散了玛格丽特和阿尔芒这一对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然而这只是为了一种面子,毫无用处的面子。而小说中的普丽当丝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她待在玛格丽特身边,只是为了得到钱,然而当玛格丽特病入膏肓时,却从未去看望过她。

虽然这个故事与我们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关系,但是这个凄凉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虚伪和残忍,也同时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平。

《茶花女》读后感400范文二

生命是宝贵的,但当你不珍惜它时,它就将变得毫无意义。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文中的茶花女虽然是位妓女,可她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是严肃的。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有很多机会可以去改正错误,珍惜每一次机会,命运就会青睐你。倚栏轩文学网

当你糟蹋生命、浪费时间的时候,生命对你来说就将变得毫无意义;当你爱惜它、把它当作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的时候,那它将给予你最无私的关爱。你看,那些残疾的作家,有的瘫痪,有的肌肉萎缩,有的得了白血病将不久于人世,可他们也在快要死亡前用短暂的时间写出了一部部动人的作品。虽然他们的命运不好,可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生命中的一分一秒,不去糟蹋自己拥有的有限的时间,这才为自己的人生留下璀璨的瞬间。虽然他们的生命消失了,但他们去永远活在了人类的历史篇章里。

爱惜自己在人生中的一分一秒,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个最合适的选择。

茶花女读后感400字范文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写的一部小说,这本小说写得非常精彩,非常值得一读。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花女读后感400字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茶花女读后感400字范文(一)

读完《茶花女》我真正领略了这部世界名著给人带来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读后很久仍颤抖不已。我不知道几百年来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

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一部不朽之作。在里面阿尔芒和茶花女的爱情是主题。他们相爱,但是得不到世人的同情,反而受到了许多不平的待遇。这是很正常的,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娶一个妓女,茶花女是妓女,她靠出卖她的青春来换得饭吃。这一点她与其它于这行的女子没什么分别,但是她不同与其它风尘女子的是,她有着聪明的脑子,她看许多书,知道了许多东西,她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女子,而不是那种只懂得用外貌来吸引男人的普通妓女,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得到这么多的上流社会的男人的喜欢与宠爱的原因了。

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裸裸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

茶花女读后感400字范文(二)

《茶花女》这部作品是19世纪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小仲马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也是作者小仲马的成名作及其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小说。

人们为书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的悲惨遭遇而潸然泪下。茶花女是当时巴黎的一位名*,但其外表和内心都像茶花那样纯洁,她总是随身带着一束茶花每月头二十五天是白色的,随后五天是红色的。除了茶花,从来没有其他花与她相伴,故有了这个绰号——茶花女。

在爱情面前,茶花女表现出了自己的坚贞和执着高尚的情操,但她这朵美丽的茶花却因为肺病和各种社会的压力在23岁凋零。她美丽、聪颖、善良,她满怀热情与希望的去追求,追求真正的、自己所期望的爱情,她与阿尔芒相爱,但是在阿尔芒父亲出面阻止他们的爱时,她只能选择退出。之后等到阿尔芒回来时,茶花已经凋谢,再也找不回来了。

她就像茶花一样带着芬芳、馨香来到世界,无声地绽放,默默在风中绽放自己的纯洁美丽。即使受到过风雨、经历过打击,即使委屈,她也默不作声,只为了自己的爱,只将自己最美的瞬间绽放给爱看。直到生命到了尽头,再悄声凋谢,不发出声音,仿佛不曾来过。

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人,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高尚女性。

茶花女读后感400字范文(三)

她们本该有机会继续存活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但是她们并没有让世人看扁自己,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说明一切。说了那么多该说一下《茶花女》了,玛个格丽特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名妓,备受法国社会中的女子的羡慕和男子的爱慕,在她身患肺病的时候,年轻的阿尔芒爱上了她,二人坠入了爱河,但是上天似乎喜欢捉弄人,二人的爱情遭受着各方的压力,人们似乎认为妓女就不应该有自己的爱情,不配得到真爱,这其实是多么荒谬的看法。

