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 导航 >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350字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350字。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35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应该是教师的一个“法宝”。每次翻起,都会有一种体会,都会有一个个成熟或不成熟的偶感。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队成功的乐趣。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复杂的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书中谈到了有经验的教师的做法,确实在实际教学中“经验”也是一个“新手”型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而目标的获得则不是一日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等方面不断提高的表现。一个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在一堂课上能够如此分层对待学生,确实是有经验的,这个做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让优秀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得到”,又要保证基础差、理解能力弱的孩子有所收获,实在不易。

当然,有经验的教师不仅仅表现如此,如何让不同的孩子尽可能的达到大纲要求的知识水平?不一样的学生应如何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如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备一备”的。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1500字


读完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我感到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实际上是一百个问题,每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深入浅出,集教育教学于一体,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书中那浅显易懂的语言,一则则生动感人的事例,或长或短,一个个令人熟悉而又耳目一新的教育教学的观念,让你为之折服。苏霍姆林斯基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段话让我认识到教育隐藏在最深处的真正的内涵。教育是工作,但应该更是事业,是个人的事业,更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虽然我们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分子,但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微不足道组成了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教育的成功,国家才能真正富强,这样的事业难道还不能够使我感到自豪和骄傲吗?有了这样的思想,我想我才会仔细的去发现和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要像尊敬的老前辈们一样,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会使我教有所得,才能尽快的成长。而且会真切的感到教育工作的幸福与快乐。
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苏霍姆林斯基还在书中说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的读过一二百本书。当我读到他的这一句话的时候,心里感到十分惭愧,别说是通宵达旦地读一二百本书,就是这几年加起来我读的书可能也不到两百本,可见一个把读书看得这么重要的人是多么的伟大。当我怀着敬佩的心情读完了他写的《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后,不得不相信这本书能从骨子里改变一个老师的教育观,书中每一条建议都使人回味无穷,你会发现他好象就在你的身旁指导着你的教学。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条建议中,无时无刻不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一个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不断地读书,读书,再读书。以往自己总是把时间花在研究教科书、教参以及练习上,为的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以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教给学生的那一点点基础知识,有如茫茫宇宙的一粒微尘,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要能在教学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特别是我们,做语文老师的,更应如此。我们在鼓励学生多读书的同时,自己也要加强阅读,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

作为一名新教师,读完此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感受也颇多。比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讨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后进生,学生常规管理;有时还要接待家长,布置班级环境,完成大队部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我想,作为教师,每天还是应该挤出点时间,阅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或书籍,了解教育新动态,学习先进的经验,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当我读到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一章节中,似乎找到学生学业落后的根源--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很多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不高,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些作业中的错误,甚至纠正的四、五遍,还是不能理解或者正确改正。我总认为是他们上课不听讲或者做作业粗心导致的结果。其实,读罢这一章节,我有所钝悟,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的过程。所以,不管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重视第一次,在第一次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真正理解教材内容。

再比如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建议。和许多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一样,我也困惑,要做的事情很多,该如何着手?在这一章节中,我找到了答案:首先必须点滴的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教书育人,作为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校教育,使得他们获得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要培养学生,首先要培养自己。我们不妨按照书中的建议尝试一下,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读书:怎样生活?怎样成为学生的楷模?怎样把人类积累、获取的道德财富,从年长的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传授到年轻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怎样才能使理想的光辉照进学生的心田?将书本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与改进,让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提升至对学生思维和思想的关注。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打牢根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

最近我偶然读到一片文章:《女教师的47个吻》。一位名叫查文红的上海女教师来到了一个乡村教书。一开始,他因听不懂土话而被同学们嘲笑。后来经过她的不懈努力,使普通话成为学校里最时髦的语言。查老师要回家过年了,同学们都舍不得,于是查老师亲了每一位同学一下,全班乃至全校同学都哭了。他们还说要在新年打电话给查老师,因为怕家里付不起电话费,所以他们约好只要响两声就挂掉的一定是同学打的。于是整个新年里,查老师家里电话铃声不断。这是我读后最为震撼的一篇,这是一篇真正有血有肉地描写师生情的文章。

首先令我感动的是查老师对孩子们的执着、责任和宽容。一位同学问她:狠狠(土话中指下午的意思)还来吗?她因听不懂土话而被同学们嘲笑:连狠狠都不懂还来当我们的老师?这是一句多么尖酸刻薄的话啊!这对老师来说是多么大的讽刺呀!可查老师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委屈,而是农村的落后与闭塞。如果他们长大以后还只知道狠狠的话,将永远走不出这片贫瘠的土地。这是一位教师的心里话,她正体现出了?死鲜宰婀?蠢吹脑鹑涡摹?死鲜?巳猛??茄Щ崞胀ɑ埃?约嚎?甲巫尾痪氲难?鹆送??翘?枚?耐粱啊K?糠暧龅酱迕瘢?突嵊?先ィ?窀龊⒆右话闳先险嬲娴那虢毯脱?啊?紊希?鲜?拖人灯胀ɑ埃?俜?氤赏粱啊2痪茫???蔷驼莆樟似胀ɑ埃??矣镅钥际曰竦昧巳?虻谝弧J鞘裁慈猛??怯辛巳绱私救说某杉ǎ靠康恼??死鲜哪欠萦冒?焦喑傻闹醋牛?欠葜醋湃绺痔?话慵岵豢纱荨?br而同学们的那份感恩之情也是我感慨万分。停电时,三个同学拿出了家里过年用的红蜡烛来给查老师壮胆。这是多么感人啊!也许他们过年也只点那么一两只,而为了老师,他们却舍得放弃一个他们过年唯一可以燃放的东西。当查老师要走时,全班同学都失声痛哭,引得全校同学都开始大哭。那惊天动地的哭声,我从未听到过,至今还在我心中回荡,这一辈子我忘不了那感人的哭声。查老师这样回忆。也许这就是这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唯一能送老师的礼物吧!

