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 导航 > 读后感作文900字:快与慢——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900字:快与慢——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读后感作文900字:快与慢——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读后感作文900字 快与慢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自打记事以来,耳边就常常充斥着快吃,要迟到了!快点儿做,看,都这么晚了!呦,你怎么会这么慢啊?这一类的话语。没错,这些话基本上都来自于我亲爱的妈妈。快几乎就是她的口头禅,所以,我也只得在她的指令下,尽可能地快一点,再快一点。好像钟面上一根被拨快了的分针,更像一个不停被抽打的陀螺。所以当我拿起华人女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时,便被这书名给吸引了就像封面上那金色的落叶般拂过我的脸庞,撩拨我的心弦。我忍不住打开它,慢慢的,慢慢的,看了起来。

当8个多月大的安安嘴里发出啵时,他的妈妈竟如没教养的女人般扯着喉咙高喊,这该有多么惊喜啊。不知道我牙牙学语时,说出的第一个词是什么,我的妈妈当时是怎么的表情。可惜,记忆里,妈妈似乎从没有说起过。

安安的妈妈给他讲《女娲补天》的故事时,安安突然用两只手指撑开妈妈的眼睑,惊喜地告诉她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对!对!我也曾经在妈妈那不太深邃的瞳孔中看见过小小的我,甚至连表情都那么清晰真切,宛如一泓清水。安安的那如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我能体会。

飞飞出生,安安不再像从前那样可以独享父母的爱了。他变得敏感,认为自己不如弟弟可爱;他有点儿紧张,担心妈妈更爱弟弟;甚至有些叛逆,不刷牙,不吃饭,只为能像弟弟那样得到妈妈的宽容。看到这儿,我忍不住会心一笑安安的情感变化或许别人无法体会,但我却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家也有两个孩子,和安安、飞飞不同的是,我们是双胞胎。从小到大,除了无数次被提问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外,还老被拿来比较:来,让我仔细看看你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嗯,眼睛好像姐姐大一些,个子似乎妹妹更高一点。大有一种不分个子丑寅卯誓不罢休的意味。好在我们的妈妈会摸摸我们的头,笑着说:是啊,你看,老二的眼睛是不是特别有神?老大腿长,是班上的跑步运动员呢!这看似不经意的回答,总让我们姐妹俩觉得很舒服。

于是,我的视线离开书本,向妈妈的方向望去。她正将米饭平整地铺在海苔上,做着我们爱吃的寿司。夏日的余晖透过窗棂照射在她的脸上,她静静地将黄瓜、蛋饼放在米饭上,用竹帘轻轻卷起那样仔细,那样专注,竟察觉不到我就这样一直看着她。就如龙应台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那个五岁男孩从从容容地把蝴蝶结扎好一样。这一刻,我感受到长长的路,慢慢的走这一句从容不迫的话中,饱含着的是一位母亲发自内心深处的最浓烈的爱;同样的,快一点,再快一点里,不也蕴藏着满满的爱吗?只是,我的妈妈与龙应台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学校里给每位教师都发了一本《孩子,你慢慢来》,起初,搁置了很久也没有拿起,后来,一旦拿起之后就再也停不下来。封面的这种照片,安安踩在落叶上,一片宁静,空旷的感觉。看着封面的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读着这一段文字,我的心忽然好静,似乎我也来到这么一个下午,坐在石阶上,静静地等待这个孩子扎好蝴蝶结。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慢一点,再慢一点。

回顾自己的生活,工作,每天被形形色色的大大小小的杂事所包围,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尽量多的事,这不得不要求完美提高我们的效率和速度。快一点,再快一点,是我们一直的口头禅。很多时候,总是由于缺乏耐心,火爆脾气就上来了,稍有不如意,常常就大吼小叫。回过头来,不禁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对一个孩子这样呢?他还是个孩子啊!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因为一些事大发雷霆,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按照我们的步伐,我们的节奏来做事,而丧失了他们原有的天真和快乐。原以为,现在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可现在,却反而痛苦了。看着他们课后的尽情的玩耍,嬉戏,他们是多么的欢乐,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我常在想,如果没有学业的负担,没有升学的压力,我多么想他们能一直这么欢快下去,一直这么幸福着。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孩子可以慢慢来,可是,教育不能慢。老师一学期这么多知识要教,这么多练习要做,这么多的作业要完成,这些,慢不了。一个学期有这么多的功课要学,有这么多的任务要完成,他们想慢,慢不了。现在生活的节奏督促着每一个人快马加鞭,时间就是金钱,父母们在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为的是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可是,他们错过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光,错过了他们最好的相处时机,等他们意识到时,为时已晚。

