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以选择为话题的演讲稿 > 导航 > 选择留学专业必须以职业定位为基础

以选择为话题的演讲稿

选择留学专业必须以职业定位为基础。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选择留学专业必须以职业定位为基础,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金融风暴下,虽然职场动荡不安,但是对于想出国留学的学子来讲不失为一个好机会。人民币升值,美元欧元汇率下降,选择现在去欧美国家等地留学,算起来的确省了不少费用。但即使这样,留学的成本还是很高的。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现在国内海归日益趋多,留学生的光环已对用人单位失去吸引,仅仅海外留学背景的竞争力正逐步在减弱甚至出现负作用,回报率远远不如人愿。

案例透视:

Linda是杭州一郊县人,家里是办企业的,父母亲身边朋友的儿女都出国留学了,自己高中毕业前也知道自己肯定也是象他们一样出国读大学的。高中毕业后Linda通过留学中介顺利拿到了去英国留学的签证,一年预科班结束后,进入了曼城一家大学后听从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财务管理专业。哪知道因为只知道这个专业出去发展肯定是可以的,没有具体了解过这个专业具体的设置,所以到后面在国内理科较弱的自己越学越不感兴趣,越学越吃力。而国外的大学是毕业比申请就读困难很多,自己还搞的差点毕不了业。总算毕业了,可是回国了自己一片茫然,不想再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交道了,又不知道去找什么工作?除了有留学背景,其他好象一无所有。

周先生是高考失利所以选择了更便捷的留学道路,在专业选择上,自己选定了比较热门的法律专业,希望自己学成归国以后的前途一帆顺风。谁知道事与愿违,花费了家里大量积蓄,自己毕业回国后因竞争激烈,大部分单位以无相关工作经验,能力不符的理由回绝了他。而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考试又没有通过,周先生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面对父母亲戚的目光,自己简直是无地自容。

案例分析:

国外留学选择专业,必须要建立在自己准确的职业定位和规划上做相应选择,职业顾问建议,考虑的是两大基本点:一是从自己兴趣优势能力倾向去选择。二是根据国内国际职场发展趋势以及具体要求做考量。要避开选择的盲区是:盲目听从父母亲的建议进行选择、盲目根据国内国际热门专业进行选择、盲目按照自己的喜好(不了解专业具体情况,不对应职场实际发展趋势)进行选择等模糊选择。

Linda听从父母建议没有具体考虑专业相关要求内容做了选择,而根据我们后期对她工作适合度的了解后,发现她的确对于数字很不敏感,这块是很薄弱的,存在一定的劣势。她能顺利毕业的确是花了很大努力了,但是精神压力超负荷了。难怪她对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是那么抗拒,毕竟学习的时候已经是够呛了。周先生则是不一样的情况,自身对于法律专业还是比较喜欢,但是错在没有把握好国内职场发展趋势和要求,前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以至于陷入到现在的困境。

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职业顾问认为,除了少部分人是留在国外的,大部分的留学生都是为了回国能有更好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多,海归也是越来越普遍。很多打算通过国外留学拿张洋文凭 可以在职场比国内大学生起点高一步的留学人可以发现,市场越来越趋向理性化,高文凭或者洋文凭都不再是最主要的竞争力了,用人单位要的适合岗位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结合国内职场发展趋势以及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精学专,做好切入岗位要求前的准备,那么归国后的就业之路自然是一路平坦。

Linda和周先生自然是没有这个机会让时光倒流再去选择了,他们现在要做的是面对现实,调整心态重新出发。我们根据他们的个人适合度以及竞争力结合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帮他们确定了他们自身适合的且也能切入的起点,做好后期发展路线,踏踏实实走入自己的那个门槛走好每一步。职业顾问认为,时间不能倒流,但是路还是可以再选择的,只不过现在他们是本末倒置了,如果前期留学前就选择正确做好准备的话,那么后面也不会一直陷在难以自拔的困境里了。

FwR816.Com编辑精选

职业定位:充满智慧的选择


你的职业定位好了吗?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王欣小姐很高兴地告诉锐泓,她已经在上班了,负责公司网络教学产品的设计。所从事的行业和自己的专业紧密相关,而且公司目前所做的项目是他上学期间一直想做而做为职场新人缺乏资金和资源而无法开展的。她很高兴地告诉锐泓,自己下来两年的规划很清晰,现在工作和生活都很开心。

而在半年前,王欣为自己的职业选择而困惑不已,希望锐泓帮助其做职业定位方面的分析。她的经历颇为丰富,在杭州某外企做过财务,也在上海某外贸公司做过贸易,而为实现名牌大学梦并顺利拿个文凭,研究生所学的却是语言教育,那么毕业后到底做什么,才能更好地发展,成为一个高难度的选择题。

事实上,同样的问题困扰着众多职场新人,王欣有意识去理性思考自己的职业定位,已经走在很多职场新人前列。多数职场新人甚至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处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80后一代走入职场,普遍的一个现象是:跳槽频繁,单份工作超过半年的屈指可数,短短时间之内介入多个行业,找不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在交际圈中无法建立起自己的职业品牌。那么,是什么造成80后职场新人这样的职业形态呢?这需要从高等教育及职场现状说起。

社会迷局与大学教育

当前的整个中国社会正处于急速发展的变革时期,无论是整体经济还是社会意识形态,都处于解构时期。许多行业在市场环境的变幻中不断进行着行业洗牌与秩序重建,传统价值观念在西方价值理念体系的冲击下正被逐渐瓦解,新的价值体系又未曾得到广泛的认同而建立起来,新一代的社会青年多数缺乏信仰、信念的支持,生活节奏的加快与阶层矛盾的逐步显现使得社会心态流于浮躁。这些不稳定的情绪构成了当前复杂的职场现状。应该说,80一代在这样的职场环境下发展,其做出准确的职业定位的难度将明显高于其父辈。

那么,大学教育又给予了怎样的支持?

