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白鹿原读后感小结 > 导航 > 读后感1600字: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小结

读后感1600字:白鹿原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读后感1600字:白鹿原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离奇动人,也不仅仅仅在于语言的华丽,也不仅仅仅在于对历史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说应当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让人爱不释手,一气和呵成地读下来。陈忠实的《白鹿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独特,一开篇便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精神。围绕着主人公白嘉轩,展开了一幅近代传统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故事,纯朴的人生观所展现出的关中风情画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白嘉轩的父母、他的长工、品德不端的大财主鹿子霖、医术高超重义守信的乡医冷先生,以及他们的子女。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家庭斗争、政治斗争,清末统治者及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对农民的统治,以及国民党、共产党内战时期农民的艰难生活等等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心神宁静的纯朴的民风、稳定的生活也是葬送在了那些革命的斗争中。

白嘉轩是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他热爱劳动,他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劳动时,他浑身的骨节都在咯咯作响。他雇的长工鹿三,似乎是无产阶级所认为的那种剥削压迫关系,而在故事中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却是那么融洽。竟胜似一家人一样,绝对的尊重,绝对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白嘉轩的家风十分严谨。他父亲也是一个正统的农民,对白嘉轩管教十分严格。白嘉轩在家境日渐败落的状况下,就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自己的艰辛劳动,一步步地将家境扭转过来。白喜轩对后代的管教也同样是十分严厉。然而,人们在应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免不了要被本性中恶的一面所屈服。他的大儿子白孝义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子承父位,原打算要接过父亲的族长位置。这时,邪-恶的代表鹿子霖便利用美色勾引孝义,以败坏白家的名声。孝义被一个色相十足不守贞节的坏女人田小娥所迷惑。白嘉轩为了严正家风,亲自主持家法,在全族人面前对孝义进行惩罚。从此,孝义堕落了下来。鹿子霖乘机把白孝义的家产给侵吞。最后孝义被-逼沿街乞讨,险些饿死街头。似乎是邪-恶占了上风.然而在紧急关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孝义本性中的善的一面又电光火石般出现。他戒掉了大烟,从头干起,最后竟成了一县之长。

白嘉轩也有失败之处。他的小女儿白灵从小就比较娇惯,最后被共产党所吸引,为共产党闹革命。拿砖头将正在作报告的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子砸扁。能够说是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而当她既将从西安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时,却被共产党怀疑为特务,被活埋。多么可悲的下常这虽对白嘉轩打击很大,但最后他却成了革命烈士的家属。在随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还是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

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不信神,他们所信奉的是祖宗,信奉的是公理。他们所生活的白鹿原虽说有白和鹿两姓,但他们有共同的祠堂,共同的祖宗。他们共同举行对祖宗的祭祀活动。这两姓可说是矛盾的统一体。鹿姓的代表人物鹿子霖便是一个反面代表。

鹿子霖父亲在世时,对儿子的恶行便放纵、指使。这就决定了鹿子霖的邪-恶本性。但鹿子霖并不是坏得十恶不赦,他只是干些吃、喝、嫖、赌勾当。比起土匪还要善得多。他利用职权霸占了黑娃的妻子小娥,又唆使小娥勾引白孝义。故事的结局体现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他的儿子不听他的管教,不与新娶的媳妇同房,参加共产党后给家里带来无穷灾难。最后,他受这个共产党儿子的连累被拉上刑场陪同枪毙的死刑犯。被吓成精神病,冻死在野外。

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各具性格,又各具命运。一个个活灵活现地立于纸上。令人深思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旧时的大知识分子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另一个是不守贞洁的女人田小娥。朱先生是孔孟思想的代表。每日吟诵圣贤书便是他的最大乐趣。他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时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乡开办白鹿书院,研究修身之法,编纂县志,一度时期曾招生传道。他在故事中是一个大智大悟者,甚至具有了通神的本领,能够未卜先知。他的一些预见屡屡应验。最主要的是他对时局的预测。在白嘉轩的长工鹿三死后,他不让雇佣了一辈子长工的白嘉轩再雇长工,结果在共产党夺取天下后,他因为解放前三年没有雇工而没有被评为地主。朱先生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他是一个极受人尊重的文人。无论是军阀土匪、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尊重万分。而在他死后几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却被混蛋红卫兵给掘了坟,烧毁了尸骨。他的命运不就是现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吗这也算是新派小说中不多见的对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点批判!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白鹿原读后感1300字: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所描述的生活在时间跨度上由晚清至新中国建立大约50年。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的50年,如国共合作,农业讲习所的兴建,北伐等,以老百姓的眼光来叙述这些事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期间的各种矛盾与斗争是最复杂的,作者把阶级斗争放在名族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如以鹿兆鹏、韩裁缝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以黑娃、大拇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从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还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这其中反映出各种矛盾和斗争的纠葛,斗争也不仅仅仅围绕着阶级阵营而展开,又围绕权力、财产、荣誉、道德等展开,从浅入深,增加文章的复杂与内涵,使读者自行品味文章中所包含的本质。

