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论语读后感 > 导航 > 《论语孝道》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孝道》读后感。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论语孝道》读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论语孝道读后感

一本《论语》放在书架已有好几年了,来到新的工作单位,也把它顺手带了过来置于床头,虽然偶尔翻阅几页,却也没有读完。今年寒假总算是完整的读完了一遍,但总感觉只是一知半解,略知皮毛而已,其中的好些道理还是参悟不透。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辽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现仅将本书中的孝道就与治学的部分谈一下自己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有些人们在这一方面却在褪色,学习孝道并对学生对后人讲述孝道是非常必要的,使自己也让他人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思是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父母唯其疾之忧。一个人如果能够使他的父母只担心他的疾病,那就可以算得上是孝了。我个人的理解为,能够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的事情,尽最大努力的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除非是像生病这样自己没法控制的事情。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为孝乎!书中注释为侍奉父母,难在时常保持和颜悦色!人子中年纪少的做事,年纪长的具备饮食,难道这就可以算得孝么!我对后面的句子的理解有些欠缺,单就色难一句,我认为一个人果真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有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虽是有些讥讽的意味,但也不得不让人深思。这也让我联想到自己,父母年事还不是很高,还没有到子女经常服侍的地步,但老人爱唠叨,唠叨多了就有些不耐烦了,其实想来老人的唠叨就是一种爱的体现,我也应该尊重老人的唠叨,和颜悦色地倾听她的唠叨。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现在人的孝,只是能养父母。但人们亦养犬马。如果只养而不敬,则养父母跟养犬马还有什么不同!充分体现了孔子提倡不仅能养更注重敬的思想。当然针对于我们来说,相信在这一方面都能做得很好。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会时常见到或听到对老人养而不敬的事例,更有甚者既不养也不敬者。因此不仅我们自己要做到这一点,也要对我们的后代,对我们的学生传输对父母对祖父母等不仅要养更要敬的思想。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到远处去游;如出游,必有一定得地方。社会发展到现在父母在不远游是不大可能了,但游必有方还是很值得提倡的,必须告知父母自己所去的地方,并且时常告知父母自己的情况,免得让父母牵挂。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有时忙隔三五天忽视了没有打电话回去,妈妈准会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放假回到家中,晚上有时出去玩耍,无论回家多晚,远远就能望见家中的灯光,父亲总是坐在桌前喝着茶水等我们回来才睡,多次说他却总是这样。有一次,晚上我们开车出门正值天气不好,老公忘了带手机,我的手机又没电了,也就没有跟家中联系,家中又给我们联系不上,害得父母担心,听母亲说父亲还发了火,我们也非常愧疚。今年正月十五下了一场大雪,在老家过完了元宵佳节,正月十六,老公单位要上班了,因天气原因,我们早上6点起床出发赶8点的班,大冷的天婆婆早早起了床,不顾我们的反对又是扫雪,又是递热毛巾擦车窗玻璃,站在村口,望着车子远远离去。路上经车压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非常滑,车开得很慢,不到50里地足足走了1个小时零40分钟,中途公公打来两次电话询问路面怎样,是否到了。这都是一份份浓浓的牵挂埃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注意生活的点滴,多为父母想想,尽可能的让父母少一份牵挂,这也是一种孝的做法吧。

治学方面,有好些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是我们非常值得学习的。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做人做事的智慧宝库。又称《论经》。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记录着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道德、思想观念及教育原则。

《论语》是儒家的的核心巨作,许多朝仪的君主及的朝臣则尊崇并信奉于《论语》,《论语》指导君主做仁义之君,引导大臣如何关心体恤百姓,教会百姓如何安居乐业对古代社会具有深刻的影响,宋代便有宰相赵普用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此可见《论语》之重要不可小觑且对现今社会仍有很重要的教育,研究价值。

