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考试后成绩思考的检讨 > 导航 > 倒霉后的思考500字

考试后成绩思考的检讨

倒霉后的思考500字。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倒霉后的思考5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遇到过许多倒霉的事,但其中两件事在我的大脑里深深地印着。

第一件是只顾低头看书,没有抬头看路的事情。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上午,因为不要做课间操,我赶紧掏出刚刚借来的《三国演义》啃起来。正看得入神的时候,突然有尿急的感觉。怎么办呢?不上厕所,上课的时候肯定憋不住。上厕所,那精彩的情节又不舍得割舍。我只好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既看书又上厕所。于是,我捧起书,边走边看。当走到二楼台阶的时候,突然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朝我撞来,躲闪不及,我被撞了个满怀,趔趄了几步一个屁股坐到了台阶上,两只手心只留下了被扯下来的纸片,书早已飞到身后一米多远的地方了。原来一个刚上完厕所回来的同学低头卯足了劲登楼梯,由于没抬头看路,自然跟我相撞了。

第二件事我觉得实在是太危险了,因为差点就要了我的小命。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周末,我去摘草莓,回来的时候,必须经过一个小池塘。也许有点累了,我不想弯着小池塘的圆走,这时,我正好看见池塘的直径上隐约放着一排厚厚的稻草。我心里不禁欣喜起来,暗夸自己的运气真好,真是想什么有什么啊!于是,我没有半点犹豫,一脚就跨了上去。救命啊我竟然整个身子落水了。幸好,身后的老爸老妈和大家七手八脚把我拽了起来。原来,稻草是浮在水面上的,并不是专门为我铺实的路。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落汤鸡的我一路惊魂回到了家,痛定思痛,我好好思考了这两件倒霉事。觉得第一起倒霉事是典型的低头不看路,抬头不看人造成的。看起来是偶然,其实是必然。我多次看书就是因为舍不得间断故事情节而边走边看书,所以被撞是迟早的事。欲速则不达。第二起倒霉事完全是自己想当然造成的,对没有把握的事情总缺乏思考,对事情不了解就匆匆上阵,所以发生像溺水事件一样的倒霉事是迟早的事情。

烂眼招苍蝇真倒霉。虽然经历了两次较为悲催的倒霉事,但是她让我增长了经验,学会了思考,懂得了道理,倒霉事也一定会离我越来越远。(指导老师:陈席荣)

温馨提示:因学校信件接收不便,如有来件请邮寄: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红旗大道80号市群众艺术馆陈席荣收转;邮政编码:341000;电话:13576760***。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爱的教育有感500字:换位思考


在我们的班上,可能会有那么几个爱捣乱、喜欢恶作剧的同学,我们也许很厌烦他们。可是,你们想过吗?也许这一副喜爱恶搞的外表下有着一颗脆弱的心灵。《爱的教育》这篇文章,便给我们揭示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爱的教育》主要讲了:有兄弟俩非常喜欢搞恶作剧,恃强凌弱。几年下来,班里几乎没有人不被他俩欺侮过被敲诈、被打骂可谁也拿他没办法。一天,厄运降在了我身上。回家后,被在学校里教学的母亲发现了。她知道这兄弟俩父母双亡,从小由姑姑带大,不懂得去爱。母亲就善待他们,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读完这个故事,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可能有些孩子并不是天生的捣蛋鬼,他们之所以性格与我们有偏差、自卑,把自己关入心灵的小黑屋,可能只是因为环境的影响,他们没有被爱过,所以不懂得如何去爱。我们只要循循诱导,善待他们,再坏的孩子也可以变好。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记得以前,我们班有一位男同学。三年级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的母亲整日奔波在外操持、支撑起这个家。可是,缺乏爱的他却越变越差。他开始不听从老师的教诲,戏弄同学,全班同学都讨厌他,可谁又知道他的苦衷呢?后来,老师开始对他循循善诱,开导他,让他向好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若是我们遇到了,就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她)的苦衷,循循善诱,引领他(她)走上正确的道路。

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感500字


到现在,我们学过了许多课文,其中《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常常勾起了我的深思,催我奋进。

