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新农村改造建设方案 > 导航 > 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办法

新农村改造建设方案

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办法。

人若有志,就不会在半坡停止。为了提高演讲的质量,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写好一份演讲稿。演讲稿能够让演讲者更为有利的把握自身演讲速度。想必你此时正需要有关演讲稿的范文吧。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办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章标题: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办法


——***镇经验体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个重大历史任务,就要积极推进城乡流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新农村建设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新农村建设是全面、系统、涉及各行各业的综合工程,从全面学习党中央的十五届六中及20xx年春季两委的精神,我们感觉到我们国家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阶段了,然而我国农村现状千差万别,东西差距、南北差距等,都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难题,更如农民素质低下,农村债务化解难的现实,然而我国从20xx年1月全面取消了存在2600多年的农业税,对全国粮食实行粮补、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优良品种补贴,农村为贫困户发放低保,都直接使农民受益,农村在发展,农民得利益,建设新农村的步伐距现实越来越近了。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下面,我简地介绍一下我镇这方面的近几年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初步规划。

一、我镇的基本情况

我镇距市区仅3公里,共辖30个村,目前有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个,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初具规模的镇级小康村6个,初步达到了村文章版权归小编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内路、树、沟、墙、产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备条件,20xx年到20xx年规划后续发展4个村,全镇初步形成了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典型、经济实力、产业调整较快,群众收入较高的村紧紧跟上了建设高潮。

这些成果的取得,根本在于我们早在20xx年就起步规划了小康村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并在几年内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发展专业村,而我们到现在虽几任领导,但我们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努力,而后取得成果,从而使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层。

二、途径与办法

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更关系到我国城乡发展,尤其是关系到全国的小康社会,所以说他联系广泛,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

在时间上,新农村建设是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

在农村人口数量上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农民逐渐减少的过程,新农村建设必然和城镇化是同时进行的,如果没有城市化,就农村建设的建设和结局都是不可设想的。

基于上述的浅溥认识,我认为新农村建设大体上由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农民收入是最根本的问题

增加农民的收入不应只是农民种地,国家补贴这么简单的过程,可以这么说,要提高农民素质,如农业科技素质,转移就业能力,协会发展与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等。

同时要加强自身建设,做足内功,大力发展农村“一村一品”产业,不断增加集体与个人收入。

2、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强化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如果单纯的说新农村发展不应只是抓农业,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农业,才能使农业更有发展,才能使城乡联系,才能使农业的发展有奔头,有奋斗目标,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有产业支撑。所以,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农业产业经营。

3、积极争取国家资金与建设项目,不断丰富新农村的内涵

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综合发展才是正路,如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村村通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农村大病、农村水利设施公路油路建设等,都是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我们要一方面抢抓机遇,谋求发展过程中的捷径,干部要能跑项目,同时我们也要努力结合现实,发展好自己,这也是我们几年来发展过程中的一条重要经验,首先要做足内功,抓好自身建设,如本镇的**村就是一个实例,几年前的路不如**村、**村,但在20xx年他们抓住机遇,先硬化了村内街路,修了村部,建起了广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各级领导就肯定了他的发展方向,并给给他们上路灯、上安全水、上管灌等,从而使东姜村在小康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方面捷足先登。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相当大的课题,今天我们在这里座谈,我想也就是对现实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对中央精神的粗浅认识,我想我所认为的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陷和不足,肯请诸位领导多多指正。


《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办法》来源于小编,欢迎阅读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办法。


