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初中职业生涯教育教案 > 导航 > 专家呼吁:加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初中职业生涯教育教案

专家呼吁:加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专家呼吁:加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亟待强化

我们一项针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初三学生只有11.4%的城市学生和7.1%的县镇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从容就业。近日,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叶之红在一次职业生涯教育座谈会上指出,与备受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相比,中学毕业生的无力就业和盲目升学的话题依然处于被忽视的角落,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个中学毕业生,千学万学之后,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目标及其职业准备的要求茫然不知,即使他有幸就业或升学,其今后的生涯发展势必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无数事实表明,中学生群体与大学生群体一样,存在着集体性的就业无意识、升学无意识、未来发展无意识的问题。

但是现实中,与大学和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相比,在中小学校推进这一教育的动力明显不足。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校长,总是片面强调升学率。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职业生涯教育也就被冷落到了一边。此外,在中小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另一难题是老师在这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由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全社会来讲都是一个新概念,理解、领会和把握职业生涯教育,教师需要接受系统的专业化培养。因此专家指出,职业生涯教育应当尽快走进学校,提高青少年一代就业意识和素质、创业精神和能力。

中小学校如何做好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专家建议,一是要全面研究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真正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措施,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渗透;二是建议利用好综合实践课程这个平台,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项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国家课程计划;三是尽快在教师培训中普及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尽早在师范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

FwR816.COm小编推荐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社会分工的精细,工作对个人来说不只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是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和心理的满足。工作和人的关系,由以前的为生活而工作,发展为工作即生活。工作的选择也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不再只是赚钱的手段,因此有必要进行生涯规划而从小培养生涯规划的理念和能力就显得很重要。

一、大、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

(一)中学生情况: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初三学生只有 11.4%的城市学生和7.1%的县镇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从容就业。高考生对所选专业与学校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2.1%,完全不了解10.0%,比较了解 26.8%,不太了解35.5%,说不清楚25.6 %。

(二)大学生的专业及求职

1.专业的不满:

据了解,已经考入大学的许多大学生因为对其所报学校、专业缺乏了解,导致入学后学习兴趣不高。某高校研究所调查显示,逾5成大学生认为目前就读专业不理想,近2成大学生对就读学校不满意,3成学生对所学专业热情不高,仅有3.4%的学生入学前了解所报专业。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因不满意所考入的大学或专业选择复读,甚至厌学。大学生出现的这个问题已经带有普遍性。

2.对毕业后的发展前途

对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为50%,41%目前没有考虑太多,而有明确目标且充满信心只有8.3%。

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学生将学习的目的定在了考大学,而不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能在中小学阶段,学生们就对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有一些思考和探索,肯定会在未来的求学和职业生涯中少走很多弯路。尽量早地认识自己,寻找我是谁与我要什么之间的联结,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3.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去向何方,我如何到达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求职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一到邻近毕业的时候就开始盲目的投简历、找工作,这种现象出现的愿意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生们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如何发展完全没有概念。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现象,甚至起薪水平一年不如一年:教育的高投入与毕业后的产出根本不成正比。对此,许多职业测评专家指出:普遍的就业情况不甚理想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职业规划,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规划,在招聘会屡受挫折,就算进了一家用人单位也难以适应;一些人接受职业测评后发现自己的个性、能力倾向与所读的专业根本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但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招聘往往着眼于所学专业,专业成为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一旦专业与个性不匹配,在职场自然难以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中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职业指导应定位在意识、能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这就要求我国应该及早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二、不同地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我国情况

1.我国大陆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已经普遍展开,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而在中小学则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职业生涯教育,我国中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意识到如何实践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只是极少数。

2.中国台湾

我国台湾地区的生涯教育就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连续体系。在国小(小学)就开始提供儿童生涯辅导,以增进儿童的自我觉察,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让学生了解教育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及学习做决定的技巧等。中学阶段则更是采取了形式多样的生涯辅导,有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还要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另外,许多高中在录取初中生时会将职业生涯课程作为成绩的参考标准之一。大学录取学生时,除了高考分数外,还需要经过面试的程序,其中一项是自传,内容必须包括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我国港台地区出版了许多有关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读物,如《生涯定位》、《生涯发展与辅导》、《生涯规划的艺术》、《职业生涯规划》、《一辈子的事:生涯规划与潜能开发》《人生的决策:生生涯规划》等

