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农父与蛇读后感 > 导航 >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父母法与民主

农父与蛇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父母法与民主。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或许你需要"《民主的细节》读后感:父母法与民主"这样的内容,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父母法与民主

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从未出过国门,甚至连国门是什么样都没亲眼见过,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孤陋寡闻。正因为如此,我曾经很自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太失败了。但是,在思考父母法的过程中,我不再自卑了,因为我懂得生命的真谛!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就是每个人最大的价值!国家是人的国家,我不懂国家大事,我对国家大事的理解都是通过对人的理解推导过去的。之所以很多人说美国好,在我看来,很大程度是因为美国是第一强国,这是客观事实,谁也无法否认。问题是,强国就是好国吗?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始终还是在成王败寇的游戏规则下运行。一个人,如果成功了,说话就有分量,哪怕是歪理邪说,也被奉为至理名言;如果失败了,说话很难有分量,即使是真理,也很难产生社会影响力。国家是人的国家,道理相通。

美国能成为第一强国,一定有可取之处,但并不等于都是对的。强盗就很强大,不强大做不了强盗,强盗是学习的榜样吗?强盗也会有文明之举,也会行善,并非时时都在作恶,我这么说,只是比喻,不是说美国就是强盗,而是希望学者分析探讨问题多一些理性再多一些理性!!!

历史悲剧不断重演,谁都痛心,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人性都是相通的,没有本质区别。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从人心和人性问题上分析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呢?每个人都是父母生,都会自然死,都有一个在父母抚养教育下从儿童到成人的成长过程,都只有一辈子,父母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什么学术界始终避而不谈呢?

我也是母亲,孩子是我带来人间,如果孩子不幸福,我就是第一责任人!如果我都可以心安理得,凭什么要求别人不心安理得?如果我都不愿意帮助孩子,凭什么要求国家帮助孩子?请别忘了,国家是每个人的国家而不是某个人的国家!

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我这么看:如果说美国比中国好,根本原因不在于两党执政而在于美国父母比中国父母尊重孩子;如果说中国不如美国好,根本原因不在于一党执政而在于中国父母比美国父母专制孩子。我说的是如果,我说的是父母整体状况。美国比中国强大,这是客观事实,但美国是否就比中国好,我觉得见仁见智。也有中国父母尊重孩子,也许只是不如美国普遍而已,但也有美国父母专制孩子,也是只是不如中国普遍而已。

既然大家都是人,父母专制孩子居然合法,怎么可能真正民主?民主的定义说清楚了吗?连民主的定义都没说清楚,谈民主的细节有意义吗?请恕我直言,我读刘瑜着《民主的细节当代美国政治观察随笔》一书,感觉到的不是美国的民主而是美国的荒唐!这让我想起沈群着《美国也荒唐》一书。

每个人都是父母生的公民,但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和养老工具!在法律意义上,孩子和父母完全平等,都是公民!孩子成年前是未独立公民,所以需要父母抚养教育,这是父母的法定义务,做好了是本分,没做好应接受问责!不让问责,不是专制是什么?父母专制是专制的根源,父母民主是民主的出路!父母如何抚养教育孩子成为心智成熟人格健全自食其力的独立公民,这才是民主的细节!

不立父母法明确父母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可能真正民主吗?请像刘瑜这样的知名学者站在孩子而非父母的立场上用理性深思啊!请别忘了,父母也是父母之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立场就是人的立场!以孩子为本就是以人为本!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一主的细节读后感(一)

在一毛一概老师留的几本书中,出于个人兴趣选了这本民一主的细节来完成本学期的作业。关于【民一主的细节】,作者在标题旁写到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虽然作为一名工科生,不过对于一名男生,对于政治虽然并不时很了解却还是非常感兴趣。全书一共分为五个篇章:权力制衡篇,公民社会篇,福利平等篇,法治自一由篇和人物篇。

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只是因为要去完成老师留下来的作业,在几本书名中选了一本,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书中的一些故事和事例本身以及作者给予的解释让我更加有读下去的渴望。而且觉得作者将每一个小标题都写的恰能诠释概要又给人以想要翻开阅读的愿望。

