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编写代码心得体会 > 导航 > 导学案编写心得体会

编写代码心得体会

导学案编写心得体会。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导学案编写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去冬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学校积极开展新课改探索,营造了新课改的大环境。本学期,我们学校继续大力推行学案式导学新的教学模式,努力使新课改进入深水区。我积极响应学校新课改的号召,践行学案式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去冬今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之后,我获益匪浅。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单位时间课堂教学效率,总结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 合理分工,群策群力。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而在新课改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摒弃了这一点。它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每一单元备课前由备课组长精心安排,谁负责出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和学案。学案的编写在学校总的读、议、讲、练、评方针的指导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反馈,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如果我们备课组集体认为这三课时衔接比较紧密,就设定由同一个人构思比较的好。然后集体讨论。集体讨论的时候先由主备人阐述自己的教学构思,然后其他的老师质疑,讨论,补充。最后才形成定案。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我们设计的导学案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部分,通过预习就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和线索,明白了自己的学习的障碍在哪里。教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一个老师如果不把课堂的效率放在第一位的话那就不是个称职的老师。
另外,学生可以从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设计预计的课堂全过程,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呈现问题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看完了课文头脑里仍然是一团浆糊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还能够在学案上补充问题,给其他的学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三、 及时练习,当堂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我们的思品,有的知识的应用,解题的技巧是需要反复举例练习,才能加深记忆。
导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四、 教后反思,精益求精。
导学案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后反思。一堂课下来,对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哪些地方做到了,怎样做更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怎样改进。都是值得坐下来好好反思的。在反思的基础上,那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加以推广,让大家共同学习。而不足之处更要好好想想,错在了哪里?为什么?怎样处理才会合理呢? 要给每堂课一个小结。这样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是导学案的三大特点。教学不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实的,有效地去开展导学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们需要探究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将继续为新课改而努力,为导学案教学而努力。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学案导学心得体会


通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我受益匪浅、有很深的感受,现把我的体会总结如下: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的为主导,的自主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习、上课、复习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的教学方式和的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在学案设计中要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一旦学生对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二、学案导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导学案编写心得体会

导学案编写心得体会

去冬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学校积极开展新课改探索,营造了新课改的大环境。本学期,我们学校继续大力推行学案式导学新的教学模式,努力使新课改进入深水区。我积极响应学校新课改的号召,践行学案式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去冬今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之后,我获益匪浅。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单位时间课堂教学效率,总结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 合理分工,群策群力。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而在新课改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摒弃了这一点。它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每一单元备课前由备课组长精心安排,谁负责出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和学案。学案的编写在学校总的“读、议、讲、练、评”方针的指导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反馈,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如果我们备课组集体认为这三课时衔接比较紧密,就设定由同一个人构思比较的好。然后集体讨论。集体讨论的时候先由主备人阐述自己的教学构思,然后其他的老师质疑,讨论,补充。最后才形成定案。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我们设计的导学案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部分,通过预习就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和线索,明白了自己的学习的障碍在哪里。教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一个老师如果不把课堂的效率放在第一位的话那就不是个称职的老师。

另外,学生可以从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设计预计的课堂全过程,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呈现问题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看完了课文头脑里仍然是一团浆糊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还能够在学案上补充问题,给其他的学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三、 及时练习,当堂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我们的思品,有的知识的应用,解题的技巧是需要反复举例练习,才能加深记忆。

导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四、 教后反思,精益求精。

导学案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后反思。一堂课下来,对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哪些地方做到了,怎样做更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怎样改进。都是值得坐下来好好反思的。在反思的基础上,那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加以推广,让大家共同学习。而不足之处更要好好想想,错在了哪里?为什么?怎样处理才会合理呢? 要给每堂课一个小结。这样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是导学案的三大特点。教学不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实的,有效地去开展导学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们需要探究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将继续为新课改而努力,为导学案教学而努力。

篇二: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篇一: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导学

