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老人与海观后感 > 导航 >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作文

老人与海观后感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作文。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七月与安生观后感作文”,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要说7月19~23号之间,北京保利的剧场里什么人最多,那必是一个答案:女文青——至少我这十几年间认识的能写字儿的姑娘,在《七月与安生》演出的那几天,基本都遇上了。且连穿着都是标配:长长短短飘飘荡荡的棉麻质裙子,帆布鞋。

我想,她们以及我们去看的,并不只是一部舞台剧,而是自己生命里某一段和七月与安生一样美好及文艺的青春年华吧。她们是要去对曾经的自己,悼念以及重逢,你好以及再见。

看到有人说,七月与安生演出时“星光璀璨”,可是各种女文青们却盖过了明星们的光芒——我深以为然。

“文青”这个词儿现在说起来就跟骂人似的,好像特矫情,特装,特不好好儿过日子的那种人就叫文青。我却觉得,有“心”的人,才真叫文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不过是因不懂“心”的人统治了大多数的世界,因此所谓的“文青”才总让人调侃。就好像我也调侃说,《七月与安生》的观后感最难写,须得够矫情够忧伤、动不动就提及生死,才能合了原著的风格。而要想写出这样风格的文字,先得把自己搞抑郁了。比如,穿着bf款牛仔裤,光脚套着帆布鞋,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对瓶吹一通低度酒,再推门回家开电脑,刚打开电脑,窗外就狂风大作、霹雷闪电、大雨倾盆,然后这位爷再坐窗台上看着外面的雨黯然神伤一会儿,思考一下生命的意义和错失的爱情——才容易酝酿出合拍的情绪来。

一方面是自嘲,一方面也是为了说明,这个小说,实实在在是不好改编,不,应该说,太难改编了。

客观来讲,这部戏虽然有着明显的缺陷,但并不能否认这是一次成功的改编。因为,我并不能想象出,怎样才可以做得更好、更让我满意。(原著改编太难了,能改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不信你试试?反正我没那个本事改,要是让我来改,我还改不到这个水平呢。)

安妮宝贝的原文更像是一篇散文,在大段大段美丽文字的间隙,飘荡着一些故事。情节的碎片东一羽西一羽地流落在各种无法限定的空间中。像风,像云,像纷纷坠落的花瓣。

美——没法演。

因此,话剧必须大量地解构、重组、以及再造一些情节、人物——原文中的一些人出现了,就只是出现了,一个名字闪了一闪,然后就消失了。但在话剧中,那些人物都被丰富了起来。比如七月的妈妈,比如七月的“胖弟弟”,比如阿pan——当然,如果熟悉主创人员以往作品的话,不难从这些人物中看到一些熟悉感,如七月妈妈的“三哎呀”直接穿越《钱多多》;如阿pan和安生的酒后对话,与《撒娇女王》中陈思涵对李莫的表白如出一辙。但这并不妨碍这些人物都塑造得非常成功,鲜活灵动,极大地帮助了这部戏的丰满和“站立”、以及“接地气”。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信达雅”,改编也是一样,并非全文照搬就叫“忠于原著”,把原著吃透了、揉碎了,再按照准确的理解、以更适合舞台的方法来重新架构一个故事,我认为,这就是成功的改编。

这部戏的上半场,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最初三年的零散岁月,被概括进了几个场景中:教室,大榕树,安生和七月分别的家,安生打工的酒吧。

教室一节明显有网络段子拼接其中,但拼接得自然,用得合理,没有一丝生搬硬套的突兀感。短短一场戏把原文散碎描述的少年安生体现得精炼准确,而潘阳和老师的对手戏又恰到好处地增加了情节的戏剧性和趣味性。

七月家中的戏,塑造了一个最像我们的妈妈的妈妈,最像我们的家的家。我们大部分人,谁不是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呢?这里温暖祥和,唠唠叨叨,是我们每一个人记忆中最离不开、舍不得、忘不了的家,这样的妈妈,这样的弟弟,这里,怎么可能不成为“安生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是我们在长大后、在闯荡累了之后,最喜欢赖着不肯走的地方。大榕树——抑或是香樟树?那是我最惊艳的一场戏。当大榕树的场景被灯光打亮的时候,我几乎在剧场中惊叫起来:天哪,怎么可以这么美!