事情经历了众多的误会,玛格丽特终于带着阿尔芒的误会,带着遗憾和悲伤离开了这个看似美丽的世界,而留给阿尔芒的将是无尽的懊悔与痛苦,这个故事倾注了小仲马的许多心血,也为他讲自己的故事流传下来起了一个很好的作用,有亲身经历才能将自己的感情倾泻出来,进而才能更好的将故事中人物写得如此真实。也许小仲马是为了弥补自己的失去之过,为逝去的美好爱情祭奠,他在用文字记载爱的美丽与永恒。

故事是美丽的,故事也是悲伤的,只是主人公已离我们而去,这个故事其实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爱得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爱情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要相信有爱就有方向,有爱我们才能更能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和人间的真情。

茶花女读后感400字范文(四)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写的一部著作,而我最近就读了这本书。

刚开始,我是怀着一种好奇心和一种尝试的心态才买了这本书。我很想了解那些著名的作家用心写出来的书会是什么样子的,但名著给我的印象都是枯燥乏味的。自从我看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名著的看法。

一看这本书,我就被书中的主人公深深的吸引了。这本书是以女主人公妓女玛格丽特·戈蒂埃的死为开头,在经过拍卖他的遗产后“我”遇到了他的原来的情人阿尔芒,开始了听他讲述他与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惨爱情故事: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与青年阿尔芒相爱后与他住在乡间,可阿尔芒的父亲责备玛格丽特毁了阿尔芒的前程,为了阿尔芒,他重新回到了巴黎开始了他的旧生活,可阿尔芒浑然不知玛格丽特回巴黎的原因,当众羞辱她,本身就有肺病的玛格丽特一病不起,最后留下了生命的最后的几天的日记,含泪而死。

其实一个人一生中金钱多少并不重要,你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有份挚爱生可回忆死可享受。

我非常喜爱《茶花女》这本书,希望在我的推荐下,能有更多的读者对这本书感兴趣。

《茶花女》读后感


《茶花女》是法国十九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小仲马的顶峰之作,也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该作品是根据小仲马自身经历写成,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一直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

《茶花女》讲述了一位巴黎妓女的故事。玛格丽特随身总带着一束白色的茶花,故称茶花女。玛格丽特出众的美丽以及气质,赢得了当时社会男子的喜爱。一次偶然,男主角阿尔芒遇见了玛格丽特,并对她一见钟情。当他鼓起勇气去跟包厢中午的玛格丽特打招呼时,却被玛格丽特嘲笑了一番。自尊心受挫的阿尔芒离开了玛格丽特的包厢。两年过去,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爱意不曾减少。阿尔芒对于爱情的真挚,打动了玛格丽特,玛格丽特为自己找到了爱人而高兴,他们很快地坠入了爱河。

他们来到了乡下,享受着爱情带给他们的快乐,但是玛格丽特承受着巨额债务,为了不让阿尔芒破产,她变卖了自己的马车,披肩等等,并向阿尔芒隐瞒了这件事。阿尔芒发现后,作为一个男人,他执意要替玛格丽特偿还债务,并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遗产转给玛格丽特。阿尔芒的父亲是一个正直的人,当他知道他们的恋情还有阿尔芒准备转移遗产的行为,便赶来了巴黎。父亲的要求并没有动摇阿尔芒的决心,于是父亲找到了玛格丽特。玛格丽特屈服了,她认为为了阿尔芒,她可以牺牲自己,她觉得自己是伟大的,于是她忍痛离开了阿尔芒,并写下了绝情信。不知真信的阿尔芒,心里并没有忘记玛格丽特,由爱生恨。于是乎,他对玛格丽特进行了近乎疯狂地报复和折磨。深受病痛折磨的玛格丽特,向阿尔芒求情。阿尔芒的恨,抵不过他对玛格丽特的深爱,他心软了,两人重归于好。然而,一次误会,阿尔芒离开了玛格丽特出国旅行。等他回国时,却收到了玛特利特患病身亡的消息。他想尽办法找回玛格丽特留下的日记,看了日记后的他悲痛万分,痛苦不堪。悲剧的爱情到此为止。

