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 导航 > 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人确定了目标,就需要制定计划去实现目标。为了有效完成目标,通过方案来引导和分析市场和用户,方案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工作中最为常见。我们写方案时要注意一些什么?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篇一: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研究性学习等领域。学校将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鼓励学生以自己独有的触角去搜寻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活动的主题应生成于学生生活,与他们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在观察、思考、活动、操作中有机生成。以自我为圆心,以能力为半径,去划定自己所要探索的领域,去探究其中的奥妙。

二.实施构想:

(一)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师资培训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通过培训,让教师较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技能,不断提高教师适应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能力。并以此为契机,培养一支适合时代需求、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

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相关课程理念,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信息,深入了解学生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途径,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意识,始终保持和新课程同行,积极倡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科学地指导自己的育人工作。

2、加大案例研讨的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认真组织开展好每一次活动,及时总结反思每堂实践活动课的优缺点,记录相关经验。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后,对所观察到的情境进行描述提出在课堂上产生的问题,最终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所有参加的教师共享,形成鲜活的课程故事。做好活动实录。

(二)立足校本地方特色,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本学期我们将在反思的基础上制定好课程实施计划,并分层落到教师的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我们将综合学生、学校的实际问题、社会环境等因素,着眼于现状以解决生活问题为准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三)认真组织,共同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有效指导直接影响到活动目标的达成,故而,必须关注活动中教师的定位,解决好活动中各个实施阶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强调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全员参与。

(四)及时积累,积极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的不断积累,生成与开发,学校要求每位活动主导教师要重视资源的积累和整理工作,把活动开展的方案、案例、总结、反思等材料整理成文,装订成册。积极主动地开拓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把综合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三.主要措施:

(一)教师指导要落到实处: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指导不能只偏重活动形式,忽略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忽略活动的具体落实程度;偏重书面的方案完成,忽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主题活动不能浮于表面,缺少深度。

1.指导教师要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设计,参考设计:主题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2.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应有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

3.指导教师要明确具体任务:

指导如何选择主题,到哪里去找问题?怎样把问题变成研究课题?指导制订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如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指导查阅文献资料,需要哪些资料?可以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如何整理资料?指导学会社会调查,如确定调查的内容,确定调查的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整理调查数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指导学会整理和分析资料,对记录的目的,记录的原则,记录的方法进行辅导。指导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有文字类:课题研究论文;有实物类:模型,音像制品,多媒体制品,网页;在选择成果表现形式的原则、方式方面给予指导。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和研究成果:可以写小论文、活动日记等。

4.指导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科学评价。

(二)管理落到实处

1.细化管理制度

(1)制订实施计划: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年段实施计划;班级实施计划。

(2)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3)建立随堂听课制度,将该课程列入六认真检查和考核的项目。加强对该课程实施的随机检查,努力杜绝随意占用该课的情况发生。

(4)提倡集体备课制度,但不提倡案例共享,每位老师应根据班内实际情况,独立设计特色性方案,积累规范的资料。

(5)制定奖励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奖励办法,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对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2.细化研讨制度:

(1)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一次校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面向全校开放,及时作好活动的总结、评价和记录。

(2)年级组两周一次研讨形成制度,每学年每位老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

(3)注重规范的积累过程性资料,如:学生活动活动方案、活动日记、学生搜集的资料卡、学生调查表等。

(4)细化学生评价:对学生的 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课堂观察、开放作业、专题汇报、个案调查、实际操作等评价过程中互相评价,让家长、社会力量参与评价。


篇二: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一、主题名称:我与蔬菜交朋友

二、主要线索和涉及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性教育四大领域。其中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这三条线索。我校本学期四年级的研究性主题为我与蔬菜交朋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走进社区调查采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让学生学会制订小组活动方案,设计开题报告。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查资料。学会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锻炼自己的活动能力。通过活动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习惯。学会与他人一起合作学习,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在活动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能力习惯。学会在活动中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在整个活动中,集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于一体,融观察、实践、学习于一炉,真正达到各个领域的统一。