坐在榕树上的小姑娘。醉了,我醉了。这个场景的剧照绝对可以做明信片。

安生的蓝色裙子,七月的粉色裙子,安生的粉色高帮帆布鞋,七月的蓝色高帮帆布鞋——天知道,我有多么的羡慕她们呵。

(我在上海和北京看过两场,改变很大,各有千秋,北京正式演出在下半场的理清和家明的塑造上进步神速,而上海彩排场则在服装上更胜一筹。北京场不知为何,服装没有彩排场好看,显得晦暗普通,没有彩排场的衣裙们那样体现少女的美,以及和场景和谐相融的那种美)

整个上半场,一个个场景切换得温婉动人,节奏把握得舒适流畅。当安生的吻轻轻落在七月的额,我的眼泪突然就充满了眼眶,怎么这么可以这么暖,怎么可以这么美。那些灰色的晦暗的都悄悄走远了,就像我们生活里的痛苦都会被真情浸软。那些飘渺的美感被落到了实处,却依然那样的唯美。

——怎么可以,这么美。

我的眼泪在黑暗中一点点落下,为那些美好而感极涕零,为那些温情而融化了我的心。

那是,多么美好,多么值得欢喜,多么值得回忆的,戏,以及记忆呵。

不过一切都因为家明的出现发生了变化。

记得曾在微博上看过一个关于《七月与安生》的评论,说,在七月与安生的世界里,家明才是祸水。套用一下:我觉得,在《七月与安生》的话剧里,家明也是祸水。

原本在书中,家明仅仅是一个符号,他几乎无台词,无态度;他代表了一种爱与伤害,代表了一种无法分享的痛苦,他只是和两个女孩子一起完成了一个至纯至美的故事,那是一个梦境,在梦境中,没有对错,没有好坏,无关什么劈腿,没有谁是小三,三个人,都是值得心疼的,都是善良的,都是温暖的,都是美好的。

然而当家明从梦境落进了凡世里,作为一个事实上的劈腿男,家明就是错;或者说,在七月与安生的世界里,家明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又或者说,在七月与安生的世界里,家明,原本就为了错误而来。多说多错,少说少错。家明,在戏里,只能做减法,不能做加法。如果可以一直保持书中一样的沉默,他起码不会给人以恶感;但如果家明不停地说着各种理由各种借口,那么就只能有一个结果了:哥们儿,你丫是成心找抽吗?

最要命的是,家明还“不说人话”。安妮宝贝的小说中,有很多华丽飘渺的语句,文艺得不行,换个环境就肉麻得不行。如果在话剧中,每个人都保留了这种风格、都这么说话,也还罢了,观众麻着麻着也就适应了。可事实上在话剧中,这些风格的语言基本都已被调整,大部分角色很自然地在台上说着“人话”。而唯有家明一个人说着原著风格的语言,自然十分突兀。七月与安生,这注定是一个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的戏。要么完全延续原著风格,结果必是喜则极喜,厌则极厌;要么全盘推翻,彻底变成让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风格,少部分原著书迷不接受。两者只能取其一,无法兼得。如果改一分留一分,必将两头不讨好。书迷已然觉得乱改,普通观众依然觉得矫情。而这种矛盾,就在家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最集中的爆发。彩排时观众的笑场,就是这种矛盾的外在体现。

当然,正式演出时,这些问题基本都进行了改进,不知道这算不算我与主创“不谋而合”了,呵呵。

北京正式演出时,家明砍掉了大段“多说”的戏码,结尾中也未出现。并且,整个下半场都有梳理和精修,虽剧情无任何更改,却明显简洁流畅很多。因此北京演出时的笑场大大减少,观众的“跳戏”也几乎消失了。

彩排场我说过上半场90分下半场50分,正式演出我则给全场打85分。

FwR816.com小编力荐

七宗罪观后感作文


社会阴暗无救

弗里曼绝望 但是还是继续这个案子

最后来到了郊外 放晴

象徵远离了阴暗潮湿的城市 远离了那个罪恶的地方

来到这个乡郊野外没有罪恶的地方

最后皮特成为了愤怒的代表

john却给自己扣上了嫉妒的罪名

网上有人说盒子里是狗的头 说的也有点道理

但从电影来看就是皮特老婆的头

john为什麽要杀这个没有罪的女人?

或许是因为她不相信自己的丈夫

怀孕的事宁愿告诉别的男人也不告诉丈夫

这也是这个罪恶的城市裏面人心冷漠的缩影

其他讽刺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图书馆裏面守夜的保安们面对这麼多书却宁愿彻夜打牌

比如皮特对威尼斯商人中经典片段一无所知

这个情况不仅仅美国 放眼全世界都是这样

让全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懂圣经读莎士比亚是不可能的

即便如此 这个社会就会不这麼冷漠不这麼罪恶吗?