案使用心得体会

高陵中心小学

顾爱省 2013、6

导学案,对我来说

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

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

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

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半年

来的实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

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

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

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

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

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

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

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

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

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

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

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

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

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

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

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

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

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

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

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

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

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

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

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总之, 我认为导学

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

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

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

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篇二: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使用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上学期, 我校倡导

使用导学案 ,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通过不断教研和实践,对 “导学案”的使用已

由最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初尝甜头,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导学案的设计

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

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

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

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

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除此之

外,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

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

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导学案的使用

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教学,虽然

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

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发言

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

三、导学案能“用

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

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

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知

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总之,导学案这种

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

了课堂教学效率。今后我会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尝试导学案,希望可以使课堂效率进一步

提高。

李安小学 李

秀丽

篇三: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使用

导学案心得体会

摘 要:导学案是新

课改下应运而生的新事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关键词:收获;困

惑;建议

在吸纳杜郎口经验

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校在去年也创造性地生成了导学案教学模式。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

是机遇,又是挑战。我校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已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体会

如下:

一、收获

1.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不参加中考,

学校、学生都不重视,班级里有一多半学生放弃学习地理,与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对孩子

听之任之,根本不管,还有的家长干脆表态,说:“不用孩子学好,我家有好几垧地,以后给

孩子买个出租车就完事了,孩子在学校,只要你们老师看着不出事就行。”面对这种情况,上

课时,教师就让学生拿着地理课本看一看,画一画,草草了事,久而久之,地理课就成了自

习课,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愿讲,而有了导学案,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

了,主动寻找答案,学习热情提高了。除此之外,导学案中还设计有一些合作探究的题,学

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2.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

案,教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

篇四: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导学

案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这一段时期学

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

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重

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

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

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

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

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

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案导学”遵循

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

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但在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

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如主体参与不够、教与学顺序颠倒、规范表达落实不力等,如何在课堂

教学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当然要努力学习导学案,认真做到以

学当教,当堂达标。

其次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

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

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

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

不看书不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再则“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

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

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

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以后多研究一下小组探究,

小组探究可以增强沟通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听、说、问”三种成比例出现的行为。“说”,

即表达清晰,具有说服力;“听”,即有效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小组探究可以增强团

队合作:即愿意与他人合作,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去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探究可以增强自

信:即敢冒风险接受任务,或敢于提出与不同的意见。

总之,在以后的教

学中我要努力尝试使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去教学生,去启发学生,使自已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

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篇五: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及困惑

使用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及困惑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

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

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 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

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 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

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

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

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

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

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

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

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

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

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

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

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

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

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

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

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

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篇三: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

双镇中心小学康丽

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臵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 “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习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习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习,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习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

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


感谢阅读栏目小编为你整理的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感言是一种真诚的语言,是发自内心的,当我们因为某些难忘的事情而心灵受到震撼时。此时就可以准备一篇感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掌握学会写感言的方法。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篇1】

20xx年9月底,我校响应我区的号召,轰轰烈烈的课改正式拉开序幕,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注重在教前下工夫,寒暑假就开始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研究教法,并精心地设计练习,认为这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利的。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只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永远只能停留在新手型水准上;反之,则能迅速专业化成熟。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导学反思”不容忽视。俗话说:“经验+反思=成长”,它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教师进行“导学反思”是现今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和有效教学的趋势。“导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通过使用导学案并反思及时地发现并研究自己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成功中获得满足,从失败中寻找根源及解决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有人说,上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上完后,总会留下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上完课经常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对这节课的整体印象,自己最得意的地方,不利的方面,并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有时还要记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学生听课的质量,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等等。记载成功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有利于今后教学中继续保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牢记失败之处。“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即教学中的“败笔”。为此,“导学反思”更多的应该是随时记下课堂上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冷静地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实施“导学案”教学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短短一个月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

一、优点: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4、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体,由接受式学习转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困惑

1、在科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2、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的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今后的措施