至今,我仍想到圆明园的废墟去,面对那些已被齐腰深的野草埋没的残垣断壁,我仿佛听见这些石头在向我们讲诉它们旧日的风光和圆明园那悲壮的历史。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曾经是一座皇家林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可是,在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些野蛮而贪婪的侵略者闯入圆铭园,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为了销毁罪证,十月十八日和十九日在园内放火,这连烧三天的大火就这样把圆明园的珍藏化成了灰烬。

这些可恨的豺狼激怒了我心中的熊熊燃烧的火,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你们没有思想吗?你们这些猪狗不如的豺狼,我告诉你,我们并不弱小,瞧好了,我们中国的神舟五号顺利地升上宇宙,现在还有更先进的神舟六号呢!这些工作人员努力地奋斗,努力地研究宇宙的奥秘。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发达。你们这禽兽不如的侵略者杀害可无数的无辜百姓,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今天,在这蓝蓝的天空下,在这洒满热血的黄土地上,那些残留的是柱好像在提醒炎黄子孙:落后就要挨打!

读匆匆后感500字


自从学了《匆匆》这篇文章,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时间的宝贵。下面是挑选较好的读匆匆后感5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

一、读匆匆后感500字

燕子去了,又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再开的时候。是啊,时光匆匆,岁月匆匆,自然界的事物时时刻刻都在周而复始,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停留,永远不复返,那就是时间。

近期,我从语文书里面学习了一篇新的文章,名字叫作《匆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朱自清,从这篇文章里面,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文章里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都深深得印在我的脑子里面。

文章讲述了作者描述时光流逝的痕迹,时间无时无刻在我们身边,但很快就会逝去,抒发了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惋惜。

从这篇文章里面,我明白了时间是宝贵的,是用金钱买不会来的,一旦你失去了它,就无法挽回。所以,我们必须要珍惜时间,把我们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的充实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千万不要虚度光阴。

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珍惜时间?我们有没有把握好我们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在已经生活的日子里是不是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没有。这几点,我们都没有做到。

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眼前过去;玩电脑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鼠标前划过;做游戏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欢笑声中飞去。时间过得多么快呀!我们的生命多么短暂呀!只有利用好时间,才能不会头涔涔而泪潸潸,才能对得起生命,对得起我们自己。

让我们觉悟起来吧!从现在开始,从下一秒开始,不要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了。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体现自己无限的价值,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

二、读匆匆后感500字

今天的时光一但失去了,明天它还会再回来吗?古往今来,人们都在感叹人生的短促,时光流逝的迅速。从孔老夫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到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现在各种各样有关光阴消逝的描述,人们总害怕时光的消逝,总时时在珍惜时光,时时在描述时光的飞逝,然而很少人会像朱自清那样,用诗一般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的散文,于洒脱之中感悟时光的匆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由这样一句话:人生属于人们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好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我们不是保尔,可我们也应珍惜时间,不应该碌碌无为。

人们总是把事情往明天推,正如清朝诗人钱鹤滩的《明日歌》的一句话: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是啊,一百年里能有多少个明天呢?少年易老,时光易逝,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又能够做什么呢?这不单单是作者的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更是人们对青春不再的感慨。是的,我们又能够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此我也有同样的感慨,三年,在迷迷糊糊之中便过去了,虽知时光的匆匆,却又无奈时光的飞逝。光阴一去不复返,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是一个看似平常而思之肃然的问题。作者没有正面回答,但答案是明确的,肯定的,不能白活一回。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思绪万千,却霎时面红耳赤。是啊,人生是一段长长的旅程,却又仿佛一阵微风吹过,再也留不住时间的脚步。

天黑了,有再亮的时候,可那是昔日的亮光吗?春天过了,四季轮回,有在现的时候,可那是昨日的春天?日子一天天过去,浪费了多少,我下定决心:在接下来的明天里,从这一秒开始珍惜时间。

《女巫读》后感500字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女巫》。故事里讲述了:有一个小男孩,在父母双亡后跟姥姥在一起,姥姥给他讲了许多关于女巫的故事,使他知道了女巫的样子:秃头、长着尖尖的爪子、脚是方的、唾液是蓝色的。他之前曾经遇到过女巫,因此他十分惧怕女巫。他和姥姥在伯恩默思的华丽旅馆里住下。终有一天

一天,他在华丽旅馆里的一个会议大厅里训练老鼠。一会这个大厅里坐满了女士,他惊奇的发现,那些女士竟然全是女巫。他虽然听到了女巫的秘密,可是被女巫们发现了,那个小男孩被女巫大王强迫灌下了86号慢性变鼠药。

后来他在姥姥的帮助下,她从女巫大王的房间里偷出来了那种86号变鼠药,在女巫的饭里撒了下去。女巫吃后发出了一阵阵惨叫,变成了老鼠。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令人回味无穷。亲情,爱,勇气朴实的文字间闪烁着人性之光!

