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职业规划 > 导航 > 不要做职业规划中的“迷茫一族”

职业规划

不要做职业规划中的“迷茫一族”。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不要做职业规划中的“迷茫一族”,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职业规划,对于每一个职场人士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指的是根据对自身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人生做职业规划的最佳时期是在高中时代,因为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职业定位,这时如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特长,以此为据选择志向,以后的各阶段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读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四年学习生活同步。到了大学毕业才不会临时抱佛脚,出现就业恐慌。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早下手,就要晚就业。谁先专业化找工作,谁就先挖到第一桶金。

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场定位、生涯设计在大学时务必完成。我国高校中,就业辅导目前做得很不到位。尚有63.8%的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时,没有考虑将来从事的职业,50%的学生职业理想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20%的大学生毕业时仍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导致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感到职业迷茫、看不到未来前途,属于迷茫一族。

一、 甘愿留在茫区的迷茫一族

职业是人生最大的大事之一,职业最怕没有规划,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会是前程光明吗?每个专业的各个职位都有所不同,要早日做好职业规划,做适合自己的。不能做迷茫一族,盲目做事,走了弯路,赔上时间成本后悔不及。可是有的人到了大学快毕业了,甚至毕业后已经做了一、两份工作了,还没有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怎么能不迷茫?

职业案例一:小寒刚上大一的时候,就从师哥师姐们那看到了求职的狼狈相,自己也感到前途迷茫,还经常与职业咨询部门联系,可是一让他做职业规划,他就说:我自己最了解自己,自己会做自己的规划。可是真正做起来,又信不着自己,心中总是没底,所以,一直到今年大学毕业,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奋斗目标,依然是个迷茫族,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找工作还是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好。后来,看到做了职业规划的同学都早早上了班,而自己毕业半年了还没有头绪,跑来找职业顾问,结果看到30多岁的白领补做的最多,有的人取得一定成绩甚至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又发生职业瓶颈,走了弯路,深受当初没有规划之苦,才知道应该好好珍惜、规划后半生。小寒很受教育,这才感到这东西真的很有用。于是在职业规划师的指导下做了职业生涯规划,并拿到合适的Office。

二、 把职业测评当作目的

就象到医院做各种检查,都是手段,通过检查,给医生提供结果分析,最终达到确诊、治疗的目的一样,职业测评也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测评结果,给咨询师提供分析依据,使其对规划对象进行各项指标分析,发掘他们自身的优势和潜质,从而给他们科学定位,找到各阶段的发展平台。通过分析结果规划出一个发展目标和方向,确定职业每一步怎么走,每个平台怎么搭,然后根据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变化,及时反馈和修正,使规划对象始终沿着一个方向,一步一步向前走,最后获得成功,这才是职业测评的最终目的。

职业案例二:小星不大懂测评的事,但却很关心自己的前途。看到大家找工作前都在忙着做职业生涯规划,自己也找到职业咨询顾问,说:我不想做测评,只想请你帮我规划一下。职业顾问耐心地告诉他:关键是你没做过测评,我们不了解你的潜质,怎么对你下结论做科学定位?就象医生没有根据病情给病人分析、确诊,就没办法开药方一样,职业是人生最大事,不能胡侃乱说,误人不可,希望你能正确理解。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 小星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欣然做了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并拿着职业顾问提供的测评报告和咨询报告,高高兴兴去找工作。

三、 找工作应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某一个平台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时期都有各个时期不同的发展平台,找工作最好按照发展方向,应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某一个平台。主要作自己适合的工作,看发展前景。然后一个平台、一个平台的往上走,逐步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每个人的职业主要根据个人的实际不同找到职业切入点,否则,糊里糊涂找份工作,不适合自己,导致职业错位。竟在边道上晃悠,始终没有步入正轨。由于方向不对,越走越错。几年之后回头一看,职业生涯轨迹脚步紊乱,走出一条蜿蜒小路,曲曲弯弯,来回周折。还有人十年之后又回到当初起步的原点,彻底迷路。经常发生渺茫、彷徨、瓶颈、无奈,站在十字路口,左右摇摆,迈不动步,赔上时间成本,浪费掉的青春再也找不回来。