文中白嘉轩是个饱受传统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的人。他曾为了得到梦中的风水坟地,而让鹿家为了六分水地而打斗诉讼,但在官赐仁义白鹿村之碑之后,更得圣人朱先生为富思仁兼重义的点拨,他却修祠堂,建学堂,广施教化,营造白鹿村友好和谐欢乐的气氛;为了乡民利益而主谋鸡毛传帖,交友抗税;惩罚鸦片烟鬼和赌徒,整肃族规纲纪;大旱求雨而甘当马角等。正是由于白嘉轩谨遵耕读传家、学为好人的文化信念,使得他即使在急剧动荡的年月也能充分表现出自信、自尊、务实的精神风貌。比如他虽是风搅雪的受害者,但绝不参与复仇行动,反而为农民协会员们求情;尤其在家族冲突。派系复仇愈演愈烈之时,这种文化人格更显示出其独有的价值和辉煌:他不为利禄官位所诱惑,不为强权暴政所屈服,不被他人蜚短流长所左右,不随政治风向所摇摆。白嘉轩的正气和大义,来自于他的文化人格意志;其理想文化人格的构成,基于这片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地。这片;令人沉醉的地方。

黑娃,也是一个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人。他在结束了自己的土匪生涯后,虔诚拜师念书,求学问为修身为做人。从此,黑娃真正开始了自觉的脱胎换骨地修身,几乎完全摒弃了原先坏习惯,强迫让自己理解并养成了一个好人所应具备的素质,中国古代圣贤们那些镂骨铭心的哲理,一层一层的自外至里地陶冶着这个土匪胚子。小说将黑娃修身做人、脱胎换骨的画龙点睛般的书写,树起了一座圣贤文化神话纪念碑。

作者笔下,在一个个繁杂的事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慢慢凸显,白嘉轩、鹿三的顽强、坚毅、保守,鹿子霖、田福贤的奸诈、自私自利,黑娃的诡异多变由于每个人信仰、人生观的不同,虽然出生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分离开来。接下来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清廷倒台、军阀混战、建立民国、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文化大革命。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一辈把生活的舞台让给了新一代的已经走出白鹿原的青年身上,在新一辈白鹿原人身上发生着感情、亲情、义气、命运交织的故事。落叶总要归根,不管他们走了多远,这些走出了白鹿原的人最后都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地方,以各自不同的状态,结束了一生的追逐,白嘉轩的苍老,鹿子霖的疯死,人生都已落幕。

神通广大的朱先生则让人难以忘怀。白鹿原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逃但是他的眼睛,准确无误的预见未来给他披上了迷信与神学的色彩。他是旧知识分子的代表,也是神秘先知、中国博大文化的代表。淡定、自得,不掺和杂事却将大小杂事都预料的真真切切,每次出场都宛若仙人,虽是仙人仍然免不了俗,他对办学堂、救济灾民、投笔从戎保家卫国依然充满热情。不为五斗米折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是贯穿全书的传奇色彩的人物。

《白鹿原》是我目前看过对那个时代中人物,赞扬较多的一篇文章,也许这是作者思想上的一厢情愿,但文中所渲染的民族传统文化却需我们去传承。

作文读后感1600字: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离奇动人,也不仅仅仅在于语言的华丽,也不仅仅仅在于对历史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说应当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让人爱不释手,一气和呵成地读下来。陈忠实的《白鹿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独特,一开篇便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精神。围绕着主人公白嘉轩,展开了一幅近代传统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故事,纯朴的人生观所展现出的关中风情画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白嘉轩的父母、他的长工、品德不端的大财主鹿子霖、医术高超重义守信的乡医冷先生,以及他们的子女。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家庭斗争、政治斗争,清末统治者及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对农民的统治,以及国民党、共产党内战时期农民的艰难生活等等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心神宁静的纯朴的民风、稳定的生活也是葬送在了那些革命的斗争中。

