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不忘初心煤矿演讲 > 导航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煤矿演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欢迎你的品鉴!

作为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西游记》的影响与其反映的意义很难用三言两语就概括清楚。读完《西游记》以后,最让我动容的就

不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他们师徒四人始终不忘初心。

唐僧的初心是去西天取回经文,普度众生。即使他是一个孱弱、手无缚鸡之力的僧人,甚至多次被妖怪捉走,他都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使命和职责。

盖世英雄孙悟空,懒惰的猪八戒,憨厚的沙和尚,他们哪一个不是武功盖世。他们完全没有必要陪着一个固执、平庸的凡人徒步去遥远的西天,凭借他们自身的法力,分分钟就能到达。他们之所以没有这样做,都是因为他们的初心也是守护师傅。

相比于他们要克服的九九八十一难,我们遇到的这些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然而,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是坚守和努力,而是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目的是让自己感到安慰。没有获得满意的分数,他们不认为是由于自己的马虎,而是试卷太难;没考上理想的学校,他们不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而是那个学校不好;没有在比赛中获奖,他们不承认自己不够努力,而是比赛不公平。

成长的路上中荆棘遍布,困难丛生,只有我们坚守自己的初心并付诸于努力,我们才会成功。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始终眷恋着祖国》有感


刘敬智,当代作家,《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今天,我读了他的代表作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为题材的人物通讯《始终眷恋着祖国》,读了之后,我感触颇深,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钱学森,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钱学森是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文章先是写了钱学森在美国创业时期取得了一些伟大的成就,他成为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他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在生活上他也获得了丰富和优越的待遇。但是他却眷念着自己伟大的祖国,为了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他受到了重重的困难,先是美国移民局的阻拦,再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关押,最后是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了钱学森的自由。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学森仍然没有放弃回国的信念,他写信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信号,最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钱学森原本在美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还是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的条件,在回到祖国的历程中充满了重重的阻力,从1950至1955年这五年期间他可以说是饱受折磨,但是这样的环境下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决心返回祖国的意志,相反,他的意志更加坚定!钱学森写信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更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急于报效祖国的心情。他在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这更突出了他对祖国的无比眷念和怀念之情。

一位美国海军次长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愿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从这一位美国海军次长的话中,我们足以看出钱学森的才华出众和价值之高,说明了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领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更说明了钱学森要回到祖国的怀抱的道路将是非常艰难和曲折的,但是最后钱学森终于还是求仁得仁,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怀抱之中,这其中的毅力是非比寻常的,也是耐人寻味的。

在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代伟人钱学森的学识和智慧,我们更看到了他的淡泊名利和急于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他对我国的科技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爱国之情是最浓烈的,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爷爷,好好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祖国的大好江山舔砖加瓦。

不忘血泪史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英雄不朽,而四节课的课名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则是朱成山叔叔提出的抗战精神。

节目一开始,何炅说了一句话,炮火虽然会摧毁他们的肉体,但却永远无法摧毁他们的精神。这让我不禁感慨万分,无数位不知名的革命先烈,因为战争背井离乡,也许永远无法再看见自己的妻儿,这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我们现在所享受的和平生活。我们现在所享受发生活都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而支撑他们这样做的是什么?是精神,是他们所具备的爱国精神!

秦怡奶奶给我们讲述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秦怡奶奶的丈夫金焰帮助《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家聂耳在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金焰唱一句,聂耳写一句,国歌就是这样诞生的。没有钢琴,难度大吗?当然大,可聂耳还是把曲子做出来了,而且做得那么慷慨激昂,让人听了不由自主的热血沸腾。我想,是因为爱国才催使聂耳有那样的动力那样的决心做好曲子吧。

1933年3月11日。日军将长城炸了个缺口,我国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身躯,抵住了缺口。这不就是国歌里写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吗!是什么促使他们有这样大的勇气,去为国家牺牲?是爱国,是战士们都具备的爱国精神啊!

1935年,东北抗日联军的赵一曼被俘,敌人用尽一切办法,赵一曼也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在临死前,一个日本军官问赵一曼还有什么话要说吗,赵一曼把她写给儿子的信递过去,让日军官传给家乡的儿子。赵一曼的儿子当年才7岁,小小年纪便失去了母亲。在赵一曼写的信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母亲不用言语来教导你,而用行动来教导你。赵一曼没有和她的儿子说要怎么样爱国,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她的儿子,告诉了全中国人怎么样爱国!

左权将军写的家书,让我不禁热泪盈眶。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但在妻子、女儿面前似乎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左权将军所写的11封信,他的女儿左太北四十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左权的妻子才将这些信交给她。我一口气就把所有的信看完了,一边看一边流眼泪,那时我才知道,原来我有一个那么爱我的爸爸。他不是一个只知道上阵打仗的人,他其实非常想念我们。左太北真正没有见过她的爸爸,她只在照片上见过,所以在纪念馆里看见父亲的塑像,她会流泪,会想:这是我的父亲吗,我看见他了!所以当栏目组送给左太北一尊她父亲的塑像的时候,她哭了。她没有怨恨过父亲,左权为国家牺牲,他不爱国吗。左太北也爱着祖国,她知道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为什么这些英雄会上战场奋勇杀敌,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爱国的精神,更是因为他们有着勇敢的精神,一颗勇敢的心!

