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陪孩子一起成长演讲稿 > 导航 > 与孩子一起修身养性

陪孩子一起成长演讲稿

与孩子一起修身养性。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与孩子一起修身养性,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与孩子一起修身养性

一个个叛逆期孩子的杯具呈现、一段段名门望族的家训诵读、一曲曲经典音乐的静心聆听和资深教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讲解,打动了在育儿路上徘徊迷茫的家长们的心。这次讲座是我和孩子爸爸一齐听的第三遍了,也是第三年再次坐下来品味。两年来,家庭氛围和孩子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愿意继续同行,与孩子共同成长。

国学智慧,滋养心灵。读《大学》善做事;读《中庸》会做官;读《老子》有智谋;读《论语》善经商。讲座对国学智慧的精炼总结,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此,我把给孩子讲故事的资料由《365夜故事》、《安徒生童话》等变成了《西游记》、《水浒传》、《神笔马良》。讲故事的方式也由我给孩子读变成了跟孩子一齐听。孩子喜欢上了喜马拉雅上的凯叔讲故事等节目。我们听的资料也从故事变成了古典音乐、唐诗诵读、戏曲沙家浜等。在这一切改变的同时,我发现孩子的审美和喜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家庭氛围也在悄然改变。是的,心里充满了完美和正能量,生活态度自然是用心的,看待世界的眼光是正向的,世界的回馈自然是完美的。用国学智慧滋养孩子心灵,完善孩子品行,虽然任重道远,但我们愿意一路同行。

育儿路上,你我同行。家校共育也是这次

次讲座传递给我的正能量。孩子进入一年级后,学校充分运用电子技术和大数据,把孩子的在校表现及时传递给家长,老师们也注重跟家长的沟通衔接。当我能及时得到孩子的在校表现状况时,我的担心和焦虑已转化成如何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此次讲座让我进一步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透过辅导作业、与孩子一齐读书、玩游戏等方式用心掌握孩子的全面发展状况,主动配合学校和老师,努力提升孩子的短板。每次听完讲座,我都会跟孩子的父亲进行沟通交流,我们的教育理念愈来愈一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能够及时达成一致。在育儿路上,与学校、老师、家人、良好的社会氛围同行,相信我们和孩子的未来不是梦。[由整理]

身体力行,共同成长。影响是最好的教育,这次讲座再次强调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缺少的不是爱的本能,却是爱的智慧。从国学中汲取教育智慧,从经典中体味爱的本义,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与孩子一齐学习,共同成长。身体力行地做好父母的孩子、做好自己承担的每个社会主角,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孝敬老人,尊重他人,回报社会。带上我们为人父母爱的本能,在不断学习

的路上增长爱的智慧,与孩子一齐修身养性,携手同奔中国梦。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Carol是我大学时代的同学,曾是美女?才女,现为辣妈?孝女,有一天深夜与我联系,发来这篇感人至深的杂文,力荐。

我们有过一个十年在清华门口无数次擦肩,聚会始终未能如愿,再次相见我并不了解她的生活,但我们聊天至凌晨一点,她6岁的女儿坐在旁边,一声不吭地静静读书;Carol有事先回家,我们带了整整一天,女儿乖乖跟着,玩时比男孩子还会调皮,一句: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不能完全形容我对可爱女儿的赞美,而这背后正是每一位父母都明白的身教永远大于言传。

她还是那个气质美女,而这一切都会延续给女儿,女儿的下一代。打算要一胎二胎的,计划要出国生活的,都可以读读,这里有陪孩子成长的甜蜜,有远离家乡的心酸,有国外生活的趣味,有五味杂陈[由整理]

请用心欣赏

我,发展中国家生活二十余春秋,发达国家混迹两年,不发达国家旅居五载,从自信满满到找不到北的糊涂妈。娃,痴迷阅读,热爱跆拳道。思维时而天马行空,时而冷静深邃,外表文静却崇拜张飞的奇葩闺女。我们俩,我躲到哪她粘到哪,不在一起惦记,到一起就打仗吵架,没大没小的前世冤家。环保宣传标语

说实话,我对养娃这事真的没有那么热衷。曾经也是随波逐流,稀里糊涂的就养了孩子。为了迎接这个活宝,特意在

在孕期对着别人的孩子培养母爱。完全独立带孩子至今,一度让自己以为我也像正常宝妈一样爱心满满。伪装了将近十年,最终还是没骗过自己。好吧,我承认,我其实也是个还没长大的孩子,没办法真正站在妈的高度,所能做到的,就是跟娃一起长大。

