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平等不等于公正演讲稿 > 导航 > 李开复谈大学生就业:“职业理想”不等于高薪

平等不等于公正演讲稿

李开复谈大学生就业:“职业理想”不等于高薪。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开复谈大学生就业:“职业理想”不等于高薪”,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很多求职者被问到职业理想的时候,给出的答案是:月薪过万,或者进入全球500强企业。

我们常认为,理想就是实现某些物质利益,比如钱、名誉或者地位。我的一位同事,在认为自己赚够了钱之后,说了声拜拜就去享受他的环球旅行了。当时他才三十多岁。然而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的,他不用担心温饱,但并不快乐。因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工作的过程,而不是由它获得的报酬。

所以,在确立职业理想时要考虑到这个前提:高薪并不等于职业理想。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钱,而在于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还有一些研究告诉我们,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在多年以后比那些只追求金钱的人会赚到更多钱。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求职者都记住一句话:事业比金钱重要,机会比安稳重要,未来比今天重要。

用大学四年做职业规划

很多求职者说,刚开始找工作时还有目标,现在是越找越没有标准,感到很迷茫。我想说的是,如果大学四年(甚至更长的求学时间)里没有培养起自己的理想,那么,迷茫是正常的。

求学十几年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这是家长为你们树立的理想。而现在大学毕业了,面对求职,没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了,于是迷茫产生了。那么,如何摆脱这种迷茫呢?当然是做人生规划,让自己有个目标。但是,这不是一步登天的过程,理想不是一天就能树立的。

我一直建议大学四年的时间应该用来做人生规划,当然也包括树立职业理想。大一大二是理解自己的过程:你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解决。我大学时选了很多不务正业、奇奇怪怪的课,都跟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课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确立职业理想的基础。

到了大三大四,你们的疑惑就不该指向自己了,而应该更多地去理解外界。比如我想做的这个行业现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公司能提供相关工作机会?如果要得到这些工作机会,我需要做哪些准备?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就逐渐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且初步探索了一条通向理想的路。

先就业再择业不是妥协

鉴于紧张的就业形势,我建议求职者先就业再择业。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但尚未重要到决定终生。一个人一生换上四五份工作是正常的,很多时候,职业理想需要一个曲折实现的过程。

很多人说: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实现目标,做不到我也要拼命去试。其实这不见得是件好事。我建议大家采用两步计划来实现职业理想。假如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不要一毕业就想马上实现,好像做不到这辈子就算完了。你应该告诉自己:这个理想很好,我实现它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目前可能性不大,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让我能够离它更近一步。

在此,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在美国读大学的学生,他所在的学校不算很好,他的成绩还算可以。他立志进入 Google工作,问我有没有这个可能。在问了他一些基础知识后,我发现他很聪明,但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我不认为目前的他有机会进入Google。因此我对他说:现在还很难,但如果再努力一下就有可能。他继续问:我能做些什么事让这个可能性最大化呢?于是,我建议他去读硕士,并向他推荐了 Google很喜欢的一所大学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因为它的计算机学院教学务实,而且入学还算容易,学费也不贵。两年后他拿到了硕士学位,现在已经进入Google工作。

Fwr816.coM精心推荐

职业理想不等于理想职业,和孩子一起进行职业规划


每个孩子在童年时就开始有了职业梦想。随着他们不断成长,他们的梦想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改变,许多孩子在选择职业的道路上历经煎熬和磨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帮助孩子寻找到自己喜欢又适合的职业,尽早进行职业规划,是家长们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曾经伴随着儿子和学生找寻他们的职业梦想,有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

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谁而学?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孩子的职业梦想,让孩子为了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而努力寻求自我发展?

要我学和我要学尽早确立职业梦想

彤彤:我妈总逼着我学习,整天像警察似的看着我,我都没机会玩了!

彤彤妈:我让他好好学习,是想让他分数高,到时候才能考上好的大学,以后才能找个好工作啊。我这么费心费力还不是为他好啊!

孩子的逆反与家长的紧迫感和委屈是许多家庭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些孩子觉得学习是为了家长,为了老师,对来自于家长老师的督促常常抱着逆反的心理,甚至会有矛盾和冲突。他们觉得不快乐、不幸福,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任敏的父母是自由职业者,父母感情不合、关系紧张,她的学习受到影响,初中学习成绩很好的她,从高一开始成绩急速下滑。母亲没有上过大学,把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想尽办法把孩子弄到一所重点高中。任敏的成绩总是排名最后,越学越没信心,干脆就放弃了,高二时还谈起了恋爱。母亲无奈之下当起了警察兼司机,每天都要接送孩子上下学。任敏高考考了200多分,她的父母只好托关系并花钱上了一所较有名气的民办高校。任敏不愿去,她的梦想是要自己创业。

任敏被父母逼着只上了不到一年的大学,就偷偷地自己借钱、租房、装修、招聘并培训员工,开办了美甲店。父母无奈中同意了她退学创业。如今20岁的任老板的美甲店生意不错。

任敏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她有梦想,在办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素质非常高。如果任敏的父母能够把自己创业的经验和走过的艰难历程告诉任敏,经常和孩子进行感情沟通,同时鼓励她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任敏和父母的关系会得到很大改善,也会激励她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笔者的儿子孙祎在高二时,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策划的《赢在中国》节目,被马云、俞敏洪等创业成功的精英人士所吸引,对那些经历了磨砺而矢志不渝的创业者非常钦佩。他觉得自主创业这种充满挑战性的人生才是他想要的。他住校,回家时一有机会笔者就和他聊关于创业的话题,项目、团队建设、人才招聘和使用、融资、财务等,都是探讨的内容。儿子迫切想了解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笔者便通过网络,搜集了马云的经历、演讲、语录等资料。笔者还买了几本关于马云的书给他。自此,担任班长的他更加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他常说,为我的将来,为了你们,我就得好好学,我现在肩负重任!

笔者因为儿子的决定也开始思考和学习高中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深刻认识到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会对他们一生产生重要影响。于是笔者根据学校的学生特点,开始自己设计课程,一年后我便在高一的学生中开设了《中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笔者希望能为学生在职业规划的道路上做一些有益的引导,使他们尽早确立自己的职业梦想,帮助他们懂得如何寻找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孩子应选什么样的职业?什么职业适合孩子?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选择专业和职业?