(二)其他国家

美国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日本专门在初中、高中开设进路指导课程,并规定具体学时数。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德国等职业系统非常规范和发达的国家,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在学校里也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而职业测评更是铺天盖地。职业规划早做一些,对个人的发展定位能够准确一些。实际上,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理想的确立都是在中学阶段。

三、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当然,不得不承认,就业的压力让许多高校日渐重视职业生涯辅导和教育(姑且不谈论其方法与效果),可是,如果我们一定要等到去找工作的时候才重视这件事情,往往为时太晚。 很多学生直到进入大学学习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有很多学生直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那么无能为力,对职业、对自己的人生完全缺乏方向感。因此,大学生需要生涯规划,但这不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情,中学生也需要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生涯(career)指个人一生的道路或进展途径,它不仅止于工作或职业,还包括事业、前程、生计、爱情、家庭、休闲等方面,它包含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所从事的一系列与个人工作生涯有关的所有活动。生涯是一个人选择并透过他的工作或专业、生命去追求人生价值的课题。生涯的发展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通常被视为与工作有关的个人成长、学习和发展过程。

生涯规划是以人生命历程中的事业生涯发展为核心,关心个体一生当中的教育、职业,并涉及与教育、职业有关的生存角色的选择与发展。生涯规划的观念认为,(1)每一项职业对社会都有独特的贡献。(2)相信事业是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人有一个寻求生命意义和方向的动力,即追求梦想与理想。(3)要求我们探索过去、现在和将来,回顾过去,可以寻找阻碍我们成长的经历,重建自我的信心,把握现在的状态,为将来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4)应该探讨一生中的不同角色,这些角色之间相互关系和影响,如事业目标与人生角色的互动作用,透过规划不同的生命角色,才能迈向多元的人生目标。(5)相信生命意义和目标可以在不同的活动领域中实现(如工作、学习、休闲)。(6)探索自己、认识自己的需要、技能、价值观和兴趣,了解自己是什么、要什么。(7)个人在事业规划过程中,对社会环境须仔细考虑可操纵因素与不可控制的因素。(8)相信生涯规划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从适当的辅导与教育中学习获得。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自我发展。

学习了解自己和发展其能力,着重于认识自我。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从总体自我概念指向学业的自我概念、自我功效感、自尊感、主观幸福感。预防的负面心理因素是:抑郁、焦虑、无助感、自我妨碍等。需要了解的自己的心理因素为:多元智力倾向、价值观取向、兴趣、人格特征等。

2.生涯探索。

学习探究和工作等生涯机会,着重于认识自己学习境况与将来职业世界。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元认知能力、认知策略、创造性、理想等。

3.生涯管理。

学习生涯规划、实践和调整其生涯计划,着重于培养规划与努力实践理想的能力。需培养的心理因素为:自我决定与自我支持因素、对他人和人际关系的社会知觉、社会交往能力等。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也不同。根据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及有关新课程的相应内容我国青少年生涯教育的阶段和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小学阶段为生涯认知阶段,因此学生在这个阶段须知道周围的工作环境和其它广泛的职业知识,并了解自身与工作世界的关系。即:小学一二年级了解自己, 三四年级培养:基础能力 五六年级认识生涯发展。初中阶段为职业生涯探索阶段,让学生在这个阶段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们所知道的职业群,通过实习、参观、访问等各种方法获得具体切实的职业体验。即:初中一二年级;进行生涯探索 初中三年级着手生涯规划。到了高中阶段为职业生涯准备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须学习职业领域的有关入门技能,具有从事技术性工作的能力,或具有进入专科教育的知识准备,使他们顺利进入工作世界。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童年。学习的目的不是为

