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正道沧桑观后感 > 导航 > 沧桑巨变话祖国

正道沧桑观后感

沧桑巨变话祖国。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沧桑巨变话祖国,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我们学校的图书室里,有一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丛书,书名叫《话说中国》。通过这套丛书的学习,我初步了解了一些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原始社会到近代史的发展情况。

我为我们国家在历史上所创造的文化、科技成就而骄傲;也为近代由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我们国家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而悲伤;更为我们国家今天的繁荣富强而自豪。同时,我对老师教导我们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领导集体率领各族人民,历经六十年艰苦奋斗,从一个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建设成一个向四个现代化迈进的新中国,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沧桑巨变呀!

由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苍穹,到嫦娥一号奔月,神州七号太空行走;收复香港、澳门主权,洗刷百年国耻;圆奥运梦,战胜特大自然灾害,抵御金融风暴这一个个骄人成就,既令世界各国瞩目,也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而强盛却宾朋盈门。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努力学好文化、科技知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更美好。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山乡巨变读后感


买这套书纯粹是向自己的童年致敬,除了这小清新的封面外,其他乏善可陈,简直就一出黑色幽默剧。

70后一代对小人书有着特殊的感情,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也很少有写给儿童看的专门读物,这代人的孩童时代基本就靠着这些小人书来建构自己对世界的想象,也通过小人书与他人发生着各种交集,这些都汇成了70后儿时记忆的一部分。

那时的家长对小孩看小人书一般是不大支持的,我妈就很少给我买。记得有时星期天,我妈在那洗衣服,我就蹲在边上缠她,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呀,有时还得赔上眼泪水,即使这样,成功率也不高。所以一般都是与伙伴们换着看,或者去图书摊上看。在街角钉个木架子,再横着拉些绳子,把小人书摊开挂在上面,一个图书摊就可以开张了。记得好像是一分钱或两分钱一本,不过大多数时候我是站在那看封面过干瘾,兜里没钱哟。

我儿时有个小伙伴,姓谢,就称他谢同学吧,从记事起就感觉他一直在我眼前晃荡着。他父母在外地,因为工作繁忙就把他扔给了爷爷奶奶带。这谢同学长的比我高大,很奇怪的是,我一直就认为自己能HOLD得住他,小伙伴之间闹矛盾那也是常事,但我从没主动去找过他,因为我明白他一定会来找我,(星辰ww)现在想来自己确实做得不咋的。

两人上小学时又在一个班,既是邻居又是同学还是发小,关系好得那是无以复加。一天放学,这谢同学突然神秘地问我想要什么?边说边掏出了一张五元的钞票,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钱,我眼睛简直冒出了火花。我不记得当时有没有问他这钱的来历,反正随后两人就奔去了新华书店。呵呵,这谢同学真是大气,帮我买了一套《铁道游击队》,我还从未一次拥有过这么多本小人书,那简直是简直了。回家后,我怕家人问这书的来历,就偷偷塞进了被窝,不但可以躲在被窝里看,还可以晚上摸着它睡觉。但后来还是东窗事发,只得老实交代这书是谢同学买给我的。我外婆过去一问,原来这钱是他偷拿家里的,于是她帮我付了书钱,这笔钱让我外婆心疼了好一段时间。

三年级时,谢同学回到了他父母身边,两人从此再未见过面,我一直都挺想念这位儿时的小伙伴。

读《辉煌六十年——江淮巨变》有感


前不久,我有幸阅读了《辉煌六十年--江淮巨变》这本书,获得了许多感受。

这本书,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的60年安徽光阴岁月!记录了中国从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走向科技发达的世界大国的艰苦、坎坷的经历!

从1949年到2009年,中国经历了成百上千次的灾难,都一一挺过去了。为了以后能够不受欺凌,繁荣富强。先辈们在不断的努力着,中国也在一点一点的进步着。

在我们曾祖父的那个时代,最盼望的就是新中国能够早一天成立,中国人不会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遭受歧视。直到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啦!

这气壮山河的语言,让祖国上下沸腾了:我们终于站起来了,我们可以骄傲了,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了,我们问号般的身躯挺起来了!在之后的日日月月里,推翻了地主,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中国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有了国产的汽车;中国自己可以生产一切物品。中国在世界渐渐地出人头地了,现在我们不用惧怕其它的国家了,其他的国家再也不敢来侵犯我们了!

中国真的站起来了!

在我爸爸这个年代,中国正在改革。城市在发展,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农村也在发展,袁隆平研制出了杂交水稻,原来的生产队变成了包产到户,粮食产量多了。城市富了!农村富了!

中国真的富了!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中国在飞跃。香港、澳门纷纷回归;中国的企业也渐渐占尽了世界500强;嫦娥一号登陆月球;08年的29届北京奥运会举办得独一无二,圆满结束;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一个个事实见证了中国在强大!

中国真的强大了!

在这60年,中国做出了让人不敢相信的成就,中国在不断发展、进步!就如学者说得中国好像是一条沉睡了多年的雄狮,正在从梦中苏醒,就将震惊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在谱写世界的最精彩的篇章!

