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活动总结 > 社会实践报告 > 导航 > 抗战70周年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抗战70周年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

不知不觉之间,活动就已经结束了,在此次活动结束后是时候写一篇总结了。写总结有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吸取教训。是的,这次的总结是不会被我们落下的!只是实在是很头疼,我们应该怎么写好这次的活动总结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抗战70周年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今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理学院、信息学院以及材冶学院7名同学组成团队,奔赴延安,以中国共产党与中流砥柱为主题,探寻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的艰苦抗战历程以及他们为抗战胜利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厚厚的黄土地上,在这母亲黄河之畔,生长着一群华夏儿女,救国图存,挥臂呐喊来到延安这片土地,一切好像就在眼前,历史似乎又重新演绎,令人心神激荡,热血沸腾。

延安精神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基础之上,在抗日战争艰苦时期的延安的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这在当时是全国人群中刮起了延安风暴,而延安,就是风暴的中心。

中央大礼堂

杨家岭,这个原本寂寂无闻的陕北小山村,因中国共产党和中共中央的到来名扬中外。这里产生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百团大战、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中共七大;这里诞生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光辉著作:《整顿党的作风》《新民主主义论》《愚公移山》。毛泽东在这里写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重要文章。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间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铜像名为高瞻远瞩,毛主席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高瞻远瞩,一身浩然之气,存于宇内。

各种历史照片和革命文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在那艰苦的环境中,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更让我们敬佩与感动。

我们与馆内工作人员交流交谈,她们向我们介绍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战争的硝烟,延安的枪声,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伟大的延安精神将薪火相传,伴随人民永存,这座灯塔永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将铭记先辈们的付出与努力,继承和发扬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

Fwr816.Com品读分享

南京抗战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


为更加深入了解南京地区民间抗战史,我们社会实践团队计划走访南京民间抗日博物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抗战遗址、南京市向阳敬老院、荣平康复中心及金陵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地对现存抗战老兵的生存情况进行调研以及对南京地区民间抗战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汇编。

访问南京民间抗战史料馆

实践活动的第一天,大家一起走访参观了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储藏了大量有关南京民间抗战的真实历史,由此我们对南京民间抗战史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了解了日军侵华、占领南京的罪恶事实。通过一幅幅再现屠城史的黑白照片,一幅幅不屈抗战的真实记载,博物馆种种历史事实照片的呈现和真实历史文字的叙述,我们了解到了当年英勇的中国人为了保护家园浴血奋战的经历,了解到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生活的不易。通过参观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地,让我们对中国抗战历史有了更为清晰更为深入的了解。

志愿服务参加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七七事变纪念活动

纪念抗日战争77周年这天,我们团队在这特殊的一天里,作为七七事变周年活动的志愿者,陪伴16名抗战老兵及其亲属组成的参观团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悼念活动,与老兵们共同追忆抗战岁月、缅怀遇难同胞。在现场,我们亲眼看见许多老兵在看到馆内重现的日军杀害中国人民的情景时留下了泪水,他们的悲恸之情我们由此感同身受。在休息期间,我们与老兵促膝谈心,众多老兵爷爷给我们讲了当年真实的故事,同时他们也反复给我们强调勿忘国耻,好好学习。通过纪念七七事变志愿服务的活动,我们深知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正视历史,牢记历史,铭记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走访向阳敬老院老兵爷爷

按照事先的计划,我们同样也拜访生活在向阳敬老院这边的抗战老人们。我们有幸见到了五位抗战老兵爷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让我们不由得惊叹。虽然他们年岁已高,但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降低。他们每天去锻炼,看报了解时事新闻,练书法,写日记等等,让生活充实而有意义。看到这些活到老学到老的抗战老兵,我们也被他们对生活的那份爱所感染。此外我们这次不像前一次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么短暂的跟爷爷们接触,而是通过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来了解他们。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收获到了珍贵的一手资源,同时爷爷们也给了我们关于我们社会实践各种建议和意见。

寻访南京民间抗战遗址

寻访南京民间抗战遗址工作主要是走访涉足草鞋峡、利济巷2号(慰安妇遗址)、雨花台、灵谷寺、燕子矶等一系列民间抗战遗址。由于那几天天气较为闷热,团队的小伙伴们又常常在外奔波吃不消,于是我们兵分两路分批次出去走访遗址。令我们失望的是,我们希望研究的7个民间抗日战争遗址。除了雨花台和灵谷寺保存较为完好外,其余几个遗址都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已经看不出曾经发生的动乱,因此给我们的走访计划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只能选择其中有真实价值的遗址来作为我们的实践考察对象。

