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13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教案 > 导航 > 祝福香港回归

13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教案

祝福香港回归。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祝福香港回归,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祝福香港回归_读《最后一分钟》有感400字(1)

《最后一分钟》,是香港被侵占的最后一分钟,也是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清晰仔细地记载了香港回归时人们的激动,香港回归前所受的压迫,对香港回归后的祝福。文章激情洋溢、百感交集,浓浓的爱国情意随之喷发。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土地,但在1842年清朝政府与英法联军签定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又一次迫使我们签定《北京条约》,我们又让出了九龙。在1997年6月30日,租借期满。邓小军提出按照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香港等租界的问题。1997年7月1日,香港在离开祖国99年以后,回归母亲的怀抱。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压迫的历史变成了过去,中国翻开历史的新篇章。香港会强大,中国会强大!我的感触不只是对香港的祝福,更是对中国的祝福。第一朵紫荆花在夜里开放,花香中透出祖的强大!第一面国旗在脊梁上升起,鲜红中映出中国的富强!

祝福香港!祝福中国!

读《最后一分钟》有感400字(2)

当香港回归时,人们的心在沸腾!当读完《最后一分钟》时,我感到了香港回归的不易与人们期盼祖国的热情。

香港,祖国七个儿子之一,它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可恶的外国人却抢走了这片珍贵的土地,香港是我们中国的,为什么抢走它?偷盗的事不是人的东西才干的!如果我们抢走你们的领地,你们会怎么想?做了就要担起来,中国人是不忘国耻的!别指望再改教科书,别指望再抢走财宝!别指望抹去中国人心中的阴影,别指望再和好如初!

就如文中说的,第1997页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中国的儿女拥有着强大的尊严,放心吧!我们不能忍受这样的耻辱!我们要用行动来证实:我们才是最强大的!我们要用一句真诚的话语告诉你们:我们不记仇,但记辱!我们要用颗火热的爱国之心表明:我们是一定要把我国领土要回的!我们要用眼神表示:我们是有尊严的!我们不能容忍你们的行为!一个中国人,他们爱自己的祖国,一位外国人,也爱自己的祖国,各国都有各国的领土,为什么去抢?不要用刀枪撕裂土地,不要用鲜血染红清泉!别连累了可怜的百姓啊!

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

读《最后一分钟》有感400字(3)

在1997年7月1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当大大的0字出现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积聚心中的爱国情感喷涌而出。我又想:香港回归不但意味着香港这个祖国不可失去的特殊地方,还意味着以前清代政府的腐败无能才把这个美丽又繁华的大都市拱手让给了英国列强。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土地,但在1842年清朝政府与英法联军签定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又一次迫使我们签定《北京条约》,我们又让出了九龙。在1997年6月30日,租借期满。邓小军提出按照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香港等租界的问题。1997年7月1日,香港在离开祖国99年以后,回归母亲的怀抱。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压迫的历史变成了过去,中国翻开历史的新篇章。香港会强大,中国会强大!我的感触不只是对香港的祝福,更是对中国的祝福。第一朵紫荆花在夜里开放,花香中透出祖的强大!第一面国旗在脊梁上升起,鲜红中映出中国的富强!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读后感


在以前中国有七处地方被强掠去,其中香港和澳门就是其中两处,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3月奋笔写出《七子之歌》,他把七处地方比喻成祖国的七个儿子。

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在1842年把香港岛让给了英国,1860年又将九龙半岛割让给了英国。1898年新界也被英国强行租借,香港地区遂全部归英国人管理。从16世纪中叶开始,葡萄牙人也开始盘踞澳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澳门被葡萄人实行了殖民统治。

随着改革开放邓小平开始想收回香港和澳门,1982年9月24日上午9点,邓小平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第二次访问的时候定下了1997年将收回香港。双方都非常高兴签定了合约。在1997年7月1日中国人民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时刻,五州四海,万众瞩目,神州大地,一片欢腾,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人雪洗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也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香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澳门也回归祖国近十年。港人治港,澳门治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都是因一国两制而生,因一国两制而长,也必然因一国两治而富,因一国两制而强。实实在在的历史有效而令人信服验证了一个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模式。

