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述职报告观后感 > 导航 > 《爱护水资源》观后感

述职报告观后感

《爱护水资源》观后感。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爱护水资源》观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爱护水资源》观后感

今天听了2015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曹晶晶老师执教的《爱护水资源》一课。这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高,爱水、节水、护水方面的情意目标是重点。下面,我重点从常识性知识内容重组的角度谈一谈我的观后感。

主线贯穿:呈现顺序调整,内容相对集中。

本节课把课题1的主题爱护水资源和课题2水的净化中简易净水器蒸馏水的制取等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我们知道,常识性知识内容一般浅显而零散。把几个相对独立零散的内容用一条绳索串联,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识的重组。

本节课,教者以爱水、护水、节水为主线,把水的作用水资源的分布水体污染水的初步净化(过滤、吸附、蒸馏、海水淡化)节?a href="www./zhaoshangjiame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加盟瘸J缎灾洞谝黄穑欢ǔ潭壬洗蚱屏私滩奶逑档南拗啤U饫锩嬷饕擞玫闹刈榉椒ㄊ侵冻氏炙承虻牡髡沽闵⒌闹断喽约小=陶吒菅丁⒛芰Φ氖导是榭觯岷辖萄谌荩越萄谌莩氏值乃承蚪械髡怪兜某氏指臃涎娜现呒欣谘兜耐暾ü埂?/p>

拓展延伸:贴近生活实际,学科价值凸显。

本节课教者在正确理解教材文本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了一些教学素材。以这些教学内容为载体,凸显了化学的学科价值。

上课伊始,教者播放了盐城市某地因水质污染造成大面积停水的视频。后来,又播放了一个水污染的视频,里面的图片触目惊心,很有教育意义。教师还举了印度圣河污染例子,便于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但是,如果仅有水污染问题的呈现,真的不足以体现化学学科的意义。教者增加的分组实验,包含观察一杯污水样品,认识其中污染物的种类,动手实验做水的初步净化实验,用了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化学方法。

这些延伸,从教学环节上讲是环环相扣,从教学内容上讲是层层递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学生学习相关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认识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化学是有用的,化学学科的价值得到了彰显。

问题引思:师生多元互动,思维训练积极。

问题是引思的绳索。教者用问题不断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使教学环节的转换达到无缝衔接。

如果大家经历这样大规模长时间的停水事件,会有什么影响?地球上的水都存在于什么地方呢?盐城地区靠近沿海,为什么会出现大面积停水事件呢?我们盐城周边还有哪些可利用的水源吗?如何将海水进行淡化呢?这些问题,学生思考后,踊跃举手发言。同时这些问题也用于教学过程的推进和教学环节的转化。

到底什么是水体污染,污染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组合问题用来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到教材中寻找答案。同学们是否可以设计一套装置,将海水的煮沸和淡水的收集放在一套装置里,在小白板上展示。问题抛出后,各学习小组进行了讨论交流,学生展示设计方案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教师把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并用水给各小组命名,有爱水小组、惜水小组、省水小组、节水小组、护水小组、增水小组,真是处处皆教育。教者的结课语言也简洁有效,今后生活中,树立爱护水资源的观念,增强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践行节约水资源的行动,做一个爱水、护水、节水的环保达人。

如果教者再能设计几个简单的爱水、节水、护水的题目来巩固,那么本节课的情意目标的达成可能就更好了。


fwr816.com阅读分享

珍惜水资源的语句


珍惜水资源的语句

1、请珍惜宝贵的生命之源--水!

2、珍惜点滴,珍惜生命之源。

3、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4、当你让水白白流掉时,我们离干旱又近了一步。

5、水池边:不要让流失的水成为后人的泪。

6、水房:别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

7、别再让它伤心流泪----请自觉关好水龙头。

8、请用您的手,拭去我的泪。

9、流得多,留得少!(节约用水)

10、滴水即生命,请珍惜水资源。

11、流水不腐亦不复。

12、高炉热水煤炭耗,珍惜热水莫乱倒。

13、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方觉可惜。--请珍惜每一滴水。

14、节约用水,浪费可耻。

15、龙头打开水哗哗,转身莫忘关掉它。

16、请动一下手,关好水龙头。

17、一周无水,人则虚;一年无水,则国损;百年无水,将如何?

18、请珍惜每一滴水。

保护水资源的标语


保护水资源的

1、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2、请珍惜每一滴水。

3、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

4、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5、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6、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7、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

8、防御水旱灾害促进经济发展

9、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0、推进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水

11、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12、深入开展创建节水型农业、工业、城市的活动,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13、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1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15、树立人人珍惜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16、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17、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18、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

19、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20、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21、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22、加强农村水利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3、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24、珍惜用水,别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25、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26、加强农村水利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7、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28、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29、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

30、改善民生,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31、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32、保护水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每滴水,共同创建节水城。

33、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34、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35、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36、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37、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8、节约用水,重在合理用水,科学用水。

39、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40、12,保护水工程,人人有责

41、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42、以人为本,大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43、保护生态,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44、科学用水和谐用水

45、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

46、保护水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每滴水,共同创建节水城。

47、加强洪水管理保障防洪安全

48、节约用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49、认真贯彻“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的方针!