也是不可能的

电影中只交代了七宗罪 可是没有交代人们是怎麼走出来的

也许这部电影并不想这麼做 留给观众反思

这个社会究竟怎麼样才能变成人们想要的样子呢?

是充满文化?还是简单地对彼此坦诚?

或许从身边做起会慢慢好起来

电影拍摄於1995年的美国 现在的中国何尝不是这个样子?

不同的是美国人从那时起就开始反思就有这样的电影作品出来

可是看看中国的导演们拍了些什麼东西出来……

--------------

《七宗罪》向人们呈现了一个变态的宗教杀手,七宗罪观后感。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一生中写过上千本日记,其精神世界是何等的空虚,他所信仰的宗教没有成为救赎灵魂的使者,反被其利用为犯罪的工具。我们所处的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利益冲突加剧,这样的社会中更加需要一个良性的疏导与协调机制,去化解社会底层矛盾。他的犯罪动机超越了一般的刑事犯罪,在面对这类犯罪时传统的侦查思维和侦查方法将举步维艰,以动机为出发点寻找嫌疑人的传统侦查模式显得力不从心。当警察找到了某种依据来实施对人的谋杀时,令人毛骨悚然,观后感《七宗罪观后感》。这种恐怖并非是亲眼看到某种可怕场面时感官的自然反应,而是心理上的恐怖,在我们社会物质财富开始极大丰富的时候,以宗教为名义的恶性刑事犯罪正层出不穷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部影片一直被视为侦查片,它极强的体现了刑事诉讼的严格正当程序以及诉讼意识、证据意识、科技意识、刑侦意识。但是喜欢这部影片不是因为我本身专业是法律而喜欢,而是它深深的触及到对人性与法、宗教的思索。

人性本恶似乎一直是西方价值体系与文化观念的主流。在电影里,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甚至结局也被那个高深莫测的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7”仿佛一道蛛网暗示着观众:它是承载宿命的罪与罚。“7”是隐藏在现代人性迷宫中的撒旦。凭借七宗罪描绘了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下日渐沉沦的人性。它也激起了每一个人的“原罪”意识。因祖先经不住欲望诱惑的基因,从此,人有了受欲望诱惑的罪性,而成为人的原罪。在自私、贪婪、充满欲望的大都市里,上帝曾发动过洪水来洗涤人类的灵魂,而那个罪犯却似乎只想用鲜血来召唤那宿命的审判。《七宗罪》中的犯罪嫌疑人约翰(John Doe )认为人有罪,所以他想代替上帝惩罚有罪的人,给这对罪恶麻木的时代以警醒。但是,谁能代替上帝?没有谁!只有上帝才有资格的惩罚,人是不能够代替的,因为人都是有限的,他们明白自己的有限,无资格审判、惩罚他人了!但常人常常自以为是——约翰( John Doe)亦如是,不停在言辞、行动中惩罚别人,却忘记,自己是没有资格代表正义的,因为,自己是有限的,只有上帝是无限的、无罪的。。

警官米尔斯本是一个正直之人,最后却因为忍受不住约翰(John Doe )的对其愤怒欲望的诱惑——后者把其怀孕的妻子杀害了,终于自己行使了审判权、惩罚权,以不合法的形式当场把约翰(John Doe )枪杀了。约翰(John Doe)成功实现了他对米尔斯的引诱,他仿佛成了成功的蛇(撒旦)!而米尔斯则成了现代版的亚当——他充分展现了人的有限,即便意欲正直如米尔斯的警官,最后也逃脱不出自己的原罪的诱惑!

当然,电影还隐含展现了一个问题:谁有惩罚权?自己有否同态复仇的惩罚权?如果站在基督教的价值立场看,只有上帝有最后的惩罚权,人是没有的。当然,近代以来,国家获得了无上的权力——尤其在霍布斯的《利维坦》的论证之后,国家成了地上的神,因此,国家是可以自为的拥有审判、惩罚权的。

宗教起着净化人心灵的作用,但是并不能取代法律,选择法律和法治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和抉择。或许法律仍存在某些不足,但这并不足以因噎废食式的抛弃法律,在人类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法治是唯一一个有效的社会规范方式,为此,我想的应该是如何对之发展与完善,而不是另求它途,否则,绝有可能是南辕北辙或缘木求鱼。

《时差七小时》观后感作文


今天中午,我在金盾影院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时差七小时”。这部电影是由李倩妮(妞妞)写的一本书《长翅膀的绵羊》改编成的。