1、现在我们组才刚刚实施导学案教学,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摸索当中,需要我们不断的修改。以后要多多学习,通过网络、学校提供的外出学习的机会等方式不断充电,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加强。

2、多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掌握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建议。

3、加强学生的学业评价,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业评价。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导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捷径,教师应该经常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灵光闪现,课堂上的尴尬败笔或者是某一片段的精彩纷呈、学生的奇思妙想,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功与失败,有话则长,无话就短,以反思促教学并持之以恒,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就让我们在教学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吧!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篇2】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篇3】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月份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使用让学习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无从下脚,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内汇报、交流,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为拓展阅读争取了时间。

二、“导学案”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设计要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少,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语文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本来好心情的老师变得暴躁,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语文课。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习效率。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学习,有了指挥棒,知道预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平台,增强了学语文的热情。

有老师说,听语文课如同嚼蜡,干涩苦辣,让人浑身不自在,没有听数学课所拥有的一种激-情。“导学案”的使用,就像数学中的例题,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你争我抢,你坚持这个观点,我坚持那个想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完了这一个内容,下一个问题又等你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课文学透了,就积累优美语言,你能背一句,他就背三句,我还能背一段,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你说,学习效率能不提高吗?

以上是我结合半年多的课改实验进行的一些反思。当然,课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会出现。只要我们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在课改中解放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难,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在课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篇4】

通过这次学习第三代“导学案”的应用后,让我在思想理念上更进一步的转变,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学案的优点编写和使用,在业务水平上也得到了又一次提高。下面就本次学习“导学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学习过程。

主要包括学习的主要环节、形式及相关学习活动,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包括达标训练,以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我们一般是分为下面几个内容。

(1)回顾旧知,复习自测主要是对与本节课相关的一些知识进行突出、提示。有时也可用来引出课题。

(2)导学过程,含教学内容、情境、问题、方法、媒体设计等,把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学案导学的功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典型例题解析等模块使学生接受新知识,并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化理解。

(3)小结,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可要求学生不看课本,对照学案进行。加强总结反思,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学案时,必须留有小结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二、学案的使用。

1、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一般是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的思考和探究,对照学案进行预习,一般是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解决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

然后,把学案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完成,把疑问做好标记,上课时解决。而且在课前把学生预习过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

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就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久而久之,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更加乐于学习。

2、小组互助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在课堂上,

首先,要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并予以简要的总结、恰当的评价。通过交流、评价,一方面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学习新课内容的认知基础和主要问题,以更具针对性地突出重点难点。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样的,有一些可以直接互换看法,阐明理由,然后交流,确定答案;要充分发挥小组优势和学案优势。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并适时地予以启发,尝试释疑。

3、精讲点拨解难释疑。

在经小组交流后,问题基本都能解决,但有个别难度较大,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或根本不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

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

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应针对疑难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达标训练补偿矫正。

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点后,教师应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为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可以采取分层达标测试,将测试题分出档次,一般是分为两组,较简单的题目要求全做,较难的题目要求可以部分选做。针对达标训练中再次出现的问题,教师除了再次展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突破问题外,还应再补充练习题,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巩固性训练。只有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才能进行内化整理,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教学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通过编制运用“学案导学”教学,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载体,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导学案的设计为师生带来了很多好处:

1、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教学经验。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

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0分钟很难保证学生每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篇5】

下面就学案导学的谈几点体会:

一、“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篇6】

近两年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学校积极开展新课改探索,营造了新课改的大环境。本学期,我们学校继续大力推行学案式导学新的教学模式,努力使新课改进入深水区。我积极响应学校新课改的号召,践行学案式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之后,我获益匪浅。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单位时间课堂教学效率,总结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合理分工,群策群力。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而在新课改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摒弃了这一点。它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每一单元备课前由备课组长精心安排,谁负责出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和学案。学案的编写在学校总的“读、议、讲、练、评”方针的指导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反馈,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如果我们备课组集体认为这三课时衔接比较紧密,就设定由同一个人构思比较的好。然后集体讨论。集体讨论的时候先由主备人阐述自己的教学构思,然后其他的老师质疑,讨论,补充。最后才形成定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我们设计的导学案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部分,通过预习就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和线索,明白了自己的学习的障碍在哪里。教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一个老师如果不把课堂的效率放在第一位的'话那就不是个称职的老师。