在以前中国有七处地方被强掠去,其中香港和澳门就是其中两处,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3月奋笔写出《七子之歌》,他把七处地方比喻成祖国的七个儿子。

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在1842年把香港岛让给了英国,1860年又将九龙半岛割让给了英国。1898年新界也被英国强行租借,香港地区遂全部归英国人管理。从16世纪中叶开始,葡萄牙人也开始盘踞澳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澳门被葡萄人实行了殖民统治。

随着改革开放邓小平开始想收回香港和澳门,1982年9月24日上午9点,邓小平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第二次访问的时候定下了1997年将收回香港。双方都非常高兴签定了合约。在1997年7月1日中国人民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时刻,五州四海,万众瞩目,神州大地,一片欢腾,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人雪洗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也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香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澳门也回归祖国近十年。港人治港,澳门治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都是因一国两制而生,因一国两制而长,也必然因一国两治而富,因一国两制而强。实实在在的历史有效而令人信服验证了一个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模式。

读《回归》有感450字


读《回归》有感450字
前天,我津津有味的读完了《回归》这个感动的故事。
我读完了这篇故事后,才知道妈妈辛苦的挣钱养我们很不容易,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对妈妈。
《回归》这篇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的父亲不幸去世了,妈妈挣钱也就更辛苦了,小女孩一天中最快乐的时间就是妈妈从城里回归的时刻了。
有一次,天渐渐黑了,雨也从天上掉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可是,小女孩依然没有看到妈妈回来。
小女孩决定要去找妈妈。走在半路,她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妈妈一个人在地上躺着,小女孩以为妈妈太劳累了睡着了,所以,把妈妈的头放在自己的腿上。这时小女孩才发现,妈妈的眼睛是睁着的,小女孩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她走在雨里,唱着《感恩的心》这首歌曲。
从这个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只有母亲的辛苦,才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我们的母亲给了我们双手,让我们能够认真学习;母亲给了我们眼睛,让我们看见世界是多么的美好;母亲给了我们双脚,让我们追逐打闹,走遍世界每一个美丽的地方;母亲给了我们双耳,让我们倾听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
我们的母亲给了我们这么多,难道我们就不能回报吗?能!只要我们从小认真学习,将来能有一份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回报。
俗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将来我们一定要报答自己辛苦的母亲呀!

《野獒回归》读后感


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许许多多的书籍,其中《野獒回归》这本书令我感触颇深。

不一样的生长环境,不一样的成长空间,不一样的生命价值观,使二犬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黑头是一只恪尽职守的牧羊犬,在它的眼里,保护牧场是它的责任和使命,哪怕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灰崽是一只唯我独尊的野獒,在它的眼里,弱肉强食是基本的生存法则,只有强者才配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像牛、羊、鸡这些弱势群体被欺凌伤害是无可厚非理所当然的。

读者总会不由自主的给它们贴上善恶的标签,其实没有这个必要。仔细想来,这只是作者给我们叙述的现实社会中的一个规律,书中的黑头和灰崽以及其他人物,也只是我们生活中许多人的一个缩影而已。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我们小时候朗朗上口的一首古风,此时却给人一种凄然无奈之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就是正是同根生,相煎才会急不是吗?正如一个商人不会嫉妒一个科学家的成功,因为他们不在同一个阵营中,彼此不在乎对方;可是一个商人却往往会嫉妒另一个商人比自己富有,只因为他们本是同根生。

在魏国武王元年时期,吴起因与魏侯驳辩而没有成为他梦寐以求的相国。他问相国田文:我哪儿不如您?田文说:我哪都不如您,但您的功劳太大了,王上如果封您当相国,那会让他有芒刺在背之感的,功高盖主这个道理您应该知道啊!田文对吴起是如此坦然,如此厚道。可是下一位相国公孙座的表现可就截然不同了。他想尽办法、绞尽脑汁、拼尽全力、说破了嘴皮子,终于如愿把吴起赶出了魏国。只因为吴起比他更有才干,比他更优秀,这让他寝食难安,嫉妒发狂。田文没什么文化,他不会嫉妒吴起。公孙座还是有点文化的,半缸水嫉妒一缸水,好像是天经地义的。正因如此他才会那么恨吴起,就如文中的林达一样。

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为好胜心、嫉妒心而忘却了亲情、冷却了友情,他们仅仅为了一点利益就会争个你死我活,他们站在别人的痛苦上攫取利益。就如文中的灰崽一般,冷血无情。

我希望灰崽可以回头,好好地当一只牧羊犬;我希望林达和牧工可以抛开成见,宽容地接纳灰崽;我希望黑头和灰崽可以在一起永不分离;我更希望千千万万个灰崽可以重新找回亲情和友情,重新拥有亲情和友情,重新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幸福。

浪子回头金不换,知错就改难能为!

