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相信自己读后感400字 > 导航 >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400字

相信自己读后感400字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400字。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400字,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今天,我在网上看寓言故事,看见了这样一则寓言,使我很受启发。

这篇寓言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时间长了,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随着这只鹰的渐渐长大,羽翼也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只好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掉了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着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祖国的花朵,何尝不是呢,我们就像这只幼鹰,只有在慌乱的时候,才可以想一想我们离开了家长、亲人、朋友之后,自己还能做什么,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而我们在亲人的保护下的时候,有谁能够静静地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养活自己吗。

我相信,没有一个人,能确切的回答:我能。所以我们要锻炼自己,争取能够确切的说一句:我能。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一只贝》读后感400字


放暑假了,妈妈给我借来了四年级的语文书。其中,有一篇课文让我非常难忘。这篇课文的名字就叫《一只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从前,有一只贝和别的贝,被海水请上了沙滩,再也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过来,把这些贝的软肉吃光,直至它们的生命结束。有一天,一群孩子来到沙滩上玩耍,见到了好看的贝壳,并把它们捡起来做为标本。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来。因为,它不漂亮。突然,刮起了大风。有一粒沙子,被风刮进了这只贝的身体里。沙子十分坚硬又带着棱角,这只贝怎么也甩不掉。贝的壳慢慢的破损了,它失去了做贝的光彩。直到有一天孩子们又来沙滩上玩耍,孩子们用脚踢飞了这只破损的贝。在踢开它的地方,孩子们发现了一个闪光的东西,于是他们去问大人。大人说:这是一颗大珍珠。孩子们立即去寻找这只贝,却怎么也没有找到。

读完这篇课文,我深深的为贝的短暂生命感到可惜,同时也为贝的这种牺牲自己幸福他人的精神所感动。我们都要像贝一样默默的,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一只小鸟》读后感400字


暑假,我读了冰心的《冰心作品集》。里面的《一只小鸟》让我久久难忘。

故事中有一只羽毛还未曾丰满的小鸟,它的巢建在高枝上。由于小鸟的羽毛还未长丰满,不能远飞,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但它们都觉得非常快乐。小鸟天天在树上唱歌,吸引了一群孩子。渐渐地孩子们喜欢上了小鸟,便想把它弄下来养。一天早晨,小鸟又站起来,刚要唱歌时,就被一颗石子打中。两只老鸟如箭似地飞来,接住小鸟,放在巢上。血从巢里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来。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这么可爱的一只小鸟,却被一群无知的孩子夺去了生命,真是可惜啊!它是那么爱生活、充满活力,每天用歌声来回报自然,带来欢乐。这个故事也正提醒着我们:保护地球,爱护环境正是我们人类目前必须重视的头等大事。现在我们还能有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美丽的花草树木,但如果我们不珍惜,不好好保护,为了一时一己之利只顾眼前舒服、享受,那么以后我们为此会付出惨痛代价的日子。

《老师是一只青蛙》读后感


《老师是一只青蛙》读后感

文/孙红霞

读了本文,这位老师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注意教学中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联系、对话。学生不负师望:李梦、王婉佳、孙艳同学想象非常丰富,让青蛙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让青蛙坐上飞机去环球旅行。这是孩子们美好的想象,也是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本课教学目的思想教育所在,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无限大的世界。

文章说的是一位老师在教学《井底之蛙》,这个老师每次在教学的尾巴上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创作性思维,总喜欢让孩子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所以这次也不例外。她要小孩子们想象的是当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样。果然,层出不穷的答案随之而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有同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连忙找小鸟求救。有同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上面飞舞着蝴蝶,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真是白过了。还有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直夸世界之大。

张伊是刚转来的新生,老师见她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老师也笑了,便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井外好。后来,老师随口就对该同学说了一句: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

后来在批阅作文的时候,老师发现孩子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后,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发出声音的是一只老青蛙,它刚想对老青蛙说声谢谢,只见一柄钢叉刺穿了老青蛙的身体,那只老青蛙在痛苦地做最后地挣扎。青蛙吓呆了,急忙跳回了井里。看到这篇续文,老师震撼了,在张伊的作文本上写下了: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看了这个案例,让我的心也为之一颤。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也曾是一只青蛙呢?在课堂上在要求着创新的同时,是否也像这位老师那样,未给足孩子时间,让她表达足她的想法,而是一味地按照自己既定好的教学流程走。像这样的教学契机,自己是否去敏锐地抓住呢?抓住了,就是一个亮点,放过了,就是一个败笔。更可怕的是,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不能磨灭的打击。其实,孩子的世界刚好是外面五彩的世界,而自己却是那只最需要跳出来的青蛙。跳出来看看,才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更好地审视自身。不会一味地孤芳自赏,也不会一味地自觉不足。平时多学习,多观察,多反思,让自己不再是只井底之蛙。

这位老师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用语言和行动向学生表示歉意,我对这位老师表示敬佩。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我们经常教育学生有错就改,老师就要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是对学生的肯定和爱护,这是对学生主体最好的尊重。

新课程倡导把学生看做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活动的主体,弘扬学生主体精神。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而且要依靠每一位学生,保护每一位学生。这位老师虽然封住了学生张雨的的口,却让学生的笔下处于开放状态,让学生有倾吐表达的机会。张雨写出了青蛙跳出井口可怕地一幕,这是孩子亲眼所看到的,它触动孩子的心灵。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时容不得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想想这个故事,作为老师要给每一位同学发言的机会,说出他们的真正感受、认识,要让老师与学生各自凭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愿我们每位老师都做一位充满爱心的人文主义者!

反思我的教育,我也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蹲下身子,才能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你才会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们也才能以自己的经验感受着属于他的那片蓝天,那片土地。老师没有给张雨同学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竟然还说他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这位老师又让孩子的用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如果这个老师要创造性地把孩子带入知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努力生活在学生之中,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去感受生活,做学生的学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课堂是师生通过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也是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让我们一起努力,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交流,用博大的情怀,去拥抱我们的教育事业、去拥抱我们的孩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