白嘉轩是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他热爱劳动,他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劳动时,他浑身的骨节都在咯咯作响。他雇的长工鹿三,似乎是无产阶级所认为的那种剥削压迫关联,而在故事中他们之间的人际关联却是那么融洽。竟胜似一家人一样,绝对的尊重,绝对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白嘉轩的家风十分严谨。他父亲也是一个正统的农民,对白嘉轩管教十分严格。白嘉轩在家境日渐败落的状况下,就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自己的艰辛劳动,一步步地将家境扭转过来。白喜轩对后代的管教也同样是十分严厉。然而,人们在应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免不了要被本性中恶的一面所屈服。他的大儿子白孝义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子承父位,原打算要接过父亲的族长位置。这时,邪-恶的代表鹿子霖便利用美色勾引孝义,以败坏白家的名声。孝义被一个色相十足不守贞节的坏女生田小娥所迷惑。白嘉轩为了严正家风,亲自主持家法,在全族人面前对孝义进行惩罚。从此,孝义堕落了下来。鹿子霖乘机把白孝义的家产给侵吞。最后孝义被-逼沿街乞讨,险些饿死街头。似乎是邪-恶占了上风。然而在紧急关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孝义本性中的善的一面又电光火石般出现。他戒掉了大烟,从头干起,最后竟成了一县之长。

白嘉轩也有失败之处。他的小女儿白灵从小就比较娇惯,最后被共产党所吸引,为共产党闹革命。拿砖头将正在作报告的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子砸扁。能够说是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而当她既将从西安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时,却被共产党怀疑为特务,被活埋。多么可悲的下常这虽对白嘉轩打击很大,但最后他却成了革命烈士的家属。在随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户外中还是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

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不信神,他们所信奉的是祖宗,信奉的是公理。他们所生活的白鹿原虽说有白和鹿两姓,但他们有共同的祠堂,共同的祖宗。他们共同举行对祖宗的祭祀活动。这两姓可说是矛盾的统一体。鹿姓的代表人物鹿子霖便是一个反面代表。鹿子霖父亲在世时,对儿子的恶行便放纵、指使。这就决定了鹿子霖的邪-恶本性。但鹿子霖并不是坏得十恶不赦,他只是干些吃、喝、嫖、赌勾当。比起土匪还要善得多。他利用职权霸占了黑娃的妻子小娥,又唆使小娥勾引白孝义。故事的结局体现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他的儿子不听他的管教,不与新娶的媳妇同房,参加共产党后给家里带来无穷灾难。最后,他受这个共产党儿子的连累被拉上刑场陪同枪毙的死刑犯。被吓成精神病,冻死在野外。

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各具性格,又各具命运。一个个活灵活现地立于纸上。令人深思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旧时的大知识分子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另一个是不守贞洁的女生田小娥。朱先生是孔孟思想的代表。每日吟诵圣贤书便是他的最大乐趣。他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不一样,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时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乡开办白鹿书院,研究修身之法,编纂县志,一度时期曾招生传道。他在故事中是一个大智大悟者,甚至具有了通神的本领,能够未卜先知。他的一些预见屡屡应验。最主要的是他对时局的预测。在白嘉轩的长工鹿三死后,他不让雇佣了一辈子长工的白嘉轩再雇长工,结果在共产党夺取天下后,他正因解放前三年没有雇工而没有被评为地主。朱先生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他是一个极受人尊重的文人。无论是军阀土匪、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尊重万分。而在他死后几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却被混蛋红卫兵给掘了坟,烧毁了尸骨。他的命运不就是现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吗这也算是新派小说中不多见的对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点批判!

白鹿原小说读后感600字: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在这部四十多万字的小说开篇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这句话,而在读完《白鹿原》后,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此话的贴切,黄土塬上的一段历史,借这部小说充分展现。

起篇的情节是神奇甚至有些荒诞的,配角冷先生借独特诡异的治病方法、男一号白嘉轩借连娶七房女生的壮举、关键人物朱先生借游学南方的奇趣经历、故事主场景白鹿原借有关白鹿的神妙传说闪亮登场,抓人,一下子将我拉进小说。

之后,作者着力描绘的便是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庭的纷争、家族的争斗、改朝换代的动荡一一上演,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逐渐明晰,看这一段,我感觉是在观赏一幅渐渐展开的塬上风情画卷,但,作者的用意绝非如此简单,在一个个故事的推进中,他已经将小说中的人物按信仰、按人生观进行了自然的划分,同样出生在那片黄土塬上的人们,开始渐行渐远。

