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 导航 > 董仲舒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董仲舒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董仲舒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董仲舒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一)

对于教学的方法,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1)强勉学问 董仲舒认为教学贵在强勉努力,刻苦钻研,才能达到博与明的境地。他说: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盖明。不论是治学还是修德,都需要发挥强勉精神,才能成功。

(2)节博合宜 董仲舒认为教学要注意处理好节与博的关系,学习不能太博,也不能太节,太节则知暗,太博则业厌。太节会使知识暗昧,太博又会使人厌倦,应该节博合宜,节博结合,循序渐进。

(3)专一虚静 他认为学习必须专一,始终好善求义,才能知天道。他说: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人孰无善?善不一,故不是以立身。只有心志专一,才能保持高度的学习效率。他又说:形静而志虚者,精气之所趋也。学习时要头脑冷静,排除杂念,虚心以求。

(四)教学的作用

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他认为人性是天赋予人的一种素质。天有阴阳,人性也相应地包含性与情两种成分,即:性属阳,是仁的、善的;情属阴,是贪的、恶的。而善的成分并非就是善德,它必须通过教育,才能继续发展成为人的善德,即所谓性非教化不成。可见,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兼有善恶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人成为善人。

同时,董仲舒认为,教育的任务应由承天意的帝王来承担。可见,他把教育看成是王者的权力,以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董仲舒关于人性以及教育作用的思想,立足于以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为对象,主要是为其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又留有推崇圣贤和镇压所谓恶人的余地。

(五)对教师的要求

董仲舒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言传身教,即所谓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要掌握时机及时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教学分量和进度,即要做到齐(剂)(调和、调节)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要循序渐进(造而勿趋)。要勤于考核、督促,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苦不堪言,挫伤了其学习的积极性(稽而勿苦)。要观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这样,就可以轻松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董仲舒将这样的教育称为圣化。他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教学思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遵循教育规律,使教学出神入化,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

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三等,即上智之人,下愚之人和中庸之人。他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他认为上智之人是无须教育的,因为上智是天赋的英才,不学自知、不教自晓。其次,下愚之人虽教无益,尽管教他,都是无效果的,因为下愚是无法改变的。颜之推强调中庸之人必须受教育,因为不受教育就会无知识,陷于不知的愚味状态。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关于教育的目的,颜之推指出: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行道的道自然是儒家之道,即儒家宣扬的那一套政治理想和道德修养的内容;修身以求进思想渊源于孔子的修已以安人,善于为已(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更有效地利世也(治国平天下)。从这一教育目的出发,颜之推批判当时士大夫教育的腐朽没落,严重脱离实际,培养出来的人庸碌无能,知识浅薄,缺乏任事的实际能力。他认为传统的儒学教育必须改革,培养的既不是难以应世经务的清谈家,也不是空疏无用的章句博士,而是于国家有实际效用的各方面的统治人才,它包括:朝廷之臣、文史之臣、军旅之臣、蓠屏之臣、使命之臣、兴造之臣。从政治家到各种专门人才,都应培养。这些人才应专精一职,具有应世任务的能力,是国家实际有用的人才。颜之推的这种观点,冲破了传统儒家的培养比较抽象的君子、圣人的教育目标,而以各种实用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论教育内容

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实学的教育内容。他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所谓德,即恢复儒家的传统道德教育,加强孝悌仁义的教育。所谓艺,即恢复儒家的经学教育并兼及百家之书,以及社会实际生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艺。

关于艺的教育,当然是以五经为主。他认为学习五经,主要是学习其中立身处世的道理,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但读书不能止限于《五经》,还应博览群书,通百家之言。此外,他还重视学习杂艺。他认为在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学习杂艺可以使人在战乱无人庇荫的情况下得以自资,保全个体的生存和士族的政治、经济地位。颜之推倡导的杂艺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文章、书法、弹琴、博弈、绘画、算术、卜筮、医学、习射、投壶等,这些技艺在生活中有实用意义,也有个人保健、娱乐的价值。但这些杂艺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颜之推强调士大夫子弟要知稼穑之艰难,学习一些农业生产知识,这与孔子轻视农业生产的态度有所不同。 (三)论学习态度和方法

