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青年教师成长的演讲 > 导航 >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

青年教师成长的演讲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

每年都会得到有利于我们教师成长的书籍,而这次却是我自己选的。这是一本有关青年教师的一本书。作者从教26年,经历了书中所涉及的青年教师心灵成长的大部分阶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经历的挫折和成功体验。书中有大量一线优秀教师的案例,对读者有较强的启发一性一。颇具文采与诗意的文风,让本书读来颇感轻松、愉悦,同时通过层层设置的问题带领读者不断反思自身,突破自身的心灵成长障碍。

本书向您传递的,是这样一种成长理念:每一名青年教师,都有成为卓越教师的可能。之所以绝大多数人最终沦为平常,是因为在成长的重要节点上,往往缺乏了进一步前行的动力与方法。只要能够激发起内在的成长动力,同时掌握必要的行动方法,每一个生命就都能创造职业的传奇。

这本书让我们重拾前进动力,重获行走方法。这些建立在他人成功经验基础上的研究成果,相信无论是对于刚刚起步的新教师,还是对于业已取得一定成绩的优秀教师,都具有积极的引领价值。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过程,本质上说,就是以成长中日渐聚集的强大力量,不断扩展与充实心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心灵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生命由此而日渐脱离平庸,朝向优秀乃至卓越持续前进。

在一浪一漫的激一情和复杂的现实间,潜伏着无穷无尽的暗流。这些暗流,常常会在意想不到的状况下,从无法预知的角落里突然涌一出,一下子便将新教师辛苦搭建的教育殿堂冲垮。面对这份一一婬一一威,任何激一情、梦幻、诗意、纯真、好奇、渴望、紧张、充实,都只能像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孩子,要么睁大了吃惊的双眼,面对废墟无助地叹息,要么在片刻的伤感后,迅速转移了视线,去另一个空间上另建新的乐趣。

然而,教育的特殊属一性一,却既不接纳长吁短叹,也不容忍异地重建。教育面对的,就是这一群有个一性一、有追求的鲜活生命。这些生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需要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空间里砍削修补,使其能一步步脱离愚昧与低俗,走向智慧与崇高。

因而,真正的教育,就一逼一迫着新教师不得不直面这份惨淡,不得不弯下一身一体清扫芜杂、清洗污浊,然后,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的勇气,再次筑起心中的圣殿。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韩愈在《师说》里给教师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现在的白话文来说,就是: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也有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然,这两种说法是指在专业领域,老师要有一定是专业知识,能够传递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

一直以来,老师视乎也是被放在一个比较正经,端正的形象位置上,作为一个老师,最好的形象就是严肃认真,从来没有人说,老师要像太阳一样,给予学生阳光。但是,看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之后,我对教师以及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新的理解。

一个学生一生可能会遇到六十到九十位老师,能给他们留下一点点印象的老师,不会超过六到九位。为什么?难道是这些老师不够严肃,不够认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吗?不是的,而是这些老师只是单纯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此外,再无其他任何东西,哪怕留下一点点的印象。所谓留下印象,指的还是老师的个人素养,就是老师是不是能够充满正能量,如果老师心中有阳光,就能够带给学生一点改变,一点积极向上,一点正能量。

那么学生就算成绩再怎么不堪,他最起码可以在教室里感受到如同太阳般的温暖,这或许会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社会人才的选拔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成绩能力,更重要的是一个的人的人格,修养,涵养,为人处世,态度等等非智力水平,知识可以再学习,但是一个人的品格却是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如果一个老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或多或少地给予学生一点正能量,在学生心里播种一颗有爱的种子,再加上一点点阳光,那么以后的日子里,哪怕风雨再大,哪怕学生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他都可以正面对待,因为心里有爱有阳光。

正如巴尔蒙特的诗句所言,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如果每个老师都是一个小太阳,那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起码也是带着阳光的种子,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这样的明天,一定是灿烂而美好的。


至青年教师读后感


至青年教师读后感范文一

拿到书本,本书的书名让我很有贴心的感觉,似乎是位长者在与我们亲切交谈。这让我下决心看看这本书,第一篇的课题是《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看完这一篇,就感觉似乎遇见了知己,他好像说出了我内心此刻正想的,书中通过一个个案例讲述了青年教师的很多困惑,并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角度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以及对教育的深层阐述。这本书好似一盏灯,指引着我不断的前行。之后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我也常常再拿起这本书,并能从书中寻找到答案。