50、树立人人珍惜、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51、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52、落实节约保护水资源

53、滴水在指尖,节水在心田。

54、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

55、保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56、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57、珍惜水资源,就是珍惜生命

58、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59、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60、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61、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62、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

63、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64、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65、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66、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67、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民生水利

68、为了人类和您自身的生命,请珍惜每一滴水!

69、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70、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71、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72、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73、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74、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75、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民生水利

76、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77、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

78、节约用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79、加强河道管理维护河湖健康

80、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人水和谐

81、请珍惜每一滴水。

保护水资源的警句


保护水资源的警句

1、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2、生命之源,应须节约。

3、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谁来关爱水的生命!

4、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5、世界上有10亿人缺少饮用水!请把河流与净水留给所有人!

6、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7、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8、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9、人人节水,共抗缺水。

10、人人护水,保护环境。

11、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12、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13、认真贯彻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的方针!

14、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

15、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

16、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17、树立人人珍惜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18、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9、水资源是有限的,生命之河是无限的。

20、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21、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22、节约用水,请从身边做起。

23、树立人人珍惜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水池边:不要让流失的水成为后人的泪。

24、含一滴水,还一份真情!

25、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26、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27、流水是大自然不息的血液,破坏水源等于污染自己的鲜血!

28、水房:别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29、水房:别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

30、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3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2、节约用水,浪费可耻。

33、保护水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每滴水,共同创建节水城。

34、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35、请珍惜、爱护每一滴生命的源泉。

36、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37、如果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38、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39、远水不救近火。

40、为了人类和您自身的生命,请珍惜每一滴水!

41、请用您的手,拭去我的泪。

42、珍惜点滴,珍惜生命之源。

43、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点。

44、今天不节水,明天无泪流。

45、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46、节约水资源,责任人人有。

47、不要让流失的水成为后人的泪。

48、珍惜资源永续利用,绿化环境净化心灵。

49、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节水!

50、一滴清水,一片绿地,一个地球。

51、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52、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53、水是生命之源。

54、每天节约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

55、流得多,留得少!

56、人体有%是水份,节约用水,尊重生命。

57、水是人类公有的资源,人人应保护水资源。

58、提倡节约用水。

59、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60、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

61、别再让它伤心流泪请自觉关好水龙头。

62、请珍惜每一滴水。

63、珍惜每滴清水祝福词语w/,拥有美好明天。

64、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65、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66、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67、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推进水利协调发展。

68、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69、流水不腐亦不复。

70、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71、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72、人体有70%是水份,节约用水,尊重生命。

73、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7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75、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76、树立人人珍惜、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77、请大家保护水资源。

78、请珍惜宝贵的生命之源水!

79、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

80、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魔术记忆观后感》观后感范文


心灵的震撼,不知不觉中,他已让我跨入了超级记忆的门槛,魔术记忆观后感。

众所周知,要运用魔术记忆记住任何事情只需要三个步奏:

1.找到放信息的地点---桩子

2.将信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

3.用心灵胶水把图像与桩子连接起来。

那么运用到实际记忆当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管好你的桩子

桩子就好比你的容器,好比你的电脑上存放文件的文件夹。比如数字桩,比如人体桩等等。桩子是可以创造的,而且最好是你自己创造的;因为,自己造的东西自己才会容易熟悉不是吗?我们要无限熟悉我们的桩子,道理很简单。比如你把文件放在某个文件夹里了,现在你连文件夹都忘记了,还能想起文件吗?所以不断的练习是很在必要的。熟能生巧。

其次-丰富你的想像力

超级记忆的精髓就是想像力;记忆力的好差,其根本差别也是想像力的差别。那么怎么样的想像更容易使人记住东西呢?凯文告诉我们几个要素:疯狂的、无意义的、有趣的、不合常理的。

举个例子:我们想创造铃和衣(0和1)的图像

你可以想像这个铃是个法器,法海一边揺着它,一边念着咒语;只见一件衣服从半空中飘起,越来越大,最后把整个天都盖住了。

最后-心灵胶水

把我们想要记住的东西,和我们已经记住的东西(桩子)联系在一起!原则就是,可以让自己更容易记住。这里,我们可以用到李博士平时强调的-以熟带新,观后感《魔术记忆观后感》。这时候,我们运用到的还是我们的想像力。我个人有种想法:想像的时候如果能把自己加进去可能会更容易记住。因为,别人搞过什么我不知道,我自己做了什么自己还不知道吗?

以上所说全是方法论。那么,我们平时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好的记忆呢?怎么样才能两分钟内记住一副牌,并且倒背如流呢?

(想想你在一帮朋友面前表演这个,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拉风场面吧)

还是那句--熟能生巧

还是那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平时运用软件,和科学的方法不断的锻炼,这就是我们平时应该做的。给自己设下目标,比如36计通关,也许你一开始要400-500秒,后来200秒就能解决,再后来150就可以搞定。只到有一天,你在点击过关的时候发现自己似乎根本就没有经过思考。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单指36计过关的成功)。哪天人品爆发,也许你可以超过那个保持记录的小丫姑娘。

关于桩子:

为了方便你记忆你想记忆的任何事情,桩子得是你自己的。

如果是别个创造的,你得把他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节约水资源名言警句


节约水资源名言警句

1、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2、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3、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4、为了人类和您自身的生命,请珍惜每一滴水!