父母的希望不是我的理想理想职业如何寻找

雅萍:我爸想让我将来当老师,我不喜欢做这个工作啊。

雅萍爸:女孩当老师多好啊,工作稳定,工资也高,还有假期,将来找对象也容易。

在职业选择中,一些家长往往扮演了独裁者的角色。他们凭着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去为孩子选择某种专业和职业,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条件、特长和意愿。

每个孩子都有职业理想,但职业理想不等于理想职业。当个人的能力、职业理想与职业岗位最佳结合时,这个职业才是你的理想职业。也就是说,自己喜欢又适合的职业才是理想的职业。作为家长,能够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理想职业,使他们幸福快乐地工作和生活,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刘强高考分数达到了三本线。家长和老师都主张他报三本,选一些经济类的专业,他们认为男孩子学这些专业将来找工作也容易些,名声也好听,毕竟还是本科。而他不愿意。他的理想是当一个营养师。他让笔者帮他查找高职类院校中这个专业办得比较好的学校,最后不顾家长和老师的反对,执意报了自己相中的专业。临走时他来看笔者,笔者建议他好好学外语,以后到星级酒店应聘会多一个条件,要多参与各种活动,锻炼与人交往和处事能力,改变自己有些内向的性格。几年的学习中,他很努力。今年他就要毕业了,已经被实习过的一家星级酒店聘用。

而笔者在儿子选择什么专业方面颇费了一番周折。他特别喜欢足球,围绕足球的职业笔者和他一起都研究透了,足球网站和报刊编辑、裁判、足球俱乐部等。经过对这些职业环境和前景的思考,他一一放弃。笔者又让他进行了职业倾向、能力倾向、职业价值观等测评,最后根据他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就业前景,选择了机械工程和自动化专业,准备将来进军汽车行业。

在对学生和儿子选择专业和职业的引导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家长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每年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时,我们这些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头疼。常常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匆忙选了一些孩子并不了解甚至是不喜欢、不适合的专业,导致他们升学后非常不适应,产生厌学心理,缺乏进取的动力,扼制了他们的特长发展,限制了他们对兴趣的追求空间,直接造成他们毕业后求职的困难,甚至失业。

在多年指导学生志愿填报及帮助学生规划学业的经验基础上,笔者认为,选择专业和职业,喜欢、适合是主要的原则。

喜欢即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将来发展方向和能否取得成就。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他们有哪些职业兴趣,如对机械工程、计算机、户外运动、科学探究、心理分析、社会服务、美术音乐等兴趣,然后根据他们的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相应的专业。

适合即性格、气质、能力与专业的匹配。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帮助他们分析自己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已经具备的能力和他们具有的职业潜能,如商业运作、广告策划、逻辑推理、机械制造、数字分析等,然后选择相匹配的专业。这是选择专业前家长和孩子必须要做的功课。

家长要充分利用网络、书籍、向专业人士请教等各种途径,了解200多种专业的具体情况。同时,可以请专业机构对孩子进行职业倾向测评,这种测评会为家长及老师指导孩子的选择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科学选择专业,理性规划未来。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根据爱好、特长尽早选择好适合的职业,努力学习,培养兴趣,积聚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是我们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学校学什么?怎样寻找方向,发展能力,塑造自我?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职业发展之路?

做事先做人,选择适合的道路怎样实现职业梦想

郝力(高中生):考试经常排名,都烦死了。让我们把书都背烂了,又有什么用!

陈岩(大学生):老师教的都是理论,和实践没什么联系,大学能学到什么!

家长:辛辛苦苦、省吃俭用花了几万元供孩子上了大学,可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大学算是白念了!

孩子和家长的诘问与无奈反映了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些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德行,重考试轻能力现象的确存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使许多孩子失去了塑造人格、发展能力的最佳时机,导致他们走上社会后手足无措,不能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要。

在尚不能改变教育环境的情况下,作为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处事。在注重团队合作的职场中,只要发展和完善自身就会增强竞争力。

一个朋友请笔者帮忙,他们正为上重点中学的儿子在文理分科方面举棋不定。他们儿子的成绩在年级的排名一直保持在前十名。在交流中,我发现这孩子因为成绩好在学校很受宠,有很强的优越感,他说不愿和那些坏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被他称为坏孩子!)交往,看不起他们。他父母要带他出去旅游见见世面,他认为耽误学习而拒绝了。笔者和他们家人聚会时,大家都很照顾他,给他倒水夹菜,而他竟然没说过一句谢谢。笔者问他将来想做什么职业时,他说要办一家大公司,自己做总裁。

看着他的表现,笔者很担忧。我对朋友说,孩子选择学文学理重要,但教他尽快学会做人处事更重要,否则就会严重制约他将来的发展。

帮助孩子选对走向成功的道路也非常重要。笔者的儿子上大学不久,就开始思考和找寻自己的创业方向,认为以机械专业背景创业见效慢,竞争激烈。他想早点创业,急于成功,开始尝试其他的职业设想做足球视频、计划写小说、去学校周围的饭店打工,向店老板了解经营酒店的一些做法和要面对的问题。最后,他决定退学去学厨师,打工几年后自己开饭店创业,遭到他父亲强烈反对后,笔者建议他先办休学,再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他同意了。

在休学期间做什么的问题上,笔者与儿子一起作了详细计划。

笔者建议儿子还是考虑汽车专业。一是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密切联系,二是就业或创业的前景好,三是适合自己的特长。儿子接受了我的建议。我们经过详细查询了解,选定了一家专门的汽车学院,学4S应用工程师专业。

在笔者的鼓励下,儿子自己去学校办了休学手续,然后自己联系学院、买票、办卡、收拾行李,踏上了新的求学之路。他打算学完这个专业后复学,工作几年积累经验后围绕汽车行业自己创业。他现在思考的是团队如何建立,利益如何分配,经营理念如何确定,企业文化如何定位等问题。

在帮助孩子选择和规划职业的过程中,笔者深切感受到作为家长要和孩子共同成长。家长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的需求,不断学习,接受新观念,转变思想,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作为父母,我们都是爱孩子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如何爱孩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找到自己喜欢又适合自己的职业,过上自己想要的快乐生活,尽享美好的人生,这就是我们对孩子的爱的真意。

人生设计:文凭并不等于命运


河南汝州人滕振国刻苦自学18年,迄今迎战3次高考、两次自考和两次研究生考试,终于拿到硕士学位。这位昔日自考英雄,怀揣苦读换来的硕士文凭,求职时却屡屡碰壁。走投无路,只好又回到读研前工作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后勤服务公司物业中心,继续干物业管理员的工作。(《中国青年报》8月18日)

硕士农民工滕振国在求学和求职路上的沉浮和坎坷,很容易再次挑起公众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命题的争议。滕振国的求学之路,显然是一条增加知识的路;滕振国的求职碰壁,又不能不说是被命运送回到了农民工原点。拥有了哲学伦理学的相关知识以及硕士文凭,又能怎样?不仅无助于滕振国寻找工作岗位、改变家庭苦境,曾一心向学的他也在放弃攻博之余自问:我到底错在了哪里?我该怎么办?