父母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条件,让他们能先人一步,各种辅导班,培训班,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某某孩子在几岁就会钢琴了,他钢琴已经几级了,谁家的孩子会画画,画的可好了,他会乒乓,他会篮球,各种活动成为家长们相互炫耀的资本,成为家长们互相模仿的条件。

龙应台看不惯台湾的教育制度,敢出一本《野火集》唤醒沉睡中的台湾学子,有人称当时犹如在台湾放了一把火,我敢吗?不敢!我也同情我的学生每天早上7点到校学习,一天上了7节课,晚上还要在家长的要求下赶各科学习班,直到晚上9点才能到家,一天没有一点自主的时间,好可怜啊,我的学生,但是,我敢大声的呼吁:我们要改革教育制度!我不敢!

我只能劝我的学生听话,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因为一切都是为了你的将来!但是说完了,我自己就怀疑了,这样的苦学能让他们成材?为什么如此辛辛苦苦读书的孩子没几个考上大学?即使考上大学也不一定真成材了?但是我却不停地教我的学生如何去得个好分数,以便进入更好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我敢对这样的现状说一声:救救孩子!我不敢!所以,看完此书,我只有深深地自责,然后对孩子们说:孩子,你可以慢慢来。

读的过程中,一直被这本书温暖着,感动着。看到那句安安说的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镇的不知不觉眼角就湿润了,一个孩子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真理,却在我心里掀起涟漪。彼此的眼睛里有你我,可是,我们是多久没有在对方的眼角里看到自己了,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看到了只有时间,金钱,利益,乃至仇恨,杀戮。

那些真善美的东西都去哪了?那些真实的,清晰的,都去哪了?读完这本书,感觉书中的安安和飞飞应是无比幸福的,有这样一个用心良苦教他们享受生活发现乐趣的母亲是幸福的,有这样一个能把孩提时不曾记起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的母亲是幸福的,有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母亲是幸福的。长长的路,慢慢的走,一个母亲对孩子充满深情地希望,尽管未来长路漫漫,她的孩子会在这条路上慢慢的享受阳光与温暖。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门等待的艺术。学会宽容和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多么需要我们温柔的坚持!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孩子你慢慢来,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的亲切,它的柔软,它的沉静。作为一位母亲,作为一名老师,我抱着受感动,受教育,受批判的心态去读这本书,书中没有所谓的说教,没有所谓的评判,没有所谓的建议,却深深打动着我。
只有十五分钟的路程,安安却走了一个小时零十分。孩子,你慢慢来,这是一种对生命个体的敬重;是坚定地相信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内在地蕴含着健全发展的可能性;是一种母亲对孩子细腻的呵护与理解。
他爬、他笑、他摇头,他站起来又一次跌倒,他眨动着圆滚滚、亮清清的眼睛。我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每一个动作。感动于作者对孩子细腻的呵护与理解,同时也懂得了慢的内涵:我们做母亲的尤其是做教师的,应该有理由静下心来,慢慢地陪着孩子们走,一路慢慢地领着他们欣赏和享受,耐心等待着孩子们的长大,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和爱!这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这个时代,似乎成了一列太拥挤的地铁,人人必须赶着往前走,否则你便掉队,赶不上来,让周围的人失望,承受各方面无尽的压力。连我们的孩子都已早早被他们的父母、教师或推或拉入这个赶车的行列,几乎没有例外。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要小学化,小学要初中化,初中要高中化等让人难以承受的重成了我们的至理名言。浮躁的社会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多少儿童本应充满纯真和快乐的童年不在、让多少青少年本应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春不在,醒着的时间就只有一个字快!要知道,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只能慢慢等待,要把人生当成是一趟旅游而不是一场赛跑!只有有了旅游的心境,我们才会对我们的人生学会欣赏、学会享受、学会快乐!面对幼稚的生命,我们不应催促,我们只有等待,这是人伦,更是常识。
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是啊,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更是一门艺术。做一个孩子忠实的观众或者拉拉队员,虔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哪怕不能时刻牵头引领,只能望向他蹒跚的背影而已。
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但愿我们的教育能够慢得起!
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但愿,我们的教育真的能慢得起!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以前对龙应台的作品看的不多,只知道她的文字犀利,总能从另一个角度将那些在我们眼里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变的那么不可理喻。据说无论她走到哪里都会在当地刮起龙台风。在我的印象里,她应该是个爱搅局的不安定分子。总是用手中的笔揭露人性中的丑恶。

