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教师读书笔记 > 导航 >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这样的内容,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作者以自己的角度,观察寻访了斯特里克兰的人生轨迹,用月亮和六便士来隐喻,或者说,借此来表达他对两种人生观的看法。

我对他的人生价值观提出以下质疑:

如果斯特里克兰的人生值得被讴歌,那么为什么他原配妻子的生活方式就一定要被诋毁不要误会我赞同这种精致造作的生活方式,而是我认为作者在描写他原妻时带有偏见。就像虽然斯特里克兰毫无疑问是个人渣,但是作者就有本事把他的一生写得波澜壮阔让人感慨不已一样。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一)

看过【月亮和六便士】后,我一直笃信作者一毛一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伟大的心里学家。尽管在此之前,同时在此之后,我并没有看过有关一毛一姆的简介,我的这份笃信我是很坚定的。这本书对人的心里的细节描写及为何会产生这种心里的分析,让我十分震撼,以至于我到现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一浪一还没有得到平静,甚至是连语言这个我最为熟悉的东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说了。尽管这本书给我带来这么强大的震撼,以至于我都不能好好的说话,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书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我认为查尔斯。思里特克兰德寻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新的灵魂。对这句话,感触颇深。一直以来,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告诉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于是我以为只要我做到了自己,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一性一与才华,我便可以一鸣惊人,成为万众瞩目、名留史册的人物。可是当我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亲身经历与感受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事迹与存在,我看着他抛弃妻子,看着他又如何伤害对自己最真的朋友,这样一个未被社会传统价值观的人为何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

通过作者不断的记述并且引起潜意识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人,他在成长中必须要做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他们抛弃以前的生活基础,被人们认为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及社会道德败坏的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些时候,早就已经忘却了社会道德对他们的审判,他们心中有的只是一个新的灵魂。但是这个新的灵魂在他们刚抛弃以前生活基础的时候,还没有成行,还不足以让这个新的灵魂发挥到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地步。于是他们需要继续磨练,需要在社会里面辗转,寻找一处真正适合他们新灵魂居住的地方。这样他们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价值。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二)

我们好像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上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而我们能说的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这类话。他的这种孤独很有幻觉的成分,虚幻不可触一摸。他的生活有些超然物外,无法想象一个在现实社会生活了四十多年,过着正常生活的人,能够一一夜之间就放弃一切。他对一爱一情的评价体现了他的价值观:我不需要一爱一情。我没有时间搞恋一爱一。这是人一性一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一个女一性一。但是一旦我的情一欲得到了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我无法克服自己的欲一望,我恨它,它囚禁着我的一精一神。我希望将来能有一天,我会不再受欲一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碍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因为女人除了谈情说一爱一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一爱一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一爱一情。实际上一爱一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一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一爱一情是一种疾病。女人是我享乐的工具,我对她们提出什么事业的助手、生活的伴侣这些要求非常讨厌。

这些话离经叛道,这样的人被作为异端。一性一的饥一渴在思特里克兰德身上占的地位很小,很不重要,或毋宁说,叫他感到嫌恶。他的灵魂追求的是另外一种东西。有时欲念把他抓住,一逼一得他纵一情狂欢一阵,但对这种剥夺了他宁静自持的本能他是非常厌恶的,他甚至厌恶他在一一婬一一逸放纵中那必不可少的伴侣,在他重新控制住自己以后,看到那个他发泄情一欲的女人,他甚至会不寒而栗。他的思想这时会平静地飘浮在九天之上,对那个女人感到又嫌恶又可怕,也许那感觉就像一只翩翩飞舞于花丛中的蝴蝶,见到它胜利地蜕身出来的肮脏蛹壳一样。所以他可以抛妻子,待他遇到第二个女人的时候有弃如敝屣。

他格格不入,寻找梦幻岛,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象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台,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一逼一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一性一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象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这部小说,对于想要追求一精一神自一由但又无勇力去实践的人,或安慰或被击中,总之能收获些什么。

最后说说书名的由来。按照译者的解释,月亮,高高在上,如理想;便士,是最小的货币单位,就如现实。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三)