了考大学,也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工作。如果职业生涯规划从中小学做起,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意义。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学生特别重要,因为他们在从学校过渡到工作世界的过程中,要面对很多和事业相关的抉择,包括升学、分文理科的选择,兴趣培训或技能进修的选择,以及职业的选择。能够有效地规划人生和事业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成长任务。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单个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即将毕业的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也不管他们是否继续升学,职业选择对他们来说是迟早的事。而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则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步入社会? 因此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人生。特别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从而确定人生的方向,为准确定位提供奋斗目标和策略,并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认真分析个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找准职业方向,把握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同时应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重塑自我形象,认识自己的价值并最终促使其增值,实现个人兴趣、能力、价值、事业、就业单位及家庭的多赢局面。

(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1.结合素质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在中学阶段,各学校可以结合素质教育活动,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内容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中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及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帮助中学生了解各类大学及专业的具体情况,提高将来考入大学及专业选择的满意度。

2.各学校应配备一名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

专业化的指导教师是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力量,在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在中学中选拔推荐一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或心理辅导工作的骨干进一步深造,提升专业水平。组织各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积极参加各大学的招生咨询会和用人单位的就业洽谈会,熟悉就业市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目前,网络已成为学生汇聚思考、交流思想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在学校主页上链接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网站,引导学生登陆官方的网站学习相关知识。

4.组织中学生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光想不做不行,不做分析、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也不行。因此,即将毕业的中学生可以通过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即形成文字,时刻对照、鞭策自己的职业生涯实施情况。方案的编制一般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措施及时间安排等。有可能的话再请有经验的老师或职业指导专家点评,以便改正和完善。

5.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鼓励、指导学生创办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等有利于自我成长与锻炼的社团组织并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让这些社团组织成为中学生交流社会实践感受的场所。同时,针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要求,通过社团开展的各种职业技巧比赛、应聘艺术、就业市场调研等社团活动,帮助中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素质和信心。

反观大陆的情况,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可以学习这样的方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具有规划观念和自主意识的学生呢。 最后,让我们好好思考思考来自雷恩吉尔森所著《选对池塘钓大鱼》一书中的话吧无论你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硕士博士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第一门课也是最后一门课。

人生需要规划,人生应该规划,人生可以规划。

中学生亟须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自己走了不少弯路,不能让孩子再走弯路。国内第一个将职业规划带入中学课堂的北京人大附中专职职业规划师、北京前方导航教育公司首席专家吴志兰11日在北京举办的一次讲座上呼吁,中学生亟须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

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据吴志兰介绍,我国高等学校指导发展很快,但中学职业规划意识仍十分模糊。国家相关部门对中小学生职业规划研究已开展多年,但从来没有正式进入过课堂。对北京人大附中近1000名学生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以及家长对职业规划的需求非常强烈,96%的学生已经有明确的职业倾向,但他们仍然必须应付不断加码的升学考试压力。

一个观念的转变,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吴志兰说,如果孩子能在中小学期间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以后将从事什么职业,并对这一职业和涉及的专业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那么,他们在选择专业和职业的时候就不会盲目,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而不是等大学毕业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

吴志兰介绍,美国孩子从6岁就开始有了职业意识的开发,发展指导贯穿小学、中学和大学,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为自己长大后要从事的职业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上的准备,并为提高综合素质而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职业体验、兼职工作。

然而,我国中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意识到如何实践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仍是唯一出路。一项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7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一些大学校园内为此出现了专业跳槽现象,还有一些大学生甚至毕业时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

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童年。吴志兰指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大学,也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一提起就两眼放光的工作。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就应从中学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愿意从事的职业,提前了解相关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强化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积极参与相关社会职业实践活动,提高相关职业需要的从业能力。

针对有些家长盲目左右孩子职业选择的问题,吴志兰指出,家长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孩子的未来让孩子自己选择,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人爱好,家长要做的不是替孩子决策,也不是将孩子抱着不放手,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和信息上的帮助,让孩子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专家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缺失令人忧虑


专家认为,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应引起重视

小东的兴趣是体育,本想多运动,却被父母强行遣送到音乐班。而小晴自认为在音乐方面较有感悟力,却被父母送去了舞蹈班。

每逢假期,中国城市的孩子们总会被习惯性地送到各种培训班,客观上培养了多种兴趣和爱好,不过,胡乱吃各种补药,一定会达到父母期待的那种效果吗?