5、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6、请珍惜、爱护每一滴生命的源泉。

7、珍惜每滴清水,拥有美好明天。

8、浪水费水之举不可有,节水俭水之心不可无。

9、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10、善游者溺,善骑者附。

11、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12、人人护水,拯救生命。

13、一周无水,人则虚;一年无水,则国损;百年无水,将如何?

14、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15、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必须保护和合理使用好水资源!

16、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17、节约资源,造福后代。

18、加强用水设备管理,堵塞水的跑冒滴漏!

19、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20、国之栋梁不可无,生命之水不可枯。

21、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节水!

22、保护水资源,人人应尽责。

23、节约用水光荣,浪费清水可耻。

24、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25、树立人人珍惜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26、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27、国家实行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28、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29、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30、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

31、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

32、节约用水,珍惜生命。

33、水是人类公有的资源,人人应保护水资源。

34、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35、人体有70%是水份,节约用水,尊重生命。

36、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37、节约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38、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39、节约用水,浪费可耻。

40、滴水即生命,请珍惜水资源。

41、当你让水白白流掉时,我们离干旱又近了一步。

42、节约能源,祝福词语w/人人有责。

43、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

44、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45、珍惜点滴,珍惜生命之源。

46、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47、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48、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49、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50、高炉热水煤炭耗,珍惜热水莫乱倒。

51、请大家保护水资源。

52、节约每滴水,造福全人类。

53、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54、生命之源,应须节约。

55、认真贯彻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的方针!

56、如果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57、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

58、龙头打开水哗哗,转身莫忘关掉它。

保护水资源的名言警句


保护水资源的名言警句

1、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2、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

3、资源很重要,样样不可少。

4、请珍惜、爱护每一滴生命的源泉。

5、水池边:不要让流失的水成为后人的泪。

6、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7、保护水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每滴水,共同创建节水城。

8、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9、水是生命之源。

10、含一滴水,还一份真情!

11、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方觉可惜。请珍惜每一滴水。

12、别再让它伤心流泪。

1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14、请珍惜宝贵的生命之源水!

15、如果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16、改善民生,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17、节约水资源,责任人人有。

18、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19、加强用水设备管理,堵塞水的跑冒滴漏!

20、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21、龙头打开水哗哗,转身莫忘关掉它。

22、人人护水,拯救生命。

23、请大家保护水资源。

24、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25、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道路,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26、浪水费水之举不可有,节水俭水之心不可无。

27、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28、节约用水,重在合理用水,科学用水。

29、高炉热水煤炭耗,珍惜热水莫乱倒。

30、节约用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31、节约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32、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33、水是人类公有的资源,人人应保护水资源。

34、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35、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36、流水不腐亦不复。

37、一周无水,人则虚;一年无水,则国损;百年无水,将如何?

38、不要让流失的水成为后人的泪。

39、节约每滴水,造福全人类。

40、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41、善游者溺,善骑者附。

42、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43、节约能源,扶贫救济。

44、人体有70%是水份,节约用水,尊重生命。

45、提倡节约用水。

46、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47、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48、节约用水光荣,浪费清水可耻。

49、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50、流得多,留得少!

51、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52、水房:别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

53、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54、人人护水,保护环境。

55、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56、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57、每天节约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

58、认真贯彻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的方针!

59、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60、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6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62、淡水在减少,浪费可不好。如果不节约,后果可不小。

63、珍惜资源永续利用,绿化环境净化心灵。

64、为了人类和您自身的生命,请珍惜每一滴水!

65、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推进水利协调发展。

66、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67、一滴清水,一片绿地,一个地球。

68、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

69、保护水资源,人人应尽责。

70、人体有%是水份,节约用水,尊重生命。

71、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72、世界上有10亿人缺少饮用水!请把河流与净水留给所有人!

73、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必须保护和合理使用好水资源!

74、珍惜每滴清水,拥有美好明天。

75、节约用水,浪费可耻。

76、树立人人珍惜、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77、国之栋梁不可无,生命之水不可枯。

78、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79、树立人人珍惜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80、节约资源,造福后代。

81、节约用水,请从身边做起。

82、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83、珍惜点滴,珍惜生命之源。

84、远水不救近火。

85、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点。

86、请用您的手,拭去我的泪。

87、拥有时不知珍惜祝福词语w/,失去时方觉可惜。

88、当你让水白白流掉时,我们离干旱又近了一步。

89、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90、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91、请动一下手,关好水龙头。

92、流水是大自然不息的血液,破坏水源等于污染自己的鲜血!

93、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

94、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节水!

95、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96、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97、树立人人珍惜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水池边:不要让流失的水成为后人的泪。

98、节约用水,珍爱生命。

99、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100、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谁来关爱水的生命!