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等档案馆史料搜集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团队在涉外实践这一方面有了很足的底气,但是在具体的资料掌握方面还存在欠缺,之前的资料来源只是学校的图书馆。为了弥补欠缺,今日我们兵分三路去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和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进行资料搜集。我们资料搜集四个方面,主要是老兵口述抗战史、南京保卫战、走访南京抗战遗址以及同时期的社会热点。

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对南京民间抗战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与汇编,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侵华罪行,提醒了我们要牢记历史、莫忘国耻,展现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新形象。同时,这次社会实践也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积累了社会经验,提高了自己团队协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走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按照团中央和团省委的部署要求,暑假期间校团委、各学院精心组织开展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校数十支社会实践团队、数百名学生,先后奔赴山东、江西、陕西、四川、西藏等地,踏访红色足迹,重温抗战历史,在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传承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建筑学院组织指导的18名学生,参加了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主办的井冈情中国梦XX年暑期社会实践季专项行动。在这里,队员们全部接受军事化管理和学生委员会自主管理,全程体验了三湾改编情景教学课、祭奠井冈英烈仪式教育课等,生动形象地了解了井冈山的革命历史。在为期九天的调研中,实践团师生以井冈山红色资源全息化手绘地图创作与综合项目拓展为主题,深入革命遗址和革命老区的街头巷尾开展访谈和现场调研,收集了井冈山地区的丰富红色资源信息,在综合调查数据分析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制作了独居特色的井冈山手绘地图,并打造一个以井冈山红色旅游为基础的全息化网上平台,顺利完成了此次调研课题。

临沂校区组织学生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辽宁省旅游局、辽宁团省委、辽宁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印象辽宁-梦想中国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专项活动。实践团利用5天的时间先后参观了锦州战役纪念馆、解放军空军一师、辽宁中旺集团、鞍山钢铁集团、赫图阿拉城、抚顺战犯管理所、雷锋纪念馆、蒸汽机车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等具有代表性及历史意义的地方。实践活动结束后,校区实践队成员完成了近万字的实践课题报告并已提交主办方。

土木学院青春追梦队一行9人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先后走进延安八一敬老院,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旧址,延安宝塔山等处,追寻、感受、体验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与崇高品格。他们读展板,探历史,慰老兵,温抗战岁月;看字画,听故事,观评书,感抗战精神。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枣园和王家坪,我亲眼目睹了老一辈革命家当年领导革命战争条件的艰苦,我们年轻一代要仔细体悟和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岩土132班刘倩倩在调研日记中写到。

理学院春风志愿服务队先后组织开展了参观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寻访抗战老兵等活动。在日照莒县夏庄镇李家石岭村,队员们拜访了抗战老兵、建国前党员苗文路老先生的家,认真聆听苗文路的儿子、85岁的苗希邦老人向队员们讲述少年时与父亲共同抗日,在敌人炮楼搜集敌情、侦查兵力部署等抗战故事。老人的讲述让我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学习抗战历史,真切地感受到抗战过程的艰辛,大家边听边记,心灵深受震撼和洗礼。计科143班史春天同学说,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勇担起历史责任,将爱国情感落实到学习工作中。

经贸学院组织动员广大学生利用暑期回家时间踏访当地红色足迹。同学们积极响应,在自己的家乡拍下了一张张照片,并用文字记录每一个感动的画面,表达了他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内心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深深期盼和诚挚的祝福。

通信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济南市商河县的烈士陵园,开展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寻访红色经典的实践活动。一束鲜花,一鞠默哀,一片凝思,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先辈的缅怀和对历史的纪念。

艺术学院黑铁山调研团一行6人来到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卫固镇黑铁山中国人民抗日起义地,参观抗日起义纪念馆。团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聆听馆长的讲解,详细了解黑铁山起义的历史起源、过程和结果,重温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光辉历程。调研团全体成员表示,要牢记党的历史,铭记党的宗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不住脚步地去学习和发展,把党的知识和精神传播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目中。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迎面是一座长18米、高5米的大型铸铜浮雕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顶部由15个方形藻井组成,悬挂着8口方形古钟,象征着八年抗战,蕴意着中国人民抵御侵略的警钟长鸣。再往里走,是一幅幅图画日本对卢沟桥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奋起抗战的壮烈情景。在参观中,我感受到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继续向前走进其他展厅,我们可以看到纪念馆内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文物、雕塑、模型,现场模拟数字场景、影视片及文字材料等丰富形象的方式展示了中华民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惨痛历史。展厅内威严的巨幅雕塑,不同主题馆内展出的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照片,一件件见证历史的文物,强烈的激荡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驻足在三维模拟场景前,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东北抗联、保卫华北、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台儿庄大捷、杨靖宇、赵一曼、放牛娃王二小,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雕塑无一不向我们讲述着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展厅中《日本侵华罪证展》、《侵华日军化学战罪行展》、《日军731细菌部队罪行展》、《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图片展》、《中国战区中美苏空军联合抗日史实展》、《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等专题展览向我们展示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中国军民英勇抗日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中国战场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贡献。