记得小学时期我学过一篇课文,里面讲了一个13岁的小英雄为了保护乡亲们、掩护部队转移,自己却被敌人杀死。他就是《歌唱二小放牛郎》中的王二小,王二小是根据很多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改编的。其中和王二小的形象最为相似的就是儿童团团长阎富华。他的小伙伴史林山老爷爷讲述了他当年的故事。有一天,他和二哥正在放牛,突然发现敌人来了。阎富华当即决定让史林山回去送信,自己去引开敌人,等他送信回来,却发现敌人用刺刀抵在二哥身后,二哥领着日军转了几个山头后将之带到一个包围圈里的悬崖边,突然抱住一个日军欲与其同归于尽时,被另一日军用刺刀刺进胸膛挑下山崖史林山老爷爷说他二哥是被日军的刺刀从后胸穿过胸膛,那时我震惊了,平时摔一跤的伤口都已经那么痛,从后胸穿过胸膛的痛苦,是我无法想象的。他当年才13岁,就有那么大的勇气去引开敌人,我们现在也和他差不多大,有些人却还离不开爸爸妈妈,不用功读书。对得起那些牺牲的英雄们吗?

1937年的12月13日,沉重的气压在南京徘徊,六千六百多个中国人被日军残忍的杀害了,他们有的被刺杀,有的被活埋。甚至有日本人比赛看谁先杀死100个中国人。在六个星期之内,三十多万中国人被杀害,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被杀。他们手拉手排成一列,有180公里那么长。有人说,那时的南京城,就是一座现实中的炼狱。他们就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手无缚鸡之力,谁能站出来帮助他们啊,他们无力的喊着想着。这个时候一群外国人站出来了,他们中的领袖人物叫约翰拉贝。他们成立了国际安全区将很多来不及撤离的百姓收留在安全区内,使他们躲过了被屠杀的厄运。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的国际安全区最多共拯救了25万中国难民的生命。是什么使得拉贝站了出来,是勇气,让他勇敢的站了出来!

如果只有拉贝一个人,是不可能拯救了那么多人的,他们的团结,是他们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1941年,100多架美国飞机出现在中国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作战,飞机上画着大鲨鱼,他们被称为飞虎队。新四军老战士孙九宏所在的队伍,一共救了5名美国同盟国的飞行员。他们损伤了一百四五十人,主持人问孙九宏爷爷后不后悔,救5个人损伤一百多。孙九宏说:日本人却损伤了三百多人,这让他们骄傲。美国飞行员在中国遇到困难会去找新四军帮忙,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互相帮助,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这应该是反法西斯胜利的原因之一吧。

王伯惠告诫同学们,只有每个年轻人都懂得自强,国家才能强盛,才有和平生活,而上阵打仗则是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那到底什么是自强呢,我认为自强是努力向上,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勾践自强,他才得以抱了仇。中国人自强自爱,成功消灭了敌人。但如果中国人不自强,那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所以王伯惠爷爷说:老人已经完成了使命,现在我们把国家交给你们了。因此,大家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自强。

为了祖国的将来,大家一定要自强,只有这样才能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

离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过去70年了,再过一个10年,那些英雄还在吗?保卫国家的重担也会落在我们肩上,让我们一起宣读《少年自强宣言》,让它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我们是英雄的子孙,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学习英雄先辈的精神,接过英雄前辈的旗帜。从现在起,坚定立志,把祖国的强盛当做自己的梦想。我们宣誓:诚实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强、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

不忘记祖国以前受过的苦与累,才能让祖国更好的发展。

陈一灵

指导老师:张筱雪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多。既让我了解了祖国多灾多难的历史,又让我为一百多年前的损失感到由衷的可惜和悲痛。

圆明园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各种景点,还有西洋景观。里面不仅建筑优美、华丽,而且规模宏大,更是收藏着上至前秦时期,下至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各种价值连城的文物,其价值难以估量。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圆明园内收藏品的价值远超他们国家所有圣母院的所有收藏!

可是如此璀璨的一颗历史建筑明珠,在1860年的一天,彻底遭到了摧残。就在这一年的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用了十二天的时间,把能拿走的都抢走了,拿不动的就用我们自己的牲口帮他们拉走,实在拿不动的就任意毁坏。就这样,我国无数的国宝流落到了国外,和我们的祖国断了联系。他们为了销毁罪证,在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痛的时刻,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悲愤的时刻啊!清政府的无能,国家的软弱,带给人民的只有水深火热,带给国家的只有灾难重重!这一段刻入骨髓的一段历史的耻辱,让我们警醒。毛主席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啊!所以我们从这一刻起,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一份努力!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就是祖国再一次腾飞的希望,未来也注定属于我们,祖国也必将因为我们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在有屈辱,永远强盛!

作者:马文静

指导老师:李宝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