101、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102、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103、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104、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105、水是生命之源,请君节约用水。

106、别再让它伤心流泪请自觉关好水龙头。

107、请珍惜每一滴水。

108、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109、水资源是有限的,生命之河是无限的。

110、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111、水房:别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112、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113、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

114、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115、今天不节水,明天无泪流。

116、生命之源,应须节约。

117、滴水即生命,请珍惜水资源。

118、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119、人人节水,共抗缺水。

120、人体有70%是水份,节约用水,尊重生命。

12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22、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123、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24、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

125、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观后感题目


篇一:读后感题目怎么写(共4篇)

篇一: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写法)

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读后感该怎么写。

一、写好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二、写读后感要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谅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倶到、泛泛而谈。

三、写好读后感要联系实际,感情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者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

四、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触动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人物语言等。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二:读后感的开头和结尾该怎么写

读后感的开头和结尾该怎么写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 “ 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

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篇三:读后感的写法

读后感的写法

(观后感的写法也如此)

一、读后感的拟题方式(一般有两种):

读《xxx》有感;《xxx》读后感; 从《xxx》想到的

团结就是力量

——《绿野仙踪》读后感

二、内容的写法

(一)开头要扣题

关健词:篇名 、感点

例如: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二)中间写具体

关健词:介 、议、 联

1.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

2.议。

3.联。

常用的写作手法有:

(2) 联想。

关健词:照应 、总结

三、写读后感三忌:

篇四:读后感的基本格式

读后感的基本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六、要审清题目。

七、要选择材料。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矗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我国北京,闯入圆明园,而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出了京城。英法联军疯狂地抢夺、毁坏、火烧园中宝藏文物、古建筑,这帮侵略军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为什么会不复存在呢?又是谁下此毒手呢?这场浩劫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所描述和抨击的一样:有一天,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他们见物就抢,每个强盗都把口袋装得满满的,更可恶的是将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打得粉碎??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脏灭迹,掩盖罪行,竟下令火烧她,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此变成了废墟??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在沉默。这是一种被刺痛后的沉默,内心像在被火燃烧。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五位壮士真是太勇敢了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故意把敌人引向悬崖,把危险留给自己。假如我是班长马宝玉,我一定会左右为难。既想掩护群众和部队,又不想让自己牺牲。

看了这篇课文后,五位壮士的勇敢让我想起了生活中我的胆小。记得那一次,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集电影,里面的内容让人一看就胆战心惊。看的时候我还没有那么害怕,可一到了晚上,一些妖魔鬼怪就浮现在我眼前,顿时,我心里什么都没有,只有那些恐怖的事情,已经很晚了,我还是不敢睡觉,嚷嚷着要和妈妈睡,可妈妈不但没让,还批评了我。现在想起这件事,再想想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觉得自己当时那么胆小,竟然被一些不存在的东西笑得不敢睡觉,真是可笑。

演讲稿格式:一、称呼及问候语

二、正文部分 三、结束语 其次注意演讲稿的语言,最好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运用排比句式,在文章的结构有层次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并不应该是我们21世纪中学生的作为。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同学们,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

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在这里,我倡议大家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大家都知道,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70年前的一天,发生了惨极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带着刺刀和枪的日本人,仗着刺刀和枪在中国烧杀抢掠。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受尽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鲜血,不屈不饶的精神。

中国人努力抗争、奋进的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对先辈功绩的敬佩,必将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篇二:电影观后感题目格式(共8篇)

篇一:影评写作格式

影评的格式和范文

模式一:单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手法)

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中心论点(20字)

第二段:分论点一

第三段:分论点二

第四段:总结(升华主题,并联系现实,提出个人思考)

模式二:多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不用提出角度,只需要点出评什么电影就可以了)

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

第二段:评主题思想(看不出准确的主题思想,可以用感受来代替,但一定要结 合电影情节,不要写成纯观后感)

第三段:评人物形象(可以评一个,也可以评多个)

第四段:评艺术手法(镜头、音乐、台词、画面、色彩等等)

第五段:总结,提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弥补开始第一段的中心论点缺失)

模式三:散评式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

也可以只用一个题目:比如说“评电影《花火》”

篇二:读后感、观后感格式例文

读后感与观后感

一、读后感的格式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二、读后感的基本要求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读懂原文抓中心,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要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三、读感结合有侧重,要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

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要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三、读后感的写法

1、要审清题目。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4、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四、读后感例文

读《师道实话》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 陈发喜

七月十五日,我们终于放假了。忙碌了一个学期,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也确实不少。可整天忙于教学,忙于其他日杂事务,耽误了自己的不少读书时间。

我这次读的书,是全国著名教授陈桂生的《师道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此书的内容和小崔的“实话实说”有点类似。

一辑中。

书中就教师职业的漫话,可谓是中的之矢,“教师”本身就是尊称,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而新出现的一些提法,其目的是以打造骨干教师“明师”意向。这种新的变化与以前隐喻“学者”“专家”倒也不同,如今的隐喻,“名”与“利”的关系过于密切,它实际上是慕虚荣、重名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余波。作者的漫话式的笔调,剖析了一个现实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在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与同等学历的群体相比,或许偏低,但又低不到哪里去。在中国,由于教师群体多达千万之众,普遍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谈何容易?问题是教师工作如此繁难,如此艰辛,其地位、待遇又不尽如人意,这就存在对教师寄予“厚望”与是不是“厚待”的困惑。如果把教师的工作比做咖啡,味觉感受,咖啡是苦的。加糖固然固然重要,但咖啡的本质没有变甜。

