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三年行动方案 > 导航 > 在区跨越式发展工作总结暨新三年行动计划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三年行动方案

在区跨越式发展工作总结暨新三年行动计划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为了更好的做好预测性工作,我们应该在接下工作之前就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工作规划就是分类自己手头上的工作的一种预先安排决定什么样的工作计划对工作更有指导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在区跨越式发展工作总结暨新三年行动计划动员会议上的讲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区跨越式发展工作总结暨新三年行动计划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市跨越式发展工作总结及新三年行动计划动员会议精神,客观总结我区跨越式发展工作,全面部署新三年行动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开创新局面,努力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区委、区政府对召开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年初开始,就专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进行了认真谋划,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也都进行了专题研究。刚才,书贤同志代表区委、区政府对三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新三年行动计划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会议还对20xx年跨越式发展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向全区各条战线为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金水跨越式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进一步做好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工作,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问题。要坚持把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作为金水发展的一件大事来看待
跨越式发展,是市委、市政府20xx年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视察郑州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原崛起看郑州、增强郑州“六个力”、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等一系列指示要求,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制定并实施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截止20xx年底,第一轮跨越式发展工作已告一段落,并取得了预期成效。
对跨越式发展取得的成绩,刚才赵区长已做了重点总结,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的地区生产总值08年达到401亿元,比05年净增16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06亿元,净增10.3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净增8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3亿元,净增13.7亿元。特别是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项指标顺利实现“翻番”目标,尤其是财政收入连续三年位居中部六省城区首位。这些都是我们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实践充分证明,跨越式发展已不仅仅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不仅仅是保持与上级党委、政府决策一致的必然要求;更重要的,它已成为符合我区实际、切实可行的战略选择;成为推动金水优势发挥、加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尤其是当前,在宏观形势的复杂变幻下,跨越式发展对于我们基层工作和基层发展而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显得更为突出,已经成为我区发展的一件大事。
(一)从我区当前所处的发展背景来分析,是应对危机、促进转型的大事。自跨越式发展工作开展以来,金水区的跨越式发展工作得到强力推进,跨越式发展阶段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起点。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区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区委常委会在研究跨越式发展问题的时候,大家总体认为,当前金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三个时期:即利弊交织的非常期、承前启后的拐点期、转型提质的攻坚期。一个非常、一个拐点、一个攻坚,充分表明我区发展已经到了非常关键、非常特殊、非常重要的阶段。
尤其从当前的宏观环境来分析,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今年的发展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对去年发展的影响,对城区经济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对社会投资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对政府投资的影响。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危机影响专门提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要求,并把“保增长”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各地都把经济发展的速度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志。如前段时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经济工作运行电视电话会议,就是把增速的快慢作为排序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要想落实好中央决策,要想应对好金融危机影响,要想促进转型、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就必须大发展、快发展。而跨越式发展强调的就是高水平、快速度的发展,正好是应对危机的有效良策。我们只有坚持跨越式发展,才能从危机中找到转机,才能在挑战中把握机遇。
所以,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在当前背景下,对于我们应对应对危机,对于我们坚定信心,对于我们加快发展,对于我们凝聚合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从我区当前面临的发展现状来分析,是增强实力、确保领先的大事。通过前一轮的跨越式发展,虽然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保持了在全市、全省乃至中部城区的领先优势,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面对竞相崛起的发展形势,我们与其他城区相比,存在的产业整体层次不高、集聚能力不强、内部结构不优、发展速度不快等矛盾还很突出,问题还很多,差距还很大,如不继续加快发展,我们存在的问题将不会有效解决,我们的竞争力将逐步削弱,我们的领

