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西方企业文化读后感 > 导航 > 步长企业文化读后感

西方企业文化读后感

步长企业文化读后感。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步长企业文化读后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导语:步长集团是一家集医药研究、生产、销售和诊疗服务、教育、网络为一体的大型民营高科技企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步长企业文化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步长企业文化读后感(1)

要问一个企业如何在自己所在的领域立足,那么回答一定是离不开一个原因,那就是“质量”,不管什么样的企业,要想屹立不倒,就一定要把质量放在首位,步长制药就是深深了解,药品质量是一个关乎人命的事情,所以更是致力于把质量问题做到极致。

步长集团的文化传播就是本着科学的态度,用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用现代西医的临床标准来证明中医药的疗效,管理方面也按科学的发展方式,引进现代的管理体制。现代管理制度起源于西方,对企业的发展扩大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管理制度,包括公司全面预算财务制度,全面考核制度,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等等。这套制度非常好,能使企业快速地发展。

步长集团体现了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技的手段创新产品,和谐社会就是企业回馈社会,帮助弱势群体,让社会更和谐。

从现实到精神,从观念到思维,步长制药的赵涛每次思考高度的不同,基本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不同高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企业家精神。他幼承家训,从父亲身上,他不仅学会了行医,更学会了做人;他热爱祖国和常怀赤子之心,在他身上使我们看到一个崇高可敬的人格,他始终以赤子的情怀带领自己的团队向前挺进,展现出来的更像是一种民族的精魂。

步长制药以“跨越发展靠科技,独占先机凭创新”的特色树立了一个生动的行业典范,步长制药更是中国中药行业的龙头企业,长期以来以扛起民族中医药的大旗为已任。18年来,步长制药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目前,企业98%的销售收入都来自于自主创新的独家专利产品,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今天的步长制药己经成为拥有十个事业部、两家医药研究院、十家药厂、一所大学、两家医院,销售网络交叉覆盖全国1.5万个医院和13万个零售药店的中国最大的中药制造企业。

步长集团始终将“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尊重各级政府领导,遵纪守法经营”的政治理念放在第一位。父亲赵步长是毛主席的忠实崇拜者,在山东,陕西两大纪念馆收藏了120万毛主席像章,山东馆开幕式时特地邀请了毛新宇。很多人问赵涛“你的父亲是共产党员,你是一个非党员,你是如何坚持这个政治理念?”

步长在秉承着科技创新理念、坚持政治理念的同时,也肩负着企业回馈社会的责任理念,以步长集团发起并赞助的“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项目,引导了许多人去关注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的健康问题。

步长集团发起‘共铸中国心’的活动主要是给中国的爱心企业、富有阶层和有良知的医药工作者回馈社会提供一个平台,也是倡导一种社会风尚,即关爱弱势群体,让富人做仁人,做善人,最终使社会更和谐。”从汶川、宁夏、内蒙到西藏,步长集团一直全程参与“共铸中国心”,累积捐款、捐物近4亿元。

步长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首先,纳税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责任。集团自1997年起,连续多年位居陕西省民企纳税前茅,2009年纳税额5.5亿元。2010年6月23日,医药经济报发布2009年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步长集团荣登中国百强榜前10位,位居榜单第9位,一万多员工纳税9.6亿元。多年来步长集团已经累计纳税40多亿,向汶川、玉树地震各类慈善捐款3亿多元。

步长企业文化读后感(2)

步长的事业起步于1993年,经过十余年艰苦奋斗,已发展成一个以医药产业为主,同时涉足高科技产业、健康产业、教育产业等众多领域,多元化经营的产业集群。其医药板块“步长制药”是一家专注于中药专利药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内知名企业,该公司拥有员工万余人,在山东、陕西、河北设有生产基地,同时在北京、上海、广东设有分公司,分支机构遍布中国主要省份。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己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团队,拥有十个事业部、十家药厂,销售网络交叉覆盖全国1.5万个医院和13万零售药店。

2002年,步长制药被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工商联评定为全国“诚信纳税企业”。2006年,公司获评“中国医药行业十大最具成长性企业”。2007年,公司获评“百姓放心药企业”,同年8月,荣获“医药类品牌中国总评榜”年度最高奖项“金谱奖”——中国制药企业十佳品牌。2008年,公司荣获“2007年度中国商业科技100强”和“2008中国民营科技企业500强”荣誉称号。2008年3月,公司创始人赵步长教授、赵超博士两人同时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党和国家给予步长的最高荣耀和最大鼓励。2009年,赵步长教授获评“中国医药行业‘60年60人’”,赵涛先生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赵超博士荣膺“陕西省优秀创业企业家”、“2009陕西十大年度经济人物”等荣誉。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主推动力,2010年纳税9.6亿元,累计为国家纳税近40亿元。2009年跻身“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前十强,位居第九位。2010年11月,丹红注射液荣获“中国首个中药专利金奖”;“步长脑心通”荣获“中药产品品牌十强”;赵超博士荣获“西部大开发十年经济人物”等荣誉称号。

公司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自1997年起,连续多年位居当地民企纳税前茅;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捐款超过3亿元。2008年汶川震灾,公司捐款500万元,获共青团陕西省委“希望工程抗震救灾杰出贡献奖”。2009年6月,由公司发起组织,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市红十字会和首都部分知名医院联合开展“共铸中国‘心’——西部地区心脑血管健康关爱计划”,对西部贫困地区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免费救助。2010年2月,公司再次捐赠1亿元,推动“共铸中国心”项目可持续开展。4月,公司为玉树灾区捐款500万元。“2010中国慈善排行榜”评选,步长位列“十大慈善企业”第二;“2010胡润慈善榜”上,赵步长教授和赵涛父子荣列“中国特色慈善家”。公司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社会责任孺子牛奖”。

步长制药将以“中药现代化、市场国际化”为己任,努力打造中国中药第一品牌,不断为国人健康贡献力量!

企业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始终将“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尊重各级政府领导,遵纪守法经营”的政治理念放在第一位,秉承“专业品质、健康使者”的形象理念,以“百年企业”为发展目标,经营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中心,急市场所急,想市场所想”,并形成了“三品合一”(企业家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观念。其独特、先进的企业文化己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步长企业文化读后感]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企业文化手册读后感


企业文化手册读后感范文一

做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科尔沁右翼前旗支行的一名员工,学习《企业文化手册》让我更加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前旗农发行的发展和管理建设的重要性。学习企业文化绝不是表面功夫,企业文化是能否长期成功发展的基石。《企业文化手册》是我们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文化理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树立,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其落实下去,让前旗农发行里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深刻的体会到企业文化对前旗农发行发展的重要性,使其目标以接力形式传承并永续经营。只有当员工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处处以企业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最终的效果。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就为企业打造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这支由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员工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功能是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塑造知识型职工,培育奉献精神,为提高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提供有效的战略机遇期。

企业文化的学习使我们无论对家人、对朋友、对合作伙伴、对他人还是对社会,都要秉着务实诚信、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人着想、提供帮助、贡献价值,这样才能够收获价值,也才能够持续,而只有持续才能够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够做大。从思利及人出发,就会信任同事;就会尊重合作伙伴,共谋发展;就会体会造福社会、与人分享成果的快乐。

企业文化手册读后感范文二

作为一名营业一线的普通营业员,尽心尽力为客户服务,实现客户百分百满意是我努力工作的目标。在营业一线,每天可以和客户交流,为客户服务,看到客户高兴离去,我发自内心感到欣慰。

通过《企业文化手册》的学习,我更加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在这里可以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同时,晋善文化为我树立了更高的努力的方向,那就是用十二字善德、善信、善责、善仁、善智、善行严格要求自己和提升自己。

晋善文化使我了解到正德后生,臻于至善是移动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前辈们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勇担责任、不断创新的提升,历经了十二年的风雨跋涉,铸就了一条不断成长、不断超越之路,十二年的艰辛历程印证了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的文化管理效力,也形成了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晋善文化。

我作为移动的一名员工,一定要本着做一行、爱一行、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廉明律身、脚踏实地、认真实干、勇担责任的原则,一定要以微笑服务于大众,以诚信对待身边所有人,时刻以晋善文化的精髓善德、善信、善责、善仁、善智、善行来要求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的文化道德水平,在工作中做好善行,将移动晋善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客户,用实际行动使客户满意,使客户不仅感受到移动优良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更感同于移动优秀的文化。为此,我将一直不懈努力。

企业文化读后感1000字系列


理想的书籍在读完之后能成为打开我们智慧的钥匙。大家在看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内心都会有所触动,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你是否找到了一些值得参考的读后感范文呢?也许下面的“企业文化读后感”正合你意!欢迎你的品鉴!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1

在一个多月时间里,逐步读了《华为的企业文化》一书,对华为有了较以前更多的了解,下面略谈几点读后感想。

一、对华为的基本认识:

华为公司,创建于1987年,当时的注册资本只有2万元,但在2000年销售额达到159亿元,2014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890亿元,利润突破340亿元。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华为以1000多倍的速度飞速扩张,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名列第285位,成为全球通讯设备行业的鳌头。就是这16万人的团队,以敏锐执着、富有激情、卓有成效地工作,使华为成为了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一面标志性旗帜,华为模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看法。

二、华为成功靠的是什么?