职业案例三:小文是个有一定业绩的销售主管,但对于一个年近30岁的女性,职业青春期即将失去,马上面临的就是职业瓶颈。于是,她就请咨询师为她做了职业规划。在原有做销售员和现在正在学习人力资源在职研究生的基础上,职业顾问建议她下一个发展平台是到猎头公司作客户服务,然后到一家大公司做人力资源经理,最后回到咨询公司做职业咨询师。但是,小文心里明知这样做适合自己的发展,可是又舍不得做销售的工资,经过一番犹豫,最后还是拖拉半年。半年后,小文真的感到迈不动步了,后悔自己不该只盯着眼前的几百元钱,而忽视了未来的发展,再想执行方案已经赔上了半年时间。

四、 执行职业规划自作主张

有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认识,但做出职业规划后,在执行上自作主张 或自己不去执行 ,就象到医院大夫给开了汤药,他怕苦不肯吃,开了药针,他怕疼不肯打,自己做主,结果病是看了,方是开了,但病没治好,出现开花不结果现象。比如你某一平台的职位需要的5个条件,你的简历中具备3或4条,所以你不能放弃,一定要登上这个平台。但是,你又电压不足,缺少竞争力,需要根据职位信息,补充一些知识,把这缺少的一条添上。有的人抓紧时间刻苦充电,尽快使电压上升、电流加大。有的人不在乎,当需要补充的知识有一定难度,下不了决心不肯学,所以就错过职位机会,使职业规划难以实现。

职业案例四:小勇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做销售员,因各种问题犯了辞职找工作的毛病,半年后还是没有找到。来到职业咨询公司做了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测评,小勇非常适合做销售,为其规划的下一个平台是做含金量更高级的销售员,最终目标是做销售经理。小勇对职业生涯规划做的相当满意,一个月过去了,当职业顾问进行跟踪问效时,同期作规划的几个人都按要求找到合适工作。只有小勇还原地立正,还说:这也没什么用呀!咨询师仔细询问原来小勇把做规划与实际执行脱了节,感到需要补充的知识有难度,就没有补充学习。咨询师启发他: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理解是,行之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目标决定着你的方向,没有目标的人,永远也别想成功。目标是职业规划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促使一个人去实施规划的巨大动力。鼓舞和鞭策一个人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不徘徊、不犹豫、不妥协,勇往直前,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比如:如何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如何弥补自己的弱项?如何创造晋升的机会?这些具体、详尽、可行的行动方案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工具,会帮助你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走向成功。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小勇下决心补上自己的知识缺欠,很快就按目标登上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个台阶。

职业咨询顾问友情提示:

让迷茫一族走出茫区的有效办法就是早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心中有方向,努力有目标,职业之路顺风顺水,得到的职业生涯轨迹就是一条直线。否则,在茫区里饶来饶去,就会走出曲线,或饶了一个圆圈又饶回当初起步原点。

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的,因为人的认识是最复杂和多变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不断地实践确认,同时通过逐渐地调整,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清晰、明确。而人的多变性,也会导致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发生变化。因此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其中,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FwR816.COm小编推荐

给职业规划中的迷茫族的一点建议


职业规划,对于每一个职场人士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指的是根据对自身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人生做职业规划的最佳时期是在高中时代,因为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职业定位,这时如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特长,以此为据选择志向,以后的各阶段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读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四年学习生活同步。到了大学毕业才不会临时抱佛脚,出现就业恐慌。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早下手,就要晚就业。谁先专业化找工作,谁就先挖到第一桶金。