在区跨越式发展工作总结暨新三年行动计划动员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

先优势将逐步丧失。
我们且不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首先,与我们郑州六区相比,我们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据08年我们掌握的数据看,08年全年,我们的各项经济指标在增速的排名,全都在末位徘徊。gdp增速8.4、工业增加值增速4.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15.1、出口创汇增速32.4,这五项指标都排全市第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7、财政收入增速17.8、实际利用外资增速21,这三项指标都排第六;仅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4.5、排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3.1、排第四,但全市有三个并列第三,两个并列第四。因此,可以说,去年,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总量都处于全市前列,但经济增长的速度十分缓慢,都处在全市的后位,形势极不乐观。其次,与全省158个县(市)区相比,我们的情况更为严峻。在前段时间召开的全省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将全省158个县(市)区今年前两个月的四个主要经济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行了排队,从增速来看,我区有三个指标都居于100位以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位于14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5、位于156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6.7、位于122位,只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位于84位,但也赶不上全省平均水平),有两个甚至处于倒数的位置,经济发展的形势非常严峻。最后,与中部中心城区相比,我们的压力非常巨大。据了解,20xx年,虽然我区的gdp突破了400亿元,但长沙雨花已达到434.8亿元,比我们多了近34亿,芙蓉区仅与我们相差5亿元;虽然我们的财政收入中部领先,但长沙芙蓉区、雨花区,武汉江汉区、江岸区、武昌区都在15亿元左右,并且增速都在25左右,(而我区增速只有17.8),特别是雨花区财政收入达到了16亿元,且增速达到了26.3,大有赶超之势。
因此,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加快发展。不快,我们就不能保持领先优势;不快,我们就不能抢抓发展机遇。我们只有用速度的赶超,才能实现总量的扩张和位次的前移。所以,我们绝不能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而要进行猛醒,切实增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知难而进、自我加压、奋发有为,争取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取得佳绩,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金水经济社会新的发展。
(三)从我区当前明确的目标定位来分析,是促进长远、保证目标的大事。目前,我区依据实际,提出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提出了走在中原崛起看郑州前列的目标;提出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打造“中部首善之区”的目标;提出了跨入全国省会先进城区阵营的目标。尤其是今年到20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后两年,是实现金水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这两年的发展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直接关系到能否在建设“中部首善之区”上取得更大进展,直接关系到能否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顺利跨入全国省会先进城区阵营。
特别是今年,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三化两型”城市的工作目标,金水区作为省会郑州中心城区,我们如何建设“三化两型”城市,市委的期望很高,我们的责任很重,我们也理应在“三化两型”城市建设中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所以,我们要想走在全市“三化两型”城市建设的前列,也必须不断加快发展。
因此,我们全区各级各单位都要站在金水发展大局的高度,从金水当前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继续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推动金水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全面跨越发展。
二、方法措施问题。要坚持把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作为金水发展的一件要事来把握
继续推进跨越式发展,实施好新三年行动计划,是市委、市政府既定战略,是我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金水发展的一件要事。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尤其今年是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起步之年,要做好全年的跨越式发展工作,力争gdp完成500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5亿元、增长13等跨越式发展目标,意义也显得更加深远。因此,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工作关键,着力解决好事关跨越式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必须抓好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和强大武器。继续推进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全过程,处理好更快与更好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重点工程与整体工作的关系。要坚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既要抓工业、服务业、城市建设,也要抓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特别是在项目建设问题上,要坚持大力扶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项目,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项目,要把好关口,绝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以发展方式的科学,强力推动发展的跨越。
(二)必须抓好项目建设。项目是加大投入的载体、结构调整的源头,是推动发展的“牛鼻子”,是加快发展的原动力。我们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主要得益于实施了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激发了发展动力,提升了发展实力。全区各级各部门都要坚持把项目建设置于经济工作的核心位置,都要把项目建设作为继续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一切力量,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每一个项目、认真搞好每一项工程,努力实现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这次新三年行动计划所列的12项重点工程159个重点项目和20个重大项目,是对全区各方面项目进行统一梳理、综合分析、反复论证而严格筛选出来的,项目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点,我们全区上下都要进一步树立“全区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保证增长为中心,保证增长以加大投入为中心,加大投入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全力以赴,强化协调、加大力度,切实抓紧、抓好、抓实每一个项目,确保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必须抓好难题破解。难题是发展的必然,规律的必然。跨越式发展是更高质量、更快速度、更好水平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瓶颈和困难。我们要善于突破瓶颈、化解问题、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工作局面,才能展示领导能力,才能推动跨越发展。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项目、土地、资金、政策机制、技术人才等问题。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集中精力解决好影响发展的这些难题,努力建立一套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要加强对土地规划问题的研究和协调,灵活运用政策,充分挖掘潜力,积极协调重点项目的土地规划办理;要紧紧抓住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的有利机遇,加强银企合作,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重大项目投资,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建立多途径的融资渠道;要认真研究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城市,不断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要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大力引进急需人才,努力建设适应跨越式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今年,我们要把难题破解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和任务,力争在城中村改造、园区建设、项目发展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努力为我区的全面跨越发展扫清障碍、提供保证。
(四)必须抓好扩大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扩大开放来拉动。历史经验表明: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谁认识得早、把握得准、抓得主动,谁就能成为大发展的先行者、受益者。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国外和沿海部分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而造成人才外流、技术转让,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努力把更多的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引进金水,不断加快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开放意识,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资源、大发展的新思想,树立“你投资我欢迎、你创业我支持、你赚钱我发展”的新理念,要有“谋大事、想大事、干大事”的气魄,要有“敢吃眼前亏、敢让今天利”的胆识,创造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取得招商引资的新突破;要有大精明、大智慧,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创新和完善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努力提高招商的质量和效益,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五)必须抓好环境优化。环境是资源、是资本,是生产力、竞争力,更是吸引力。环境优劣,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在区委九届十次全会上我专门讲到,今年随着国家扩内需政策的出台及4万亿资金的投放,将是全国范围内的投资年,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资本的流向、流速和流量。目前,根据我区的情况,我们的一些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意识欠缺,仍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吃拿卡要”等现象,仍然是“官衙门”作风,很缺乏为客商服务的意识,很缺乏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尤其在我们的项目建设中,在我们的重点工程推进中,还存在着恶意阻工、断水断电、强买强卖等问题。有的甚至在国家重点项目上,为了个人私利,不顾法纪,采取多种手段阻挠施工,严重影响重点工程进展。所有这些,都不仅影响到了我们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步伐,更影响到了我们金水的发展环境,影响到了我们金水的形象。尤其是前本文段时间,省、市领导专门就石武客运专线在我区施工受阻先后作出批示,其中一个领导的批示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虽然经过调查,批示件内容和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但我们确实有存在阻扰施工的现象,确实有过激的行为,为此,我们还专门刑拘了几个人。通过这些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我区的经济发展环境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确实还不够优质。据我根据多种途径了解,在我区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项目推进中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还存在阻扰施工、吃拿卡要的现象。所有这些问题也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都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企业来我区投资,就是为了尽快把项目建成、投产、见到效益,如果没有好的发展环境,企业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那么就不会有更多的企业到我区发展、创业,我区的经济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前几天,省委、省政府就决战二季度专门还下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开展项目建设攻坚战,并在全省范围内展开项目建设和企业环境专项整治风暴,从严、从重、从快惩处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恶意阻工等违法行为,依法对扰乱项目建设和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予以严惩。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环境的优化工作,一定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我们加快发展的生命线,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手腕、更强的措施,促进全区经济环境有一个大的改善,促进全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所以,我们全区的每一个干部、职工、群众,都要积极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系金水形象”的思想,都要积极树立“拼政策是下策,比服务是要务”的理念,都要树立“敢于让外商赚现在的钱,政府赚将来的钱;舍得让外商赚大钱,政府赚小钱;善于让外商赚有形的钱,政府赚无形的钱”的观念,切实在“放”上做文章,在“帮”上下功夫,努力创造无阻力、无障碍、无禁区的发展环境。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绿色通道”,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巧办;要积极主动高效地做好协调、服务,确保各项工作快速研究、快速部署、快速落实、快速推进。要深入开展作风整顿活动,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政风行风评议办法,狠抓问责追究。对影响经济环境的举报案件,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一追到底;对破坏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典型案件,要出重拳、下猛药,从严查处,决不姑息。一定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努力打造中西部乃至全国“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社会成本城区”,全面促进经济的跨越发展。
(六)必须抓好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是跨越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保障。越是形势困难,越要更加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矛盾凸显期”,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会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人口总量大、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不高,拆迁、村民待遇等问题亟待解决,加快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异常繁重。在这样的形势面前,如果我们政策把握得当、工作做得好,就能促进跨越式发展;反之,就会加剧各种矛盾,跨越式发展就会遭受挫折。因此,在坚定不移地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毫不放松地抓好社会发展,解决好涉及民生的紧迫问题和根本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更加重视社会治安和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努力抓好安全生产,食品监管,疫情防控,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切实为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工作保障问题。要坚持把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作为金水发展的一件实事来落实
实现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事关金水实力的增强,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事关广大群众对发展成果的共享,是金水发展的要务、实事、好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必须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强化工作保障,狠抓工作落实,确保跨越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和真正落实。
(一)要强化思想保障。跨越既是发展战略的调整,更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谁能顺应时代潮流,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谁就能抓住机遇,抢占制高点,实现新跨越。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决消除各种不利于发展的思想意识,多找可以干的依据,少找不能干的理由。要冲破滞后性政策和条条框框的束缚,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迅速把该办的事办好;要多向上级争取支持,少为下面设置障碍。勤跑、多跑、快跑,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为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多些敢闯敢干的精神,少点得过且过的心理。不甘落后,不怕失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以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标准,大胆干、大胆闯。要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朝气,敢于争先的勇气,奋力开拓的锐气,快人一拍的志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社会的大进步、发展的大跨越。
(二)要强化责任保障。责任是工作开展的“纲”,落实是工作开展的“目”。纲举才能目张。跨越式发展事关全局,必须要强化责任,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全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加强对跨越式发展工作的领导,要时刻放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为加强对跨越式发展的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了跨越式发展领导组,并成立跨越式发展综合协调办公室、12个重点工程指挥部。各责任单位都要结合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进度要求,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要求,对各项工程项目的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对跨越式发展工作负总责,既要挂帅,更要出征,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带动一班人,推动一层人,影响一群人。要实行重点工程领导分包责任制,坚持“区级领导牵头、一个班子具体操作、一套制度保障实施、一张蓝图绘制到底”的工作机制,要以责任的有效明确和落实,保障工作的大推动、实现发展的大跨越。
(三)要强化队伍保障。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班子、在干部、在队伍。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廉洁勤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精心组织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解决党员干部思想、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坚持重政绩、看民意,大胆提拔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优先使用那些在艰苦岗位、在一线工作、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着力培养那些对群众充满感情、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事业满怀痴情的干部,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要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察和动态管理,要坚持在一线培养干部,在发展中锻炼干部,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教育冷嘲热讽、坐而论道者,查处诬告者,真正为干事创业的干部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要对那些只说不干、无事生非、涣散军心的干部,对那些浮躁、浮浅、浮飘的干部,该调整的调整,该免职的免职,绝不让事业迁就人。要以干部队伍的坚强有力,促进经济的大繁荣、发展的大跨越。
(四)要强化机制保障。机制是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武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乃至成败。要进一步发挥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跨越式发展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个体系”。要对每项工作都逐级分解、落实责任,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压力。要健全督查落实机制。坚持把督查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未落实的关键环节上、任务完成的质量上和完成任务的时限上,坚决不允许说了不算,只说不干;要进一步改进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实行考核评议备案制。对考核优胜者,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奖励;对考核落后者,实行诫勉谈话、末位淘汰,真正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精力集中到跨越发展上来,在全区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在这里我要着重强调一下,要切实加大对跨越式发展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责任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的创新。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已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不少都是行之有效的,要继续坚持和强化。但也要看到,还有很多制度没有建立,即使一些制度虽然有了,也正处在磨合期,还需要实践检验,需要逐步健全。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开动脑筋,不断创新,都需要我们及时研究情况,及时解决问题。要用制度的创新,力争使今后我们的跨越式发展工作能够出现更多的新措施、新亮点、新效果。
(五)要强化作风保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是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前提。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靠好的作风来锤炼,党群关系、执政基础要靠好的作风来巩固,反腐倡廉、清正廉洁要靠好的作风来保证。尤其当前,在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的新形势下,推进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更要靠好的作风来落实。因此,要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作用,常抓不懈,狠抓落实。要大力倡导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时刻牢记公仆责任,树立服务意识,感情上贴近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着眼群众,着力解决就业增收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要倡导正视矛盾,迎难而上的作风,主动到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去理顺群众情绪,到各种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协调群众利益,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要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作风,特别是在今年经济发展困难较多,群众就业增收缓慢的情况下,各单位更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推进经济发展上,用在改善民计民生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良好的作风促进工作的大开展、发展的大跨越,确保跨越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另外,刚才,赵区长就做好第二季度的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做了具体的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在这里,我只想说一下形势,提一点要求。就我区目前发展形势来说,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形势很严峻,令人很震惊。现在省里对保增长工作抓得很紧,在3月24日全省经济运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战危机、保增长的“十大举措”,并提出要坚持“三保两抓一推动”的工作格局,要求要坚决打赢决战二季度这场硬仗,确保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前天,省里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决战二季度、齐心破危局、全力谋发展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建立五项制度”,并对有关工作进行了细化,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责任时限,要求也非常严格。并且同时对省四大班子领导分包省辖市进行了责任分工,要求亲临一线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这种种信号表明,省委、省政府对第二季度发展非常重视,力争在二季度实现全省经济的好转和“回暖”。根据这种情况,我想提的一个要求就是:紧急行动起来,立即进入战时状态,集中精力战危机,争分夺秒抓落实,齐心协力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态势,决战二季度,打好应对危机的总体战。
还有关于我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我也想利用这次机会,就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以简要通报。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省份和我省所有地区都先后出现了手足口病疫情,并且就目前情况看,还有上升趋势,形势还比较严峻。就目前统计的数字,就全国而言(截止4月7日是115618例),河南省的手足口病患者居全国第一(22967例),河南省的郑州市居第一(3553例),郑州市的金水区居第一(696例),并且我们金水区仅次于民权(721例),位居全省第二。前几天,我专门就此到庙李镇、到区疾控中心搞了一个调研,感到我区的形势还很严峻,压力还很大。原来前一段时间每天新增病例大概在20多个左右,现在这几天,每天新增病例都在40例左右徘徊,并且据流行病理学测定,5、6月份将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随着气温的升高,我区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因此,希望全区上下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同时,手足口病防治不单纯是卫生和教育部门的事情,各单位都要密切配合,搞好协作。如果根据形势发展,我区任务更加繁重时,我们将统一调度各单位有关人员投入到防控工作中去,全力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希望各单位都有所准备。另外,各单位在做好本单位工作的同时,要紧紧抓住4月份“爱国卫生运动月”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洁街道、楼院、单位、家庭,控制污染源,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搞好消杀处理,坚决控制疫情的高发势头,坚决打好这场手足口病防治攻坚战,确保辖区群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面对当前这样的发展形势,全区各单位都要紧急动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和做好各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超前思考有关问题、提前运作应对措施,认认真真抓好保增长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认认真真抓好手足口疫情的有效防控,确保我区经济在第二季度真正扭转下滑势头,彻底实现“回暖”;确保我区手足口病疫情真正控制上升趋势,有效得到防控,为全年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为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圆满完成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目标已经明确,形势催人奋进。新起点预示着新希望,新目标赋予着新任务。推进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跨越意识,以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超常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加快建设“三化两型”城市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区跨越式发展工作总结暨新三年行动计划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FWr816.Com拓展阅读