有人首先会提到“狼”性文化,有人又概括为“高工资、高压力、高效率”这九个字。这个文化特征是和华为的行业特点,以及它自身的资源劣势所决定的,但也过于笼统。华为靠的是“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核心价值观,这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之处和成功之要素。

在华为的文化中,结合了中西、多元、包容、和谐的内容。正如任正非所说:“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开采光,而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华为的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沉淀的集体人格,具体体现在:

1. 成就客户就是成就自己。

华为以为客户服务为生存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是华为员工的工作方向和价值评价的标尺,在成就客户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

2. 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

华为深知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以依赖,把奋斗体现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中,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并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如华为的“毯子文化”,就是一例。

3.善于总结,批判自己,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华为提倡的自我批判的目的不是自我否定,是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使得更容易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客户、公司、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自我批判能力,实质上也是一个人自我领导、自我管理的理智力、自律力和内控力的表现。自我批判与思想品德、领导能力构成了一个华为优秀员工的三要素。

4.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

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以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使命和客户为中心为战略目标,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努力将先进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业务管理转化

为商业价值。华为视人力资源为最宝贵的财富,在员工努力创造这一价值的同时,为优秀员工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足额的回报。

5. 以诚致信,赢得客户。

华为承诺对客户诚信,对社会诚信,对政府诚信,对利益相关者诚信,对员工诚信。要求每一位领导都应是华为诚信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的模范,每一位员工都应是诚信文化的承传者和实践者。这一价值观和践行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6.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以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愿景,在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的目标下,大力提倡勇于拼搏、团结奋进的狼性文化,努力使团队合作不仅是跨文化的群体协作精神,也成为打破部门墙、提升流程效率的有力保障。

总之,IT行业绝对是适者生存的写照,特别是华为所处的细分行业更加是一个高利润行业。因此它一开始进入市场,就已经和国际顶尖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而华为创业时又恰恰是最没有背景和实力的一家民营企业,这就决定了要生存下来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基础。就也就是概括起来的狼性文法,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听起来好像是贬义,但其实是褒义。一家没有任何背景的企业,能够在国际一流企业必争之地生存并形成对它们的威胁,这就是它让人骄傲之处,也是它让人非常值得学习之处。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2

优秀的企业文化——《美的人》读后感1000字:

一、前言

期待已久的《美的人》终于面世了,这本书题材新颖,是我人生中阅读的第一本关于美的哲学研究与剖析的书。

本书以十二月花的形式论述了本来美以及美的成长,阅读此书是一场美的修炼,亦是心灵蜕变的一次旅程。

二、十二月花

一月的梅花孤芳傲骨,正如我们的初生,无所畏惧,一身傲气,正如俗话所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二月的初樱粉嫩羞怯,正如我们的成长,开始拥有自己的思想,单纯得愚拙、浪漫并执拗。

三月的桃花之美又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开始赋予灵性、弹性、绵性、阻性以及阴中之阳性,人的成长大抵如此。

四月的茶花盛极之美,创造出震撼人心的大美,正如我们生命中最绚烂的年纪。

五月的石榴甘美滋荣,饱含养人之美,正如我们随着年纪的增长,更懂得感恩,懂得回馈,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六月的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是的,我们常常赞美莲花的不染,却忽略了污泥才是她的养分,这是生命中的更高认知及层次,我们应该学会将生活中的“污泥”转换成为让自己成长的养分,这样我们的人生会更美、更丰满。

七月的合欢雍容释然,此时的生命高度或许更坦然与从容了,这是生命中把握得最恰到好处的时刻,因为有了之前岁月与经历的铺垫,此时的自己更懂得退让、回旋,张驰有度,深谋远虑,是智者的美。

八月的槐花是魅力之花,在我的理解中,大概是女人五十岁的样子,或许理解可能有所偏颇,但在这般年纪,确实是最具魅力与人格的年纪。

九月的菊花素雅内敛,当从生命的颠峰退隐下来,也是需要魄力的,或许这就是美的隐士的伟大之处。

十月的芦花似霜雪,回归质朴的品质:纯粹、成熟、厚重,正如我们生命的终端,是有沉甸甸的分量,有生命的厚重感。

十一月的芙蓉花霸气醉毒,美的事业也是如此,当我们从生涩之美小心翼翼开始的旅程到达一个高阶段时,我们不得不面对恶的问题。

十二月的水仙孤独高贵,因为更懂得孤独的修炼,所以生命更得以升华。

三、种子有强有弱,方式却没有高低贵贱。

无论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经历了什么,又终将到哪里去,我们都是本来美的人,种子有强有弱,方式却没有高低贵贱,凡是合适种性成长的,都是好方式。从天然生出的东西都有长短缺溢,成长就是修缮短缺又平衡不足与过度的。

《美的人》运用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学及西方神话或经典文学例子来更具体地表现十二月花的品性,从而让我更能体会与理解美的哲学所在。

四、结语

美是所有人的追求,希望我们都不会在追求美的路上迷失自我,能不忘初心,“美”力前行。我们都在美的地方,我们都是美的人。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3

时间总是不经意的流逝,转眼之间就临近毕业,由于接到学校安排到华农恒青实训一个月,心里有点担心又有些不舍。担心的是自己一直以来学的是专业理论,没怎么接触过实践操作,不舍的是对大学时光的留恋,但这一切都在进入华农恒青的那一刻结束了。

初到南城华农恒青,刚下车的我们就看到了来接我们的哥哥—魏梓洋,“认真、负责、贴心”是给我的第一印象,一路上将我们的衣食住行安置的妥妥当当,由此可见华农恒青的企业文化是温暖的、负责任的。

开始学习的第二天,我们进行了一天的企业文化培训及安全管理培训。对于企业文化宣讲,我还是感触比较深的,首先一点就是人性化的管理,尤其是在接待的哥哥身上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华农恒青是一个大企业,是一个大学生成长、蜕变的好平台,因为它的企业文化是真正落到实处,体现于个人的。

在翻开的第一页就能看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一、三、四、六”,给我的感觉理念很新颖、很务实,我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很深刻的认同感。华农恒青坚持以“良心、真心、专心”做高稳定、高性价比猪饲料,这一点和其它的饲料企业就有明显的区别,孔子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华农恒青更是以好的产品质量和口碑证实了这一点。

华农恒青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中提出的以“共创共享”为分享机制,这一点作为一个企业,还能将股份赠给员工,这样不仅给员工带来的是收入方面的增加,更多的是促使员工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小家,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企业才能真正做强、做大,以企业推动员工生产力的提升,这也许就是华农恒青能在饲料行业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吧!

“终身学习",俗语讲“活到老、学到老”,华农恒青是一个学习型的平台,做到坚持学习,我想这应该是我在南城华农恒青一个月的实训生活当中始终坚持的行为准则之一。

不管是在投料、成品包装、中控这些岗位上的华农恒青人,他们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工作者。在拉包上车时,身为新手的我们手脚灵活度明显低于师傅们,看似简单的上拉包也很需要技巧,而这都是师傅长期工作所总结出的经验,我认为作为实习大学生,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学习,脚踏实地工作,边看、边学、边练,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成长。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希望在今后的实训生活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通过实践将在学校中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相信自己,会从这次实训中将会变得更加充实。更好的自己,我来了!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4

最近读了这本《兴隆企业文化》,记得自己刚开始第一次阅读它的时候,仅仅是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了一遍,看到那些严格的规章制度时,都有点庆幸自己不是兴隆的一名员工,因为兴隆的管理条款是我很难达到的水平,感觉没有一丝人情,但是读的越多就越喜欢,越感觉成为兴隆人的自豪。最后却被书中看似简单的字语朴实的文章所深深地吸引。 兴隆公司教给员工的,不止是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兴隆员工提倡的价值观是:诚信、务实。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认真负责。兴隆公司始终把这一点作为座佑铭。我想任何一家公司,想要做强做大,就是需要这种敬业精神,全体员工从我做起,做好本职工作,各个岗位,密切配合,一起合作,才能圆满完成这一事业。

我们学习兴隆公司的精神,必须养成人人都要有诚信的良好风气,同事之间要做到相互关心,团结友爱;营业员对顾客之间要做到有爱心,能不厌其烦的解释给顾客听。有爱心、耐心、而且诚信才不会伤害别人,才会尊重别人,才会把事情做的更好,“诚信需要爱心、勤劳、诚实做基础,诚信同样也要求不走捷径。”“诚信、勤劳、有爱心、有耐心”看似简单的十个字,其实蕴藏着太多内容,它让我想了很多很多,为什么我们要做这样的人?因为只有做到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只有做到这样,我们的公司才会更强大、持久,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只有做这样的人,我们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在《兴隆企业文化》里均给出了,答案——更务实、更有效。 “兴隆”的管理是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化的管理的相结合。

说他是人性化的管理,似乎因为在兴隆强调爱心,认为“没有爱心的人,严格地讲,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人只有爱心、讲诚信才不会伤害别人。诚信需要诚实做基础,需要信任做基石。 “兴隆”严格将爱护职工帮助同事与庇护、包容同事区分开来。“兴隆”不是慈善机构,但员工遇到特殊困难时,他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这不正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吗?

说他是制度化管理,兴隆要求每一个员工甚至于管理层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及规章制度来办事,守则制定的规章制度很详细,看似很苛刻、繁琐,但实际上却很有人情味,因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举止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

学习《兴隆企业文化》,自己受益匪浅。兴隆是一家全国连锁的大公司,可兴隆的这些要求正是我们的孔孟之道,正是我们的先人追求的道德目标。最后一句话做结尾“只要对公司有好处”相信当我们每做一件事都想到这句话,那么我们的公司一定会更好!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5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省分行下发的《企业文化手册》,对建行、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其中企业价值观中提到的“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我感受颇深。

为员工创造价值,就是要为员工的发展创造条件,为员工的生活提供保障,使企业成为员工的依托,使建行成为员工温馨的家园、成长的乐园。这是员工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条件;是员工用心工作,快乐工作的不竭动力;更是员工提高执行力的根本原因。

执行力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商业界有这样一种观点:“决定企业发展的有三种力量,商业模式占百分之二十,市场机遇占百分之三十,执行力占百分之五十。”执行力不强,再好的策略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所以,执行力在核心竞争力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对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大部分人的观点集中在产品和服务两大方面,但是这只是核心竞争力的两种表现形式。产品具有同质性,服务具有模仿性,能够表现出差异的在于执行力的发挥方面,这也是决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内在因素。所以说,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在于执行力。提高执行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员工创造价值的目的之一。

通过员工价值创造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广大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本着“我是建行的一员,建行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心态积极主动领会方针,落实工作,形成良好的氛围。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建行价值体系的良性循环发展,最终实现建行整体又好有快地发展。

将企业文化转化为深层次核心竞争力

先进的企业文化成就了优秀企业的“神话”。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必有其引人入胜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由幕后走上了前台,成为全球企业家关注的话题。

有了奋斗目标,我们必将背负起自己的使命,去创造一番辉煌。我们要将自己的使命定位在“让客户满意、为股东增值、使员工快乐、尽社会责任”。

如何让客户满意?——就是要为客户提供推陈出新的金融产品,抱以诚恳的服务态度,运用娴熟的服务技能,推出灵活的服务方式和先进的服务手段,提供最为优质、最有特色的金融服务;

如何为股东增值?