从职业发展角度出发来看当前的大学教育,我们不难发现,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职业培养路线。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包涵政治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外语基础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而职业教育更侧重于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因此,大部分职场人士将高等教育规为教育范畴而将职业教育列为职业技能培训范畴。

应该说,教育与培训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培养模式,而职场所期待的,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兼备的学生,尤其期望大学应届生具备扎实(全球品牌网)的基础和较好的领悟能力,以在短时间内进入职业角色,胜任岗位要求。这是HR选人的基本标准,而至于是否名校、成绩如何等问题则是辅助做出人才鉴别的选项。

然而许多企业的HR却很难在招聘中找到这样的理想人选。普遍的情况是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职业素质较好而实际操作能力非常弱,而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则在实际操作方面上手快而职业素质却不高。无奈之下,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只能增加部门经费,邀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录用的职场新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遗憾的是,由于心态的浮躁,真正能在一个企业里面扎根下来转变成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却是凤毛麟角。

时代大环境下的浮躁情绪、高等教育对职业技能培养的无力,造成职场新人的职业能力难于迅速与企业岗位技能顺利对接,由此,刚步入职场的应届生,容易陷入复杂的职场迷局,无法把握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职业困惑。

信息不对称:转几年再定方向?

许多职场新人在进入大学期间的专业选择上就处于迷茫状态,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使其在大学期间转而将时间精力投入在游戏、恋爱、玩乐等上面,而邻近毕业才感受到就业压力而承受着强烈的内心挣扎。职场如战场,而对于职场新人而言,似乎注定了只能是败者,因为对于某个职业抑或某个行业而言,他们往往一无所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反之亦然,那么,在对职业环境、行业前景知之甚少的前提下,很多职场新人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转几年再定方向。

前面提到的王欣就是典型的例子,不仅职业类别跨度大,而且不同城市的职业环境又有所不同,期间从事的几项工作之间的关联度很小,前面的职业经历无法为整体职业发展蓄积有效的势能。这样,如何做好职业定位,反而更加难以选择。

转几年再定方向,会造成前一段工作经历中所学的职业技能与后面的工作毫无关联,从而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另外,当前职场中,企业的发展面临整体市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创业型公司,企业本身能否经营下去,都存在很大的疑问,职场新人进入创业型公司,其职业风险自然有增无减。刘萱在毕业后进入一个新办不久的企业做策划专员,没想到不到半年,企业就倒闭了。饱尝由于专业技能的短板而被大公司拒之门外的尴尬,承受着失业三个月逐渐浮现的大城市生存压力,她只好勉强进入另一家小公司做业务员,然而同样半年时间不到,这家公司便处于无法支付员工薪酬的状态。面临再次失业,刘萱更加迷茫了。

不仅如此,职场新人在某些企业中,还容易出现对企业文化的不适应而造成职场不适症。高强在某IT企业担任电话销售,该公司文化为明显的狼道文化,对员工的业绩要求非常严格苛刻,每天规定高强必须打出80个电话,每次电话与客户沟通不低于5分钟,同时规定一系列的沟通内容上的绩效要求。高强每月为完成岗位业绩指标,经常加班工作,没多久就患上了严重的咽喉炎,无奈之下只好转换部门。新的岗位全新的职业技能要求,高强不得不从零开始积累。

对各类职业职业特征的不了解、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不了解、加上职场中不同的企业形态中的不稳定性和企业文化的冲击,造成职场新人为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而频繁转换工作,而这些职业行为往往不具备关联性,难以为职业发展蓄积有效的势能。事实上,很多职场新人,尽管在职场上,经历不同的职业类型之后,更加难以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准确的职业定位。而留给自己的,却是累累伤痕。

职业定位:充满智慧的选择

职场新人的前身是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学生在从繁忙的高三生活转向较为轻松的大学生活的时候,会有个比较明显的落差。他们需要面临对时间的管理、对人际关系的应对等全新的命题。所以,普遍的大一学生会感觉到空虚、迷茫,失去方向。逐渐地,整个大学生活被恋爱、游戏、娱乐等占据,而逐渐忽视了职业技能的提升,所以在大四的时候,面临就业压力而疲态凸现。

为逃避就业压力而盲目考研一度成为一股风潮、没有具有基本的职业素质却经常做着创业的白日梦、专业技能平庸却梦想一毕业就月薪近万等情况,近年来已屡见不鲜。大部分没有做好职前功课的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后,就会变得被动应对职业选择,无法做出科学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

由此,科学的职业规划,最好从大学期间就要培养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品牌意识。职业定位,是充满智慧的选择,做好这样的选择,应该从培养职业意识开始,在大学阶段就开始思索自己的职业兴趣,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有针对性地了解职场(全球品牌网)对与自己相关的职业类别的要求,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为进入职场作好准备。具体而言,锐泓曾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在我学网就大学生如何应对大学阶段的生活提出如下的建议:

大一阶段:需要尽力去适应新的城市、大学生活,寻找自己管理好自己时间的方法,赶跑空虚,试图活得充实一些。课程上,各大学会以政治课、基础课为主,那么,何不借此思考思考一些形而上的问题,比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想、兴趣所在等。这一阶段,图书馆、社团活动、城市的购物圈、文化旅游圈、寝室的洗涑间、报纸、互联网等,都很适合你。

