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心灵归宿的句子 > 导航 > 归宿

心灵归宿的句子

归宿。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归宿,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这本书,我庆幸在我的童年时代就已经读完了。带着油麻地渺茫而飘忽的晨雾,慢慢地弥漫而来,悄悄地飘进了我的心里。落地生根,成了我心中,最为憧憬的彼岸之地。

题记

油麻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成了我心中最纯净的地方。不带杂质,清澈透亮,像是孩童的眼睛,带着笑意,微微的眨着眨着,泛着光亮。弥漫淡淡药香的苦涩气息,挥着羽翼的洁白鸽子掠过蓝色明净的天空,阳光下金黄的草房子泛着愉悦的光芒似曾相识的场景在梦境里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层层叠叠落下来,柔软的负载着我的美梦。我由衷的喜欢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归宿,是在我在现实中感到疲惫迷惘的巢穴,能够在我想要歇息片刻时安抚我,拥着我入眠。

为什么它是我心中最为纯净的地方?可能很多人不解。因为它美啊。我不带一丝犹豫的回答。对,就是因为它的美。

油麻地的每个人,都是孩子,最质朴平凡的孩童。好奇与质朴,是他们身上最明显的特质。就好像他们生活的油麻地一样,有一颗柔润,干净的心。其中的孩子们,更是美好的不可思议。桑桑、秃鹤、纸月、杜小康每一个油麻地的孩子都充满了鲜明的个性,或单纯善良,或桀骜不驯,他们都有着一种坚忍不拔的韧性,一种厚实深刻的自尊。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桑桑和杜小康。明明都有着暗地里较劲的念头,却变成了朋友。他们的友谊是模模糊糊的,没有划清的边界,既是对手,也是朋友。对方身上都有让自己深深渴望的东西,所以这种羡慕变成了微微的妒忌。但这种妒忌,是模糊的,像是可以控制的良性肿瘤一样,有着悄悄地刺激之意,在杜小康和桑桑的心底里蔓延出去。没有多余的诋毁与谩骂,只有可望不可得的羡慕。

桑桑是个极具灵气的孩子。每每读到他的描写,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了一个衣服脏得像泥猴,浑身都是在田地里打滚的尘土,却眼睛干净透亮,大得异常,在还算俊朗的脸上眨巴眨巴的,浑身散发着灵气。莫名让我想起了刚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他的世界几乎是纯净的,旁人很难猜透他的思想,因为他的内心里只有大爱与大悲。他的内心似乎装的下一切:他的鸽子,高远深蓝的深秋天空;朋友纸月,纸月细嫩白净的手。很多很多的细节,模糊而又清晰的占据了桑桑的脑海。微小的烦恼也不是没有,但一下就被风吹跑了,再也找不回来。桑桑总是心怀全部,敢爱敢恨,纯真勇敢,却又孤独异常。桑桑的孤独总是被无限次数的放大,无边无际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空旷异常。这种奇妙的感觉无时无刻不环绕着桑桑。桑桑有着属于自己的孤傲和自尊,有时还带着些许的虚荣感,他害怕被抛弃,害怕他人不再理会自己,他害怕自己没了价值。所以他也爱出风头,他享受着万众瞩目的快感。但每次出完风头回归生活的无奈,就像是一枚枣核,被嗦干后没了生存的价值,令他孤寂不已。

桑桑也有着成长,他经历了一天天走向死亡的紧张与窒息,又经历了大病痊愈的痛快与欣慰。他兴许有着一段时间的迷惘与无助,但我更多看到的是桑桑更为饱满的性格他变得更加善良。在特定的环境下,人总会有一定的成长,而桑桑是不幸的,他历经的是垂死的痛苦;万般不幸之下,桑桑也是有幸的,他在最后的最后挺了过来,他怀着一颗更为明净的心看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在我看来,桑桑其实就是幼年的自己。美好且善良,可能有一点无关紧要的小瑕疵,但灵魂却干净透亮。在飞速流逝的日子里跑跑跳跳,在奔跑的旅途里慢慢的成长,有时候会经历令自己不安迷惘的黑暗,但终究会挺过去,蜕变成一个心灵更为完美的自己。随着慢慢的长大,我开始改变,但桑桑的童年时光却不曾老去。他变了吗?无数次的疑问都使我更加确定了答案:他的阅历可能会更加的丰富,他必定也会生老病死,会慢慢不再懂得什么是孩子的眼光。但唯一不变的,是他的灵魂,干净透亮的内核是不会因为岁月而褪色浑浊的,他的善良,他的感动将永远不会改变。我一度为桑桑感到悲伤,到了后来峰回路转的时候,我忽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桑桑其实就是自己,其实就是每个人,每个长大了或还未长大的孩子。

爱情其实不分早晚的到来,只是它来的时候,幼年时期的我们,只有擦肩而过的权利。纸月的灵魂没有瑕疵,干净得宛若湖水,好似没有一点世人恶俗的心思,就像她本人一样。她是里面一个颇有意思的人物,话不多,却足以让人体会她的美好。不论是清秀端正的毛笔字,还是话剧中那个拿着碟儿敲起来的小女,体现的都是她不平凡的体现,偏偏她还那样的温柔,灵气,善解人意,她的眼神言语可以融化心,以致,融化了桑桑的心。桑桑自认和她很难说明关系,是似是而非的初恋,也是难得可贵的知己。

