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我与父辈读后感800字 > 导航 > 《我与科学》读后感800字

我与父辈读后感800字

《我与科学》读后感800字。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与科学》读后感800字”,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科学是人类唯一的依靠。是它带动着地球上亿万人民前进,迈向了富强。
但是,要学习科学要从头抓起。
首先,学习科学最重要的是要喜欢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学好,如果一个人叫你去做你不喜欢的事去做,你能做好吗?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上课前给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能够预习,把一些不懂的问题给弄懂,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把这些问题弄懂。而且更重要的是,上课要认真听讲,就算你能够提出问题来上课大家一起讨论,你在大家说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你不认真听讲,你也是白问了,之后又不敢问老师,因为你以为你都已经提出来过了,再不懂很丢面子,就会不懂装懂的隐瞒下去。所以学习还要脸皮厚。 还有,人要勤学好问,不懂就问,这样可以把你不懂的问题统统都解决掉,可以使你的知识更加饱满,更加的多,而且可以让你觉得这个问题十分的有趣,弄懂了感觉十分好,还可以提升你对它的兴趣。这不是两全其美的方法。
当然以上那几条都是每一门学科主要的。以下是就是科学的:
1、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的身影,如果是学过的知识想想能不能说出它的原理。这样不但结合了生活实践,而且还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如果是没有学过的,可以通过问人家来得到这些的知识,虽然别人或许讲来你听不懂,但是你尽量去听懂来,可以扩充你的课外的知识。像我,我爸爸动不动就给我讲这个,那个知识,什么氧和碳燃烧形成二氧化碳,什么电是因为电原子在流动形成的,电池是把里面的电原子都放到一边,当你用电池时,一边的电原子都会向另一边流动,直到两边都平衡了,电池就没电了,等等。
2、要对新的事物感到新奇,对所有的东西的原理或什么的感到感兴趣,能想办法把它搞懂。这样可以使你有探究性的学习。
3、要有刻苦的心,和专一的精神。对一些难搞懂的东西要有耐心去搞懂来。像爱迪生,他研究东西时,废寝忘食的。有一次,他的朋友来看他,一直等他出来。可是,一直等到中午,爱迪生还没有出来,他的妈妈就对他的朋友说:他老是这样。然后给他的朋友一盆鸡肉吃,他的朋友吃完后等了一段时间见爱迪生还不出来,就就先告辞,说过一下再来。到了两点半,爱迪生出来吃饭了,他看见坐上的鸡骨头,以为自己吃过了,就又回去继续研究了。
只要你做到这些,科学你就会学好的。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我与地坛读后感800字


《我与地坛》是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自己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地方,同时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运中挣扎时,找到了一片古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每一个季节的特点,体会每种人生的价值。

他思考了死与生。死是必然的归宿,当我们感到累了,上帝会自然安排我们休息。而活着,是我们一生都需想的问题,即使活着是饱经苍桑的,世界仍然在运转,古园依旧是古园,我们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变现在的自己。当我们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地了,应理去心中的一丝杂绪,认识真实的自我,进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个人的必备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结果、内容不一。

史铁生不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还在思考自己的亲人所受的痛。时间能证明一切,作者始初并没考虑到母亲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忧伤中,经时间的酝酿,他感知到母亲的忐忑与无奈。与此同时,也鸣响了我心中的警钟,母亲对孩子的爱意志坚韧、毫不张扬,而我妈妈正顽强地与病魔抵抗,同时还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我应庆幸我母亲还在,我有机会能让妈妈摆脱苦恼,并且除去我那一丝倔强与羞涩,不至于到时后悔莫及。因此,我感谢史铁生的经历警醒了我。

在课本未节选的部分中,还有作者从各个方面诠释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园中曾经出现的人们及对他们人生的思索;对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对自己的生涯理解;许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生是如此复杂但却纯真、质朴,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渐成熟,认识更清晰,从失落、烦躁转变为稳重、深情。

如此大千世界,还需一片净地,细细地品味人生。

我爱科学读后感800


我爱科学读后感800范文一

科学,在我心目中既神秘又有趣。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从小就梦想长大了当一名科学家。自从我订了《我们爱科学》画报版后,我的愿望更加强烈,我彻底被科学中那种创造奇迹的魔力所震撼,我对它已经爱不释手了。