正是因为那个小男孩灵活的运用勇气和智慧打败了可怕的女巫。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禁为故事里的主人公的勇敢无畏和那有智慧、善良而乐观的心感动。因为,在故事里小男孩变成了老鼠,他并没有因为变成了老鼠而伤心,而是为了不再让其他小朋友变成老鼠,和姥姥一起想办法消灭女巫。其实,在生活中也一样,女巫就是你遇到的一个个的困难,你如果对它置之不理,它就可能越来越放肆。如果一开始,你就用勇气和智慧去面对,那么结果一定是美好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当我遇到困难后,要有勇气去面对它,不要退缩!

《倒霉先生》读后感150字


这几天,我看了《倒霉先生》这本书。书中讲的是一位先生许多倒霉的事。他关门时会被门夹到手指,走路时会踩到香蕉皮,倒霉先生觉得自己太倒霉了。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告诉他:如果你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不会倒霉了。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上星期的事。那天,我下楼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一滩泥,把鞋子和裤角都弄脏了。回到家里,地板也被我弄脏了,还被妈妈教训了一通。我觉得很倒霉。现在我才知道不是自己倒霉,而是自己太粗心了。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人遇到困难都认为是自己倒霉,其实不然,如果做事情能都认真细心的话,那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也就不会倒霉了。

拜读亲爱的安德烈后的思考与总结


《亲爱的安德烈》全书主要是作者龙应台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35封书信,书中的安德烈自我有主见,正是这种新奇的对话方式引得无数人好奇阅读,并最终被圈粉。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拜读亲爱的安德烈后的思考与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拜读亲爱的安德烈后的思考与总结(一)

儿子成长了,本来就和母亲渐行渐远,他有他的思考,有他对这个世界的抱负,有他的朋友圈——那是任何父母都无法跨越进去的圈子。于是,和家人之间的感情也就渐渐平淡。

龙应台慌了,她不晓得该如何掌握住她与儿子之间的联系。于是,她邀儿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与她合写一个专栏,一方面她可以透过书信来了解儿子的想法、内心到底在做什么打算,以及为人母亲最渴求知道的——过的好还是不好?这36封信就是如此产生出来的。

龙应台出生于台湾上世纪50年代,来自一个渔村。她的儿子80后,台湾和德国混血,生活在德国。龙应台的18岁,1969、1970年,住在人车杂踏、鸡鸭争道,只有一条窄马路的海边渔村(当时台湾也属“第三世界”)。白衣黑裙,准备考大学,对阿波罗登月、中国文革一知半解,外边的世界不存在。安德烈的18岁,踢足球,和朋友酒吧聊天、讨论《华氏911》和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正义问题,准备考驾照、去旅游和学中文。音乐和美术对龙应台来说是知识,不属于内在涵养,自觉有美的贫乏和对生活艺术的笨拙。而安德烈一代人,在舒适、有教养的家庭长大(龙应台和安父亲都是博士),网络使其拥有广泛的知识,艺术和美的熏陶唾手可得。

如此不同的两代人进行对话,他们讨论的话题涉及面很广,比如:族群问题和身份认同、政治运动和政治人物、民主自由和个体权利、价值取向和职业规划、流行文化和艺术鉴赏、生活习惯、个性发展、衰老、死亡以及恋爱问题等等,母子俩都在思考、解剖,贯穿其中的是坦诚和爱。