还记得在第一展厅,一幅幅展板,一幅幅真实的照片,还有九一八事变北大营沙盘模型。走进去,真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我走入了当时打仗的指挥间。逼真的模型显现出了在当时全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激烈的情形。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我军的将领,临危不惧,将国家大难事为己任,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第二展厅,一二九运动的浮雕令我印象深刻。浮雕上刻画出的人物栩栩如生:有喊抗日口号的人,有手拿图书的知识分子,还有团结一心的老百姓们,老百姓手拿抗日标语,嘴里不停的喊着抗日口号;脸上的表情很严肃,让我知道了当时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中,有一幅照片令我难忘,照片上有一个刚刚几个月大的婴儿,他穿着破烂的衣服,脚上穿着一双很小的鞋。他坐在铁道上无助的哭泣,而这个小男孩儿他为什么会哭泣?这张真实又扯痛了人们的心的照片,给了我们答案:他的家被日本人实施的大爆炸给炸毁了,爸爸妈妈也被压在废墟里,瓦片、屋顶、窗户在地上凌乱的一个压一个。战争是无情的,而正是这些帝国主义侵略者们,让如此幼小的孩子的心灵受到了创伤。

英杰已逝,青史犹存,刻骨铭心。

烟柳又绿,国耻莫忘,更当奋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复习历史,是为了不忘记那段历史。因为无论何时,忘记历史,将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历史还将重演。没有知识,没有稳定,没有强大的祖国就要挨打。刺刀与洋枪在敲开沉重国门的同时,也用血泪与屈辱教会了我们:要想跨入世界强国之林,赢得世界的尊敬,只有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那场战争离我们当代青年是越来越遥远,但我们如果因此而忘记那场战争,不吸取教训,那就是在我们脆弱的灵魂中安下一颗定时炸弹,自己埋下悲剧的种子。我们爱好和平,但更应该知道怎样保卫我们的和平。我们应当背负着耻辱铸成的历史,用哪怕几代人的奋斗,去实现一个伟大的承诺。

从抗日战争纪念馆出来,我们又去参观的曾经那令人愤恨的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方,那个记载着文化,同时也记录着国耻的地方卢沟桥。

卢沟晓月,燕京八景,这曾一度是我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见证,是我们伟大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见证,更是我国繁盛的见证。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卢沟桥长266.5米,桥上两侧共有1.4米高的望柱281根,两柱之间由刻着花纹的栏板相连,每个望柱顶端都有一个大狮,大狮身上雕着许多姿态各异的小狮,漫步于桥上,看着两侧栏杆的石狮子,惊叹于先人的雕工精巧,独具匠心。然而,正是这些石狮,在七十年前的那场战火的洗礼中,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这里践踏我中华土地,更目睹了我们忠勇无畏的先辈们,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东瀛倭寇,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尊严!

想我堂堂中华,泱泱大邦,引导了世界几千年的文明。然近代以来,国势日衰,列强入侵,一时之间,华夏大地狼烟四起,烽火滔天。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片片大好国土被迫割让, 1842年,签《南京条约》,租借香港岛给英国99年;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1858年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俄国。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割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叶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俄国。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巴尔咯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俄国最后,连日本这样的蕞尔小国也可蹂躏中华,甲午海战,夺我台湾、澎湖列岛。1931年9月18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扶持伪满洲国,继而占我热河,夺我资源,奴我人民。1937年7月7日,更是制造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年抗战,日寇屠我同胞三千五百万!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弱,中国没有强大的国防保护自己的国民。前车之鉴,国无防不立,国不强必亡!

七十年,转瞬即逝,曾经的硝烟已然消散,然而旧桥面的大小石坑,却依旧在诉说着曾经的艰难。

烈日当空,石雕上岁月的刻痕显得更加清晰,而这些石狮却更显得昂然挺立。从它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先辈们视死如归保卫祖国的精神,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正顶着骄阳,走向辉煌的未来。

永定河上,波涛已止,宛平城里,国耻难平。如今的宛平,卢沟桥与抗战馆相望,抗战雕塑园里,游者如织,以此,来回忆反省历史;以此,来祈祷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3500万亡灵!抗日英雄永垂不朽!古老的长桥记忆着历史的沧桑,铭刻着历史的教训。昨日烽火硝烟,,历历在目。前是不忘,以史为鉴,中国是大国,只有发展自己才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大力发展国防,才能保卫我们的人民与祖先留给我们的每一寸土地。