对此,大连市戚秀玉职业介绍所的职业指导师李懿馨认为,父母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要针对孩子的性格取向,尤其是要注意将孩子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才是明智的选择。

李懿馨说,职业生涯指导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已呈现出明显的缺失,这种缺失正在社会岗位中得到验证,很多高校毕业生能从事本专业的连一半都达不到,这种状况实在令人忧虑。

她认为,个性的早期发掘和引导是职业个性发展的关键,体现在教育体系中,则最关键的阶段是中小学时期。但是,在我国几十年的中小学教育体制中,学校的老师和辅导员很少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直接观察和指导。相反,学校培养学生的标准是学习好或者是听老师话,对于个性鲜明的学生则往往视为另类加以歧视,从而造成事实上的个性扼杀。

李懿馨向家长和老师们建议,在教育过程中,职业生涯指导应对个体施行职业兴趣的引发性指导,并为其设置相关课程,以此使人格职业兴趣有效结合。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比如组织社会调查,了解职业特性、参观企业等,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对社会职业有基础性了解,以引发潜在的职业兴趣和个人潜能,有利于对个体升入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时作出个人决定。同时,也可配以科学的测评手段,比如搞智力测验、最低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等,了解孩子的能力倾向。

据了解,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一种常态教育方法。在我国,清华大学等少数高校也正有意识地在这方面作出尝试。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纲


本文是一篇中学生职业规划教学纲要。希望对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有所参考。

(一)了解社会,了解职业

1、职业的产生与分类

2、社会经济发展与职业关系

3、社会职业常识(重点介绍本地区经济建设和职业、就业情况)及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概况

(二)了解自己,提高素质

1、职业与气质、性格

2、职业与兴趣

3、职业与能力

4、了解自己,发展特长

(三)探索人生,打好基础

1、中学阶段是职业准备起点

2、中学生的学习与职业意向

3、职业与理想

4、人才观与职业观

5、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努力

(四)根据需要,正确抉择

1、升学与就业的形势与政策(包括农村的就业形势、特点)

2、升学与就业的途径

3、初中学生的毕业分流

4、正视自己的择业条件

5、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好志愿

6、职业选择的步骤与方法

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是加深有关知识传授,属职业指导的提高阶段。指导重点是引导学生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进一步了解和剖析自己,正确处理选择专业或职业的主客观因素,提高选择志愿的决策能力。

高中阶段职业指导的目标要求

(一)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帮助学生对选择的专业或职业进行再思考。

(二)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自觉处理好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之间的矛盾。

(三)进一步了解和剖析自己,自觉提高各种素质与能力。

(四)提高和培养学生选择专业或职业的决策能力。

高中阶段职业指导的内容

(一)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

1、社会进步与职业演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职业

3、人才交流市场动态与职业竞争

4、职业分类介绍

5、高等学校各专业情况介绍

(二)进一步了解自己,发展潜能

1、职业与人的发展

2、提高职业认识

3、培养职业兴趣

4、增强职业能力

5、优化职业品质

6、提高决策能力

(三)正确处理选择志愿的主客观因素

1、升学与就业形势和政策

2、社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

3、认真评价、剖析自身条件

4、根据国家需要与自身条件选择专业或职业

5、正确对待竞争,培养创业精神,充分发挥潜能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未来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社会分工的精细,工作对个人来说不只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是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和心理的满足。工作和人的关系,由以前的为生活而工作,发展为工作即生活。工作的选择也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不再只是赚钱的手段,因此有必要进行生涯规划而从小培养生涯规划的理念和能力就显得很重要。