1.虚心务实

颜之推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反对妄自尊大,骄傲浮夸的学风。

2.博习广见

颜之推指出: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他认为只有尽可能地扩大获取知识的范围,并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鉴别,才能更接近客观的真理。他提倡既要博览群书,又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所谓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3.勤勉惜时

颜之推强调学习要刻苦钻研,勤勉努力,他罗列了历史上许多动人事例,说明即使迟钝的人,只要勤学不倦,也可以达到精通和熟练的程度。同时,他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少年也不可失机,晚年如果失之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他说早年学习如日出之光,前途无量;而老而学者,虽然如秉烛夜行,但总比瞑目而无见要好得多。

4.相互切磋

颜之推赞赏《尚书》中的好问则裕和《学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提倡师友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启明,认为只有在学习上好问求教与切磋交流,才能较快地增进知识而避免错误。 (四)论家庭教育

1.提倡尽早施教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儿童出生之后,便应以明白孝仁礼义的人导习之。稍长,看他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之时,就该加意教诲,该做的事就引导他去做,不该做的就不让他做。如此教育下去,到9岁以后,自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条原因: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益较大。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他根据幼童阶段与成年以后的不同心理特征,说明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能保持长久的记忆。而成年人思想复杂,精神不易集中,记忆力逐渐衰退。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颜之推认为这个时期,儿童受到的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抑或坏的教育与环境影响,都会在儿童心灵上打上很深的烙印,长大以后也难以改变。

2.提倡严格教育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与慈相结合,不能因为儿童细小而一味溺爱和放任,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有一定威信。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他认为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能把对子女的爱护和教育结合起来,便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没有处理好两者关系,无教而有爱,让孩子任性放纵,必将铸成大错。

3.注重环境习染

颜之推继承孔子、孟子等儒家学者关于慎择友的教育思想,十分重视让儿童置身于比较优良的社会交往的环境之中。他认为家庭教育要注意选邻择友,是因为儿童的心理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定型,而儿童的好奇心和模仿性都很强,总在观看模仿别人的一举一动,无形之中,周围人的为人处世给儿童以熏渍陶、潜移暗化。因此,邻友对于儿童的影响,有时甚至可能比父母的作用还大。这就是必慎交游的道理。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择友确实不是一件易事,贤人是难以找到的,但有优于我者,便很可贵的了。对他就应景仰向慕,与之交游,向他学习。

4.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

他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家庭教育中,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是做父母的重要责任。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学习语言应注意规范,不应强调方言,要重视通用语言。

5.注重道德教育

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应该德艺周厚,以德育为根本。他指出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道德教育服务。由于德艺二者关系的密切,因此有可能、也有必要通过阅读记载前人道德范例书籍的途径来进行道德教育。

颜之推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是以孝悌等人伦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树立仁义的信念为主要任务,以实践仁义为最终目的。他教育子女为实践仁义道德的准则,应不惜任何代价,以至牺牲生命。他认为立志尤为重要,士大夫子弟只有确立远大的志向、理想,才经得起任何磨难,坚持不懈,成就大业。他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他教育子女以实行尧舜的政治思想为志向,继承世代的家业,注重气节的培养,不以依附权贵、屈节求官为生活目标。

