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抗震救灾倡议书 > 导航 >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

抗震救灾倡议书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谁曾想,在灾难面前,灾区少年儿童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在2个多小时的颁奖晚会上,展示着一张张阳光灿烂的面孔,再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英雄少年用一双双稚嫩的手,创造出一个个传奇;用坚强、勇敢、智慧、乐观和仁爱,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生命颂歌。50名灾区少年的事迹深深牵动了现场观众的心,我在看表彰晚会的时候,一次又一次被英雄少年的行为深深感动,不禁落泪。是的,英雄少年,他们无愧于这个称号!

在地震中,灾区的少年儿童是受害者,在灾难中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12岁的女生廖桐,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惊慌的女生,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安全带出十余名女生。

小女孩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被困废墟80小时的男生薛枭,被救出来后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这句话逗乐了电视机前很多悲伤的中国人。他改变了大家沉重的心情。

英雄少年无私助人,却对别人的帮助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女生马小凤和男生薛枭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营救人员发现薛枭受伤比较严重,决定先救他时,他坚持先救女孩子,而马小凤则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这种无私让救援人员为之感动。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相信这个敬礼是在中国人民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敬礼。一个3岁的孩子就具有了一颗感恩之心,让我们感动。

灾难过去了,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生活,安心学习,以优异的学习回报祖国,回报社会成了英雄少年的另一个目标。我们要以英雄少年、优秀少年为榜样,学习英雄、追求英雄,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品德,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合格接班人。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英雄》观后感



对于《英雄》这部电影,我想开门见山的说:好,但只差一点!

先说几句谦虚的话,本人不是电影的内行,对于影片的什么拍摄呀、服装呀、武美呀不是很懂,所以也就不想在这些方面丢人了。

——好!好在哪里,我有这样一个理由。

有句话叫:作品出来以后就不再是作者的作品。还有句话说:作者已死,读者万岁。我在这里也想发扬一下这样的“精神”,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表面看来,这部电影好象是部现代人理念里的“刺客列传”,在我这看则不竟然。以我个人的看法,侠和刺客在影片的地位就是一个符号,导演是借了这个符号在给另一批人做传。

真正的“英雄”是谁?影片中回答的很清楚,心怀天下者乃真英雄!

那谁又真正做到了心怀天下呢?翻翻中国的历史,把天下怀成影片中描述的那样的只有一个群体——知识份子阶层!

对!在我眼里,这部影片好就好在:张导演借“侠”为中国的知识份子做了个很悲剧的传!中国有句老话:侠以武乱法,儒以文干政。

在该片中武侠符号后的人就是“儒”,也就是我说的知识份子阶层。心怀天下可以说是中国知识份子阶层的一个共性,远的不说,近代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出自这个阶层。康梁变法、科学救国、甚至后来的两弹一星等等,多少知识分子把捐弃个人做为代价换来一个心怀天下的美名!个人在天下的眼里是渺小的,甚至在知识分子个人的眼里也是渺小的,为了天下,个人是最不足惜的。

当然,中国还有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是不是按这个前提推理,匹夫们也是英雄了呢?

我想先阐述一下我的对匹夫的个人理解。大体上说人分这几类:当权者、无知匹夫和知识分子。我节外生枝的说明一下,三者之间可以不是截然对立,当权者可以下台成匹夫或是知识分子、匹夫也可以混进知识分子和当权者的队伍。

匹夫即百姓,也就是天下中最最最无辜而且总是被践踏的人。这些人是兴亡的主体,但对兴亡无责。当权者弄天下,也对天下兴亡不感兴趣。惟有知识分子这个“不识时务”的群体对天下的兴亡念念不忘,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绝对是个知识分子而不是真匹夫!

能为知识分子做传做的这么好、挖掘的这么深的影片我觉得是好影片、至少是个我这样的人看的比较顺眼的影片。

可是,就象我题目说的那样——好,但只差一点!差哪一点呢?

个人以为,学学影片中的台词,它高“看”了一个人——秦王!

如果,影片老老实实的写出秦王这两个字,它就一点都不差了。可是,它画蛇添足的给王字加了个点:王成了主。差就差在这一点上了!

又回到我刚才说过的那句话上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为责,义务也!政治课本上早就说过,有权就有责,那反过来有责就意味着有权,至少是“应该”有权。

假设一下,“匹夫有责”这句话要是正确的话。那么,匹夫有了责也就应该有权,而“责”是天下这么大的责,那“权”也应该是天下这么大权。

汉字造的非常漂亮,一个“王”字、一个“主”字,不少就差一点。正常的逻辑是,循序渐进,那就先王而后主。如果不能王,当然就没有办法主了。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些王

《庄子.杂篇》第一论“庚桑楚”里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天下乱,因为谁?不单因为有桀、有纣这样的暴君、也是因为有秦皇、汉武和“鸟生鱼汤”!