我们好像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上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而我们能说的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这类话。他的这种孤独很有幻觉的成分,虚幻不可触一摸。他的生活有些超然物外,无法想象一个在现实社会生活了四十多年,过着正常生活的人,能够一一夜之间就放弃一切。他对一爱一情的评价体现了他的价值观:我不需要一爱一情。我没有时间搞恋一爱一。这是人一性一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一个女一性一。但是一旦我的情一欲得到了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我无法克服自己的欲一望,我恨它,它囚禁着我的一精一神。我希望将来能有一天,我会不再受欲一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碍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因为女人除了谈情说一爱一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一爱一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一爱一情。实际上一爱一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一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一爱一情是一种疾病。女人是我享乐的工具,我对她们提出什么事业的助手、生活的伴侣这些要求非常讨厌。

这些话离经叛道,这样的人被作为异端。一性一的饥一渴在思特里克兰德身上占的地位很小,很不重要,或毋宁说,叫他感到嫌恶。他的灵魂追求的是另外一种东西。有时欲念把他抓住,一逼一得他纵一情狂欢一阵,但对这种剥夺了他宁静自持的本能他是非常厌恶的,他甚至厌恶他在一一婬一一逸放纵中那必不可少的伴侣,在他重新控制住自己以后,看到那个他发泄情一欲的女人,他甚至会不寒而栗。他的思想这时会平静地飘浮在九天之上,对那个女人感到又嫌恶又可怕,也许那感觉就像一只翩翩飞舞于花丛中的蝴蝶,见到它胜利地蜕身出来的肮脏蛹壳一样。所以他可以抛妻子,待他遇到第二个女人的时候有弃如敝屣。

他格格不入,寻找梦幻岛,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象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台,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一逼一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一性一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象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这部小说,对于想要追求一精一神自一由但又无勇力去实践的人,或安慰或被击中,总之能收获些什么。

最后说说书名的由来。按照译者的解释,月亮,高高在上,如理想;便士,是最小的货币单位,就如现实。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从昨天下午到今天中午,读完了这本书。标注了56个地方,截图24张。

书中讲的故事,不轻松、不励志,甚至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这不是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却是我第一次被它吸引着读完。

不同的读者阅历不同,看到的故事可能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说,读书的过程是读者的阅历跟作者的思想发生了一次交汇和碰撞的话,那么,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场严重的车祸可能发生了。我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把这个车祸也写下来,如你所见,后来还是写了,车祸并不会因为我写不写下来而存在或消失,既然存在,写下来又有何妨?

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以死后才出名的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这是一个奇特、自私、无耻、粗鲁、笨拙、但是真诚、勇敢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内心,为了实现自己画画的梦想,思特里克兰德抛妻弃子,离群索居,倔强的过着食不果腹的、悲惨的生活。可是,思特里克兰德有一句口头禅,你以为我会在乎吗?,他不在意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苦,也不在意别人对他的指责谩骂,抛弃整个世界,只为了一件事,一件他还在意的事情:画画,画自己满意的画,为了取悦自己而画,为了让自己满意而画,他也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的画,更不会为了所谓的成名而走入画家的圈子,也不会为了得到某些已经被认可的画家的肯定,而违背自己的内心去说几句无伤大雅的奉承之词,这些xing格特征合起来,注定了他悲惨却未必辉煌的一生。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当一个人把所有的评价尺度都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他就已经自由了。

至于思特里克兰德的抛妻弃子的行为,以及拆散恩人的家庭、置情人生死于不顾的漠然态度,似乎是网上书评关注的焦点,人们总是喜欢评论别人的生活,以给自己的生活找点继续下去的理由,还喜欢用若干个简单的标签来评价一个人,好人、坏人、高尚、卑鄙,至于当事人是否在乎这种评价,评价者们是不在乎的,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表达他们意见的机会,一个表现自己存在感的平台,一个展现自己影响力的事件,如此而已。这种社会评价,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法,或手段。如果没了这种评价会怎么样呢?社会是大治还是大乱呢?我不敢肯定会怎样,老子是这样说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人的天赋有高低,成就有大小,成名也有早晚。名气大且成名早的如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名气大但成名晚的如梵高、齐白石(似乎不算太晚,高寿弥补回来了),名气不算太大且生前默默无名的如本书主人公原型保罗高更;可是,还有更多的人,生前努力一生,默默无名,死后更是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那么这些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的存在,有意义吗?要看是什么意义了吧。如果说是对于世界的发展,对于艺术的进步,对于人类思想认识的提高而言,绝大部分人的存在,都是没有意义的;但这并不能说这些绝大部分人并不值得活,人活的意义也不能用留下的物质或精神遗产来衡量,而是,应该用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的来衡量。一个人可能没有什么成就,可是他的努力的一生,奋发向上追求美好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东西了,虽然,可能从来没有人把它记录下来,但这种美好确实存在过。这种美好就像一颗抛进大海的糖一样,虽然没有改变大海的苦涩,却使得游过附近的鱼儿感受到了一丝不一样的甜蜜,这就是这些所谓的无所成就的人活着的意义吧。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也许,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呢,别人感受到的是甜蜜还是苦涩,你以为我会在乎吗?

