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送董邵南序读后感 > 导航 > 《送薛存义序》读后感

送董邵南序读后感

《送薛存义序》读后感。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送薛存义序》读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薛存义序》读后感

文/高深

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是一篇临别赠言。他的同乡薛存义在零陵县代理了两年县令,时逢薛存义官职调动,柳宗元赶来送行,并借送别之际,将满腔忧国忧民的忧患心情,寄于赠言中。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柳宗元以振聋发聩的提问,告诫地方官员应牢记自己的职责:做官即是做人民的仆人,不是人民的主子。

薛存义在零陵县任职的两年中,虽逢中唐吏治败坏,大小官员贪赃枉法,荼毒生灵,但他却洁身自好,认认真真为百姓办事,不贪不占。文中赞扬他: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既勤勤恳恳,又小心谨慎。接着说: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打官司的人能得到公正裁决,缴纳税赋的负担公平,对老人孩子内无欺诈之心,外无憎恶之举,薛存义没有白拿俸禄,对衣食父母心怀敬畏。

这样一位好官,又将赴任新职,作为同乡好友的柳宗元,明为嘱咐薛存义,暗中是警示其他地方官吏。他说得直截了当: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官员们的俸禄,是靠种田人拿出十分之一的收入供养的,拿了老百姓的银子,就要给老百姓办事。

柳宗元一生命运坎坷。尽管他抱定许国不复为身谋的大志,但因参与王叔文等人的革新运动,一再被贬。更没有料到唐宪宗继位大赦天下,竟对柳宗元等八司马宣告: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柳宗元的北归之梦就此破灭。在这样的境遇中,他仍然心忧百姓,提出了官为民役的民本主义理念。

封建时代,统治者无不把平民百姓置于社会的最底层。不说贪官污吏,即使是仁德清官,也多是居高临下,施惠于民,恩赐百姓,总希望民众把他们看成青天大老爷。柳宗元就是在这样主仆颠倒的大气候中,毫不含糊地提出官为民役,还人民以主体地位。这与养民、牧民等统治者的传统观念针锋相对。

用今天的观点看,一切公务人员,拿的都是国家的薪水,而国家的钱又是纳税人缴纳的。这就明确规定了,公务人员是老百姓的勤务员。说白了就是:老百姓是主人,官是公仆。

柳宗元官为民役的观点,符合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党在延安时期就郑重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形成了传统。为人民服务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每个历史时期各级领导干部的形象。为人民服务,是赢得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法宝。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如今在相当一些地方,柳宗元指出的主仆颠倒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他们颠覆了官为民役的原则,实施的是民为官役。在有的干部中,为人民服务成了口号,言不由衷,有口无心。

古为今用。我们不妨将赠言视为一面镜子:看一看你是否摆正了官与民的位置?是像薛存义那样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呢,还是像柳宗元揭露的那种吃百姓喝百姓而不给百姓办事、甚至还敲诈勒索百姓?每一位要永久保持先进性的党员干部,读读这篇饱含忧患的古文,不无警醒与启迪!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我曾经看过标题为《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这样一篇文章,印象很深。这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磨炼其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4)


《送东阳马生序》写了作者宋濂青少年时代求学的千种辛苦万般困苦,并拿后来太学中的条件与之作比,以告诫劝勉“马生”刻苦读书;文章都让人强烈地感到,我们必须珍惜优越的条件,好好学习,然而给予我最大震撼的东西并不是这一点--是宋濂的执着。

因为执着,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地情况下抄录了一本一本的书来读;可以“趋百里外从乡先达执经叩问”;可以遇其叱咄而色愈恭、不敢出一言以复……但也正是因为这份执着,宋濂成为文学大家。

执着的力量就在于此!它足以使一切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奇迹的产生成为必然!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从《资本论》到《相对论》,从《蒙娜丽莎》到《命运交响曲》,从杂交水稻到克隆羊“多利”,哪一项震撼惊寰宇的发明,哪一项惊骇世俗的创造,哪一种功在千秋的贡献背后不曾凝聚着伟人们执着的追求以及为其付出的辛勤与代价。谁能说他们的成功只是因为幸运之神的垂青,只是一种偶然--也许,由谁来创造奇迹确实是一种偶然,但,创造奇迹的人一定拥有着执着的性格,这绝对是必然!

现在,生活在我周围的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就很缺乏执着--对知识,对友情,对生活的执着。很多时候,我们茫然、厌倦、冷漠……花般的岁月蒙上了一层灰色。但愿,但愿大家都能重整心情,寻回心中那份失落的执着!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9)


我非常佩服古代的那些为科举考试而读书人,我佩服他们能够有那么有恒心。他们把四书五经读了上百遍上千遍,但是他们度不会感到厌烦,他们认为想要为国家做贡献,做这点努力是必须付出的,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也许有许多人读书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有人会认为他们很贪财,会鄙视他们。其实这并不可耻,因为他们能够吃国家的粮食,拿国家的银子,都是他们那么用功的读书,所换来的报酬。在宋濂的这篇赠序中就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艰辛的求学历程。

读过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想就是我太幸运了。

从时间上,我庆幸我没有生在封建社会,而是生在了二十世纪,不必被当时的制度所压着,我喜欢我现在的自由。

从家庭条件和生活上,我非常地同情他。他小时候因为家贫以至于买不起书,他只好把从别人家借来的书抄一遍再还给人家。即使是在冬天,墨汁都结成了冰,手指都很难弯曲,他依旧会依照约定的时间抄完后送还给人家。他怕没有名师指导,经常跑几百里路去请教问题。冬天在深山巨谷中行走,皮肤都龟裂了也浑然不知。他总是穿得破破烂烂,但他从来都不羡慕那些身穿绫罗绸缎的人。

看看我们现在的条件,你如果想看书,父母就会给你买;你如果有问题不会,父母就会给你请家教;你的衣服破了旧了,就会给你买新的衣服。我们的任何条件都不比他差,但是学习却没有他那种用功刻苦的精神。

作为90后的我们,的确要好好的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的条件太好了,让我们只懂得享受,却不懂得利用。我们总是在叫苦叫累,可是仔细的想一下,中国古代时的人为什么能受得了,而我们去受不了呢?缺少一种想要刻苦学习的信念而已。现在的我们很幸运,我们要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这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期,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在他的这篇赠序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艰辛的求学历程,勉励后人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使同为学生的我感到这似乎不是几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边事,更使我知道求学路上一路坎坎坷坷,我们应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古人因家境贫寒而借书亲手抄写,虽然辛苦却一点也不放松,抄完便跑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终于有机会看到各类书籍。而面对着父母为我买的一大堆书,我却很少细心地读过,真不敢与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训斥、呵责时,他的态度变得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直到先生高兴了,才再次请教。面对古人在如此艰难的求学条件下,对知识的渴望与决心,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古人为了求学,不畏天气寒冷,即使四肢都冻得动弹不得,一日只吃两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们丰衣足食从不为受冻挨饿担忧,也没有奔走的劳累,更不必亲手抄书,但仍学业不精通,那只能怪我们用心不专一了。

从发生在古人身上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我终于明白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在我们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勤奋求学,这样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将来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