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400字 > 导航 > 读《再富也要“穷”孩子》有感

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400字

读《再富也要“穷”孩子》有感。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读《再富也要“穷”孩子》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自从读了《再富也要穷孩子》这篇文章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件事:澳大利亚属于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吃亏。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亏,他们就用穷来打磨自己的孩子。

对于这个道理,我有很深的体会。我的爸爸和澳洲人十分相似,一样对我很严格。放学回来,他就让我做作业;早上不到7点钟他就让我起床;吃饭时不准看电视等等。这不,我们家刚买了一台电脑,我以为有了电脑能给我带来快乐,可没想到它却成了我的苦果。事情是这样的:不知爸爸从哪儿听来的,他说:要学好电脑,必须先学会打字才行。于是,他便要我每个星期打一篇文章在电脑上。开始,我的学习劲挺足。过了几个星期,我就不想打了。可爸爸又开始唠叨了:还不快去打字,要是打不完一篇文章,小心你的屁股开花。

我只好乖乖地去打字了。

直到读了《再富也要穷孩子》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爸爸对我的良苦用心。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穷和富——读《绿野仙踪》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美国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写的绿野仙踪。这本图文并茂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名叫多萝西的小女孩因龙卷风和家人走散了。为了与家人团聚,她与她的小狗托托一起走向邪恶女巫的城堡里,只有打败她,才能回到家人的怀抱中。一路上,她认识了许多奇怪的朋友:有会说话的稻草人,有关节会生锈的铁皮伐木工,还有胆小的狮子

一想到她我就觉得自己太娇生惯养了。当他们走在烈日下时,我却坐在空调房里,当他们渴望学习时,我已经有了丰富的条件,我却感到很累;当他们热得擦汗时,我却吃着冷饮吹着空调;当他们胃里塞满了水果时,我却享用着美味的食物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自己是最好的,长大后能成才,可是,知道我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只有接受过风雨的小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那些小花儿被主人精心呵护后,不管它几天,就枯了。人也是一样的呀!

所以,让那些被娇生惯养的孩子们,向她学习吧!

读《人穷心不穷》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篇叫《人穷心不穷》的文章。

当我看到这文章时我就会流下了赞扬的泪。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作者和妈妈到麦当劳,看见一位老爷爷,那老爷爷是乞丐,当他看见一位妇女正需要帮忙的时候,没人注意她,于是老爷爷去帮助了妇女。

当我看完这文章的时候,和作者一样,感同身受,虽然老爷爷是个乞丐很穷,但他没有忘记助人为乐的品行。

我也看见过和这个情况相反的事情。就在没几天之前,一个年老瘦弱的老奶奶想过马路,但是车辆川流不息,她很害怕,老奶奶身旁有个年青力壮的人,那人看上去应该是很富裕的。老奶奶向那男人慢慢地说:年轻人,可以帮我过马路吗?那年轻人轻蔑地说:哼你自己没有脚吗?说罢他就走开了。老奶奶只好继续站着。这些瞧不起认得人,实在太自满了,连一个乞丐也比不上。

从此以后,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生活才过得更精彩。

穷坑不穷了—读《筑梦路上》有感


在国庆和秋假这段时间里,我反复阅读了《筑梦路上》一书。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情况,使我感到非常惊奇。

我知道,我外公的老家是在贫困的淳安县的最山坳里的一个最贫穷的山村里,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于是我便去问外公。

外公知道了我要了解他老家的情况,显出一副骄傲而自豪的神气说:“我的老家《穷坑》呀,(实际叫重坑,因为村里方言“重”与“穷”都念chong)现在不穷了”。

他稍微思索了一下,说:“改革开放前就不用提了,单就改革开放初与最近的十几年相比,也是鸟槍换炮,大不相同了。现在基本上都是三至四层的的新楼房,建筑面积都在一百二三十平,我看在住房上,城里的别墅与其相比,也略显逊色了。蔬菜大部分都是自己种植的,比城市里的更新鲜,更环保。公路与大小村道,已全部改造成了水泥路,学生上学、回家,都有专门的公一交一车接送。全村有40多辆小汽车,差不多平均每17人,就拥有一辆汽车。在公共设施、环保方面成效就更为可观了。近十几年,山地改田就有300多亩;自来水是从高山引来的清泉,家家用水就不用花钱;村文化礼堂有700多个塑钢椅子的座位,还 有大屏幕的电视机,可供全村人开会,看戏,看电一影。去年村脚还 建立一个一千多平方米的公园,村民们在里面健身,跳广场舞。

五水共治后,污水统一排放,溪水清澈了,公路有专人清扫管理,垃圾装箱,也有专人负责搬运。全村人都参加了医保,看病医疗费可报销70%左右,还 有凡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有18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60-70岁的稍少一点。为此,好多老年人都哈哈大笑的说:“现在一党一的政策真好,我们吃吃嬉嬉,每月还 有工资发”

说到这里,外公停留片刻,然后又总结一性一地说:“这些只能说是脱贫阶段的情况,下一步要向《富丽乡村》的目标前进了。”

这时,我急着问:“这样要花多少钱呀?钱又从哪里来呢?”

外公说:“是呀,我也这么想,后来村长告诉我,钱嘛,村里出一点,大部分是土管局,水利局,体育局还 有杭州转塘的街道办等单位支付的。”

听了外公的一席话,我仿佛到外公的老家去游了一趟。我想这真是:“城乡手拉手,奔小康的路上一起走”的结果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