另外,学生可以从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设计预计的课堂全过程,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呈现问题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看完了课文头脑里仍然是一团浆糊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还能够在学案上补充问题,给其他的学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三、及时练习,当堂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我们的思品,有的知识的应用,解题的技巧是需要反复举例练习,才能加深记忆。

导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四、教后反思,精益求精。

导学案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后反思。一堂课下来,对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哪些地方做到了,怎样做更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怎样改进。都是值得坐下来好好反思的。在反思的基础上,那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加以推广,让大家共同学习。而不足之处更要好好想想,错在了哪里?为什么?怎样处理才会合理呢?要给每堂课一个小结。这样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是导学案的三大特点。

教学不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实的,有效地去开展导学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们需要探究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将继续为新课改而努力,为导学案教学而努力。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篇7】

导学案试教两个多月了,感觉导学案确实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收到山东杜郎口那样的效应。怎样科学运用导学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螺丝钉的精神,专研和吃透教材,设计好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指挥着教学的方向。方向对才可能教学成功,方向不对,只能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快速成长成熟,有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的内驱力。如果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学生的内在灵魂就会很软弱,只能靠外在教育管束去学习去成长。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效果之别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要用显微镜的精神,了解看清学生,选好学案的教学过程方法。过程和方法犹如汽车行驶的路径,影响着教学的速度。好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事半功倍,单一的陈旧的过程和方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老师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知识点,你认为很简单,课堂上同学们好像也都掌握了,可是下来一做题很多同学都不会,郁闷啊!我想这就是没深入分析学情的后果。老师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重点知识,你教了“九十六”次了,可有些同学还是不会,无奈啊!细想想,不是学生笨,是自己选用的方法不对啊。所以,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选用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另外,看清学生,还有助于我们编写自我检测题。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我们设计自我检测题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检测题,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果。

第三,教师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胆改革教学,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传统教育束缚着老师们的心和手,使老师们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践出真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们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与其放心却低效的包办代替的去教学,不如用心的耐心的去指导他们研讨。

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认为教师须从这几方面下功:

1.公平的异质分组;

2.课外下功,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3.小组分工明确;

4.制定出合理的赏罚制度;

5.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教师要用蚂蚁互助精神,开展以生教生,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活动。在城市风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差等生多,优等生少。培优补差的工作只落在教师一人身上,任凭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发挥学生力量,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等生优等生因为责任会更有兴趣更认真的学习,而且还会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等生有了专人辅导进步会很快,这样每个人都会进步,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总之,我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老师帮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篇8】

学案导学心得体会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篇9】

现代教育理念昭示着我们,高效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基础。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时候也是困难的,针对个人教学实践,我从导学案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进行了思考。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习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常出现课堂效率更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存在几点问题1.重视了导学案,忽略了自主探究

常见的数学预习学案由以下内容组成:预习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当然,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版本的预习学案,但呈现的都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

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学习。实施导学案教学,更多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因为学生需要的是完成导学案,需要的是正确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很少有学生关心,这样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课堂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较长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导学案的设计要多体现主观性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习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传递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在“导学案”教学方式中,导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导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导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导学案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虽然学生的预习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由于思维受到导学案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所以,学生预习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都可以预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导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心里有谱”。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1)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习,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

(2)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三、“导学案”使用中师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

2、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

3、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

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

4、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导”字,强化一个“研”字。学生不是玩偶,让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没有主动性;学生也不是容器,让装什么就装什么,没有思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有能力也必须学会自己预习属于他们的书本。学生预习的成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案导学能够达到辅导学生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并把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成一种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教学大纲的指南针,以导学案为纲,可以达到对学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指导,师生互动,智慧共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