想想平时,每当老师批评我们时,我们不是顶嘴就是赌气,有时甚至会故意和老师唱对台戏。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不应该呀!老师们正是因为关心我们,所以才会指出我们的错误。

教师,这是一个多么闪闪发光的词呀,它包含了母亲的温柔和父亲的严厉。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

教学业务是教师的最基本的素养,怎么样来提高这方面的素养呢?尽管我们现在有了教师培训的制度和要求,但是真的要取得理想的进修效果,特别是提高教学业务方面的提升,仍然有许多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四、《给教师的建议》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参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们教育界的一个艰巨的工程,尽管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急速地推进,但是,在深入的过程中仍有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在制约课改的进程。读了这部著作之后,我发现了作者的建议对于我们解决课改的难题,实现课改的目标是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构建学习化的社会、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本次课程改革要实现的一个目标。教学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技能才是对学生最有价值的问题,也一直是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也是难以统一的问题。阅读《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这一章,从其中的那学生在十年内应当掌握的12种技能和技巧中,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观察世界、会思考、阅读、收集资料、研究能力、写作、写字等等方面的能力,都是作为社会成员都必需要党龄技能,不仅是今天,就是将来也是必不可少的。

上述只是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

《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则通过形象化比喻进行阐述: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会变成凶狠的后娘。学而时习之是我国传统的复习方法,在这里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兴趣的秘密何在》则从多个侧面阐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给教师的建议》是提升自身素养的教材。

面对信息社会、知识经济、课程改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等因素的挑战,把传统的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的标准提高到至少是一口不断渗出新水的井的要求,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那么,如何在完成自己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呢?我们也可以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答案:

作为教师,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就必须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并告诫老师们要达到这种教育目标,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儿童是把我们的老师当作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来崇拜的,如果我们不慎重对待,就有可能走向给我们所描绘的那种反面的状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

《要保持水源的清洁》,通过一个被判决死刑而等待末日的十九岁的青年用48页练习本所写成的信以及与其进行交谈的案例,深刻地论述了要保持教育水源清洁的抽象的道理,读来可以让人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这些能够揭示教育奥秘的篇章,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教育的规律,结合具体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还可以让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而又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时,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给教师的建议》探讨了教学艺术的真谛。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凭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的人还经常会产生许多的遗憾,而把教学说成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如何把握这门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每一位从教的人所追求的一种目标和境界。怎么才能使得这种良好的愿望成为现实呢?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并且是成功的探讨,不仅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学习的极好教材,也是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进行研究和探索的依据。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是作者的一篇教学经验总结。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学生以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当知道些什么。这段话具体而又科学地论述了教师在完成某一年级的教学任务时,应该如何处理好钻研教材和了解相关年级和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的关系,怎样在一个全局的体系上来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采用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而真正做到这一条,在我们今天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

一、《给教师的建议》揭示了基础教育的奥秘。

基础教育似乎是十分浅显的,几乎什么人都可以对此评头品足,但它又仿佛是十分神秘的,多少的仁人志士花费毕生的精力都没能把它研究透彻,以至于每一次的教育教学改革都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动员,进行一番又一番的洗脑。然而,当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之后,就会给我们一种豁然开朗感觉: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通过具体的教育案例,帮助我们明确如何认识和对待学生的规律和道理,有助于我们的每一个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全面地看待和处理学生及其所出现的问题。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通过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阅读课外书籍来促使其感悟的方法,对于我们在教育中解决对后进生教育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运用作者自己的教育实践,有说服力地解析一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问题:劳动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过去一般都是认为劳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培养劳动观念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而作者在书中则把劳动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智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于我们如何研究和组织劳动实践是有积极意义的。

《教育和自我教育(上、下)》,揭示了一个被人们长期忽略的教育原则: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问题。作者深有感触地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而在指导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我想劝告青年老师和学校领导们防止一种最主要的困难,那就是故意地、人为地做出教育别人的样子则又给我们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时候以方法上的指导;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的读后感300字


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我觉得受益匪浅。

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谈论,没有生涩的理论,但它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里面生动的实例告诉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去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一个快乐的老师,一个幸福的老师。看了这本书,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书中所折射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敬业精神,反思实践的能力都使我深深震撼。

其中,努力构建师生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建议给我印象尤其深刻。各级学校师生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隔阂,误解乃至对立和冲突,这既不是教师的本意,更不是学生的需要,只是受制于沟通时间不充分,教师处理问题过于简单,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而建议要求我们的教师创建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学会做一名“愉快教师”,有了“愉快的教师”,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成为“愉快的学生”。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愉快的学习,让学生愉快的成长,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实质。

建议提醒我们,实施愉快教学,使学生喜欢上你,对你有兴趣,教师首先要从“权威”的束缚中解决出来,脱去“威严”的外衣,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融为一体。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700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刻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能够一生追求。老师们,你是人类礼貌的传承者,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读书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