《师道实说》中的《教师修养》一辑中谈到教育者为了使学生形成责任心与义务感,不必对学生行为过程多加干涉,而应少加干涉,否则他们会把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看成是别人的事,老师的事。

好的榜样,发扬正气,激发良知。

作者在《师道实说》中以丰富的知识底蕴以及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对一些说法的论述,绝不混囫囵吞枣,必深究到底。比如在漫话善待学生一文中,认为“宽严结合”、“严字当头”、“审时度势”等只是一些口诀而已,但如今在当量教育著作、文章以及教育行政人员的口头中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类口诀,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对“口诀”的迷恋和“口诀”与“规律”的混淆,是我国教育研究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的重要方面。并通过研究对学生“宽”还是“严”的问题,剖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大致思路,作者认为“宽”还是“严”事实上到底有多少种宽法,多少种严法,应该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进行分类,继而研究每类

宽法或严法各导致什么结果,再进一步寻求宽与严的界限,分辨“宽严结合”的不同类型,在作者看来,这样,虽未必发现什么规律,但至少可使实践者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类型。

但这些“实话”,陈桂生教授却自谦为“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其中的一篇篇文章,“大都是以话搭话而来”,但作者在似不经意的言谈当中,从最平常的话题中,给人以最切实的实践指导,这些“实话”,乃是通读教育、千锤百炼之后的思考,其中所蕴涵的内容之丰

富,让读者在沉思当中也倍感亲切。《论语》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反思我们现有的教育状况,有很多浮在表面的口诀现象、口号现象,究其实质是教育中的浮躁问题,这种浮躁是在教育中总是寻找自己熟悉的、按部就班的、经验主义的,能够企及的那种很切近的目标,因为那种目标常常含有很多功利的以及操作层面的各种方便,但是呢,对于再多走几步,再往前一点的探索基本都自动止步。这种现象忽视了教育的主旨和本真,造成了众多“浅尝辄止”的研究,没有实践与操作意义。陈桂生教授的“实话”告诉了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和可以做些什么。

《师道实说》这本书,不是师道专论。没有给已经相当混乱的教育理论添乱,只是在一线教师遭遇师德、师道、师风虚文时,尽可能说些“实话”罢了。

观后感与读后感十分相似,这里只提供例文

观后感例文

观电影《孟二冬》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 陈发喜

2010年4月4日晚八点到十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电影《孟二冬》。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整部电影。这部影片全面展现了孟二冬教授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用生动的故事、平实的手法向人们真实再现了孟二冬博学笃志、淡泊求真、痴情讲台、清正刚毅、乐观豁达、执着追求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孟二冬教授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特别是孟教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事迹,最让我感动,我真得佩服得五体投地。

孟二冬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标兵”。

最让我感动的是2004年春,刚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不久的孟二冬就病倒了,但他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上完最后一节课,圆满完成了支教任务。那几乎说不出话来的声音,以及那始终微笑的面容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作为一名教师,从孟二冬教授身上,我还学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也必须具备的品格与素质:一是教学方面,我应该学习孟二冬教授

严谨的治学态度,平实的做人风格。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是同样应该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务。因此,在课前的备课,课上的教学,课后的批改及总结,将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做好做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学生家长,对得起党和国家、人民的栽培。用平凡的工作来换取不平凡的掌声。二是做人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求真务实,珍爱生活,自强不息,不卑不亢。为学生树立一面良好的镜子。三是关爱学生方面,一定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友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时刻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把自己的爱心献给自己的学生。

孟二冬教授,安息吧!一路走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我用我最诚挚的心,向孟二冬教授致以崇高的敬礼!向所有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着的老师们致敬!

篇三:读后感、观后感格式例文

读后感与观后感

一、读后感的格式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二、读后感的基本要求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读懂原文抓中心,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要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三、读感结合有侧重,要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要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三、读后感的写法

1、要审清题目。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4、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四、读后感例文

读《师道实话》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 陈发喜

七月十五日,我们终于放假了。忙碌了一个学期,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也确实不少。可整天忙于教学,忙于其他日杂事务,耽误了自己的不少读书时间。

我这次读的书,是全国著名教授陈桂生的《师道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此书的内容和小崔的“实话实说”有点类似。

一辑中。

书中就教师职业的漫话,可谓是中的之矢,“教师”本身就是尊称,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而新出现的一些提法,其目的是以打造骨干教师“明师”意向。这种新的变化与以前隐喻“学者”“专家”倒也不同,如今的隐喻,“名”与“利”的关系过于密切,

它实际上是慕虚荣、重名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余波。作者的漫话式的笔调,剖析了一个现实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在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与同等学历的群体相比,或许偏低,但又低不到哪里去。在中国,由于教师群体多达千万之众,普遍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谈何容易?问题是教师工作如此繁难,如此艰辛,其地位、待遇又不尽如人意,这就存在对教师寄予“厚望”与是不是“厚待”的困惑。如果把教师的工作比做咖啡,味觉感受,咖啡是苦的。加糖固然固然重要,但咖啡的本质没有变甜。

