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致水鸟读后感 > 导航 >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水鸟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韩愈在《师说》里给教师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现在的白话文来说,就是: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也有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然,这两种说法是指在专业领域,老师要有一定是专业知识,能够传递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

一直以来,老师视乎也是被放在一个比较正经,端正的形象位置上,作为一个老师,最好的形象就是严肃认真,从来没有人说,老师要像太阳一样,给予学生阳光。但是,看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之后,我对教师以及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新的理解。

一个学生一生可能会遇到六十到九十位老师,能给他们留下一点点印象的老师,不会超过六到九位。为什么?难道是这些老师不够严肃,不够认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吗?不是的,而是这些老师只是单纯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此外,再无其他任何东西,哪怕留下一点点的印象。所谓留下印象,指的还是老师的个人素养,就是老师是不是能够充满正能量,如果老师心中有阳光,就能够带给学生一点改变,一点积极向上,一点正能量。

那么学生就算成绩再怎么不堪,他最起码可以在教室里感受到如同太阳般的温暖,这或许会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社会人才的选拔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成绩能力,更重要的是一个的人的人格,修养,涵养,为人处世,态度等等非智力水平,知识可以再学习,但是一个人的品格却是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如果一个老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或多或少地给予学生一点正能量,在学生心里播种一颗有爱的种子,再加上一点点阳光,那么以后的日子里,哪怕风雨再大,哪怕学生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他都可以正面对待,因为心里有爱有阳光。

正如巴尔蒙特的诗句所言,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如果每个老师都是一个小太阳,那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起码也是带着阳光的种子,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这样的明天,一定是灿烂而美好的。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一)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文/徐如芳

读了《致青年教师》,从此爱不释手。读文如读人,我从书中明白了很多教学上的困惑,也 从吴非老师的行为中学到了很多。从吴非老师身上我学会了:用心和爱。

吴非老师的用心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如何与学生谈话,如何提问,如何说学生听得懂的话,不要小看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环节,在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老师的知识素养、人格涵养、专业技能、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等等。吴非老师时时刻刻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带讲稿,他说:宁可让学生认为我水平差,也不原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多么需要我们青年教师学习呀!

用心还体现在工作上的认真。反思我的教学,如果学生说没问题了,那我就会很愉悦地放下心来,以为自己的教学实施很顺利。可是我读吴非老师的《没有问题也是大问题》一文,让我学会了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当一种教学形式被固化后,学生的思维方法便很难得到有效发展,孩子就失去了创造意识和辩析能力。基础教育阶段,到底要培养孩子的的什么能力?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从《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一文中,我看到了一个老师工作上的细致、用心,他给了每一个学生不同一般的鼓励,满足了孩子享受成功和进步的渴望和喜悦。

一个老师事事认真,用心,为的是尽量不给自己的教学蒙上暇疵,处处留心细节为的是不给每一个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正因为用心,老师的爱才得以体现。

爱体现着尊重。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你已经是你了、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 吴非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不可否认,每一个老师心里都装着自己的学生,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好呢?读了书中的若干文章后,我体会到,用什么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呢?只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你的爱才能得以体现。

爱蕴含着包容、信任。《做一个让孩子信任的人》、《教师的心中要有阳光》《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等篇章,让我不忍释手。

爱是责任。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只教会孩子相应的知识,还要循序渐进地教给他学习的方法,生活的常识;培养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这种目标提升的过程中,本着为孩子终身学习着想,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

合上书卷,我不禁沉浸在书的后封处作者所描绘的教育图景里: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读给妈妈听

让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用我们的行动和理想。让我们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和吴非老师一样。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000字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000字
  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课堂有你,更有学生》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作为一名教师,在师范是必练的基本功就有粉笔字。记得我才进师范时,三字中从没接触过毛笔字,看到别人写的毛笔字特别是隶书,真的很羡慕。轮到自己拿起毛笔,横竖都不听话,写出来的甚至都看不出来是什么字,老师对我们这些没练过字的学生说的一招我现在还记得,就是用毛笔画圈,一个接一个,连着画,看线条的粗细是否能做到大体相同。


对一个不懂书法的人来说,我不知道这样做的道理,但练着练着,再去写字,感觉有点能握住笔了,每个暑假,包括到现在我都有练字的习惯,毛笔字的练习影响了钢笔字和粉笔字,所以我的三字写出来是差不多的,粉笔字更好一些。曾经带一届学生带了三年,而那时的学校没有多媒体,有很多的小黑板,有卡片式的、转动的、整块的(有大小之分),每天下午都会为明天的课准备小黑板,可能学生受我的影响,班上有一部分学生的字体越来越和我相似,这时我才看到小处对学生的影响。
  生而有涯,知识无限。能在精力充沛的有限时间内好好工作、读书,真的是非常幸福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把教师做成播种幸福的职业,愿我们共享生命与职业的欢欣和幸福!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000字
  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课堂有你,更有学生》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作为一名教师,在师范是必练的基本功就有粉笔字。记得我才进师范时,三字中从没接触过毛笔字,看到别人写的毛笔字特别是隶书,真的很羡慕。轮到自己拿起毛笔,横竖都不听话,写出来的甚至都看不出来是什么字,老师对我们这些没练过字的学生说的一招我现在还记得,就是用毛笔画圈,一个接一个,连着画,看线条的粗细是否能做到大体相同。