印象最深的是《不要急》这一篇。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多事,都不要急。读着书中的每一个字,好像面前不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长者就坐在你的面前,他清楚的知道你内心的困惑,并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年轻真好,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以为这个年龄什么事都可以去做,也不要以为这些事只要靠精力足就能做成。为什么要这么急躁?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以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的心态去从事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每天面对的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往往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的,可是在尝试了多次之后却常常有心急的感觉,于是焦躁、恼怒跟随而来。吴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或许就是他从教30年的经验,潜移默化往往比拔苗助长带来更好的效果。我们无法期待学生即刻变成理想的样子,我们要有爱心和耐心,对我们的学生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将收获每一个孩子带给我的不同惊喜。

当然,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更多地是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他如同一名智者,为迷茫的教育者们,自我反思却无所适从的年青人指明方向。同时他的智慧一定来自他对于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因为爱学生,所以总在思考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对学生好的,所以总在思考怎么避免所见所闻的那些教育误区。与他相比,我觉得自己显得特别的惭愧,我所匮乏的东西太多了,我的智慧和我的爱太微小了。

《至青年教师》读后感范文二

暑假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 吴非 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吴非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 吴非 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吴非,这个大名闻而久之。那是因了他的《不跪着教书》,遗憾的是我没有读那本书。最近朋友借我他的《致青年教师》,我因了钦羡作者,而渴望读这本书。当我拿过这本书时,心里有点忐忑了。自己教了十五六年书了,已经不再年轻。可是我还是希望倾听这位名师的教诲,所以虚心的一页一页的翻读。剔除了午休,课间见缝插针的读。两天时间,一页不落的看完

了。心里满满地全是收获,回到家想把这些收获梳理一下,让它变为我永恒的财富!

认认真真地读着《致青年教师》中的一篇篇短小精悍、道理浅显易懂的文字。真的让我读出了他出版本书的目的——“把自己的种种教训与思考告诉青年同行,以之为前车之鉴,庶几可使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吴老师的书中所举事例确实大都为教训。吴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先生笔触严肃,一个个短小的祈使句标题可以使我们清楚明白地了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翻卷而读,掩卷而思时,沉淀在我记忆深处的东西都是吴老师赠给我的“礼物”,今生受用。

他说:对受教育者而言,每一位教师承担的教学只占他一生学习经历中的一小部分。在那样一个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因为“教会学”也是他的专业技能。在短短几年的教学中,教师有可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因为他的风格,因为他的专业素养,因为他的教学素养——当然还会有一种可能:因为他的不学无术。

他说: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已的手里。这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有不同的阐述。它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前面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当然,作为一盏灯,他未必需要一直亮着;但是在他亮着的时候,他有可能是耀眼的、夺目的,即使只有一丝光亮,也能照亮学生走过一段路……

他在做个“做个有胸襟的教师”那一辑中说:

面对青少年的冷漠,你能悲伤地哭出来,说明你有真诚的情感。

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益于他们人性的苏醒。

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语文教师成为要别人读书而自己不读书的人

如果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钻研高考、中考,非常可惜也非常可悲。

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

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很难有威信。

教育者缺乏文明修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

我们所做的工作可能要在很长的时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我们不可为 一时的成功狂喜;再说,教育不是体育比赛,我们不需要“战胜”谁。

学生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也许是我们的教育规矩太多,太具体。孩子从小接受了过多的规矩,他的行走必然是战战兢兢。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老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

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但不要戏弄学生。作为教师,无论如何不能伤害学生的尊严。

比这更是失败的,是教师保留学生的检讨书。

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尽情地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

中小学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与情感,还应当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有青春的诗和梦。

如果老师的工作辛苦,可是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老师的工作就没有价值。

他在“不要急”那一辑中说:

无论是在公共场所或是私下,都不要贬低同行(特别是那些薄弱学校同行的工作)。

一名在辛勤工作愚蠢的老师,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聪明,本是他的不幸,把几十个本来可以变得聪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样愚蠢时,教育的不幸就会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

一节课究竟上得如何,主要看学生的反应。你不是为评委上课,你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

在教育界最可怕的事情 是“一个愚蠢的校长事必躬亲”----用他们的自我标榜,就是“用心、用力、用命”,然而他们就是不肯动脑筋。同样,在学校工作中,最可怕也是最常见的现象是:一个愚蠢的教师在辛勤工作。

