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村小组新农村建设方案 > 导航 > 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

村小组新农村建设方案

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

按照单位的工作要求,我们要精心钻研一份工作计划出来。做好工作计划有利于工作按自己的安排顺利进行,工作计划是否有效和什么有关?或许"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

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
一、夹皮沟村基本情况
××沟村位于市区西南侧,沿303国道与××市交界处,四面环山,环境优美,林业资源丰富,属于山区地带,距市中心8公里,全村辖13个行政组,725户,总人口2369人,其中职工户23户,75口人,共有劳动力500人。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44.6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7,水域面积2.6公顷,耕地面积243.2公顷。全村有线电视安装率达到98,程控电话入户率达95%,自来水普及率100,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0,生态环境良好。20xx年夹皮村村本级纯收入4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353元。

二、夹皮新村建设的重点
1、农民增收致富方面
目前,全村现有70以上的农民有自己的致富项目,从事种植业村民约200户,主要以栽培贝母、林下版权所有!参、草莓为主;从事养殖业的农民150户,主要项目有饲养本地鸡、鸭、鹅、獭兔、养牛、猪等。夹皮村将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通过以下几个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种植业项目
(1)20xx年通过引导农民发展贝亩和林下参种植项目,使贝亩面积达到280多亩,林下参面积达到300亩,年可收入60万元。
(2)20xx年扶持村民娄景凤发展种花项目,年可收入2万元。
(3)继续发展草莓种植,使草莓面积达120亩,年可收入12万元。
(二)养殖项目
(1)养殖獭兔:20xx年××村已建成獭兔养殖基地,当年存栏1500只,20xx年计划发展到2500只,年收入10万元。
(2)养猪项目:20xx年通过重点扶持邵芝朋、杨再久等养猪大户的发展,使全村猪出版权所有!栏达900头,年收入54万元。
(3)养殖黄牛:20xx年继续鼓励农民养殖黄牛,使年出栏130头,收入13万元。
(4)养殖家禽:20xx年,通过扶持李造林等养鸡大户,带动零散饲养户共同发展,使夹皮片各户养鸡、鸭、鹅达300户,5000只,年收入15万元;使江沿片养鸡达200户,约4300只,年收入12.7万元。
2、基础设施方面
一是水泥路建设:××村已建水泥路24公里,巷路4公里,边沟硬化1500延长米,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屯屯通水泥路,水泥路硬化率达到95。为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计划继续修建乡路:
(1)20xx年计划修水泥路7.5公里,总投资205万元。江沿六组:从五组板桥至六组李忠义房下叉道口,路总长4.5公里,宽4.5米,建4个桥涵,1个桥梁,需向上争取130万元。
江沿一组:从董全满门前至岭上和303国道相接,路总长1公里,宽4.5米,总投资25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10万元。
夹皮一组:从村南头桥至一组屯内,路长1公里,宽4.5米,总投资25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10万元。
夹皮七组:从王凤文房后于303国道相接,路总长1公里,宽4.5米,总投资25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10万元。
(2)20xx年计划修路2.5公里,总投资60万元,其中:自筹35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25万元。
江沿二组,从屯内张宝福门前修路,全长1.5公里,宽3.5米,总投资35万元,其中:自筹20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15万元。
江沿四组,屯内路,从四组桥头至大园套东河沟,路全长0.5公里,宽4米,总投资12.5万元,其中:自筹7.5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5万元。
江沿五组,屯内学校后,修路0.5公里,宽4米,总投资12.5万元,其中:自筹7.5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5万元。
2、村部、文化室和计生室建设:20xx年计划在夹皮学校与临道处新建二层楼村部,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村部内新建文化活动室80平方米,室内安装电视、购买各种图书、完善文体设施;村部内新建计生室15平方米,总投资55万元。
3、校舍改善:夹皮希望小学已实现楼房化,从根本上改善了教学条件,20xx年计划投资1万元,为学校购买30台微机。
4、卫生室:夹皮村医疗卫生站现有床位5个,基本满足村民求医问药的需求。
5、河坝、堤防:20xx年计划在夹皮5组修河坝200延长米,该项目20xx年已上报水利局,总投资18.5万元。20xx年计划在夹皮村屯内修堤防100延长米,投资1.5万元。
20xx年计划在夹皮村后修河堤400延长米,投资10万元,其中:自筹1万元,缺口9万元。20xx年计划在江沿河口四组修河坝200延长米(07年末完成),