这部电影主要讲:十六岁的珍从中国来到伦敦,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在机场,她认识了被学校安排来接机的香港留学生DJ,但两人第一次见面并不愉快。

学校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好过:同宿舍的女生就向珍规定了三条“不平等约”;男生捉弄她,让她当所谓的橄榄球的总经理,帮他们收拾脏衣服脏袜子,打扫更衣室,而它却毫无怨言,热情的为同学们服务……

通过自己的努力,珍终于渐渐融入了新的生活,昔日捉弄她的同学成了好朋友。但可惜的是,珍不久考进了纽约的大学,她便要离开她的好朋友了。

这部电影让我认识到中国与英国的地理时差以及中国与英国的教育差别。我还能在片中学到了许多的英语单词。

多好的电影啊,不但能学到知识,还能感受到外国的文化。有时间,真想再看一次!

观后感作文:神犬小七


神犬小七观后感作文(一)

《神犬小七》是湖南卫视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剧,里面的主角是一只叫小七的神犬。

小七是纯种的拉布拉多犬。在剧中,小七拥有军犬血统,所以他的视觉、听觉、嗅觉异常的好,只要是在它视线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它都能了如指掌,而且小七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预言,小七可以提前预感到接下来要发生不好的事。因为这个剧是在冬天拍的,所以小七每天都带着不同款式的围脖,非常可爱。

剧中的女主角叫丁涵,是完美世界宠物乐园的院长。男主角叫艾亮,是医科大学硕士毕业生,现在是完美世界宠物乐园的员工。剧中丁涵说的几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一句是对于人类来说狗狗也许只是一个玩伴,但是对于狗狗来说主人就是它的一生。另一句是狗狗拥有了人类所有的优点:善良、诚实;但是它们却没有人类的缺点:阴险、狡诈。是啊!狗狗就是那样单纯,它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去伤害和欺骗,它们相信世界是那么美好!狗狗从来不会奢求主人能给它什么,它只是希望能够永远陪伴在主人身边,不论主人是贫是富,它不会有一丝背叛的念头,一丝都没有。

我喜欢狗狗,喜欢它的忠诚;喜欢它的善良;喜欢它的可爱……我也希望任何人都不要想着去伤害狗狗,因为狗狗值得你去关爱!

神犬小七观后感作文(二)

这两天,我一直在看一部名叫《神犬小七》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里的主演有:金世佳,郭碧婷,王煜,王洋,朱佳煜,李一情,拉布拉多犬。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拉布拉多犬了,我觉得这只狗特别神,因为它能听懂人说的话。

《神犬小七》剧情简介:外科实习医生艾亮(金世佳饰)热爱动物,进入了完美世界宠物乐园里什么都要干的打杂工。在这里,他不但遇到了宠物医院的院长丁涵(郭碧婷饰),还遇到了前女友留下的一条神犬小七。小七改变了包括亮亮在内的所有人。亮亮、小七和丁涵,也慢慢变成相互理解,最后成为生命中不离不弃的伙伴。其间,人与人和人与狗之间都经历了几番生离死别。故事以饱含温情的方式讲述了狗的忠诚与善良。

看了《神犬小七》,让我理解了一句话:认识的人越多,我越喜欢狗。在看这部电视剧时,我哭了不知多少次,这部电视剧真的很好看,大家没事就看看吧!不过别怪我没提醒你,看的时候,多准备点纸擦眼泪!!!

神犬小七观后感作文(三)

暑假期间,我看了一部关于狗狗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叫《神犬小七》。

《神犬小七》这部电视剧主要讲了一只名叫小七的拉布拉多犬,在这部电视剧中,小七具有能听懂人类说话的神奇能力,主人对它所说的话它都能听懂。小七还能感受到主人的心情,当主人开心时,它就会与主人一起开心;当主人伤心时,它就会陪着主人一起伤心落泪。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它的女主人死了以后,小七每天都去医院寻找等待它的主人,当小七知道它的主人已经死了后,小七就想方设法找到它主人的坟墓,然后用爪子扒着主人的墓碑,嘴里也发出哀痛的叫声。看到这里,我眼中也忍不住泛着泪光,这是一只多么忠诚的狗狗啊!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七和它的小主人一起抓小偷这个情节。那天晚上,小七的小主人正在认真的看电视,就在这时,窗外有两个小偷试图从窗户翻进房屋里,但是,小七察觉到了这两个小偷,于是它就用嘴去咬它的小主人的裤角,提醒小主人外面有小偷。小主人把小七带上奥特曼面具,并告诉小七让小七去吓那两个小偷,于是,当那两个小偷走上楼梯时,小七猛地跳出来,把那两个小偷吓得叽里咕噜的从楼梯上滚了下来。之后,小七的小主人报了警,等警察到了后,小七协助大家一起把那两个小偷抓了起来。看到这里,我为小七的勇敢和机智所震撼到了。

我好喜欢小七啊!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拥有一只像小七这样的神奇狗狗!