故事以悲剧结尾,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然而社会的现实扼杀了多少真正的爱情。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被打上了金钱的印记。在这个物欲膨胀的时代,真情难得可贵。妓女从事着低微的职业,她们的真情却被世俗的人们认为不堪和肮脏。妓女也是人,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她们爱人的权利。她们忠于爱情,为爱情献身的勇气,这一点值得我们敬佩。小说讽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腐败,也揭露了下层人民生活的无奈。这些正在受苦的人们需要人们的同情,也许打动读者的这是这些人躯壳下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

在同情玛格丽特的同时,我也意识到,要爱惜自己在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做好每一个选择,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美丽。

茶花女读后感


以前读《茶花女》,大多是出于好奇和消遣,只觉得本书像是一杯可乐,饮完之后得了一时的快感,然而之后就不记得是什么滋味了。此时再读,倒像是饮了一杯鸡尾酒,入口酸酸甜甜,可饮到最后,却有丝丝苦味。很久之后忆起来,仍旧觉得是苦苦涩涩的,让人不忍回味。

我想,名著之所以伟大,那是因为他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与我们毫无保留地进行交流,给我们带来一生的震撼与影响,《茶花女》亦是如此。或许,你我交流的东西不同,但此中情绪是相似的。

此书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大抵是由于其毫不做作的写实手法,语言质朴而清丽,文字真实而感人。如果要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来形容它,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最合适不过了,或者也可用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来形容。

这部书也像一幅典型的西方油画,静静地把一个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毫发毕现。然而有时候也会因为太过真实,就会产生一个小小的错觉:阿尔芒就是与我们同时代的青年,他和玛格丽特是我们的隔壁邻居,而他的父亲,就像是遥远的家乡某个爱惜面子的老人。而这样的错觉,就是名著本身的魅力所在于时光的打磨中愈发的闪闪发亮。而发亮的同时却也催人心肝!

这是一本看到尾声就会让人嚎啕大哭的书,最让我难以释怀的是玛格丽特的死,因为她原本可以不那么落寞凄惨地的死去。

她尽可以在离开阿尔芒之后,假借各种男人的宠爱,依旧鲜衣怒马,如从前一般周旋于各色男人之间;抑或是回到人烟稀薄的乡村,继续养病,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也可以还清债务,远走高飞,远离伤心之地,旅居国外她原本有很多种活下去的可能,可是她偏偏选择作践自己,最终在病痛的摧残下香消玉殒。这一切,皆是因为爱不起、放不下、却偏偏失了心!

她孤独的死去,让我想起了黛玉。二者之死皆让人扼腕叹息。只不过玛格丽特是饮爱而死,而黛玉,是含恨而亡。不过这其中的缘由,皆是爱。

当我读到我们曾在一起六个月,凡是一个女人心里能够容纳得下能够给人的爱情,我都拿出来给了你时,湿湿的雾气蒙了我的眼眶,心里面绞的生疼,心上的血管仿佛被打了结,血液像泪水般流不出来。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啊,倾尽所有,付与那个于千万年千万人中既没有早一步,亦没有晚一步,才恰好遇到的他,而她,却为了他,最终忍痛割爱,在不断地放纵自己,折磨自己,虐待自己中死去。而她却也甘心,却也无怨,有的只是那深存心底绵绵无期的遗憾和相思。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才能在声色犬马、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留着那份原始的赤子之心!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才能在爱到无法自拔、无以复加的时候抽身而出,成全别人,委屈自己!我想,芸芸众生,欲达到此种境界怕是一生都不可能了。

如果说前面是无言的伤悲,让人动容而不恸哭,那后面接踵而来的,就是汹涌的悲伤,排山倒海而让人措手不及。

当我读到如果我早知道在你未来的生活中我只占你一半的时间,我可能不会放弃跟你一起度过这一年的愿望不过我们如果在一起度过了这一年,我也不会死的那么快时,我心底的悲伤再也无法抑制,心上成结的血管被伤痛撕裂,泪水像决堤的河流,奔涌而出。

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伏桌而哭起来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早知道呢?所谓的早知道只是一种无奈的自我解嘲和自我安慰罢了。而此时,早知道这三个字,却是这个可怜的女子对于生活最美好的幻想。此刻的她,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幻想自己的过去,缅怀自己的挚爱。而她的愿望那么平凡仅仅是希望和自己的爱人度过最后的时光而已;但她的愿望却又是那么的奢侈因为想要和爱人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