清廷倒台、军阀混战、民国建立、国共合作、合作破裂、两党相争、抗日卫国、解放、文革,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将小说情节逐级推向高潮,故事的重点似乎也从老一代逐渐转移到新一代的已经走出白鹿原的青年身上,他们或国或共、或由共变国、或由国变共、甚至由土匪变国又变共,起伏跌宕,好不热闹,其间有情爱、有亲情、有义气、有传奇、有历险、有机缘、有命运,有的东西太多,太重,重的让我渐渐觉得托不动这32K的印本。

到了最后,这些走出黄土塬的人又以各自不一样的方式回到了原上,或发达、或落魄、或存活、或死亡。白嘉轩老了独眼了、鹿子霖疯了死掉了,大剧落幕,戛然。

白鹿原读后感


陈忠实先生今年作古,我现在才读《白鹿原》,去感受尽在陈先生笔下关中平原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和风云变幻。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几近送命,古华写《芙蓉镇》被人评价再也不可能写出其他作品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都不可能与作家个人厚重的生活经历割舍开来,然而《白鹿原》背后绝不仅仅是陈先生二十多年的陕西农村生活,其中还涉及到诸多史实,陈先生一定是像小说中白鹿书院的朱先生编写滋水县志一样潜心查阅、考证,用尽工夫。虽然作为一个不太成熟的读者看《白鹿原》,我感觉到还是有一些不尽完美的地方,然而瑕不掩瑜,《白鹿原》无愧于伟大。

读《白鹿原》,就像一幅关中平原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平淡无奇中偶尔的波澜起伏,那都是人的造化。《白鹿原》里人物众多,最重要的当属白嘉轩,这也是小说中形象最饱满的一个人物。开篇一句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就引发我对小说情节和白嘉轩这个人物的诸多猜测,然而我的猜测没有得到一丝半点儿的印证。娶来又相继很快死去的前六房女人不过是白嘉轩一生中的cha曲而已,直到无意中遇到白鹿原的精神图腾白鹿和娶来的第七房女人陆续给他生下儿女,他的人生才开始新的篇章。白嘉轩就是一个旧时代里典型的家长和族长,他不一定读了万卷书,头脑里也不会有明确的关于信仰的概念,但家族赋予他的使命感和自身的生活阅历让他自有一套为人处世之道,这个道能让他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大风大浪和时代的变革,他的应对不一定每次都游刃有余,但他的决定一定不会置自己和家人于万劫不复。我真的从始至终都惊叹于白嘉轩这种看起来朴素实则精妙的人生哲学。封建的家长作风在他那里当然是有的,包括对自己长子孝文犯错的处理上。如果不是他决意要用族规处理与人妻tongjian的孝文,如果他后来不是那么地不近人情,孝文中间可能不至于堕落到那个地步。可是如果他当初酌情处理孝文,无论将来谁接任族长,出了那样尽人皆知丑事的白家都很难服众。白嘉轩只能那样做,他也只会那样做。我在前段时间看俞敏洪比较当代中国的农村和国外的乡村,有一个观点我想借用一下。他说中国古代也有很好的村镇自治结构,但解放后政府大包大揽,把本应该老百姓自治的事情放在了自己的身上。他说的村镇自治就是族长利用自己的权威依据大家公认且熟知的规矩处理事务的方式吧。所以,到底是封建还是传统,很多时候只是角度的问题。回到《白鹿原》上,一直与白嘉轩明争暗斗的鹿子霖是另一个重要人物。鹿子霖有他精明的一面,但是作为祖德浅薄的勺勺客后代,鹿家被众人评价为家风不正,教子不严,这一点在鹿子霖身上确有体现。他私生活极其不检点,虽然还不至于和守活寡多年的大儿媳发生luanlun之事,却对大儿媳的精神失常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鹿子霖鲜明的个xing跃然纸上,只是小说对其结局的交代稍显仓促。朱先生和田小娥虽然不是特别主要的人物,但是这两个形象都很完整。朱先生作为白鹿原老百姓的精神领袖,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远见卓识,虽然有时还有点儿迷信色彩,但他个人的学识和修养其实完全配得上他的预测。田小娥区别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xing,她想要追求个人的幸福,也有勇气走出那一步。但是那个时代毕竟对女人有太多的限制,她在现实面前又常常不得不委曲求全,最终还是成为时代的受害者。