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场定位、生涯设计在大学时务必完成。我国高校中,就业辅导目前做得很不到位。尚有63.8%的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时,没有考虑将来从事的职业,50%的学生职业理想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20%的大学生毕业时仍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导致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感到职业迷茫、看不到未来前途,属于迷茫一族。

甘愿留在茫区的迷茫一族

职业是人生最大的大事之一,职业最怕没有规划,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会是前程光明吗?每个专业的各个职位都有所不同,要早日做好职业规划,做适合自己的。不能做迷茫一族,盲目做事,走了弯路,赔上时间成本后悔不及。可是有的人到了大学快毕业了,甚至毕业后已经做了一、两份工作了,还没有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怎么能不迷茫?

职业案例一:小寒刚上大一的时候,就从师哥师姐们那看到了求职的狼狈相,自己也感到前途迷茫,还经常与职业咨询部门联系,可是一让他做职业规划,他就说:我自己最了解自己,自己会做自己的规划。可是真正做起来,又信不着自己,心中总是没底,所以,一直到今年大学毕业,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奋斗目标,依然是个迷茫族,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找工作还是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好。后来,看到做了职业规划的同学都早早上了班,而自己毕业半年了还没有头绪,跑来找职业顾问,结果看到30多岁的白领补做的最多,有的人取得一定成绩甚至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又发生职业瓶颈,走了弯路,深受当初没有规划之苦,才知道应该好好珍惜、规划后半生。小寒很受教育,这才感到这东西真的很有用。于是在职业规划师的指导下做了职业生涯规划,并拿到合适的Office。

“校漂一族”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又到了一年毕业的时刻,校园里身着学士服的学子们,微笑着在镜头前留下大学四年的美好记忆;宿舍里,不少同学已经在进行离开的准备。触目可及的范围内,离别的情绪四处蔓延。

然而,面对现实的压力,也有一些毕业生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做校漂族。虽然离开学校,不再是一名在校生,却仍然住在学校或者学校附近,过着和学生一样的生活

校漂,一个复杂的名词

早上6:30分准时起床,从住处步行到大学的教室自习,午饭在校食堂解决,晚上再去自习教室学习到深夜这是韩放大学毕业一年来的作息规律。

*百科上这样写着:校漂族指的是大学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仍然滞留在学校周围,生活在他们曾经熟悉的环境中,不愿踏入社会就业而选择漂流在原来就读的校园以期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人群。

一个定义用若干字拼接便成,然而现实情况远比一个定义复杂的多。

校漂并非一个新鲜名词,早在几年前这个概念就已被提出。从目前的情况看,校漂们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大类:考研派、公考派、出国派、恋校派、不就业派,还有一种是因考试不及格而被迫留在学校。但不管是哪一类,校漂群体都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最近,根据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10所重点和普通高校110个毕业班所作的调查统计,重点高校的校漂族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普通高校的校漂族约占10%。

逃避,还是战略退却?

我承认我是有一种逃避的心理。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韩文专业的08届学生黄鸣说道。

大三的时候黄鸣选择了考研,由于准备不够没有考上,面对现实,黄鸣选择了再考一年。毕业之后他和几个同学在学校附近的魏公村小区租住了一套房子,开始了自己的校漂生活。

当初选择考研是因为不确定自己进入社会能不能适应,说实话是有点逃避的心理。黄鸣这样解释当初选择当校漂的原因。

大学扩招伴随而来的就业压力,让很多大学生喘不过气。面对现实,一些大学毕业生选择了逃避,先不踏入社会而是等待合适的时机。学校作为他们在这个城市最熟悉的地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首选。

很多人更愿意把这种逃避做更积极的解释:既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未来没有很好的计划,还不如暂时漂在学校周围,为积攒发展资本做准备,这也算是一种战略退却。

最初抱有逃避心理的黄鸣也坦言,真正踏上社会后发现现实没有那么可怕,考研失败后他找到一份工作,出于兴趣的原因后来又辞职了,现在他同时做着几份兼职,过着相对自由的生活。他计划在三十五岁之前,趁着年轻好好奋斗,为以后的发展准备资本。

虽然现在仍旧是校漂,但是黄鸣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逃避到渐渐融入,黄鸣在校漂的生活中慢慢适应着这个社会。

蛰伏,等待一飞冲天?