扫盲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扫盲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22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通知》(**教办〔20**〕42号)等文件精神,将扫盲教育纳入常态化工作范畴,通过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制定《**区扫盲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年~20**年)》。

一、明确目标

开展扫盲教育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守法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要求,是消除贫困和落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工作。扫盲对象为区域常住人口中的文盲人口。1997年,**区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获得全国“两基”先进区称号。20**年,**区制订了《**区进一步加强扫盲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教〔20**〕99号)。经过三年努力,全区共扫除文盲人口5475人,文盲率从2.68%下降为1.995%。新一轮全区扫盲工作目标是:20**年~20**年计划扫除文盲2**0人。其中,20**年扫盲1200人,20xx年扫盲520人,20**年扫盲440人。至20**年,全区文盲人口率控制在1.6%以下。“**”末,全区文盲率降到1%以下。

二、创新举措

(一)遏制新文盲人口产生。继续做好户籍适龄儿童入学工作,切实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额巩固工作,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控制辍学率。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通过合理规划,积极部署,努力增加公办中小学、外来工子弟小学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学位,最大限度地减少新文盲产生。

(二)健全扫盲教育工作机制。积极筹措扫盲工作经费,进一步完善奖补机制,对承担扫盲工作任务的学校进行奖补,每年投入20万元作为扫盲教育工作经费,各街道(镇)按不少于50元/人标准予以配套;要将扫盲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街道(镇)、学校考核内容,确保扫盲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并对开展扫盲教育任务完成好、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牢牢把握“以学技术为切入口,通过学技术带动学文化”这一扫盲教学改革方向,灵活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文盲人员参加学习,在省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文盲人员实际需求,不断改进扫盲的手段和方法;采取集中办班、送教上门、承包教学、子女教父母识字、以测代扫等方式灵活施教,充分发挥学校、农村中小学远程现代化教育设备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肢体语言等方法,增加扫盲学员学习兴趣;根据扫盲对象对生产、生活的基本学习需求,积极探索利用文字、影像、声音、图片等多种途径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脱盲标准和测试方法。

(三)加强扫盲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对扫盲工作的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经费安排、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建档和归档的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将在职在编教师承担扫盲教学任务计入工作量,对超课时的给与一定补助;重点建设好扫盲教育的管理、组织、教学三支队伍,通过组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我区扫盲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四)实施文盲人口动态管理。各中小学校和成校要积极联系社区、村居,组织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名学生一个家庭、一名教师一个自然村(社区)、一所学校一个街道(镇)”的分工要求,走村入户,进企入厂,及时登记造册,不断健全与完善文盲人口档案资料。同时,做好动态监控,重点关注流动人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中的文盲人口变动情况。

(五)提升扫盲教育工作实效。要立足于文盲群体,努力为文盲人口提供通俗易学、有助于生产生活且符合成人学习特点和需求的扫盲教育。要将扫盲教育与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中职学校社会培训和残障人员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使脱盲对象掌握1~2门生活或生产技能,努力增强扫盲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对考试合格的脱盲学员发放统一编号的脱盲证书。通过“以考代扫”提高扫盲工作效率,对人口普查中登记为文盲但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又无任何文化程度证明的青壮年,可以组织他们直接参加脱盲考试,考试合格视为脱盲;对已经通过培训获得相应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或单项技能证书)的,经扫盲教学点学校考核认定合格,可视为脱盲。

三、落实责任

(一)明确职责分工。教育行政部门是扫除文盲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要认真做好扫盲规划、扫盲教学和管理工作,深化扫盲管理队伍、教学队伍和科研队伍建设。要建立分片包干制和校长责任制,全区各中小学、成校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扫盲工作。各成校要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根据上报计划数120%以上确定年度工作目标,持之以恒地抓好进度、落实保障,完成扫盲工作任务;各中小学要根据具体实施办法及教师需求计划,做好教师动员工作,积极推荐优秀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将授课任务折算成工作量(超课时的给与相应补助),并在年度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要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学生会和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以团支部、学生社团、班级小组、中队、小队活动等形式,以小学高年级以上中小学生为主体,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家庭、社区、村居开展扫盲活动。

(二)规范实施流程。组织开展扫盲试卷的编制工作;依规、如实填报《**区扫盲测试申请表》、《扫盲教育培训花名册》、《丧失学习能力文盲人口汇总表》、《**区死亡文盲人口汇总表》、《**区新增文盲人口登记表》等各类表格,进一步完善台账资料;继续实施好扫盲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一次的报告制度(即1月、4月、7月、10月的15日前);抓好扫盲培训、测试、批卷等各项环节的规范管理,及时将测试时间、人数、地点、监考人员等信息报区教育局备案,并接受抽检;进一步加强脱盲证书管理,各校测试完成后须凭《测试申请单》、《花名册》等材料参加验印。

(三)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区社区教育学院、各成校要将扫盲教育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常态化工作范畴,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不断加强管理、组织、教学三支队伍的建设;要将扫盲教育与社区教育“千百万”工程、“新**人学习之家”和谐工程建设等品牌打造工程结合起来,与新市民教育、农民教育、老年教育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学习型社区建设结合起来,要把学识字与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生活教育、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要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惠民的高度出发,结合区域实际,认真制定符合片区文盲人群特点的教学计划、教学形式和具体实施办法,有计划组织扫盲对象参加学习。

(四)做好脱盲人员信息更改。各成校要与所在街道(镇)户籍管理部门进行对接,及时将脱盲人员文化程度变更为“小学”。在进行人口普查或其他统计时,学员出示脱盲证书等有关证明的,不再视为文盲。

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养生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及“城镇化”等主题,深入实施

“旅居兴县”战略,按照《**县“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突出山水、文化、物产三大资源优势,强化旅游资源整合,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努力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全力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目标

按照“多业融合,全县一景”、“原真文化,多点集聚”的发展理念,通过项目推进、服务提升、基础配套、体制创新等举措,力争到2015年末,我县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建设初显成果,基本建成“产业基础稳固、品牌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合理、产品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优美、配套服务优良”的华东地区重要的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并成功申报成为省级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产业基础稳固:以我县目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趋势为依据,力争至2015年,全县旅游接待量超600万人次,旅游人均消费达到600元,实现翻番,旅游总收入超35亿元,实现旅游经济的倍增的目标。

品牌特色鲜明: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根本,以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为主线,以环大盘山旅游区、东北台地旅游区、云山旅游度假区等核心区块为重点,全力打造“山水**,休闲养生好地方”的旅游品牌形象。全面推进旅游项目精品建设,力争成为全省高品质旅游景区(项目)最多的县市之一。

空间布局合理:综合开发**的山水、物产、文化资源,依托全县交通网络格局,形成一核(安文—云山旅游综合服务接待中心)、两翼(环大盘山旅游区、东北台地旅游区)、三线(皇家茶场、南孔阙里、山祖水源)、多节点(以管头、横路、大皿、榉溪、梓誉、马塘等为重点的旅游村落)的空间发展格局。

产品体系完善:注重旅游产品创新,契合市场需求,紧抓市场脉搏,大力发展乡村休闲、生态避暑度假、民俗文化体验,以及运动康体健身等四大主题旅游产品,同时积极引入自驾车营地、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以及探索温泉养生、高山滑雪、攀岩、空中滑翔等新型旅游产品,形成类型丰富、内容创新、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体系。

生态环境优美: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家生态县”建设,严格控制生产、生活污染,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使全县的空气质量、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均名列全省前茅。

配套服务优良:打造覆盖全县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县域1小时旅游交通圈,通景公路全域覆盖;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促进大众交通和旅游交通的无缝对接;创建智慧旅游系统,推进旅游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旅游管理及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规划统领

1.明确总规地位。尽快启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旅游总规”)的修编工作,进一步梳理县域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明确旅游产业定位及发展目标,完善旅游项目库,进一步强化旅游总规的统领作用。

2.完善规划体系。以全县旅游总规为指导,在科学策划的基础上,完成《专项改革试点县规划》、《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基地规划》、《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3.强化规划衔接。加强旅游主管部门对全县涉旅项目的前置审核,未经旅游主管部门前置审核备案的涉旅项目不予立项。强化旅游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工业、农业、林业、文化、商业等各类相关产业规划的衔接,力求各类规划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科学整合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统筹效益最大化。

