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 > 导航 > 大学生应早做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

大学生应早做职业规划。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大学生应早做职业规划,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从莘莘学子到天之骄子,再从天之骄子到芸芸众生,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这是不少大学毕业生的写照。前不久,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携手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针对上海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开展了大学生职前状态调查的调研,结果发现,前途迷茫没信心、自我认知偏差大、优势不明空自卑、毕业该往何处去等,是大学生面对求职普遍感到的问题。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缺少职业规划相关,会令求职行为趋于盲目,因此,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能力,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才能在大学校园中早做规划,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与职场无缝对接?

求学时:走好规划四步曲

洪向阳指出,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认识多是纸上谈兵,缺乏核心能力,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满足岗位所需。而且还有不少人抱着大一大二先轻松,大三大四再加油的心态,对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乃至未来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未来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四步走―――

大一:探索进入大学后很多人会发现,当前所学的并非自己感兴趣的:明明想当会计,却偏偏学的是市场营销;希望成为IT高手,学的却是中国汉语言

向阳生涯首席组织生涯管理专家马士斌指出,大一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可以通过对自我和职业环境的综合分析,找到初步的职业定位。如通过专业的生涯辅导,或借助一些分析问卷和科学测评工具,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以及需要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客观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同时了解目标行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目标职位的胜任条件与资历要求等。

大二大三:准备有了初步的职业定位后,在学习阶段就要围绕定位来确定专业、选修课及自学课程。同时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将已有的知识重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这两年里除了尽可能多地吸收专业知识外,还可以参加一些商业课程及相关从业资格证书的准备。

大四:冲刺大四是求职的关键时期,要调动所有的资源,尽可能挖掘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在不断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千万别忽略了收集和获取目标公司、职位的信息。不但要了解目标企业的相关信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更要清楚地知道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情况等,以便随时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求职签约:对接如今能在离校前拿到企业的offer,真算得上是一件大乐事。在签约至离校前的时间段里,可以有针对性地弥补一些知识及技能。洪向阳强调,要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需要不断提升良好的适应能力,比如建立与强化自己的职业角色意识,调整生活规律,尽快完善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结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职场生存的法则,破解快乐工作的秘密等。在正式就职前,这些都是重要的功课。

毕业后:频繁跳槽可能越试越错

一般来说,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后,往往容易产生现实震荡,即发现工作性质或工作量超出自己能力或预估,还可能会与上司或同事不和,或觉得环境不如意等就产生懊恼情绪。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很多毕业生一旦出现不如意后就会想到再次跳槽。

很多毕业生还认为,乘着自己年轻,可以通过试错法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试错法是指从多次尝试解决问题却多次遭遇失败中寻求问题解决之道。在毕业生身上就表现为当认为工作不合适自己就跳槽。他们认为尝试不同工作,积累各行业的工作经验,以后找工作会更容易。

著名学者舒伯曾指出,人的职业发展过程有五个阶段,即成长、探索、确立、维持、下降。14岁以前是成长阶段,15-24岁的时间段是处于探索阶段。而大学生毕业后1―3年,恰恰是职业生涯探索初期,通过过往的学习、生活体会以及对职业的理解,进行自我推敲与职业方面的探索,寻找最佳契合点。而当顺利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时,便把已经开始的这份工作视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开端。因此,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初期,可以允许自己在试错中探索自己适合的职业,但切记要把握好度,缺少职业规划的试错,结果可能是越试越错,那些一年换7家公司的试错肯定是不值得提倡的。

而根据向阳生涯多年来对招聘市场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用人单位也并不认同这种试错法。工作经验并非以跳槽数量判定,这种浅尝辄止式的工作经历太多,不仅不能为求职带来任何的加分,反而会令企业觉得没有安全感:与其招聘这样的经验丰富者,还不如招白纸一张的新人更好培养。