从他们的对话里,我看到的龙应台,是一个爱儿子的普通母亲,她在认真地了解、认识儿子,同时也在努力解释自己,三年的对话是成功的,母子收获了巨大的幸福。在我看来,龙应台对“中国”和“中国文化”非常热爱,反台独、反独裁、反强权,追求民主、关心民生,厌恶作秀的政治人物,呼唤公平正义。在给儿子的信里,她对“贫乏”、“愚昧”的渔村娓娓道来(“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的能力,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伪装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虽然艰难却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她对故土台湾爱的深沉。在一些话题的讨论中,她多次提到大陆见闻,关于将来,说在西安的一家回民饭馆里,16岁的从甘肃山沟小村里出来的女孩,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赚两百多块,寄回去养她父母,安德烈说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龙应台就问:“安德烈,那16岁的女孩,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你能想象吗?”回想自己,龙应台说:“18岁的我,不知道高速公路,不知道下水道,没进过音乐厅和美术馆,不知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龙应台对安德烈说:“我对于享受和物质,带有几分怀疑的距离”,爬黄山的时候,她看到挑90斤重的少年挑夫,一边水泥、一边食品,早晨4点出门,黄昏爬到山顶,回到家深夜,肩膀被扁担压出两道深沟,一天挣30块钱。她说:“安德烈,30块钱不到3欧元,不够你买3球冰淇淋,山顶咖啡一杯20元,我不太敢喝,但是不喝,那个大眼的少年是不是更困难呢?”她讲黄山少年,我很激动,不知道安德烈是否也动容了。

从安德烈的信件中,我看到的更多是中西之间的差异,教育、意识,很多方面。比如,他们长于理性思考,而我们重情感抒发,他们会积极参与、干预现实,而我们更多是旁观。18岁的安德烈和他朋友讨论的内容在我们看来是不用讨论的,没什么好讨论或者讨论不出什么,我们受到的教育是接受,而不是思考,我们不会思考,也不会想去思考。我们依赖长辈、领导,我们相信权威,我们从众、附庸。就香港选举时间表出台问题,安德烈置疑香港游行人数的少,在他看来,争取小小的本该的权利,为什么不发出声音呢?龙应台是呼唤民主的,她在游行之列。当然,一些问题上,安德烈跟我们一样顾虑、烦恼。“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我几乎确定不太可能有你们的成就,你会失望吗?”龙应台说:“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你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我完全赞成龙应台,但事实上只有少数的人不是被迫谋生。以龙应台的这一段文字来看,我认为,她衷心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的。所有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什么世上还是有这么多的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压在孩子的身上呢?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顶尖中的精英,不断的期许孩子的成就能超越自己,这或许就是变相的施压吧。但……就放任着他一事无成、游手好闲?不!所有的母亲都会担心,会紧张。如何拿捏其中的尺寸,正是母亲的为难之处。

拜读亲爱的安德烈后的思考与总结(二)

陆陆续续的最后读完了《亲爱的安德烈》,给我的最大震撼是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的描述,那些在我这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再来看看我们学生时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即使偶尔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也大多是来去匆匆,蜻蜓点水,从来无法尽兴,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妈妈龙应台来安慰他,而当我们遇到这种状况时,却往往收获的是家长和老师的联合斥责;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但我们取得的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甚至在老师和家长眼睛里永远是那样微不足道,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这难道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一样吗?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十分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取服从。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

中国人之因此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能够剥夺他的发奋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对待,难道所谓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拜读亲爱的安德烈后的思考与总结(三)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一个中年接近老年的女人与她成年的儿子之间3年的通信。

这本书的语言直接到让人感到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带着不同的心态写信,两人之间的感情不断地在变化。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入儿子内心,想要打开那扇无形大门的母亲。与这位伟大的母亲相对的是一个青年对不母亲的不屑与桀骜,可随着母亲的渐渐深入,儿子的态度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所谓的为了稿费而写,直到纯属是想要与母亲交谈而已。书中的一个个深奥的问题,敲打着我的心灵,或许我从未想过如此复杂的国家、信念、家人之间的那层不明的关系,可作者龙应台却看透了这一层关系。用龙应台在书中的一句话叫:我是一个难民的女儿,是一个灵魂的漂泊者,那也许是文学的美好境界,却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虽然懂得那些孝敬父母懂事的大道理,却永远也做不到,父母的一句关心,会被我当成唠叨。我只顾着自己的花样年华,却不顾父母的日渐老去。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到头来才发现那个聪明,其实是愚笨。我们总是不顾一切的大步向目标走去,丝毫不知道在背后,有着一双关切的眼睛,有一双渴望的眼睛,等着你回头来看看她。

龙应台用她优美具有色彩的语言向我描述了父母的无奈与辛酸,让我懂得,无论你走到哪里,总有一个家,在等着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