(二)项目推动

1.整合提升东北台地旅游项目。以管头村为核心,通过乡村绿道,串联横路、马塘、向头、佳村、陈界、廷潭岗、东里、大山头等村落,玉山古茶场、水下孔、十八涡、舞龙峡等景区景点,万苍金土地休闲观光农业园等景观农业,形成我县东北部旅游核心。整合各村落农家乐旅游产品,形成“乌石人家”统一对外营销品牌,逐步树立鲜明的市场形象。

2.推动环大盘山旅游项目建设。以大盘山为核心,积极推进花溪、百杖潭、灵江源森林公园等景区,以及榉溪、大皿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开发漂流、溯溪等特色水上游乐项目,形成我县南部旅游核心。

3.提高城区商贸旅游功能。利用花溪景区、云山旅游度假区与县城之间的地缘优势,发展影院、酒吧、茶艺休闲、康体养生等旅游产品,丰富城区的夜游项目,拉长旅游产业链;加快西山、新兴街等区块开发,增强娱乐、消费等旅游功能;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整治违章停车、占道经营等现象,营造“文明县城”的城市环境;通过洁化、绿化、美化、亮化等手段,提高文溪两岸的景观风貌。

4.加快云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度假区基础设施和广天休闲山庄、**养生不夜城、大盘山博物馆、中华养生园等项目建设,加大园塘、黄檀林场招商力度,加快温泉堪探、开发进度,力争三年之后出产品,五年之后树品牌。

5.创新旅游项目。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入及创新旅游项目,重点探索发展云山旅游度假区的温泉养生旅游项目、青梅尖高山避暑项目、皇城湖区块旅游项目和鞍顶山等地高山滑雪、滑草、攀岩类体育旅游项目,以及云山旅游度假区、高二、维新、双溪等地的旅游养老项目。

6.提升现有景区品质。三年内,创建大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盘山国家地质公园、管头村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在现有基础上,力争每年新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

7.发展精品乡村旅游。以管头、横路、大皿、榉溪、梓誉、马塘等村为重点,发展精品乡村旅游。其中①管头与横路村主要通过农家乐产品的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精品乡村民宿、青年旅社、银发公寓等多层次乡村度假项目;②大皿村以明清古建筑以及丰富的民俗活动为核心,重点整治村落环境,完善旅游服务要素,打造“江南小凤凰”;③榉溪村以孔氏家庙为核心,开发以耕读文化为主线的乡村旅游项目;④梓誉村以宗族文化为核心,开发体验型乡村旅游项目;⑤马塘村以玉山古茶场为依托,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加大其它19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力度,使历史文化村落成为今后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

(三)产业融合

1.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充分利用我县茶叶、中药材、食用菌、水果、蚕桑、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基地及高山梯田风光,通过景观营造、设施配套、线路整合等手段,使其成为集产业观光、科普认知、农耕体验、摄影写生、旅游休闲、采摘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基地。同时积极探索家庭式的主题农场项目建设,创新农业旅游发展与运作模式。

2.旅游与林业的融合。通过全县的绿化、美化,加强不同季节花卉及色叶树种的种植,实现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提高县域空间的景观效果,改善城市及村镇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村镇、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3.旅游与商贸的融合。结合旧城区改造、云山旅游度假区与新城区开发建设及尖山、双峰等城镇发展,加强旅游与城镇第三产业的融合,逐步打造集旅游商贸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提升城镇商贸旅游的比重与品质,大力发展城镇商贸旅游,发挥“旅游小镇”集散功能,集聚消费人气。

4.旅游与文化体育产业的融合。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将玉山的赶茶场、高二的七夕节、深泽与双峰的炼火、万苍的谷将山庙会、盘峰的祭孔大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旅游项目,积极开发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推动“民俗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依托我县与横店影视城的地缘优势,积极接受其产业辐射,利用我县境内梓誉、大皿、榉溪、横路等原生态的村落环境及景观风貌,积极发展影视创作、书画创作等文创产业,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凭借我县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环境优美,适合户外运动的优势,加强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培育发展滑雪、滑草、山地自行车等户外康体运动旅游项目,与我县传统的山水观光旅游项目形成互补。

(四)设施配套

1.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县内交通网络建设,加强与周边县市交通对接,积极推进形成“四纵三横十六连”的区域骨干交通网络。完善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开通**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专线。三年内完成磐新线窈万段、42省道一期、40省道三期等公路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杭绍台高速公路。完善各景区、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指示系统,健全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交通和旅游交通的对接。建设县旅游集散中心和尖山旅游集散中心。启动东北台地玉山、尖山、万苍等地的田园休闲绿道建设,依托沿途的特色乡村、景区景点以及工农业生产旅游点设置服务驿站,为“骑友”和“驴友”提供配套服务。

2.提升住宿档次及特色。以“鼓励发展特色主题酒店,大力发展经济型快捷酒店,合理发展高星级酒店,提升发展社会及乡村旅店”为原则,实现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多元化发展。重点提升以管头为代表的乡村民宿品质。支持城市商务酒店、度假酒店/度假村、主题特色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青年旅社、汽车旅馆、露营地、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住宿级配水平。创建1家四星级酒店、1家主题特色酒店、4家三星级酒店。

3.打造地方餐饮特色。培育一批“名店”和“老字号”餐饮品牌企业,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推出特色菜肴系列,如绿色有机餐饮系列、中医药养生药膳系列、有机茶养生宴系列;培育城镇特色餐饮街区;积极举办美食节庆活动。

4.提高旅行社经营水平。规范全县旅行社运营机制,鼓励现有旅行社的兼并、重组,培育旅行社龙头企业。三年内争创四星级、三星级旅行社各1家。通过加强培训、强化管理等方式提升全县导游总体水平。

5.增加旅游购物比重。促进农特产品、工业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大力挖掘和开发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重点培育6家以上集基地、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旅游商品龙头企业;以“浙八味”特产市场为依托,通过线路组合、设施完善、规范管理等举措,建立以中医药保健品为主体,包含茶叶、菌菇、果蔬等物产的旅游购物基地;加快城区、云山商业街区和综合性旅游购物商场建设。

6.丰富休闲娱乐业态。以云山旅游度假区为依托,新建高品位休闲养生街区,开发中药熏蒸馆、药浴馆、药膳馆、中医针灸馆、推拿馆等中医药养生保健项目,使之成为**高档养生休闲中心。整合创新民间传统文化节目,建立一支专业的旅游演艺队伍,打造一台特色鲜明的旅游演艺产品。

7.构建智慧旅游体系。建立涵盖县旅游局、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协会及乡村旅游点的网站体系,健全旅游咨询、信息发布、在线预订、行业管理等功能,构建**旅游服务信息数据库;以花溪、百杖潭景区为试点,推行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进电子语音导游讲解系统建设;充分依托高速服务区、各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经营点等设置二维码信息咨询体系。

(五)营销服务

1.拓宽营销渠道。整合县域旅游相关营销资源,积极与周边县市区合作,提升联合推介、市场营销机制,实现渠道共享、客源互送。加强与杭、甬、温、台及沪、苏等主要客源地旅行社、旅游中介机构的沟通协作,鼓励本地旅行社积极开拓地接业务,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积极与知名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构建旅游电子商务营销网络。

2.组建县旅游形象推广中心。由涉旅企业、政府共同出资,组建县旅游形象推广中心,负责全县的旅游景区、宾馆饭店、重点旅游村落、农业观光基地、休闲山庄等的统一营销、包装、推广,实现全县旅游营销一盘棋运作。提高**旅游品牌意识,加强旅游品牌商标注册。

3.创新营销方式。制作**旅游形象片,构建**旅游主题形象体系,在杭州、上海、苏南等主要客源市场的主流媒体进行播放。鼓励各旅游景区拍摄微电影,在本景区网站、全国知名旅游网站及门户网站上播放。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开展微博、微信营销。

4.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现有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购物市场等的服务标准,提升我县旅游服务总体水平。增加与旅游类院校合作,加强各层次、各类型旅游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建设旅游诚信体系,深入开展旅游消费场所推荐活动,建立旅游行业协会组织和监管机制。

(六)管理统筹

1.构建大旅游管理体制。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常务副主任,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旅游发展委员会(简称“旅委会”),负责统筹、协调等工作,全面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旅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旅游局)。同时成立**县旅游协会,强化行业监督与自律。

2.启动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整合利用行政资源,努力使我县进入浙江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1+6+X”行列,申报成为全省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之一。

3.成立县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整合全县涉旅资产,组建县旅游发展投资集团,为我县旅游发展提供投融资和创业平台,为我县旅游集约化经营和科学管理创造条件。

四、保障措施

(一)优化政策措施

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旅游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积极参与投资旅游开发项目,积极鼓励农户参与旅游创业,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县旅游的营销宣传等,有效保障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二)纳入年度考核

落实各个项目的工作责任分解(见附件),确定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由旅委会办公室制定具体的评价办法、考核机制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及时把握工作导向。建立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推进工作,及时破解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三)营造工作氛围