大二、大三阶段:需要渐次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这也许是一个痛苦的阶段。可以多和高年级的学生、相关的老师做交流。开始有利地积累对自己走入社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寻找合适的实践平台,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锻炼。在知识面扩展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改进方法。可以开始为自己设计相关的职业发展计划。这一阶段,实习单位、(职业技能)对口课堂、互联网、成功人士的演讲、外语培训、技能培训等,都比较适合你。

大四阶段:需要再次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了解相关的职业机会、掌握相关的面试技巧、力图使自己能寻找到合适的平台。这一阶段,招聘会、考研培训、出国培训、职业技巧网站、与经验人士的沟通、频繁的思考等,都是你所需要的。

研究生阶段:专业领域的研究、抓住实践平台,勇于展现自己,努力积累人脉,都是必要的。

那么,对于现在正准备进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又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呢?

前面讲到的王欣非常熟悉这些职场新人的心态:许多新人定位的时候,并没有从自己的专业出发,而是从社会上的热点来出发,然后毕业了再继续去学习一个自己完全不懂的行业,希望以此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经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的王欣认为在给自己定位的时候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情况,至少需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社会热点是否符合你自己的兴趣爱好,第二个你是否有能力在1-2年内做到热点的高峰。如果这两个都不成熟,那么还是不要做白日梦的好。王欣原本很想去做会计,因为她英语基础很好,再考个CpA,应该可以拿个高薪。但她经过分析后认为,自己考这个证书至少要两到三年,而且即使这样,也竞争不过在财会专业有很好基础的人。因此毅然选择延续目前自己所学的专业,务实地去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在这个职业定位之下,她又顺利地找到一家公司,所做的项目正好是自己之前一直想做而缺乏资金无法去做的。借助合适的平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再好不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会出现佼佼者,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并有决心专注于这个领域去提高和发展自己。

因此,科学的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首先需要从自己曾经的梦想或目前所具备的职业基础技能出发去寻找相应的职业类型。这期间,可以通过与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互联网的资源等去获得更多对自己有意义的资讯,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做好基本定位之后,尽量选择能够支持和带动自己在这一领域发展的职业平台(企业),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融合去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一个人的发展,中心是自己。自己如果缺乏内驱力,那么就会感觉外界的环境都是对自己的限制,而看不到擦身而过的机会。

职业规划:职业定位必须先了解自己


到底选什么?怎么选?估计从高中文理分班开始,选择焦虑就一直伴随着你,你常常在思考,却从未真正认识自己。

等到择业时,你慌了,那么多的行业和职位,到底选哪个?等到一次又一次地被工作否定,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后,你还在苦苦思索,到底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向阳职业规划咨询中心的统计显示,在前来咨询的个人客户中,职业定位错误的人中有近九成人是因为缺乏自我了解,进而在选择时出现了各种偏差。

在自我了解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CCDM职业规划师先来分享一个咨询案例。

案例

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如何发展?

Bob,电话销售,某中型B2B电子商务公司

工作三年了,Bob还是一个最最普通的销售人员。当初毕业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要做什么,才去做的销售。在Bob看来,销售不就是传说中最能锻炼人的岗位么?从这里开始,可以锻炼能力,积累工作经验,而且门槛不高,适合初出茅庐的新人。

然而,Bob虽然很努力,一直还是业绩平平,每个月拿到的提成只能勉强过日子。看着别人一个月两三万的业绩,眼红也不是,无奈也不是,在心里憋了三年了,不管怎么努力也没多大长进。电话销售压力大、工作内容单一枯燥,也让他越来越抵触,电话也不想打,提不起劲来做业务。想换工作,可换什么呢?找来找去还是销售。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Bob来向阳生涯找CCDM职业规划师帮忙。谈到自己的职业兴趣,他还是很迷糊,在刚开始的谈话和交流中,不管老师问什么或谈论什么,他似乎都没什么兴趣。问他在大学时最常做的事是什么,他回答说睡觉和打游戏;问他那么比较喜欢哪门课程,他说不知道,感觉都一样,没有特别的倾向。

Bob对自己这样一问三不知的状况也很郁闷,因为他确实不知道到底什么能让自己提起劲,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每次一想到这个问题就很头疼,每次都在以后再看吧这样的自我安慰中逃避掉了。眼看是奔三的人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不得不做出行动,寻求转变。

专家分析

CCDM职业规划师:五类人不了解自己

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对自己不够了解。像Bob一样,大学四年就在迷茫中度过,到毕业面临就业选择时一片迷茫,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直在考虑,又一直在逃避,从未真正弄明白。这样的人不在少数,遇到问题时没有积极主动通过各种机会多了解自己,多发掘自己能力特长,而是消极回避,久而久之,同样的问题一次次重复发生,再难面对和解决,只能借助外力获得帮助,比如通过专业的职业规划机构帮助自己提升认知,迅速找准自己的职业特长、兴趣和职业价值观所在。

不了解自己的原因何在?有些人是缺乏自我了解的意识,有些人是缺少自我了解的有效方法,造成的结果是对自我了解的偏颇、不全面、不理性。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

1、自恋型

不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认为自己是最好,而且也认为别人一定很欣赏他。当在现实中受到挫折和不公平时,不是继续以自欺欺人的态度面对,就是以极端抗拒的态度强烈抵制。这样的人在职场上遇到困难和障碍,很难通过自省来发现问题。