f132.cOm更多演讲稿扩展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各位领导、评委:
下午(上午)好!
我们xx村是绩溪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历来民风纯朴、治安稳定。农村经济连年增长,公益事业不断推进。村两委干部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全体村民人心思富,富而思进。特别是XXXX年XX月村级规模区域调整以来,邻近的陈村、东干村整村并入,尚田村成为拥有XXXX多人XXXX多亩耕地的中心村,全村干部群众本着"并村更应并心"的宗旨,团结一心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先后被评为“县文明村”、“市文明村”和“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并作为“全市生态示范村”上报待评,村党总支还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
我们申报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有其独到的区位优势和群众基础优势,首先,尚田村、组干部和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近年来的共同努力,全村干群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农村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和提高!
其次,近年来,在村两委干部的身体力行下,村容村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喜人的变化,X个自然村之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目前村村公路"路灯亮化工程"和总XX万元的"村村通油路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运筹之中。使地处岭南岭北交界地带的尚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等有利条件。
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优势明显是我们尚田村较为突出的特色之一,“尚田西瓜”凭其瓜甜个大在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全村已形成千亩绿色西瓜生产基地。年产值达XX万元以上;除原有的传统木材加工外,笋竹两用林培育示范基地,经过近两年的高效运作,使盛产元竹资源的尚田村,在提高元竹附加值的加工上,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此外,我们尚田村的农村经济发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全乡来看,相对较高,加上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较强,组织发动群众能力较好,村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清晰,建设氛围浓厚。XXXX年村集体收入实现X.X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XXXX元,位居全乡之首,无论是在捐资助学修桥补路,还是在扶贫济困/科技兴农上,广大干群都能以发展大局为重,齐心上阵,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
更为难得的是,我们村在农村结构调整,双培双带等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经济状况较好的致富先锋,他们乐于奉献,乐于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他们投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热情较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促进派!
以上X大优势寄托着我们尚田村XXXX多名父老乡亲的殷切盼望,体现着广大干群极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而近年来,多位省市县领导视察和指导尚田工作时,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对尚田村的工作思路和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尚田的发展未来充满了希望!
各位领导,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当前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任务,给我们尚田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好机遇,我们全村父老乡亲企盼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和扶农措施,更愿全力以赴投入建设美好新农村行列之中,为此,在村两委的倡议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商定下,尚田村将紧紧围绕中央“XX”字建设目标,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群众自愿投入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三大原则,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以增加农民整体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力抓好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社会主义新农村讲话