应该说,受益于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近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努力向学,通过高考、研考之类的考试,突破了户籍、地域、阶层等束缚,走进城市、商界、知识圈、领导层。改革开放的30多年,简直可以说是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年代,也在某种程度上不断强化了人们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命题本身毫无局限。以滕振国为例,他的刻苦求学之路,也不是完全没有给他带来过好运。比如,当他于20xx年考上重庆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专业的研究生后,在家乡汝州市(县级市)就被评选为市十大杰出青年;在平顶山市,还被评为感动鹰城十大新闻人物。他的故事还被改编为小品,出现在当年汝州市的春节联欢会上。一时间,硕士农民工声名鹊起。

但一个成熟的社会里,学历既与命运攸关,又未必能时时起到立竿见影的劳心者治人式奇效。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文凭稀缺的年代,进入职场除了学历、知识外,还受制于年龄、经验、机遇等因素,还要遵循入职考试、聘用考核等制度要求。文凭与职业命运、生活命运的改变已经未必能一一对应,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心向学的精神不值得学习。

滕振国其实并非孤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二学生、32岁的王丽,也是拥有3个专科文凭、3个本科文凭和1个硕士文凭,16年拿到7张高校文凭!人称学历姐(《楚天都市报》8月7日)。再比如,在黑龙江大学校园浴池当了6年搓澡工、已年过不惑的郭长富,去年也以总分319分的成绩考取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同样让人见证了现代人好学上进的传奇(《长江日报》20xx年9月19日)。这些都表明,人们开始更多地在用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自励,其初衷并不一定孜孜以求于立马改变现实命运。

当然,笔者也认为我们的社会应给这些一心向学的人以更多关心和支持,但文凭多高命运多好的时代毕竟一去不复返了。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命题,脱胎于弗兰西斯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与太过世俗的命运说相比,也许还是形而上一点的力量说更符合实际。现在与其信仰知识改变命运,不如说知识即命运。学历哥也罢、学历姐也罢,不论世路多么曲折,职场多么不顺,都不要轻言放弃,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在学问上真有大的突破,哪怕身处社会底层,社会仍终将以某种方式接纳你。

“211工程”大学不等于名牌大学,勿盲目追求


从1月16日起到本月底,国内各大重点院校陆续举行自主招生考试。据悉,目前公布了自主招生考试计划的68所高校,几乎清一色是211工程大学。而寒假前,一些小型课外辅导机构也趁势推出211工程大学报考全攻略辅导。对此,专家提醒考生家长,不要盲目追求211工程大学,因为每年全国各地包括广东都有一些考生因后悔而退学;建议家长应尊重学生个人专业意愿,考生按学业水平合理定位,做好剩下不足5个月的高考备考复习。

案例直击

大一学生退学重新参加高考

据了解,20xx年广州番禺一名考生鲁兵被安徽某211工程大学录取后,开学没几个月便自动退学回家。近日,鲁兵告诉记者:我当初之所以报考这所学校,主要是觉得它属于211工程。我是湖南人,高中才到广州这边读书,家里人对211大学非常钟情,加上我也一直很想就读中大法学院,而我高考的分数达不到广州仅有的几所211工程大学,因此选报了外省的211工程大学。

但是,令鲁兵大失所望的是,到学校后才发现,这所国家211工程大学原来是由好几所学校合并而成的,而他所学的法学专业恰恰又是原来属于三批本科的学校,不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学生管理,都与理想中的不一样。寒假回家,鲁兵与在其他一般院校上学的同学聊天,才知道人家法学专业不仅是学校品牌专业,有着国家级精品课程,更重要的是人家的法学院在国内知名法律事务所有对口实习机会,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而鲁兵的学校8年前还没有这个专业,说出去行内人根本就不知道。

鲁兵心里觉得特不平衡,他说:高考时我可是比他们高出近20分,这个分数差距在211工程大学里是可以拉开很大一段距离的。于是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后,鲁兵向学校申请退学,然后参加了20xx年高考,如今他已进入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学习。

误区纠正

211工程大学不等于名牌大学

日前,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指出,高三考生和家长不能盲目追求211工程大学,因为211工程也有劣势专业和薄弱院校,非211工程也有强势专业和名牌院校。考生不要一味把目光盯在院校的头衔上,适合自己的大学才是最好的大学。

据介绍,在全国同类别大学中,名牌大学应该是建校时间较长、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过硬、学习氛围浓厚的大学。尽管大部分名牌大学都是211工程,但国家考虑到院校归属、区域分布、行业重叠甚至占地面积、办学规模等因素,也有个别名牌大学未能进入211工程。目前,名牌大学不是211工程的主要有以下几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这些院校在全国所属行业中都是大佬级的院校。

目前,全国各省市招生都采用分批次录取法。大部分省市本科招生分为四个批次:提前批是军事、政治类院校;第一批是全国重点和省重点院校;第二批是一般本科院校;第三批是近年来新建的国有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因为第一批次是重点类院校,有人误以为第一批次院校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其实,每个省都有几十所第一批次院校不在211工程之列,这些院校多是本省的综合类院校和师范大学,如汕头大学等。

此外,211工程大学不都是全国重点院校,事实上有近1/5的211工程都是地方所属的重点院校,如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这些院校每年招生时绝大部分招的是本地考生,学生就业、知名度等也都是局限于当地省份。

名词解释

211工程

简单来说,211工程就是我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这是我国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而实施的。据悉,211工程这个红头文件是1995年发布的,至今已过去十多年。这期间,我国高校格局有较大变化(每年都有一些学校改名、迁址、升格、合并及主管单位更换等),申请入选和已经入选211工程的院校陆续增加。截止到20xx年1月6日,全国211工程大学有112所。其中,广东省的211工程大学有4所,分别是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大学生就业: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发展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每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职业生涯的阶段模型。

一个人整个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按先后顺序可分为早期生涯、中期生涯和晚期生涯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三个时期中,我们依据休普的划分,又可以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创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

从职业发展阶段模型中可以知道,大学生时代正处在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萨帕对职业发展研究认为探索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尝试期(1517岁);(2)过度期(1821岁);(3)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依据这一结论,大学时代应该跨越了过度期和初步试验承诺期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事实上在初步试验承诺期,许多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工作在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

从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对职业发展研究可以知道,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依据萨帕的研究,人早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成长阶段(014岁)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个体的表现都不相同。(1)幻想期(410岁):需要占统治地位,在幻想中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2)兴趣期(1112岁):喜好成为职业期望和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3)能力期(1314岁):开始更多的考虑自己的能力以及工作要求。在西方许多国家,他们的职业教育从小学便开始了,而且教育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等,他们非常注重学生对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邀请社会上各种职业的到学校介绍各自的工作;学校还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模拟实践活动,年满14岁的则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打工,积累宝贵的工作资本。这些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相融的,我们只有在学有所成之后才能考虑职业的问题,我们现在这一代的大学生都是如此。特别是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以后,传统的计划分配已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取代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体制上和观念上的变化与我们在成长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和感化是截然不同的。当现在的大学生成为就业责任的主体时,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大大增加,特别是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种种心理问题,使就业走入误区。