颜之推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与当时的现实,还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他所强调的为人之道,首先是厚重(轻薄的反义)。他认为自古文人,多陷轻薄,历史上许多文人都由轻薄而终为败累,残遇杀祸。他认为要吸取这个惨痛的教训,就必须养成忠君、孝顺、谦恭、礼让这些厚重的道德品质。其次,他主张少欲知足。如果不知其穷的情性任其发展,不加以限制,就是如秦始皇、汉武帝富有四海,贵为天子的大人物,也会自取败累,至于一般士庶更不用说了。其三,无多言、无多事。颜之推欣赏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的铭言,认为天道,原来如此。所以,论政得失、献书言计等,都属于多言性质。同理,也不应该多做事。如果不是你份内的事,你就不必想它,不必做它。至于主持公道,打抱不平,游侠之徒,非君子之所为也。由此可见,颜之推所传授给子女的为人之道,是他历官四朝的经验总结,在政治腐败、朝政多变的封建专制社会里,不失为一种在丧乱之世明哲保身,以免杀身之祸的处世哲学。然而,在今天看来,这种做人处世方法是不足为训的,它反映了消极遁世、利己主义的思想情绪,与先秦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也有很大的距离。

董仲舒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二)

第一章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生平简介 董仲舒(公元前 ),西汉广川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西汉广川(今河北省 前 ),西汉广川( 枣强县广川镇) 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枣强县广川镇)人,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封建神学思 想体系的奠基者。 想体系的奠基者。 他学识渊博,遍通五经,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 他学识渊博,遍通五经,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有 汉代孔子之称。他以三年不窥园的治学精神和高深 汉代孔子之称。他以三年不窥园 的治学精神和高深 的学术造诣受到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的学术造诣受到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他在贤良对策时提出的建议,受到汉武帝的赏识, 他在贤良对策时提出的建议,受到汉武帝的赏识,开 始参政。 始参政。他的教育思想对汉代和后来封建王朝制定中央集权 的文化教育路线、方针、政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的文化教育路线、方针、政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先 后任过江都王和胶东王的国相,但终不得志, 后任过江都王和胶东王的国相,但终不得志,后托病弃官归 潜心学问。 家,潜心学问。 董仲舒一生的著述很多,其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 董仲舒一生的著述很多,其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 举贤良对策》 其中, 举贤良对策》 《举贤良对策》等。其中,《举贤良对策》与教育的关系最 为密切,并对我国封建教育制度有极大的影响。 为密切,并对我国封建教育制度有极大的影响。

一、三大文教政策 (一)兴太学以养士 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辟犹不琢玉而求文采 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 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 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 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一、三大文教政策(二)重选举以取士 董仲舒提出了设立察举制的建议。 一、三大文教政策(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 这一政策使得养士和选士有了统一标准, 而且从思想理论上奠定了汉王朝巩固封建统 一大业的基础,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百家 争鸣的局面。

二、道德教育思想(一)道德教育内容:三纲、五常 道德教育内容:三纲、所谓三纲 所谓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所谓五常 所谓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这 五种永恒不变的道德信条。 这就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神 权、夫权的统治提供了根据。 二、道德教育思想(二)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正谊(义)明道,不计功利 正谊( 明道,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


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一)

荀况(约公元前298年238年),字卿,亦称;荀况关于教育的思想;1.教育能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这种思想中包含着教育与质变的关系;2.注重个人主观努力和环境的作用;积的思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渐的思想;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关于教学的思想;1.重视学:不懈、专一、笃实;骐骥一跃,不能十

荀况(约公元前298年238年),字卿,亦称孙卿,赵国人。荀况处于战国的末期,对先秦诸子的学说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是先秦儒家中最后一位大师。他是无神论者,是先秦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著名的教育活动家。《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荀况关于教育的思想

1.教育能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这种思想中包含着教育与质变的关系。照他的意思,教育在于改变人性,使它经过长期的变化不再回复其本来面目。这种说法与他的性恶论是一脉相承的,与孟轲的教育是恢复人的本性是相对的。

2.注重个人主观努力和环境的作用。

积的思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渐的思想。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止),其渐之滫(xiǔ),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关于教学的思想