市委书记李波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并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中央又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标。那么我们如何结合本溪实际,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如何在本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这次会议,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本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我想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刚才,焕秋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把2005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认真总结,对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同。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本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社会增加值已经占全市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更主要的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符合本溪的实际,而且也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所认同、所接纳、所遵循。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饱含了农业战线的同志们多年来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心血。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刚刚获得表彰的同志们,和以他们为代表的为农村工作和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想在焕秋同志所作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和大家共同探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如何认识在本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也就是从本溪现实情况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二是要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切实推动本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们认真研究一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中国发展,就会发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每次全会都有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重点出现,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科学发展观,到构建和谐社会,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次全会都体现了党对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重点进行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七大主要任务,其中最主要一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中央又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8亿多农村人口,是人类从未有过的革命,是中国的创新之举、创新之路,也是我市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战略性课题。农村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三农”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瓶颈因素。中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多是农民。而8亿多农民中有4亿多是富余劳动力,如何解决4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扩大8亿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解决好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是中国目前的难题,也是的任务。这次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解决“三农”问题,确实使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出现了明显转机。但在现阶段,作为一个地区单纯依靠支出财力,不可能立刻解决已经存在的不同程度问题,基础薄弱的状况,在短时期内也不会有所缓和。我要提醒大家,我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省里确定在我市进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现在只是刚刚进入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大家去做。目前制约农村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农村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以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大因素。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我市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然途径。从我市目前存在的问题上看,城乡差距较大,而且正在逐渐拉大。我市有农业人口51.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2.9%。2005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05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4022元,相差一倍。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安排年均递增12%,而农村人均纯收入安排年均增长9%。如果按此速度发展,在目前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相差一倍的基础上,五年后差距还要继续拉大。所以在这里我强调一下,与会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领导同志,在讨论焕秋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时,请大家认真研究一下,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实现年均增长11%。这个指标的制定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符合本溪城乡发展实际,切实可行。如果大家意见一致,在讨论通过以后,就要修改市政府起草的《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的计划指标。从目前的基础条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经过努力“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年均递增11%还是很有把握的。另外,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差距较大。“十五”期间我市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443.5亿元,其中城镇424.6亿元,占总投投资的95.7%,农村18.9亿元,占总投资的4.3%。这样的投资比例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效应,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而在农村体现得不明显,农村公共事业几乎得不到支持。但是在现阶段调整这个投入比例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这不是政府能力所能及,另一方面农村没有足够多的工业技术改造和社会公共建设项目,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差距越来越大。2005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42.2亿元,其中城镇140.4亿元,而农村仅为1.8亿元。所以城乡差距、固定资产投入差距、“三农”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在农村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向,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和公共事业服务,以及住房补贴、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社会保障等多种社会福利水平,是绝大多数农民所享受不到的。这些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
面对这些城乡差距,我们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逐步彻底解决多年来城乡形成的差距。我们应该看到,在本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本溪农民的小康就不会建成本溪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也就不会有本溪全社会的和谐。这就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把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把不和谐的地方逐渐弥补,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本溪,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切实推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中央1号文件和若干理论研讨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市实际,明确工作任务。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任务,焕秋同志在工作报告中已经分8个部分做了详尽的部署。我完全同意,不再重复。下面,就几个原则性问题,讲几个原则性要求:
第一,要强化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统筹本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主要强调两个问题: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所谓城乡统筹就是城乡发展要有齐头并进的意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尤其是县区党委、政府领导,在作规划、作计划,以及具体实施工作的时候,要有齐头并进的意识,这样经过若干年后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二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在本溪进行城市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工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时候,要配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抓紧研究探索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如何把招商引资的重点向郊区、向城市边缘、向农村发展延伸?具体而言,就是要研究城乡如何统筹,县区如何统筹,结构如何调整,项目如何摆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农村工作我们一直在做,但是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就要求我们站在新的高度去理解,怎样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
第二,要尽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惠农长效机制。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立足本溪实际,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比如我市开展的小城镇建设、推广秸秆气化、基本农田建设等,都体现了市财政对农村事业的支持和覆盖。今后要继续加强这方面工作,尤其是要建立一套惠农的长效机制,研究相关政策,比如对招商引资的企业,摆在市区给予什么样的政策,摆在郊区、摆在农村又是什么样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使惠农的长效机制长期延续下去。
第三,坚持并完善已确立的农村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阶段本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就是要加大农村各项改革力度,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按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方向,努力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综合实力增强。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发展我市农村经济的主要措施,全力推进本溪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四,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我市按照省里整体工作安排,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工作已经全面铺开,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下一步还要进行各项配套改革。在进行配套改革的过程中,要激发农村自身发展活力,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以改革添活力,以改革增后劲,以改革促发展。具体包括,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要继续深入开展村级债务清理工作等等。在这里我不详细讲了,大家回去后要认真学习焕秋同志的工作报告,抓好贯彻落实,把这方面工作做好。
第五,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快防洪减灾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去年“8·13”洪灾造成的水毁工程、耕地复垦,全面完成太子河防洪工程建设和城市河道治理年度计划,筹建和实施桓仁县夹道子水库、本溪县盘龙寺水利枢纽、南芬区公共水源地等工程。二是要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第六,积极弥补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培养新农民,建设新乡镇。要加快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在积极弥补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上,要增加财力积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向,切实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乡镇方面,要以城乡共建为核心,认真把这方面工作做好。
第七,重视和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要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农产品销售面临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上价的问题,得不到有力的扶持和及时的扶持,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同时要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经纪人队伍、各类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今天受到表彰的代表,有很多是这方面的典型,大家共同努力把这方面工作做好。
第八,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好中央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来的政策机遇。中央1号文件已经决定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已经超越了农业和农村的层面,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农业生产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循环中,把农村发展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农民增收放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所以在中央1号文件出台之后,将会在中央财政分配上和财政支出方向上,作出相应的规定和调整。我们要在认真学习好、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的同时,积极与省直相关部门研究好政策,利用好政策,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把本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做好。
最后,要强调一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这次会议之后,请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负责同志,要认真传达、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尤其是在自己负责的范围内,认真研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崭新课题下,本溪如何去做,本地区、本单位如何去做,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方针政策下我们需要具体做什么?这个方面大家一定要认真研究,研究实、研究细,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好,否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流之于形式。
另外,明天下午将召开全市城乡共建工作会议,将以城乡共建为主要载体,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从全市的角度,把城乡精神文明共建调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的城乡共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要凝聚各方面智慧,动员各方面力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农民主体作用和社会共建作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教学对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
教学目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
教学提示: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小时。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要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说清,在实践上做好,都不容易。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问题上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主要发展指标均表明我国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一是人均GDp。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二是产业结构。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和36%。非农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力量,以信息和重化工为代表的产业,已取代了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就业结构。2005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4%,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3%和33%。非农产业已取代农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四是城镇化水平。2004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1.8%,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工农和城乡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第一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财政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二是中央的支农惠农力度逐渐加大。第三是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四是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以上四点,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的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乡村能力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更加突出的“三农”问题,人们普遍要求改变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实现城乡和谐与协调发展;要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号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全面,“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各方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乡风文明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支持,村容整洁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管理民主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四)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农村新面貌,使农村成为人们享有幸福感的美好家园。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五)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中央领导同志和许多专家深入各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到国外考察后,在总结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有很强的可行性。它也可以概括为五个“新”:

就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形成“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三农”方面看,也可概括为“三改一化”: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让农民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培育成为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这一时期是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变化最为深刻的时期。处理得好,城乡就能够协调发展,社会就能够和谐稳定,较快地进入现代化;处理得不好,就会导致农村长期落后,人口过分向城市集中,形成数量庞大的城市贫困阶层,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突出,进而严重阻碍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汲取国外发展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而提出来的。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到“五个统筹”的首位,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平等地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这几年来,城市发展很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没有悬念,但农村发展滞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艰巨。现在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太大,用一些外国专家的话说是“城市像欧美,农村像非洲”,农村的基本环境和经济收入都与城市相去甚远。从农村本身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来看,地区发展又极不均衡。到2002年,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的综合实现程度达到30.8%,中部地区为14.1%,而西部地区只有9.8%,全面小康建设才刚刚起步。可见,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急中之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而且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村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只要农村经济能够持续发展,农民收入能够持续增长,中国就不愁没有发展空间。这是一招“活棋”,这步棋走好了,就能拉动内需和消费,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拉动力。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和谐。亿万农民是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群众基础,他们的生活富裕和幸福美满与社会和谐是息息相关的。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农村形成安定、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这就可以惠及亿万农民,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富裕、文明、安康的幸福日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有利于工业、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放在为农民群众谋利益、促进农民群众共同富裕上;就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新农村建设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涉及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方方面面,应按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要求系统推进。同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
二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制定规划应立足当前、把握长远、统筹安排,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以及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尤其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风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特点等,把土地、水系、能源、集中居住区规划好,并搞好年度建设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规划制定以后,应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三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应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集约、规模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积极拓宽农民增收

渠道,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增加农民务工人员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着力发展县城和重点镇,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四要以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为着力点。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在当前,就要以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深入研究、着力解决。一是进一步解决交通问题。“要想富先修路,没有路别想富”。交通问题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道路建设应以方便农民进出、有利农村发展为出发点。二是搞好环境整治。继续进行基本农田水利建设,达到无论旱涝都能保证农民的稳定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农田水利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但与实际需要还相距甚远。水库失修、水渠管网淤塞和河流干涸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必须大力推进治水、恢复水系工作。加强对垃圾的清理、归集、处理,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三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改造,逐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补贴力度,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基本医疗。四是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技能。五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
五要以促进民主公平为基础。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尊重农民意愿,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为此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如把教育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
六要以加大投入为保障。现在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对农业应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实现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同时,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农村自身积累加大投入。既要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又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坚持节约、集约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要以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为依托。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有好的带头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勤劳致富的标兵、服务群众的先锋、廉洁奉公的表率。应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基层领导骨干,让他们带着政策、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办法引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要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说清,在实践上做好,都不容易。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问题上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主要发展指标均表明我国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一是人均gdp。XX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二是产业结构。XX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和36%。非农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力量,以信息和重化工为代表的产业,已取代了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就业结构。XX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4%,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3%和33%。非农产业已取代农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四是城镇化水平。XX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1.8%,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工农和城乡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找范文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第一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XX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财政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二是中央的支农惠农力度逐渐加大。第三是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四是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以上四点,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的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乡村能力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更加突出的“三农”问题,人们普遍要求改变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实现城乡和谐与协调发展;要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号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全面,“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各方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乡风文明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支持,村容整洁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管理民主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四)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农村新面貌,使农村成为人们享有幸福感的美好家园。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五)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中央领导同志和许多专家深入各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到国外考察后,在总结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有很强的可行性。它也可以概括为五个“新”:就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形成“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三农”方面看,也可概括为“三改一化”: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让农民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培育成为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看到这里关于“新农村改造建设方案”的相关内容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如果对《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办法》还无法解决您的需求,请继续看我们为您准备的“新农村改造建设方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