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挑战不可能励志演讲 > 导航 > 匹夫不可夺志也

挑战不可能励志演讲

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匹夫不可夺志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学习总结(1):

匹夫不可夺志,不可强迫首领归降。

解释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由整理]

来源

《论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译文

孔子说:军队能够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读解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于万马军中夺敌帅首级如探囊取物。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将可杀而不可辱。这是因为,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所以,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十分重要的,是儒家修身的基本资料之一。

学习总结(2):

匹夫不可夺志

基本解释: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词语分开解释:

匹夫:①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早知雨露翻相误,只插荆钗嫁匹夫。②泛指寻常的个人:匹夫而为百世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特指有勇无谋的人:匹夫之勇|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④骂人的话。相当于家伙、东西:匹夫安敢欺我耶!

夺志:被迫改变本意或志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学习总结(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解释改变比较能够使这句话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三军之帅,能够调整改变。调整后的结果有好有坏,但因为调整三军之帅的状况往往出此刻前帅不好的状况,所以三军换帅,总是有正当性,并且也贴合能者居之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匹夫之志,犹如三军之帅,匹夫无志,则如三军无帅。三军无帅将丧失战斗力,匹夫无志则做不成卓越的事情。

匹夫改变志向则必须存在恶果,因为你已经为一个志向付出极大努力,改换志向代表你以前的付出都白费了。匹夫不可夺志也证明匹夫的志向的树立要慎重,树立志向之后要投入。

在思想领域,不存在无志的思想,那些从内心寻找真理的人,放下了志,也就放

下了卓越,思想没有卓越不如裹脚布。

中国的志在王阳明等人那里,与海德格尔的操心概念有相似性,思想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操心,而操心必须是公开的,暗自操心没有丝毫好处,所以思想务必是公开的思想。神秘化思想,是缺乏志,与操心的表现。

至于把夺解释为夺取,就有庸俗化的风险,志向是你私人的事情,有谁来夺呢?本来就代表是全部普通人的匹夫,变成了危机时刻不屈不挠的反抗者。问题在于反抗者的志是什么志呢?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家,为何要关心这种极端的状况呢?思想家想的就应是思想内部的事情。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不可无德,不可无我


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不可无德,不可无我

古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相信这一条,做一个好班主任胜造七级浮屠,因为他在致力于完善他的学生的生命当然,只有圣母式班主任才会这样。智利著名的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斯特拉尔的《一个女教师的祈祷》中有个句子深锲内心难以忘怀:我要把每个学生都陶冶成一首最美丽的诗歌,当我停止歌唱,我要让最动人的旋律留在他们心上!

但是,一个后妈式或狼外婆式的班主任。他可能会在给学生制造人间地狱,让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活在痛苦之中,生活在嘲笑之中,生活在仇恨之中,生活在谩骂之中,生活极度的紧张之中。他就是活阎王,这样的阎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精神牧师,我不敢用领袖这样一个词语。不能成为牧师,也要成为学生的偶像。不能成为学生的偶像,至少也要成为学生的信赖者,不能成为信赖者也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一旦学生信赖你,亲近你,那么班主任工作就会左右逢源。教育的真谛首先是一种尊重,一种保护,一种帮助,一种支持,一种满足,一种宽容,一种温暖。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著。90后的学生,教师们感到最困难的是走不进他们,不可理解,甚至不可理喻。前几届的毕业生回到母校,看到他们的一言一行,疾呼:我们只比他们大两三岁,就感到有代沟了。教育生活是常新的,因此不要发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其实我们的社会就是在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中在不断进步着。要用现在进行时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有人说过,当你对周围的事物看不顺眼,说明你老了。所以一个班主任当你看不惯学生的时候,就要反问自己:你是不是老了?