职业发展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我们应该承认并正确对待我们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切实做好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着手。

第一,个体的自我定位。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子,相信自己的实力。现在有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在用人单位面前缺乏勇气,对比较有把握的事情总是不能大胆接受,尤其是对一些自己向往的高职,高薪的单位缺少竞争的勇气,从而丧失理想的就业机会。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为此,我们首先要准确的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要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在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所创的职业性向测验,他把个性类型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任何一种环境大体上都可以归属于其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组合。通过类似的职业性向测验我们能够更好的实现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

第二,职业目标的确定。许多人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一种预期,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体年龄和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近几年,不少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一直强调大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甚至为了这些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同样,对于那些存有这山望着那山高心理的学生,也是职业目标不确定的一种表现。盲目的攀高追求与选择不仅影响个人目前的就业,同样会对个体以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在现在和将来要做什么。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分阶段制定。

第三,建立和发展职业咨询机构,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凭个人的经验是很难实现目标的。我们知道,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有限的,职业选择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个人的年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这过程中,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至少是少走弯路。学校在建立职业咨询机构时应该注意到这类机构必须由一批具有广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并精通各种科学测评手段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组成。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在大学生大学生涯开始之际就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课程,从理论上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懂得应该为什么,并且如何去规划和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

总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职业发展规划与大学生就业


职业发展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每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职业生涯的阶段模型。

一个人整个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按先后顺序可分为早期生涯、中期生涯和晚期生涯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三个时期中,我们依据休普的划分,又可以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创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

从职业发展阶段模型中可以知道,大学生时代正处在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萨帕对职业发展研究认为探索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尝试期(1517岁);(2)过度期(1821岁);(3)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依据这一结论,大学时代应该跨越了过度期和初步试验承诺期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事实上在初步试验承诺期,许多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工作在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

从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对职业发展研究可以知道,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依据萨帕的研究,人早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成长阶段(014岁)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个体的表现都不相同。(1)幻想期(410岁):需要占统治地位,在幻想中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2)兴趣期(1112岁):喜好成为职业期望和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3)能力期(1314岁):开始更多的考虑自己的能力以及工作要求。在西方许多国家,他们的职业教育从小学便开始了,而且教育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等,他们非常注重学生对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邀请社会上各种职业的到学校介绍各自的工作;学校还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模拟实践活动,年满14岁的则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打工,积累宝贵的工作资本。这些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相融的,我们只有在学有所成之后才能考虑职业的问题,我们现在这一代的大学生都是如此。特别是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以后,传统的计划分配已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取代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体制上和观念上的变化与我们在成长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和感化是截然不同的。当现在的大学生成为就业责任的主体时,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大大增加,特别是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种种心理问题,使就业走入误区。

职业发展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我们应该承认并正确对待我们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切实做好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着手。

第一,个体的自我定位。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子,相信自己的实力。现在有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在用人单位面前缺乏勇气,对比较有把握的事情总是不能大胆接受,尤其是对一些自己向往的高职,高薪的单位缺少竞争的勇气,从而丧失理想的就业机会。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为此,我们首先要准确的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要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在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所创的职业性向测验,他把个性类型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任何一种环境大体上都可以归属于其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组合。通过类似的职业性向测验我们能够更好的实现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

第二,职业目标的确定。许多人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一种预期,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体年龄和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近几年,不少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一直强调大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甚至为了这些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同样,对于那些存有这山望着那山高心理的学生,也是职业目标不确定的一种表现。盲目的攀高追求与选择不仅影响个人目前的就业,同样会对个体以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在现在和将来要做什么。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分阶段制定。

第三,建立和发展职业咨询机构,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凭个人的经验是很难实现目标的。我们知道,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有限的,职业选择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个人的年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这过程中,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至少是少走弯路。学校在建立职业咨询机构时应该注意到这类机构必须由一批具有广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并精通各种科学测评手段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组成。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在大学生大学生涯开始之际就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课程,从理论上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懂得应该为什么,并且如何去规划和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

总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职业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漫谈


首先是现实与定位

定位是个很没有趣味而不讨巧的词,但这是一切的终点和起点。比如这牵扯到为什么要考研,为什么要出国?虽然借鉴历史很重要,但考研和出国,不该仅仅是因为历史上北大人这样做,也不是因为别的同学这样做--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你本人的下一个人生目标需要你这样做. 我们应该明确出国或者考研能带来什么益处,并且这个益处是优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就好像跳槽不该仅仅因为现在的工作不够好,而更应该因为新工作是你更满意的。

对于求职而言,首先是需要清楚自己为什么选择某家单位,然后要同样清楚为什么这家单位要选择你(它能给你什么,你能给它什么)。

在采取行动之前,我们不妨问自己四个问题:

--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选择的工作,能赖以谋得我要的生活吗?

--我喜欢做这份工作吗?

--我的能力足够做好这份工作吗?

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淡泊从容的简单生活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的愿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样的生活不仅仅健康简朴,同时埋伏着昂贵,假如没有足够的储蓄和保值能力,那就需要生活在强大完善的福利系统保障下,而这是目前尚未具备的。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大大不同于我们的父辈,平静的水面下,处处是湍急的暗流,你需要快速高效地做出漂亮成果,否则你就很容易出局。比如当今的中国每年都要出版几万种读物,但是上架后那些不能迅速上位的书很快就会被毫不留情的撤下来,这为人们推测出版商出版80%的书籍是因为他们能靠20%的书籍盈利提供了依据。

而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有些应届生告诉我,找工作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什么工作是适合自己的,怎样才能找到一份既符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又提供不菲收入的工作。

一、先谈行业

在现实中,一方面,用人单位为找不到合适的人填补重要岗位的空缺而头痛,另一方面,大量的求职者在苦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那些发展迅速的行业,这种矛盾越发凸显。

有的人认为好的行业不容易进入, 我个人持相反的观点。

人才的繁殖和成长需要一定的周期,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市场上,就是那么些合乎要求的人。如果行业的增长较快,人才的供应往往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增长的需求。

于是用人单位就必须面对现实,降低用人要求,比如过去有的职位根本不考虑应届生,现如今没有那么多上来就能出活的熟手高手,大家就不得不正视现实,考虑接纳应届生了。这时候新人处于一个相对合算的位置,能获得一个好的起点,这也是你的好专业好教育出生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我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在中国,比如互联网,教育,医药,通讯,能源等,都是看好的行业,持续盈利能力强,附加值高,一定的抗周期性通货膨胀冲击的能力。

有个笑话,说有一个小姐给她的同乡发短信,说是这儿:钱多,人傻,快来。有时候我们同行之间开玩笑说,现在这个市场上就有这么个味道,钱多(行业经济效益增长迅速),人傻(足够QUALIFY的应聘者越来越难找,因此雇主不得不降低要求,确实感觉人员的平均素质下降,虽说谈不上人傻,可和五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收入高,发展好,还能符合你的专业志向,所以可不是快来嘛。

二、再说说专业、兴趣和收入

大学里主要是培养思考的方法。

我但愿你的专业是你喜欢的,并且是符合宏观经济的大趋势需求的;否则,这更是得慎重选择职业的时候了。专业这个东西,比如学化学,进一家化工公司应该算是专业对口了,那么你进去后,做销售,还是市场,还是RD呢?三个职能的收入都不错的。

面试的时候我喜欢问应聘销售的新人两个问题:

――你认为新人做销售首先会面临的心理上的冲击是什么?