我想把这个观点再推大一点,天下乱,除了权者弄权而坏天下之和谐,更因为人人都想成为“主”。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人人都想通过先“王”的方法而后“主”,天下人心乱、则天下自然就乱。

——所以乱在何处,乱在人心!

前面我提到过,张导演为知识分子的悲剧作传,让我觉得顺眼,现在我要解释这句话中的另外两个字——悲剧。

知识分子们傻傻的为天下匹夫舍生取义,希望能够平“兼济天下”、“平天下”,可是,他们轻信了弄权的王、怜悯着想通过先王而后主的乱之源头匹夫,即百姓。如此南辕北辙、轻生取义,可怜又可笑,当悲剧二字无愧!

所以说《英雄》好,但只差一点!

——最后说一句,行文混乱希望大家谅解!

《少年师爷》观后感


绍兴,水乡。潺潺溪流,情调乌蓬。正是在这样一个水乡,孕育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少年形象少年师爷。

这部动画片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如勇敢机智的小少爷,可爱聪明的阿饼,美丽动人的小越,以大欺小的钱贯等等传神人物,我一下子就被这些人物深深地吸引了。虽然每集都很简短,但是都包含着朴素的真理。思考思考,一切皆有可能。这是每一集都会出现的一句台词。告诉我们思考的重要。就像《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喜羊羊,《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哥,都是爱思考的动画形象。不过少年师爷更有生活气息,刻画的是小师爷与坏人周旋、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紧张动人,让我看后便喜欢上了这部动画片。

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只要勤于思考,遇到的困难总会迎刃而解。举个自己的例子吧。这几天春光大好,鲜花盛开。我跟爸爸在山上摘了一束漂亮的山花带回家。但是找来找去找不到花瓶,有不想特意跑到商店里去买。眼看着花就要蔫了,我急得直皱眉。突然,我看见了两个空的矿泉水瓶,脑子里灵光一现,这不可以废物利用嘛!我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去,撕去外包装,又将瓶子的下半部分作了美化,不一会儿,自己DIY的花瓶就出炉了。把山花插进自制的花瓶,真是越看心里越美啊!这,就是思考的力量。

《少爷师爷》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它让我反思,自己平时是不是太不爱动脑筋了,遇到困难是不是在退缩等等。总之,它教会了我一个道理:思考,的确会让万事皆有可能。

少年师爷、水乡、乌篷船、绍兴-------在我的心中,它们已经连成了一幅和谐动人的美图了。

抗震救灾感人文章:不放弃 不抛弃


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4天。4天来,发生在灾区的一个个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胸膛。在大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爱,迸发出了最动人的力量――亲人之间,生死相依;朋友之间,相互激励;陌生人也挽起手臂。这些故事,让我们落泪,也让我们坚强。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只要我们咬牙挺住,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抛弃,希望,就在前方。 去世前,她给孩子留下短信 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4个小时,他用双手刨出同学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崇州市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这位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此时,一个声音唤醒了她,是同学马健。“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住。’” 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面对巨大的灾难,埋在废墟下的孩子,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也在用勇气和坚毅,传递着生的信心。山上山下,他们相互牵挂 大地震袭来时,重庆市55名游人正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在两名女孩子的指挥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坝上。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前后的路都已坍塌。 自救,势在必行。入夜,几十人相互扶持着挤在一座小山顶的小块平地上,两位导游和驾驶员留在山下守望。山上、山下的人,都在相互牵挂。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倾盆大雨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着,绕过断裂的公路,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躲过一次次余震,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英雄王二小》观后感


上周三,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宝山影剧院观看了革命教育片《英雄王二小》。

在一个清晨,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正向村子走来,全村乡亲们的生命危在旦夕。小英雄临危不惧,毅然把鬼子引进八路军埋伏圈,让八路军了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在四面八方的枪声中,鬼子被打的晕头转向,当鬼子知道上了当,用刺刀刺死了小英雄王二小,并把他重重地摔在大石头上。

在这部革命教育片中,王二小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在这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不顾个人安危,拖住鬼子在山中转悠,为乡亲们转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把鬼子引进了伏击圈。最后他顽强反抗,但还是被万恶的敌人残忍的杀害了。他不幸牺牲了,但是他身上的革命精神在代代相传。也正是有无数这样的中华儿女奋不顾身的与敌人战斗,才有今天的新中国,才能有我们今天安定的幸福生活。

看到这里,我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可是,当英雄王二小被敌人杀害时,竟然响起了一阵刺耳的掌声。这是可恨的行为。可恨在那些人的良心何在!一个为民族自由,国家解放的人壮烈牺牲时,他们竟不难过,不落泪,反而还高兴的鼓起掌。这些人还是不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

我们要尊敬革命先烈,要感谢他们,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斗,就不可能有如今美好的生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