充分认识我县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各种宣传载体使我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建设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的意义、任务和进程,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各方齐心协力抓旅游、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巩固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果,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解决“入园难”问题,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二〔**〕9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均衡、协调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提高学前教育保教水平,切实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在农村每8000居民、城镇社区每4000-5000居民建设一所标准化幼儿园的要求科学规划布局全县幼儿园。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加大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逐步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到**年,每个乡镇(街道)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举办适量的责任区、大村、联村幼儿园,有条件的村小开办幼儿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数占全县幼儿园总数8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全县在园幼儿总数的50%以上;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全县建成1所以上省级示范性幼儿园、4所以上市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全县学前一年教育率达到98%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

(二)年度目标

1.**年度目标:完成8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新建桐木漯、荒塘、棉花坪等3所少数民族乡中心幼儿园;新建仁和镇李家铺责任区、水市镇梅岗责任区、湾井镇下灌责任区、九疑山乡鲁观责任区、鲤溪镇柏万城责任区等5所责任区幼儿园。

2.20xx年度目标:完成11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新建舜陵街道公办幼儿园1所;新建冷水镇、保安镇、天堂镇等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建中和镇新开责任区、禾亭镇琵琶责任区、太平镇岭头源责任区、冷水镇上宜责任区、湾井镇湾井责任区、保安镇中心铺责任区等6所责任区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1所村级公办幼儿园。农村2所公办幼儿园创建成市示范性幼儿园。

3.**年度目标:完成9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在桐山、文庙街道各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新建九疑山乡中心幼儿园1所;新建冷水镇东城责任区、云潭责任区,太平镇下坠责任区,九疑山乡麦地责任区等4所责任区幼儿园;新建、改扩建2所村级公办幼儿园。县机关幼儿园创建成省示范性幼儿园,农村2所公办幼儿园创建成市示范性幼儿园。

三、具体措施

(一)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1.启动城区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工程。县城社区公办幼儿园按照6班至12班的规模建设,以县财政投入为主,积极向省、市争取资金支持。通过补助办园经费等方式,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街道利用国有和集体资产举办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公共资源举办学前教育机构。

2.实施乡镇责任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按规划独立新建公办责任区幼儿园。乡镇责任区幼儿园建设资金以县财政投入为主,由县、乡镇人民政府共同承担,管理方式参照乡镇中小学校办法落实独立法人地位,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要优先保障当地责任区幼儿园建设用地,可以充分利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比较便利、环境适宜办学的责任区内的原供销社、粮站、畜牧站等闲置资源,并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校舍设施、教育器材及教师等资源。

3.实施农村村级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举办适量的大村、联村幼儿园,有条件的村小开办幼儿班,重点解决好连片特困村、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村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努力实现就近入园、方便入园。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农村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和建设规划,优选区域,合理布点,推进公办村级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公办村级幼儿园建设资金以县为主,由县、乡、村共同承担,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由本责任区的公办幼儿园管理。

4.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从20xx年起,县城、乡镇在新城开发、新建住宅区时,凡住宅小区人口5000人以上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建设好6个班以上的幼儿园。县国土部门优先保障幼儿园建设用地,将明确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不得批准建设规划;对改变性质和用途的,要限期整改,不能限期整改到位的,责令停工,将开发商列入不良信用记录,并在市县主流媒体通报,不予办理工程验收等相关手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不具备配套幼儿园建设条件的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商应向县政府上缴幼儿园异地建设经费,由县政府根据全县幼儿园建设总体统筹安排,用于幼儿园新建或改建、扩建项目。城区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产权国有,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使用。

(二)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1.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根据幼儿园数量和布局,划分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安排由各督学兼任专职教研员,定期对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城市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及时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导向,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教育过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要注重幼儿安全和习惯养成教育;加强对幼儿园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幼儿图书和玩具、教具的配备与选用指导;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引领和倡导各类幼儿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与园本教研活动,满足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重视对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禁各级各类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2.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提升办园水平。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县政府履行主体责任,有关部门按职能履行职责,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随机抽查制度。县教育局要充实管理力量,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质、教师资格、办园行为、收费等的监管,建立幼儿园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发布幼儿园基本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学前教育专项督导,每年要定期对全县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并向社会公布结果。县卫生部门要切实把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落实儿童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县公安、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指导。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定期自查自纠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对卫生、消防、园舍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消除,对事关幼儿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充分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3.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县交通、运管、防疫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管与指导;幼儿园用车要纳入全县中小学校校车管理范围,规范管理。幼儿园所在街道、乡镇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县物价、财政、教育等部门要依据《湖南省幼儿教育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结合我县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依据幼儿园等级确定全县公办幼儿园、学前班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查处各种乱收费的行为。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整体素质

1.足额配备幼儿教师,扩大幼教师资来源。县编制部门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通知》(教发〔20xx〕1号)有关规定,核定教职工编制。要在三年内通过多种方式配齐配足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满足学前教育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对四个少数民族乡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要采取倾斜政策,列入事业单位编制。要健全幼儿教师、园长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多渠道扩大幼教师资来源。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为农村幼儿园培养一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教师;适当聘任优秀的幼儿园退休教师,到教师资源短缺的农村学校任教或开展巡回支教;县教育局要做好乡镇中心校和责任区中学富余教师的分流工作,选择适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经专门培训后转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或后勤工作,其身份和待遇依法予以保障;引导具备相应资格的非幼教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经专门培训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后担任幼儿教师;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培训体系,**年底前完成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

2.依法保障和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要完善落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保障、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等政策。完善公办幼儿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引导和监督民办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边远山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政策享受边远教师特殊津贴。公办幼儿教师在评优评先、进修培训、职称评聘、福利待遇方面与公办中小学教师一视同仁。

(四)健全学前教育投入体制,多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1.坚持以财政性投入为主。县财政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根据需要每年安排20万元财政性资金作为幼儿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教育费附加和其他地方教育费附加中用于学前教育的比例应不低于10%。财政部门要在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中专项列支学前教育经费,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要逐年提高,到**年达到6%以上。确定公办幼儿园每期按生均200元的公用经费或参照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性拨款标准拨付。县财政要把公办幼儿园购买幼教玩具资金列入预算,保证幼儿游戏够用。

2.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落实用地、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办园。凡投入100万以上新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县政府按5-10%予以税费减免。根据普惠性资源布局和幼儿入园需求,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等方式,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参照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适当补贴。出台并完善认定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实施办法,对扶持对象、认定程序、成本核算、收费管理、日常监管、财务审计、奖补政策和退出机制等作出具体规定。鼓励民办园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满足家长不同需求。

3.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公办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家庭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比例。

(五)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1.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政府职责。落实县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公办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1至2次联席会议,通报公办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研究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县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公办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把发展公办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县为主、分级管理、部门分工合作的公办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督导评估机制。将公办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县政府落实教育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2.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县教育局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县发改委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县财政局要加大投入。县编委办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县住建局、国土局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县物价、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县综治、公安、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督指导。县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3.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县政府将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街道年度考核指标,每年对各乡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计划进行专项督查。各乡镇、街道也要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县政府设立学前教育先进单位奖、幼儿园建设成就奖,奖励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和单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个人。对不承担责任,将学前教育推向市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不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镇(街道),要追究其主要领导的责任。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全县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二〔**〕9号)和本行动计划精神,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公办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树立学前教育发展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县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健康发展。

学前三年行动计划3篇


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近年来,蓬莱市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推动了学前教育科学、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82所,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38所,省级实验园1所,省级示范园6所,烟台市级示范园21所,烟台市级一类园24所。全市在园幼儿9768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4.8%,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幼儿教师(含园长)566名,学历达标率达到98.7%,专业合格率达到91%。20xx年6月16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头条以《偏远农村孩子也能上公办园》为题,全面介绍了蓬莱市在学前教育建设方面的经验。

一是增加经费投入,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一方面,市委市政府把学前教育作为重要惠民工程,逐年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其中20xx年投入700万元。同时,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园舍建设,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6所,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基本满足学前幼儿入园需求。另一方面,市教体局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表彰奖励制度,每年都对学前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专项表彰,设立专项经费,奖励有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同时,严格按照《烟台市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暂行管理办法》,将各项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20xx年,安排专项经费34.78万元,对933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给予资助,资助比例达到10%。

二是拓宽筹资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按照“地方政府拨一块,幼儿收费取一块,社会赞助拿一块”的渠道,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幼儿园建设步伐。一方面,引导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在小区建设之初,根据小区规模,配套建设幼儿园,建成后无偿交由教育部门主管。二小幼儿园就是海梦苑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后无偿交给第二实验小学管理,学校安排了一位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中层领导任园长,目前该园已交付使用。另外,和谐家园小区和半岛兰庭小区均配套建设6个班级以上规模的幼儿园,近期将交付使用。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为改善居民孩子上学条件,抹直口社区投资近3000万元,精心打造的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华澳幼儿园,对本社区的孩子实行免费入园。5月份,该幼儿园又投资近百万元,新购置了两辆标准校车。

三是建设乡镇中心园,倡导普及学校办园。一方面,利用校舍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根据学龄人口分布情况深入实际,科学测算入园人数,科学合理建设中心园。同时,每一所中心园,选派中心小学的中层领导担任园长,并培训部分专业素质高的年轻小学教师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当中,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另一方面,采取召开专题会议、外出考察、参观等形式,不断提高小学校长学前教育工作的认识,倡导和普及学校办园,同时鼓励校长们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园条件,扩大办园规模。坐落在蓬莱市南部山区的王庄小学幼儿园是宋校长利用一年多的时间,硬是在一个废弃的厂房上改建起来的,前来检查验收的领导说:没想到在这么偏僻的南部山区,竟然能有一所这么漂亮的幼儿园,蓬莱的学前教育管理真是“横到边,竖到底”;龙山店小学幼儿园是利用中学富余校舍多方筹资,将原来破旧不堪的旧校舍改建成了一所花园式幼儿园,这两所幼儿园现都已通过烟台市级示范幼儿园的达标验收。目前,蓬莱市农村小学办园率达到84%,86%的学校办园达到了烟台市级一类幼儿园标准。