对馨阳三个娃的决策我简直要顶礼膜拜,一个娃的我已经被折腾的手足无措。接到她邀约的时候,我确实百感交集。实在无需响应馨美女再生一个的提议来获取灵感的来源。只是,决堤般的感想包裹的全是无限极的负能量,着实的担心给新晋宝妈和奋战在宝妈岗位多年的众姐妹们添堵。转念一想,至少我自己,如果看到比我还惨的情形,心中再大的郁闷也会些许的释然。(想到此,还是要偷着乐一会儿。)于是最终决心还是要写下点东西,以此告诉自己,我还好,众姐妹们也要加油!(如姐妹们见到此文也能偷着乐一会儿,也算是我的价值所在。)

话说这一星期,带着突染重疾的老妈四处求医;刚刚入院安排妥当,亲爱的女儿也一而再的发个高烧来凑热闹;新换的工作毫无头绪,挑战多多。医院、家里、公司;老妈、孩子、同事,昏天黑地,负能量爆棚。好在本周太阳公公给力,艳阳高照。阳光!阳光!阳光!阿弥陀佛!善哉!阿门!哈利路亚!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

那么一丢丢能量。我希望女儿知道,这个如蛛网般的混乱就是真实的生活。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那么一丢丢阳光,坚持住,不倒下。于是,白天带着高烧的女儿上班、加班,一边工作一边提醒她喝水吃药;晚上带着女儿给老妈陪床,一会跟女儿挤那60厘米宽的小床,一会叫护士给老妈换液、量血压、测血糖。一个星期眨眼即逝,老妈病情暂时稳定;女儿恢复活蹦乱跳;工作也是首战告捷;我,也在睡了一个月以来一个最踏实的觉后,终于满血复活。瞧,再乱的生活也不过如此。短篇作文

对于孩子,我们到底能给予他们些什么,他们需要我们给予些什么?或许当我们把一个个天使带到这个世界,就开始了一天天从他们的世界里渐渐退出的历程。最终,他们的世界属于他们自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还需他们自己去感知;自己是谁,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终须他们自己来解答。引用一句八岁女儿对我的发问:妈妈,你说人这一生到底为什么而活?面对我的无言以对,女儿一边站在沙发背上玩平衡,一边淡定的自言自语:其实就是为了到闭上眼的那一天,告诉自己,我没白活。面对这个比我还看得明白的女儿,我还能教给她些什么呢?或许能做的就是做好我自己。

生活的每一天,每个决策,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被鬼

灵精怪的妈宝们看在眼里。即使没有明显及时的反馈,这些细节一定都在宝贝们心灵上打下了烙印。亲戚、朋友、小伙伴、陌生人挨得着边的,挨不着边的,凡是宝们接触到的人都会给他们划上那么一笔。而宝妈注定了是划得最多的那一个。哈哈。为了确保宝贝的心灵不被划得不堪入目,宝妈们必须保持自己的精神状态时刻正常。如有余力,更要追求积极向上。千万可别学我,时不时的死机需要重启。好在女儿也是奇葩,适应我这死机的节奏,时不常的让我醍醐灌顶,给我撒点救命阳光。

妈不妈,娃不娃,就是我们的现状。稀里糊涂的弄丢了当妈的绝对权威,跟在娃的屁股后面和她一起成长,于我于娃或许也不是件绝对的坏事吧。

陪孩子一起读书心得


陪孩子一起读书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共读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分享阅读过程的一种家庭教育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陪孩子一起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陪孩子一起读书心得范文1

伟大的莎士比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人的营养品而在这次的亲子共读中我体会到这句话的蕴意。

寒假里,我和妈妈每天都坚持共读30分钟的书。书里的小故事引人深思,一环扣一环,精彩极了,我都被这深深的吸引住了。在这过程中,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培养了我的阅读兴趣,很好的培养了语文的知识能力。在读书的时候我会和妈妈讨论一下故事里精彩的情节,或把故事继续编下去,这都会把读书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意义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我会和妈妈互相讨论,这样既训练我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我积极讨论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我可以边看边收获。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说得妙极了。我在读书的时候只要一看到一些好词、好句便会立即抄下来,等到写作的时候用到。

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它是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而在这次的亲子共读里我和妈妈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快乐!