如何使员工快乐?

如何尽社会责任?

我们坚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实践、去奋斗,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进程中必将有我们浓彩重墨的一笔!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6

我们公司企业文化正是贴合这一特点,是广大员工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实践和时光沉淀的结果。所以,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成长和建设息息相关,相得益彰。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基石”——信任、包容、建设,及“工作基石”——创新、尊重、乐趣,短短几个字,高度概括了我们公司文化的精髓。

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树立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也有自我的价值观,承担着社会职责。信任是员工归属感的重要方面,没有信任也就无从谈起建设,公司对员工的信任,才能让员工殚精竭虑,全力付出。信任是基于职责的信任,上级对下级的信任才能让下级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去处理事情,才能激发下级的创造力,同样,只有下级能好好工作,不断创新,做好领导交代的任务,才能让上级去信任你,把更多更重要的事情放手让你去做。这种彼此之间的信任,才能让企业,上下级,员工之间都能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工作人文环境。

包容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境界。一个不能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的人,也将得不到别人的宽容和帮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个人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企业也要有包容万物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江河。

但是,包容绝不能纵容和包庇,出现了问题就要承担职责,而不能蒙混过关。没有奖励和惩罚,企业的规章制度就将流于形式。大家做事情都不能严格的要求自我,上下级之间相互包庇,大打人情牌,这是要不得的,长期以往,企业也就面临着关门歇业的命运了。

当我们企业广大员工做到了基于职责的信任,做到了有正确性的包容,才能谈起公司建设问题。而只有把公司建设好,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让员工有依靠。所以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就要求我们员工和企业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是在为企业卖力,而是在为自我的生活和人生而不懈奋斗。我们工作的好处和人生的方向也就不会迷失了。

但是,企业文化也不是停留在工头上,也不是万能的,需要落到实处。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是从砸冰箱开始的,砸冰箱事件强烈的震撼了员工,也因此成为海尔成长的契机,从改善产品质量到全面质量管理,透过不断深入的企业变革,来实现企业的价值理念和员工的价值理念的融合。海尔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历程,就是海尔个性的企业文化构成的过程。

所为,透过学习,让我的思想更加成熟,境界提升很多,工作更加用心,人生的方向更加明确。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这种精神和认识转化到工作中去,加强学习不断创新,和同事搞好关系,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自我的力量。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7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意识形态,是指导行动实践的纲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企业的灵魂,代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观和事业观,同时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法人实体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必须应用其自身特有的魅力和信念脱颖而出,占领市场的前沿,挺立潮头,而这种特有的魅力和信念就是企业文化。 今年9月份班组又新进入一批新员工,10月份马上又要来一批。新鲜血液的注入既让我感到高兴,又感到责任重大。作为一位老员工我既要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又要带好新人,让他们迅速融入班组,尽早独当一面。其中,叫他们学习工艺知识,岗位技能固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习领悟万华的文化。因为烟台工厂是万华集团的发源地,我们这有公司最深的文化积淀,必须要下一代继承下去,不能丢弃我们的传承。回想公司过去的三十年,我自己参加工作的十三年,真的是经历了太多的汗水伴着泪水,艰苦与光荣同在的日子。经历了一次次从挫折到成功的历程。在那些艰苦奋斗的日子里,总有一种力量推动着鼓舞着我和我的同事战友们在挫折和困难中前行,那就是万华的精神力量——“务实创新,追求卓越;以人为本,责任关怀;诚信正直,拼搏奉献;开放包容,团队制胜”。这其中的每一句都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切实的总结。

我相信,未来会由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会被万华优秀的文化所感召,融入万华这个大家庭,在这条奔向太阳的路上阔步前行。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8

我认为,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一是要优化用人机制。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善于经营人才,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因此我们信用社必须改革用人机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建立“任人唯贤”的用人文化;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价值创造力,才能充分调动全员参与企业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创建明确、具体、富有强大凝聚力的目标价值导向机制,把信合员工的意志和行为引向同一个方向和目标,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使员工之间产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荣辱感,共同的责任心,从而增强信用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提升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打造全新的农信品牌。

其次要围绕服务和创新,强化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理念。一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海尔集团的服务理念是“顾客永远是对的”。也就是说,顾客的需求是没有错的,那么,企业永远都要为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作为服务“三农”的信用社就要围绕“农”字做文章,切实要把农户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创新服务手段,继续引深“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这些新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培育自身的客户市场和黄金客户群;二是规范服务行为和服务质量。我们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的意识,对客户实行“一条龙”服务、“承诺限时”服务和“一站式”服务,不断加固和延伸服务文化半径,用微笑服务,文明服务撒播大街小巷,温暖千家万户,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三是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载体,营造一种“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深信用社与农民之间的感情,从而实现社农双赢。

最后,我们还要着眼大局,小处入手,稳健和-谐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我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信用社形成以精英团队塑造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培养优秀员工,以优秀员工创造管理品牌,以管理品牌推进规模发展,以规模发展追求企业效益,以企业效益凝聚优秀人才的良好企业文化。但是我们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过程,只有基础做好了,才能一步步地向前推进,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有“米不够水来凑”的想法,而应该从点滴做起,从一个亮点、一个窗口、一声问候中来致力于信用社的服务宗旨、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的弘扬,一旦孕育出真正的信合文化,我们的信合事业将

乘千里风破万里浪,成为一艘能够抵抗风浪勇往直前的航船。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9

拜读了马总的《平安心语》,这是一本讲述平安发展史的书籍,我看到了平安早期创业的艰辛,无中生有绝非易事,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走过的路很不简单,在发展过程中追求领先,不断改进企业的管理体制,在不同发展阶段塑造了平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正是这些才使平安有了今天的市场地位和企业价值。

马总在书中这样说道:“对一家企业的发展来说,资本、人才和技术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当属文化。”确实如此,平安作为一家如此大规模的公司,却仍能保持高效的执行力,我想,这与其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卓越的企业文化能够将资本、人才和技术有机地贯穿起来,从而能够强有力地积聚和吸纳资本,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的优势,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平安不断进步,立足于市场,连续三年入选“财富500强”的关键所在。

书中用“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危机感,马总也曾提出树立“永远在创业”的意识。诚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平安已经不是中国唯一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只有不断创新,保持强烈的发展欲望,才能以创新的产品和技术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平安也正是这么做的,平安在上海张江建立自己的数科后援中心,为平安集团提供良好的后台支持,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平安在中国首推车险电销,当其他保险公司反应过来之时,平安已经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现在,平安又推出了网销产品,相信又会是中国保险业一次新的变革。不难看出,平安在新产品的选择上抓住了客户的需求,那就是便捷,在现今社会,每个人都在忙,没有什么比时间更珍贵的了。不久前,平安还推出了“一账通”服务,这对平安建成国际领先的金融集团来说必是一大助力。

“平安与竞争是相生相伴的。”从外部竞争到内部竞争,从公司间的竞争到个人的竞争。平安在人才机制上讲究“竞争,激励,淘汰”。如果企业有这样的体系,必然激励优秀人员脱颖而出,也能够有效地淘汰人。企业有了这套体系,公正、公开、透明、简单的文化才能建立以来。如果没有内部竞争、激励、淘汰机制,必然是大企业病丛生,平均主义严重。在这样的机制下,可以培育出优秀的人才,这也是平安人经常被外部公司挖墙角的原因。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流动不可避免,但是,对优秀的企业而言,人才应该是流而不失,因为这样的企业能够不断培育出新的人才。

读完整本书之后,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来到平安,同时,身上也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满招损,谦受益”,愿我能与平安齐成长,共进步。

企业文化读后感(精选8篇)


下面为您呈现的是范文资讯网小编推荐的“企业文化读后感”,读完一本书后,总是会对里面的故事清洁,人物有各自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1

当我读完《企业文化宣言手册》时,首先让我心里为之一震!这个举措代表着公司做大做强的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企业立足之道,更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竞争力;它是展示给外界的形象,也体现企业凝聚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等。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全体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我接收到《企业文化手册》的刹那间,内心非常喜悦,翻阅手册内容,看到公司发展现状,标识的诠释,名称由来,明识公司发展规化,以及公司企业文化核心的内容等。从中让我知道公司发展史及现状,并了解到企业领导人在过去岁月中的奋斗历程,他以聪明才智克服艰难,以坚持理念突破困境,以责任心担负起社会家庭责任,以感恩的回报国家社会,更以坚定意志和自信取得工作上的荣誉及成就,其奋斗拼搏精神值得我学习仿效。同时,在企业文化核心内容里,让我看到公司对社会、员工所负的责任,以德治企的管理哲学,以人为本的服务奉献之精神,以共创共赢共享的核心价值观,来实现创造客户价值,促进员工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并以团结的的拚搏,坚忍不拨求实创新,勇于争先的企业精神,勉励我们做好企业发展规化工作,完成企业改革发展之目标;同时,以稳健务实,诚信共赢的经营理念,打造公司品牌形象,更以公平,公正的社会道德来凝聚人、尊重人、发展人。

学习了企业文化手册后,让我明白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它是靠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来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激发员工积极性和自我驱动力,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增强自我管理责任意识,只有员工走得远,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而公司文化核心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理念、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和宗旨以及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等,这是一个系统管理工程,绝不是一个标语或一个口号,而是一个实践与认同过程。所以,企业要以深入人心的企业精神,共同的价值观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引领团队,凝聚员工,形成员工与企业共荣辱,同前进的和谐气氛,我想这应是公司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公司文化核心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它已明确宣布公司的奋斗目标与方向,重要责任,存在价值和文化建设,表明对社会的服务精神及责任感,我们必须将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和承担的责任综合起来,并将此价值理念传达给公司的全体员工,成为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准则。所以我们必须遵循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并将公司的企业文化贯穿融入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塑造企业品牌,提高企业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加快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2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演讲活动。我是来自XX科的,首先,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文化创新引领服务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到一家公司、一个科室,更是必须以创新技术求生存! “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增长并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发现,推动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关键因素是日本创新的文化,日本企业处处体现创新。美国企业在学习了日本的创新经验后,短短几年时间,又重新造就了其竞争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善于创新的竞争,没有创新文化支撑的经济,就像是驶进沙漠中的跑车。

企业要发展靠的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可以改善企业内部氛围,提高科技运用水平,增强企业综合实力。近年来,在公司创新的文化涵养下,机动科在XX科长的带领下,围绕着自动化部总体工作部署,在采购管理、工程管理、仓库管理的工作中,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创新思维模式,开发出“物资管理应用系统”,这正是在公司创新的文化氛围中,机动科以文化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促进服务创新的具体体现!

