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达尼的故事读后感 > 导航 > 《雪山上的达娃》读后感

达尼的故事读后感

《雪山上的达娃》读后感。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雪山上的达娃》读后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书里的主人公是生活在西藏的一只勇敢的小黄狗。这只可爱的黄色小狗,它叫达娃。达娃在藏语中是月亮的意思。达娃出生一个多月的时候,他好奇地跑出主人家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它跑到一个拐角之后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机缘巧合下,它遇到了一名叫黄月亮的战士,发生了很多又有趣又感人的故事。

黄月亮把他的新伙伴带回了他驻扎的哨所,哨所的人都很喜欢可爱乖巧的达娃,达娃在这里认识了三只大狗,它变成了黄月亮的小跟班,陪着黄月亮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思念父亲的孤单夜晚,度过了生病和艰苦的日子。他们一起种红柳树,并陪着小树一起熬过了氧气稀薄的高原冬天。黄月亮陪着达娃去看山上绽放的美丽的杜鹃花,一起度过了热闹祥和的春节,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也经历了很多危险的事情,有一天晚上,排长回宿舍的路上一脚踩空,从山上滚了下去,达娃和三只大狗一起跑下山去救排长,找到了昏迷的排长,达娃用力咬住排长的袖子,其他几只大狗有的用身体顶住排长的头,有的用嘴拉着排长的领子,有的用力拉着排长的另外一只袖子。他们齐心协力把排长移动到了安全的平缓地带,一起大声的吠叫,黄月亮和他的战友终于循声而来找到了他们,救下了排长。回来后战士们才发现,最大的一只狗在山坡上踩到一块尖锐的石头,割破了脚,有可能落下终身的残疾。

看完这本书,我被达娃的善良和勇敢感动了,深深喜欢上了达娃,也很羡慕达娃和黄月亮的感情。他们互相帮助,彼此陪伴,勇敢的一起面对困难,是彼此一生的好伙伴。因此我很喜欢这本书,也很想有一只像达娃一样忠诚勇敢的小狗伙伴。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太行山上》读后感


最近看了《太行山上》,此书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太行山上》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书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本书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方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好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职责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就应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名著读后感:《达·芬奇》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讲了达.芬奇平日里创作的作品,它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这本书带我走进画家列奥纳多.达.芬把他的奇的世界,他已经去世500多年了,但他的小故事仍然流传至今,这本书吧他的作品历史和生活小故事告诉我们。

达.芬奇说过:你如果要做一个艺术家,你要牢记:必须开阔你的胸襟,务必使心如明镜,能够找见一切事物,一切色彩。

他才活了67岁。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基督洗礼》《岩间圣母》《抱银鼠的女子》《最后的晚餐》《自画像》《蒙娜丽莎》等等。

其中《蒙娜丽莎》十分神秘,把她的左边挡住,右边是微笑,左边则是伤心的表情。这也许代表生活中有快乐,有悲伤吧。

四年级:汪睿佳

点评:本篇读后感介绍了多种作品,并且记住了达芬奇的名言,挑出了其中一幅作品作出了点评,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但是文章过于枯燥,对于达芬奇没有做深入的了解。针对《蒙娜丽莎》可以多加的发表下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描述下你眼中的蒙娜丽莎是怎样微笑的,你觉得蒙娜丽莎微笑代表着什么,进一步揣摩下达芬奇在创作时的心情。

点评老师:张慕童

《玛蒂尔达》读后感


《玛蒂尔达》这本书引人入胜,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着我。

我最为敬佩的是主人公玛蒂尔达,她是个十分聪明的女孩,一岁能说会道,二岁智慧已和大人一模一样,三岁算术原理掌握得滚瓜烂熟,四岁会阅读各类书籍。

她家里贫穷,唯一的书是妈妈的《简易食谱》。当玛蒂尔达把这本书完全背下来后,她就渴望读一些有名的书籍了。可她父母不同意,因为他们愚昧、自私,只管自己玩乐,不管孩子的死活。

玛蒂尔达也不抱怨,星期一到星期五都要去图书馆借书还书。她自己的小卧室成了她看书的天堂。她和辛巴达一起出国航海;和玛丽一起进入秘密花园;红马驹带她到了辽阔无垠的草原上,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些书,书把她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也或许书就是打开另一扇大门的钥匙,她一直希望她的爸妈老实、善良、可爱、善解人意,可她们一样都不是,这一点玛蒂尔达也只好认了。可她的爸爸却说她是个多嘴的丫头,完全没有看到女儿的不平凡之处,而且还把她最心爱的书撕烂了。玛蒂尔达灵机一动,一个妙计在脑海中形成。她把超级胶粘在爸爸的帽子上,让他一天内出丑。

玛蒂尔五岁半进入学校,在班级里凭借她的智力脱颖而出,这不得不使她的老师亨尼小姐刮目相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奇迹:不用手脚推,只用眼睛发出的热量就能把物体推翻。她利用这种超能量惩罚了特朗奇布尔姨妈,解救了亨尼小姐,最终她和老师亨尼小姐一起安家落户。

有志不在年高!我们不要小看自己年龄小,其实小人物也能爆发大能量的,只要我们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一定会发出耀眼的光芒,靠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