《香港电影史记》读后感


《香港电影史记》读后感

九月份拿到的书,断断续续地看到今天,终于才算看完。我没有买书的习惯,对港片的兴趣基本上都是在网络上完成,除了看片之外也很喜欢看一些影评文字,经常去魏君子和竹聿名的新浪博客闲逛,这两位大神的文章里有关于港片的各种奇闻轶事,各种或严肃认真、或稀奇古怪的总结,令人大饱眼福,不忍释卷。

但是近来一段时间,魏君子和竹聿名的博客早已不怎么更新了,这两位在新浪娱乐频道所办的新航标栏目也已经结束,就连时光网港片据点红花会群组也冷清已久,似乎一下子网络上就没有多少关于港片的有趣文章可看了。待知道魏君子又有关于港片的新书上架,赶紧入手一本,期待可以一解饥渴。

拿到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厚,敢称史记的果然是大部头,心想不知道要看多久才能看完。全书内容是按照史记的格式来写的,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从港片诞生之初一直写到成书前的2012年,洋洋洒洒不知道多少字,各个时期的电影公司巨头、背后金主,台前影星、以及幕后精英均有细述,可谓工程浩大,蔚为壮观。在港片没落的今天有一群人愿意做这么一件事,不管结果如何,这份心力都是值得称道的。

我并没有按照书本内容的先后顺序来阅读,而是挑了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从九十年代的部分开始看,熟悉的内容看得比较快,但是遇到不熟悉的内容就看得很慢了。看这种书肯定是要给自己的看片经验结合起来的,我个人的看片经验只能到邵氏部分,这还得益于天映在新千年后发行的修复版,同时期的国泰和时代更早的港片我就几乎完全没有看过了。

所以本书前五卷内容就看得非常吃力,总是看一看停一停,只是偶尔发现一些熟悉的名字或者面孔时才会振作精神,有些前辈影人的名字在港片里经常提到或者直接用做角色名,如吴楚帆、张活游、梁醒波等,有些前辈影人则是曾在港剧里见过,多饰演主角父辈一类的陪衬角色,却原来年轻时也曾是当家明星,以前只知道秦沛、谢贤、胡枫、曾江等人,这次在本书中又认识了几位,如周聪(《创世纪》罗嘉良父亲)、江汉(97版《天龙八部》大理皇帝)等。

全书内容之中,个人觉得较有价值的是各卷的本纪和世家部分,即是关于各时期主要电影公司或机构发展史的介绍。电影界最耀眼的自然是台前明星,但是真正对电影业起主导作用的还要数各个时期的制片、院线、经纪公司及其幕后老板,但这些背后故事往往不为人所知,资料也不易得,本书就做了很不错的总结。

从这部分内容中,可以了解到港片各个时期是哪些大老板在叱诧风云,手下有哪些重臣良将,哪些电影公司在同台打擂,各大明星身处哪一阵营等等,阅后便会对香港影坛风云历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如果有人想写一部关于港片的小说的话,这部分内容对于构建各方势力来说应该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但是不得不说,本书的不足之处也是非常多的。首先,它的可阅读性并不强,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更像是一本辞典式的工具书,如果不是有港片情结的人,估计看不了几篇就会放下。虽然全书看起来非常厚,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影人时,内容其实是非常少非常简单的,只是用类似*百科的形式流水账式地罗列了一些关键事件和代表作品,几乎没有可供玩味的细节内容,如果你是某位影星的粉丝,在本书中看到有关自己偶像的篇幅只有那么一点,估计不但不会开心还会有点不高兴。