陪孩子一起读书心得范文2

生命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发现的方法除了眼睛观察外,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倾听和感悟。从4月18日至24日,我与家中的小朋友一起读了马克郭士顿先生《只需倾听》这本书,让我又多了一份感知世界的能力用心倾听。

书,是未知世界的入场券,读书越多,精神就越健壮、越卓拔;读书越多,就越能尽快地远离平庸。亲子共读,让父母与孩子贴近了距离,有的时候你可能不明白孩子在想些什么,你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左右他们,有的时候同事之间的小摩擦,领导的不理解,你苦恼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好多的问题是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也让我看到了一系列问题将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的办法。

世界销售记录保持着乔 吉拉德说过,我更愿做一个富于反应的倾听者,说话并不能销售,倾听却可以。由此可见,倾听精神能更多的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矛盾。书中谈到倾听是一门边思考边注意的艺术,是对传递来的信息的完全理解,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听别人讲话。很多人一提到沟通就是认为要善于讲话,其实在生活中沟通既包括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包括怎样倾听别人意见,这7天的共读时间,让我和小朋友感受到了倾听的魅力,我不会一味的觉得小朋友的想法就是幼稚的,小朋友也会知道要静下心来听大人的意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也是亲子共读给我们带来的。

《只需倾听》告诉我们用心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发掘其中有价值的东西。绝大多数人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挂的是高速档。他们说服、鼓励,他们争论、督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让对方产生了抗拒心理,但当你倾听、提问,把你听到的话如实反馈给对方,当你这样做得时候,这意料之外的低速档将会把他们拉向你,这就是马克郭士顿的观点。我们都知道在英文中,hear和listen两个都代表着听,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听到后者是倾听。如果你与别人交流时,全神贯注的听别人讲话,这不仅让别人大受鼓舞,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受益。

让我们一起倾听,一起去沟通,一起去处理棘手的问题,我们的世界将变成更加的平和宁静,亲子共读带给我们的就是这一份宝贵的财富。

陪孩子一起读书心得范文3

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尚。从孩子1岁多一点,我晚上拿出专门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在充满母子亲情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以下是我对亲子共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地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小熊绘本》等动物画册就很好,内容对大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孩子却在一遍一遍反复地看,还时不时的哈哈大笑,读书的习惯也就潜移默化下来了。

二、不易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地去管。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来说,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

四、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让我欣慰的是孩子小的时候,就注重了培养他的阅读能力,我记得,孩子小的时候,就给她买了《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伊索寓言》《唐诗故事》等,每天在她睡觉前看上半个小时这些故事,天长日久,孩子能脱口而出地运用几则成语,让我大感意外。升入小学后,我又根据学校的部署,又买了郑渊洁童话系列、杨红樱儿童系列以及《父与子》《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儿童书籍,供他完成作业后阅读。此外,还带孩子去图书馆,让他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拓宽视野,通过一系列的阅读习惯引导,孩子的表达和交流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思维逻辑也越发清晰了。

与新生一起成长


与新生一起成长

做地理教师也有几年的时间了,但总有种不踏实的感觉,其实就是客人的感受很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再回到老本行的可能性也很小了,还是潜下心来做好当前的事吧。今年又迎接了一届新学生,我暗下决心,要和这届学生一齐成长

与初来乍到的新生在第一节地理课上谈地理,学生的眼睛放着光,充满了好奇。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儿打下课玲的时候跑到我面前,两只小眼睛眯成一条缝,露着两排小白牙对我说:老师我没上够就下课了。做老师的幸福其实很简单,此刻我真的很幸福。

接下来的地理课要讲到经纬线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有很多学生搞不懂了,回答问题的声音明显减少,我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下课的时候我看了一眼那个小胖子,他也说了一句话,不是对着我,而是自故自的站在坐位上说:这节课没太听懂。不见了那排小白牙,声音也是低沉的,失落的[由整理]

我想,做为教师我一向在认真地备课,但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资料本身,还要备学生个体,备自我。透过反复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理解才是有好处的备课。于是,在经线的讲解中,我让学生思考经线与现实中的哪些事物有相似之处,同学们会想到桔子

子,柚子。并以此为例分析经线的方向、长度特点、相互关系等,让地理更接近生活,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吧。

在学习东西半球的划分时,我明白这是最难的地方,因此我让学生准备了梨。以梨代替地球仪直接在梨的表面上画出0度与180的线圈,用不一样颜色的笔画出了西经20度与东经160的线圈,梨柄恰好做了地轴。在梨的表面让学生直观的找到东半球的位置与西球的位置,最后用水果刀把梨一分两半,也就划分了东西两个半球。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很兴奋,效果也很好。过去我认为用ppT演示给学生看就很直观,这节课我明白了:听不如看直观,看不如动手深刻。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们就像生长需求不一样的花朵,每节课都要想出些花样让他们活跃起来才会让课堂效果更好,做为教师,今后在备课时还要多动脑筋,多学知识,让自我的课堂生动精彩起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