在职场中快速获得成功的,往往是在大学期间就提前做好规划的人。他们不仅注重自己在个性化知识结构方面的培养,同时也懂得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个有着清晰职业规划的人,定能主宰自己的发展轨迹,顺利完成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

FWr816.Com精心推荐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早做规划


近日,某网站发布的《20xx求职意向调查报告》显示,仅有23.7%的毕业生对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大多数毕业生求职意向不明确的最主要因素是对适合自己的职位缺乏了解。

近日,某网站发布的《20xx求职意向调查报告》显示,仅有23.7%的毕业生对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大多数毕业生求职意向不明确的最主要因素是对适合自己的职位缺乏了解。

在校时应尽早做职业规划

不积极,不主动,这是找工作成功率低的学生身上最普遍的问题。沈阳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邓彪表示,90后学生分析能力更强,甄别能力更突出,面对问题时更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但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多种选择时他们往往摇摆不定,而一部分学生存在等靠的懈怠心理。这些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毕业生就业心理的不成熟。

多年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邓彪给正在求职的毕业生以及在校大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多去参加校外实践。通过实践去了解自己、了解社会。邓彪表示,大三就应该进入就业状态,在校时应尽早做职业规划,明确求职方向。其次,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积极主动,利用手头的一切资源包括网络、招聘会、人际关系等去争取更多的机会。再次,客观上少抱怨,主观上多努力。邓彪表示,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最好是先就业再择业,面对机会一定要把握好,把握住。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学专业、爱专业、立志从事专业,这是大学生们应该树立的专业理想。采访中,东软集团20xx年校园招聘区域经理顾铭伦给了大学生们这样的建议。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从事校园招聘多年,顾铭伦表示,每年遇到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工作了以后才开始做职业规划,本应该在学校做的事现在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完成。

顾铭伦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专业基础扎实,踏实稳重,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发展规划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由于求职目标明确,这样的学生会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工作以后成长也会更快。

90后靠尝试错误来发现自己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表示,90后毕业生们在求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缺乏自信、进退维谷等现象,从根本上反映出的是他们价值取向上的矛盾性。

对于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张思宁表示,90后从小到大所受的应试教育导致了他们缺少理想,在家长们传统思想的裹挟下,以及现代社会新的价值观的冲击下,90后成了自我矛盾的典型代表群体,面临自己做选择时他们摇摆不定,面对社会时则显得苍白无力。

和70后、80后相比,90后更注重工作所带来的快乐,而不仅仅是金钱,张思宁表示,他们所追求的是要做最好的自己,很多年轻毕业生们频繁跳槽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尝试错误的行为。通过尝试错误去寻找自己,发现自己。对于90后,社会应该少些偏见,多些理解。

大学生都应该早做职业规划


应届生四年前精心选择了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四年后的就业情况如何?而对于即将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四年后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明天?专业与就业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如何打造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理性职业规划复合型人才打造独特竞争优势.

与其迫于工作压力,找一份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如未雨绸缪,早做职业规划,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第二方向的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打造别人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成熟,能够证明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的职业技能证书已经成为了职场重要敲门砖.日前,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发布上海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报告.该报告主编黄洪基指出,不少用人单位表示,他们偏爱有同行业实习经历的人才,这样能拿来就用.在他们眼中,能证明专业能力的职业技能证书比一般获奖证书重要.

对此,应届生表示从就业情况来看,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状况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再好的专业也有可能出现人才饱和的现象.热门专业不一定是就业热门,冷门专业在就业时也可能比较炙手.单纯以押宝的心态决定自己的就业出路是远远不够的,积极行动,培养、提高职业竞争力才是关键.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选修与自己专业、兴趣相关的其他专业,都有助于拓宽自己的求职道路,在人才买方市场打造自己的独特优势.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以及新的学习方式等变化,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每位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大小往往与其个人认知有关.