《师道实说》中的《教师修养》一辑中谈到教育者为了使学生形成责任心与义务感,不必对学生行为过程多加干涉,而应少加干涉,否则他们会把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看成是别人的事,老师的事。

好的榜样,发扬正气,激发良知。

作者在《师道实说》中以丰富的知识底蕴以及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对一些说法的论述,绝不混囫囵吞枣,必深究到底。比如在漫话善待学生一文中,认为“宽严结合”、“严字当头”、“审时度势”等只是一些口诀而已,但如今在当量教育著作、文章以及教育行政人员的口头中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类口诀,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对“口诀”的迷恋和“口诀”与“规律”的混淆,是我国教育研究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的重要方面。并通过研究对学生“宽”还是“严”的问题,剖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大致思路,作者认为“宽”还是“严”事实上到底有多少种宽法,多少种严法,应该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进行分类,继而研究每类宽法或严法各导致什么结果,再进一步寻求宽与严的界限,分辨“宽严结合”的不同类型,在作者看来,这样,虽未必发现什么规律,但至少可使实践者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类型。

但这些“实话”,陈桂生教授却自谦为“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其中的一篇篇文章,“大都是以话搭话而来”,但作者在似不经意的言谈当中,从最平常的话题中,给人以最切实的实践指导,这些“实话”,乃是通读教育、千锤百炼之后的思考,其中所蕴涵的内容之丰

富,让读者在沉思当中也倍感亲切。《论语》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反思我们现有的教育状况,有很多浮在表面的口诀现象、口号现象,究其实质是教育中的浮躁问题,这种浮躁是在教育中总是寻找自己熟悉的、按部就班的、经验主义的,能够企及的那种很切近的目标,因为那种目标常常含有很多功利的以及操作层面的各种方便,但是呢,对于再多走几步,再往前一点的探索基本都自动止步。这种现象忽视了教育的主旨和本真,造成了众多“浅尝辄止”的研究,没有实践与操作意义。陈桂生教授的“实话”告诉了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和可以做些什么。

《师道实说》这本书,不是师道专论。没有给已经相当混乱的教育理论添乱,只是在一线教师遭遇师德、师道、师风虚文时,尽可能说些“实话”罢了。

观后感与读后感十分相似,这里只提供例文

观后感例文

观电影《孟二冬》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 陈发喜

2010年4月4日晚八点到十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电影《孟二冬》。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整部电影。这部影片全面展现了孟二冬教授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用生动的故事、平实的手法向人们真实再现了孟二冬博学笃志、淡泊求真、痴情讲台、清正刚毅、乐观豁达、执着追求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孟二冬教授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特别是孟教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事迹,最让我感动,我真得佩服得五体投地。

孟二冬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标兵”。

最让我感动的是2004年春,刚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不久的孟二冬就病倒了,但他以坚

篇三:读后感标题

读后感常见的格式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

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

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

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

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

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

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3)围绕基本内容证明观点。这一部分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

能空洞,要有具体的例子。这就要求在写读后感之前,你就要对内容非常地熟悉,知道那些

材料能为你的观点服务。(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

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

目联系、前后脱节。

读《西游记》有感

儿时的经典读物——《西游记》是我读的第一本书。它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及生

动的人物刻画,无不吸引着我。孙悟空勇敢、忠诚、威力无穷,也使我对他充满了仰慕之情,

他也成为了我儿时的 偶像。

不过如今,随着知识阅历的增长,当我重新诵读这部经典时,又有了些新的想法与疑问。我想,一方面是体现了佛家道义,佛家的法力无边、大慈大悲。另一方面,也正是讽刺

了当时政府的风气!讽刺了当时的官僚制度。唐僧好似皇帝,孙悟空是掌政大臣,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只能就是这个样子了,没有“升职”的空间。而那些作恶

的坐骑们好似社会的恶霸,因为身后有强大的后台,所以就可以无恶不作,即使是被发现了

其所作所为,照样可以活得很舒坦。我想作者正是借助这样的比喻,表现了自己对社会的不

满。

再谈谈悟空的成长史吧,一开始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享天地之精华,后来又被高人收

为弟子,学习法术,再到后来王母娘娘的一路扶持,护送唐僧是观音的教诲、众仙家的帮助??

这一切好像都是机缘巧合,促使悟空成为一名英勇、法理高强的神猴。我想,假如其中这任

意一环出了差错,孙悟空也必然不会像今天这样神气。这也正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吧我想。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高人”扶持,即使再有才,天赋再高,到最后也只不过是归

隐山林,过上山水田园般的生活,为后人留下一些经典诗作罢了,显出自己的豁达。 另

外,基本每次打败敌人,很少靠孙悟空的单打独斗,更多的是 请求仙家们、观音前来相助。难道这只是想说明佛家的伟大么?只是想说明团结就是力

量?显然不是的。我想,作者更想表达的是当时社会的状态,要想办大事,就必须得有上层

阶级的社会关系,否则门都没有!《西游记》这部经典,看似只是对故事、人物的描写,却隐含了如此深刻的社会意义,

或许我的理解有所偏差,但我相信,这部经典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所挖掘、学习的东西。 读后感的基本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