关于技巧。作者屡次提及,思特里克兰德无论是在说话还是在画画上面,想要表达的东西跟表现方法不怎么匹配,说话时语无伦次,总要作者整理一下才能写出来给读者看,画画呢,笔法粗犷,没什么技巧xing可言,这可能跟他不是绘画的科班出身有关系吧。技巧这种东西,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教会或者学会的东西了吧,作家想写的故事,画家想画的景象,哲学家想写下的观点,这些东西,都是教不会,也是学(模仿)不来的,必须要靠自己体会感受、思考加工。能靠别人教的东西,实在很有限,教师的作用,也不过就是些提示和引导,不把人引入歧途,就算功德无量了吧。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

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30年前,我读过此书,不知为什么,最近又读了一遍,感悟几乎没变。除了对思特里克兰德那种对艺术,对美的追求至死不渝的精神仍有敬畏之外。可能是因为思特里克兰德离家出走时的年龄和我这个年龄差不多,在我看来,理想是二十几岁之前的年轻人的事,我们今天这个年龄已经不敢有什么损失了,因为已经伤不起了。但思特里克兰德却不顾一切抛开世俗、亲人、安逸的生活现状只为了心中的那个月亮。我除了对他的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感到敬畏之外,还有对他的理解和同情。

同情的是,他离家时并没有带走家里的分文,在巴黎他住在最简陋的旅店,过着饥饿潦倒的生活。画的画几乎没人买。有时靠在酒吧和别人下棋赢得了一杯饮料。当他生病奄奄一息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荷兰画家斯特罗伊夫,一个老好人,老实人,他也是一个画家。他能识别思特里克兰德的画,他认为思特里克兰德是个了不起的画家。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名。他,他是思特里克兰德的伯乐,他认为如果思特里克兰德死掉的话,那才是艺术界的损失。他不顾一切的把他带回家里,和妻子精心照料他。然而病愈后的思特里克兰德却绿了自己的救命恩人,最后又抛弃了布兰奇,使之自杀。

当我看到这些时,我对思特里克兰德的做法是理解和同情的,因为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画家。他没有钱,靠别人救济。哪有钱请模特呢。而布兰奇的身体完美得正是他想找的模特。在人性的欲望与艺术的矛盾中。人性软弱的一面,自私的一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控制的。他画了布兰奇的裸体,而布兰奇却爱上了他。说什么也要和他一同离开,斯特罗伊夫不忍心看到妻子跟着他流浪,于是自己搬了出来,把房子、画室留给他。这是对亲人的爱和对朋友的宽容。心襟宽阔,美的一种表现。我们又来看看思特里克兰德又是怎样的呢?他把那幅裸画放在画室,留给斯特罗伊夫,因为他觉得斯特罗伊夫能欣赏那幅画的美。这是艺术家之间的一种共鸣,无言之中的一种感激。对于生活的种种迹象,有时候我们是无法说清楚它的真相的。只是两心相知的知己才能明白彼此的做法。思特里克兰德是孤独的,他在往后流浪到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后和一个土著女人结了婚,后来染上麻风病。双眼失明,仍然在地上,墙上制作了一生中最后的一幅巨画,伊甸园。并嘱咐他的女人,在他死后把他和那间画房一同烧掉。

在艺术家的灵魂深处,他知道自己的孤独,另类,和不被世俗的理解及认可。生命意义不是被世俗之人认同,而在与自己为寻找美创造美。对自己的肉体、灵魂进行一次可怕的折腾,饱受折磨拼力寻找的一种表达的释放。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被封面的一句话所深深吸引: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本以为书中的故事会如书名般带有浪漫甚至乎童话色彩,但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唏嘘不已。

故事其实很简单,证券经纪人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原本只是和芸芸众生一样,过着平平淡淡却又令人向往的生活:有着貌美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儿女,稳定的工作,日子过得小资小润。但直到一天,他却像被某种能量附身了一般,彻头彻尾的换了个人。他抛家弃子,离开舒适的生活环境,一个人开启流浪的生活,追逐着所谓画家的理想。从此不管人间烟火,吃尽所有苦头,走在死神的边缘。最终在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属,用尽毕生气力,在屋子里创造出一副令人震惊的壁画。但在去世前,他却下令让妻子烧毁这幅伟大的画作。