其次,作为一部自称史记的书来说,本书内容在严谨度上也有所欠缺,这一点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部分影人的资料不够全面,比如按照本书的设置,列传是专门为影人(包括演员、导演、幕后等)做传的,但是有些组建过电影公司的演员则是放在世家里介绍,那么世家显然要承担在介绍公司的同时介绍演员生平的责任,但是有些世家只是将公司发展史介绍完,却并没有将演员生平讲完,比如成龙世家那一章只是讲到他在嘉禾的卫星公司威禾结束便收尾,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有可能是编着者刻意为之,因为焦点影星的资料在其他途径太容易获取,本书不想重复,因而偏重于介绍电影产业,但是在书中也有为部分影星做传的情况下,刻意忽略某些影星的演员身份,未免有些因噎废食,也有点不公平。

此外,本书不严谨的地方还体现在选择影人专门列传的标准有点不太统一,虽然魏君子在序言中说入选的标准是对香港电影及其产业发展影响深远的电影人,但是从正文内容来看,这一标准并没有很好的被贯彻。比如我个人最不能认同的就是,出演过多部港片名作的吴倩莲居然没有入选,而几乎没有什么电影代表作的Twins却都可以入选;又比如同样是以美貌着称的张敏、邱淑贞都有入选,但是同时期的大美女关之琳、李嘉欣却都没有入选;再比如七十时代的艳星胡锦、恬妮、余莎莉都能入选,但是九十年代的艳星叶玉卿、李丽珍、叶子楣等却无一入选。凡此种种,实在让人看不清标准在哪里。

以上所说的两个不严谨的地方,还可以说是见仁见智,但是书中出现不少明显的错误则是无可推脱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列传影人生平部分,在这些资料可以很容易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式找到的情况下,书中出现这么多的错误,就不免令读者怀疑书中内容是不是从别处不加考证地直接摘抄过来的,虽然我不认为是这样。本书的编着者们都是对港片非常熟悉的人物,只有稍加检查或者考证,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现在这种状况实在是不应该出现的。如果作为故事书的趣味性欠奉,作为工具书的严谨度又不够,未免有点

说了不少不好听的话,但绝对不是刻意找茬,真心希望编着者们可以做出更好的作品。


《回归珊瑚礁》读后感


《回归珊瑚礁》这本书我在暑假时看了无数遍,珊瑚礁对海底居民的重要性在书中一览无遗,因此我对珊瑚礁有了更深的认识。

书中讲述了以珊瑚礁为居住地的海底居民们,在静谧辽阔的海洋中自由地生活着,却因为人类无情的捕杀,而面临恐慌。主人公马蹄螺为了寻找新的珊瑚礁居住地尽南之地,开始了漫长又危险的旅程。后来,也因为人类对海洋无知的污染,马蹄螺不幸中毒身亡。

读完这本书,我对海底居民们面临危险时表现出的勇敢和坚强感到无比敬佩!由于自私的个人欲望,人类大量捕捞珊瑚礁,或做装饰品,或用于摆设观赏,却忽略了珊瑚礁对海洋生物来说就像母亲一样,它孕育着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致使大量沉积物沉入海底,从而覆盖住珊瑚礁表面造成其窒息死亡。珊瑚礁之于海洋,如同森林之于山川。对于人类,珊瑚礁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既保护脆弱的海岸线免受海浪侵蚀,又能维持渔业资源蓬勃发展;不仅能保护人类生命,而且能为地球环境减轻温室效应。

在我的家乡汕头有一座美丽的海岛南澳岛。每次我去南澳岛游玩,都会被岛上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珊瑚工艺品所吸引。它们或为精致摆件,或为造型盆景,形态多姿,色彩万千。我忍不住收集了其中一些放在家中的玻璃柜里欣赏。读了《回归珊瑚礁》,我明白了珊瑚礁对海洋生物与人类的重要性,对自己之前间接伤害珊瑚礁的行为后悔不已!而像我这样不知不觉中伤害着珊瑚礁,却以为自己有鉴赏艺术品的能力而沾沾自喜的人大有人在,从而促使不少沿海城市形成了珊瑚礁捕捞,加工,售卖的产业链。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保护珊瑚礁刻不容缓,只要大家携起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破坏珊瑚礁的生态环境,珊瑚礁也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回馈大自然,回馈人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