XX暑假抗战访谈实践报告范文

今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从1945到XX,七十年过去了,七十年很的确很漫长,但同时又很短暂,七十年的凤雨历程恐怕只有那些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老一辈革命家才能描述的最为真切了。他们是这七十年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你若向他们问起,在他们闲谈之余,抗日战争则必定是最让他们青筋暴起的回忆。7月15日至20日,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院粮食工程学生追寻抗日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对抗战精神的追求,分两组分别赴首都北京和郑州周边开展了为期5天的名为感悟历史,寻找真正的抗战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参观抗战遗迹,参观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相关展览方式进行,调查人数二百人,涵盖当地不同年龄、性别及收入不同的家庭。而参观抗战遗迹及展览,更使我们深入领会了抗战精神,也使本次实践活动成为人生中一次难忘的记忆。

实践第一天,早上06:08,北京组小分队一行6人抵达北京西站,一夜的颠簸与疲惫都在首都不甚凉爽的晨风中尽数散去,我们心中充斥着激动,每个成员都跃跃欲试。

8点20左右,小分队抵达此行第一个目的地:宛平城。宛平城在卢沟桥东,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七七事变爆发前夕,驻守宛平城的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110旅第219团3营及保安第1旅第2团第2营,共1400余人。7月8日凌晨,日军进攻卢沟桥和宛平城,中国守军在此坚决反击。

还没进宛平城,一股浓浓的历史感已经扑面而来,宛平城墙上斑驳的弹孔和墙下苍虬的松树,无声的向我们诉说着当年的历史。刚一进城,小分队发现了一队整齐穿着黄色队服,拿着红色小旗的爷爷奶奶们,上前询问才知道,他们是当地志愿者,维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前的秩序活动的,老人家说起来十分自豪,正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也是小分队的目标,我们便一起走进去。抵达纪念馆,离开馆时间还有40分钟,但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等候:周末出行的一家三口,外地来的游客,还有当地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参观的小学生。此时爷爷奶奶们已经开始维持秩序,小分队也开始了我们的工作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将调查问卷分发给不同的人群,抱着孩子来的父亲母亲,换岗下来的保安,墙边喝茶遛鸟的爷爷,还有等待参观的人们。不论老人。青年人还是孩子,大家都有着相同的认真的脸。不经意间,已经到了开馆的时间,小分队和众人一起排队领票进馆。美丽的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了馆内展览,从九一八事变的耻辱隐忍到七七事变的爆发再到最终取得胜利的欢呼雀跃。我们的心也随着时间的发展或起或伏。看到长廊里刻满了的烈士的名字,我们已经忍不住有了泪意。

离开纪念馆,小分队来到了卢沟桥。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而其为人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站在卢沟桥上,眺望永定河,下午的阳光扑啦啦兜头浇下,时光仿佛定格在那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似乎又听到了七十年前的那阵枪炮声

实践第二天,小分队来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从地铁口出来,小分队先是为进广场严格的安检吃了一惊,进入广场后,小分队先是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天安门以南、毛主席纪念堂以北,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中央。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103吨,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碑文。我们静静的伫立在纪念碑前,一块石碑,可能写不出历史的发展究竟,但站在石碑前,我们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抗日精神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引领无数人前赴后继,终究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离开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站在了天安门城楼前,为了迎接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天安门城楼的部分区域进行了修缮,我们没能看到天安门城楼的原貌。傍晚突然下起了雨。雨中的天安门别有一种大气与庄重。虽然天安门进行部分修缮,但依旧可以看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小分队没有带伞,虽然淋着雨但我们仍无法匆匆路过。大雨冲走地上的尘,似乎也冲净心上的尘

实践第三天,如果说第一天是历史古迹的直观冲击之行,第二天是精神心灵的双重涤荡之行,那么今天绝对算是抗战艺术的全面感动之行。

首先,小分队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于此同时,小分队依旧进行着我们的问卷调查工作。我们发出去一张张问卷,有的人接受有的人拒绝,还有的人愿意同我们讲讲他的故事。我们有幸采访到一位爷爷,七十岁高龄的爷爷看上去精神矍铄,不过五十的样子,爷爷并没有向我们透露姓名,却说了他是从事艺术文化研究的研究生导师,并为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爷爷跟我们讲了他对抗战精神的看法那是我们的民族气节,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助力!爷爷还说:现在的有些人不尊重历史,拿历史当儿戏,这是很可怕的,抗战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丢了民族精神无异于背井离乡。听了爷爷的话,我们心中对于抗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之后,我们来到了中国美术馆,在这里我们进行了北京市中最后一部分的问卷调查工作,在中国美术馆中,吴印咸老先生的摄影艺术展还原了那段振奋人心的抗日时光,它像一把重锤锤击在我们心上。照片中的人们衣着破旧甚至负伤,但从儿童到老人,大家的脸上都有相同的坚定,那份坚定甚至让人忘记了他们的贫困与伤痛,那坚定是对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对胜利的向往,是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央美术学院「接力」创作展更突出了青年一代对历史的思考与铭记。晚上,我们离开了北京。