但是看了《孩子你慢慢来》之后,完全反转对她的印象。《孩》用一种平实,优美,充满温情的文字写成,读者能直观的体验了为人父母的在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幸福,喜乐和艰难。尤其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感受最深的是对童话故事和中国名著《水浒传》的探讨角度真是另辟蹊径。我幼年也看了大量的童话、神话故事,却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些故事有这么凶残、血腥的一面。白雪公主的故事里面充满着因嫉妒而产生的谋杀。这些会给好似一张白纸的小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不禁让我想到格林兄弟都经历了些什么艰难?《水浒传》更是充满着血腥的杀戮,好汉象地痞,官府象恶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作品真是不寒而栗呀。曾经我喜欢的《一千零一夜》就是因为一个爱听故事的国王要把讲完故事的女人都杀了,所以才催生出一千零一夜的漫长故事。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虽然这个世界可能是残酷的,但真的不急于让孩子们去了解它们吧。

另一个感受很深的方面是西方的性教育。我自认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给了很好的性教育,但比起作者笔下所写的真是不值得一提了。孩子大概四岁的时候就和妈妈一起去医院陪伴妈妈做胎儿的检查。妈妈大大方方的允许孩子进入检查室。母亲在好奇的孩子面前并不隐藏什么,敞开的让孩子去了解他们想知道的一切。孩子小小的时候就知道女人会来月经,是因为成熟的卵要排出来。妈妈也不避讳的告诉孩子,男人的不叫蛋,而是叫睾丸。能做到这些真是很了不起,让孩子在幼年已经对身体有了很多了解,不再有神秘感,使青春期也过的相对平稳些。相反中国的父母的做法是尽量不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致使孩子们很多的探索是在青春期开始越神秘越有吸引力,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更容易受伤害。

可以说龙应台的文字引导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也渴望成为一个大奶牛样的母亲,温情的,向孩子传授来自上帝的对生活的知识和见地。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很多人对她写的书的印象更多的是豪情万丈,而《孩子,你慢慢来》,以她自己作为一名母亲的角度,用细腻温情的笔触写下了与自己的两个孩子的创世纪。

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苍穹和莽莽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这石破天惊的创世纪。孩子的到来,给予一个家庭的改变是非常大的,当一个女人转变成一个母亲,就应当承担起对一个孩子抚养、教育的责任。而在这之中,很多的母亲因为缺乏经验、性格等等问题,并没有使用正确的教导方法。

我一直很高兴我的幼儿园时期并不需要学习写字、算术、英文等,相比现在的幼儿园小朋友我觉得自己的幼儿园时期太幸福了,我们的任务就是玩,开心的、无忧虑的玩。其实,这并不需要,或许幼儿园里不教认字是对的,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或许大人们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这样孩子失去的更多,他们失去了他们的童年,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大人们总是这么说,但到了自己,却不这么做。让孩子们去玩吧,在玩中,如若家长能够给予适当的引导,孩子学到的可能更多。脚踏车经过一片花开满地的平静,将车往草地上一倒,就坐下来,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你可以对孩子有所期待,但你不能强求孩子做的跟你想象的一般好。

该放手时就应当放手。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的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这很难,因为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但是你想想,如果不放手孩子如何学会自己行走;我们小时候学自行车,如果不摔跤,不放手是永远不可能学会骑脚踏车的;不呛一口水是学不会游泳的只有放手让孩子去自己实践,去经历其中的困难,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不仅能够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独立人格。我,坐在斜阳潜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实践,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的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让孩子走他想走的路。大人们习惯性的为孩子们安排好一切,以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哪条路最好,可以少走弯路,当孩子抗议时,就以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等等理由拒绝我们,殊不知,这反而可能会引起孩子们更大的反抗。与其影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倒不如坐下来,和孩子们谈谈他们的想法,如果他们有坚定的决心,又不是太过分的想法,为什么不放手让他们去做呢?人对这个世界已经掠取无度,您不觉得保留一点天机、一点对自然的惊讶,比较美好吗?

孩子,你慢慢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