2、自卑型

做事总是畏畏缩缩,生怕出错,领导交给他一个任务,总是心怀忐忑,怕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完成任务。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只敢完成自己已经熟悉的工作。对于自己的目标、理想与兴趣,常常缺乏直面的勇气,也缺乏行动力。

3、分裂型

有一部分人在自我认知中总是左右摇摆、犹豫不决,对职业兴趣、个性气质和职业价值观的理解缺乏稳定的认知,常常在自我纠结中把自己做事的思路也打乱了。

4、茫然型

周围的各种事情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不管工作是给他一颗糖还是一碗药,到他嘴里都索然无味。对什么感兴趣呢?他自己也不知道,也不在意,得过且过。上述案例中Bob就属于这个类型。

5、自我型

人的自我认知很大一部分是靠与外界互动,靠外界的信息反馈进一步形成自我认知的,有一部分人思维和心灵比较封闭,或者过于偏执,对外界信息接受有抵触,只愿意呆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导致对自我的认识很可能存在较大的偏颇。

职业规划师支招

两方面入手,提升自我了解

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建议职场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提升自我了解:

第一,学会有效的沟通

乔哈窗口理论是关于人的自我认识的理论,即人对自己的认识可以用一个坐标来形容:横坐标是自知、自不知,纵坐标是他知、他不知。由此横、纵坐标交叉构成的四个部分便是人的自我认识:自知他知的部分叫公开的我,自不知他知的部分叫盲目的我,自不知他不知的部分叫未知的我,自知他不知的部分叫秘密的我。

一般而言,公开的我越大未知的我越小,这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就越清楚,就能以真实的自我生存与世界上,反之亦然。要想更好的了解自己,就要学会有效的沟通,包括善用语言技巧和肢体语言,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不断修炼内在,减少与他人的人际冲突。沟通容易了,你也能从对方的信息反馈中得到更多的自我认知信息。而职业规划咨询过程,就是一个专业度极高的沟通、启发、思维诱导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咨询者也从中慢慢领悟到问题要害,从中了解自己。职业规划咨询的结果不仅仅这是一份报告,而更是一个助人自我了解的过程。

第二,有确切定位的积极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我了解的问题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但实践不是盲目的,而是围绕一个中心即职业定位去积极学习和探索,而不是消极等待问题来敲门。如果一开始的方向和计划有问题或偏差,那就应该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复,而不是坐以待毙。因此,也就是说职业规划并不是一套死方案,在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下,根据需求的变化,不断微调方案,才能保证自己在合适的方向上前进下去。

有一句大家颇为熟悉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解自己是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中,所以,自我发掘是个连续的过程。向阳生涯提醒职场人,了解自己,是你职业发展旅程的起航之时,有了好的开始,成功尽在掌控!

职业规划:新人定位选择


你的职业定位好了吗?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王欣小姐很高兴地告诉锐泓,她已经在上班了,负责公司网络教学产品的设计。所从事的行业和自己的专业紧密相关,而且公司目前所做的项目是他上学期间一直想做而做为职场新人缺乏资金和资源而无法开展的。她很高兴地告诉锐泓,自己下来两年的规划很清晰,现在工作和生活都很开心。

而在半年前,王欣为自己的职业选择而困惑不已,希望锐泓帮助其做职业定位方面的分析。她的经历颇为丰富,在杭州某外企做过财务,也在上海某外贸公司做过贸易,而为实现名牌大学梦并顺利拿个文凭,研究生所学的却是语言教育,那么毕业后到底做什么,才能更好地发展,成为一个高难度的选择题。

事实上,同样的问题困扰着众多职场新人,王欣有意识去理性思考自己的职业定位,已经走在很多职场新人前列。多数职场新人甚至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处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80后一代走入职场,普遍的一个现象是:跳槽频繁,单份工作超过半年的屈指可数,短短时间之内介入多个行业,找不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在交际圈中无法建立起自己的职业品牌。那么,是什么造成80后职场新人这样的职业形态呢?这需要从高等教育及职场现状说起。

社会迷局与大学教育

当前的整个中国社会正处于急速发展的变革时期,无论是整体经济还是社会意识形态,都处于解构时期。许多行业在市场环境的变幻中不断进行着行业洗牌与秩序重建,传统价值观念在西方价值理念体系的冲击下正被逐渐瓦解,新的价值体系又未曾得到广泛的认同而建立起来,新一代的社会青年多数缺乏信仰、信念的支持,生活节奏的加快与阶层矛盾的逐步显现使得社会心态流于浮躁。这些不稳定的情绪构成了当前复杂的职场现状。应该说,80一代在这样的职场环境下发展,其做出准确的职业定位的难度将明显高于其父辈。

那么,大学教育又给予了怎样的支持?

从职业发展角度出发来看当前的大学教育,我们不难发现,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职业培养路线。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包涵政治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外语基础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而职业教育更侧重于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因此,大部分职场人士将高等教育规为教育范畴而将职业教育列为职业技能培训范畴。

应该说,教育与培训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培养模式,而职场所期待的,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兼备的学生,尤其期望大学应届生具备扎实(全球品牌网)的基础和较好的领悟能力,以在短时间内进入职业角色,胜任岗位要求。这是HR选人的基本标准,而至于是否名校、成绩如何等问题则是辅助做出人才鉴别的选项。

然而许多企业的HR却很难在招聘中找到这样的理想人选。普遍的情况是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应届生职业素质较好而实际操作能力非常弱,而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则在实际操作方面上手快而职业素质却不高。无奈之下,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只能增加部门经费,邀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录用的职场新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遗憾的是,由于心态的浮躁,真正能在一个企业里面扎根下来转变成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却是凤毛麟角。

时代大环境下的浮躁情绪、高等教育对职业技能培养的无力,造成职场新人的职业能力难于迅速与企业岗位技能顺利对接,由此,刚步入职场的应届生,容易陷入复杂的职场迷局,无法把握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职业困惑。

信息不对称:转几年再定方向?