实践第四天,我们来到了郑州市二七广场进行问卷调查活动,入伏天的二七广场有41度的高温,在烈日如炎的二七广场,在寻找身边的不同人群,在被接受拒绝了许许多多的遍数。或许这份简单的调查问卷显得单薄稚嫩,却是我们前期大量准备反复修改的结果。最终,我们成功结束了问卷调查的工作,小分队成员也成功晒黑了,可我们心情是明朗的,为我们的成果感到喜悦。

实践第五天,外出的活动已经结束,实践工作却还在继续,调查结果的分析处理让小分队成员操碎了心。可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3篇


XX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国家和民族多分危难之际,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华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的英雄史诗。

为了了解历史,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信念,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开展印象辽宁主题实践活动。XX年7月21日、22日红色夏日,青春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学院团委书记吴红的带领下来到大连万忠墓和日俄监狱进行参观学习。

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侵略军闯进旅顺在旅顺城区进行了四天三夜的疯狂屠杀!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婴孩均遭杀害。家家遭殃,血肉遍地,条条街巷血流成河。秀丽的旅顺变成血染的人间地狱。2万名无辜同胞惨死在日本帝国主义屠刀之下,幸存者只有36人。1895年2月,当地居民将死难同胞尸体分三处集中火化,骨灰丛葬于白玉山东麓。日军为掩世人耳目,曾经在墓前立一木牌,上写清军将士阵亡之墓。1896年11月,清政府委派直隶候补道员顾元勋接收旅顺,由他出面主持建立了甲午战争遇难同胞墓,并亲书万忠墓刻在一块石碑上。那时正是旅顺同胞遇难两周年之际,故在万忠墓前建享殿三间,殿堂匾额包以铁板皮,书万忠墓三。参观完万忠墓,每一名成员的内心都十分沉重,牢记国耻,勿忘历史。

参观完万忠墓,队员们来到了日俄监狱。旅顺日俄监狱旧址,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元宝房,这是一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监狱。 它由沙俄始建于19XX年,19XX年日军占领旅顺后接管并扩建了监狱。走进博物馆大门,青红两色的监狱大楼给队员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解说员告诉大家说:青色砖墙表明它是沙俄建立监狱时的原作,而红褐色的砖墙则是日军占领旅顺后扩建的部分。与世界上所有的监狱不同,它是世界上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三国连续修建、连续使用的一座监狱。它所关押的并不完全是中国人民,还有反战的日本进步人士以及美国飞行员等。最初,这里只有主楼和87间牢房。日军接管后,19XX年开始扩建,将牢房增加到275间,不仅有普通牢房,还有暗牢4间、病牢18间。1920年,这里改称为关东厅监狱。1926年,改名为关东厅刑务所。1939年最后定名为旅顺刑务所。成为监禁、迫害和屠杀中国人民和国际进步人士的人间地狱。旅顺监狱牢房建筑呈三层楼的大型放射状,每层牢房都是并列两排。队员们沿着黑暗的甬道走去,透过门上的铁丝网,可以看见囚室内部。

日寇在狱中杀害了无数中国革命者和国际进步人士。据原刑务所长田子仁郎供诉,就在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他还亲自指挥看守在绞刑室里秘密绞杀了抗日志士刘逢川、何汉清等人。日寇还烧毁了大批监狱档案,以掩盖恶魔罪行,使日寇统治监狱40年间究竟杀害了多少仁人志士,成为千古之迷。参观之后,每一位成员的内心都很沉重,可以想象到被关在这里那些爱国志士心中的压抑和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他们还曾在这里创造过党支部,让同学们对党有了更加崇拜之情。

这次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党走向胜利的重要因素。同学们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要忘记历史,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拼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抗战70周年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理学院、信息学院以及材冶学院7名同学组成团队,奔赴延安,以中国共产党与中流砥柱为主题,探寻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的艰苦抗战历程以及他们为抗战胜利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厚厚的黄土地上,在这母亲黄河之畔,生长着一群华夏儿女,救国图存,挥臂呐喊来到延安这片土地,一切好像就在眼前,历史似乎又重新演绎,令人心神激荡,热血沸腾。

延安精神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基础之上,在抗日战争艰苦时期的延安的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这在当时是全国人群中刮起了延安风暴,而延安,就是风暴的中心。

中央大礼堂

杨家岭,这个原本寂寂无闻的陕北小山村,因中国共产党和中共中央的到来名扬中外。这里产生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百团大战、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中共七大;这里诞生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光辉著作:《整顿党的作风》《新民主主义论》《愚公移山》。毛泽东在这里写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重要文章。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间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铜像名为高瞻远瞩,毛主席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高瞻远瞩,一身浩然之气,存于宇内。