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第2页

投资7万元。
3、农村环境方面
1、杖墙和边沟:20xx年已完成杖墙统一1000延长米,20xx年将在××六组进行板杖统一150延长米,板杖墙总投资1万元,其中:自筹1000元,资金缺口9000元;将在六组石砌围墙150延长米、在村屯内石砌围墙300延长米,石砌墙总投资2.8万元。
2、美化、绿化、亮化、洁化工程:20xx年计划在文化活动小广场和沿街花池中种花,投资4500元;绿化村屯主路1.5公里,投资6000元;沿村屯主路安装路灯13个,投资5万元;对村屯内卫生实行专人清洁、管理,投资4000元。以上工程计6.45万元。
3、改水改厕:
(1)为解决夹皮5、6组、江沿2、3、5组自来水管道老化问题,20xx年需新建水井2座,维修管道700延长米,加长管道300延长米,总投资13万元。
(2)20xx年新建标准化厕所30座,总投资1.5万元。
4、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
总计45万元,其中:
1、(20xx年新增企业纳森木业、金恺威药业、双鑫原料基地,年产值4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2、夹皮村两个参场,年收入15万元。
3、卖林木木材收入25万元。
4、租赁房屋、红松果林、林下参、山场费用收入5万元。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集体经济实力不强,乡村投入不足,发展缺少资金。
2、农民习惯于传统的各自单独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后续力量不足。
3、交通、信息等产业发展缓慢,导致项目的发展跟不上市场。
4、夹皮村依山傍水,水资源、林业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缺少好的开发项目。

fwR816.coM精选阅读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文章标题: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镇政府西北17公里,以北至总排干,以南至银五公路,以西至六排干,以东至西沙河渠。我村有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58户,人口1570人,劳力700人,有可耕地10517亩。种养殖情况,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番茄、小菜籽,其中特色种植占总播面积的10;全村现有牲畜4720头(只),其中羊4100只,奶牛5头,肉牛30头,猪400口,家禽500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30元。村集体收入(或积累)达到20xx0元。乡村道路达到20.5公里,绿化3公里。村庄规划实现三打通7个社。上自来水4个社170户,通有线电视3个社110户,通电话7个社110户,砖木结构住房达到20,建有标准化圈舍60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本文属 =站-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 ,更多原创]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培育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根本,以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整治脏、乱、差、绿化村庄、美化家园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突破口,以农民生活城市化为目标,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总体思路及目标步骤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区、市、县三级有关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导,以“三种模式”(基本改造型”、“普及推广型”、“示范引领型)为标准,以产业强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依法治村为抓手,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此篇范文为 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 外部链接]
预期目标:到20xx年,建成“基本改造型”7个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四、“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建设内容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培育农业支柱产业。围绕“三为而种”和“五化组装配套”,依托龙头建基地,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以种植高产\高效特色番茄为主,以党员、村社干部为主。到20xx年种植面积达到总播面积的30以上,亩均收入1300元,使人均收入达到20xx元。

2、壮大畜牧业。围绕“三、十、百、千”工程,发展规模化养殖业,主要以发展肉毛兼用型德美羊为主,争取帮扶资金,重点发展二、六社,让利于农户。到20xx年羊的养殖规模达到20xx0头(只),农民来自羊的收入达到20xx元以上。

3、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结合我村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民用水协会“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权利。进一步完善番茄这个红个产业,从种植到购销全部过程中,村里将派专人进行监督。