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并不是一味媚俗,不是低级迎合,不是想法牵就。利用学生的年幼无知,错误引导,这是班主任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班主任不要忘了自己的引领的责任。不要忘了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严不是爱的反义词,严要用爱来调和,爱要用严来加温。严就是抱着,偎着,注视着。

杜威说:儿童的生活是琐碎和粗糙的,他们总是在以自己心目中最突出的东西暂时地构成整个宇宙,但那个宇宙是变化的和流动的,它的内容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和重新组合。如果放任儿童按着他自己的无指导的自发地去发展,那么,从粗糙的东西发展出来的只能是粗糙的东西。儿童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引导是一个深刻的话题。

官不可贪欲不可宠(《王怀忠的两面人生》体会)


官不可贪欲不可宠(《王怀忠的两面人生》体会)
观教育片《王怀忠的两面人生》和心系百姓、甘于奉献人民的父母官任长霞的事迹,两个典型,两个人生,让人不能平静,使人沉思,让人觉醒,为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
王怀忠从一个孤儿升到高干又坠落成死囚的人生道路,给人以警示,给我们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竞争、充满诱惑力的经济。如何驾驭市场经济,经受住权、钱、淫的考验,是对我们的领导干部能否力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政廉洁、奉献于民的试金石。
沉思之一,官要为民所掌,权要为民所用。官是权利的象征,官有多大,权就有多大。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解决好为谁当官的问题。任长霞、郑培民同志把官当成人民群众的父母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民永远怀念他。而王怀忠,为当官而当官,为权利而当官。为了当官他虚报、浮夸、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靠“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理论,走向高官。为了当官,他不惜一切代价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买官、卖官,把权利当成自己利用的工具,为自己的官运、财运、色运开道。人民的利益何顾,只有打着人民利益的招牌,搞政绩工程:楼是真的,住是假的(质量差),养牛大户是真的,牛是假的(借的),各种数字是真的,但数是假的(造的),这种以假乱真,以损害人民的利益、损害党的利益换取政绩,是对党形象的玷污,是人民最大的悲哀。
沉思之二:官不可贪,欲不可宠。欲是从贪所起。贪官污吏,是对王怀忠等人的最好表白。通过贪官,使他的官越作越大,欲也越来越贪,从一万、十万到二百万,直贪得无厌。贪的欲望已使他忘掉了一切,他为权而(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贪,为贪而权,为了权、钱、色使尽招数,最终被权、钱、色所埋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产生极大的诱惑力,改革开放为人创造了商机,这是对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考验,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抓住机遇,带领干部职工不失时机的创造财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福为民所造。
沉思之三:德要有监,法要执严。王怀忠囚路之行的根本原因是道德败坏。他长期不学习政治,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思想道德防线失守,理想信念丢失,导致人格扭曲,私欲膨胀,唯我独尊,唯所欲为。使他一味追求名利、地位、享受。德要有监,就是要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行政治监督、制度约束、法规办事。政治监督,就是考察干部的政绩不能只看形象工程、样板工程,要看为民办几件实事、好事。制度约束,制度具有双重约束性,即约束他人,也约束自己,不能把自己凌驾与制度之上,用制度去约束别人的行动,浮与自己的面上,使制度留于形式。法规办事,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立章要办,执法要严。
在我们身边确有向任长霞那样为民、忧民、爱民、清政廉洁、奉献于民的好干部,但也有搞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追求名利、讲排场、想金钱、想享受主义者。也有于职工的利益而不顾,采用各种投机取巧的手段,钻市场经济的空子,用手中的权利趁机捞取私利。多行不益必自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职工的综合素质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加强,视野在不断拓宽,他们将用期待的目光、审视的目光在注视着我们的领导干部。
沉思之四:治国先治党,治党务从严。党的十六大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严重损害,党执政的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治国先治党,治党务从严。从惩治王怀忠的腐败,就体现了我们党严惩腐败的坚强决心,也标明我们党有能力完全能清除腐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出发点,这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具有高瞻远瞩,审时度视,居安思危,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六大抓住力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系,紧紧抓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两大历史课题,围绕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从执政理念到执政方略,从执政体制到执政方式,从执政骨干到执政基础,从执政本领到执政素质,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造福于民、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它必将聚民心、凝民力,推动改革发展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要我们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党就一定能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政廉洁的党,一个永保先进性、坚定性和纯洁性的党,就一定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也说学雷锋


又到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连日来,各类媒体相继深入报道了学习的活动和先进事迹。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各类捐款12万元,资助180名特困生,新时代雷锋传人郭明义的事迹感人至深。