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以“感”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 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

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

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

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

“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

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

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

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

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

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矗走马

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

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 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

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

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

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

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

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

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

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

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

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

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

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

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

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篇二:读后感的写法 其一,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

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副题比正题低两格。其二,掌握读后感

的一般套路:“引—议—联—结”。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

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

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

抒发感受。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

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

鼓动式。视行文内容而定。读后感在写感想的时候,要防止离开原文;“读”与“感”互相脱离。初学写作者常犯的

一个毛病是引出观点后,就把所读的作品放到一边了,这是不恰当的。应当在行文中注意抓

住原作品,最后也应当回到原作品上,以照应开头。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读后感,体味一下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今天,奋斗的起点

──读《明日歌》有感昨天带着回忆默默地逝去了,今天携着希望悄悄地来临了,而明天,又闪烁着光辉等待

着人们。有人沉浸在回忆中,他们依恋昨天;有人只迷醉在梦幻中,他们企盼明天。这两种

人,都忘记了最应当珍视的是宝贵的今天!今天,不就是短短的一天吗?我从明天开始勤奋学习。今天,不就是短暂的二十四小时

吗?我从明天开始认真工作。今天,不就是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分之一吗?我从明天开始为共

产主义事业奋斗。──有些人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朋友,我决不怀疑你的真诚,但为什

么要把做的事情放到明天,一切要从明天开始呢?日月匆匆,到了明天,明天又变成了今天,

而每个今天之后都有无穷尽的明天。那么,你的决心,你的理想,哪一天才能变为行动,变

为现实呢?

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我说:“抛弃了今天的人,今天也会抛

弃他;而被今天抛弃的人,他也就没有了明天。” 农民种田,不在今天及刈草、施肥、灭虫,哪有金秋时节的丰收?医生不在今天及时抢

救、医治病号,哪有人们日后的健康体魄?清洁工人不在今天及时清扫垃圾、扫除尘埃,哪

有日复一日街道马路的洁净?解放军战士不在今天全副武装,做好战备,哪有千家万户永久

的安宁?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短短的几句诗,是先辈千折百

曲、历经磨难的生活体验的结晶啊!古人有感于此,于是有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

壁借光”的勤学佳话。现在我们条件优越,不是更应珍惜,抓紧今天的分分秒秒吗?抓

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掌握获取知识的机会;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发明创造的可能。聪

明、勤奋、有志的人,他们深深懂得时间就是生命甚至比生命还宝贵。他们决不把今天的宝

贵时间虚掷给明天。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来就珍惜时间,利用在车上卖报的闲暇,搞实验

时,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块面包;困了,趴在桌上打个盹。爱迪生如此,牛顿、居里

夫人、爱因斯坦??一切有志气、有成就的人莫不如此。他们决不沉湎在昨天之中,更不空

空观望明天,他们永远从今天开始!相反,对有些人来说,时间就像代表它的那本日历,撕了这一张,还有下一张,撕完了

这一本,还有下一本,却不知道在洁白如雪的日历上留下自己辛勤奋斗的汗水和学习工作的

收获。那样,他们从呱呱落地到长眠地下,都是在闲散和观望、等待之中度过的。如果人的

一生如此度过,那么消逝的岁月将如一场凄凉的悲剧,留在个人生命史上的回忆,也将拌和

着悔恨、痛惜和哀伤的泪水??虚掷光阴,在折损着生命的光;及时努力,在开辟理想的路。朋友,不要沉湎昨天,不

要观望明天,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 今天,是奋斗的起点啊!赏析:“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

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诸君听我《明日歌》。”明代文嘉的

这首《明日歌》,问世数百年来,万口传颂,至今不衰。它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紧紧抓住稍纵即

逝的今天,不要把一切计划和希望寄托在尚是未知数的明天。本文作者在准确领会和把握原

诗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读后的实感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例证、引证、正反对比

等论证方法,论述了今天的宝贵,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反之,就

会一事无成,悔恨莫及。因此,应“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文章内容充实,结构谨

严,论证有力,语言流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

力,是一篇值得一读的获奖佳作。读后感在学生作文训练中倍受重视,但很多学生对读后感一直缺乏理性认识,只浮在感

性经验阶段。什么是读后感呢?读后感是一种表达个体的人因受到某一客观知识影响而引起的独特心理感受的文体。

从这一定义看,读后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这是由它的写作对象的性质决定的。读后感的写作对象

是“感”,即作者的感想、认识、体会、观念。它不是自然形态的事物,而是观念形态的事物。

因此,不能写成记叙文,只能写成议论文,而且是议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第二,读后

感作为议论文的一种特殊文体并不像一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书信、公文那样,是从

写作方法或功能上划分的,而是从其产生方式上来说的。其他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书

信、公文都具有自为性,即作者所表达的是自己对生活的自为认识和自为感受。读后感则不

同,它具有受动性。读后感中的“感”虽然是作者自己的感想,但不是作者自为的,而是被

为的、引发的。因此,读后感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就是引感物,即引起作者产生感想的