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无法辨析问题的价值,是应试教育模式下最令人担忧的问题。

无论如何,教育教学不能“唯分数论”,

比分数重要的是学生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院士也说过:追求考高分的名校教育其实最不利出人才,名校的高分压力使得很多优秀的人才被扼杀了。

教师非但不能像演员那样“表演”,更不能像某些名角那样完全不考虑观众,陶醉于自己的阐释之中。

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演员。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你引导他进入了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

教育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生不需要老师教了,是教学的成功,也是教师的追求。你看那种从早忙到晚的老师,把自己累病的教师,学生离不了的教师,可能未必是聪明的教师。

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一名老师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合格老师。

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在教学中一定会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即使换了学生不熟悉的教师,即使所换的教师教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学生仍然以高度的热情去学习,那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有些老师不让迟到的学生进教室,一顿批评竟然用了十多分钟。对于迟到的学生,教师可以批评,但无论如何不能羞辱迟到的学生。文明习惯不能靠惩罚的方式来培养。

他在“心里装着学生的心”那一辑中说:

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

作业批改的标准可以因人而异。只要尺度把握得当,能够激励学生。

钱理群教授说:“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这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记住的教育常识。

教师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长,尽可能不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学校给予的任何特权。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和同学们一样,对他的一生有好处。

教育所要教给学生的,是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并在这样的教育中培养人的创造精神。

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因为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必然会把自己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在学生教育中,最不能容忍的是教育者的思想低俗与言行粗俗。

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

马卡连柯训斥过学生,他甚至也打过一个孩子的耳光,在他看来,只要对孩子的精神成长有利,可以运用非常手段。

我认为,及时地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愤怒,是一种教育。

不必自欺欺人,不要作秀,面对假丑恶,如果你是一名有健全情感教师,你就直率的表示你的愤怒吧!

他在“尊重常识”那一辑中说:

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

一位教师,他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最看重什么,他就有可能在未来收获什么。

“苦读”没有意思,钱理群教授子啊回忆自己读书生活时说:“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这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记住的教育常识。

“懂”与“不懂”之间,是读书最有意思的境界。全读懂了,一览无余,那可能只能说明这本书内容浅薄;而完全不懂,那有可能是你选错了书,或者是把今后才能读懂的书搬到今天提前读了。唯有“懂”与“不懂”之间,有学习的空间与动力,在阅读中一点点地感悟,或是如梦方醒,才算得上是一种乐趣。经典作品的常读常新,也就在于一时不可能“全读懂”。也就是“全读懂”没有必要。

教师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长。

他在“不放弃理想”那一辑中说:

理想,让我活着。如果没有理想,不只是教育,任何一种职业也会是无趣的。人的选择如果过于现实,必然领略不到诗和梦的美。

即使什么都看透了,也不放弃理想。

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

他在“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那一辑中说:

博爱,应当写进我们的教育词典。

留点麦穗在田野上。

看到别人跌跤不要笑,这就是教养。

……

书中的金言很多,故事也不少。吴老师如一位施善的大师,在给我们这些渴望学习盼望成长的年轻或不年轻的教师把一件件他经历或者耳闻目睹的小事娓娓道来。他警告我们不要轻视每一件小事,要力所能及地认真教育,要坚持和孩子们共成长。

诚然,我现如今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实践和思考教育,一个生活方式——读书和写教育随笔。感谢吴非老师,谢谢他让我认识到在不断地为自身充电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读后感


《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读后感

利用暑假我读完了这本《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感觉到好像是与一位智者有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他仿佛在为我上一节生动的心理学课,而课上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感同身受。

在这一节课里我不仅更多的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和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学会了一些调适心理情绪的方法以及应对心理困惑的人生智慧。书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关于一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很庆幸自己没有那些严重的心理问题,但这些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也有一些折射,而且也有情绪不佳,心理不适的时候,仔细反省,在与同事和学生的相处中也并不是非常的得心应手。

还记得刚工作时,我也是个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者。我曾想让我的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让我的课堂生动活泼,可为了应试,我却不得不改变我原有的一些设想,虽然尽量去坚持自己的一些风格却有一些无可奈何的感觉。我总是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总是期望他们能理解我为他们所做的一点一滴。可这些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有一段的时间我却固执的坚持着,也对自己失去过信心。

虽然失望,失落,但我没有逃避现实,而是积极的去面对,总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多与老教师谈心,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困惑。现在看到这本书中对年青教师成长的一些概述,我真的觉得很欣慰。