一、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初三学生只有11.4%的城市学生和7.1%的县镇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从容就业。高考生对所选专业与学校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2.1%,完全不了解10.0%,比较了解26.8%,不太了解35.5%,说不清楚25.6 %。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现象,甚至起薪水平一年不如一年:教育的高投入与毕业后的产出根本不成正比。对此,许多职业测评专家指出:普遍的就业情况不甚理想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职业规划,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规划,在招聘会屡受挫折,就算进了一家用人单位也难以适应;一些人接受职业测评后发现自己的个性、能力倾向与所读的专业根本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但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招聘往往着眼于所学专业,专业成为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一旦专业与个性不匹配,在职场自然难以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中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职业指导应定位在意识、能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这就要求我国应该及早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二、不同地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我国情况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已经普遍展开,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而在中小学则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职业生涯教育,我国中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意识到如何实践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只是极少数。

我国台湾地区的生涯教育就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连续体系。在国小(小学)就开始提供儿童生涯辅导,以增进儿童的自我觉察,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让学生了解教育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及学习做决定的技巧等。中学阶段则更是采取了形式多样的生涯辅导,有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还要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另外,许多高中在录取初中生时会将职业生涯课程作为成绩的参考标准之一。大学录取学生时,除了高考分数外,还需要经过面试的程序,其中一项是自传,内容必须包括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我国港台地区出版了许多有关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读物,如《生涯定位》、《生涯发展与辅导》、《生涯规划的艺术》、《职业生涯规划》、《一辈子的事:生涯规划与潜能开发》《人生的决策:生涯规划》等

(二)其他国家

美国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日本专门在初中、高中开设进路指导课程,并规定具体学时数。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德国等职业系统非常规范和发达的国家,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在学校里也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而职业测评更是铺天盖地。职业规划早做一些,对个人的发展定位能够准确一些。实际上,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理想的确立都是在中学阶段。

三、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当然,不得不承认,就业的压力让许多高校日渐重视职业生涯辅导和教育(姑且不谈论其方法与效果),可是,如果我们一定要等到去找工作的时候才重视这件事情,往往为时太晚。很多学生直到进入大学学习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有很多学生直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那么无能为力,对职业、对自己的人生完全缺乏方向感。因此,大学生需要生涯规划,但这不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情,中学生也需要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生涯(career)指个人一生的道路或进展途径,它不仅止于工作或职业,还包括事业、前程、生计、爱情、家庭、休闲等方面,它包含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所从事的一系列与个人工作生涯有关的所有活动。生涯是一个人选择并透过他的工作或专业、生命去追求人生价值的课题。生涯的发展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通常被视为与工作有关的个人成长、学习和发展过程。

生涯规划是以人生命历程中的事业生涯发展为核心,关心个体一生当中的教育、职业,并涉及与教育、职业有关的生存角色的选择与发展。生涯规划的观念认为,(1)每一项职业对社会都有独特的贡献。(2)相信事业是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人有一个寻求生命意义和方向的动力,即追求梦想与理想。(3)要求我们探索过去、现在和将来,回顾过去,可以寻找阻碍我们成长的经历,重建自我的信心,把握现在的状态,为将来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4)应该探讨一生中的不同角色,这些角色之间相互关系和影响,如事业目标与人生角色的互动作用,透过规划不同的生命角色,才能迈向多元的人生目标。(5)相信生命意义和目标可以在不同的活动领域中实现(如工作、学习、休闲)。(6)探索自己、认识自己的需要、技能、价值观和兴趣,了解自己是什么、要什么。(7)个人在事业规划过程中,对社会环境须仔细考虑可操纵因素与不可控制的因素。(8)相信生涯规划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从适当的辅导与教育中学习获得。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自我发展。

学习了解自己和发展其能力,着重于认识自我。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从总体自我概念指向学业的自我概念、自我功效感、自尊感、主观幸福感。预防的负面心理因素是:抑郁、焦虑、无助感、自我妨碍等。需要了解的自己的心理因素为:多元智力倾向、价值观取向、兴趣、人格特征等。