各种历史照片和革命文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在那艰苦的环境中,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更让我们敬佩与感动。

我们与馆内工作人员交流交谈,她们向我们介绍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战争的硝烟,延安的枪声,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伟大的延安精神将薪火相传,伴随人民永存,这座灯塔永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将铭记先辈们的付出与努力,继承和发扬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

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xx年7月28日16时经历了24小时的长途火车我总于到了他此行的的目的地柳州。我的第一站是柳州解放纪念碑。

在柳州解放纪念碑前他留下这次开始活动足迹。离开柳州解放纪念碑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往已经联系好的当年解放柳州老红军家里,可惜它还是晚了一步,当我到老红军家的时候才得知老红军已于6月底7月初不幸逝世。老红军的家人告诉我:老人走的时候还惦记着你,希望你来了以后把他的骨灰洒在柳州解放纪念碑的周围。

20xx年7月29日上午我再次来到柳州纪念碑前来完成老红军最后的意愿。下午15时我坐上了开往海军某连队的班车上,在车上我一边在回忆与老红军认识时候的情景一边看着车慢慢的远离市区的喧嚣,开往深山里的部队。经历一小时五十分钟的颠簸总于来的此行的第二站海军某连队。该连队位于深山之中是海军的中最小的连队,连队虽小但其担负的责任可谓巨大。

在未来的日子里他都是穿着军装和战士们一起生活的。20xx年7月30日早上6:20当起床的哨声吹响时所有人都已经整齐待发为接下来的训练准备着20xx年7月30日早上7点部队战士们一结束早晨训练后,就马不停蹄开始了他们洗漱整理内务打扫环境的工作,虽然我所在的连队人数不是很多但是每个人都有他包干的环境,就连已经当了十几年的老士官也不列外!

20xx年7月30日早上7点30分一到值班员吹响了开饭的哨音所有战士穿戴整齐站在楼前等待开饭口令!

20xx年7月30日上午8点20分

在吃完早饭后开始今天的训练,训练一直到中午11点30分才结束,回到宿舍稍做休息后准备开饭。吃完饭后大家冲了个凉就开始午休了!有的人开始休息了,但有的人却无法休息。 在岗哨的时候我我问胡某在2部队的8年里有没有感到寂寞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退伍回家离开部队?胡某告诉我:在这样的环境里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家园,我有过想要退伍回家的想法,但仔细想一想我又舍不得这里!这里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问他你最喜欢的歌曲是什么?胡某告诉我在部队很多人都喜欢阎维文老师的《说句心里话》和《咱当兵的人》因为他唱出我们的心声!还想再问问其他问题时换岗的同志来了,来换岗的人是我曾经带的兵,看他肩上挂的领章让我不经想起我当兵时候的样子!从一名地方百姓到保卫祖国的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战士这一转变有谁知道,说有人都说解放军怎么怎么好,可做解放军的苦有谁知晓!

20xx年7月30日下午3点50时

值班员吹响午睡结束的哨音同时也宣布下午的安排队列训练!下午4点钟说有人员穿戴好军装在操场进行队列训练!在柳州深山里下午4点的太阳像是下午2点时候一样十分炎热,即使在炎热的天气部队的战士们依然进行着训练!(以下几组照片我在部队官兵顶住烈日训练时拍摄的) 当第一遍队列训练完后士兵们都已经汗流浃背了,可就在大家想要休息的时候连长发话了:第一遍不行,再来一遍在我们这些外行人看来动作已经很好了的时候他们可不怎么看,他们的要求要把动作做得很细腻。看到战士们一遍遍的在训练着,我也只能跟他们一起在外面晒太阳了。

20xx年7月30日下午5点40分时候结束了今天的的训练。

下午6点~6点半的时候是吃晚饭,其实6点20的时候大家就吃完饭了,6点大家都很自觉的去菜地为他们种的蔬果浇水施肥!当浇完菜地里的水大家回到宿舍后就开始体能训练服开始进行体能训练。晚上7点看新闻,从7点半一直到8点50大家一直在体能训练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经历一天的训练总于在9点的时候结束了,所有人都的去洗澡了,9点半一到值班人员吹响熄灯哨后连队周围一片虫鸣声,所有人都在这片虫鸣声中睡去除了站岗的!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和战士们过的就是怎样简单,枯燥还累的生活。一直到8月3日一早连长找到我,和我说:王琦啊!对不起你的军旅体验生活要提前结束了。我刚刚接到上级的命令,我部要去参加军事演习,下午你整理好东西我们派车送你出部队到市区。我说好的。在离开部队的连队官兵一起送我到大门口,临行前我的老战友们还和我说有空常回来看看,这里随时欢迎你!