就以其中一个与我们关系比较密切的故事为例吧,名字叫做大学向左,草根向右。作者在开篇第一段就写到,在美国知识分子圈子里,尤其是在高校里,做一个左派是非常时尚的事情,做一个右派才需要真正的勇气。文中还说到但是实际上,右翼倾向文化保守的同时主张经济的自一由化,左翼主张文化自一由的同时又主张经济的控制,严格来说还真说不清谁比谁更拥护真正的自一由当然,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是中国美国的大学生的想法也就截然不同,大学的氛围也就更加不一样。学生会想到政治甚至左右翼之类的事在中国也就应该不会产生。我有位同学在人一大读书,聚会的时候就会和我说他的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什么都敢讲,在这里也不太适合说老师的名字,当然其实老师可能并没有讲什么不当讲的,只是比较客观的说出了某些问题,这也与我同学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事有关吧。一毛一概的孙老师也是人民大学毕业的,您也一定会感觉到学校氛围或者谈论话题的宽度在人一大与华电有很大的不同吧。

书中还有一个是听证会的故事。和昨天老师上课讲到的议员议案的问题由中国与美国的对比一样,目前中国听证会仍存在许多问题发言代表缺乏代表一性一、民众被代表导致听证会与民意调查结果发生分歧、有些地方的听证会还不许媒体采访等等。这样完全与听证会的意义相违背,试问这样的听证会如何能做到行政决定的民一主,又如何服众,如何要求民众服从其决策呢?

当然,无可否认美国是一个民一主的国家,民一主在美国就如一朵玫瑰花,美国人民在享受民一主给他们带来的美丽的花朵的同时,也可不避免地遭受带刺的民一主带所来的弊端。

玖书的同时也从网络上了解到一些其他讲美国关于民一主的话题的看法。由于美国过于注重民一主平等,在经历了245年的奴隶制度后,美国一直在在处理种族的问题上小心翼翼,十分注重政治正确,甚至电视荧幕中黑人的形象也是健康、善良、正义的代表。所以,美国曾掀起了一场平权运动,即在大学录取学生、公司招收或晋升雇员等等的时候,应照顾少数种族。而这场平权运动出发点虽然是好的,就是保护黑人这一一直以来的弱势种族,但最后还是不可避免出现极大的问题反向歧视。高校录取制度是平权运动的热点,为了迎一合平权运动,各高校以降分等措施招收少数族裔的学生,而白人学生进校门槛反而大大提高。这样的平权,必然会导致各高校的学生素质大大下降,原本不够分数的,能力不够的黑人学生被拉进了名牌高校,能力比黑人学生强的白人学生就成了这场运动的牺牲品,上不了大学。

我非常赞同刘瑜的思想不去做缺乏一精一确一性一的概念判断。许多人总是喜欢笼而统之地谈论美国的民一主平等,无限放大了美国民一主平等的好处,而忽略了其背后带来的副作用。而【民一主的细节】这本书,对美国式民一主的分析深入细节,回到事实本身,通过对比中美现状,给人们展现出美国民一主令人向往的方面,同时也揭示了美国民一主背后的痛。

民一主的细节读后感(二)

记得叔本华说过,一个人要像伟人一样思考,像普通人一样说话。我想刘瑜做到了,她把枯燥难懂的政治知识装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实事里,既言之有物,又不失作者特有的韵味,让读者读起来倍感亲切。

作者试图用故事的方式讲述民一主与美国,讲述民一主的细节,美国的细节。

驹于美国,从小菌濡目染,尽管没有亲自去过,仅从教科书以及老师的教导中,我了解到了我们要警惕美帝国主义,因为它支持台独分子,因为它时不时对中国指手画脚。然而了解止于此,从来没跨出过国门,甚至身边的人都没有去过美国的经历。再长大点,是高中同学的出国热,是大学时同学们对谁谁能出国的羡慕,尤其是能去美国。这个美国跟自己以往认识的那个美国,其实不是一回事。我们不再称呼它为美帝国主义,我们了解到了在美国你可以指着总统大骂而相安无事,知道了在美国的平均工资水平是中国的N倍,也了解了弗吉尼亚校园一槍一击事件,知道美国的种族冲突,然而,我们每个人心中似乎都充斥着一个美国梦,这个梦她意味着公平,自一由,以及平等。找工作不需要凭关系,到处托人,网络上不会有人随意对你的言论进行审查,更不会有人带着一帮人,强制拆除你家房子。