――你为什么选择销售这个职业?

有一位华中理工的美眉告诉我,她在暑假去卖过保险,业绩比别的同学都好,她认为她和同学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别的同学感到是在求人,很痛苦很伤自尊,而她能克服这种感觉,人家越是不理睬她,越激发起她想让客人从口袋里掏钱的斗志,而且她不断的希望卖得更好。

我基本肯定,她至少了解什么是销售。关于为什么要做销售,她的回答,大大好过面试中常见的答案因为我喜欢和人打交道(其实提供这个答案的新人中,超过半数的人并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甚至惧怕和陌生人打交道)。

她说的,正是新人判断自己是否适合销售这个行业的最基本的两点:能否过求人伤自尊的心理关,能否过每个月完成不断加高的指标关。如果这两个关过不去,你在销售这行活不下来。

有的新人,在学校成绩很好,人际关系也不错,是各种社团活动的活跃分子,但是一被客户赶出门去,下次就再也不愿意去见客户了,客户的冷脸給他的羞辱感让他简直痛不欲生,他甚至觉得这样的人生没啥意思。还有的人一到月底,想到尚无着落的指标,就烦躁厌倦。这样的人,和销售的高收入是无缘的。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求职压力就去应聘销售。

也许正因为上述原因,我注意到每年应聘RD职位的名校应届生是比例最高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明白一点,第一,RD的职位空缺相对不多,也就是说当你处于初级阶段,社会需求总量方面是受到限制的;第二,干这行你需要才华专注和狂热痴迷,一个一辈子做不出带来漂亮销量的配方的化学师是很郁闷的,科学技术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实现其价值,于是他成不了科学家,只会是一个资深化学师。还有的行业的技术职位,过了三十五,就TOTALLY不是年轻人的对手了。

市场部的职位是最理想热门的职位之一,同时具备了收入高权利大的职业特征,那么有志者需要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市场经理都做过销售,并且做销售的时候是TOp SALES。

而且有一点,假如你想要安逸淡泊的生活,市场部是最不合适的,虽然它没有每个月承担指标的压力,也不用求人还老被销售求。做市场,需要那种天天带着振奋的精神状态,满怀SHApE THE MARKET的激情追求理想的人,对逻辑和战略思维高度的要求自然也很高。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销售,我还是很愿意推荐新人从销售开始职业生涯,让我給大家几个做销售的理由。

一,超过70%的CEO出生销售;

二,假如你能好好的做个三年销售,以后你转行做什么都不浪费,你将属于最强大的群体,具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三,销售是晋升机会最多的职业,大大的多于其他任何一个职能,比如财务比如HR;

四,销售是靠打工能带来最丰厚收益的职业,尤其在职业起步阶段,它能帮助你迅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五,销售是最容易找工作的职业,到处都需要销售,而且职业生命周期长,可以HAppY的干到五十岁,等于变相的增强职业安全感.举例说吧,一个新人,假如能进一家五百强公司,起薪不外乎是3000到6000元, 技术奇才的话,MAXIMUM MAXIMUM给你8K。(外企年薪大多14-16个月不等)。

没有获得升迁的话,每年结合你的业绩表现,主要还是参照CpI的上涨速率获得加薪,这些年8%是很多外企采用的平均加薪幅度,因此你很容易算出3年后,5年后,你能拿到多高的薪水。(北京或者上海的房价我就不说了)

假如你做销售,你的收入将DOUBLE,因为你有可观的奖金。同时,你获得晋升的概率将至少翻倍。

三、换位思考, 学习得体

人有四种出身:家庭,长大的地方,教育,职业。

但是,教育出生仅仅是一张门票,让我们来看看你还没有证实的是什么:你的影响力,你的适应能力,你的承受压力的能力.

总而言之,你的生产力要能高于平均生产力对用人者才有意义,到那时候,你将不是企业的人力成本,而是人才,否则你的教育出生只是你的事情。

好的职位总是存在的,关键是你是否是潜在的人才。这个问题就说回来了,你未来能做什么?你现在能做什么?

总体上我个人感觉,现在的应届生成熟度还是有所提高的,早两年,新人来面试,简历上时髦: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或者: 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惊喜。

去年我忽然意识到大家现在都不撬地球了,也不提供惊喜了.

有时侯我在面试中向新人要录用他的理由,对方往往把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主打优势.

这显然是一种进步. 不论你打算进国家机关,还是事业单位,或者知名外企,哪里都喜欢要聪明得体的人. 当你去面试,或者你刚到一个单位工作的时候,得体是很重要的基本游戏规则。

如果你要一份体面的前程,首先你需要明白一些得体的小规矩:

――面试的时候身体不要乱动,语速语调适中

――男生穿着黑皮鞋就别穿白袜子

――学会倾听

――诚恳和礼貌

――知道自己的强项是学习能力、逻辑,以及激情,并且展示自己正常的人际关系

――了解自己需要在承受压力和面对挫折方面让对方放心,并备有实例准备说服面试者

――了解行业的累积对自己很重要,而且 HR通常对一份不到两年就跳槽的简历有CONCERN,除非那份工作太烂,或者新工作真的好

――新人喜欢问你们公司提供什么样的培训?但是其实70%的知识来自于实践而不是课堂

――最后一条是,要知道人们喜欢新人的激情和冲劲,但并不欣赏没有根据的勇气和信心(比如对一份15万的年收入嗤之以鼻;不重视很多人一辈子也挣不到一千万的客观事实,或者以为那是因为那些人比我蠢;或者把IBM和MS的OFFER贴到学校的BBS上并告诉全世界我DECLINE了他们的OFFER)。

四、管理培训生

总观知名外企录用的管理培训生,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 IQ绝对高,EQ更加高。

志存高远就不用说了,为人处世都非常得体。

我曾经分别和几位管理培训生交谈过,我问他们是否了解,他们可能是在一个虚拟的友好环境中成长,他是否了解一个BUDDY(伙伴,企业指定专人,在日常工作中帮带管理培训生,通常此人本身业绩表现较好,而且乐于助人)对他意味着什么?