单单从我对这个故事潦草简略的梗概中就可以看出,斯特里克兰是个多么复杂的人物。合上书的那一刻,我脑海中对斯特里克兰的评价只有两个词:极端的残忍以及极度的伟大。

之所以说他极端的残忍,不仅仅是因为他为了在当时看起来十分不靠谱的画家理想而抛弃妻子,抛弃两个可爱的孩子,亲手毁了一个原本安稳温馨的家庭,更是因为他在追逐理想的路上,丧失了作为人所应有的最基本的人xing。可以说,他为了理想不择手段。他将女人视为一种物件,寻找女人,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他的生理需求,他对所有的爱情都嗤之以鼻,甚至恨之入骨。他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对于曾经救了他一命的施特罗夫,他不仅没有半点感恩之情,还拐走了施特罗夫深爱的妻子,使得施特罗夫陷入奔溃的边缘。面对指责,他还认为这一切全都是施特罗夫自己的过错。(星辰ww)似乎,自从他离家出走的那一刻起,他就丧失了所有的人xing,成为了被理想所支配的奴隶,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理想而服务着。

而他极度的伟大,恰恰是因为他极端的残忍所铸就的。为了飘渺的理想,他可以抛弃舒适的生活,抛弃身边所爱的人,抛弃一切身份、地位、金钱、权力,乃至于抛弃整个文明世界,沦落成为一个野人,放到任何时代,都是不可想象的。而命运在最后似乎也眷顾了他,他来到了塔希提岛,过上了属于自己灵魂的真正的生活,并且自己也画出了足以震惊世界的绝唱。而最后的焚毁,也恰恰证明,他这一生所作所为仅仅只是为了画出自己灵魂深处的那幅画,并非为了成名,获得声誉或金钱。他就像一颗恒星,当自己的使命完成时,他便会激烈地毁灭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只有诗人和圣徒才会深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地浇灌能开出百合花来。或许只有这句话,才能很好地解释斯特里克兰,这个残忍却又伟大的人的所作所为。他是这世间真正的有着纯真信仰的人,他是个真正无二心的虔诚的信徒,他所信仰的,并非是画家这个职业,而是灵魂的自由,灵魂的解脱。这看似虚无缥缈,如同天上的月亮般,但他一旦踏上朝圣之路,纵然地上遍地唾手可得的六便士,他都不曾回过一次头;纵然路上只有他一个孤独的灵魂,他都不曾有过任何悔意;纵然世间以道德、以死亡要挟,他都不曾有过任何气馁。他是恶魔,又是天使,他毁灭了多少人的幸福,但他却带给多少同样孤独走在朝圣路上的人心中那一丝仅存的光明。

朝圣的路注定是孤独的。愿你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却又能继续勇敢地坚持不懈地追逐着它。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读这本书是因学习绘画,故事的主人公是以著名画家高更为原型创作的,也是因这本书的名字看起来很有趣。

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崇高。两者都是圆形,都闪闪发亮,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或许它们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做加法,一个个角色,不停地往身上加,而主人公克兰德却在做减法。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褪去一层层的衣服,最后生活在小岛上,孑然一身潇洒自在。

毛姆写了这样一个人,主人公在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他抛开已经拥有的身份、地位,离开了家庭,去了巴黎。那一年他40岁,住在最破旧的旅馆,身上只有100块钱。到这里,你以为作者是要说一个追寻梦想,经历千辛万苦最终成功的励志故事的话,那就忽略了主人公的年龄了,不是20出头的小伙子,是40岁,也让我敬佩主人公的勇气。

文中写中年追梦的不只克兰德一人,还有那位老医生,在快要进入事业的高峰的时候,毅然地去到小岛上当个小医生,很不多人不理解,他没疯,他只是跟着心走,追逐梦想。这里的梦想不是单单的理想,而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说他们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们比别人更服从内心。梦想多么诱惑,多么妖艳。

这本书可能会让人觉得纠结,与以前看到的东西完全不同。习惯于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那些有个xing的人,觉得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自身梦想的追求有些傻,但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本就不能用任何物质来衡量。我们不必非要去理解那些为了梦想而放弃一切,甚至生命的人,但至少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必竟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力。

我是多么的庆幸我可以跟随自己的梦想当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当我看到学生通过一次次努力进步时,我为他们开心、自豪。更深深地感到这份职业的光荣与责任,正如小说中所写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