活动感想:

通过这次活动是想告诉大家第一是我们的中国梦来不开这些为我们祖国默默无闻守关站岗的战士们,第二是虽然我们现在怎么好的生活是靠着无数英烈们为我们铸就的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第三是希望大家懂得勤俭节约的习惯不要铺张浪费。

大学生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


四点十五分,第一声闹铃响起,但是很快就没了声响。教室里依旧保持着沉寂没有任何人有起床的想法,因为大家真的很困,昨天晚上大家为了准备第二天的活动都是忙到很晚才睡。

四点三十一分,时间闹铃声此起彼伏,大家在这杂乱的噪音中很不情愿地睁开自己那双朦胧的双眼,美梦就此结束。在大家的相互催促中所有的人都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自己温暖的床铺,开始收拾各自的东西为今天的活动藤场地。

五点整,经过简单的收拾和洗漱后,大家准时在尚志中学的校门口集合向今天的目的地赵尚志将军墓出发。

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尚志乡以其特有的气息感染着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鸡鸣,青山,晨雾这山区的晨景让我们这些来自高楼耸立的都市大学生全然忘记了身上的疲惫,从大家的脸上丝毫看不出我们昨晚仅仅睡了不到五个小时。在院旗和会旗的引领下大家一个个精神饱满地开始了今天的活动。

出发前就听说尚志将军墓坐落在群山之中,一个美丽的山坡上。一位伟大的抗战英雄一生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断奔波在抗日战场上,牺牲后能够在家乡这片安静祥和的土地上安息也可以说是对他最好的慰藉。

当我们出了驻地发现校车已经在公路上等我们了,原来我们还有车坐。大伙一个个都在心底暗暗的为自己庆幸,以为我们可以这样顺顺利利的到达目的地。当汽车驶到一棵非常高大的柳树前停了下来,随同我们前来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们这棵柳树叫尚志柳,它生长在赵尚志将军生前房屋的前面,更令我们感到吃惊的是这儿竟然是全镇唯一一个可以让大型车辆调转车头的地方。而我们的车上行程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要徒步爬山了。

山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陡峭和崎岖,让人感觉不到此刻的我们正在山中行走,山间空气异常清新,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若隐若现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大家一路有说有笑,不断谈论着眼前看到的一个个壮丽的景观。很快大家将一个小山坡抛在身后,在眼前的山坡上一个写着尚志林的巨大石碑立在其上。

我们爬到这儿才发现尚志将军墓就在这块石碑后的一片开阔地,很简朴的两座坟,原来尚志将军的父母也被安葬在这里。随后尚志纪念馆的馆长项我们介绍说,这里是尚志将军的影坟,里面并没有尚志将军的遗骸而只有尚志将军生前写的一本书,因为尚志将军是在战斗中被叛徒出卖而牺牲的,由于尚志将军在对日战争中的英勇,日本人曾重金悬赏他的头颅,在他死后尸身也被日本人带走,最后不知下落。不过现如今在长春市净月潭发现了尚志将军的头颅,经过各方的努力尚志将军的头颅也将回到家乡,到时候这座坟不会再称之为影坟了。听了她的讲解我们对尚志将军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经过短暂的调整扫墓仪式正式开始了。首先全体成员向尚志将军墓默哀一分钟,然后由朱首俊学长代表全体成员进献花圈。随后全体成员在王灿学姐的带领下向尚志将军墓进行宣誓,宣誓结束后全体成员又绕行尚志将军墓一周。就这样一个简短的扫墓仪式结束了,随后大家在这儿停留了一会,因为朝阳市电视台要对我们一些成员进行采访,而其余的成员则站在这山顶上尽情地领略这大自然的馈赠和英雄的风骨。

扫墓结束后大家又匆忙顺着原路返回驻地,因为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参观纪念堂

从尚志墓回来,经过20分钟的行程,我们来到了尚志将军纪念馆,。 由于原馆正在休整扩建,现在的尚志纪念馆借用了尚志乡希望小学的两间教室。其中一号馆位于小学三楼,其中收藏了大量赵尚志将军生前用过的物品。

刚进门就能看到一个两米高的半身雕像,雕像为铜质,栩栩如生,仿佛一个尚志将军就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尤其是将军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蕴含着愤怒,这是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残杀我中国同胞的愤怒;仿佛蕴含着希望,是对祖国未来的希望,新中国成立的坚定信念。同学们纷纷向他鞠躬,为民族英雄献上我们深深的敬意。