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二: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4698字)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精神,推动本市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结合本市学前教育发展特点,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本市学前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全市户籍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常住人口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以上,边远山区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全市建成了一批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面向0至6岁儿童和家长的多种形式的保育和教育服务格局正在形成,幼儿园保教质量普遍提高。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1245所。其中,教育部门举办的347所,集体举办的234所,其他部门举办的219所,民办的445所;在园儿童27.8万人;幼儿园教职工37227人,其中,专任教师2167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84%;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逐年提高,“十一五”期间,市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累计达到5亿元,20xx年市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达到5亿元左右,幼儿园办园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面临的问题。

北京作为首都,学前教育发展在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出生高峰到来、外来人口涌入带来的新增入园需求,学前教育的质量、布局、结构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入园难”问题比较突出,户籍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尚未得到完全满足,常住适龄儿童学位缺口较大,师资供给不足;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住宅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不到位,农村幼儿园基础薄弱,局部地区“入园难”和入公办园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三是幼儿园运行成本日益增加,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明显偏低,现有投入不能满足其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需要,部分幼儿园存在收费不规范的行为;四是城乡结合部地区无证办园在安全、质量等方面问题突出,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治理难度很大。

二、发展目标

学前教育发展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证基本、广泛覆盖,公益普惠、优质多样,保教结合、科学育儿,依托社区、就近就便”的原则。根据国家提出的三年有效缓解“入园难”的总体要求,按照本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对城乡建设和人口格局要求,通过统筹资源、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开放创新,规划建设并改扩建769所幼儿园,使全市幼儿园总数达到1530所左右,全市公办性质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达到65%以上。

20xx年至20xx年分别增加学位约2.7万个、2.4万个、2.4万个,共增加学位约7.5万个。满足户籍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学前三年学位供给实现全覆盖,入园率由85.6%提高到95%以上;努力提高常住适龄儿童入园比例,学前三年学位供给覆盖率和入园率由80.8%提高到90%以上,使“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对目前未能入园的在京适龄儿童及家庭,提供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指导服务。

三、主要举措

(一)实施三项工程。

本市将通过加大投入、扩大资源、改善条件,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提供“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3年内将启动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幼儿园条件达标工程和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工程等学前教育三项工程。

1、实施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3年内,市、区县两级政府安排20亿元基本建设资金和18亿元财政专项经费。一是用于370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及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二是用于将接收的147所小区配套幼儿园装修及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三是用于扶持举办小规模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四是用于举办小学附属幼儿园、扩班等的经费投入。

2、实施幼儿园条件达标工程。3年内,市、区县两级政府将安排7亿元资金,根据本市幼儿园、托儿所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对250所左右的中央及地方各部门办园、街道和乡镇集体办园的房屋、设施、设备进行条件达标改造。

3、实施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工程。3年内,本市将扩大幼儿教师的培养规模,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确保幼儿教师师资供给,普遍提升幼儿教师素质。一是通过加强市属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力度,办好大专及以上层次的幼儿教师培养院校,建立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扩大招生规模,同时,通过公开招聘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转岗等途径拓宽师资来源。3年内要培养和输送5000余名幼儿教师和4000余名保育员,确保基本满足师资需求。二是采取分层、分类和重点项目结合的方式,做好各类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包括非师范类幼儿教师上岗培训、农村富余中小学教师转岗为幼儿教师培训、新建小规模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培训、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培训、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培训、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培训、结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培训等。3年内,市、区县两级政府将安排1亿元左右经费,累计完成3万人次的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95%的幼儿园园长和85%的幼儿教师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水平。

(二)落实六项措施。

1、多种形式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一是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二是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建设小学附属幼儿园,利用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三是鼓励、支持中央及地方各部门办园;四是扶持并稳定街道、乡镇集体办园;五是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部;六是在农村地区每个乡镇建设1至2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同时根据本市村庄规划标准的要求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附属分园,覆盖到每个村。

2、做好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接收、使用和管理。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并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对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区县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者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小区规划、建设、审批、验收、使用等各个环节落实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确保小区适龄儿童有幼儿园上、上得起幼儿园。

3、进一步鼓励规范民办幼儿园。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特别是对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幼儿园,要采取减免租金、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同时,可结合实际,根据本市举办小规模幼儿园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创办小规模幼儿园,满足辖区内适龄儿童优质、便利、多样的入园需求。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管理,鼓励民办幼儿园进入分级分类管理范围。依法保障民办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

4、加大政府投入,实施奖励补贴政策。落实财政投入“五有”政策,即“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一是提高教育部门办园生均经费标准,由每生每年200元提高到每生每年1200元;二是参照教育部门办园生均经费标准,对中央及地方各部门办园、街道及乡镇集体办园进行定额补贴;三是对接受政府委托、办成普惠性幼儿园的民办幼儿园,采取减免租金等补贴政策,对连续两年考核成绩优秀的民办幼儿园,参照教育部门办园生均经费标准给予一定奖励;四是通过减免保育费等方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3年内,市、区县两级政府安排3.6亿元经费对实施以上政策予以支持。

5、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机制。根据本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市财政、教育部门规范幼儿园收费,制定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调整收费标准。同时,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民办幼儿园收费价格备案程序。实行幼儿园收费公示制度,加强幼儿园收费监管,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查处违规收费问题。

6、形成幼儿园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二是坚持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提高保教质量,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坚决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三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年检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区县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四是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各区县政府要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管理办法,加强指导,监督整改,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标准的,要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五是强化幼儿园安全防范,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指导。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四、工作要求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要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督导制度,制定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督导检查。市政府将在统筹制定全市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基础上,加强对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将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区县、乡镇(街道)工作考核内容,对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区县给予表彰奖励。通过重点项目投入等方式,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制定贫困儿童及特殊儿童的资助政策,促进本市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区县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负责统筹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调整学前教育机构规划布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教师和设施设备的配备、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及学前教育经费的筹措,建立经费奖励扶持政策,确保辖区内3至6岁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制定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加强对无证办园的治理。结合区域适龄人口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制定本区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分解落实年度任务,到20xx年有效缓解“入园难”。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二)各相关部门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力量,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即将出台的幼儿园编制标准要求,修订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大幼儿园建设发展力度,配合教育部门和各区县确保新建118所幼儿园落实到位,并会同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规范幼儿园收费,制定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调整收费标准。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研究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投入保障政策,确保本计划中提出的经费投入到位。城乡建设、规划、教育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认真落实本市关于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关意见,督促检查区县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与规范管理,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监、安全监管、药监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与管理。


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三: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4445字)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推动我县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满足广大适龄儿童对优质启蒙教育的需求,结合县域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教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以“促普及,抓规范,重特色,上水平”为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财政支持、多元投入”的发展机制,加快普及学前3年教育,促进全县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人口31万,辖9镇1乡(20xx年计划撤并2个乡镇),共有学前教育机构27所,其中城区有县办示范幼儿园1所,青化、汤峪、齐镇3个乡镇各建有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附设学前班的公办小学2所,21所民办幼儿园已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全县目前共有3-6周岁幼儿8287名,各类幼儿园在园幼儿7616名,学前一年入园率为98.7%,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1.9%;全县现有保教人员349名,具备幼师资格的教师163人,专业合格率46.8%。据测算,全县每年新增幼儿约2100名,现有0-3周岁幼儿7260名。近年来,我县学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基础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内部管理不断加强,保教水平显著提升。但投入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办园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县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县示范幼儿园为引领,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实现教育发展的结构性新突破。用3年时间,共计投入6700万元,在县城城区建成3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成2-3所公办幼儿园,保留1—2所办学条件好、质量高的民办幼儿园,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二)、具体任务

--20xx年,投入2900万元,在县城城区新建1所高规格、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在 各改建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充实提高 公办中心幼儿园内设配备,县示范幼儿园创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初步建立县、镇两级公办幼儿园网络体系。实现学前一年教育全普及,力争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3%以上。

--20xx年,投入1400万元,建成1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在 各改建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面建成县、镇两级公办幼儿园骨干体系。更新充实公办幼儿园内设,提高办园层次,创建一类园3所;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力争幼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达到60%以上,促进学前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实施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力争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解决“入园难”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20xx年,投入2400万元,在 各新建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成1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在 各改建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进一步改善公办幼儿园办园条件,优化保教管理,创建一类园5所,壮大公办幼儿园骨干体系;实施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工程,打造一批特色幼儿园;力争使幼师队伍专业合格率

达到85%以上,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四、行动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