许多职场新人在进入大学期间的专业选择上就处于迷茫状态,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使其在大学期间转而将时间精力投入在游戏、恋爱、玩乐等上面,而邻近毕业才感受到就业压力而承受着强烈的内心挣扎。职场如战场,而对于职场新人而言,似乎注定了只能是败者,因为对于某个职业抑或某个行业而言,他们往往一无所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反之亦然,那么,在对职业环境、行业前景知之甚少的前提下,很多职场新人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转几年再定方向。

前面提到的王欣就是典型的例子,不仅职业类别跨度大,而且不同城市的职业环境又有所不同,期间从事的几项工作之间的关联度很小,前面的职业经历无法为整体职业发展蓄积有效的势能。这样,如何做好职业定位,反而更加难以选择。

转几年再定方向,会造成前一段工作经历中所学的职业技能与后面的工作毫无关联,从而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另外,当前职场中,企业的发展面临整体市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创业型公司,企业本身能否经营下去,都存在很大的疑问,职场新人进入创业型公司,其职业风险自然有增无减。刘萱在毕业后进入一个新办不久的企业做策划专员,没想到不到半年,企业就倒闭了。饱尝由于专业技能的短板而被大公司拒之门外的尴尬,承受着失业三个月逐渐浮现的大城市生存压力,她只好勉强进入另一家小公司做业务员,然而同样半年时间不到,这家公司便处于无法支付员工薪酬的状态。面临再次失业,刘萱更加迷茫了。

不仅如此,职场新人在某些企业中,还容易出现对企业文化的不适应而造成职场不适症。高强在某IT企业担任电话销售,该公司文化为明显的狼道文化,对员工的业绩要求非常严格苛刻,每天规定高强必须打出80个电话,每次电话与客户沟通不低于5分钟,同时规定一系列的沟通内容上的绩效要求。高强每月为完成岗位业绩指标,经常加班工作,没多久就患上了严重的咽喉炎,无奈之下只好转换部门。新的岗位全新的职业技能要求,高强不得不从零开始积累。

以自身禀赋为基础,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每个人都希望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很多著名的心理学家也致力于探寻人类性格的秘密,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就是其中一位,他划分了8种性格类型,他的心理类型理论被后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凯瑟琳布里格斯和伊莎贝尔迈耶发展形成MBTI性格类型理论。这种理论被广泛地用于商业,成为经理们的日常工具,同时也为职业规划指导和咨询者所使用,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

MBTI分为四个维度:能量倾注方式、获取信息的方式、处理信息方式以及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方式,从而划分出了16种性格类型。后来很多基于该理论的基础上的研究又划分了4种不同的性情禀赋,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四种性情禀赋分别是:

传统主义者:组合了感觉型、判断型两种性格倾向

经验主义者:组合了感觉型、知觉型两种性格倾向

理想主义者:组合了直觉型、情感型两种性格倾向

理性主义者:组合了直觉型、思考型两种性格倾向

这四种不同的性情禀赋有不同的特征,他们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举止均有所不同,同样他们在组织中通常也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有不同的作用。

案例: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开始不景气,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裁员计划。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职业生涯发展协会成员聚集在一起探讨协会工作如何开展。

晓菡负责协会的宣传工作,她首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职业生涯发展协会为同学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像我们定期举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邀请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家来学校做讲座,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些讲座中一些有趣的例子和一些令人感到振奋的故事,同学们听完讲座后都显得很兴奋和激动。我觉得我们这次活动不要太拘泥于形式,不一定要非得制定什么硬性的计划和制度,随性发挥往往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马丽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她听完晓菡的发言后立马表示了自己的想法: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觉得在我们开始这次活动之前我们要详细地制定可执行的计划,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活动,比如我们要请什么样的人,有哪些活动形式等等,要不我们根本不可能真正地开展活动。

这个时候在协会工作了很多年的惠惠站起来说:我认为你们现在太关注了本次活动的讨论,我觉得我们职业生涯协会的活动应该让同学们感到仍然是有希望的,目前同学们除了实际遇到的苦难之外,最主要的也许在于信心不足,协会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知道我们一直在陪伴他们,帮助他们发挥真正的潜能。

最后正在读大三的刘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同意惠惠的看法,我们目前太拘泥于现在了,职业生涯协会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但是我认为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而不仅仅是建立自信心。

这四位同学在他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不一样的特点,通过这四位同学我们也可以看出四种不同的性情禀赋的特点。

经验主义者:

晓菡是属于经验主义者,她在发言中强调了一些细致的工作,同时也强调不要硬性的规章制度,强调随性的发挥。经验主义者一般比较轻松愉快,他们最重视的是自由和无拘无束,他们是十足的行动派,当自然地做事情时他们感觉很好。非常注重实效,善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这些人经常适应能力很强,做人很有弹性。