我们会发现越是长大,这个梦想越是在滋生,而现实却越来越远离梦想。

【民一主的细节】又一次让我重新审视心目中的美国梦。我们大多数人没离开过中国,对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有一些好奇和感到奇异,正如作者在书中描述的:ABC电台天天骂总统、为什么美国前司法部长会去给萨达姆做辩护律师、老百姓自掏腰包购买比较贵的咖啡以支持巴西的咖啡农、巴菲特抱怨自己的收入税交的太少或者是美国人至今还在津津乐道的谴责30多年前的水门事件。

我惊异,因为想不通;想不通,因为这些事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从来没发生过。不仅仅是我,就连当年法国青年托克维尔参观美国之后写道:在所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新鲜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平等给我带来更大的冲击力了。我很快发现了这个基本事实对整个社会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它给公众舆论带来一定的方向,给法律带来一定的基调,给统治机构传输新的公理,给被统治者带去特殊的习惯平等是所有其他事物资深的基本事实

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一个实事,那就是抛开所谓的意识形态,从细节去解读一个国家。正如作者试图提醒人们的那样:别忘了细节!美国是一个细节的美国,政治也是细节的政治,我们从个人的细节往往能更好地解读一个人,对于国家同样也是一个道理,我想民一主的细节正寓意于此。

当然,任何一种政治都有它的两面一性一,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所谓的美国梦仅仅是美丽的泡影与真实的谎言。然而正如【民一主的细节】获评为新京报2009年度社科书之后,刘瑜的答谢辞里说到的那样: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完美的人一性一、完美的制度,完美的政治,但是完美的不存在,不应该是我们放弃追求稍微美好一些社会的理由。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美国梦,并为这个梦想而努力!

民一主的细节读后感(三)

我一直喜欢读刘瑜的文字,她的生动是智慧的生动。在洞察力和解析能力的背后,是一个充满灵气和悟一性一的独立思想者。我总是读完一篇就在等着她的下一篇文章出来。林达

这就是林达对【民一主的细节】这本书的作者刘瑜的评价。这本书讲了很多美国发生的事件,政策,和人物等很多点点滴滴的事情,她却凭借大众的视角和一精一英的头脑,为我们展示了民一主社会的种种事情。你听说美国标榜言论自一由,但你知道有政治政策这个底线吗?

你听说美国政一府权力巨大,但你知道公款公用都要纳税人监督吗?

你听说美国进行反恐战争,但你知道前司法部长一次次为萨达姆辩护吗?

你听说美国妄图称霸全球,但你知道民众为了帮助巴西农民甘愿买昂贵的咖啡吗?

你听说美式民一主只是谎言,但旅美学者刘瑜以其老辣、诙谐、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发生于美国政治、法律、经济、福利、教育中的真实小事儿。民一主到底是意识形态的幻景还是柴米油盐的真切?这些不够完美却足够震撼我们的故事,足以回答我们所有疑问。忘掉那些政治课上的晦涩字眼,世间的常识其实无比简单。民一主真的好吗?听听刘瑜怎么说。

民一主为什么还吃不饱饭?朝鲜的饥荒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愤青们因此推论出朝鲜吃不饱饭是因为没有民一主,民一主真的当饭吃吗?据总部设于华盛顿的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一份报告结果,全球饥荒问题最严重的并不是朝鲜,报告指出,得分在20分到30分之间的国家饥饿情况非常严重。该指数依据百分制对各国进行排名,最佳得分为零分,表明该国不存在饥饿情况,而100分则为最差得分。其中印救排名比朝鲜还低13位,饥饿状态比朝鲜还要严重,最有趣的是,在饥饿问题严重的33个国家中,除了朝鲜之外,多数都是民一主国家。