1、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各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依法将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县政府从20xx年开始起,将把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作为对各镇政府教育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2、坚持实行“政府负责、分级管理、部门联动”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县长王丽同志任组长,教育、发改、财政、物价、人事、公安、卫生、建设、民政、劳动保障、妇联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学前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全县学前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在县教体局设立办公室,由县教体局局长杨广利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教体局成立推进学前教育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股室管理职能。县政府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局负责抓紧完善政策规定,严格准入要求,加大基础建设,充实师资,深化教研,加强对保教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编办负责根据国家要求,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改局负责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物价局负责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管理;财政局负责制定落实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把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建设局和国土局负责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社局负责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工资待遇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和教职工社会保障政策;综治办、公安局负责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卫生局负责监督指导幼儿园膳食营养与卫生保健;民政、工商、质量监督、安监、食品药监等部门分别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登记、设施设备、餐饮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

(二)加大投入,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幼儿园建设

1、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经费投入。一是把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财政预算,积极筹措经费,逐年增加投入,建好、管好、办好公办幼儿园。二是实施项目带动,在落实县级配套、争取省、市“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工程”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加大争资金、跑项目力度,参照《陕西省幼儿园建设标准》,按“新建1所500万,改建1所100万”的投入,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突破幼儿园建设资金瓶颈。采取“政府拨一点,幼儿园挤一点”的办法,分期付款,添置内设,自主滚动发展,不断提高办园层次和水平。

2、整合布局调整资源,解决公办园建设的校舍问题。采取“分类实施、撤并同步、功能转换、重复利用”的办法,在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学校撤并后的闲置资源,按照“把设施配备条件较好的初中改建成联合小学,把位于乡镇中心区的小学改建成公办幼儿园”的模式,改扩建一批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

3、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在城区建设中,立足统筹城乡一体化大背景,按省级优质园标准,认真规划建设好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做到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从20xx年起,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一律不予审批。对不具备配套幼儿园建设条件的城区住宅小区,开发商应缴纳幼儿

第4/7页

园异地建设经费,由县政府统筹安排幼儿园建设项目。项目竣工验收要重点检查配套幼儿园建设情况,园舍经发改、建设、教育、卫生等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是教育事业的政策性投资,作为公共教育资源,属国有教育资产,应交由县教体局管理,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

4、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坚持“公民办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和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一是完善配套政策,落实税收、教育用地、园舍建设等优惠政策,采取经费资助、出租、转让闲置国有资产等方式,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办园质量较高的民办园给予适当的奖励。二是核算成本,根据市场需求实行弹性收费,适当提高民办园收费标准,保护和激发社会力量投资办园的积极性。三是由县教体局负责,落实“六同”待遇,把民办幼儿园教师纳入统一管理。

(三)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努力提高保育质量

1、规范办园行为。一是严格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治理无证办园。二是实行分类管理。民办园按优质园、标准园、合格园,公办园按省级示范园、一类园实行分类定级评估,鼓励民办幼儿园开展特色品牌建设。三是加强安防措施。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积极落实安保设施和人员设备。协同公安、交管和卫生、药监等部门,加大对幼儿园校车和食品卫生的联合监管。四是规范收费行为。公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费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办园成本核算、报备、审核和公示制度,严厉查处取与赞助费和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为由收取额外费用等违规行为。

2、提高保教水平。一是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

第5/7页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xx幼儿保育保教常规要求》,明确学前三年保教目标,规范使用幼儿教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保教结合,满足学前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二是健全教研网络,大力开展学前保育、教育研究,依托课题引领,推动学前保育水平提升整体。 三是坚持开展每年一次,两年一轮的学前教育督导活动。由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组织人力,聘请专家,通过实地考察、查看资料、现场咨问、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幼儿园设施建设、园务管理、保教管理、师资建设和卫生保健等工作进行全面的视导检查,努力打造一批特色示范幼儿园。

3、拓展服务功能。在县示范幼儿园开展面向社区家长的早期教育培训和咨询活动,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县直属示范幼儿园和各镇中心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婴幼儿教育指导服务网络。

(四)加强师资建设,努力提高幼师队伍整体素质

1、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一是对公办幼儿园进行独立核编,按照“一班两教一保”的标准,核定配齐专业教师和保育人员。二是公开招聘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幼师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计划20xx年招聘30名,20xx年30名,20xx年30名,三年共配备90名幼儿专任教师充实到公办幼儿园。三是将撤点并校后在小学任教的幼师专业的教师进行分流,选拔一批热爱幼教、素质高的年轻教师到乡镇公办幼儿园任教。2、加强师资培训。制订和完善幼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规划,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大力开展以提高保教能力为重点的幼儿师训,建立三年为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加强园长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建设业务优秀、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

3、保障幼儿教师待遇。严格执行幼儿教师和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幼儿教师须持有幼师专业资格证,保育员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并受通过保育培训。公办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参照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民办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水平。民办幼儿园举办者要与聘用教师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兑现工资,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五)加强宣传督查,确保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1、加强宣传。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意义和学前教育的成绩,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

2、实施专项督导。县委县政府督查督办室要依据《xx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对各部门、各乡镇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全面落实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保教管理、人员待遇等要求,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3、健全多维监控机制。通过家长评议、专项督查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对幼儿园办学效益进行评价,扩大幼儿园管理开放度,提高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


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有序推进生态市建设,确保在20xx年前建成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国生态市,根据全国生态市建设的指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20xx—20xx年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如下:
一、社会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和预算内财政收入保持适度增长,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保持较快增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15左右。到20xx年,恩格尔系数小于40,贫困人口比例小于0.2。
责任部门:农工办、财政局、劳动社保局、统计局、民政局
2、扩大充分就业,减少收入差距。每年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实现就业1.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基尼系数基本保持在0.3—0.4之间。
责任部门:农工办、劳动社保局
3、控制人口增长,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到90以上,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责任部门:计生局
4、巩固提高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初中教育普及率达99以上,全市所有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三年内每年建成省级“绿色学校”1—2所、无锡市级“绿色学校”4—5所、××市级“绿色学校”20所。到20xx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建成“绿色学校”。
责任部门:教育局
二、农业环境保护
1、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20xx、20xx、20xx年分别建成无公害食品基地40个(面积8万亩)、45个(面积10万亩)、50个(面积12万亩),到20xx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版权所有!产品比重达到20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
2、推广生态养殖模式,20xx、20xx、20xx年分别完成3个、5个、8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试点。到20xx年,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0。
责任部门:农林局、环保局
3、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使用,20xx、20xx、20xx年分别新增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5个、6个、7个。到20xx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农林局
4、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素等。到20xx年,化肥施用强度小于250千克/公顷,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大于90。
责任部门:农林局
5、加强农用薄膜回收,20xx、20xx、20xx年分别有5个、5个、6个镇设立农用薄膜回收点,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
6、推广农村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使用。到20xx年,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
责任部门:农工办、发展计划局、农林局
7、加大防洪抗旱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系统抗灾能力。
任部门:水利局、农林局
三、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
1、完善定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到20xx年,全市“一园四区”(指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15以上。
责任部门:规划局、园林旅游局、农林局、国土资源局
2、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到20xx年,全面完成地下水禁采封井任务。
责任部门:水利局
3、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到20xx年,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大于90。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
4、大力开展城乡植树造林活动,三年内每年新增林地面积1.5万亩。到20xx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园林旅游局
5、制订并实施砖瓦窑关停计划。三年内全市关停45只砖瓦窑。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经贸局、工商局
6、整理土地和利用废弃石宕。三年内,每年完成800亩废弃石宕的复垦、利用。到20xx年,全市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率达到90以上。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农林局
7、加强废弃石宕复绿。到20xx年,全市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废弃石宕基本完成复绿任务。
责任部门:农林局、国土资源局
四、工业污染防治
1、继续实施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加强“红色”、“黑色”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管理。到20xx年,“红色”、“黑色”企业在参评企业中所占比例低于10。
责任部门:环保局
2、对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严重超过排污总量和无环境容量地区的严重污染企业,实行关停。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贸局、工商局、国税