4、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如何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十一五”期间,转移劳动力200人。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1、农田水利建设。每年完成平地缩地1000亩,到“十一五”末,完成平地缩块5000亩。“十一五”期间,努力争取国家投资,实施农业开发工程,改造中低产田10000亩。

2、林业生态建设。到“十一五”末,乡村道路20.5公里全部绿化,村屯绿化3个。主要采取由村里拿钱做工程,实行“谁栽植、谁管护”的原则,加大生态建设。

3、乡村道路建设。“十一五”期间,雇佣专人看守,养护乡村道路,保证乡村道路路面平整、砂石化、阴雨天畅通无阻。

4、村庄规划建设。“十一五”期间,将其余3个社安上自来水,全面解决全村人畜饮水问题。结合村屯绿化,乔、灌、花、草、果一齐上,绿化、美化相结合,广泛开展以“清五堆”(土堆、石堆、柴堆、粪堆、垃圾堆)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环境卫生清理活动,并形成长效清理和保持机制,使农村生活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十一五”期末,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

(三)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村组

1、大力开展科技培训。针对本村的产业经济和特色,每年开展大规模科技培训1次,培训农民300人次。加强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召开信息发布会、产业化恳谈会的形式,及时为广大农户、企业提供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第2页

农畜产品市场、科技、流通、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2、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利用每年一次一的科技培训大会,对评选出的文明社、产业带头人、好婆婆、好媳妇等进行表彰,提高农民文明素质。

3、抓好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扩建综合文化活动室1座,组建四社秧歌队1支,经常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4、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自觉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5、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达到100。

6、创建“平安村组”,民事调解组织健全,做到小不出社,大事不出村。

(四)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1、坚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定期向群众通报村内重大决策问题。

2、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定期向群众公开收支情况。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3、建立干部与村民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就有关重大问题征求村民意见。

4、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规范约束村民行为,争当文明社员。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顺利进行,各村均要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小组,组长:张建民,副组长:王乐珍、王过计、王铁梅,成员:各社社长。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放在突出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长抓不懈,保证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2、科学制定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地系统工程,必须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和上级的政策扶持、措施情况,以群众为主体,协调农、林、牧、水、土地、交通、文化、卫生等部门,深入实地,科学决策,制定符合实际的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抓好落实。

3、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各站办、各中心要积极配合、全力以赴。镇领导主动和县政府、县职能科局协调联系,投钱、投物、投技术,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4、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工作重点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并及时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


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

一、根据乡域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确定加北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1、加北村的性质是:以生态农业,绿色蔬菜为第一产业,以畜牧业、渔业及多种产业为第二产业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2、加北村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在完全保护耕地,重新规划用地布局,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农田水利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村域闲置土地的作用,拓宽产品种类,发展多种经营,实现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模式。

二、加北村的发展目标:

1、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调整用地布局,为经济建设创造有力的外部条件,使全村用地结构趋于合理。

2、全面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副产品,产品初、深加工,综合仓储,产品销售、牧业、渔业、旅游、文化等综合产业体系。

3、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敬老托幼、技能培训、扶贫、社保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4、造林增绿,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各级绿化体系,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空间。加强基础设备建设,为确保生产发展和创造良好居住环境创造条件。

5、制定防灾规划,防止火灾、风沙、山洪泥石流等对村庄的危害。拆除、重建危房,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6、以工补农,以园带村。把加北村建设成“用地布局合理,生产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组织便捷,各项功能齐全,生活环境优良,地方特色突出,乡风乡俗文明,村庄面貌一新,村民生活富裕,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现代化新农村”。

其发展计划实现目标是:“一年启动,二年实现,三年变样,五年达标。”!