结果这几个人都微笑着告诉我,他们了解并非所有的人都对他们友好,除了不少员工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感觉心理不平衡以外,部分经理内心也不接受管理培训生,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内部有很多员工经过长期的工作历练,经验和能力都不错,这些人是一步一个脚印为企业立下汗马功劳逐渐成长起来的,经理们往往认为这些人才是企业应该下本钱重点栽培的人才,如果转而投资在没有一点贡献的管理培训生身上,对普通员工是不公平的。另一个原因是,管理培训生再聪明,EQ再高,毕竟是新人,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人的诸多书生气的行为想法,让原本心理不平衡的其他员工更加看不上眼。

此外,他们都清楚的意识到BUDDY为他们的成长付出心血,如果没有一个人在一开始就不离不弃的陪伴着你,告诉你公司附近哪里有好吃的午餐,提供合租的信息,当你第一次遭遇客户用厌恶的口气大声呵斥着把你赶出门去,你再也不想去见客户的时候,他帮助你修复受伤的自尊,同时激励你的斗志和勇气,这非常重要,MANTOR会教給你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假如没有BUDDY的陪伴,只怕不等你看明白方向,你就已经没有勇气走下去了。

坦率的说,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职场上,人们时常听到对八十后的批评和担忧,但是职场不可能把80后剔除出去,70后和60后也有很多自己那一代人的毛病,我有个朋友就和我说,80后自我,70后自私,60后不少已经没干劲了。80后的优势也明确存在,比如创造和想象。

当我听到管理培训生们坦然诚恳而感恩的评价客观世界,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认知,我感觉到对八十后的担忧是多余的,这一代自会有这一代的领袖。

五、关于物质上的准备

我就说三条供大家参考吧。

一是睡眠要正常。

二是要会过日子,比如知道什么样的房子性价比最高,什么时候买入是最合适的,否则光知道傻挣,挣的可能还赶不上房价涨的。

三 是要了解伴随着你的实力的积累,财富的积累需要假以时日。

六、只是开头难一下

最近我遇到一件事情,有一位销售要离开公司,因为有更好的发展。小伙子是三年前应届毕业的时候被招进来的,他的教育出生很普通,毕业于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校,当年为了找工作小伙子和大部分应届生一样颇经历了茫然与苦恼。不过短短三年,在得到较好的培养和磨练后,他这么快就被竞争对手挖走了,我确实惋惜,但也为他高兴。事实上他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8万,我只能设想竞争对手用20万以上的收入来挖他,同时让他的工作强度低于目前。

我想说的是,找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也就是难那么一年,最多两年,假如你正确的努力,并且,这份努力,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努力,也就是一份说得过去的努力,只要你开始入对了行。

俞敏洪谈中国大学生就业心态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今天邀请我到这里和大家聊聊,给我的题目就是大学生就业心态。我就自己随便聊一下。因为当初我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没有就业心态。我们当时毕业的时候是国家分配,国家指向哪,我们就到哪。当时国家没有把我分到西藏,把我留到了北京大学。国家说到哪,我们就走到哪。现在你毕竟有这样的心态,也不一定能做得到。

今天讲的主题,主要是三到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就业的大形势,第二是就业与职业的关系,第三大学生就业心态到底应该怎样,第四我现在从老板角度来看,我录取大学生最注重大学生什么东西。

第一就是大的形势。非常的不乐观,中国在大学生扩招的情况下,没有为大学生市场做好准备,中国在大学生就业这个层次上是没有的,比如说确实国有企业在发展,民营企业发展更快,新东方平均每年接纳400个大学生速度发展,既使这样,中国整个市场没有为大学生所准备的中国扩招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大学生毕业以后,该干什么。大学生该干什么?不知道,农民还有一点土地可做,工人阶级习惯了在机器跟前劳作,或者习惯了下岗,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可能是不可回避的一个命运这样的一个准备。

中国大学生毕业每年都在呈20%到30%递增,今年数据大学毕业生413万,就业机会比去年少了22%,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22%,今年会有80万左右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对于一个大学生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在大学的时候花了很多学费,父母很辛苦,而且毕业生出来得工作,这是他们人生中间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中国大市场没有做好准备,不仅从大学生工作能力问题,也不仅仅是我们有没有工作经验的问题,而是市场没有办法一下子吞吐这么多大学生的问题。

我们当初毕业的时候,不存在找不到工作这样的行为,因为当时大学生是稀有动物,既然是稀有动物就相对比较好办一些,把你放在动物园展览也是能有收获的,现在大学生是遍地开花的现象。尽管社会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大学生毕业有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真正落到任何一个个体大学生身上,是非常难受的事情,国家在这方面尽管反复建立大学生就业中心,民间也在为大学生就业做出努力,但是实际上,由于中国整个大市场,没有为大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或者说大学生人数毕业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就剩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第二个,这是一个大形势,从教育本身来说,中国的大学教育依然没有什么过去大学教育当中反思过来,进大学就是学习知识,进了大学以后,大学四年轻松度过,很多的大学教授在市场上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受过职业训练的经验,中国大学的教授不少都是从大学走向大学,包括工商管理的教授,有很多没有自己在实践当中做过企业,学校尽管扩招了很多学生,尽管学校和教授都是为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但是教学本身内容和就业依然是大大脱节。这是我身有体会的。这个脱节的,包括我所在的北京大学英语系,到现在依然学古汉语,依然学着拉丁文这样的东西,对中国大学生的现实,到底带来多少好处,是非常难说的一件事情,这个会增加学生的某种学术分量,但是现实当中,学生如果生存不下去,学这个东西能带来多大用处,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教育的导向,依然是让学生以知识学习为主,而不是以就业为主,导致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心理上也没有做好准备,很少有大学老师上大学第一天,同学们你们上大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生存更加好,而是你的生存更加好的唯一办法,就是毕业的时候,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大学学的东西是一二三四五,没有这样的老师会这样讲的。只会告诉你这个原理背出来怎样,那个原理背出来怎样,中国的大学教学方针是有问题的。这个教学方针体现在心态问题上,大学生毕业之前没有做好很好的准备,通常到了三四年级自己面对工作,发现自己找不到工作,一个面对就业自己不知所措带来的后果。

我问过不少考研究生的学生,为什么考研究生,反正到社会上也不知道干什么,干脆还上三年研究生,如果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上研究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中国研究生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松垮,很多研究生三年过的比大学三年过的更加松散。研究生的扩招和大学生扩招导致的现象,两到三年以后,研究生和大学生拼命抢夺人才市场。这样的结果,研究生会占有优势,有可能本科生更加愿意从零干活,这样的结果,研究生和本科生就业形势同时不佳的情况,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非常严峻,每年几十万的人找不到工作,几年下来就是二三百万,这样社会问题就会出现,社会不安定因素就会非常的明显,未来如果说中国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会出现,出现重要来源就是中国的大学生,尤其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再回过头来讲,讲到大学生的工作,我一直把工作分为三个领域或者三个步骤,就业、职业和事业。只有一个不能做,就是千万不能失业。我每次打事业的时候,打到电脑里敲出来的两个字都是失业。失业就是拼音中间,你把拼音的手两个失业和事业拼音是一样的,通常跳出来的第一个是失业,第二个才是事业。就是说,大量的学生根本不用谈事业,事业离你们太远了,真正要谈的是不是能够不失业的问题。就要从就业做起。找一份工作,不管是否喜欢,你就干,干上这份工作,有了一份业,就可以赚自己的钱,不用花父母的钱,这叫就业。我对学生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口头禅,22岁以前,如果父母需要通过给比一部分的经济资助赞助你大学毕业,如果这是父母的应尽职责,到了22岁大学毕业以后,不管你是上研究生还是什么,再花父母一分钱,是卑鄙的。从来没有听说一个老动物带着一个小动物过一辈子的。