1. 重视学:不懈、专一、笃实。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自以欺。

2. 重视行:学习一定要在行动中有所表现。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他鄙视耳口之学,认为学习不能只是入乎耳出乎口,道听途说,应当体现在行动上。学习应使自己身心受益,而不是用来炫耀或作为进身的敲门砖。

3. 重视思:提出了 兼陈中衡的思想。

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他认为,圣人知道思想方法上的毛病,看到被蒙蔽的祸害,所以既不任凭爱好、又不任凭憎恶,既不是只看到开始、又不是只看到终了,既不是只看到近处、又不是只看到远处,既不只务广博、又不安于浅陋,既不是只了解古代、又不是只知道现在,而是同时摆出各种事物并在其中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权衡。

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二)

孟轲(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生于邹(今山东省邹县)。他授业于孔丘的孙子思的门人,一生崇拜孔丘,以学习孔丘为志愿。子思孟轲之学,后世称为思孟学派。

关于教学的思想

1.自造自得,教师不可越俎代庖。

2.启发思维,特别重视怀疑。

3.循序渐进,教师应如时雨。

4.专心有恒。

荀况(约公元前298年238年),字卿,亦称孙卿,赵国人。荀况处于战国的末期,对先秦诸子的学说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是先秦儒家中最后一位大师。他是无神论者,是先秦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著名的教育活动家。《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荀况关于教育的思想

1.教育能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这种思想中包含着教育与质变的关系。照他的意思,教育在于改变人性,使它经过长期的变化不再回复其本来面目。这种说法与他的性恶论是一脉相承的,与孟轲的教育是恢复人的本性是相对的。

2.注重个人主观努力和环境的作用。

关于教学的思想

1. 重视学:不懈、专一、笃实。

2. 重视行:学习一定要在行动中有所表现。

3. 重视思:提出了 兼陈中衡的思想。

《爱的教育》之《客船遇难》读书笔记300字


书名:《爱的教育》之《客船遇难》

好词:汹涌 恐怖 喧嚣 祈祷 吹拂 平静 崇高 侥幸

好句:(1)好一会儿,船中像墓里般的寂静。乘客都脸色苍白,彼此面面相对,海波汹涌,船一高一低地摇晃着。(2)马里奥在船侧高高地举起头,头发被海风吹拂,泰然毫不在意,平静地、崇高地立着。

感受:这篇文章写的是少年马里奥和女孩寇列泰在一只从英国利物浦港出发的大轮船上的经历,他们在途中不幸遇上了风暴,突然一个大浪,把船舷打碎了,海水破空而入,轮船慢慢下沉。可只有一艘小艇,小艇上已经坐满了人。只够再容纳一个小孩子了,而寇列泰和马里奥都十分想下去。最后,马里奥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寇列泰,而自己却沉入了大海。马里奥这种舍己为人、临危不乱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读书笔记《流星之绊》


流星往往象征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便不假思索地去读。但情节却让我震撼,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们三人是紧密相联的。不论何时,都会有一根纽带将我们连在一起。

这本书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横须贺的一个夜晚,读小学的三兄妹偷偷去看流星雨,结果只下了小雨,没有流星。回来后发现父母都死了,看到一个陌生男子从后门跑了。他们无家可归,来到孤儿院,案子也依然未破。十四年了,他们长大成人,靠诈骗为生他们始终忘不了那个夜晚,直到追诉到期的日子接近时,他们发现了那个陌生人他盗取了他们父亲的菜谱一番波折后,那人承认了自己偷盗这一罪行,却不承认杀了人最后真相水落石出,那是一个令人大吃一惊的谜底(剧透一下)杀人的是那个侦探!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长久不能平静。我思考了一下,觉得题目《流星之绊》另有含义。文中的三兄妹并没有看到流星,所以我觉得流星象征着人们心中美好的一面。这本书不仅讲到推理,还揭露了每个坏人美好的一面。首先说一下三兄妹:大哥是诈骗头领,但最后他努力工作试着把一千多万的钱还清;二哥更绝了,他决定自首,赎罪后展开新的人生;妹妹用爱感化了那个受到诈骗的人,两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些事情(诈骗)警察都不知道。