逃避或许是毕业生选择当校漂的重要因素,但也有一些人是有计划地把校漂当成一种蛰伏。

我不喜欢那种坐办公室的工作,赚那么点儿钱,人也提高不上去。小李毕业于20xx年,大学期间的专业是应用物理。我的很多女同学都没有干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目前来看只有我仍旧坚持着想干和本专业相关的事。

大学时因为英语成绩没有达标,小李没能保研成功,但出于对未来发展的考虑,她选择了再考一年。我觉得能力很重要,我想干和本专业相关的事,想在年轻的时候再多学点东西。毕业之后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床位准备考研,但是第二年仍没考上。

考研的二次失败,让她选择就业。小李的机遇也算不错,她在上海找到了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再有一段时间就要到上海去了。近一年的校漂生活即将结束。

蛰伏在学校附近一年,为的就是以后能干自己想做的事,小李的心理也代表了一部分校漂的心理状态依附着学校熟悉安全的环境,先不急于踏入社会,而是蛰伏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

尽早接受职场生活的磨砺

面对校漂一族不断壮大的现实情况,很多专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一方面,在学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校园资源已经显得有些匮乏,而校漂的存在更是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另一方面,对校漂族自身而言,对学校的过分依赖会阻碍他们摆脱稚气、走上社会的进程。

面对专家的担忧,校漂们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既然存在就是合理吧!黄鸣认为,虽然有些人的状态不是很好,很迷茫,但是选择校漂这条路其实和当年的复读差不多。

但是与高考补习生不同,大学毕业生毕竟已经是成年人,需要彻底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自己为自己负责。长期漂在学校附近,用学校作为自己的挡箭牌,无限期地推迟对未来的抉择,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小李说,与她同租的室友里有三十多岁的剩女,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她们现在对自己的将来很焦虑。

黄鸣也并不否认校漂族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很多校漂是因为大学期间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将来,在毕业之后束手无策当上了校漂。黄鸣表示,自己不会一直漂下去,等到合适的时候就会开始自己真正的生活,选择漂是为了将来不漂。

中华英才网特聘职业规划专家、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员李春雨认为,如同大禹治水一样,解决校漂现象不在于堵,而在于疏。首先要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导入职业生涯教育,让他们早日对未来的规划未雨绸缪。此外,要对校漂族进行有效管理使其成为良性循环,把校漂缓冲区变成就业预备役,再运用一些适时的培训和辅导,增加他们的就业抗压能力,推动校漂族走向社会。

对于校漂族自身,李春雨老师特别忠告,校漂族要明确校漂是一种过渡而不是一种生活状态。校漂自身需要及时割断对学校心理依赖的脐带,给自己的校漂过程设定一个时间底线。只有尽快投入到职场生活中接受磨砺,才能更好地增加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成长。特别要提示的是,机会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的。

欠缺职业规划,杭漂一族”难以安居乐业


杭漂族是指在杭州地区生活,却在杭州没有固定居所的人群。他们有的是在杭州求学,毕业后选择在杭州发展。有的则是毕业后来杭找工作。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知识技能的80后青年人。目前在杭州存在很大数量的杭漂一族,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大学生源的扩大,杭漂一族的队伍将会越来越大。而要结束漂一族,想在杭州安居下来,有稳定发展的工作和房子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也许,房子首付还可以由家里支付,但是工作问题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就算买了房子,如果没有稳定有发展的工作,自己不敢按揭也难以承担按揭。