对于我们来说,中国的父母尤其是,对于孩子未来,到底怎样让孩子生活得更好,有钱的父母,孩子找不到工作,没有关系,继续给他钱吧,最后剥夺了大学毕业生成长的权利。不知不觉由于父母不断供给,不断养育,最后使大学生自己越来越失去独立作战的能力,越来越失去自己成长的可能性,最后的结果一辈子不成长,一辈子没有出息。一辈子窝囊。我们那代人,从小必须自己劳动,从小必须帮助父母干活,我在大学的时候,父母不可能给一分钱,国家给22块钱一个月的生活费,大学毕业想的不是自己的理想不是自己的梦想,而是赶快干活,挣钱养活自己。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22岁是一个分界线,把自己和以前的依赖关系都割断。当然也有同学说,我22岁读研究生,我确实需要钱,但是我读研究生认为自己更有价值。价值跟社会经济交换,那就是货币。也就是这个价值背后你能产生货币,这个货币你可以毕业以后产生,也可以持续更长一段时间,比如做文学家,或者做画家,可能画到四五十岁,或者写到四五十岁,才能换回社会价值,比如梵高一辈子穷苦潦倒,结果死了一以后一部画就几千万美元。你先要假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先活下去的境界,解脱你父母的依赖,依赖父母的状态,不管父母是否有钱,这个前提条件就是22岁的时候,假如你真要上研究生,真要出国读书要花钱,有没有可能向父母写一个借条,并且以同期银行利息计算。如果这样,你就有一种逼迫感,我必须工作,其实一般的工作就是远大理想和伟大色彩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我不太容易接受,通常另外一个情况,开出工资价格让你难以接受,当然大学生毕业以后,有能拿到上万块钱,也有拿到两千块钱我从来不认为一个毕业以后,拿到两千块钱以后一辈子赶不上那个拿到上万块钱的。大学生就业心态,在我这里碰到的情况非常有意思,比如有的时候故意很讨厌这样的大学生,说我能干这个,能干那个,说了解很多新东方的事情,现在干这个事情,新东方也有一些位置可以干,比如有两间厕所没有人打扫,你是否愿意打扫。如果你真看好新东方,如果你真喜欢教育的话,一般的学生看到这个是不会接受的。如果真接受了,至少给我的感觉就是就业心态,就是想在这个领域发展。

你在新东方打扫卫生一年,你离开的时候,写简历就是在新东方工作了一年。如果你有更好的职业心态,作为大学生每次打扫很干净,我每次进这个厕所都感到厕所是超一流的,我觉得你的工作精神,敬业精神让人达到钦佩。如果你再坚持一段时间,我可能给你分配更多的工作,比如四个厕所,这样加了一倍的工作机会,如果四个厕所打扫的很干净,我就可以把打扫新东方的员工都归你去管,第一你的工作很好,第二你有敬业精神,第三我发现你个人沟通不错,我肯定让你逐渐进入管理岗位,这不就很容易做到了这个事情。这是一个就业心态的问题,大学生现在面对社会,自己一进入社会就能看到自己一份喜欢的工作,并且能拿到很好的薪水做下去,这样的机会确实比较少。

你进入机会的敲门砖,就是你必须选定一家单位以后,从这个单位最基层的工作干起,并且以自己的态度和业绩来证明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前途,以及证明自己对这个机构的喜欢,让自己在这个机构中间逐步上升。所谓就业就是找一份工作而已,特别简单。我当初留在北京当老师,我从来没有想到当老师,我从北大毕业以后,仍然中英文水平比较差,之所以留在北大当老师,是国家分配体制所导致的。我填的申请表中间的志愿,都是包括国家机关,包括外贸部,外交部等等这样的单位,这是北京大学老师的职位我从来没有填的,之所以被留下来,当时北京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非常缺老师,必须得留五到六个同学作为老师。我是作为全班倒数第五名被留下来的。我留下来以后,我知道不能丢这样的工作,如果我拒绝了,就意味这我的户口被打回原籍,这样我就要回到农村去,所以交给我什么工作,我都得干,从不会当老师,抱着一点点敬业精神,抱着对自己的学生一定要好,从不会当老师,到一年多自己以后,我自己把老师这个职位做了一个转向,最初我的概念,就当那么一两年老师,同时还看看有什么机会,或者出国,或者转到别的好行业去,没有真正想过自己要当一辈子老师,直到当了两年老师以后,就转到第二步。就是职业境界。

职业和就业区别,就业就是能使自己能活下去的临时工作和未来发展方向不一定相关,可以相关也可以不相关的工作,叫做就业。职业不一样了,选择这个行业打算干一辈子。我在北大两年以后,就下定决心自己一辈子不离开老师的讲台。基于我大量的时间,当老师每个礼拜最多教10个小时的课,第二我多余时间可以读自己的书,而且当老师有寒暑两个假期,可以出去旅游,你得到了对时间的交换,我这么想就决定当老师,在北大当了那么多年的老师,确实过的比较舒适。没有想到我还在当老师,没有想到我所认为当老师可以带来的时间上的充分,以及可以享受充分的空间,就是出去旅游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完全没有。没有想到当老师这个职业慢慢转向另外一个状态,当我确定自己的一辈子职业方向以后,我本来的打算是在北京大学一直干到年纪大,最好能录到北京大学三级教授或者二级教授来当当,中间出现波折,因为出国的原因,因为北大跟我各自各样的关系,比如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在北大在外面被培训机构教书影响了北大自己培训机构招生人数,结果北大给了我一级行政机构的处分问题,导致我下定决定从北大辞职这样概念。做新东方不是我主动选择,是一个被动选择。是被某种外来因素推动以后,产生的一个被动慢慢转向主动的概念。

对于我自己来说,把老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就下定决心以后,从来没有变过,包括做新东方,包括现在的新东方我仍然是老师的身份出现,有很多时候,有很多机会可以做别的行业,比新东方赚更多的钱,包括某种意义上来说,新东方可以进入房地产,包括新东方可以进入歌厅,包括可以进入游戏行业,假如我们愿意,因为新东方有这样的前提,有这样的资金投入实际上,为什么所有这样的东西,我们都全部没有去考虑,因为我觉得做这些东西跟我做老师没有关系。所以,我的事业整个的围绕就是围绕在了我这个职业,事业就是职业对外的扩展和延伸。