很多时候,我们所摒弃所不要的,正是她所追求的;而我们所轻看的所不惜的,正是她所想要的。这就是生活无奈的样子,而这个样子,使我伤悲。

我以伤悲的情绪同情着玛格丽特,却也以理解的心态宽容着阿尔芒他是人。他有着常人应有的情感,爱极恨深,本就是爱到荼靡的一个悲剧。他的爱从不比她少,所承受的煎熬与她也是两两相当。爱情,从来都是一种愁情,两处相思,相思太浓,悲痛与误会便化不开了。

不知怎的,他总让我想起宝玉,同样是爱到无以复加,同样是误会,误会之后都是自责与追悔,病痛与折磨。而结果都是辜负一生之所爱,让其在等待与遗憾中作践自己,郁郁而终。

只不过宝玉是带着蜜甜的心情去误会,而阿尔芒,是带着悲痛去误会罢了。但他们都应当被理解被宽容,因为葬爱的不是他们,而是那个时代,时代的偏见和束缚最终把他们的真心挫骨扬灰他们,都成了爱的陪葬品。

合上此书,我眼前浮现是一个缠绵病榻、形容枯槁的女子,她在弥留之际睁大了双眼,想要从床上坐起来,试图用双手抓住些什么,可是,最终什么也没有抓住而巴黎郊外冷冷的寒夜里,一个面容憔悴的男子静静地伫立在河边,孑然一身,落寞不语。

此情此景,当真让人感叹情爱不易,真爱难寻。不禁让人想起了古今中外那些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此时此刻,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弃。有爱足矣,愿诸君都惜枕边人。

《茶花女》读后感2000字


《茶花女》读后感2000字篇一

昨天,我在图书馆呆了一整天,直到关门,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总共看了两本书,一本是《茶花女》,另一本是《在天堂遇到的五个人》。后一本没来得及看完,其实我本来就猜到也许看不完,但还是想尽力地看。我以前似乎看到谁也看过,不过没什么印象了,看了一点觉得还是挺有深度的,很可惜没有看完。原因是我在看《茶花女》上花了太多的时间,当时没有带表,所以时间没控制好。而现在我主要想说的是《茶花女》。我知道也许许多人已经看过它。

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课上老师提起小仲马的作品茶花女来,这使我产生了一点好奇,想知道这本书到底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再加上我也听过一首关于茶花的歌曲,所以我就去了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可以说不是十分刻意的去借。只是在翻阅其它的作品时偶然间发现的。带着种种好奇我开始翻阅这本书,由于作者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来写的所以我就更急切的想知道整个故事的经过。

可以说我是带着一种享受的心理去读这本书的,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外国文学的人,歌德、司汤达、夏洛蒂勃朗特、屠格涅夫、哈代、卢梭、小仲马等等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当然我更爱他们的作品。

当我看这本书时,我是怀着一颗纯洁而且神圣的心灵去读的正如作者也同样怀着这种思绪来写这个故事一样。我以前真没有读过这部作品可在我读的过程中我已不知不觉的被吸引,而且已经与想到发生在男主人公阿芒和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吉耶之间的会是怎样的结局,我想说这是真正的悲剧。

这本书是小仲马写的,内容也和他的经历有关。我记得很早以前我看过它,好象是在预备班,可惜当时看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只模模糊糊地记得一点剧情。于是我打算再看一遍。谁知就陷入了深深地震撼当中。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我当时的感受,那就是心痛,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深刻。我发觉自己越来越感受到玛格丽特那颗痛苦善良并且纯洁的心。她默默的牺牲换来的不是感激而是男主人公的误会,甚至还糟到了他的报复和羞辱。她本来身体就不好,希望能够快乐地度过余生,没想到和男主人公的相识却加速了她的死亡。他猜忌心极重,希望玛格丽特只属于他一个人。而他其实根本无力承担她的医药费,但玛格丽特还是愿意放弃一切和他在一起。然而最后也是他逼死了她,她临死时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来关心她,只有门外的一群讨债的人。他们等着她死,这样就可以拍卖她的东西来还债。