爱情其实不分早晚的到来,只是它来的时候,幼年时期的我们,只有擦肩而过的权利。其实这样刚刚好,没有剩下过渡烘托的剧情,没有发展成为恶俗的剧情,没有沦落成世间早恋案例的一对对。单单保留那一份年少时朦胧的喜欢,单单留下回忆的美好。曹文轩的故事让我们看见了一份懵懂的感情,我想这也是一种美好。

还有一个少年,杜小康。对于这个天之骄子,上天并没有多大的怜惜。磨难接踵而至,如同巨石一般打乱了他的红门生活。尽管如此,磨难却并没有打败他,他最为看重的骄傲也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因为这变故的磨砺而沉淀成一种无需声张的气韵。天之骄子,是不会因为这些挫折而倒下的。如果说桑桑身上体现了孩童的天性,那么杜小康则代表了少年的思考和成长。这个少年,是我一直所梦想成长成的模样,能担当的承担起那些巨大的苦痛,内心该怎样的强大。

曹文轩的文字,是令我感叹的。他的作品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本《草房子》。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纯真与真实。现代儿童文学过多去渲染与我们少年的世界,自以为的明了却在我们眼中是无稽之谈罢了。不是真实的心灵鸡汤,又如何引起我们的共鸣呢?肤浅的文字描述日常,对于我们刚好需要营养的少年来说不过是糊弄罢了,我们要的成长,可不是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我们要的,是永恒的美。唯有打动无数代的经典,方可感动我们少年的内心。

读《草房子》的头一遍是不爽,纯粹不喜这种文风,但读的次数多了,才慢慢明白了这本书的内涵的美丽。它的实力真的不弱,不论是笔锋还是情感都表达的很好。那片金色的油麻地开始出现在我的内心了。我开始喜欢上了这本书。

最后的最后,我想谈谈药寮。它是真正的梦乡,就像它的主人温幼菊一样,安安静静,不带言语上的声响。但你听到了吗,它柔软心窝处的回荡之音,在安抚着桑桑,安抚着油麻地,安抚着你。

这片带着宁静和感动的油麦地里,一幢幢金色的草房子安详而端庄的立着,凝望着远方。过去和未来在这里默默交接,它是我心灵的归宿,美梦的故乡。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天涯游子的归宿——母爱


每一次刻骨铭心的失子之痛,每一次伤痕累累的护子之战,引领我走进弱肉强食的狼的时代。

认识了一位伟大而又自私的母亲紫岚。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被深深的震撼着,紫岚是一只冰雪聪明、明艳动人的母狼。为完成丈夫黑桑的遗愿,受尽坎坷曲折,在一次次的晴天霹雳下傲然挺立,伪装自己的脆弱,以女子之身与残酷的现实搏斗,与不平等的命运较劲,这是一只多么痴情的母狼啊,在内心深处一次又一次的哭泣,外表却凶残至极。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变成规律,在被绝情的亲生女儿赶出家门后,来不及怨恨,就为她惨死荒野,这个刚刚发芽的梦想,流传到了下一代。

书中有一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二儿子蓝魂儿呲牙咧嘴的在捕兽夹下挣扎,身为母亲的紫岚忍痛将它咬成两半,心不由的碎了,却拖着疲惫的身子重塑下一个狼王的品质。她对儿子的爱多深啊,宁愿死也不愿受屈辱,狼群渐渐消失,它失魂落魄的陪伴着死去多时的蓝魂儿,心犹如被刀剜着,却还要假装坚强。看着紫岚,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为我付出了太多。在母爱的沐浴中行走,我从没感到无助,我顺利的向着正确的方向行走,母爱就如一盏明灯,照亮前途的路。

母爱就如一条小溪,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母亲的笑容,是我的动力。我会伴着母爱,脚踏实地的走向成功。

心灵的归宿——读《边城》有感900字


我大概是一只鸟。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

题记

《边城》作为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其所构筑的湘西世界,呈现出一幅秀丽典雅的山水画。矗立的白塔,古朴的吊脚楼,清澈的河水,老人、女孩与黄狗,犹如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恬淡,又有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般的别致。沈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和谐的田园牧歌的生活,还有其中更难为可贵的民族品格。天真无邪的翠翠、古朴厚道的老船工、豁达大度顺顺、豪爽慷慨的天保、热诚质朴的杨马兵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我最喜欢的,当然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了,她纯洁,天真,从不轻易动气,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撑渡茶峒溪,日垂白塔归。翠翠与外公相依结庐在茶峒溪流边塔下,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皮肤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是自然养育了这位清秀纯真、烂漫无邪的伊人。伊人翠翠,便总是那么向着远方,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溪头溪水声,似一朵微启的彼岸花,暗香疏影,只待那人与攀摘。

翠翠,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她清澈透明的性格,青春的觉醒和萌动,朦胧的憧憬和少女羞涩的美妙心态,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这本书中有不少处环境描写动人心弦,例如: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这段话的精妙之处就是作者将湘西的景色写进了爱情,让读者读到的不仅是爱情的纯真和原始的淳朴美感,更有湘西的美景映入脑海,两者相得益彰,让这本书的文字更加具有自然的美,因此也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当今社会的人太过于浮躁,缺少了一种内心的宁静,许多人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但心灵上的充实才是真正的满足。

读完这本书,有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在无声之中牵动着我的心弦: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我们的枷锁,也是我们的归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