它的前提就是你那个事业做失败了,仍然可以回到你的职业。就是如果事业做失败了,发现自己变的一无所能了,你职业和事业一起丢了,就只能回去打扫卫生就业了。对我来说就是英语老师,往后扩展就是英语和各个方面加在一起的,比如文学哲学可以用英语一起来教,我现在回到老师的位置上,相当的轻松。我以前没有新东方,现在新东方没有了,我还是没有什么丢,我原来只是一个老师,而说不定我还赚了,原来在北大的时候是出来一个讲师,现在让我再回去,如果不给我一个副教授,我是不会回去的。总的来说我是没有丢的。我觉得始终有一个中心点,利用自己的强项和别的人一起看一份事业,比如你是一个会计,慢慢干起会计事务所,你是律师,你慢慢干起律师事务所等等都是这样的先例。

也就是说,围绕你自己的特长,去做这样的事情,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是什么呢?你失败了也不可怕,所以我觉得大学生要做到三个领域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如何先就业,我通常不鼓励大学生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创业,除非创业不用花太多的钱,如果你的创业是有大量的风险投资给你投完以后,你花完以后,风险投资拿你一点办法没有。创业的前提就是我想成功,根据统计数据,大学生本身没有毕业的时候,直接创业成功的比例很低,估计有10%的人能相对活下来,最后能做成真正大气的1%都不到。我比较主张大学生带着自己的创业梦想,在相类似的机构或者说能使你学经验的机构,工作一两年,使自己的个性,以及自己的技术才能更加完善,再去创业的比例成功概念就更高一些。

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一上来就想创业,并且有这样的财富或者说不需要财富,背后承受多少失败你都无所谓,如果创业只是这次失败了,也又是成功可能性的。我的创业是在北大毕业以后,已经工作的七年基础上,并且北大出来以后,为别的培训机构工作两年基础上,才有了新东方,各个人的领域不一样,比如高科技领域有一个好的想法,如果不去实施,可能就被别人实施掉了,这个时候创业的机会或者时机要抓得更加准一些,如果稳妥的做一些自己的事情,积累经验是更加重要的事情。从

大学生就业本身,或者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的心态来说,我觉得有几个,第一个准备阶段。我常常说准备阶段,就是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有这样的行为,由于高考太辛苦了,让人变成了非人状态,大学第二年级就让自己变成人的状态。大学一年级成绩相对比较好的情况,尽可能生活过的稍微轻松一些,把知识学的更加广泛一些,但是不一定要那么的精到。作为一个综合素质的准备阶段,大学一二年级可以弥补你在童年、高中失去的那么多的欢乐,但是真正的就业准备,其实从大学三年级一开始就开始了,三年级、四年级两年要做几件事情,才能使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相对顺利。

第一个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应该搞清楚毕业以后,找工作是什么方向。我是做人力资源,还是市场营销,还是软件,还是硬件,还是做物流管理,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你不经过两年的准备,两年你在市场营销方面,不断对专业进行探索,毕业的时候,告诉任何市场营销的招聘的单位,你说我在这方面非常厉害,这是有证据的。第二通用技能必须增加。所谓通用技能,比如英语水平,电脑知识,你到任何一个单位工作,考你的英文,要了解你的电脑操作水平。三年前我不知道电脑怎么打开,现在我电脑知识掌握的非常熟练,你没有办法,我有很多秘书和助理的。我不能晚上12点钟把我的秘书助理叫到我家去,这样会传出绯闻的。

大学生上大学的时候,一定要实践,而且不一定拿工资。比如你到新东方来,既使打扫一个月的卫生,这也是工作经验,你如果真正干得很好,如果我写一封推荐信,对你未来找工作很有好处,找可靠企业老总给你写的推荐信,未来就是一种诚信保证,既然我敢推荐你,就意味着你这个人不赖。中国企业大量老板我是认识的,中国未来老板之间,企业老板之间相互推荐,变成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的渠道。因为中国是一个整体上缺失诚信的社会,因此需要诚信系统,这个诚信系统就是需要靠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关系,我给你写一封推荐信,到杨勇这儿工作,杨勇发现你不行,然后打电话说我一顿。然后他再跟别人说,我还怎么混。相反过来也是一样,这样带来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如果说你去工作了,你真的做得很好,真的有这么一个人给你写推荐信,第三条一定要的,大学三年级、四年级寒暑假一定要找工作,这样有一个基础。

最后一点,就是在大学三四年间要准备与人打交道的心态,从同学做起,与人打交道。我只要强调一点,就是分享心态,现在中国独生子女非常霸道,什么东西拥有了自己独享,从感情到物质上的平等交往的能力没有的。什么叫平等交往。我从小到大就是按照这条线做事情,做到现在没有变过,我比喻六个苹果心态,你有六个苹果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到树林里全部吃完再回宿舍,你自己全部拥有你的六个苹果,你失去了无数六个苹果到社会上交换无穷快乐的可能性。如果你有六个苹果,自己吃一个,把另外五个苹果带回宿舍,分给宿舍五个同学,得到结果完全不一样,表面丢了五个苹果,实际上得到五个同学的认可和好感,开始了感情交往,开始了互相帮助,而最后的角果,换回的无形资源比五个苹果要大很多。还有就是我吃了你这个苹果,我下次买了不给你吃了良心上过不去。到了单位,和你的事业合伙人这么分享,在大学跟你的学这样分享,这是非常重要。一百块钱自己也可以吃,也可以一百块钱自己只用十块钱,另外的钱,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实力。新东方做到现在,几乎没有散伙的行为,凡是从新东方出来的人,都是理念上不一样的人。我们新东方股东人数扩大到500个,包括新东方普通老师员工,这个结果是新东方越来越大,人才越来越多。

这是大学生就业的几个心态。专业能力的定向,通用技能掌握,最后工作经验的积累,最后是与人交往的分享心态。把这个讲完以后,最后做一个总结,一个人的工作最大的重要性,就是两个要素组成,专业加上综合素质,从综合素质,我作为老板,讲一下你在我这工作,排名第一,有专业前提,你什么能力没有,有后面的素质也不行,第一诚恳和诚信,你这个人看上去极其可靠的,第二要踏实,诚恳诚信不意味着踏实。第三多种能力,很多人很有才能,一到办公室以后,把办公室弄的到处乌烟瘴气。第四创新能力,必须给我提出新思想,新主意,让我感到你想到的东西,我没有想到,我觉得你想到的东西比我想到的有价值,这样你的位置会节节上升。第五就是无私。如果把这几点放在身边了,我觉得不光就业得成功,你的事业也会一辈子勇往直前,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