80后杭漂族缩影一:晓刚 83年 绍兴人 工作稳定却无发展

晓刚(化名)的老家虽然离杭州只有一个小时不到的路程,当地经济条件也不错,但是父母亲没有过硬的人脉关系可以帮自己在老家安排份好工作,自己在杭州这个大城市打拼,反倒机会还更多点。晓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国内重点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又凭借读书时的兼职工作经验应聘到杭州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从事市场助理的工作,主要负责收集分析市场信息动态,参与团队制定以及执行提升品牌形象和公司产品的推广计划。在公司四年,从市场助理到产品专员,薪资从刚进去的一千八到现在的三千五,虽然也翻了快一番,但是工作四年的成就和杭州的房价相比,简直是不堪一击。本来,家里人已经给自己准备好在杭州买房的首付款,但是自己的薪资付了房贷就吃饭有问题,用了其他开支就付不出房贷,加上看看公司老前辈的情况,自己就算呆下去,工资也涨不到哪里去,除非有的晋升。但是晋升哪有这么容易,自己在产品专员这块已经三年了,到目前一点变化都没有。自己年龄也不小了,看着身边的同龄人有的房子车子都到位了,心里压力非常大,过年过节的都害怕亲戚朋友的聚会,别人看着自己在大公司工作,哪里知道自己只是个垫底的。所以,一直到现在,自己还在杭州漂着,连女朋友也不敢谈。

80后杭漂族缩影二:宇瀚 85年 吉林人 工作辗转无方向无发展

宇瀚(化名)高考时阴差阳错的考到了杭州的大学,上大学前从来没有来过杭州的他,在大学的四年里已经是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城市。毕业后,班里很多同学都回了老家,宇瀚却坚持留了下来,希望在这个城市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大学学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宇瀚毕业后通过老师的介绍找到了一份现场工程师的工作,但是因为这份工作经常要出差,全国各地到处跑,宇瀚很不适应,工作一年后就离职了。离职后,宇瀚又找到了份机械维护的工作,但是这份工作做了一年多,感觉太枯燥,而且学不到什么东西,感觉没有发展,薪资也不高。现在,自己又离职了,既然觉得呆下去也是浪费时间,所以迟走不如早走。但是这次离职后,自己辗转多时,工作还是没有定下来,因为自己也不知道找什么工作了。自己很不喜欢这种不安定感,不想再频繁跳槽了,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想稳定下来,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独之秀职业顾问张平分析

晓刚有着一份外人看来非常好的工作,在大公司工作,自然工资也非常高。但是,现实是,薪资不仅不高,而且还偏低。这里指的偏低,不是指晓刚所在公司的薪酬定制有问题,就岗位薪资来看,这个岗位拿这个薪资在市场上还是具备竞争力的,因为一般应届生进入新单位一两年甚至半年后都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这里的薪酬偏低针对的是晓刚本身的职业发展状况。工作四年,自身的竞争力却没有随着职业周期的增长而增加,如果还是继续这样下去,晓刚的竞争力将会和年龄成反比,所以对于目前的状况还是需要及时刹车。晓刚的错误就在于,没有主动的规划自身的发展,而是被动的等待企业的提拔。但是往往越是大公司越是人才济济,晋升就更加激烈。如果自己不主动考虑自身的发展,找到更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路去努力向上,很容易就被淹没在人群中。因为已经浪费了几年的时间,如果短时间公司内部没有空缺的话,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晓刚还是需要做好两手准备,积极向外寻求晋升发展平台。最后在我们的求职帮助下,晓刚顺利谋求到另一家公司的市场主管职位。虽然新公司知名度以及规模都没有原来单位大,但是岗位含金量有了质的飞跃,加上薪资也涨到了税后6K,稳定性也不低,所以等待过了试用期,签了正式合同,接下去的房款按揭应该就不是大问题了。