那么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这么受君主爱戴,朝臣钦赖且千余年仍有阅读价值的经典可否是高深莫测,当然不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之所以写下经久不衰之著作,绝非是故弄虚,摆弄华丽的词藻,绚丽的词句让人琢磨不透,而是用最简洁,朴实、恳切的言语引导人们影响他们的子孙后代,跨越千年的时光轴轮,人们仍能拥有优秀的品质,去生存,去造福社会乃至国家。

孔子说:苟止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主张先正其身,以德服人,论古今是与非,历朝君主掌权之人若非大德之辈。朝权必会落他人之手并会遭到百姓的唾弃。所以君有德,方可久治。君有德方可服人。而这个道理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可受用。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也要扮演许许多多的角色在班级里你可能是干部,工作中你可能是领导,将来会为人父母、为人长辈。但是无论身在各个基层的人都要端正自己严于律己。在每个人生段落行走好自己的人生。圣贤之语,虽年代久矣,仍够受用一生。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颜渊,他视颜渊为弟子、友人、老师。在《论语》中记载孔子赞叹颜渊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句中赞叹颜渊的既来之,则安之的平和心态,也佩服颜渊博大的xiong襟与高尚情怀颜渊身在陋巷,生活水平,经济情况与现代先相比,可谓相差甚远。但颜渊仍不改其乐他的心并未随境转,而是本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想法生活的如此安逸,在现代社会这种品德甚为稀有,许多人的心态是焦灼的。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坐在明亮的教室,过着伸手即来的日子,可是越是安逸,心越是贪婪。经常会听见有同学抱怨学校的管理制度严格。怨天尤人,自认为自己过的很苦,过的不开心,却又不知道奋进停滞不前,不思进取却比吃比穿。穿着光亮却心口不一,将父母、老师的教育抛之于脑后,我们缺少满足却多了几分不愿意拼搏却想得到的贪婪。有人曾说: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先人之鉴,有人未学便说腐朽.落后,如今看来真理不论是沧海桑田日月变迁,仍是闪耀光芒的,指引人们前行的明灯。

通过学习《论语》让我明白了为人处世宽以待人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己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事态度。我说的叙述的还是《论语》的冰山一角,《论语》中道理租客受用一生。愿我们能承载着圣贤的血脉,行圣贤之事做圣贤之人。

(论语)读后感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论语》读后感


《论语》每个人肯定多少都读过一些,一开始我也觉得很无聊,一些读不懂的古文放在谁面前都会觉得无聊,但有一次,我又从书柜里发现了我那本陈旧的《论语》,闲来无事就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谁知一看就是两个小时,里面的内容好像无师自通,一看就懂,也许是读过好几遍的缘故吧,这已经是我第四次读《论语》了,从中我不仅体会到了孔子渊博的知识,更体会到了孔子流传千古的儒家思想。

孔子是个自强不息的人,他生在世风日下的乱世,但孔子却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来殉人生的理想。孔子又是个品德高尚的贤人,他不因为自己地位卑微而随波逐流,正像曾子所说的,他吾日三省吾身。不停地反省自己,去伪存真,终生提醒自己除恶向善。孔子还是一位充满睿智的圣人,这绝不是个人的小聪明,而是扎根于民族文化又立足于个人创造的大智慧,无论是历代权贵、士子文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中汲取精神的乳汁,培育心灵的花朵。

读过《论语》之后,最敬佩孔子的就是他的思想,在教育上,孔子重视“文、行、忠、作”。不仅重视课本知识,更强调社会实践,这正是当今世界很多人所不具备的。如果拿孝道与学业来比的话,那就像孔子所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之”。

《论语》其实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不光讲了文、史、哲、人生、教育这些大的方面,在很多生活琐事上孔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没读《论语》之前,我觉得历代文人都只注重“文”,对“道”视而不见,读过《论语》之后,我发现孔子与历代文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站在以人为本的更高境界上,喊出了“人以德为本”的千古绝唱。

《论语》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是一部有巨大吸引力的著作,只要用心去读,就会读懂其中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