馆长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赵尚志将军的父亲赵振锋,张振锋老先生本人就是一个爱国主义进步人士,早在赵老先生年轻时他就投身到反抗地主阶级压迫人民的斗争中,毁家纾难,他老人家当之无愧。所谓虎门出将子,赵尚志将军就是在赵老先生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并成为我国著名的抗日将领。一门忠义郎,云蒙第一家是对赵尚志将军全家的真实写照,赵尚志将军的兄弟姐妹全都投入到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潮之中。相比我们当代,那时的生活条件无疑是艰难的,但是尚志将军的爱国热情确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当代优越条件下的孩子所不能比拟的,同学们都被尚志将军所感染着,他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愈发高大起来。在一号馆的西南陈列着一口尚志将军所使用过的锅,到今天这口锅已经部分残缺,它静静地躲在纪念馆的一角,就那样静静地躺着,也许它正在回味,回味那伴随着尚志将军的日子,许多同学停驻在这口普普通通的锅前,思绪回到过去,我们仿佛看到了它在尚志将军的背上,随着尚志将军转战在黑龙江的深山老林中,他见证了将军们在吃草和树根的艰苦条件下依然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坚信中国在渡过革命的黑暗时期必然会建立新中国;见证了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贡献自己全部青春乃至生命的情景。西侧的墙壁上具体介绍了尚志将军的一家人在抗日救亡斗争中光辉事迹,其中有尚志将军的弟弟赵尚武在战斗中牺牲的介绍,对于赵尚武也许我们并不曾知晓,正如千千万万个革命战士一样,他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历史中他的名字没有多少人知晓,他的事迹没有多少人知晓,然而我们不会忘记,新中国大厦的墙壁上永远记载着他,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为新中国成立所做出的牺牲。由于一号馆的面积较小只有20平米左右,所以屋子里的空气很闷,温度也很高,馆长给我们仅仅介绍20多分钟声音就有点嘶哑了,但是接下来长达两个小时的讲解她一口水都没有喝,依然用精彩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馆内的每一件事物,赵尚志将军的每一个趣闻。所有的队员没有一个离场也没有一个叫热的,大家都认真地倾听着,铭记着我想这是因为尚志将军的崇高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都为自己的国家能有这样的抗日英雄而感到自豪。

一号馆的西北角陈列着赵尚志将军家的花瓶,也许你会问这和抗日有什么关系,其实,赵家在赵老先生当家之时是中上层的人家赵家富有,如果不去反抗当时的封建统治,如果不去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民族抗日活动中,赵尚志将军也许可以非常舒适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衣食无忧,不必在深山老林中忍饥挨饿,不用在白色恐怖下度日,不用会在三十三岁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说,如果不去抗日,赵家会继续发达下去,然而深切的爱国之情是没有办法抑制的,赵老先生先站了出来,投入到了反抗晚清斗争中,尚志将军站了出来,为了抗击日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赵氏一家,为了全民族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一个家庭,为了祖国的事业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我们没有办法不被感动,站在被封了的房子的门口,赵老先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坚定的做了下去。站在一片残垣断壁前尚志将军没有犹豫,依然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了抗日民族斗争中,毁家纾难又何足形容?云蒙第一家又有何过谦之嫌?一个氏族是只有尚志将军这样的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脊梁,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当时的社会多么黑暗,这个社会都会有一天改换天地,都会最终进入光明的层面。

一个花瓶也许不能说明多的问题,然而它所默默是英雄们为了国家而做出的巨大牺牲是英雄们大无畏的京生。

北面墙壁宣传板介绍的是尚志将军指挥的一些战斗。在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沉着的将军,一个英勇的战士,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指挥官。最有多的就是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指挥官看着有优良装备的日本军队被装备简陋的抗联战士打的打败,疾呼此中必有名将指挥。北面墙壁下陈列着尚志将军用过的手枪,一把普普通通的枪。枪柄被磨的记录着他所参与的每一次战斗,尚志将军带着这把普通的枪领着抗联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敌人周旋,让敌人心惊胆战。枪,静静地躺着在那里,在这个和平时代里,它已经退出了自己的舞台。但它一顶怀念曾经在沙场征战的日子,怀念对日本帝国主义射出的每一颗仇恨子弹。今天通过它我们哀悼我们的英雄,我们的尚志将军。

从在一号活活的留言簿上,每个队员都留下了自己的话语,有时英雄的哀思,自己立志向英雄学习的誓言。相信尚志将军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他的后辈们没有忘记他,他的后辈们依然在沿着他的足迹前进。

从一号馆出来我们来到了二号馆,二号馆位于尚志小学二楼。二号馆主要是介绍抗联的组织机构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对尚志将军的评价,领导人的评价让我们对尚志将军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的敬仰之情更加了一份。

整个参观过程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打洗礼,尚志将军爱国主义京生深深感染这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仿佛沿着时光遂道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到了今天。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唯有努力学习,为祖国多做贡献,对的起为祖国的解放,为新中国成立而贡献自己生命的先烈们。

感谢您阅读范文资讯网活动总结栏目的《抗战70周年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一文,希望《抗战70周年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能解决您活动总结相关的需求,同时,Fwr816.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社会实践报告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