书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对尊师爱生观念的诠释,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明白只有与学生互尊互爱才能其乐融融,再也不会去担心是不是对学生太好就会失去自己的威信。

书中的一些话让我记忆深刻。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要学会对所有你认识的人微笑。这些话会一直提醒我要注重提高个人的修养。书中提到的心理问题的对策和心理困惑的智慧不仅能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品格,还能让我们学会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还可以让我们学会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去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我永远不会忘记书的扉页上的那句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当我在人生旅途上苦闷彷徨时,这本书将成为一剂良药,帮我恢复平常心态,继续我幸福快乐的教师生涯。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一)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文/徐如芳

读了《致青年教师》,从此爱不释手。读文如读人,我从书中明白了很多教学上的困惑,也 从吴非老师的行为中学到了很多。从吴非老师身上我学会了:用心和爱。

吴非老师的用心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如何与学生谈话,如何提问,如何说学生听得懂的话,不要小看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环节,在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老师的知识素养、人格涵养、专业技能、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等等。吴非老师时时刻刻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带讲稿,他说:宁可让学生认为我水平差,也不原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多么需要我们青年教师学习呀!

用心还体现在工作上的认真。反思我的教学,如果学生说没问题了,那我就会很愉悦地放下心来,以为自己的教学实施很顺利。可是我读吴非老师的《没有问题也是大问题》一文,让我学会了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当一种教学形式被固化后,学生的思维方法便很难得到有效发展,孩子就失去了创造意识和辩析能力。基础教育阶段,到底要培养孩子的的什么能力?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从《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一文中,我看到了一个老师工作上的细致、用心,他给了每一个学生不同一般的鼓励,满足了孩子享受成功和进步的渴望和喜悦。

一个老师事事认真,用心,为的是尽量不给自己的教学蒙上暇疵,处处留心细节为的是不给每一个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正因为用心,老师的爱才得以体现。

爱体现着尊重。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你已经是你了、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 吴非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不可否认,每一个老师心里都装着自己的学生,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好呢?读了书中的若干文章后,我体会到,用什么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呢?只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你的爱才能得以体现。

爱蕴含着包容、信任。《做一个让孩子信任的人》、《教师的心中要有阳光》《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等篇章,让我不忍释手。

爱是责任。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只教会孩子相应的知识,还要循序渐进地教给他学习的方法,生活的常识;培养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这种目标提升的过程中,本着为孩子终身学习着想,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

合上书卷,我不禁沉浸在书的后封处作者所描绘的教育图景里: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读给妈妈听

让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用我们的行动和理想。让我们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和吴非老师一样。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000字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000字
  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课堂有你,更有学生》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作为一名教师,在师范是必练的基本功就有粉笔字。记得我才进师范时,三字中从没接触过毛笔字,看到别人写的毛笔字特别是隶书,真的很羡慕。轮到自己拿起毛笔,横竖都不听话,写出来的甚至都看不出来是什么字,老师对我们这些没练过字的学生说的一招我现在还记得,就是用毛笔画圈,一个接一个,连着画,看线条的粗细是否能做到大体相同。


对一个不懂书法的人来说,我不知道这样做的道理,但练着练着,再去写字,感觉有点能握住笔了,每个暑假,包括到现在我都有练字的习惯,毛笔字的练习影响了钢笔字和粉笔字,所以我的三字写出来是差不多的,粉笔字更好一些。曾经带一届学生带了三年,而那时的学校没有多媒体,有很多的小黑板,有卡片式的、转动的、整块的(有大小之分),每天下午都会为明天的课准备小黑板,可能学生受我的影响,班上有一部分学生的字体越来越和我相似,这时我才看到小处对学生的影响。
  生而有涯,知识无限。能在精力充沛的有限时间内好好工作、读书,真的是非常幸福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把教师做成播种幸福的职业,愿我们共享生命与职业的欢欣和幸福!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000字
  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课堂有你,更有学生》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作为一名教师,在师范是必练的基本功就有粉笔字。记得我才进师范时,三字中从没接触过毛笔字,看到别人写的毛笔字特别是隶书,真的很羡慕。轮到自己拿起毛笔,横竖都不听话,写出来的甚至都看不出来是什么字,老师对我们这些没练过字的学生说的一招我现在还记得,就是用毛笔画圈,一个接一个,连着画,看线条的粗细是否能做到大体相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