青年教师读后感


青年教师读后感范文一

在年级书吧里看到这本《致青年教师》,翻开后看到的第一篇文章就让我下决心读完这本书。

第一篇的课题是《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看完这一篇,就感觉似乎遇见了知己,他好像说出了我内心此刻正想的,回来后细细品读,觉得这本书很不错,适合我们这些刚刚刚刚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的新手们,书中讲述了青年教师的很多困惑,并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角度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以及对教育的深层阐述。这本书好似一盏灯,指引着我不断的前行。之后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我也常常再拿起这本书,并能从书中寻找到答案。

印象最深的是《不要急》这一篇。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多事,都不要急。读着书中的每一个字,好像面前不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长者就坐在你的面前,他清楚的知道你内心的困惑,并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年轻真好,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以为这个年龄什么事都可以去做,也不要以为这些事只要靠精力足就能做成。为什么要这么急躁?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我们也无法期待学生即刻变成理想的样子,我们要有爱心和耐心,对我们的学生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它的亮度就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走上教师这一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不断学习的道路,要时时充电,这样才能传道授业解惑也。

青年教师读后感范文二

一个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散满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闲地坐在阳台上惬意的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温暖。耳边传来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话语,与我探讨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师的问题。那些话语发自肺腑,诚恳而又不带一丝官腔。那些问题切合实际也符合我们的特点。上面这些是我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后的真实感受。

这次教导叫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自己也顺便捎上了一本,机缘巧合的拜读了这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说实话在未读之前,我看了书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抵触。又是一本教训我们青年教师的书,又是一大通关于教育的理论,看着头就大啊!假期中闲暇时我信手翻开了这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一下子我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通读一遍后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同书中说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这本书差不多都为我解答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记得我刚工作的两年我的教育成绩可以说是极糟的。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过去我要求学生一天背单词,他们背不出就是训,就是罚。现在看来这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的特征是慢。有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有限逼他们有时得到的恰恰相反。

读完书后我也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关怀而感动。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理想和爱的关心,怎叫人不感动啊!在书的最后两个特辑作者不惜笔墨的告诉我们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爱。这循循善诱的话语我真的记下了!

整本书我是用了4天读完的,我觉得我读的不够,我将读第二遍,相信这也不会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后一遍!

范军《致青年教师》1600字读后感


范军《致青年教师》1600字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拜读了吴非老师(原名王栋生)的《致青年教师》,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吴非老师的亲切而朴实的话语,特别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这本书从这样的六个方面来教导我们青年教师在教师行业中有更好的发展:第一、做个有胸襟的教师,第二、不要急,第三、心里装着学生的心,第四、尊重常识,第五、不放弃理想,第六、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而最使我感动的是他所写的第二部分内容,不要急!!!
不要急,这是一位资深老教师给我们这种新教师的忠告,现在的社会导致很多年轻人都为了追名逐利,盲目的参加一些本来不应该参加的活动,如:毕业刚刚两年,刚刚立足讲台,就急于报名参加赛课?而且因为市里名额有限,学校没能推荐,所以就会闹一些情绪;一个学期过去了,还是在数落这件事。其实来说,对于你来说,即使评上一个什么奖,可能也不会为你的业务发展来实质性的变化。你为的是如何取得评委老师的好感,其实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感受。
看到有些教师受到了表彰,你只是站在那里自卑,焦急!这本身来说就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就缺乏教育的本钱,本身就需要接受心理老师的辅导,哪里可以有资格教育学生啊!有些老师甚至急燥的很,看到其他老师取得成绩,便会在课堂上和学生分析找差距,订指标,表决心,让学生为了老师一个人的功力心,虚荣心而努力,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也是一个恶性的指导,所以在内涵上就有了许多的漏洞,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能够有一定的好的文化底蕴,面对其他人的成绩,自己应该能够正面去看待,你应该感到为同事的成绩而感到高兴,这样的方式才是真正的良性循环,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一定比较良好的氛围,你在急什么?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心急是吃不到热豆腐的,只能循序渐进,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单纯而又和谐的家园吧。
当然后面吴老师提到,慢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老师都去坐冷板凳,而是有些活动,对于一些老师而言只是一些形式,多年后反过来再看过去参加的一些活动,似乎就会感觉到一些让人幼稚的感觉,其实作为老师最关键的是如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当然这里也不是说错误的理解为喜欢你,而是要做到喜欢你所教的这个学科,不要让学生感觉变换了一个老师就会感觉厌恶,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同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而这种做法的主要不在于你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只会机械的学习知识的学生是不会在未来的社会得到立足之地,反而你如果注重如何教给孩子方法,吴老师把这种方法叫做种下一粒思维的种子,培养他们良好的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

然而对于如何教会学生思维,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非常难突破的问题!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我们老师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认真!
千万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够认真,孩子的天性就是学习老师所具备的知识,而更多的是学习老师对学习的一种态度,吴非老师提到老一辈的教师的谦恭认真的治学态度时,对现在的青年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他提出他习惯于提着书包进教室,因为他觉得应该带着全部可能用到的书和讲稿,甚至还有《新华字典》,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学生提到的所有问题都能够准确的得到答案,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一位老师认真治学的态度,这样虽然会让学生有一种感觉老师水平不高,但是却会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熏陶,就是我水平可以不高,可以逐渐提高,但是不能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其实在基础教育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认真的治学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必须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这的确是最难的一件事。所以我想,在将来的教学中,学会尊重教育,更重要的是学会尊重学生的一身学习;不要盲目的去学习大牌,假装渊博!只要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学习到你那治学严谨的态度,才是关键!
其实在吴非老师的这本书中我不只感觉到了一些青年老师应该做到的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寻找到了自己这一生的发展方向,受益良多。w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