三、局调整村庄布与体系结构

中心村基本保留完整,将畜牧养殖业尽量集中移出中心村,安置于下风向水草丰美处,使人畜分离,避免疾病的传播,原加漠公路南侧适当修建新住宅小区及公共服务设施,靠近加漠公路一侧拟建一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扩大当地农产品、山产品的销售范围,在村内适宜地段开发旅游业,从而带动村内服务业的发展。

道路形成一纵一环为主,网格支路为辅的道路体系,即将原加漠公路、贯通主街,国税一路及加北一路进行全面改造,形成环路,东西纵向贯通主街拓宽改造形成纵向主轴,其它现有沙石路基本呈纵横交错的方格网格,这样就形成了加北村以现有路网为基础,做适当调整,改造切实可行的村镇体系结构和布局。

四、人口规模与结构

1、人口规模:

现状:9个自然屯,8个村民小组,共有923户,3057人。

预测:未来达到,

2、人口结构:

现状:共有923户,其中从事农业生产500余户,畜牧养殖业80余户,其余为亦工亦农人口。

预测:规划实施后,从事农业生产村民户数维持在500户左右,畜牧业采取集中养殖措施,使畜牧养殖业村控制在30户左右,利用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农家田园式度假项目。规划20户左右村民从事旅游业、服务业,其它村民安置于村办工厂及农产品及小产品经营,从而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得到安置,并加快农转非的速度,使中心村向城镇化靠拢。

五、提出各项基础设施与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议:

1、道路设施

(1)、现状:村屯内部道路体系不完善,

共有13条路面,全长17.5公里,

其中只有原加漠公路为水泥路面,宽只有6米,其余均为村间小路,且路况较差,道路配套设施不完善,电线杆零乱,存在不安全隐患,极待改善。

(2)、道路整治规划配置建议:

结合现状的主要道路,确定道路布局形式,对现状道路进行硬化、宽化、拓宽改造同时调整道路竖向,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对原加漠公路,贯通主街,国税一路及加北一路进行全面改造,其主路形成村内环状道路系统,以该系统为中心,对其余现状道路进行综合整治。保证主路系统为水泥路面,其余道路路面铺装形成,根据村内具体情况确定。主路系统单侧设置路灯,其余道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灯饰亮化,主路红线宽度为18米,其余道路均为9米。道路两侧设排水沟,其具体形式为明沟,主干道两侧明沟设置加盖板,街道两侧设街道树,加强干道绿化,保证路面洁净、平整。

2、供水设施

(1)、现状:

村内现有自来水用户达345户,占全村的29%,其余村民均使用机井供水,全村共有深水井9眼,深度可达100余米,水质较好。现有自来水供水管网埋深较浅,村民用水量较少,冬季自来水易冻,村内现有农田无灌溉和防涝措施,村内大部分无室内消防水

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第2页

源。

(2)、供水设施整治规划配置建议:

解决村内自来水问题,对现有机井水质进行化验,如不符合标准,将修建几处水塔,进行处理,保证自来水水量充足,使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确定输水工程管线走向,及水源保护措施,将自来水管网进行整治,深埋。增加自来水加压设施,保证室内消防水源。

3、排水设施:

(1)、现状:

主要街道采用明沟排水,其余道路及用户无排水设施。

(2)、排水设施整治规划配置建议:

根据生产、生活污水量及雨水量,结合地形现状统一设置村内部排水系统,划分排水区域,实行合流制的排水体制,全面进行下水道、渗水井、排水沟渠的建设与改造。排水应结合道路建设一并改造,可采用明沟或暗渠的方式。确定排水沟渠的横断面,明确污水处理方式、规模及等级,确定污水排放地点。近期规划生活污水及厕所污水用渗水井处理,地面雨水利用道路两侧明沟或暗渠排放,规划远期根据地势高差沿道路规划几条排水管线,将村民厕所改为室内冲水式。

4、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设施

(1)现状:

村内已基本解决村民生活用电,全村共7处变压器,其中100千伏安一个,63千伏安1个,其余均为30千伏安变压器,无工业用电。通讯基本畅通,但室外电缆杂乱无章,影响村内道路交通。有线电视覆盖率仅达到20%。

(2)设施整治规划配置建议:

根据工业用电量增设工业用电变压器。通讯及有线电视采用地下管网,结合现状现形村内道路系统,尽量做到铺设合理,不影响整体环境,使入户率达到100%。

5环境卫生整治

(1)现状:

村内每户农民家中均有室外厕所,其中20xx年将50户室外厕所改为无味厕所,村内现状只有小学及乡政府两处公厕,生活垃圾入家畜粪便堆放比较散乱。

(2)环境卫生整治建议主:对村内室外厕所进行统一改造,有条件的村民可在室内修建厕所。增设公厕,集中堆放垃圾,确定村内部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和外部垃圾处理声的位置与规模,确定垃圾处理方式,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现状提出人畜分离的改造方案,提倡村庄牲畜村外集中圈养,合理确定牲畜圈养的场所,其场所位置应考虑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

6主要公共建筑配置

(1)现状:

村内公共设施建筑不完善,村内现有小学一处,共有7个班,学生204人,老师17人,教学楼共三层,教学设施较完善,但室外操场场地不平整,易积水。村内现有卫生院一处,共有医务人员5名,4名初级职称,1名药剂师,医疗设施不完善,无敬老院及幼儿园,村内无大型公共场所。

(2)主要公共建筑配置建议:

对现小学进行整治,平整操场,增加运动设施,将现有卫生院建筑进行拆除,并在原址上进行新建,在中心区附近建设一处农民休闲广场,并在广场周边修建幼儿园及敬老院各一处,对乡政府及村政府进行改建、扩建,以满足行政办公的需要。

六原则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与主要用地指标,选择建设发展用地。提出镇区的规划范围和用地的大体布局。

1、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和建设用地选择三部分。

(1)、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为70平方米/人。

(2)、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居住建筑用地60,

公共建筑用地8,

道路广场用地12,

公共绿地8,

工业建筑用地12。

(3)、本项目为对加北村进行整治规划,所以建设用地位置不变,只是将其中一些地块性质进行修改,并在村子原建设用地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用地。

2、村区规划范围:在原村建设用地的基础上,东西方向的具体位置及面积待测量图完成后共同确定。

3、建设用地的大体布局:

(1)、居住用地大部分对现状民宅进行改造,基本上保持性质不变,将现状危房拆除重建,另外在现砖厂地段及其东侧规划标准化农村住宅小区50-100户,做为安置村内需动迁的村民。

(2)、公共建筑用地平均分布在居住用地内,一些公用的设施布置在村中心附近,另外在村西侧接近加漠公路规划一处农贸批发大市场。

(3)、道路用地尽量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扩建,并在村附近规划一处农民休闲广场。

(4)、公共绿地:村内公共绿地主要以道路两边绿化带及中心休闲广场绿化为主,另外在西侧池塘处规划一处以农家特色为主的旅游渡假场所,该区域需覆盖大面积绿化,养殖场和居民村之间设置植树隔离带。

(5)、工业建筑用地选址要靠近加漠公路,原则上不占用农田及耕地,并设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6)、养殖业采取“人畜分离”的原则,将养殖基地移至村东西两端的草场上。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