它是一本内容丰富有趣,版面新颖,图文并茂的科普杂志。主要栏目有科学主题馆巧巧手地球绿衣裳宇宙奥秘身边的科学太空万花筒大开眼界我印象最深的是科学主题馆中冬季魔法师那篇了,它主要讲了霜、雾凇、雨凇、雪怪、窗花形成的整个经过。在这么多作品中,我最喜欢冬季魔法师变出来的雪怪了------也就是给松树穿上厚厚的雪怪服。它住在日本藏王山的山顶。它的样子有的像巨人,有的像熊,有的像兔子,形状千奇百怪,特别壮观。但要变成雪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不但空气中的水汽要多,也就是空气湿度要大,还要气温足够低。当寒风越过日本海后,碰到这里陡峭的山峰就开始上升,被寒风携带的冰冷的水滴飞到藏王山里,遇到松树后便结成了冰晶,再加上雪和低温的帮忙,松树就穿上了雪怪服。经过魔法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自然现象的规律,也让我越来越喜欢科学。

其次我喜欢地球绿衣裳中笑口常开的开心果那篇。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时候,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由于粮食吃光了,整个军队陷入了绝境。后来士兵们意外发现了一种树,且树上果实累累。于是士兵们就大吃特吃起来,没有想到吃了这种神奇果实------开心果之后,所有的士兵精力充沛,浑身充满了力量,最后帮助了亚历山大大帝摆脱了困境,最终打了胜仗。想不到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开心果,还有这样一段神奇的故事,自然界真是无奇不有啊!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随时随地细心观察,勇于尝试,充满好奇心,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到处隐藏着科学奥秘。

通过读《我们爱科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了很多科学知识,还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我就像一条不知疲惫的鱼,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我多么希望将来能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能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做一名为人类造福的科学家啊!但我知道,要想成为科学家,必须要努力学习,有了真本领才能实现。

《我爱科学》读后感800范文二

科学是什么?同桌笑着问我。我我不太明白,我被问得一头雾水。不行,我得去问问我的电脑老师一位叫阿西莫夫的伟人告诉我:科学在开始的时候几乎就是好奇心。 什么?好奇心?我的脑中立刻浮现了一组镜头:那是1666年夏末的一个傍晚,一个英国的年轻人走进了他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他开始埋头读书。当他翻动书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着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了23岁的牛顿的头上。为什么这只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往天上飞?牛顿想。 

是好奇心,让牛顿成为了我崇拜的科学家 。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奶奶,可奶奶不知道牛顿,她一脸认真地告诉我:不迷信就是科学。哦,科学就是不迷信!我的脑中又浮现了另一组镜头:战国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了邺县,询问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因为要给河伯娶媳妇,大家都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了。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他巧施妙计,惩治了那些地方豪绅、官吏们。后来,西门豹号召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老百姓也因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我也很崇拜西门豹。照这么说,科学的确就是叫人们不要迷信。 

不久前,一个最令我兴奋的科学事件发生了: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那一刻,中国沸腾了!世界沸腾了! 

天到底有多高?天外究竟还有什么?小时候的我常常望着天空问自己,我梦想着能飞到天上,去看看月亮什么样子,去看看星星是怎么回事。我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可不知道,这种天方夜谭似的神话竟然真的实现了!

我爱神七,我更爱创造神七的那些科学家,因为是日益发达的科学让神七飞上了太空! 哦,太棒了,科学原来是一种能创造奇迹的魔力! 

我爱科学! 《我爱科学》这篇优秀的六年级作文由收集,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投稿,仅供参考和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800字


《我与地坛》是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与地坛》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一)

一、“其实,人这一生能得到什么,只有过程,只有准备这个过程中的心情。所以,一定要注满好的心情,但如果你要逃避困境——困境可不逃避你”也许史铁生先生的生活范围十分狭窄,但他的时间却被拉长了。他在残肢之后连续几年都在地坛中不分时间、地点,耐着性子专心致志地苦苦思索生与死这一严肃的人生主题。他不要逃避困境,他要在困境中撞开一条路。

在过去,我很害怕面对困境,尤其是死与生这一刹那的事。我不敢回答“要是你只有几天的时间,你会怎么办”之类的问题。读了《我与地坛》后,我感到我们活着,就得有勇气去面对生命给人生道路上设置的关卡。如何去拆掉关卡?拆开关卡后又怎样做?这些都是我们不可避免思考的问题。上帝创造人类,不是要人类帮他做事,而是要人类思考生命的真谛。上帝不会死,他不知道生离死别为何物,就不会去想这一类问题。而我们会死,我们要在有生之年思索未来发生的问题。