建议学生在上大学前就应合理审视自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自己的职业规划,即使是已经上了大二、大三的学生,如果以前没有做过职业规划,也应该现在及时建立.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很多人从小接受的就是家长老师要求自己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的教育,以至于很多学生都将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可上了大学以后,就到达了顶峰,目标实现了,反倒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因此,制订一个大学以后的职业规划非常重要,每学年要做什么,毕业后要考研、工作还是出国,将来的职业到底是什么,未来的事业是什么.周永梅表示,虽然将来未必会与设想中完全一样,但是至少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思路是比较清晰的.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早做规划


在校时应尽早做职业规划

不积极,不主动,这是找工作成功率低的学生身上最普遍的问题。沈阳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邓彪表示,90后学生分析能力更强,甄别能力更突出,面对问题时更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但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多种选择时他们往往摇摆不定,而一部分学生存在等靠的懈怠心理。这些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毕业生就业心理的不成熟。

多年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邓彪给正在求职的毕业生以及在校大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多去参加校外实践。通过实践去了解自己、了解社会。邓彪表示,大三就应该进入就业状态,在校时应尽早做职业规划,明确求职方向。其次,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积极主动,利用手头的一切资源包括网络、招聘会、人际关系等去争取更多的机会。再次,客观上少抱怨,主观上多努力。邓彪表示,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最好是先就业再择业,面对机会一定要把握好,把握住。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学专业、爱专业、立志从事专业,这是大学生们应该树立的专业理想。采访中,东软集团20xx年校园招聘区域经理顾铭伦给了大学生们这样的建议。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从事校园招聘多年,顾铭伦表示,每年遇到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工作了以后才开始做职业规划,本应该在学校做的事现在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完成。

顾铭伦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专业基础扎实,踏实稳重,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发展规划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由于求职目标明确,这样的学生会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工作以后成长也会更快。

90后靠尝试错误来发现自己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表示,90后毕业生们在求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缺乏自信、进退维谷等现象,从根本上反映出的是他们价值取向上的矛盾性。

对于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张思宁表示,90后从小到大所受的应试教育导致了他们缺少理想,在家长们传统思想的裹挟下,以及现代社会新的价值观的冲击下,90后成了自我矛盾的典型代表群体,面临自己做选择时他们摇摆不定,面对社会时则显得苍白无力。

和70后、80后相比,90后更注重工作所带来的快乐,而不仅仅是金钱,张思宁表示,他们所追求的是要做最好的自己,很多年轻毕业生们频繁跳槽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尝试错误的行为。通过尝试错误去寻找自己,发现自己。对于90后,社会应该少些偏见,多些理解。

大学生职业规划宜早不宜迟


离9月高校迎新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们憧憬未来的大学生活:丰富的大学课程,多彩的课余生活,忙碌的社会实践可是,有多少准大学生想到4年后的职业问题?人力资源专家和高校老师们提醒,大学生职业规划宜早不宜迟。这可使毕业生在未来的职场上少走弯路。

规划职业 先要认识专业

有人认为职业规划关乎求职、工作,虽然很重要,但是并不迫切,因为大学四年还很漫长。刚刚从高考中一路走来的准大学生们,刚刚走入大学校门又要立即投入到长远的职业规划中去,这看来似乎有些残酷,也有些功利和杞人忧天。

有关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合理的职业规划应该从高中开始,因为高考生面临选择专业,而专业跟职业之间毕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我国目前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尚不完善,不少高中生对于未来的职业认识知之甚少,个人兴趣、特长也不突出,因此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大多由父母代劳。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

准大学生做职业规划,应该先从了解专业开始。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把冉说,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专业冷热交替十分频繁。几年前贸易专业很热门,高考录取分数很高。很多人认为学习贸易专业将会进公司、当白领、拿高薪,然而毕业时才发觉贸易行业竞争激烈,人才需求较高端,普通毕业生就业困难。