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

X村20xx年“三村四化”总体规划
X村委会紧接曲靖城乡结合部,曲鸡路穿村而过,辖6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2554亩,其中水田0.51亩,有农户1226户,总人口5001人。20xx年经济总收入39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1元。村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有党员121人。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养殖、加工、铸造、建筑、塑钢、猪鬃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建有滇东北畜产品交易市场一个,每周日交易大牲畜1500头(匹),仔猪1200余头。为了进一步推进区委、区政府“三村四化”战略的实施,加快X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结合我村具体实际,现提出20xx年X“三村四化”建设总体工作规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以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为目标,坚持面向市场调结构,增收富民建新村,积极探索依托城区,服务城市,发展自我的新路子,大力推进“三村四化”战略,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把我村建设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使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村级集体经济、村容村貌、村民素质、村风民风、社会秩序、村组干部公认程度在全乡领先,全面推进全村小康社会进程。
二、工作目标:
到20xx年全村初步建立起以现代工业为支柱,以现代装备为手段,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现代管理方法为保证的农村经济现代化。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对辖区内的规划布局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彻底改变其落后面貌,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
三、总体规划:
(一)农村工业化:
1、投资3000—5000万元,计划4、5小组建设占地110亩的非工业园区,采取租赁和合资筹建,努力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大力实行招商引资,引进外来有志之士来投资办厂,搞活地方经济,增加人均收入。项目建成后将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规范的经营场所。
2、投资1700万元,计划在曲鸡路以南、滇东牲畜市场旁5、6村民小组规划建设占地50亩的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市场建成后,可容纳废旧物资交易摊位100余个,同时,将极大地拓宽X集镇现已初具规模的铸造、机械配件、塑料加工产品的销售渠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发展民营经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个体工商户现有266户,20xx年递增40户,达306户。私营企业现有21户,20xx年新增9户,达30户。
4、招商引资。20xx年新引进投资500万元的工业企业3户。
(二)农业产业化
1、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计划新建露地蔬菜基地300亩,以种植黄瓜、番茄等果菜类蔬菜为主。
2、在水稻种植上,积极引进和推广良种,适时提纯复壮、更新品种、推广科学施肥、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效;认真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推广省时、省工、省费用、高效的农药、除草剂等,减少损失。
3、充分发挥X牲畜市场作用,巩固提升“三高母猪”产业,发展“三高”母猪养殖户150户,建设圈舍3000平方米,引进优质“三高母猪种”300头,带动农户养殖“三高母猪”的积极性。
4、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和其它生产要素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拍卖、租赁、合同等形式实现种养区域化,经营规模化。力争使农村种植业的规模经营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60%以上,畜牧业的规模经营达到70%以上。
(三)住房新型化
(1)结合金江路二期工程的推进,重点对涉及到的龙骨村、下X村和以及曲鸡路葫芦口涉及到的李家村三个村民小组,按照农民小区标准和先拆旧房,后建新房,不占用耕地的原则,调整布局、全面规划,进行新村的规划、安置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统一住房样式,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民居住环境舒适、安全、方便,打造花园式现代化新村。建设户不少于250户,为其余村民小组新村建设树立典型和样板。
(2)对其他村民小组加大旧村改造力度,以整治脏、乱、差为切入点,重点放在搞好村内硬化、绿化、美化、净化的“四化”上,消除私厕,建盖灭害化公厕,规范“三堆”,使农村人居环境朝着文明、卫生、舒适的方向发展。
(四)社会和谐化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标语、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三村四化”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小康步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社会各界能人志仕参与、支持投入到这项系统工程上来。
(2)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扩大广大党员群众对“三务公开”、新村规划安置、旧村改造、卫生管理、绿化美化、公共设施建设等工作的知情权,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3)以“平安村组”的创建为