各位都知道,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中,物资采购、出入库管理等环节相对独立,且近80%依靠人工操作完成,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劳动效率低下,人力资源严重浪费,而且无法从整体上实现对物资成本的可控化管理。尤其是随着莱钢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所需的物资种类和数量也急剧增加,传统管理模式更是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机动科的同志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们要创新!”尤如晴天一声雷,XX科长在工作会上提出要创新管理模式,开发新的管理系统,以实现物资计划、采购、合同、库存管理、物资结算数据的充分共享,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与透明度。

说干就干,在自动化部的领导下,机动科一群热血沸腾的青年充满激昂的斗志,于20xx年年初启动了“智能多元化物资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工作。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们在“创新”理念的支撑下,加班加点,终日以矿泉水、方便面为伍,搞应用分析、需求梳理、沟通协调……这里,我用一组数据来说明我们为创新所作的努力,系统开发周期共X个月,机动科召开企业文化演讲稿问题汇总、需求分析等会议X次,平均X日一次;机动科人员加班时间占X%;我们向各部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普通工人收集需求X人次,征求意见X场次,共收集到各类需求X份,我们在份需求里认真分析,最后归纳为类,形成了以XX个模型构筑应用平台的解决方案。终于,在XX年XX月XX日,喜讯传来,系统开发成功!

现在,若你要物资进行采购,你只需坐在办公室里,利用电脑从网上收到申报计划后,利用系统的自动询价功能生成询价单,然后从系统中存储的供货商信息中进行比对,选择性价比的供货商下单,同时,系统中的催货模块可以定期提醒我们向供货商催货,保证了我们设备采购速度最快、价格、质量。

现在,若你要了解某项设备情况,你只需通过查询条形码,就可以快速的查到该物资的入库时间、单价、存放位置、供应商等相关信息。这对设备的来龙去脉做到一清二楚。

现在,若你要领用某项设备,再也不用瓮中捉鳖丰领料单一个仓库一个仓库地找,你只需扫入设备的条形码,写入所需数量,其他信息系统都会自动载入,你很快就能找到所需材料。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活水,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培植

创新文化,创造先进技术,努力打造创新型企业,才能推动公司新的飞跃。各位朋友,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公司创新文化的引导下,努力创新服务水平,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3

时间总是不经意的流逝,转眼之间就临近毕业,由于接到学校安排到华农恒青实训一个月,心里有点担心又有些不舍。担心的是自己一直以来学的是专业理论,没怎么接触过实践操作,不舍的是对大学时光的留恋,但这一切都在进入华农恒青的那一刻结束了。

初到南城华农恒青,刚下车的我们就看到了来接我们的哥哥―魏梓洋,“认真、负责、贴心”是给我的第一印象,一路上将我们的衣食住行安置的妥妥当当,由此可见华农恒青的企业文化是温暖的、负责任的。

开始学习的第二天,我们进行了一天的企业文化培训及安全管理培训。对于企业文化宣讲,我还是感触比较深的,首先一点就是人性化的管理,尤其是在接待的哥哥身上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华农恒青是一个大企业,是一个大学生成长、蜕变的好平台,因为它的企业文化是真正落到实处,体现于个人的。

华农恒青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中提出的以“共创共享”为分享机制,这一点作为一个企业,还能将股份赠给员工,这样不仅给员工带来的是收入方面的增加,更多的是促使员工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小家,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企业才能真正做强、做大,以企业推动员工生产力的提升,这也许就是华农恒青能在饲料行业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吧!

“终身学习“,俗语讲“活到老、学到老”,华农恒青是一个学习型的平台,做到坚持学习,我想这应该是我在南城华农恒青一个月的实训生活当中始终坚持的行为准则之一。

不管是在投料、成品包装、中控这些岗位上的华农恒青人,他们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工作者。在拉包上车时,身为新手的我们手脚灵活度明显低于师傅们,看似简单的上拉包也很需要技巧,而这都是师傅长期工作所总结出的经验,我认为作为实习大学生,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学习,脚踏实地工作,边看、边学、边练,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成长。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希望在今后的实训生活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通过实践将在学校中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相信自己,会从这次实训中将会变得更加充实。更好的自己,我来了!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4

一、人本文化建设是前提

首先是活化用人机制。能者上庸者下,以能力评优劣,以业绩定胜负,以质效定报酬,以水平用人才。

其次是活化分配机制。目前,盱眙农商银行围绕绩效考核系统上线运行,加强多方调研,广泛征求多层面意见建议,其目的就是要打破平均分配,拉开收入档次,激发全员内生动力与活力。

三是活化沟通机制。搭建信息沟通交流的网络平台,围绕内控管理、创新产品、信贷营销、转型发展等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同时,通过召开民生生活会等形式,问计于民,问计所需,问计所盼,进一步密切干部职工关系,主动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活化监督机制。建立内外部义务监督员制度,对文明服务等事项进行全程监督,定期征求意见,及时向行党委反馈,以便加以及时整改。

五是活化授权机制。正确处理严管与搞活、收权与放权的关系,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二、道德文化建设是关键

首先是员工职业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要常态化、制度化,利用各种会议形式,加大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着力打造“精神状态奋发向上、生活情趣健康向上、人生追求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是抓好职业纪律教育,用法律、法规规范员工行为,增强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是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员工职业行为规范准则,牢记“三农”服务宗旨,遵守道德情操,防范道德风险。

四是抓好执业理念教育,使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忠诚实干、乐于奉献的精神,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

五是抓好风险自律教育,教育员工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服务文化建设是基础

要进一步巩固扩大标杆网点建设的已有成果,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严格按照柜面“五步法”要求,做到规定的动作不走样,自创动作有特色,充分展示自身金色招牌服务。要以服务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中小企业为主体,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 要以先进的服务设施、优良的服务品种、快捷的服务效率、过硬的服务品德,形成优良的服务作风、灵活的服务方式、良好的服务环境,通过服务占领更大市场与空间,进一步细化深耕农村市场,树立自身形象。同时,要严格实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做到严惩违规者绝不手软、奖励先进者绝不吝惜。

四、营销文化建设是根基

首先是营销文化与企业价值观、发展目标高度要保持一致。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着眼于价值观、社会责任等,使企业发展目标多元化,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其次要倡导思维创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人快我精”上实现突破,强化创新与具体营销策略、手段的组合,推广营销经验,拓宽营销思路。面对县域其他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外地农商银行服务向下延伸的态势,我们必须立足农村、服务农业、支持农户。

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纵深推进阳光信贷工程的落地,采取“整村推进,连片发放”的方式,在满足千家万户普惠型金融服务的同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村等的支持力度,不断打造特色农业升级版。

五、风险文化建设是保障

首先是狠抓合规环境和合规文化等软件建设,加大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的频率和力度,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完善制度,有效消除风险隐患,着力构建“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监管部门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和风险化解机制和严格问责制,实现经营体制向流程银行转变、业务模式向零售银行转变、内控模式向合规风险管理转变,有效促进各项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

因此,要将管理、控制风险纳入文化建设的范畴,通过文化的约束和引领,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使风险防范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

六、家园文化建设是和谐

敬业爱岗、爱行爱家是农商银行构建和谐银行、和谐家庭和文明岗位、优秀员工的最根本的基础,是农商银行得以健康、持续发展动力源。思想政治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能够不断陶冶员工情操,开阔员工视野,增强员工素质,振奋员工精神,提高企业文化的内涵。

当前,我行成立的运动、文艺、业务三个俱乐部,吸纳会员200余人,不断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员工知识积累、净化员工思想、宣传农商行品牌、增强农商行影响力。同时,我们将充分发挥妇联、工会、团组织等联系员工的桥梁作用,关心职工冷暖,对因患病、重大事故而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实行适当困难补助。

并积极还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从而打造全行员工家庭成员彼此理解,彼此信任,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和谐环境。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5

步长的事业起步于1993年,经过十余年艰苦奋斗,已发展成一个以医药产业为主,同时涉足高科技产业、健康产业、教育产业等众多领域,多元化经营的产业集群。其医药板块“步长制药”是一家专注于中药专利药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内知名企业,该公司拥有员工万余人,在山东、陕西、河北设有生产基地,同时在北京、上海、广东设有分公司,分支机构遍布中国主要省份。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己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团队,拥有十个事业部、十家药厂,销售网络交叉覆盖全国1.5万个医院和13万零售药店。

xx年,步长制药被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工商联评定为全国“诚信纳税企业”。xx年,公司获评“中国医药行业十大最具成长性企业”。xx年,公司获评“百姓放心药企业”,同年8月,荣获“医药类品牌中国总评榜”年度最高奖项“金谱奖”——中国制药企业十佳品牌。xx年,公司荣获“xx年度中国商业科技100强”和“xx中国民营科技企业500强”荣誉称号。xx年3月,公司创始人赵步长教授、赵超博士两人同时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党和国家给予步长的最高荣耀和最大鼓励。xx年,赵步长教授获评“中国医药行业‘60年60人’”,赵涛先生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赵超博士荣膺“陕西省优秀创业企业家”、“xx陕西十大年度经济人物”等荣誉。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主推动力,xx年纳税9.6亿元,累计为国家纳税近40亿元。xx年跻身“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前十强,位居第九位。xx年11月,丹红注射液荣获“中国首个中药专利金奖”;“步长脑心通”荣获“中药产品品牌十强”;赵超博士荣获“西部大开发十年经济人物”等荣誉称号。