经验主义者的职业选择

在职业选择中最能吸引他们的是那些充满变化,每天都能带来新鲜刺激的职业。他们喜欢宽松而有弹性的工作环境,不要有太多的等级制度和规则约束,这样他们才能工作最愉快。同时经验主义者通常擅长于使用各种工具,做各种手艺活。一般而言表演性的、展示性的工作他们会很喜欢,同时一些紧急救助类的工作他们也会很喜欢。

传统主义者:

他们经常是非常有责任感,他们通常认为说出的话就代表是承诺,而且一定会很好地遵守和实行。案例中的马丽是一个传统主义者。传统主义者最重视的是责任和义务,同时传统主义者也非常重视规则和制度,认为规章和制度是高效的保障。他们给人的感觉是放心的,可以依赖的。他们也是谨小慎微的,非常细心尽责,重视实用,并且往往工作效率很高。

传统主义者的职业选择

传统主义者是社会和组织的稳定器,他们会维护和遵守规章制定,因而他们喜欢稳定、常规、层次分明,职责划分清晰的工作环境。组织结构越清晰,工作任务越清晰,传统主义者的感觉会越好,工作满意度往往也很高。但是当组织发生变化或者职责变得不清晰时,传统主义者就会很不喜欢这种变化或者工作环境。一般在管理部门、司法系统可以找到大量的传统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集直觉型和情感型特点于一身。他们往往具有浓厚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家的气质,他们最看重的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们非常珍视独创性,重视培养和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他们往往也是非常敏感,善于理解他人的感情。案例中的惠惠就是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在组织中往往处于精神领袖的角色,他们会积极推动变革。

理想主义者的职业选择:

理想主义者喜欢那些让他们觉得有意义、值得付出的职业,他们需要对自己的事业保有信念,并希望给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他们喜欢轻松的工作坏境,同时这种工作环境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艺术家、心理学家,人文学科的教师和工作者中理想主义者比较多,同时这些职业也最吸引他们。

理性主义者:

理性主义者往往非常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并激发别人对他们的尊敬。一旦遇到挑战他们会变得非常好争辩。他们在辩论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发现对手的漏洞和过失。有时会显得分析过度。案例中的刘江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同时理性主义者喜欢谈论事物的全貌,喜欢用图表、模型等来阐释他们的观点,他们的用词让人印象深刻,有时候显得吹毛求疵。

理性主义者的职业选择

理性主义者喜欢那种能够在智力上提供挑战,让他们不断追求成功的工作环境,他们喜欢不断地掌握新的技能,也喜欢用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去解决难题或者理论上的问题,喜欢和能力强的人一起工作。他们需要接受挑战越来越大的任务,并且渴望在智力上不断地成长。因此高级管理人员、电脑专家,科学家,金融分析师以及大学教授都会很吸引理性主义者。

尽管有这样的四种性情禀赋,但是由于我们每一个人在四个基本的维度上并不是绝对地偏向某一极,因此每一个人在这四种性情禀赋中更多地像某一种,同时也会兼具其他的一些特点。在划分性格类型和性情禀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更清晰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与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工作志向结合起来,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留学选择专业要有职业规划,不能盲目跟风


高考在即,在刚过去的留学教育巡展上,出现很多中学生的身影。但是对于出国留学,他们脑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划。读什么专业将来比较吃香?去哪个学校读好?成为学生和家长共同的疑问。

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有留学专家预示:世博会及越来越旺盛的会展经济势必带动新一轮的人才增长,点燃后世博留学专业。会展、酒店管理等五大专业在今后十年内都会走俏市场。

对于如何选专业,留学专家、专家的建议是:要关注时事,在世界这个大范围内了解行业、专业,才能合理地根据自己的成绩,在学校和专业中平衡志愿。

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应该理性,留学生更应该了解职业市场,不能盲目跟风。有意出国的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仍需更多关注后世博时代人才发展的需求,选择后世博效应下的热门就业专业。

据专家分析,世博会打开人才需求新缺口,从上海世博会的整体筹建过程来看,会展人才缺口最大。而从目前形势来看,我国会展业虽然起步晚,但正以惊人的态势发展。近几年,中国会展业正以年均增幅20%的速度发展,展会数量超过4000个,展览会的直接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受过系统的专业高等教育和拥有实践经验是成为高级会展人才的必要条件。

职业规划:新人充满智慧的定位选择


你的职业定位好了吗?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王欣小姐很高兴地告诉锐泓,她已经在上班了,负责公司网络教学产品的设计。所从事的行业和自己的专业紧密相关,而且公司目前所做的项目是他上学期间一直想做而做为职场新人缺乏资金和资源而无法开展的。她很高兴地告诉锐泓,自己下来两年的规划很清晰,现在工作和生活都很开心。

而在半年前,王欣为自己的职业选择而困惑不已,希望锐泓帮助其做职业定位方面的分析。她的经历颇为丰富,在杭州某外企做过财务,也在上海某外贸公司做过贸易,而为实现名牌大学梦并顺利拿个文凭,研究生所学的却是语言教育,那么毕业后到底做什么,才能更好地发展,成为一个高难度的选择题。

事实上,同样的问题困扰着众多职场新人,王欣有意识去理性思考自己的职业定位,已经走在很多职场新人前列。多数职场新人甚至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处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80后一代走入职场,普遍的一个现象是:跳槽频繁,单份工作超过半年的屈指可数,短短时间之内介入多个行业,找不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在交际圈中无法建立起自己的职业品牌。那么,是什么造成80后职场新人这样的职业形态呢?这需要从高等教育及职场现状说起。

社会迷局与大学教育

当前的整个中国社会正处于急速发展的变革时期,无论是整体经济还是社会意识形态,都处于解构时期。许多行业在市场环境的变幻中不断进行着行业洗牌与秩序重建,传统价值观念在西方价值理念体系的冲击下正被逐渐瓦解,新的价值体系又未曾得到广泛的认同而建立起来,新一代的社会青年多数缺乏信仰、信念的支持,生活节奏的加快与阶层矛盾的逐步显现使得社会心态流于浮躁。这些不稳定的情绪构成了当前复杂的职场现状。应该说,80一代在这样的职场环境下发展,其做出准确的职业定位的难度将明显高于其父辈。

那么,大学教育又给予了怎样的支持?