宇瀚刚刚走出学校两年,对于社会给予的压力没有晓刚大,但是同样作为杭漂一族,问题都是相同的,都是希望能够在杭州安居乐业。只是,对于宇瀚来说,在杭州工作了两年,离他的理想却越来越远了。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对于事物想法美好,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就想到逃避,心态浮躁,所以毕业两年就换了两份工作。频繁跳槽,没有方向,职业发展欠缺延续性,竞争力没有作到最大化的积累,职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这个都是因为宇瀚没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想到哪出是哪出,走一步看一步,所以安定感差,也看不到希望。独之秀职业顾问提醒宇瀚,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脚踏实地。当然,前提是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先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定位,在定位的基础上清楚自己该如何发展,避免自己走弯路,同时也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步步往上走,否则只怕到头了自己做的又是无用功。当自己职业有了发展,薪资自然也会相应提升。想安居,没有家里支持的话,自己只能先乐业,

欠缺职业规划,经济基础薄弱,杭漂一族难以安居乐业

除了杭漂一族,蚁族也是受人们关注的一个群体。杭漂一族里面,蚁族的比例也是不可忽视的。两者的区别在于,蚁族泛指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却从事临时性工作,主要居住在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农村;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年龄集中在22岁至29岁之间。而杭漂一族则范围更为广泛,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存在,但是大部分还是收入中等以及中下为主。正是因为没有高薪来源,所以经济基础薄弱,难以安居乐业。但是,不管是杭漂一族还是蚁族,他们大部分都是充满希望和激情的,没有对暂时的困苦怨声载道,而是积极面对挑战,敢拼敢打,百折不挠;他们不缺机会、不缺智慧、不缺意志,却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在初入社会后经历较多曲折,迂回前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却无所成就。

“双高”一族就业遇冷,做好职业规划是关键


两成大学生不给薪水也愿意上班!北京市团市委和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发布的《20xx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人群愿意接受零月薪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18.5%和20%。这样的调查结果未免让人瞠目结舌。但一些一直是就业市场宠儿的高学历加高龄的双高人群,在求职过程中也陷入了尴尬境地。

案例

人物:大张

年龄:32

就读专业:建筑专业

学历:博士

工作年限:无

目标职位:建筑设计相关职位

大张是一名建筑专业的博士,他本科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而是继续留在学校读书。在很多人看来,揣着博士文凭工作应该很好找吧?其实不然,大张最近就正在为找工作的事头疼。大张最近跑了好几场建筑专场招聘会,他发现:虽然招聘会上的用人单位需要大量的建筑人才,但是大多数的招聘职位都倾向于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技能人才。所以,像大张这样虽然有高学历,但缺乏工作经验的生手求职效果并不理想。

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表示,现在双高群体就业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特别是应届高学历毕业生。如果缺少专门的工作技能或实际工作经验,加上求职目标高,定位不准,就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在和大张进行深入交流之后,给大张,以及与大张情况相类似的双高求职族提了两点建议:

一、社会实践、职业规划要两手抓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虽然看重学历,但更看重求职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希望求职者参加工作后能够最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但现在不少高学历者存在专业知识具备、但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高学历者应在求学期间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更要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多方面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就业的硬实力。

双高人才进行职业选择前更应该进行生涯规划,避免漫无目地有病乱投医。首先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点、自己的性格、特长等,确定一个大概的执业类别,比如是愿意与人打交道还是与物打交道;其次,探索现实中感兴趣的岗位具体是什么情况,职责、要求如何,判断与自己期望是否一致;最后,结合所学专业,匹配出目标职业,根据目标制定行动计划。

二、从低端岗位做起,减轻精神负担

鉴于大张的实际情况,受限于目前经验有限,可以先从与目标职位相关行业的低端岗位做起,先实现就业,同时进行近距离学习、实践和储备与目标职位所需的能力,等待合适的机会再进行转岗,最理想的是本单位转岗。建议尝试从建筑相关的职位做起。比如:从图纸设计、资料员、简单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入手,积累一定的经验和工作经历后,再尝试去应聘一些建筑师和工程师类中高端职位。