在为一桩桩先进事迹感动的同时,社会上的不和谐音符也让人感到当今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前不久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药家鑫案、彭宇案一次次刺痛着每个国人的心。是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多了对名利的追求,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多了欺骗,少了信任;多了冷漠,少了关爱。以前,雷锋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可是现在的现实社会中一提某人象雷锋大有嘲讽诋毁之意,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这人特二。过多的对金钱的追求使人们道德沦丧人心不古。有人说当今社会讲的是竞争和索取,雷锋的奉献精神早就过时了,雷锋、保尔只不过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人们现在还是更推崇巴菲特、比尔盖茨。雷锋精神真的过时了吗,我认为恰恰相反,新时代更需要学习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不要只停留在扶老太太过马路雨夜送大嫂回家的表面文章上,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去,把雷锋精神当做自己的信仰,这样才能有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小悦悦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雷锋精神是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是钉子精神,钻和挤的精神。雷锋生前酷爱读书学习。他的钉子精神就是钻难题和挤时间学习的精神。雷锋常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我自己也时常想利用工作之余学点东西,提高自己业务能力。但总是以忙来搪塞自己,上班忙工作,下了班家事子女、柴米油盐。可是仔细想想年近不惑,参加工作整整20年,有多少岁月被蹉跎,有多少时光被虚度。在午后惬意小睡的时候;在大骂剧情狗血却一集不落看完肥皂剧的时候;在用手机电脑和连性别都不知的所谓美女聊天的时候。大好的时光被不知不觉的浪费掉,我想这些时间满可以挤出来,利用起来,钻研业务难题,为自己学习充电。这样不仅可以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升自己自身价值,也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最后我想说让我们沐浴三月的春风,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学雷锋活动中去。以雷锋精神激励自己,以雷锋精神鞭策,自己以雷锋精神涤荡自己,以雷锋精神净化自己。学习雷锋无私奉献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传承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气和美好精神家园的创造者,争做新时代的活雷锋。

也谈中国梦


也谈中国梦

也谈中国梦
一、什么是中国梦?
20xx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在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首次响亮地提出“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如果说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20世纪中叶的“中国梦”,那么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将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则是21世纪中叶的“中国梦”。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二、什么是中国教育梦?
2013年3月8日,在政协教育界联组讨论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动情地勾画了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
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如何实现中国梦?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四、对梦想的美好祝愿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这个梦想一定是五彩缤纷的,一定是芳菲满眼的,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一个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一代一代人手中梦想成真!
可以预见,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的中国梦!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梦想,谁都有机会!衷心祝愿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实现梦想!

学习心得体会:国家兴亡 匹夫有则


xx大的号角已经吹响,举国上下为之振奋。胡总书记高屋建瓴的讲话,汇聚了全党的智慧,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的是谁,靠的是谁?做为一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普通践行者,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胡总书记在xx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将xx大精神转变为行动力,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上。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当当只是一句空洞的成语,而真正成为一种信念根植于我们每一位社会主义事业开拓者的脑海里.。

回首往昔,我们的党,从南湖的旧船里风雨飘摇地走过峥嵘岁月.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将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响彻华夏的每一个角落。因为这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呐喊,中华民族从此走向了光明。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我们已经看不见硝烟,我们已经闻不到血腥。我们在前人的铺垫下幸福的享受着我们的小康。因为和平,我们曾经松懈,因为安逸,我们曾经放慢了进取的脚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毫情也曾经被我们抛于九屑云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领一份薪水做一份事的倦怠,也曾经象瘟疫一样侵蚀我们的责任心。

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一个历史的拐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唤醒我们沉睡的历史使命感,唤醒我们沉睡的事业心责任心。我们才能够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立于不败之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胸怀天下,但每个人应当也可以努力增加责任感、责任意识和责任心,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中国加入wto后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说过这样一则见闻:

一次,他在国外的一个公共厕所内听到哗哗的水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前去察看,只见一个十来岁的男儿正在费力地修理水龙头,男孩说:这个水龙头虽然是公用的,但它既然坏了,我作为使用的人就有责任把它修好。

这则见闻的确发人深省。一个十岁的小孩尚且能够将责任装于心中,那我们每一名机关干部有什么理由不把责任深深的扎根于心中,有什么理由不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呢? 我有责任,男孩的这句话虽然朴素,却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责任意识。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并不要求我们象战争年代一样抛头颅、洒热血。而只要我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情,在目前的状况下,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求取生命的最大价值,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时刻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扎根于脑海.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紧跟时代的步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