公司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自1997年起,连续多年位居当地民企纳税前茅;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捐款超过3亿元。xx年汶川震灾,公司捐款500万元,获共青团陕西省委“希望工程抗震救灾杰出贡献奖”。xx年6月,由公司发起组织,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市红十字会和首都部分知名医院联合开展“共铸中国‘心’——西部地区心脑血管健康关爱计划”,对西部贫困地区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免费救助。xx年2月,公司再次捐赠1亿元,推动“共铸中国心”项目可持续开展。4月,公司为玉树灾区捐款500万元。“xx中国慈善排行榜”评选,步长位列“十大慈善企业”第二;“xx胡润慈善榜”上,赵步长教授和赵涛父子荣列“中国特色慈善家”。公司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社会责任孺子牛奖”。

步长制药将以“中药现代化、市场国际化”为己任,努力打造中国中药第一品牌,不断为国人健康贡献力量!

企业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始终将“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尊重各级政府领导,遵纪守法经营”的政治理念放在第一位,秉承“专业品质、健康使者”的形象理念,以“百年企业”为发展目标,经营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中心,急市场所急,想市场所想”,并形成了“三品合一”(企业家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观念。其独特、先进的企业文化己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6

做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科尔沁右翼前旗支行的一名员工,学习《企业文化手册》让我更加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前旗农发行的发展和管理建设的重要性。学习企业文化绝不是表面功夫,企业文化是能否长期成功发展的基石。《企业文化手册》是我们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文化理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树立,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其落实下去,让前旗农发行里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深刻的体会到企业文化对前旗农发行发展的重要性,使其目标以接力形式传承并永续经营。只有当员工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处处以企业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最终的效果。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就为企业打造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这支由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员工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功能是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塑造知识型职工,培育奉献精神,为提高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提供有效的战略机遇期。

企业文化的学习使我们无论对家人、对朋友、对合作伙伴、对他人还是对社会,都要秉着务实诚信、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人着想、提供帮助、贡献价值,这样才能够收获价值,也才能够持续,而只有持续才能够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够做大。从思利及人出发,就会信任同事;就会尊重合作伙伴,共谋发展;就会体会造福社会、与人分享成果的快乐。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7

翻开《企业文化手册》的书页,一棵葱绿粗壮的大树,首先跃入我眼帘,绿草上、蓝天下,大树显得生机勃勃,源自图中树叶、树枝、树干所散发出的蓬勃向上的力量让我感到了生命的可贵。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一家住在丹桂小区,小区里有许多粗壮的大树,在春天阳光照耀下,更加生机盎然。一次,在和家人散步的时候,儿子问了一个问题:“妈妈,为什么前面的大树没有树叶,这颗这么多!”我和老公抬头一看,真是很奇特,两棵大树相隔只有几米,一棵郁郁葱葱,一棵残枝败叶。老公说:“可能是土壤的原因吧!没有树叶的大树的土壤肯定没有营养。”

仔细想想!国家电网公司不就象一棵大树,总公司是根,各区域电力分公司是树干与树枝,公司员工是树叶,而企业文化便是国家电网公司这棵大树赖以生存的土壤,企业文化内涵是否丰富,各部分对它的认识如何,企业文化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要想让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必须要不断地给“土壤”施肥松土,以文化强企。

学习贯彻《企业文化手册》,在公司中广泛传播公司的基本价值理念,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正是文化强企的有力举措。通过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把公司基本价值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等各项工作中,使之在现场看到,岗位上体现,流程中沉淀,以此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国家电网”品牌价值与公司整体形象的提升。文化强企,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千斤,它是电力企业全员参与,共同成就的事业,它需要时间的磨砺,它是我们每个电力职工长期坚持的事业。

记得1996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从事的是抄表工作,那时每个月既要抄表又要收费,当时营业大厅十分简陋,每到收费的时间,营业厅里总是闹哄哄的,偶有排长龙的客户抱怨收费人员的态度不好,大厅的争吵也时有发生。而今,相隔十一年后,当我再次走进营业大厅,大厅宽敞明亮,规章制度整齐上墙,厅堂里添置了许多电器设备:饮水机和沙发,它们让走累或站累的客户能坐下来,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自助查询机和自助打印机,它们让客户查询更方便更快捷;排队取号机让客户依号等候使原来闹哄哄的大厅变得秩序井然……,再看工作人员,着装规范统一,言谈举止优雅自信,如花般的笑脸让客户宾至如归,在真诚的服务中,让客户时时感到我们企业的深情与厚谊。

十一年前,企业很不幸的被社会称为“电老虎”,经过十一年的耕耘和沉淀,我们企业逐渐建设起我们电力人自己的文化——诚信、责任、创新、奉献,十年间电力企业经历了抗震救灾、抗冰保电、奥运保电……,每一次奋勇拼搏,每一次无私奉献,都是在传播着我们企业的文化,如今企业文化的养分悄悄渗透进我们的思想,改变着我们工作的态度,我们每个电力员工通过自己的行为在不经意间向社会展示了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十年里,我们的企业由“电老虎”蜕变为了客户心中的“电保姆”,十年里,国家电网公司挤进《财富》全球企业500强,成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企业文化正成为一种符号,烙刻在人们心中,企业文化正成为一种纽带,使公司上下一心,也让客户的心与我们靠的'更近。

十年历程,企业发生的改变告诉我们,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变得强大的必由之路。因此,作为一名电力员工没有理由不珍视它,没有理由不建设它。文化强企,让我们共同践行它。

企业文化读后感 篇8

企业文化贯穿银行整个业务的始终,那么,银行的企业文化包括哪些要素?具体的细节又当如何理解呢?

谈到企业文化,多半都是管理者给员工“洗脑”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没有一家银行的企业文化是充满负能量的,管理者都会时不时地煲一碗“鸡汤”给员工喝。银行对员工的期盼,就是一定要用这个思维理念来贯穿整个业务始终,包括人员的招/应聘定位、内部晋升渠道、内部沟通机制、创新机制、激励体制、业务边界划分、同业合作空间、未来愿景等。银行的企业文化就是通过这些要素,融汇贯通而成。

那么,银行企业文化中的这些具体细节,又该怎么理解呢?

招聘/应聘定位

招聘就意味着是新鲜血液的融入,究竟能不能融入到这家银行,是应聘者需要提前思考的。如果你找一份工作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那么找一个区域和业务条线有竞争力的银行将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为什么在招聘后,银行都会将应聘者安置到柜员岗位?

这是因为银行的管理者无法短时间内确认你适合什么样的岗位,只能让你在柜员岗位磨练几年,观察你这个人业务耐磨力、人性的构成以及是否能胜任粗而累的工作岗位并且任劳任怨——最起码必须适合这家银行的企业文化。

以笔者的经验观察,柜员岗位是银行工作的一个关键考察期,通过一定时间的柜员工作,能反应出很多问题。在银行,一个员工日后做多大的业务,有多大的能力和是否从事过柜员岗位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几年的柜员岗位磨练,则能让银行发现这名员工的潜力与优缺点,从而避免日后无法“才尽其用”。

另外,银行对招聘者的定位要切合实际,没必要一定要招财经类的、会计类的毕业生。当然,不是这类专业的毕业生不好,只不过银行业这么多年消化这样的毕业生太多了,现在需要的是依据业务条线部门的综合需要进行招聘。银行也大可不必找一些研究生、博士生,这不是初始应聘的要求,应该根据自身的银行业同业水平、考核标准及激励体制来综合评价招聘的人员是否能踏实工作、勤恳耕耘。

银行在进行招聘时,应将选材范围扩大到各个学科及行业的,但是务必要保证应聘者的学习成绩优异、有上进心、内生动力足。尤其如果希望相关人才能进入零售业务的对应岗位的话,则更应考察人才的综合素质,而非专业出身。

内部晋升

企业文化当中脱离不开“人才”因素的影响。是的,不是人的因素的影响,而是“人才”的影响。企业当中最重要的一块是人才的管理及晋升渠道的畅通,一家成熟的银行机构,所有的关键岗位都是需要具有很强的工作经验的人来担当的,因为他知道这碗“鸡汤”应该怎么喝,他知道银行内部的运行机制是怎么“玩转”的。

通常来说,银行的关键岗位人才流动率非常大,可能有上一届班子遗留下来的老臣,也会有本届班子提起来的新兵,更会有外来空降的志愿者,人才构成极为复杂。以前,银行业务的黏合度会相对集中到关键人关键岗位当中,这样导致企业经营的风险系数偏高,人走业务就走,给银行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如何打通内部人才的晋升机制,匹配有竞争力的绩效薪酬体系,是每家银行都必须着力完善的部分。

沟通机制

以往,业务顺畅程度取决于关键领导及部门管理者的个人偏好。而如今,每个业务的完成都需要各个业务单元来完成,这时候在整个企业文化及内部管理制度上就会显现尤其重要,部际协调是否沟通顺畅;每个部门是否有对外服务范围列表;服务清单能否清晰的让外部知道本部门是做什么的;我们可以接到什么样的业务询问、业务认领,可以协调什么样的资源等。