不管怎样,当故事开始时,我的喜怒哀乐全都随着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而变化,在他们身上似乎我看到了真正的爱情这人类永远歌颂的主题。在阿芒身上我知道人是可以为爱而痴狂的,在玛格丽特的身上我明白任何人都会有爱情而且有权利去追求幸福。我和作者一样都非常的同情这位姑娘,就像男主人公对她的爱那样,或许这只是不同方式的契合。

可能是因为自己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所以才会在读到一些作品时就会轻易的动情,可是每当读完一部作品时我都收获一种心情这种心情我也说不清楚,很复杂又很简单,可这种心情对我的影响却不小。时而会使我变得忧郁、多愁善感时而又好像给我一股无名的力量让我有勇气来面对眼前的一切困难,甚至可以让我信心百倍的面对未来。

这种心情我时常有,可第一次好像是在我看完《泰坦尼克号》电影后才有的,然后是司汤达的《红与黑》、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亲和力》、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还有中国的古典文化中的瑰宝《红楼梦》。我并不是想炫耀自己读了多少书。再说这几本也不值得一提,只是想说它们也给过我类似的感觉和复杂的心情。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几乎有好几次都要落泪。但我终究没有哭,可心里却比哭还难受,仿佛自己就是阿芒已遭受了阿芒所遭受的一切。我可以好不夸张地说如果是在一年前或者我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人去读,我想我肯定会也为之落泪,虽然不会是痛哭失声,但也会热泪盈眶的。(而玛格丽特为了爱情抛弃了所谓的爱情 )

我想他们的爱情和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爱情颇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没落文化和偏见的牺牲品,具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对这部作品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或者说是强烈的感情,可能是因为我羡慕他们轰轰烈烈的爱情,或许轰轰烈烈这个字眼用的不算准确,但我也要说那一定是感天动地了,风月场中的玛格丽特在得到真正的爱情后却又不得不放弃这可能是她人生中真正的或许应该说是最后的爱情,原因却是十分的简单,首先,是阿芒的父亲为了自己家族的荣誉,甚至为了自己的姓氏。而让玛格丽特放弃这对她来说来之不易的爱情,其次,这位老人已几乎近似哀求的口吻来劝她放弃,是因为自己的女儿(阿芒的亲妹妹)的终身幸福,而这一切阿芒是在玛格丽特死后才知道的,我想这个故事之所以让我感动就是这点,在阿芒完全不知事实真相的情况下,玛格丽特毅然同意了老人的要求,阿芒好像是受到了自己心爱的人的残忍的欺骗,然而骗她的却是自己的至亲至爱的人。而玛格丽特却遭受着失去至真至纯的爱情,和至亲至爱的人永远的分离,而且她的爱人还是那样的恨她,不理解她,甚至侮辱她。

玛格丽特的死对知道事实真相的阿芒来说可以说是撕心裂肺的伤痛,而对于我来说,看到那里也是想和阿芒一起痛哭失声,我不知道用什么字眼,也不知道用多少文字能表达出我读完《茶花女》之后的心情。我想我会用一生记住它的,或许还会把它藏在灵魂的最深处,永远不会对任何人讲起。就到这里吧,因为我已经不能再写下去了,因为我的心情仍然在最伤感和悲痛中无法自拔。

《茶花女》读后感2000字篇二

外国文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茶花女》,出版得特别。它没有扉页,整部书没有半页是空白的。翻开书的封面,第一页就是正文,封面的背面(封里或封二)就当扉页,封底的反面(封底里或封三)写着出版情况,封底写着作品和作者的大概情况,算是序了。这样的出版特点似乎还第一次看到。

前日观《茶花女》电影,以前也看了这本小说,感受颇多。其中男主角对于爱的理解,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爱,从而自己成为了很渺小的一种动物,诚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于世间女子的态度。

这种崇高而伟大的爱,是不能参杂一点一点沙子的,因而两人总是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这种纯洁毫无杂质的,在欧美的爱情小说里面几乎都有。令人奇怪的是,那时候的欧美对于有夫之妇的追求,不会遭到当时舆论的指责。