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第2页

契机,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村组群防群治体系的建设、巩固和完善,加强村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排查、纠纷调处工作,有效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和上访事件的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定有序的良好环境。
(4)严格控制无计划超生二胎,加大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出生率,把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5)搞好教育事业,继续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贯彻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知识,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好普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搞好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法律意识,提高村民的文明程度,养成健康向上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使全村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6)经常了解掌握群众的疾苦,关心他们生活、生产,把农村社会低保、救灾救济落实好。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文章标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一、村情概况
玉龙县黄山镇五台村委会**村,位于玉龙新县城规划区内,西邻县城中央核心区,南接丽江景观绿化带,北靠丽江人家居住小区,是玉龙县典型的“城中村”之一,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全村共有135户(其中村民126户),总人口574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人)。全村原有土地总面积2645.47亩(不含林地面积)a20xx年,县城建设征地2038亩,现仅剩752.22亩土地,其中:仅有护城河以北的农用地111.“亩(耕地79.67亩),人均耕地仅有0.15亩。全村征地补偿安置费总计2266.63万元,其中村集体提留304.56万元,兑现给农户1962.71万元(人均3.2万元)。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7.54万元,人均收入为3300元。
二、规划建设思路
区县分设以来,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村的规划和建设始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将**村确定为玉龙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力求在“城中村”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从而为少地农民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规划和建设方面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服从城市总
体规划的要求,与周边区域相依托,优势互补,唇齿相依;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发挥优势,建设具有现代化居住功能和典型纳西族特色村落并存的村庄,谋求长久的生存之路。
**村的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美化、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的要求,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县城建设相配套、相适应、相发展、相稳定的原则,将545亩土地的规划和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协调统一,与县城建设同步实施,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村建设成为集纳西民间民俗饮食文化村、商贸区、休闲娱乐区以及安居住宅区为一体的小康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情况
针对**村显要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城市规划状况,**村的规划采取分块布局的方法,有目的的对各个功能分区进行安排部署,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实施: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按实施步骤分为一期建设项目和拟建项目两大部分,投资总规模达1.5亿元。
1,一期建设项目。包括村民安居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两个项目。
①村民安居住宅区。安排在整个规划区中央,总用地133.93亩,共安排住宅160幢,每户占地面积为210平方米,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村民安居住宅项目一次性签定建设合同,每幢造价21.8万元,总投资3400万元。项目一期工程建设80幢,拨付资金600万元,现已完成近三分之二的工程量。
②民俗饮食文化村。总用地260亩,共安排民居庭院160院,每户占地面积435平方米,院落形式为典型的纳西民居三坊一照壁,正房统一建设,总投资2400万元,另外两坊利用现有房屋优化整合。项目一期工程拨付资金500万元,已完成68幢民俗院主楼建设。
2,拟建建设项目。包括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购物中心、美食城、娱乐城、休闲步行街、活动中心和零星开发地的开发建设。
①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位于村子北部,与城市规划的居民区相配套。总用地27.15亩,建筑面积120xx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现已完成土方回填,预计9月份可完成市场建设。
②购物中心。规划中的购物中心占地面积13.邸亩,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配套停车场和广场,将是一个方便快捷的购物场所。
③美食城。位于**村西端,紧邻县城中心区,总用地30.87亩,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足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④娱乐城。与美食城一街之隔,总用地21.83亩,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⑤休闲步行街。位于娱乐城与滨江绿化带之间,以经营酒吧、茶室为主。总用地1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将会营造一个亲切宜人的环境。
⑥活动中心。位于**村的中心部位,总用地12.16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是一个集办公、集会、活动、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
(二)道路规划。道路规划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各个区域按功能需要规划内部道路系统,并与城市道路相衔接。
1,纳西民居村落:主道设计宽12米,其中车道为8米,人行道各2米,巷道3米和4米,道路四通八达,通达能力强;路面相对较窄,与村落形态相协调;道路线型曲折多变、自由灵活,力求达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效果。
2,村民住宅小区:主道设计宽8米,并有不同宽度的绿化和停车空间,宅前小路控制在4.5米以内。
(三)电力电信工程规划。村民住宅区、民居村落和商业设施三大部分各设一个变压器,电力、电信线全部采用埋地方式敷设。
(四)给排水规划。给

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第2页

水采用自来水,与城市供水管网接口,污水采取分片收集预处理后再集中排放的方式。
(五)市政设施规划。整个区域设置完善的路灯照明系统和夜景照明系统。为使规划区范围内有一个干净优美的环境,村民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共安排8个卫生达标厕所,垃圾采取每天早晚定时清运的方式处理。
(六)防洪规划。县城规划中的两条水系穿过村子,雨水经排水沟收集后集中排放到这两个水系中。
(七)绿化规划。民居院落绿化主要在房前屋后,绿化树种以当地高大乔木为主,辅以特有的月季、蔷薇、金银花等,尽量营造一个绿树掩映的原汁原味的纳西族村落。村民住宅小区以梅树河为主,两岸种植揪木、杨柳等高大乔木,形成一个贯穿全村的绿色走廊。商业设施主要考虑临街绿化和局部内院绿化,以乔木和灌木相结合,树种根据规划要求以本地树种为主。
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把五台村委会**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村小组新农村建设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