沟通机制的搭建体现了一个银行内部管理的核心思想,凡事但凡有不成,一定是沟通机制出了问题,无论是内部沟通还是外部沟通。

创新机制

一家银行的管理者需要具有宏观的洞察力及微创的能力,如果都没有,那就应该有接受创新思想融入的态度。

眼下,银行业务同质化已经到了最严重的地步,以前还有分业竞争的沟壑和各类牌照的限制,而“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又在不断抹平这些形成已久的业务隔阂。所以,仍以闭塞的企业文化来抗拒创新的银行势必会被淘汰。

当然,在中国的市场情况下,这种淘汰并不会如暴风骤雨般进行,但也不能“熟视无睹”。银行需要创新,创新不仅仅是管理层的责任,而是每个员工都需要思考的。站在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创新,就是改变自己的思想让别人接受,或者直接改变别人的思想。

激励机制

一家银行的持续发展,各个条线需要定制激励机制,从柜员到客户经理,到所有的中后台,都需要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支撑起来。顾名思义,激励就是激励激情,让所有的不主动变成主动,让所有的不透明变成透明,让所有的不合理变成合理。任何一个团队乃至一家企业的运营都需要激励机制,没有激励,一切的超负荷的工作都无从谈起,哪怕员工被耽误一点点时间,都会怨声载道。

业务边界划分

业务边界,和沟通机制有些类似,主要是业务的内涵外延都包括什么,或者一笔业务都延展到哪里,无论是需求的变更、业务的审批、风险的提示及所有事件完成的良性跟踪,都需要一个清晰的业务边界,没有一个很好的业务边界划分机制,再好的企业文化也是空谈,就如同用昂贵的人力资源成本让所有的人才聚在一起打太极拳一样。

同业合作

眼下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任何机构都需要“抱团取暖”。

历史经验表明,当国家和社会处于改革期,所有的领域都是未知的。在这种背景下,任何机构单打独斗都扛不住政策的频繁变革,所以银行也不应深陷在自己的传统领域,而应进行适当的同业合作和跨业整合。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这也是银行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和更高期待的必经之路。

人才制度

英国历史学阿克顿(阿克顿(LordActon),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家,英国理论政治家。)早期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大概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七个人组成的小群体,每个人都平凡且平等,他们没有险恶害人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却没有称量工具。为此他们尝试过多种分粥方法。

第一种方案: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

可是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稠。

第二种方案: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就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也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肠辘辘。

第三种方案:大家选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负责分粥。

开始这位德高望重的人还能公平地分配,但不久他便开始为自己和讨好他的人多分。

第四种方案: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方案确定了,粥却冷得不能喝了。

第五种方案:每个人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在这个制度下,七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最开始读到分粥这个故事,笔者不禁对制度的作用顶礼膜拜,甚至觉得银行竞争能力的提升完全靠制度的进步,而人在这过程中只是从属的地位。但后来,通过自己的日常工作实践,笔者也发现:不论制度是什么,人都是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一环。我们总是夸赞某一家银行的产品、业务模式如何改革、最新的理念如何灌输到业务层面、金融产品如何创新落地、科技系统软硬件如何快速更迭、高层的美好初衷如何灌输到最基层,以及内部员工可以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打通晋升的渠道。这些事情应该归功于这家银行完善的机制建设,另一方面,人才本身在这里面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家银行来说,好的制度可以帮助那些有梦想的人才去实现梦想,而非击碎梦想。一个融入到这种制度内的年轻人依托于制度来成就梦想,哪怕经过一段时期他完成了梦想而离开了这家银行,那么银行本身的制度也是优秀的。换言之,一个能帮助人才成就梦想的制度,就是银行内部的孵化器,这样的一套制度能帮助银行实现内部运作的良性循环,并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

未来愿景

一家银行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是领导提出来的概念,还是员工梦想的集萃?大体来说,任何企业的文化都应包含员工价值最大化、股东利润最大化这两层意思。只不过现在的银行都有点股东利润最大化、员工付出最大化的趋势。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追问:银行上市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银行上市应该是扩大自身影响力,突出上市时任管理层的核心价值,包括企业价值的回报、员工分红、资本金充实、同业影响力的提升等。也就是说,一旦确定了银行的未来愿景,就应该在这个大的愿景下按部就班,而不是突发奇想、朝令夕改。

突发奇想、朝令夕改的一种模式其实就是浪费资源的内耗模式,是对一家银行发展伤害最大的模式。如果想让一家银行死掉,让管理层犹豫不决、频繁改革即可,改到员工什么都不做了,那么这家银行也就濒临死亡了。

《企业变革与文化》读后感


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它的根源是创新,创新是来自变革,而变革是以文化作基础,有什么样的文化就决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企业变革与文化》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企业变革与文化》读后感1

在余世维博士的报告中讲到,企业变革可以看成是一个机会。说到变革,大家熟知中国的百日维新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发生在同一时期的百日维新昙花一现已失败告终,日本却明治维新成功,使日本变成亚洲和世界的列强,一直到今天,同样两场变革发生在同一个时代,我们中国失去了这么一个机会,而日本抓住这么一个机会。企业也是一样的,抓住了变革的机会,我们就抓住了发展的机会。

大家知道,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它的根源是创新,创新是来自变革,而变革是以文化作基础,有什么样的文化就决定。余世维博士,又以巴西的Embraer抢占中国区间航空市场、中国中小企业和一些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参与伊拉克重建投资行为,来说明,机遇对每个人是同样存在,关键是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如果不能抓住,到底是什么问题呢?余世维博士讲到,抓不住机遇可能是没有进行变革,或者是经过变革以后,没有变得有能力去抓那个机会。

什么是变革?余世维博士讲到:变革就是丢掉原有的规则,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如何做到变革呢,就要遵守二个观念:一是品质第一;二是一切事情是为顾客而做。余世维博士以Newport News Shipuilding 造船厂为例讲述品质第一,一个造船厂总裁韩廷顿先生所讲的话:“我们必须造好船,能赚钱就赚;假如不能,损失在所不计,但一定要把船造好。”这说明了品质的重要性。以台湾华航与长荣航空公司的为顾客准备的拼餐点、小笼包、水饺、荷包蛋、卤蛋、热道面,还有日本的饭丸、蛋汤,还有油条跟豆浆,能想的都想了,这就叫做用心去想,一个人用心去想,这一切是为了顾客。这给我在部门管理工作坊面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不是要求员工要做多少件事情,而是要求把每一件做完的事情要做好,追求完美的结果。

余世维博士讲到,打破习惯领域的一些参考做法有:一是流程改造不仅是缩短时间,还要考虑重新设计系统与制度,这要求我们工作要有打破习惯思维模式,敢于创新。二是在不需要改变的时候,逐步改变,反弹会小,代价也会少,这要求我们把创新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要具有超前性。三是尽量减少束缚我们想法、做法判断能力的限制因素,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排除干扰来创新。四是组织层次可以上下压缩,品类部门可以左右压缩,规模量产可以集中压缩,这要求我们做事情要简化。五是改变游戏规则,除非领导人愿意,它的希望一定不大,要求我们部门领导者,要主动地带动创新工作。要找出和满足顾客的需要,就请顾客参与设计、参与讨论、参与试验,能超越他们的期望,当然更好,要经常倾听我们服务对象的声音,更好的做好服务工作。

《企业变革与文化》读后感2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企业面临和强大的跨国公司的竞争,在竞争日趋激烈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许多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为了保持和提升竞争能力,企业不能只靠吃“老本”(原有的竞争优势)生存,应当通过积极变革和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是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企业文化与群体的共识是企业变革的基础。企业成功变革主要靠员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认同,有赖于员工的共同奋斗。一句话,企业变革要从老板开始,员工也应该从自己开始,参加到变革队伍中来。

狭义的企业变革就是流程再造、流程管理,它是企业变革的一个部分;而企业变革又是3C(竞争、顾客、变革)中的一环。

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变革,才能生存呢?

第一、竞争环境有了变化,经济处于竞争激烈和变动加快的时代。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关心的是如何提高产量,满足消费者数量上的要求。因为只要求达到数量,企业只要增加员工的数量就能解决问题,组织架构相对比较单一。到了20世纪90年代,顾客的需求开始多样化,为了勉强迎合顾客需求,使得企业流程变得冗长,而且缺乏工作效率,也增加了人事成本。

第二、企业的竞争原则有了变化。过去的竞争原则很简单:以最低的价格,为顾客提供可接受的产品或服务。而今的企业竞争原则:以最低的价格,为顾客提供最佳的产品或服务。

第三、公司的发展有了变化。面对而今的市场环境,我们迫切需要变革,变革一样也是有多种形态的,被迫变革,这是最为被动的,明显落后了才被迫学习,这种态度的企业往往走得不远。能够预先感觉社会动向,做到先知先觉,并主动变革,这就是生存者。变革的最高类型是创造变革,也就是领导产业发展,制定行业规则。变革必须抓住两个观念:品质第一;一切都为顾客而坐。

在变革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被人反对,不被支持,发生内部冲突,放弃一些短期利益等等,个人文卫企业应该加强同员工的沟通,让员工了解和接受企业的战略目标,变革内容的事前沟通、事中观察与事后修正;遇到障碍或阻力,立刻解决或调整。员工不可怕,可怕的是领导不与员工沟通,人心惶惶。

文化也是一种极具深远意义的影响力。如果一个人改善自己的专业能力,公司会产生一倍的效果;如果一个部门愿意改造流程,公司会产生10倍的效果;但是,如果整个公司改造自己的文化,就会有100倍的效果。企业应重视文化的影响力。

我们的公司现在也处在变革阶段,参与变革的领导可以翻翻本书,取得一些经验,因为本书很注重案例的分析,不会觉得过于文字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是比较紧密的,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向企业推荐此书,更深层次地了解变革与文化的影响力。