我感觉《白鹿原》在人物刻画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能够通过典型事件的叙述来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却很少补充细枝末节来丰满这个形象,在交代个人结局时尤其显得刻意为之,有种他/她不用再出现了那就赶快说完的感觉。这个问题在白、鹿两家族二代的诸多人物的塑造上体现得非常明显。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情节处理上的欠缺,应该说这也是影响《白鹿原》艺术成就的地方。涉及到具体的情节,我的主要感受有:一、孝文从濒临死亡到鹿子霖推荐他一个差事后的平步青云,我可以理解,但是这中间的转变过程完全被忽视。二、冷先生行贿田福贤,从枪底下救出兆鹏,这个事情肯定是秘密的只有他们几个自己知道。问题来了,既然有人成了兆鹏的替死鬼,那么兆鹏这个死人出来活动后来还被孝文和岳维山撞见竟没人觉得见鬼。如果不是见鬼,怎么没人去找田福贤追责呢?三、黑娃从土匪头子到被收编,这个合情合理。但是,兆鹏后来策反他的过程实在太顺利。虽然有过之前他在朱先生那里学为好人和推荐朱先生看毛著的交代,但在如此重要关头的抉择,仅仅这么一点铺垫不太有说服力。四、兆海三番五次强调非白灵不娶,却有后来兆海媳妇儿和儿子的从天而降,虽然解释说娶那个媳妇儿是因为和白灵长得像,未免太牵强,让我不得不怀疑是陈先生不忍让鹿家无后的安排。五、田福贤放走兆鹏,后来让朱先生带话给兆鹏问若日后又狭路相逢兆鹏给不给他活路。兆鹏当时满口允诺朱先生,说共产党政权会很宽容。而田福贤的结局是解放后直接被枪决,而这时的兆鹏却是不晓得在西北的哪个地方。既然前后没有任何呼应,这样安排是否不妥?六、同为起义者,孝文和黑娃最终命运迥异,这没什么不可以。虽然因为小娥两人互相防备,但小娥并不至于招致他们之间的深仇大恨,孝文虽然对黑娃起义最后一个通知自己的不信任态度有看法,但一手操办对黑娃的枪决需要有足够分量的原因。那段黑娃的回顾,基本解释不了孝文思想的变化。七、白灵和兆鹏如此深厚的革命爱情为什么没有结论?我是说,对于白灵的遇难,不管兆鹏是何时得知,难道不应该写一下他悲痛的心情吗?又或者说陈先生就是想说家风不正的勺勺客的后代兆鹏,其实就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

作为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各种叙述方法自然都会涉及。《白鹿原》在很多地方会剧透未来的情况,虽然有时难免会显得悬念不够,但剧透的多不会是影响事件走向的关键情节,所以这反而可以算是《白鹿原》的一个特点。不过坦白来说,我看过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迷宫中的将军》后再看《白鹿原》,认为在各种叙述方法的衔接上,《白鹿原》还是不如《迷宫中的将军》那么流畅。在不能影响读者理解的情况下,结果就只能是部分内容不得不重复叙述。然而,评判一部小说的地位,写作方法和技巧应该是比较靠后考虑的因素,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应该对《白鹿原》过分苛求。

《白鹿原》其实有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但是陈先生是做了淡化处理,有人便质疑作品的思想xing。我完全不认为《白鹿原》需要突出意识形态,因为老百姓对政治的认识和感受从来都没有那么深刻,他们更多地是在不自觉中接受了政治的改造。正是如此,《白鹿原》才是真实的,值得我们信赖。另外,(星辰ww)关于《白鹿原》中的xingai描写,也是这部作品有争议的地方。我是第一次看到极具关中地方特色的语言如此直白地描写xingai,然而不觉有任何突兀之处,而且我注意到了陈先生对不同角色的xingai描写并不雷同并符合相关人物的xing格特点。

《白鹿原》还有一点是我一定想要单独说的,就是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我读到白灵在根据地肃清运动中被活埋的篇幅时,感觉特别熟悉,尤其是廖军长的遭遇和我曾经看到过的纪录片内容简直是吻合,我认为他一定是有一个真实的原型,又一时想不起那个纪录片讲的是谁。后来我特意*来查证,确定纪录片回忆的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刘志丹。当我看到有文字提到陈先生说像白灵被活埋是有事实根据的,因为当时连刘志丹都被囚禁。这样一来,我就确信廖军长的原型是刘志丹将军无疑。关于刘志丹,我当年的历史书上只有一句话。然而,将军在陕西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极高的,除了有一个以将军名字命名的志丹县,民间还有很多关于志丹将军的说法。小说里的故事是改编过的历史,可是我们如何知道历史书中的历史是否已经被无数次地改编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