民一主是一个很任重道远的路途,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法治和体制为前提下,一切也都是空谈,或者说只是少部分人的民一主罢了。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一)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前段时间下载了《民主的细节》这本书,陆续看了一段时间,终于看完了它。在读《民主的细节》这本书之前,一直觉得政治类的书都像政治教科书一样无聊透顶。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想法。作者刘瑜通过散文式的语言把枯燥的理论分析生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而且是用一篇篇小短文的形式,读起来不需要太过费心的去理解,能够让我们轻松地了解到美国的民主和中国的民主的区别。正如梁文道评价的那样:她为那些苍白的名词填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有专业的学养的根基,又有平近亲和的故事,她的评论正是这个时代需要的营养剂。

在这本书中对公款消费问题的章节感触很深。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是国内近几年舆论谴责焦点,眼看着养政府的费用越来越高,其中很大一块花销,竟然都公开地用于这些与公务无干的事情,民众的愤怒也自然水涨船高。对于这一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章是所谓秘诀。其实贪污腐败公款消费的现象在哪儿都会存在,人的贪婪本性是一样的,但会不会滋长蔓延,就在于是否做到权力制衡。

也不是说美国的官员不爱免费吃喝玩乐,而是因为钱不归美国的政府管,政府想花每一笔钱,都要向议会提申请,议会认为它这笔费用值得花,才会批给它钱;前面有议会盯着钱包,后面有媒体与法院盯着去向,一旦你申请到的钱没有按照原本说好的方式去用,无数的麻烦就会找上门来。前狼后虎看守着,哪个官员敢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那官员还拿什么去公款消费?

反观中国,如果政府还是自己给自己开支票,那就不能从根本上治理公款吃喝,如果司法机关真正与政府平起平坐,有效审查监督其开支,公款消费也就断了炊。司法机关真正与政府平起平坐,裁判越界的案例,公款消费就得提心吊胆。其实,在中国古代有类似的权力制衡形式,比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通过建立多个部门分散相互制衡。

当然,这仅仅是形式上,从目的上讲,中国古代的分权归根到底是为了巩固君权加强君主专制。分权是为了专制。而在美国,分权是为了民主。从制度上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有着本质区别。说到底,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缺少强有力的权力制衡,既然人的贪欲无法改变,那就想办法遏制它。三公消费的公开就是措施之一,但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那些让人质疑的数据能说是起到了象征性的作用。

当然,其实美国的民主也不是万能的,有人说,美国的民主,大约也就类似美国的垃圾食品,譬如麦当劳肯德基那样的,这些食品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其受到的狂热追捧和后来的有所反思以及现状,都很类似。中国的问题,也可以用食物比来比喻,现在是三聚氰胺、地沟油、苏丹红,貌似暗无天日了,但其实中国本来的饮食文化是符合人类健康的。就看能否取今复古正本清源了。

就像《论美国的民主》作者托克维尔多次表明,我们把视线转向美国,并不是为了亦步亦趋地仿效它所建立的制度,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适用于我们的东西??我们所要引以为鉴的是其法制的原则??美国的民主也有弱点,就在于太过民主,民众缺乏国家意识,而中国民主的弱点就是缺乏个人意识,民众被过度国家化。为什么美国人动不动就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官司?因为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权利意识;而中国人为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私下解决?除了打官司的成本太高的原因,还有就是民众缺乏这种意识。

实际上,从民主的两面性上讲,美国的民主也存在着太过民主自由化带来的后果。比如一些电视节目以耸人听闻、哗众取宠、刺激观众神经为手段,追求高收视率,文化市场化中竞争的逻辑导致文化产品制造者要不断突破底线,无论从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再比如,过度自由化体现在金融上就更加明显,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次贷危机的原因很多,但体现在深层次上就是自由主义经济手段的过度运用。

因此,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想要照搬美国的一套是不切实际不合理的。而且,我们也要看清楚民主的两面性。在刘瑜的文字当中,不仅关注了美国,也比较了中国,几乎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对中国热点事件的关注在先,才会去到美国的类似情形中求索;或是看到美国的热点,会联想起中国的类似事件,它激起了中国人的好奇心,急于想知道同样的困境和难题,是否还有其它的智慧解法。民众也希望通过比较的方式看看我们现在这么多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象到底错在哪里,应该如何解决。我想这也是刘瑜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所在。