《企业变革与文化》读后感3

目前,我们公司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发展与机遇并存,对我们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挑战,我们的工作如果每天都有一些进步,都会对公司的蓬勃发展一个有力的推动。作为一个部室主任,如何更好的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带领部室的员工努力的工作,是我经常思索和研究的问题,也存在一些疑问和难题。通过学习余世维博士主讲的成功经理人的管理艺术—《企业变革与文化》报告后,使我深深的意识到本部门的管理工作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下面按照余世维博士的报告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在余世维博士的报告中以贝尔.阿尔卡特公司为例,讲述一个公司不可能没有文化,一个公司不可能完全不知道文化是什么,只能说我们有哪些地方需要补强,就是还要再加强一下,或者说我们原来有这个文化,慢慢的就不见了,我们在企业发展中间面临很多激烈的竞争,需要多补强这种文化。对于一个公司是这样,对于一个部门更是这样,正如余世维博士所说的,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胜,就必须不断的补强自己不足的地方。那作为一个部门,同样得需要补强自己存在的不足,才能形成强的凝聚力、执行力的团体。

要做到及时与快速。这是指决策迅速、反馈迅速、作业迅速。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一旦接到公司的任务,必须快速拿出实施方案,将方案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完善,并及时推动方案的实施与落地,抓住快速发展的时机,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正如余世维教授所说的:我们比对手快一个月、快一周、快一分钟,哪怕快一秒钟,我们就获得胜利。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我们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意思是说,改革发展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和成功的模式来汲取借鉴,我们要变发展边摸索,不要贻误战机。同样我们接到公司的任务后,要决策迅速、反馈迅速、作业迅速,哪怕比竞争对手快一秒钟,我们的胜算就高一筹。

在我们单位有许多年轻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也特别高,或多或少的存在看重自我发展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做他们思想工作的时候,要求他们把自我发展与企业的振兴联系一起,在为企业做贡献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发展。在以后的管理中,要加强对员工主动与进取的教育。在工作中培养竞争与取胜的心态,不断要求自我调适与自我发展。一个人不应问公司能给我什么,而应问自己给公司做些什么,自我调试自我发展,培养取胜的习惯。每天都要求自己有一点进步,做同样的事情一定要做的比上次更好,这样日积月累,离成功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余世维在报告中讲到,在工作中,还要做到变通与简化。凡事都尽可能的简单跟灵活,做工作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与思维,不要一动就说过去就是这么做的,即使这样工作十年、二十年仍旧是这个样子,不会有多大的进步。我在和员工交流的时候总是提出:每天都有一点收获,每件事都要有一点改进。做工作就应该用心去做,一件事情交给我,应该怎么做,应该考虑的周到些,如果这件事由别人来做,会做到什么效果,而自己做会有什么没考虑到的地方。吸收别人的方案的优点,弥补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地方。每天都有一点收获,每天都有一点改进,日积月累我们的工作就会不断的进步,紧跟公司快速发展的步伐。

[《企业变革与文化》读后感]

文化视野读后感


人们应该用多角度、多维度的观点去看待文化。小编整理的文化视野读后感,欢迎大家来查阅这篇文章。

文化视野读后感1

自初中起便听说余秋雨的名气,后来陆陆续续也读了一些他的书,最先接触到的是《千年一叹》,而后是《文化苦旅》、《行者无疆》、自传《借我一生》等。时间过去这么久,他写的是什么内容早就忘得差不多了,但现在依然很佩服他的文笔、构思、见解和勇气。有幸在公司的漂流瓶活动中看到他的新作《何谓文化》,着实很意外,便想迫不及待的读起来。

一直以来,对所谓的“文化”有一种很迷惑的感觉。在我看来,所谓“文化”应该是一种积淀很深的东西,包括约定俗成的习惯、世界观、价值观、当然是能够凝聚其受众的一种人文财富。而现实中耳闻目睹的那些所谓的文化:礼仪文化、饭桌文化、企业文化,甚至是厕所文化等等,这些动辄以文化自居的一些东西觉得很搞笑。但搞笑归搞笑,内心里还是想对文化有一个较为确切的认识。初看这本书《何谓文化》,觉得名字起得太大了吧,但也仅仅是把它当做初窥文化的一个跳板而已,所以对它并没抱什么期望。拿到手之后,略略翻一下目录和序言,更加深了这种意识:这本书不过是他的一些演讲、文章、碑文和一些翻译的合辑,跟他之前的一些书籍相比,干货少了很多。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学理的回答,主要是他的一些演讲;生命的回答,主要是他对一些名人的追忆;大地的回答,主要是他写的一些碑文;古典的回答,主要是他对一些古文的翻译。由于只有一个星期的阅读时间,加之这一周在工作上又出现了一些意外,所以读的并不是很多,只是读完了学理的回答,一部分生命的回答,略略看了下大地的回答和古典的回答。走马观花,但也获益匪浅了。

窃以为,在本书的四个部分中,最有价值的就是第一部分“学理的回答”了。在这一部分中,主要收录了作者的几篇讲稿,受众分别是联合国的各位文化官员、学校的大学生、教授、以及市民。虽然是演讲稿,但仔细看下来,觉得作者对文化的略略叙述,足以见得作者对文化有深入而独特的领略。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文化是民族存在于世上的唯一标签,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了,这个民族也没有什么能让这个世界留恋的价值了,正如波斯文明和埃及文明,如今的波斯人和埃及人,在大家眼里应该都是阿拉伯人了吧。因此,我也认为民族要维护其在世界的存在感,必须要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当然,这种文化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保持自己的文化的独特性,吸收其他文明的有益元素并努力修正自己的文化中的不足。正如我们的文化,在保持自己儒释道一体文化的独特性的同时,也要摒弃传统的人治观念、愚民观念,吸收西方文明的法制思想、人权思想,所谓“中体西用”大致如此吧。

作者在演讲中提到的“文明冲突论”,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观点,将所有冲突归结于各种文化的冲突。作者的反驳也挺有深度的,发人深思。在看本书之前,我也认为当代世界的冲突本质上也是不同文明的冲突,因为不同文明的凝聚力和排他性,文明之间会有对各自意图的误判,导致了许多国家之间关系的紧张,正如“中国威胁论”,西方和伊斯兰世界的紧张。

但看了作者的演讲之后,我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按他的定义,所谓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从这个观点出发,所谓文化也不是多高深的东西,它也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用礼仪的方式来规范每个文明圈的受众,大家不知不觉的被其引导,就像我们的儒家文化,它的根基就是“三纲五常”。因此,所谓文化的冲突,底层民众不是很容易觉察的到,他们只是会觉得对方的饮食或习惯很奇怪而已,并不会上升到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并且,对于一些文化交汇的地方,不同文明圈的人也可以很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并不会因为彼此的生活习惯不一致而有所冲突。而现实世界中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多的是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吧。如中日韩的冲突、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冲突、美帝和中俄的冲突、阿拉伯世界中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冲突等。

当然,也不能否认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但正是这种冲突,也使得各个文明能够互相包容、接纳,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明。正如西汉末年入土中原的佛教,佛教刚入中原的时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也遭过本土文化的极力排斥,历史上几次大的佛道论战足以说明,甚至连当时的政府机构也牵扯进去。但儒释道互相纠缠了上千年,竟然慢慢都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以至于后来许多文人都是儒释道三修。当然,这与中华文明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包容的文明密不可分。当代世界,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都是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上,排他性都比较强,所以双方的冲突会特别激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双方会慢慢找到一个平衡点来互相接纳、改变。但是面对这两种文明的夹击,我们的文化该怎么办?它有没有足够的生命力来包容它们?还是会慢慢被它们消化?这是我们国家的学者现阶段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通过对比和学习其他文明,我们的文化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所幸作者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也都被大家所渐渐重视,我觉得可预见的未来,这些问题会慢慢消失。但在反观当前我们社会的时候,作者提出的问题倒很有意思,就是民粹主义和复古主义。所谓复古主义,顾名思义,其实也是有传统的,中国的文人向来都有厚古非今的传统,但当前确实做得有些过了,所谓厚古,并非是古代的一切都是好的,无论是服饰、语言、礼仪、还是观点。这种风气确实会误导广大青少年,毕竟社会是向前进的。相对这个而言,另外一个更为严重的是民粹主义,所谓民粹主义,我是不了解的。但看作者的说法,也略知一二了。作者说民粹比专制更可怕,因为“专制可以让人向往民主,而民粹则让人误解民主”,看看如今社会上的乱象,确实如此。因为一些人,原本饱含赞扬色彩的“公知”如今都成为贬义词了,有时候连我也怀疑民主有没有那么好。

作者在这一部分里,最后一个演讲是《给市长的建言》也很有趣,不愧是研究美学的专家。在所有城市日渐同质化的今天,他的许多观点和建议都很值得政府官员考虑。

作者在第二部分,是一些回忆性的文章,颇有余氏散文的风格,一看就是他的手笔。可是总感觉没他以前的文章好看,不知道是因为我更喜欢历史怀古性的题材,还是过了那个年纪。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略略看过,在第三部分中,很佩服作者的毛笔字,写的很好看。

总而言之,这本书已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给了我许多不同的视野。这本书在第一部分所讲的内容,深入浅出,又发人深省,足见作者的功底。可以说,这本书已经让我对何谓文化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漂流瓶活动中,都是要写一篇读后感的,姑且借此机会理了下思路,写了这个读后感。最后,就引用作者的一个比较有趣但仔细想来确实如此的观点结束本文:

文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

文化视野读后感2

《文化的审美视野》一书是黑龙江大学文学教授张奎志先生的著作,2005年由省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以审美视野来看待文化领域,其中包括文学、哲学、传统美学、文学理论等。

《文化的审美视野》一书是适应当代文化批评的发展进步而产生的,文化的审美视野理论将当代文化批评的角度进行了开阔,从而开创了从文化视角、哲学视角和美学视角来思考文学。

全书共分六个章节,其中包括文学的文化视野、文学的哲学背景、文化的美学反思、文学理论的当代反思、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反思和当代文学批评的重建等。