双高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承受的精神负担比较重,一方面来自社会,一方面来自家庭。你需要做的是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有针对性地去选择职位,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知道未来在哪里。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目前状况只是一个阶段和过程,有良好的心态才会更好地应对现在,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给职业规划中陷入迷茫的人的建议


职业规划,对于每一个职场人士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指的是根据对自身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人生做职业规划的最佳时期是在高中时代,因为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职业定位,这时如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特长,以此为据选择志向,以后的各阶段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读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四年学习生活同步。到了大学毕业才不会临时抱佛脚,出现就业恐慌。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早下手,就要晚就业。谁先专业化找工作,谁就先挖到第一桶金。

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场定位、生涯设计在大学时务必完成。我国高校中,就业辅导目前做得很不到位。尚有63。8%的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时,没有考虑将来从事的职业,50%的学生职业理想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20%的大学生毕业时仍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导致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感到职业迷茫、看不到未来前途,属于迷茫一族。

职业是人生最大的大事之一,职业最怕没有规划,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会是前程光明吗?每个专业的各个职位都有所不同,要早日做好职业规划,做适合自己的。不能做迷茫一族,盲目做事,走了弯路,赔上时间成本后悔不及。可是有的人到了大学快毕业了,甚至毕业后已经做了一、两份工作了,还没有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怎么能不迷茫?

职业规划中永远不要进入陌生行业


你对这些行业有认识吗?积累过一些什么样的相关经验?你的比较优势在哪里?

我可以告诉你,北京房价还会涨,多买几套房子吧。问题是我们有没有那几百万可以用来投资买房?

同样的道理,我们选择进入一个行业,需要类似的资质。一个行业再好,假如你完全没有可投入的资本,这种机会就是不属于你的。

或曰:但是,我在大学时什么也没有干啊,我就一心考研来着,但还是失败了,差得很远,不打算再考了。我总得找一份工作吧?

第一,如果你不急于找一份工作,那么就要把希望进入的行业摸透。通过互联网检索,查阅书报资料,对一个行业有种框架性的认识。通过网络或现实的人际关系,找到专业人士打听打听。最后是参加一些相应的培训或实习,掌握基本技能和第一手资料。

第二,假如你急于找到一份工作,那么首先就不要问自己爱什么,而要问自己能干什么。早先你没有干自己所爱的事情,现在你只能爱自己不得不干的事情了。这是人生的一种责任。空谈没有做过的爱好,这种爱好大都是虚伪的。

两个原籍北京的学生,他们同样毕业于北京的某理工科大学,学的都是工程类专业。

第一个人在大学期间酷爱街舞,就去业余学习,在街头练着耍帅,结果一发不可收,毕业后就成了那个街舞培训和演出机构的老师和市场拓展人员,他找到了自己的就业,一个相当摩登,在大学里不可能有对口专业教育的新兴职业。

第二个人在大学期间痛恨自己的专业,痛恨到底四年下来没有找到任何工作。无奈参加了一个近一年的电脑培训班,结业后好歹找到了一个月薪一千多块的软件测试的工作。还好,毕业五年之后,他终于拿到了一份月薪三千的聘书。这时他自己又想从事摄影,因为父母给他买了一台新的数码相机。我对他讲,摄影作为爱好是可以的,因为你有了相机;但是作为一种职业,需要更复杂的条件,比如首先你拍过上万张照片没有,是否能拿给我看你的得意作品集?事实上,他几乎没有拍过像样的东西,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他到底该不该以摄影为生?这个问题应该在他拍过上万张照片之后回来再问那时候,他自己也许就已经获得了答案。

中国学生喜欢先问这件事情能不能做,然后再去做;实际上你如果喜欢,应该首先去尝试过,然后再回过来有针对性地求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