最让我感动到是凶手:他有矛盾的两面,他既想让自己儿子康复又想被害的儿女幸福。他是一个侦探,非常同情三兄妹,因为他为了钱而杀人,所以最后告诉了所有人真相。自杀前,他背下了三兄妹(伪造证据的罪)的罪过,并留下一句话:你可不要成为像我一样的人。勇敢承认和面对,是他的优良品质。

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我相信他们都有美好的一面,而那些美好面会像流星一样永远留在银河系!

《智慧之花》读书笔记


我在语文书上看了一篇阅读文章--智慧之花。我实在对课文中玛利亚和江雪感到敬佩,玛利亚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将走向黄泉路的五个男生拉了回来;而江雪把法律作为武器,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想到,这两个女孩是多么令人敬佩,如果这两种危险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那些人也许就会置之不理或是忍气吞声。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是这样的:见到好朋友有危险了,不会先想到怎么就好朋友,却先想到的是害怕,自己会不会有危险。自己吃亏了,顶多是跟别人吵几句,有的甚至大打出手,也不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我们从小到大学得那么多知识都是白用的么?难道就不能多加应用,来保护我们的财产、生命安全么?

玛利亚面对险情毫不慌乱,而是动脑思考,最后用学到的知识成、成功地救出了同伴。江雪在自己和同学的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能挺身而出,勇敢的和不法商贩作斗争,最终巧妙的借助法律武器,保护了自己和同伴。他们两的勇敢行为让我钦佩不已。虽然都是同龄人,但和玛利亚、江雪比起来,我感到有很大的差距。

玛利亚面对危险毫不慌乱,而是动脑思考,最后用学到的知识成、成功地救出了同伴。江雪在自己和同学吃冰棍身体受到损害时能挺身而出,勇敢的和不法的商贩作斗争,最终巧妙的借助法律武器,保护了自己和同伴。他们两的勇敢行为让我钦佩不已。虽然都是同龄人,但和玛利亚、江雪比起来,我感到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应该向玛利亚和江雪学习,学习他们的勇敢,学习他们的聪明。遇到危险,积极的运用老师教我们的知识,战胜困难,摆脱危险,保护自己。

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还会有许多困难,危险在等着我们,我将用爱心,勇气和智慧度过这些险滩,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


关于讲和练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四

讲练是一种教学方式.讲和练怎样结合呢 最近我们也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

一种是精讲多练强调精讲后要让学生适当地练;另一种是精讲精练强调的是精讲后要让学生有示范性代表性地练;再一种就是讲而泛练意思指有的内容通过讲述泛泛一练或不练只要明白就行了;还有一种是精讲不练只要讲得好讲得精学生不练也能掌握其实质及其要领.

这四种提法来自不同教学内容归纳起来我们称其为精讲善练讲练结合.也就是说讲课无论何时都要精讲一个学生学很多门课如果教师都要旁征博引必然喧宾夺主学生听得热闹而收效甚微.精讲有利于记忆;练习多少要看教学内容课程性质不管如何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思考使他们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锻炼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如果把多练理解为练的越多越好无限地加码;把精练理解为练得少一点于是对习题作业不加挑选使学生无法去理解解法程序规范无法起到解剖麻雀的作用这都达不到练习应用的目的.

基于上述的观点和认识我想说几点:

1各门学科的练习方式应该不一样的什么都是动笔我想不是太合理.比如说英语可能应该侧重一点口语.

2每一堂课练习的时间强度等应该不一样.可能有的课时不需要太多的练习有的课时可能需要多点练习时间.

3讲和练如何结合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可能很有讲究就像烧肉什么时候该文火什么时候要焖一下时机很重要.

4总的来说讲和练都要精不是多就是好的.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