《欣月童话》观后感作文


小欣月的故事的确感人,更感人的是长春2000 多名市民共同编制的爱心故事。我想起了中华民族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是无数个好心人完成了小欣月的心愿。

这个故事描述了一个穷苦的家庭,有一个小女孩叫小欣月小欣月是一个脑子里长着一颗肿瘤的不幸又可爱的小女孩儿。因为她的脑子里长着一颗大肿瘤,而爸爸妈妈又很贫穷,一时半会儿没法凑齐小欣月那昂贵的手术费,怎么办呢?无奈之下,小欣月的爸爸妈妈只能打电话向《城市晚报》的记者求救。《城市晚报》安排了两位记者和几位医生来给小欣月治病。小欣月生命垂危,随时有可能丧命。但是小欣月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因为小欣月成绩一直非常好,当人了学校的护旗手,一直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去看升旗仪式,可小欣月的身体虚弱,去不了,事情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为了达成这个心愿,2000多个陌生人共同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来圆欣月的梦,欣月的病慢慢恢复了,她终于看见了五星红旗在她眼前高高飘扬......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贵在坚持这个道理,只有坚持不懈,生命垂危的小欣月才能坚持到现在,坚持来到北京,坚持看到五星红旗在解放军叔叔的手中冉冉升起,升上蓝蓝的天空......

……

[《欣月童话》观后感作文]

长江七号观后感作文


【长江七号观后感作文第1篇】

长江七号中周星驰为主角之一,他首次以父亲的角色出现在电影中,他有一个孩子,孩子幼年时母亲去世,他因为自己没有学历,而想让儿子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白天做民工,晚上“加班”捡破烂,供儿子读一所贵族学校。

当时学校流行一种玩具狗叫长江一号,儿子因喜欢,不想让别人瞧不起,也想要一个,但毕竟家境贫寒,连买一个旧的电风扇亦需打工好多天……

一次偶然在外捡破烂的晚上,父亲捡到一个玩具球——就是后来的长江七号,把它带回家给儿子玩。在父亲把儿子关在柜子里的偶然机会,玩具球变成了一条小狗,原来这就是从外太空来的长江七号!儿子很喜欢,连做梦都以为长江七号又特殊的魔力,但事实毕竟与梦境中的不同,它让长江七号做的事都没有成功,于是他丢弃了它。后来他自我反省,发现是自己的错,长江七号并没有说过他会魔力,于是再回去找时,已被垃圾车运走。

回家后,发现父亲竟然捡长江七号回来了,让他欣喜若狂。夜幕降临,正值炎炎仲夏,而父亲买的电风扇一到家打开时就烧坏了……看见小主人与父亲睡梦中难忍炎热痛苦的表情,长江七号,对,就是长江七号,竟然用魔力将电风扇修好了!原来,长江七号也是会魔力的,但是,原来电影中的魔法也是有限的,需要能量的。第二天早晨,儿子发现长江七号明显疲惫了许多,但他不知道为什么(毕竟在他们酣眠之时长江七号修好的电风扇)。

儿子学习不好,父亲头痛,有一次,儿子竟然将试卷的0分该成了100分给了父亲,而父亲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没有看出来,还拿着试卷在打工厂炫耀,工头说他儿子是作弊,他很生气,工头发现了卷子是改的。父亲回家问儿子,得知实情,父亲万分生气,将装有长江七号的书包夺走,儿子感到很委曲,发愤说要考试及格,拿到60分,于是跑了……

由于儿子气跑了没有拿带饭,父亲专程去学校将饭送到老师那里……儿子晚上在老师家复习功课,第二天考试,儿子竟然考了65分!这对于他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就在儿子高兴时,老师将他叫往医院,于是,全片最感人的剧情到了:

原来父亲在工厂工作时,竟被一液压罐捆住,而液压罐恰好被人碰到从高空落楼下,父亲亦……

儿子在窗户外面听见工头对医生大喊,他其实听见了,他知道了,他父亲已经……

儿子和老师一同回到家,老师看到他的家是那样的都难以令我用笔墨形容的破了,很是疼怜他,当老师告诉儿子他父亲的消息后,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痛,撕心裂肺的嚎哭,将老师推到门外,趴在床上,哭着说着:“我困了,我要睡觉,我知道睡醒之后父亲会回到我的身边。”他就一直这么说着……

第二天他一醒来,发现父亲竟然真的睡在他的旁边,他马上就抱紧父亲哭道:“我不要你不管我,我会好好学习,不打架,不骂人……”

原来又是长江七号的功劳,父亲把儿子的包没收后,一直带在身旁,医生走后,长江七号虽然法力不支,但是毅然坚持着将父亲复活了!但是,长江七号却没有了能量,它头上的能量球破碎了,长江七号也变成了,毛绒我玩具狗。

但是,这毕竟是喜剧,也毕竟是周星驰的喜剧电影,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

经常欺负他的胖子不打架了,帮助过他和他帮助过的胖学女也得到人们的尊重了,他也和他一个小女同学互相喜欢了,父亲追着他的老师了,长江七号,也做着他的飞碟,并且带领着许许多多的长江七号回来了!

周星驰还是从前的无厘头搞笑风格,但这次的电影,他幽默中不失沉稳,搞笑时不失真情。有时让人笑到捧腹,有时让人悲到挖心。部分情节虽然老套,但其真情不让人厌烦,话语虽然不多,但却把要表现的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小男主角也是表演的真切非凡,都非常的酷!

好,真是顶棒的好!

【长江七号观后感作文第2篇】

我喜欢周星驰的电影,开始时因为好笑,后来看得多了,渐渐体会到他电影的实质,三个字:普通人。

影片中震撼我的地方很多,举几个地方说说吧。第一个就是影片开始时用对比的方法把一个出身穷人家庭的孩子表现得那么露骨,那么现实,那么无情,那么残酷,就让我感到那么的真实,因为这样的景象每天都无数次的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富人的孩子乘着奔驰,劳斯莱斯去上学,穿着整洁干净的衣服,上课时使用着笔记本电脑,而穷人的孩子呢,一切对他们都是奢望,甚至别人公平看待的目光都不能得到!主任的那句:别过来!把社会上那些势利垃圾刻画得多么逼真。

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没权利选择他们的爸爸妈妈,穷或者富都不是他们的过错或者功劳。穷人家的孩子不能因为自己穷就觉得低人一等,富人家的孩子就更没有理由因为自己父母有钱而觉得高人一头!影片中那个拿着玩具狗耀武扬威的小男孩,把当今那些无知的有钱父母骂的一塌糊涂,因为从孩子的身上,人们就可以更清楚的看清他们的家长,因为孩子不知道掩饰。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幻想过拥有超级无敌的科技工具使得一切都能很容易做到的经历吧。看到那个小主人公的那段幻想的情节,我真的感到亲切极了。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就算是外星的小狗也帮不了他,他像我们一样,自己改了分数,骗了他的父亲。周饰演的这个民工父亲真的给了我特别多的震撼,他没有奔驰车,别说奔驰车了,他连孩子的鞋子都买不起,是个不能再穷的穷人,但是他却懂得:我们虽然穷,但是我们不能打架,好好学习,要做个好人,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真的让我很感动!

他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却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我抗得住!我抗得住!……为了能供孩子去好点的学校,我们有多少家长不也和这个民工周先生有着一样的心情和精神吗?他不在乎自己多苦多累,只要儿子的一个100分就是他的最高回报,让他可以神经质一样的到处和人炫耀。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他也曾拿着我的画给所有的邻居们看……

还有这个周先生的老板是个好人,这是让我觉得唯一不太真实的情节(当然除了外星狗之外),但是我却愿意去接受这个情节,社会上的好人现在真的越来越少了,但是我们偶尔却能在生活中不断的遇到几个好人,让我们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最后孩子的父亲还是出了事故,他虽然那么肯定他抗得住,但是他到底还是一个普通人,他没能抗得住。当然电影中的周先生最后被超自然力量救活了,但是震撼我的却是这个情节提醒我说:这样的奇迹真实世界是不会发生的!有多少民工在施工过程中出事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但是他们每个人也许都正抗着一个不能放下的责任呢!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露骨的,现实的,无情的,残酷的社会,但是我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心里都存着一份天真,一份幻想,一份长江七号那样的天真的幻想,那样,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就一个电影里那不可能出现的奇迹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