数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数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您。

数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

导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既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又是一次教学方式上的革命。

一、导学案教学实践初见成效

目前,八年级数学组,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走在了学校的前列,使用导学案教学已成为年级组4位数学老师的习惯。

1、导学案的基本框架已确立。我们八年级数学组编写的导学案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合作研讨和达标检测。课前预习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合作研讨”部分主要围绕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设计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课前预习部分和合作研讨部分在设计上存在明显的梯度。“达标检测”部分力求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力求让学生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现在,八年级组的老师们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编写导学案,并逐渐显示出个人特色。

2、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已确立。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共同审核、师生共用。备课组内同课头教师提前备课,讨论确定新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大体思路、主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其中一人负责编写导学案。

3、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已确立。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导入新课——预习展示——师生评价——合作研讨——交流展示——达标检测。

4、初步建立了一套评价方案。从课堂发言、小组展示、作业完成、课堂纪律、测试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个体和学习小组,一周一总结。考核居于前列的学习小组将受到奖励。落后的学习小组组长要在全班作出说明:说明小组内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和当前目标。

5、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不敢说的学生敢说,让敢说的学生会说。

二、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们遇到的问题:

1、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内容完成不了。课堂教学总觉得有拖沓之嫌,有不完整之感。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过多,过于细碎,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应力求设计的导学案量小、简单、实用、有效。师生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环节紧凑。

2、学生板演字太小、字太多,展示效果不佳。一般情况下,字太小、字太多,学生看不清楚,就索性不看了,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我们的解决办法归纳起来就是“三提倡”“三标准”。“三提倡”即一提倡学生提取关键词,展示要点;二提倡学生使用多色展示;三提倡学生巧妙使用符号展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制订板演的标准:一是清楚;二是工整;三是正确。满分十分,每项各占三分,奖励分一分。每次板演后,按照标准评价打分。

3、学生发言讲解声音不够洪亮,姿态不够大方。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是这样训练学生的:第一阶段在课堂上反复要求,不断提示:发言声音要洪亮、注意仪态。第二阶段,引导学生从发言声音、表情、站姿、表达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由专人负责专项评价。我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效。

4、学生只注重展示,不注意倾听。这样会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学习效果不佳。针对问题,我们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能力。其次,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强化倾听意识。第三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要求与点拨,比如:在整节课中倾听较好的小组将获得加分,反之则扣分,发言者重复别人的见解则减分。

5、学生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学生之所以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可能是觉得听了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已经知道正确答案了,没有必要修正。更重要的是可能懒惰,没养成修正导学案的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修正导学案的习惯,我们采用这样的做法:课堂上展示评价之后,专门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修正导学案;课后要求学生上交导学案,教师检查批改,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未修正的同学予以批评,按要求做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学生就能养成修正导学案的良好习惯。

6、优秀学生经常展示,展示的总是那几个学生。长此以往,优秀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其他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规定小组成员必须轮流展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得到锻炼,违反这一规定的小组将被扣分。

7、学生不能很好地保存导学案,破损及丢失情况时有发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为上没有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单页整齐对折,用小夹子夹住,以免丢失。

三、对导学案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是否可以根据学情,循序渐进地推进导学案教学?有的班级程度较好,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就可做精彩的展示;但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就很难完全按照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

2、是否可以在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里的传统教学指导学案教学之前的种种教学方式,其中亦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益成分,是否可以将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

3、是否可以分阶段实施导学案教学要点?比如说,这一阶段可以出台学习小组组长工作细则,依据工作细则,专门训练小组长,给予小组长具体的方法指导。因为小组建设是导学案教学的灵魂,只有搞好小组建设,导学案教学方有可能取得成功。

数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2)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数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3)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县教育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县推行了“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这一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

1、“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

2、“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做法

1、拿到学案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再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学案是集骨干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和编写的,是质量较高的教学载体。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再备课,大胆进行取舍和添加,使其达到最优化。