不像有些书那样,光是序、跋或译者序、作者序等等就用了十几张甚至二三十张的篇幅,感觉累赘而烦闷。有些介绍或评价未尝不可,但那冗长的卖弄简直就是让人受罪。就像参加那种拖泥带水、枯燥乏味的马拉松会议一样的感觉。读者是想看作品而不是去看作品研究分析或对作品褒贬评说的,更不是去领受什么教导或寻求指点迷津的。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观点,一种人有一种人的路,很不必引导和硬拉本属于这条路上的人到你处于某种目的而希望公众都该走的那条路上去,这往往是徒劳的,也是不现实的。何况,你自己可能已不想或根本就没在那条路上。每个人所走的都是他该走的路,不论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都是他的主观与客观元素经久协商后一致决定的,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些人可以去指定而固定的。

有的人,并且是大多数人,在表面上肉体走一条路,而实际上精神却是另一条路上的人。一条路为适应共性生活,另一条路却为满足个性生活。正如《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一样,表面上她过着人尽可夫的生活,可实际上在她的心灵中是在过着贞洁高尚的生活;她的肉体可以是无数人的,而她的心却只能属于阿尔芒一个人。

命运往往给每个人的脚下都摆好了独一无二的路,有时,绝大多数人是不容自己随意选择的,就像玛格丽特那样。不管你是否愿意走,只要你想活着,那么你的生命就只能在这条路上喜怒哀乐。除非你死后,失去了肉体的精神才可以踏上你所渴望的那条乐而无忧的道路。可是,对于一个活着的人,那又有什么意义?又有谁能够看到或证实那条路的存在呢?自欺欺人不过如此,人的可怜也不过如此。

金钱会是人生的深渊,偏见会是幸福的陷阱。许多人被前者吞没,而玛格丽特是被后者葬送的。一个人有了爱而且又被爱才是幸福的;有了爱但不被爱才是痛苦的。她有了爱,却无可奈何地失去了被爱,剩下的,只有痛苦的单相爱;阿尔芒有了爱,却因拒绝了被爱而受到折磨。然而两个人的折磨是不同的,她是被他折磨,而他却是因她而受折磨。她的爱里居住着宽容,而他的爱里却隐藏着嫉妒因宽容而善良,因嫉妒而残酷。经过那样的幸福,她肯定了他的爱,可他却在猜疑她的爱,难道这就是她与他,男与女的区别吗?

人生真正最可怕的痛苦,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又被自己爱着的人才能给予,所以她真切的痛苦是他给的,而他的痛苦则是自己给自己的。然而他们俩的痛苦都有罪恶的现实呼出的毒气成分。我们应该同情善于给人宽容的人的不幸,而不应该对那些惯于负义才遭不幸的人给予同情。因此该同情她玛格丽特,不该同情他阿尔芒。

只有爱才能毁灭爱。客观世界所能给爱的最坏的打击不过是吹到脸上的冷风,而爱的本身才有刺进爱的心脏的尖刀。在爱情方面,猜疑就会动摇,动摇就是虚假。玛格丽特真诚而无私的爱被阿尔芒虚假而自私的爱所扼杀,并不该是由于世俗偏见要求维护什么姓氏纯洁所导致的这场灾难。爱情的幸与不幸和产生爱情前的妓女贞女或忠夫淫夫无关,而是决定于爱情产生后是否真纯。

人们因为得不到或不能整个得到所需所欲而嫉妒和诽谤,人类便由此产生了那么多无耻下贱和卑鄙残酷的行为与事件。然而这种行为与事件将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任何说教,任何咒骂,任何教训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你尽管按着自己合情合理的意愿去说和做,不要介意或迎合他人是怎样说和做的。无论你怎样认为,主观上我们大家都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然而,如果在客观上真的都为自己而活了,那么人类的是是非非也就相容而不敌对了,那就是悲剧。我好象就在这种悲剧之中。

一旦飞蛾扑火一般地投身于那片海洋之中,交出自己的心之后,便没有了回头的路。前方是一片汪洋,但仍然义无反顾。

全书最让我震撼的一句话是教父为濒死的玛格丽特送终之时,所说一句话:她生的时候过着像恶魔一样的生活,死的时候却是一个基督徒。且不论我理解得并不深刻的基督教,但这种刻入灵魂深处的、对于人世间凄凉命运的彻骨理解,对于真爱的渴望与追寻,以及分离之后的祝愿和独自忍受,莫不体现了一种宏伟品格是如何在一个看似卑微的妓女身上落地生根。这是人性的回归,是在经历众多磨难之后仍旧不忘初心的忠诚。