刚上大学,很少有学生能做出清晰的职业规划。最重要的是在专业学习之初,就能了解在该专业内未来有什么发展方向。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大部分人认为毕业后只能当工程师。其实在计算机专业上下游有很多支撑岗位,比如在IT销售、IT媒体、咨询公司等相关职位都可以发展。

结合特长 确定职业方向

在职业规划中,不可或缺的是对自我的认识。认识专业是知彼,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是知己,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在求职时,最重要的是应聘者与求职岗位的匹配度。喜欢做营销,但是自己身体不好不能承受压力,或是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就未必能胜任这个行业;喜欢做翻译,但是经常粗心大意,做事不仔细,就当不好翻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理想一致,他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可能水到渠成,在事业上也容易获得成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韦平伟说,如果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特别明显倾向于某个专业,而高考录取未能达成愿望。这部分学生可以在大学一年级末申请转专业。想转专业的学生一年级要好好念书,争取成绩优秀,才能申请转专业。

不必苛求 专业完全对口

在职业规划专家眼中,100%的专业对口是很难实现的。据粗略统计,高校文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不到10%。把冉说,其实,通用型工作对专业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大学生学好目前的专业,对未来的职业都是有益的。

陈熙瑛高考录取时被调剂到社会学专业。她曾经对这个生僻的专业感到失望,想辅修法律专业。但是毕业后她才发现在社会学专业的学习中受益匪浅。她学到的统计分析、调查方法等对实际工作十分有用,更重要的是社会学专业培养了她系统的思维能力,使她在外企的行政助理岗位干得游刃有余。

准大学生不要因为专业冷门而产生心理压力和负担。大学本科教育应该是厚基础、宽口径的模式。大学生要先学好本专业,踏实读书,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涉猎多个学科,培养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由此,未来的职业道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大学生应及早制定职业规划


眼下正是毕业求职的旺季,网上申请、赶场跑招聘会、一轮轮的笔试面试让大学生们忙个不停。在网络上,一些毕业生也在找工作的同时,以幽默的方式缓解求职压力。

我学经济我悲剧,毕业工作没处去。我学历史我脑残,求职路上好心烦。近来,在一些以在校大学生群体为主的网站上,类似这样的句子随处可见。西安文理学院数学系大四的学生小杨近来就把自己的网上签名改为了我学数学我无奈,工作找得很失败。正在全力备考研究生的他告诉记者,写这样的签名只是想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记者上网发现,对本专业就业渠道狭窄的戏谑,是毕业生们调侃的主要内容。数据显示,20xx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60万,再创历史新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小宋告诉记者,现在每天生活的主题就是跑招聘会、笔试、面试,心理上比较焦虑。

同在求职路上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李源则认为,调侃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就业中的供需矛盾。他以自己所学的日语专业为例,除了一些外企和大国企的特殊岗位之外,很少有单位专门招收日语专业的学生。

一份来自国内某知名教育评估机构的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在20xx届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中,工作与专业对口率为67%,医学、工学等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率最高,而比率最低的法学仅为47%。专业不对口成为职场的普遍现象。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春华说,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情况在职场中普遍存在,大学生应当改变观念,不必把眼光过于集中在本专业所对口的岗位上。同时,还在校的大学生应当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并尽可能利用大学的资源多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做到一专多能,以适应更多岗位的需要。

此外,张春华也建议用人单位不应当把岗位需求专业设置得太死,有些非本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适当放宽专业限制,给更多大学生机会。

大学生职业规划 在校时应尽早做职业规划


在校时应尽早做职业规划

不积极,不主动,这是找工作成功率低的学生身上最普遍的问题。沈阳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邓彪表示,90后学生分析能力更强,甄别能力更突出,面对问题时更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但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多种选择时他们往往摇摆不定,而一部分学生存在等靠的懈怠心理。这些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毕业生就业心理的不成熟。