《文化的审美视野》一书倡导人们用多角度、多维度的观点去看待文化,用实践的、联系的理论去进行文化批评,正如作者所说的“让文学批评走向体验,让体验走进文学批评,这就是提出体验批评的目的”。作者在书中已经提到了建立体验批评体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广大的文学批评参与者,也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所有的读者都能够掌握多层次的知识基础,还能够真正的将文化融入东安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细细体味。

文化视野读后感3

去想象一种语言即意味着去想象一种生活的形式。——维特根斯坦。

研究艺术史必须更密切地与对人的研究相结合从而使之得到丰富,否则这种艺术史将变得苍白。——冈布里奇

风格的结构直接取决于时代的处世态度,时代社会意识的深刻需求,从而成为该文化精神内容的符号。——卡冈

全部文化或文明都依赖于符号。正是使用符号的能力使文化得以产生,也正是对符号的运用使文化延续成为可能。没有符号就不会又文化,人也只能是一种动物,而不是人类。——莱斯利怀特。

对于普遍的叙事模式的确认看来可以告诉我们不仅仅是文学,而是心灵的本质与(或者)文化的普遍特点。——华莱士马丁

不同叙事形式不同的现实相适应的。

叙述这一现象打打超过文学的范畴,是我们认识现实的基本依据之一。从我们听懂说话开始到老死,我们始终处于叙述的包围之中。先是在家里,再是人与人的交往中和阅读中。——布托尔

第五章 文体演变的文化意味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语言既受文化的制约,又表征着文化。

一、语言 文体 文化

符号是文化啊的存在的方式。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

怀特:人之为人的本质表征,正在于人是文化的动物。

语言特殊的符号,其重要性在于:音节清晰的语言是符号表达之最重要的形式。

符号表达的最重要的形式是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意味着思想的交流;交流意味着保存,即传统;而保存意味着积累和进步。(怀特《文化的科学》

文学文本作为文化微博呢中重要的构成部分,集中的体现和表征着文化精神,同时受制于文化。

风格的结构直接取决于时代的处事态度,时代社会意识的神经额需求,从而成为该文化精神内容的符号。(卡冈《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风格是某种特定文化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得该种文化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化。风格是表征一种文化的构成原则。(鲍列夫《美学》)

爱普斯坦:文体就是人类行为的方式,“从自然为我们的感官提供的东西中创造出意义,这一基本的人类行为就必然包含文体的方式。如果文体是人,那文体也是人最初建构并居住于其中的世界。”(《语言与文体》)

小说叙述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更是人类体验理解、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

研究叙述,不仅可以告诉我们关于文学的信息,而且可以告诉我们人类心灵与文化的普遍特点。

重要的不是叙述之事,而是叙述的方式与文化或意识形态之间对应性与相关性。如果我们只满足与谈论文学作品的题材(叙述之事)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仍然没有触及文体问题,仍然没有找到文体与文化而不是主题题材与文化之间的关联性。也就是说我们的透视角度仍然没有超越传统的社会学。文体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必须一开一种结构分析__对文学文本与文化结构的分析___的方法才能恰当地加以谈论。

意识形态是一种说故事的方法,不但叙述形式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叙述方法(不是内容),更扩展开来说,整个人类文化都可以被视为有意义的、有功能的形式,与其说文化是我们的信念内容,还不如说它是规范我们的信念与行为的模式和范型。

文化视野读后感4

抢救你们的感觉系统,警惕你们的思维习惯,拒绝课堂上常见的刻板、枯燥、人云亦云、咬文嚼字,激活你们的生命活力,创造一种活跃而睿智的教学气氛。

——余秋雨

职业的敏感性,使我对于这句话印象深刻。刻板,枯燥,可谓是教学的通病。直指传统教学模式。刻板指的是教学内容,枯燥指的是教学语言,教学内容以教学语言的形式呈现。人云亦云,指的是定性思维,在上新课前的预习,其本意在于减少新课的陌生感,不应太多深入,只须稍作简单准备,以免在课前形成定性的思维,而应该在课堂中寻找自由之翼,不断重塑自己。咬文嚼字,是当今中学“欣赏”文言文的首要任务,每个字的现代意思是什么,其后果就是把一篇古文翻译成现代文,然后以现代文的形式来欣赏,诚然是因为需要考试,但是,其本身的文化价值已荡然无存。为何五柳先生曾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味,便欣然忘食”,因他只解其意,不解其文。

和女友说话,经常谈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广博而无边际,而现代人却试图概括,想用一种更大的规模来容纳他,却漏洞百出。我们实际上只需选一个视野,看到后,欣赏完,果断放弃,戛然而止,不再停留直接去寻找另一个视野。

上次和女友去鼓浪屿,遗憾的是没时间逛完一遍,但回来一想,虽是管中窥豹,但也回味无穷。同时,也预示着在将来还会再次游玩。

一堂文化课,最重要的是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追求的是一种畅意的遨游,游完不作停留,再次追求灵魂的荡涤。

[文化视野读后感]

何谓文化读后感


何谓文化读后感

静静地躺着,最近一次躺床上看书是两个月前的事了,很享受,何况是在窗外漫天飞雪的映衬下,温暖的室内重温着【何谓文化】,再次感动,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几天自己一直被这澎湃的一浪一潮所席卷,我知道,这是余秋雨先生的【何谓文化】带给自己的震撼。

写点什么吧,在不知第几回心潮一浪一卷之后,一种奔涌而来的冲动让我提起了笔。然而,下笔千言,愈觉胸中词汇的贫乏;激动之余,思绪也越显混乱。无妨,权当信手涂鸦罢,只为纪念这样的冲动。

个人认为,余秋雨应该算是现当代国内比较有争议的一位大家。当年【文化苦旅】一问世便造成洛一陽一纸贵之势。他凭借自己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之后又凭借一系列文化散文奠定了在文坛的地位。只是打酱油式的当了回青歌赛的评委,倒惹来了种种非议。

没想到这么多年之后,先生又拾笔开始了【所谓文化】的探索。

在先生的眼里,文化没有定量一性一的指标,没有国际标准。所以,此书以较为奇特的构架,从学理的回答、生命的回答、大地的回答、古典的回答四个部分,带领我们共同感悟心目中真正的文化。先生用他的回答告诉有力的告诉我们: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一爱一和善良。文化是一种手手相递的火炬,未必耀眼,却温暖人心。

光一陰一变成清冷的流水。变成细微的尘埃。变成温一存的呼吸。变成温暖的文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幸好,余秋雨依然还在。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假期中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看完了,我也只能感叹:余秋雨写的,真美。美得没有一丝瑕疵,美得很纯、很雅。简直像来到了另一处仙境,一个读者的仙境。身旁环绕着斟酌许久的文字,在脑中飘着。就这样,我飘着读完了这本书。

余秋雨的笔锋婉转回味,总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风景。然而生字、生词也很多,让我不亦乐乎地翻查着字典,反倒成了一种乐趣。只能感叹,中国的文字太多太多,恐怕我现在所知道的,也只是汉字中的略微一点吧。于是也下决心多读好书,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在书中遨游,一趟下来,已略知了不少文化。然而文化,终究是苦涩的。你看古代的文人,大多数都是风尘仆仆,哪有豪门贵族能写出一派艺术?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凝结成精华吧。所以说,文化,苦旅。

手边翻着,翻到了第一页。这是书的开始,用《道士塔》做开头,应该是有特殊的意义吧?敦煌石窟的辉煌,本是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然而却被一个穿着土布锦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王圆箓所摧毁。但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的确不值得为这区区一个道士大发雷霆。只能哀叹,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已经开始堕落了吧。这是否也意味着,《文化苦旅》中所描绘的一切,都已不再拥有昔日的辉煌了?对于外国人往车上运载的一箱箱文化宝物,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当时派一个道士来看护,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然而引起这个错误的原因,却是当时中国政府的失责。所以,不能怪那些外国人,是我们没有看守好;不能怪王道士,是我们没有派合适的人;要怪,也只能怪罪于我们自己。

《阳关雪》,则将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处境。黄鹤楼、阳关这些词都曾无数次出现在我们从年幼时开始、到现在,所背过的诗里。真的,有时候真想去看看童年时诗中的风景,也许我们当时曾误解了诗的本意,却误解地稚趣横生。还记得我二年级时,背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那年的假期,父母真的带着我去杭州西湖看了那座居于心中的湖心亭,与想象中的相差无几。但是童年美好的印象,总是留在心里,与现实一一对应,也总能唤起一些儿时的记忆。

读了《三峡》,就顺便查了查巫山十二峰的资料。它的神话传说有很多版本,但都很雅致。神话里有个仙女叫瑶姬,是王母娘娘的小女儿。她为大禹治水立下了不少功劳,也劝说她的姐姐们和她一起帮助贫苦的老百姓。后来,她们慢慢变成了巫山十二峰。而瑶姬,也变成了神女峰,伫立在三峡,望着游船上络绎不绝的游客,心里是不是在落泪呢?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等等这些诗句,都是形容西湖的。可见西湖在人们的心中,真的很令人神往。写西湖的文人太多了,但还是避讳不了。因为,西湖于每个人,都是一场梦,一场烟雾缭绕、却又有欢歌曼舞的梦。西湖,有太多的故事发生在这里。苏堤和白堤,解除了当地人民的疾苦;林和靖从西湖边走来,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留下了千古绝唱;苏小小把美展现在世间;白娘子心中的雷峰塔也轰然倒下。西湖,该怎么说呢。

《信客》中描述了一位历经艰辛送信的人。这可是一个不易的工作。他患上了胃病和风湿病,但还是一如既往地以诚信为本,给家家户户传递信物。他在奔波送信的这些年里,深察世故人情。见的事、触的事多了,也能体谅人了。也许这只是讲的一个信客的故事,但他经历的苦难,已经将他磨砺成为一个真正的信客,一个真正具有信客的品质的信客。

看了这么多,感触已颇深。中国的文化,是不能够用只言片语概述出来的。它要你用心细细品尝,尝到最后,留于嘴中的,才是真正的味道。那就是苦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