具体客观知识。感与引感物的关系是结果与原因或结果与条件的关系。没有引感物,就不可

能引出某种独特之感。引感物变了,感想也就变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引感物是“感”这一

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第三,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从实践上说,凡文章都是作者对事物和生

活的认识性反映,读后感当然不能例外。但读后感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引感物将自己

对事物和生活的认识引发出来的。而且,这引感物不是自然形态的事物,而是观念形态的事

物,如一本书、一幕剧、一篇文章、一幅画、一则消息??这种观念形态的事物就是英国新

理性主义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所说的“客观知识”。它不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而是人的思维

创造的结果。这就是读后感和别的文体的主要区别,也是它比一般议论文的特殊之处。因此,

读后感也往往依据引感物进入作者感觉器官的具体途径称为观后感或听后感。第 四,读后感即读后之感。“读后感”这个词本身是一个偏正结构,“感”为正,“读后”为

偏,可见,读后感的议论对象是“感”,而不是引感物。但这个“感”不是作者自为产生的,

而是由于受了引感物的影响和启发,作者才把自己思想中潜在的意识作为感想,再以观念形

态显化出来。因此,读后感的重点虽然是感,但不能离开引感物。离开了引感物,读后感就

不成其为读后感了。第五,文章讲究照应。因为文章应该是一个密闭的整合的“一”,而

不是“半”或“缺”,只有首尾照应才能体现这一点。如果说照应是一般文章普遍的要求,那

么它对于读后感就尤其重要,因为读后感本身是一种读后之感,属于受动而为,所以它必须

照应,而且必须照应于引感物。归纳以上特点可知,读后感的基本套路是: 第一部分:简介引感物。第二部分:引出感想。第三部分:论证感想的真理性。第

四部分:照应引感物,收束全文。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部分是对引感物的简介。它有两个要求:一是要用说明的方法,二是要简明准确。

引感物作为客观知识,一般不需要叙述,只要准确地说清楚它的内容和基本精神即可。由于

文章本身为议论文,应试(课堂)作文又有时间和字数限制,因此对于引感物的说明不必多

费笔墨,以免浪费时间,或者详略不当,本末倒置,甚至脱题。第二部分是从引感物引出

作者的具体感想。这之间最好有一句或一段过渡性的句子。作者将自己的具体感想引发出来,

就是文章的论点,所以有的作文指导书上说这是提出论点,都是说的一个意思。第三部分

是读后感的主体和重点,即论证部分。论证什么呢?既不是论证引感物的内容,也不是论证从

引感中引发出某一感想的合理性即“我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感想,而不是别的感想”,而是论证

论点的真理性。这时候作者可以调动自己的论证方法,从各个方面加以论证。在论证过程中,

一般可以抛开引感物,只须紧紧扣住论点即“感”进行议论。读后感成功还是失败,主要取

决于这一部分。第四部分是文章结局。文章在作了充分论证之后,论点得到深刻充分的证

明,也就达到了目的,应该结束。但读后感由于是“读后之感”,所以不能在议论部分嘎然而

止。它从哪儿起笔,应该又回到哪儿去,所以它一定要照应引感物,才可能结束全文。这

四个部分,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启—承—转—合”,文章从引感物始启),引出感

想(承),转入对感想的议论(转),最后,论点与引感物融合为一,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合)。

应试作文,虽然大多写的是议论文,但即便是读后感,题目形式也往往不同,有些是明显的

读后感形式即普遍性题目,如《读??有感》《??给我的启示》《读??之后》;有些是具体

性题目加副标题,有些则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具体题目,并没有用副标题显示它是一篇读后感。

严格说来,之所以说读后感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就是因为它的议论对象(感)带有某种规

定,但任何规定都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具有启发作用,一方面具有限制作用。读后感虽

然是写“感”,但这“感”有它的规定,就是引感物。引感物作为“感”的原因和条件,一方

面可以启发作者的思路,另一方面又限制了作者的思路,要求作者的感想必须与引感物内容

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如果感想与引感物的内容缺乏形式的上相似性,就不是“读后之感”,

而成了游离于引感物之外的自由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脱题。因为这“感”不是从给定

的引感物中引发出来的,而是作者自发产生的。 为什么说读后感的感想必须与引感物的内

容具有形式上的类似性呢?因为,如果感想与引感物的内容本身具有类似性,那就是围绕着引

感物本身的内容继续或深入地议论,最终与引感物成为同一个内容。读后感中的引感物与感

恰恰是两样事物,而两样事物的内容即质的规定性是不可能相同的,它们只能是形式上的类

似。由于内容不同,形式相似,才可以发生由此及彼的联想,才叫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

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

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

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

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

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

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

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

是 记叙文 ,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

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

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

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

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

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

感。因此,在读好原作的基础上,把可以引发感想的“点”排出来。例如,写《继续保持艰

苦奋斗的作风》一文的读后感,就可以排出如下感点: ① 全文的中心思想:在即将夺取全

国胜利的新形势下,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巩固这个胜利,建设一个新世界。 ② 巩

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力气的事情。 ③ 因为胜利,骄傲的情绪,以

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不前的情绪可能生长。 ④ 要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 ⑤ 夺取全国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