2.生涯探索。

学习探究和工作等生涯机会,着重于认识自己学习境况与将来职业世界。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元认知能力、认知策略、创造性、理想等。

3.生涯管理。

学习生涯规划、实践和调整其生涯计划,着重于培养规划与努力实践理想的能力。需培养的心理因素为:自我决定与自我支持因素、对他人和人际关系的社会知觉、社会交往能力等。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也不同。根据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及有关新课程的相应内容我国青少年生涯教育的阶段和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小学阶段为生涯认知阶段,因此学生在这个阶段须知道周围的工作环境和其它广泛的职业知识,并了解自身与工作世界的关系。即:小学一二年级了解自己, 三四年级培养:基础能力 五六年级认识生涯发展。初中阶段为职业生涯探索阶段,让学生在这个阶段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们所知道的职业群,通过实习、参观、访问等各种方法获得具体切实的职业体验。即:初中一二年级;进行生涯探索 初中三年级着手生涯规划。到了高中阶段为职业生涯准备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须学习职业领域的有关入门技能,具有从事技术性工作的能力,或具有进入专科教育的知识准备,使他们顺利进入工作世界。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童年。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大学,也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工作。如果职业生涯规划从中小学做起,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意义。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学生特别重要,因为他们在从学校过渡到工作世界的过程中,要面对很多和事业相关的抉择,包括升学、分文理科的选择,兴趣培训或技能进修的选择,以及职业的选择。能够有效地规划人生和事业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成长任务。

无论是即将毕业的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也不管他们是否继续升学,职业选择对他们来说是迟早的事。而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则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步入社会? 因此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人生。特别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从而确定人生的方向,为准确定位提供奋斗目标和策略,并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认真分析个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找准职业方向,把握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同时应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重塑自我形象,认识自己的价值并最终促使其增值,实现个人兴趣、能力、价值、事业、就业单位及家庭的多赢局面。

(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1.结合素质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在中学阶段,各学校可以结合素质教育活动,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内容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中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及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帮助中学生了解各类大学及专业的具体情况,提高将来考入大学及专业选择的满意度。

2.各学校应配备一名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

专业化的指导教师是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力量,在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在中学中选拔推荐一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或心理辅导工作的骨干进一步深造,提升专业水平。组织各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积极参加各大学的招生咨询会和用人单位的就业洽谈会,熟悉就业市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目前,网络已成为学生汇聚思考、交流思想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在学校主页上链接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网站,引导学生登陆官方的网站学习相关知识。

4.组织中学生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光想不做不行,不做分析、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也不行。因此,即将毕业的中学生可以通过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即形成文字,时刻对照、鞭策自己的职业生涯实施情况。方案的编制一般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措施及时间安排等。有可能的话再请有经验的老师或职业指导专家点评,以便改正和完善。

反观大陆的情况,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可以学习这样的方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具有规划观念和自主意识的学生呢。最后,让我们好好思考思考来自雷恩吉尔森所著《选对池塘钓大鱼》一书中的话吧无论你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硕士博士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第一门课也是最后一门课。

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以人力资源建设强国


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蔡克勇教授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很重要,它是在以人为本科学观的指导下,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研究学生成才的问题,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个人,也关系到落实人才战略问题、社会多种需求问题和国家发展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劳动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陈宇主任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特别重要,应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中。我国20xx年以后每年有大量不能就业,说明学校活动中需要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教育部学生司王辉处长介绍,现在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着力点主要在宏观政策设计,下一步政府会对职业生涯教育这样微观的东西关注得更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中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我们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职业指导应定位在意识、能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叶之红研究员提供了《中国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发展研究》报告的一组数字,从青年就业率、就业状况改善趋势、劳动者劳动努力程度、劳动态度及职业价值观与提高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分析了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关系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叶之红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终将迈入劳动世界,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必然成为其生存发展的立身之本、幸福之源。面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要求,我们应当坚持就业导向教育的改革方向。大力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应当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教育教学任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