不论是美国的民主,还是中国的民主,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就是因为这不完美,我们的制度才能不断在完善中进步。目前而言我们对于民主的观念比较淡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加强自己的民主意识和观念,才是我们追求民主的正确方法。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800字


如果按照我自己对于书的喜好,我是觉得不会自主的选择这样一本名看似很理论的书来读的。不过,由于之前阅读过他的书以后,并且前一本他的书,还是一本偏感性方面的书,说的是审视生活的细节。他的语言风格就不做多说,总是是我很容易接受的,不生硬不死板,接近那些不喜欢理论著作的人的口味。
其实,我最想说的还是,读完他的这本书以后,我更加的喜欢他的文字了,他是一个文字里无时无刻不透漏着对理性的思考,但是他却可以将那些很理性的东西,通过他的文字感性地表达出来,不是说他的文字矫情,而是他会在他的文字里面注射一点点温情但不矫情的情绪,让你能够理解他对于我们社会的担忧,在他的骨子里,永远都是一个热血的青年,虽然他已不在年轻。
作者刘瑜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同时兼备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还是剑桥大学的讲师,在美国求学的日子里,他了解他们的民主,大到制度,小到生活。在他描绘的民主的西方国家里面,我们看到了他对于民主的急切渴望,政治是理性的,但是作者确实个感性的人。高中时候甚至现在大学我们学习的政治课里面,让我觉得那时的我们是如此的愚蠢,所谓真正的洗脑,就是让你相信央视的新闻联播,让你相信地震灾难中上演的生命奇迹,让你去相信我们生活得很姓福。
思想家总是热衷于指出道德制高点低下的陷阱,所以煽动家总是在语言的盛宴中觥羮交错,而思想家总是惴惴不安地担心谁来为这场盛宴买单。腐败丑闻虽然败坏一个国家的声誉,但是丑闻之所以成为丑闻,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新闻自由在起作用。相比之下,比丑闻更可怕的是潜规则已经变成规则,人们对丑恶已经充耳不闻。民主是什么,我们国家的民主是今天我向西部拨款多少个亿,但是却始终未见那几百块钱落到我们的口袋;民主是什么,是嘴巴上我说着我自己姓福,但是我们一毕业混了四年拿了文凭,还是要出去社会讨一口艰难地饭,而那些有钱的有权的,也只会打打口水战,什么实事都干不了。物价依然飞涨,工资依旧不涨,就业依然困难,生活依旧苦难。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


种下的菜基本都发芽了,有鸡毛菜、意大利生菜、油绿菜心、上海青,这些是8月11日种下的,20日又种了大白菜、白菜苔和红菜苔,也发芽良好。但上海这段时间阴雨连绵,没几个太阳,芽苗都不怎么长个子。期盼收获,这是第一次种菜,一个全新的体验,很开心,很期盼。

《民主的细节》一书我看完了,让我对美国有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认识。我们总觉得美国好,人人都是对他赞美。也是,他民主,法制,杜绝种族歧视,对所有的人都是欢迎和包容的态度,所以外来的人来到美国感觉非常好。而这本书虽说是中国人写的,但作者是学习和研究政治的(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弗大学研究七年),她从很多的身边小事引申开来,说说美国人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和行动。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优秀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依然还是高大上。但我也看到了美国的一团乱麻,互相掣肘。美国所以比世界上大多的老牌国家先进,如英国、中国等,我认为很大的原因是年轻,一个才200多年的国家,年轻就意味着接受新鲜事物比我们强,科学性、包容性比我们强,又充满了实干精神。而且,因为年轻,纠错能力也比我们这些历史悠久的国家强太多了,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太难改正了,如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工作、生活中奉行中庸之道,好面子而不是讲科学,等等。当然,美国的开国宗旨,开国的先贤们都打下了一个很好的立国基础,所谓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包括后来许许多多的大师级总统,如林肯、罗斯福、肯尼迪、里根等等,这都是美国人民的幸事。但是,从书中我也看到了他们政策的相互掣肘,感觉也会慢慢的僵化,如同我们这些有长久历史的国家走过的路一样,只是看时间长短而已。

纯粹是一点个人看法,也许以后还看多点书,观念也会改变的。看书吧,书真是最好的老师和朋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