多年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邓彪给正在求职的毕业生以及在校大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多去参加校外实践。通过实践去了解自己、了解社会。邓彪表示,大三就应该进入就业状态,在校时应尽早做职业规划,明确求职方向。其次,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积极主动,利用手头的一切资源包括网络、招聘会、人际关系等去争取更多的机会。再次,客观上少抱怨,主观上多努力。邓彪表示,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最好是先就业再择业,面对机会一定要把握好,把握住。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学专业、爱专业、立志从事专业,这是大学生们应该树立的专业理想。采访中,东软集团20xx年校园招聘区域经理顾铭伦给了大学生们这样的建议。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从事校园招聘多年,顾铭伦表示,每年遇到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工作了以后才开始做职业规划,本应该在学校做的事现在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完成。

顾铭伦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专业基础扎实,踏实稳重,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发展规划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由于求职目标明确,这样的学生会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工作以后成长也会更快。

90后靠尝试错误来发现自己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表示,90后毕业生们在求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缺乏自信、进退维谷等现象,从根本上反映出的是他们价值取向上的矛盾性。

对于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张思宁表示,90后从小到大所受的应试教育导致了他们缺少理想,在家长们传统思想的裹挟下,以及现代社会新的价值观的冲击下,90后成了自我矛盾的典型代表群体,面临自己做选择时他们摇摆不定,面对社会时则显得苍白无力。

和70后、80后相比,90后更注重工作所带来的快乐,而不仅仅是金钱,张思宁表示,他们所追求的是要做最好的自己,很多年轻毕业生们频繁跳槽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尝试错误的行为。通过尝试错误去寻找自己,发现自己。对于90后,社会应该少些偏见,多些理解。

大学生该怎样做职业规划


现在校园里时兴做职业规划,一个时常困扰大学生的问题是:我要进入怎样的用人单位?但却鲜有人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用人单位为什么要聘用我?我怎样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大学生要找到工作,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何在?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不是教育机构,旨在让你进去继续进修然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机构,因为悲怜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会职责。它是什么呢?是劳动机构,是雇佣你进去干活的,因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劳动从而以工资作为交换的形式。

遗憾的是,不少大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厢情愿地把用人单位当作是配合自己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工具,喜欢就进去呆着,不喜欢就一走了之。

我曾作为评委出席某省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听到有位大学生选手高谈阔论,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样子,便问了他一个问题:当你的雄伟蓝图不能在单位里顺利实现时你怎么办?他的回答很干脆:改造他们!我又追问了一句:如果他们不采纳呢?答:离开他们,继续寻找适合我的单位!

其实,与这位大学生持有相似看法的人还真不少。根据国家劳动部的第一次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而16%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选择了第一份工作,结果是大学生就业后一年内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四分之三!

应该说,大学生开始重视个人职业规划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毕竟懂得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前途负责了。但同时我们也留意到一种新的苗头的滋长,那就是太过于关注个人发展而忽视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用人单位是否迎合或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来作为选择用人单位和继续服务用人单位的标准。这种以个人为中心、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职业规划,不是社会发展所倡导的真正的职业规划!真正的职业规划,应是将个人职业目标和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的规划,是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规划!

那么,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应如何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呢?

首先,大学生要清楚用人单位的员工招聘需求。

在作出应聘选择前,大学生要认真分析一下: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员工,希望通过招聘这些员工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体的招聘条件,用人单位的这些信息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是否吻合。千万不要抱着随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换的心态,那样受伤的是用人单位,浪费宝贵光阴的是你自己。

其次,大学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阶段发展需求。

用人单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重点需求,大学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体力行。如果你能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而作出相应成果的话,你就有机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重用。同时,在不同发展阶段,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创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员工多干少说,在迅速发展期需要员工边干边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员工思考了再干。

最后,大学生要研究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

如果你希望在本单位有更好的发展,那就需要对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对用人单位的未来业务重点和岗位要求作出预测,并据此制定自己的中长期规划。

总之,大学生要认识到用人单位绝非成就自我的工具,而是提供有价值劳动的重要平台,要踏踏实实地在满足用人单位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