而一颗愚钝的心,走走停停,半路之时便会流离失所,更遑论坚定自我。如此的悲哀,若在每个人身上上演,那么整个社会必将被一个庞大的蒸笼所束缚,进去的是纯真美德,出来便成为了发酵之后的虚情假意。真正的贞洁不是纯净无暇,而是在世俗中流转之后,回来之时仍能辨得清真善美的存在。

最后想说的还是那句话:贞洁像一条白色的蝴蝶丝带。虚荣的女人用它蒙住双眼,率真的女人将它点缀于发梢。愚蠢的愈来愈看不见真情,灵性的愈发可爱与美好。

茶花女读后感3000字


茶花女读后感3000字

1.玛丽特

玛格丽特无疑是社会悲剧的象征。出身低贱、但通过自己努力,变得十分有学问和内涵,于是成为贵族们的玩物。她虽然过着奢华的生活,却被人们所不齿,没有自己的归宿,没有自己的自一由。于是,最终只能无限制的挥霍生命,希望早点结束一生。遇到阿尔芒后,她渴望自己的一爱一情,渴望有个未来。可是她的过去为世人所不容,天主没有给她一个机会。她唯一寄托也彻底破灭,从而最终含恨而终。她是不幸的,她的不幸是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大环境下,大不部分人只能逆来顺受,不是不想改变,即便我们努力过,试图改变命运,可是结局是我们输得更加惨痛。

同时,她也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个真心一爱一自己同时自己也一爱一的人。于是,虽然她临终前是孤单的,无助的,但是她内心有所寄托,她并不孤独。虽然世界所有人都站在她对面,但是只要阿尔芒还站在身后就足够了。因此,她虽然死前有遗憾,却内心还有幸福痕迹,还有美好的回忆。

当然,这是她付出努力的结果。若是她听任命运的摆一布,没有反抗过,我想她连一点回忆也没有,将会孤独的死去,

2.阿尔芒

阿尔芒是一位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他追求纯洁的一爱一情,想要摆脱世俗的困扰。阿尔芒和玛格丽特两情相悦,却不得不忍受玛格丽特和别的人继续交往。他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不希望玛格丽特如此做,另一方面他自己支付不起玛格丽特的开支,又很无奈。虽然他的一爱一最终战胜了自尊心,可是这无疑是对男人尊严的挑战,试问有几人能做到不闻不问?他希望自己像伯爵一样有钱,可是他的出身,他的地位注定他不能。他没有一个向李刚一样的爸爸,因此他很像我们这些拼命奋斗的学生。换句话而言,如果他的出身像伯爵一样,他还会对玛格丽特有如此深刻的一爱一吗?

此外,他和玛格丽特的一爱一情是被他家庭所不容的。来自父亲的阻挠,社会的舆论,他虽然没有妥协,但是试想,如果两个人继续下去,是不是总有一天妥协的时候呢?所以,无论他当初是否妥协,似乎结果都是注定了的。

在事业上,无疑是失败的代表,虽然不至于一无所有,却不能满足自己的一爱一情。一爱一情上,他也是一个不够成熟的人,虽然对一爱一执着,但未免有一些任一性一。这是所有初恋人的情节。如此的人,还能得到一爱一情,在现代社会是难以想象的。或许这种感觉也只存在于高中大学伊始吧,也许目前大学内都难以存在了。因此,他得到的一爱一情只能是一个理想,至少对现在的我们而言似乎是遥不可及的。