二、“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在史先生的生命里,母亲一直扮演着一个默默支持他的配角。史先生的母亲不曾支配他的人生,要他生或死。她总在某个角落凝视着史先生,深情的祈祷:希望儿子能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残疾,更希望他能在精神世界里找到寄托。她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此刻,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在我读初中时常对我唠叨。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我听了不止几千遍。待我听厌了也就是我上了高中,她开始不对我唠叨了。每逢星期五回家,她都会问我学习怎样,交到朋友没有,零用钱用完了没有。除此之外,她甚至没多说什么,我反而不太习惯。我曾经想母亲会不会因为我的学历比她高而自卑,不好“教训”我。现在,我懂得了,我的母亲,她是我的守护天使。守护天使是不会带被守护者走她的人生,只会默默守在他身旁,看他喜而喜,听他哭而哭,藏住温柔的暖手,要他坚强走自己的路。

我怨过母亲,也恨过母亲,但更多的是对母亲的爱。小时侯,我听收音机里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是这样:如果某个母亲今世活得很苦,等下一世,她就可以当儿子(女儿)的女儿了。我不希望母亲活得很苦,但我希望母亲下一世能当我的女儿。我想让母亲明白,做他儿子的我,感到有多么幸福!

《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二)

我与地坛——原来每样人生,都殊途同归。

扶轮问路,那么好手好脚的人,你们可曾向前方迈出过脚步?

不是想说他对生有多么繁密的念想,也不是想说他对死有多么透彻的眺望,更不是想说他对命运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挣扎,那些语句太泛、太虚,对每一个曾被上帝无情摆弄的人都适用。我只是从他身上看到一次又一次真实的起伏,心灵的生生死死,生而复死,死而复生,每一次复苏,都是对“生命零度”的叩问,叩问之后的“生如夏花”,在他的心里,有一片桃源,一片春天,始终弥足珍贵的一隅,那是他越来越乐观、越来越向上的源头。就算是跌倒一百次,都能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扶着轮椅,也要站起。因着爱,因着情,甚至因着对下一世的“白日梦”,虽然这“白日梦”是我等健康人种所不能苟同的,但正如他所说,“希望”又有什么用呢?“希望是不是在证明必可达到的前提下才成立呢”?“希望”只是“白日梦”的冠冕之词,其实两者一样可笑可悯,但给人安慰,给人愉悦,无须消耗,实是人生之最大精神。

我并不认为他是多么坚不可摧的“钢铁人物”,你以为谁都是保尔柯察金?现实的刀片一般的人生,就总是要人痛了,流血了,结疤了,又复痛,复流血,复结疤,只要这血还是温的,还能流动,那么便不必在意它会痛,会流出,这样孤勇,直至最后平静接受它的冰冷与枯竭。

正是由于这“写”,这比言语更为私密,更为透彻,更为生生不息的能力,才使得他的这生,在死的对立面上,永远存在。永远无力,但永远坚韧。

人老了,多靠回忆活着。可是还是一种情况,像他这样的情况,因着回忆随时有无可延续的悲哀,才需要这样提前透支回忆,透支情感,透支热情,若无足够幸运,幸运得不被亲友遗弃、淡忘,那么必将是春水东流的万劫不复。

其实这幸运,未尝不是取决于自己。这生,值得死来敬畏。这生,真实得让每一个健康的人震撼,不得不拷问自己:健康的自己,是否向前方也迈出过脚步?

那前方,便是路远山高,人亡马遥的“零度”。

他的勇气,是不畏惧这“回”,是迎向这“回”,拥抱这“回”。

原来每样人生,都殊途同归。

《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三)

《我与地坛》是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自己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地方,同时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运中挣扎时,找到了一片古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每一个季节的特点,体会每种人生的价值。

他思考了死与生。死是必然的归宿,当我们感到累了,上帝会自然安排我们休息。而活着,是我们一生都需想的问题,即使活着是饱经苍桑的,世界仍然在运转,古园依旧是古园,我们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变现在的自己。当我们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地了,应理去心中的一丝杂绪,认识真实的自我,进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个人的必备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结果、内容不一。