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第2页

局、地税局等。
3、加快废水治理,提高废水达标排放标准。20xx年,印染、造纸、化工、制革、洗毛等主要水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一级达标排放;20xx年全市所有水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一级达标排放。
责任部门:环保局、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4、全市乡镇污水厂处理厂正常运行,工业废水实行集中处理。三年内每年建设排污管道100公里,每年削减排污口50-70个。到20xx年,全市保留100个工业企业排污口。
责任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5、排污口规范化整治。20xx年底前,完成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完成日处理能力20xx吨以上的企业废水处理设施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20xx年底前,完成年内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完成日处理能力20xx吨以上的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远程实时监控装置的安装;20xx年底前,完成所有废水处理设施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
责任部门:环保局
6、加快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到20xx年,基本完成电厂、钢厂废水(循环冷却水)回用等综合利用工程建设。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
7、加快电厂二氧化硫和烟尘治理,所有电厂必须建设静电除尘和高效脱硫系统。20xx、20xx、20xx年分别完成30、40、30电厂除尘脱硫工程建设。到20xx年底,全部电厂完成脱硫除尘治理。
责任部门:环保局
8、加快集中供热和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20xx年,淘汰全市具集中供热条件的0.5吨以下燃煤手烧锅炉。到20xx年底,全面淘汰集中供热范围的燃煤锅炉,燃煤窑炉(特种行业窑炉除外)全部改为燃油或燃气等清洁能源方式。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9、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xx年,开发区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年内每年完成循环经济试点10个、清洁生产审计25家、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0家以上。到20xx年,全市必须实施清洁生产审计的制革、印染、化工等企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审计。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济贸易局
10、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三年内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总量每年削减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每年削减2-3。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
11、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20xx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3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余镇工业集中区完成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20xx年,6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xx年,7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责任部门:环保局、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12、加快电镀加工企业、铝氧化企业集中生产和集中处理步伐。到20xx年,全市各镇、开发区只保留一个电镀加工、铝氧化集中生产和集中处理点,关停分散小电镀加工、小铝氧化企业。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济贸易局、工商局、各镇人民政府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城市卫生水平。
责任部门:卫生局、城管执法局
2、健全完善全市调水方案,20xx年底前完成相关工程建设。
责任部门:水利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3、加快实施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截流率和处理率。20xx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20xx年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加快制订并实施中水回用规划,实现中水回用。
责任部门:规划局、建设局、建投公司、各镇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4、加快制订并组织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或堆肥等无害化处理方案。20xx年完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工建设;20xx年建成投运。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建设局
5、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责任部门:建设局、开发区管委会
6、加强城市绿化建设。20xx、20xx、20xx年分别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0万平方米、150万平方米、2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达到12平方米以上。
责任部门:园林旅游局
7、巩固、扩大城市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划分城市清洁能源区,20xx年底前全部淘汰区域内燃煤锅炉,实行集中供热或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城管执法局等
8、巩固、扩大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
责任部门:环保局、城管执法局、建设局等
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加快环境优美乡镇建设。20xx、20xx、20xx年分别建成3个、9个、3个环境优美乡镇(澄江镇不计)。
责任部门:环保局、农林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2、加快生态村建设。20xx、20xx、20xx年分别建成8个、10个、12个生态村。
责任部门:环保局、农林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3、开展河道清淤整治。20xx年,完成长寿河等整治,实现水质达标;20xx、20xx年,完成张家港河、锡澄运河及应天河、青祝运河、富贝河等河道整治,实现水质达标。到20xx年,全市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类别标准。
责任部门:水利局、交通局、环保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4、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到20xx年,镇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卫生局、建设局
七、生态文化建设
开展绿色社区建设。20xx、20xx、20xx年分别建成5个、8个、12个绿色社区。到20xx年底,50的社区建成绿色社区。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民政局、环保局、澄江镇人民政府
八、环境专项整治
1、开展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整治,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90以上。
责任部门:卫生局、环保局
2、开展全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危险废物全部处置利用,无危险废物排放。
责任部门:环保局
3、开展核与辐射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环保局、公安局、卫生局
4、开展“白色污染”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卫生局、经济贸易局、环保局
5、开展城区燃煤大灶专项整治,改用燃油、燃气等清洁能源。
责任部门:环保局、城管执法局
6、开展城区建筑施工噪声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城管执法局、建设局、环保局
各责任部门要根据行动计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采取有力措施,强力组织推进,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合肥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 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 发〔2012〕5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教结合的意见》〔皖政办〔2013〕5号:),进一 步推动合肥市学校体育科学发展,全面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结合 我市实际,特制定《合肥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精神,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牢固树立“健康第一” 的理念,围绕“提升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目标, 以中小学校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基本条件达标为切入点,以重普及、促提高为原则,着眼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 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 美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合肥市现辖肥东、肥西、长丰、庐江4个县,县级巢湖市,

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行政区,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2一

14个省级开发区,全市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2 万人。截止2012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118所,其中中等 职业学校86所,普通高中113所,普通初中250所,小学964 所,幼儿园698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国防教育学校1所;中等及以下学校在校生114.8704万人,教职工1. 67万人。

全市中小学基本能按照部颁标准开设体育课,基本开足体育课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开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积极开展“体育、 艺术2 + 1项目”试点工作和“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制定下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的通知》,督 促全市中小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和课外校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大 课间体育活动,丰富学校大课间活动内容,把体育课、早操、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营造“人人踊跃参 加、班班积极组织、校校形成特色”的良好氛围。

2010年,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 局、人社局、卫生局、体育局、团市委、妇联等8部门联合制定的《合肥市加强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 了政府、职能部门统领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坚持组织开展初中 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不断调整优化测试项目和方式,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运动与健康”维度的实证材料,并计入升学录取总分。学校体育工作已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之一。

我市学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仍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 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体育工作整体发展水平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要求不相适应,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还没有完全落实,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和器材等教学资源与《国家学校 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仍有差距,一定程度制约了青 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学校体育工作更加规范,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学生体质明显增强,体能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学生体 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更加完善,体教结 合机制更加健全;青少年体育竟赛活动日趋活跃,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总体达到国家标准, 逐步配齐体育教师,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 制。全面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到2015年,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不低 于 20、

四、主要任务

(一)规范体育课程,丰富课外体育活动

1、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创新方式、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 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大课间活动 因校制宜,自主多样,全员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日常,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安排课外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 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积极探索创新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 容、方式和载体。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落实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初中、 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 小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参加体育锻炼。

3、精心组织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扎实开展“体育与艺术2+1”活动,致力于培养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4、开展中小学生体育竟赛活动。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共同组织实施年度中小学生竟赛计划。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 次以田径为主的学校综合性运动会,因校制宜组织开展体育节(周〕、专项体育竟赛,增设竟技体育项目外的健身、娱乐类运动项目,广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5、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通知》(体群字【2009】54号)精神,打造我市校园足球特色品牌,创建合肥市高中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建立完善小学、初中和高中足球联赛三级联赛体系,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 展健康成长。

(二)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中小学生体育学业水平纳入中小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评估体系中。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 健康状况等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及 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2、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逐步增加初中毕业体育考试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权重,探索将学生曰 常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体育考试总分之中。

3、将高中学生健康素质纳入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制度,发挥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 作用,促进和保证体育课教学,以及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 开展,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发挥学校体育评价的重要作用,丰富高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内容,实现857。以上的学生能 达到《标准》及格等级以上目标。

(三)推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1、科学合理规划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布局,做好我市体育运动项目小学、初中、高中训练衔接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申办校办运动队,体育部门对承担参赛省级比赛和省运会的校办运动队队员,给予市级训练单位队员的同等待遇。

2、完善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按照《关于规范中小学体育特长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合教【2012】171号)要求,组织 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工作。建立体育特长生“绿色通道”入学保障 机制;优化全市学校体育项目网络布局,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以上;国家及省级青少年体育倶乐部10所以上;省 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所以上、体育专项特色学校2所以上;市 级单项训练基地10所以上。

(四)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1、落实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合政办【2013】11号)要求,多 渠道配齐配强专职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到 2015年要对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2015年,配齐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

2、完善体育教师保障政策,切实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按照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原则,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国家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工作、课外体育活动、体育 竟赛、外出学习培训、运动队训练和管理等纳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和绩效考核范畴。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 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五)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 支持力度,逐步改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将农民体育健身工 程、全民健身路径等公共体育设施安排在中小学校或周边。2015年,全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初步达到国家标准;新建学校体育 场地、设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六)大力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开放工作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佘和节假日坚持向学生开放,体育部门管理的体育场地设施和科研设备为学校课外活动、课佘体育 训练提供便利。全市〔区、县)公办中小学校符合开放条件的室 内外体育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在确保校园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及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佘锻炼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到2013 年底前全部向社会公众开放。各县(市〕、区政府将学校体育设 施向社会开放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参照市级学校体育设施 向社会开放经费保障办法,县(市〕、区政府设立专项经费,保 障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有序运行。体育部门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项资金资助开放学校添置和更新体育器材。

(七)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 和年度报告制度

1、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中小学校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公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分析、评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中小学体 育工作评估,各区、县级教育部门组织学校开展自评,市级教育 主管部门对评估结果进行复核检查与认定,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2、实行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和公示制度。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体育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 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监督电话等。各县、 区教育主管部门逐级上报本行政区域学校体育工作情况,市教育主管部门对所报情况进行公示,定期通报学校体育工作情况。

(八)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机制与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件的应 急机制,形成包括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赔付等学 校体育风险管理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各学校要制定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 责任制。加强对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使用 安全。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与分工

认真履行职责,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本级政府年度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体育部门参与,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指导 和监管,将体育工作纳入各类教育规划;发展改革部门把提高青 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学校体育和体教结合工作;财政部门完善支持投入政策,并给予必要倾斜; 体育部门在技术、人才、场地和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 度。充分发挥市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布置、协调、检查学校体育工作落实与推进。

校长为学校体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二)完善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公告制度

各学校每年分别对所有学生开展一次健康检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以检查及测试结果为基础,给每名学生建 立健康档案。到2015年,学校普遍建有学生体质监测室。建立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公告制度,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 向学生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加强管理,创造条件,保证学生体质 健康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督导检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奖恁机制

教育督导机构研究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和体教结合督

导检查办法,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导。

健全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和工作奖惩机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把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教结合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教育、体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 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 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学校、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评优 评先、学校主要领导的业绩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四)加强宣传工作,营造学校体育良好发展环境 认真宣传学校体育工作和体教结合的政策要求、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釆取多种方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广泛传播健康 理念,引导广大青少年、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 观、人才观和健康观,形成珍视健康、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合肥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3年9月27日印发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在区跨越式发展工作总结暨新三年行动计划动员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三年行动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