同时,得到一爱一情的人,还是理智一些的好,不要如此任一性一,任一性一可能导致两个人错过彼此。就像阿尔芒在临终前没有见到玛格丽特最后一面一样,成了终身的遗憾。

3.阿尔芒的父亲

这样的父亲,的确可敬!以他们父辈的观点来看待一爱一情的未来,儿子的前程,家族的未来,确实现在所有父辈所考虑的事情。

就像现在很多青年人,想要结婚,但奈何没有房子。也许,男一女双方都觉得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奋斗一些年,再买房不迟。可是,男一方的家长觉得,这样自己很没有面子,要有房子才体面,于是千方百计为儿子买房。女方的家长可能想法更加强烈,觉得有房子才有一个家庭应该有的温暖感,于是一定将女儿嫁给有房的女婿。于是,这些中国沉淀下来的腐朽观念变成了如今一奸一商们投机倒把的机遇,他们大量购房,将房价太高,使社会动荡不安。

不过,阿尔芒父亲的想法也并非全无道理。他有自己的经历和阅历,从这方面讲,他的话很有威信,但是否一定正确,还尚未可知。换言之,倘若他当初支持二人在一起,也许不会发生如此的悲剧。当然,结果可能会向另外一个矛盾发展。

4.玛格丽特的邻居及一些债主

社会是黑暗的,我们经常这样对自己说,于是我们的心变得冷漠起来。也许,有一天我们自己便是黑暗的社会罪魁祸首之一,但是我们会说,我们是被迫的,大背景如此,我们只能适应,无力改变。

玛格丽特的邻居,无疑是一位典型的现实主义的代表。从她对阿尔芒二人关系之间理论可以明显看出。她决定玛格丽特选择和阿尔芒过二人世界不现实,还是应该回到奢侈的生活之中。当然,玛格丽特有钱了,她便可以从中获利。当玛格丽特病倒后,眼看医治无望,她便再也不去看望她了。这是多么一个见风使舵的人啊!的确,现如今正是如此,锦上添花的人很多,雪中送炭的人很少。

所以,一直照顾玛格丽特的那个仆人,其实是一位真正的朋友,一位善良的好人。二者对比之下,令人一目了然。

所以,这时,才显朋友的重要一性一。我想,朋友之间是超越了这种现实的,当然也是有程度限制的。当你遇到一些大事之时,站在你身边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当你只遇到一些小事,能站在你身边的人,未必是最好的朋友。当然,难得糊涂,若是分的过于清晰,便很难享受生活的美好。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

玛格丽特的债主和她之间,似乎不存在友谊关系,有的只是利益的关系。因此,在她病重之时,债主们想的只是如何拍卖她的东西,对她的病情漠不关心。这正是商人们的嘴脸。只认利益!

商人重利,大家无所不知。可是,在我们所谓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这种一奸一商非但不必资本主义的少,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是社会的悲哀,还是中国人的悲哀?社会现象堪忧,我辈却无能无力。于是,大家只能一直强调社会太黑暗了。

绝那些所谓的有识之士,会跳出来说社会不是你看到的那样,因为你对社会还不了解,你不能轻易下结论。于是成功人士会站出来骄傲的说,只要你努力,就会成功。于是我们反抗说:都是放屁,一切高调喊唱社会是和谐的,生活是美好的都是骗人的。是为了统治我们的思想,麻痹我们的心灵。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真的完全认为社会是黑暗的,对你自己完全没有好处而言。你知道这样的情况,你还是要努力,因为你努力了,还有那么一丝丝可能达到所谓的成功,可是你要是不努力,连那么一丝丝的可能都没有。所以,我们只能无奈的说:一切都是浮云!

其实不是浮云,只是我们必须把它看做浮云。因为要是把它想象成泰山,你会被它压垮,不敢抬头看向所谓明亮的远方。

现实中,思想和行动是可以完全分离的。我们通过网络了解那么多黑暗,我们的思想要超越这个这种黑暗,谴责这种黑暗,遵循这种黑暗的规则。但是悲剧的是,我们的行动还在黑暗中摸索、奋斗,甚至还有用这种黑暗的规则来达到我们的目的,维护我们那点微薄的利益。所以,逐渐的,我们便习惯了这种黑暗,总有一天,我们的思想也被行动从云端拉下黑暗中,从此我们彻底变成了黑暗中的一个分子,继续感染着周围中的人,同化着附近的人,如此循环,直到这个空间崩溃那一瞬间,黑暗才能得到暂时的解脱!

外化而内不化!谁能做到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