史铁生不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还在思考自己的亲人所受的痛。“时间能证明一切”,作者始初并没考虑到母亲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忧伤中,经时间的酝酿,他感知到母亲的忐忑与无奈。与此同时,也鸣响了我心中的警钟,母亲对孩子的爱意志坚韧、毫不张扬,而我妈妈正顽强地与病魔抵抗,同时还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我应庆幸我母亲还在,我有机会能让妈妈摆脱苦恼,并且除去我那一丝倔强与羞涩,不至于到时后悔莫及。因此,我感谢史铁生的经历警醒了我。

在课本未节选的部分中,还有作者从各个方面诠释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园中曾经出现的人们及对他们人生的思索;对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对自己的生涯理解;许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生是如此复杂但却纯真、质朴,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渐成熟,认识更清晰,从失落、烦躁转变为稳重、深情。

如此大千世界,还需一片净地,细细地品味人生。

读后感1500字《科学与方法》


朱尔。昂利。彭加勒(JulesHenripoincar,1854~1912)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家和家,他以其出众的才华、渊博的学识、广泛的研究和杰出的贡献而遐迩闻名,赢得了同代人和后辈人的赞誉。更甚有人说他是一位无比伦比的数学家、敏锐的物理学家和思想深刻的哲学家。

《科学与方法》一书共有四编十四章,它完整地包容了彭加勒关于事实及其选择的指导原则的见解。虽然它并没有像普遍流行的某些科学方法论指导书那样构造严谨细密的框架,其中的内容也只是或多或少与科学方法论问题有关,但它无疑要比前者有价值得多,因为它是由富有智慧的科学大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正确的科学理论。也是彭加勒通过自己发明富克斯函数的亲身体验,对数学发明的心理机制的探索等,才会有如此深切地领悟。

简单来说,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而科学的价值则是带给人类智慧和思考的享受,它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概念。

在彭加勒的世界里,科学是美的。科学是思想上的美,是有深度的美,是独特的美。而这种美来自各部分的和谐秩序,并且纯粹的理智能够把握它。这种美给予物体,也可以说给予结构来让我们感官满意。倘若没有这种支持,那些转瞬即逝的梦幻之美只能是不完美的,因为它是模糊的,是短暂的,是庸俗的。相反地,理智美可以充分达到其自身,科学家之所以投身于长期而艰巨的研究,也许为理智美甚于为人类未来的福利。

书上介绍:数学的真理是用一连串无懈可击的推理从少数一目了然的命题推演出来的,这些真理不仅把它们强加于我们,而且强加于自然本身。每一个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演绎,便可推出许多结果,于是每一个实验将使我们了解宇宙之一隅。这便是科学大家对数学的态度,充满了热情和执着。方法离不开科学,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人类才能更深层次地探究宇宙的奥秘。科学作为物质利益的源泉和归纳推理的训练学校,对此我们丝毫没有怀疑,但请我们认真地思考一下:精神世界的巨大财富是有可能在科学的实验室里发现呢,还是被启示给那些只填满了科学思想、并只以各种科学的方法训练过头脑的科学家?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说过:科学家是在理性的最高法庭上对自然界最忠实的诠释者。但毋庸置疑的是科学家的头脑只能顾及宇宙之一隅,永远也不能囊括整个宇宙。一位能与高斯相媲美的数学家,同时拥有着哲学家的身份,他说过唯有康托尔主义和逻辑斯谛处于考虑之列,对于某些东西有用的真正的数学,可以按照它自身的原则继续发展,而不必为在它之外掀起的风暴伤脑筋,数学由于其平常所取得的成就而一步一步地前进着,这些成就是决定性的,从来也不会被抛弃。这就是他科学工作的副产品。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因为它使我对科学方法,对数学思想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这是肯定的。很多人看到科学带来的进步和毁灭。却从来没有思考过科学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什么。又有多少人是理智而全面地看待科学与方法的?

看完这本书,我重新审视自己了。的确以前的我很无知,很幼稚,我从来都没有认真地想过科学与我会有什么奇妙的联系;我从来都不知道数学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迷人;总以为科学与我的生活很遥远,我与科学家的距离更是遥远。却不想,它就在我的身边。时刻影响着我的生活方式,我的世界观,还有我对未来的态度。

阅读一本好的书带给你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面;给你的不仅仅是心灵享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把你的思想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引领你去思考,去探索,去生活。

彭加勒说:潜在的自我无论如何也不比自觉的自我低下,它不是纯粹自动的,它能够辨认,它机智、敏锐,它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凭直觉推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