中国会越来越强!中国会越来越强


《辉煌六十年——江淮巨变》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辉煌六十年江淮巨变》这本书。我感受至深的是安徽的变化真大呀!祖国在发展,安徽也在进步!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破烂不堪到焕然一新,这中间足足经历了六十年。仅仅六十年,安徽人就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使安徽这个响亮的名字震惊了全国乃至世界,这使我们不得不为自己是安徽人而感到骄傲。
安徽在变化,安徽的农业、工业、交通、教育、科技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便是安徽的经济发展了,变化了。
我记得妈妈曾告诉我:我们那时辛辛苦苦一整天,才赚得5元钱,若是在今天,给你们当零花钱都还不够呢!那时,我们一分钱都舍不得用,而你们现在一毛钱都不要了!经济发展了,就是不一样呀!是呀!以前和现在真的大不相同。爸爸年轻时干一天活只能挣到十来元钱,现在已经是100元钱一天了!这让我家添上了彩电和冰箱,添上了冰箱又添洗衣机,感觉比以前的大富人家还享受呢!
大姨也经常对我和表姐说:我们小时侯那个苦啊,说给你们听你们也不相信!那时,我们早上吃稀饭,中午吃玉米糊儿,晚上又吃稀饭,菜嘛,就是家里种的一些小菜,偶尔你们外公打着了一些鱼,回来后我们就一个个高兴得不得了!哪像你们现在,一餐不吃鱼肉都不行!还有啊,我们那时住的是土瓦房,夏天没有电风扇,我们就把床搬到大门外去睡觉。虽然蚊子叮着很痒,但毕竟凉爽多了!我听了后,不禁睁大双眼。那时的人们真够苦的呀!可是现在生活不是变好了吗!一幢幢高大的楼房拔地而起,代替了破烂、简陋的土瓦房;一条条水泥成的大路,代替了泥泞小路人们天天吃饱喝足,连鱼肉都不想吃了!

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这其中的变化真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啊!面对这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还要做到不浪费、不破坏!让我们一起携手建造美好家园吧!

读《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有感


读《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有感

文/蒋亚希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本书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我从初中的时候就开始陆续读些蒋方舟的书了。其实也不是因为很喜欢她的文风或者怎样,关注她其实有另外的故事,这里就不说啦。朋友说她是典型《新周刊》的写者,不知您有何高见?

我一眼看到这本书的题目的时候就很有同感。越长大越发现,身边厉害的人数不胜数,他们知识渊博、各有所长,自己越发渺小越发浅薄。记得我刚识字的时候,妈妈的一个朋友把我叫到她的书桌前看玻璃板下压着的一句话: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我曾有过那种比较消极的心理,觉得自己读书太少、各方面能力都不够但又急于求成。

高中的各种竞赛、大学自主招生等等,不管同学老师怎么鼓励,我都以自己没准备好为由一直一直推脱,暗自想着下来好好准备坐等良机。现在想想有些遗憾,不管怎样,去试一下总是好的。有时候推自己一把也许就会不一样了呢。像现在,我承认自己经验缺乏读书不多见地浅陋,既然无法速成就坦然面对咯。我敢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因为我是一直在进步的。人生行到哪一步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朝的方向,对吧?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奥斯卡王尔德说:过早成熟就是十全十美。也许我正是因为成熟得不算早,体会不到那种十全十美,所以才会对早熟的概念和判定方式如此困惑。蒋方舟在这篇文章的后记里面讲到:比较各个年代的青春,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一代的青春,是没有什么共同记忆的。

50年代有激情岁月,60年代有饥馑动乱,70年代有上山下乡,80年代有思想激荡到新千年,我试图提炼一代人的共同情感,却发现青春只是散落凌乱的个人记忆。现在网路上很多出生在1990-1999年的人必看之类的帖子,列举了些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的有过但是现在已经很难找到的东西,像黑白电视,一些小零食等等。尽管可以找出些许这样的小物品来和幼时同伴引起共鸣,但我很清楚,我们各自都朝着不一样的人生飞奔。从小学时候我把同桌的香奈儿认成双子座图标那一刻开始。

我为什么不敢留点余地。回忆起高三那段朝六晚十一的日子,那个时候的自己好似不知疲倦。一年中,心情随着每周周考的成绩升降起伏,每天坚持埋在重重的书立后默默地消灭一张又一张的卷子,然后看着成绩单上自己名字的位置备受鼓励。现在已经很少能感受到那种心满意足了。

看着越来越低的就业率,和每年雷打不动的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之类的新闻,到底谁会是所谓的Winner、Loser?是学霸是社交高手,还是默默无闻却很有商业头脑的学生?人外有人,我也有像作者说的觉得自己是要被社会淘汰的一类人。听过太多优胜劣汰的残酷警告,也看过很多激进的成功学言论,深知自己要想过上理想生活实在需要自己拼命努力。让我们像跑步者圆谷幸吉那样一直奔跑。因为社会,我不敢给自己留点余地,我甚至不敢小声再小声地对自己说:我累了,我不想再继续跑了。

青春都快过去,请保持一颗奔跑的心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