2、就小学数学课而言,在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将一节课分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学案中有根据本节知识点设计的一定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小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三、“学案教学”的体会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接受转到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从知识学习型转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综合型,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课堂上让学生开展自主互动的学习活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一方面教师用适当的方式适时提出问题,创设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教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技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老师只要讲得懂、讲得深、讲得透,学生就听得懂、记得住。因此,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筋疲力尽,但最终收效甚微。素质教育下的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课堂效果较好。

3、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高效的课堂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研究学案,搜集资料,设计问题。

总之,“学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愿双峰教育的这朵“奇葩”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参考范文


《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参考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篇一:

说起采用学案,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也是采用教案教学。因为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时间短,所以在教学中处处效仿老教师的讲课方式。直到有几次外出听课,拿回来了几份数学方面的学案,才知道还有这样的教学模式,但当时对于学案这一东西,脑子中无任何的概念,甚至觉得它对我来说是件遥远的事情,所以我还是一直采用老式授课方式——老师系统地讲述、灌输课本知识,被动地接受。

随着课改的提出,老式的授课方式已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全面实施教学改革,推行学案教学。于是我也开始逐步接触学案教学。知道了学案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设计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理解知识、自主探究、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学活动。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我对学案教学逐渐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当然我对学案教学的认识谈不上全面和正确,也一定有偏差和不足。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做法,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应用学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反思:

一、学案的设计

一开始制作学案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所以我就效仿一些网上的或者听课带回来的学案,发现学案也不过就那么几个环节: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小结、作业、反思。于是每次备课我都按照这一模式去备。渐渐地,听的多了,看的也多了,备的也多了,发现自己所谓备的学案只不过是从教案参考书上提炼之后照搬的,真正的学案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经过一番探索,我也觉得一篇好的学案的设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案的设计和编写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体现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编写的学习目标一定要对应课程标准,同时要尽量具体,要有具体的过程性描述,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我们尽可能不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用“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关注、分析学情,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在内容体系上要瞻前顾后,要把培养和发展能力放在首位。

(3)教学重、难点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所以在学案中尽量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事先了解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突破的问题。特别是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要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4)教学过程,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不同的课节,教学过程也会不一样,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精心设计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效果的好坏。

教学过程也分为几个环节: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

①在设计情境时,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学生熟知的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然后适当给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每次我用学案讲课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桌子上只放着学案和笔,他们甚至连课本都不掏。于是我开始反思用学案到底好不好,随后我从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明白了学生之所以不看课本归根结底原因还是在于我自己,说明我设计的学案还是不成功。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学案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学习。

②设置课堂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起点适中、难易适中、题量适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案导学”学习心得体会


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因素,概括有以下几点:第一,政治背景。现阶段,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第二,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是创新,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只是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索的过程。第三,素质教育背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生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教学生不行,所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新课改背景,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程后的目标是三维的,要求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其价值和意义

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来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学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始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忽视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学生的学习将成为盲目的,无序的,无目的,无方法,无目标的学习,学案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学案导学也不是教师一人讲大家听,齐步走随大流,更不是幻灯片上过眼烟云式的展示,而是真正的异步学习异步指导。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学案导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上。教是为了不教。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题指导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训练巩固。如此引导符合教学的学习规律。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学案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预习的内容、方法及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学生求疑解围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得到很大调动,主动参与是学生学习的一大特征。

二、切实研究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导,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高效化。

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一的,一元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的听、记,是消极被动的适应者。心里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究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是,身心方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可被激活。学案导学就是先让学生自学,然后通过学生讨论及探究,使他们亲自参与到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较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学案导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实践中大致可以分三种:

(1) 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需教师做全面讲解,也避免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结论。因此,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一般要求学生自己阐述结论。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此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之本,带有研究性及实验性。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练,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的展示给学生。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及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通用的环境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发挥。各个环节的设计是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备课中的厨师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在提高学生能力支撑点上下工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工夫。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设导演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在学习的亢奋状态。

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