从职业发展角度出发来看当前的大学教育,我们不难发现,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职业培养路线。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包涵政治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外语基础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而职业教育更侧重于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因此,大部分职场人士将高等教育规为教育范畴而将职业教育列为职业技能培训范畴。

应该说,教育与培训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培养模式,而职场所期待的,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兼备的学生,尤其期望大学应届生具备扎实(全球品牌网)的基础和较好的领悟能力,以在短时间内进入职业角色,胜任岗位要求。这是HR选人的基本标准,而至于是否名校、成绩如何等问题则是辅助做出人才鉴别的选项。

然而许多企业的HR却很难在招聘中找到这样的理想人选。普遍的情况是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职业素质较好而实际操作能力非常弱,而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则在实际操作方面上手快而职业素质却不高。无奈之下,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只能增加部门经费,邀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录用的职场新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遗憾的是,由于心态的浮躁,真正能在一个企业里面扎根下来转变成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却是凤毛麟角。

时代大环境下的浮躁情绪、高等教育对职业技能培养的无力,造成职场新人的职业能力难于迅速与企业岗位技能顺利对接,由此,刚步入职场的应届生,容易陷入复杂的职场迷局,无法把握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职业困惑。

信息不对称:转几年再定方向?

许多职场新人在进入大学期间的专业选择上就处于迷茫状态,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使其在大学期间转而将时间精力投入在游戏、恋爱、玩乐等上面,而邻近毕业才感受到就业压力而承受着强烈的内心挣扎。职场如战场,而对于职场新人而言,似乎注定了只能是败者,因为对于某个职业抑或某个行业而言,他们往往一无所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反之亦然,那么,在对职业环境、行业前景知之甚少的前提下,很多职场新人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转几年再定方向。

前面提到的王欣就是典型的例子,不仅职业类别跨度大,而且不同城市的职业环境又有所不同,期间从事的几项工作之间的关联度很小,前面的职业经历无法为整体职业发展蓄积有效的势能。这样,如何做好职业定位,反而更加难以选择。

转几年再定方向,会造成前一段工作经历中所学的职业技能与后面的工作毫无关联,从而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另外,当前职场中,企业的发展面临整体市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创业型公司,企业本身能否经营下去,都存在很大的疑问,职场新人进入创业型公司,其职业风险自然有增无减。刘萱在毕业后进入一个新办不久的企业做策划专员,没想到不到半年,企业就倒闭了。饱尝由于专业技能的短板而被大公司拒之门外的尴尬,承受着失业三个月逐渐浮现的大城市生存压力,她只好勉强进入另一家小公司做业务员,然而同样半年时间不到,这家公司便处于无法支付员工薪酬的状态。面临再次失业,刘萱更加迷茫了。

不仅如此,职场新人在某些企业中,还容易出现对企业文化的不适应而造成职场不适症。高强在某IT企业担任电话销售,该公司文化为明显的狼道文化,对员工的业绩要求非常严格苛刻,每天规定高强必须打出80个电话,每次电话与客户沟通不低于5分钟,同时规定一系列的沟通内容上的绩效要求。高强每月为完成岗位业绩指标,经常加班工作,没多久就患上了严重的咽喉炎,无奈之下只好转换部门。新的岗位全新的职业技能要求,高强不得不从零开始积累。

对各类职业职业特征的不了解、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不了解、加上职场中不同的企业形态中的不稳定性和企业文化的冲击,造成职场新人为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而频繁转换工作,而这些职业行为往往不具备关联性,难以为职业发展蓄积有效的势能。事实上,很多职场新人,尽管在职场上,经历不同的职业类型之后,更加难以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准确的职业定位。而留给自己的,却是累累伤痕。

职业定位:充满智慧的选择

职场新人的前身是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学生在从繁忙的高三生活转向较为轻松的大学生活的时候,会有个比较明显的落差。他们需要面临对时间的管理、对人际关系的应对等全新的命题。所以,普遍的大一学生会感觉到空虚、迷茫,失去方向。逐渐地,整个大学生活被恋爱、游戏、娱乐等占据,而逐渐忽视了职业技能的提升,所以在大四的时候,面临就业压力而疲态凸现。

为逃避就业压力而盲目考研一度成为一股风潮、没有具有基本的职业素质却经常做着创业的白日梦、专业技能平庸却梦想一毕业就月薪近万等情况,近年来已屡见不鲜。大部分没有做好职前功课的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后,就会变得被动应对职业选择,无法做出科学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

由此,科学的职业规划,最好从大学期间就要培养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品牌意识。职业定位,是充满智慧的选择,做好这样的选择,应该从培养职业意识开始,在大学阶段就开始思索自己的职业兴趣,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有针对性地了解职场(全球品牌网)对与自己相关的职业类别的要求,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为进入职场作好准备。具体而言,锐泓曾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在我学网就大学生如何应对大学阶段的生活提出如下的建议:

大一阶段:需要尽力去适应新的城市、大学生活,寻找自己管理好自己时间的方法,赶跑空虚,试图活得充实一些。课程上,各大学会以政治课、基础课为主,那么,何不借此思考思考一些形而上的问题,比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想、兴趣所在等。这一阶段,图书馆、社团活动、城市的购物圈、文化旅游圈、寝室的洗涑间、报纸、互联网等,都很适合你。

大二、大三阶段:需要渐次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这也许是一个痛苦的阶段。可以多和高年级的学生、相关的老师做交流。开始有利地积累对自己走入社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寻找合适的实践平台,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锻炼。在知识面扩展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改进方法。可以开始为自己设计相关的职业发展计划。这一阶段,实习单位、(职业技能)对口课堂、互联网、成功人士的演讲、外语培训、技能培训等,都比较适合你。

大四阶段:需要再次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了解相关的职业机会、掌握相关的面试技巧、力图使自己能寻找到合适的平台。这一阶段,招聘会、考研培训、出国培训、职业技巧网站、与经验人士的沟通、频繁的思考等,都是你所需要的。

研究生阶段:专业领域的研究、抓住实践平台,勇于展现自己,努力积累人脉,都是必要的。

那么,对于现在正准备进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又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呢?

前面讲到的王欣非常熟悉这些职场新人的心态:许多新人定位的时候,并没有从自己的专业出发,而是从社会上的热点来出发,然后毕业了再继续去学习一个自己完全不懂的行业,希望以此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经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的王欣认为在给自己定位的时候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情况,至少需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社会热点是否符合你自己的兴趣爱好,第二个你是否有能力在1-2年内做到热点的高峰。如果这两个都不成熟,那么还是不要做白日梦的好。王欣原本很想去做会计,因为她英语基础很好,再考个CpA,应该可以拿个高薪。但她经过分析后认为,自己考这个证书至少要两到三年,而且即使这样,也竞争不过在财会专业有很好基础的人。因此毅然选择延续目前自己所学的专业,务实地去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在这个职业定位之下,她又顺利地找到一家公司,所做的项目正好是自己之前一直想做而缺乏资金无法去做的。借助合适的平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再好不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会出现佼佼者,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并有决心专注于这个领域去提高和发展自己。

因此,科学的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首先需要从自己曾经的梦想或目前所具备的职业基础技能出发去寻找相应的职业类型。这期间,可以通过与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互联网的资源等去获得更多对自己有意义的资讯,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做好基本定位之后,尽量选择能够支持和带动自己在这一领域发展的职业平台(企业),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融合去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一个人的发展,中心是自己。自己如果缺乏内驱力,那么就会感觉外界的环境都是对自己的限制,而看不到擦身而过的机会。

“专业不专” 找准职业定位


专家直言:专业不专成职场人普遍问题,当务之急要找准职业定位

如今企业招聘,最常见的一个面试条件便是具备3-5年工作经验,但是不是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年限,在跳槽时就可以所向披靡、抢占绝对优势呢?近几个月来,一些职场老人的求职遭遇却恰恰证明了,如果没有足够的职场经验与专业知识,比起那些可塑性强、雇佣成本低的应届生,职场老人的三五年工作经历并不足以受到企业的青睐。

案例:职场多面手求职屡遭拒

陈先生已经混迹职场4年多,4年里,他先后做过外贸跟单员、超市物流专员、市场助理,文案策划,平均每个岗位的工作时间在一年左右。表面上看他仿佛成了一个多面手,但真正到求职竞争中却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在新一轮的求职赛中,他信心满满地做好了简历,还把自己的期望薪资上调了两千,可两三个月过去了,他一份工作都没定下来,不仅面试机会寥寥无几,其中有一个机会还是被应届生抢走的。一想到这里,陈先生的内心就憋屈到极点:我还有职场经验呢,为什么不录用我?几年过去了,找工作还跟当年毕业时一样,去面试好像说什么都错,说什么HR都没兴趣,我有这么差吗?

分析:你真的可以独当一面吗?

这边求职者正为着工作经验的事纳闷,而反观招聘方,也同样有类似的困扰。南京市某大型软件公司的HR经理告诉记者:招聘时收到的简历上无一不写着具备相关岗位3年工作经验,但到了面试,很多求职者连一些基本的专业问题也答不上来,再一细问,原来所谓的工作经验只是在软件公司从事过几年助理工作。与其选择这样眼高手低的人,我们不如录用一些薪水较为平价的,更有可塑性和积极性。

为什么求职竞争中,会屡屡出现职场人拼不过应届生的情况呢?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职场人在自己工作几年里并没有好好把握机会、积累相关经验。洪向阳说:从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划分来看,工作三五年的职场人,正逐步从职业探索阶段进入到职业建立阶段,应该要趋向稳定于一项工作,如果此时都还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知识技能和心理资本的积累也不足,那就会使得他们在求职竞争中与无异。

点评:执着地做好一件事

对于很多职场人士入职好几年依旧找不准发展方向的问题,洪向阳则建议他们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将一份工作用心做上半年,如果发现不合适就要立即重新进行职业定位。要学会执着地做一件事,浅尝辄止只会让一个人在不断地尝试和变化中迷失专长。如果在工作的半年里,你认真处理了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后,依然感到对这一行兴趣缺缺,效率低下,那么可以说这个工作就不是你能长久发展下去的领域,此时要赶紧重新回顾并审视自己之前的工作经历,通过梳理总结找到自己的优劣势,以此为依据重新进行职业定位再出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