三、主题设定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要依据现有资源,而且要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我校的现有资源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发了我与蔬菜交朋友活动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蔬菜、认识蔬菜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作用,纠正学生厌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使学生通过活动,学习知识,掌握能力,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学生情况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越来越丰富,满街的烧烤小吃,肯德基、麦当劳芳香四溢,吸引了许多的小学生。餐桌上的蔬菜与之相比,不及其香、不及其脆。因此许多小朋友都有不爱吃蔬菜、偏食的习惯。通过我和蔬菜交朋友这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了解蔬菜的种类;通过咨询查阅、收集资料,了解蔬菜的营养,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爱吃蔬菜、用蔬菜创造生活的好习惯。

五、主要能力培养目标设定:

1.知识与能力:认识市场上的各种蔬菜,蔬菜有哪些营养。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主题班会,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的活动设计方式,并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蔬菜的认识与探究,使学生了解蔬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初步树立科学食用蔬菜的意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并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六、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

采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实践形式:

收集资料和信息。研究、设计。小组合作和交流,规划表达和反思。

七、活动时间安排:

1、活动准备阶段:第八周。

2、活动方案实施阶段:第九周、第十周。

3、活动评价、总结阶段:第十一周。

八、活动过程:

(一)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探究、分组合作阶段;3、资料汇总、整理阶段;4、汇报、倡议、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第一阶段

1、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2、确定研究专题,自主选择伙伴

3、制订活动方案,明确研究方法

具体做法是:

全班48个同学就自觉地分成4大组,并推选出组长。我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于是,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并归类,提炼出调查研究课题

(活动准备是开展活动成功的前提,它包括筹划、分组、制定方案等,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分组,更能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热情。)

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评出说最具合作精神。

第二阶段:活动方案实施阶段

1、深入社会生活,搜集相关信息

2、交流调查情况,整理资料

3、确定汇报形式,创作展示作品

(去电脑房查找的同学上网,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活动前我们对同学们进行了基本培训: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

学生通过此阶段活动学会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可利用资源收集查阅资料。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选谁最能利用有效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资料汇总、整理

我和蔬菜交朋友成果汇报展示会

1、分享成果、互动评价

各小组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交流活动体验,互为评价

第1小组:蔬菜的种类、习性探秘汇报

第2小组:蔬菜营养价值汇报

第3小组:蔬菜的烹饪搭配方法汇报

第4小组:蔬菜的烹饪技巧汇报

各个小组的调查研究结束后,孩子们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上报。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手笔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数据资料等等。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面对一大堆的第一手资料同学们可能会茫然所措了。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将照片资料和文字资料按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选优胜小组。

第四阶段:倡议、体验、评价

1、整合展示材料,举办成果展览

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行整理,举办一个成果展览,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实现的愉悦。

2、总结

各小组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各自完成汇报作品。为了分享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利用活动课,组织他们进行成果交流。

在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汇报的同时,老师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我想,集体汇报是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心理满足感

(二)成果预设:

这一节实践课和以往的主题活动一样,要经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将有了一定的收获。1、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

为了获取与蔬菜有关的材料,同学们往返与图书室,到网上搜寻,到市场搜集。活动给了孩子们自由吸收养分的广阔空间,把学生从校内引向了校外,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2、社会活动能力得到增强

生活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基础,学生在市场观察、做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有指导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网络搜索小队,系列活动的资料如:蔬菜、水果如何合理搭配才最有营养;时入秋季提供有利身体健康的水果、蔬菜;在研究结束之后,大家会感到以后一定要多吃蔬菜、吃多种蔬菜。同时为了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呼吁全校的小学生都来吃蔬菜。

终极评价:

评价内容差异评价(a、b、c)

自评小组评家长评师评(综评)

参与情况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参与热情

交流合作收集整理资料

研究汇报形式

观察视点

探究能力


篇三: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如下:每月定一个主题,每个级部围绕这个主题分别制定相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九月份: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年级)1、指导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关于佳节思亲的文章。

2、指导学生交流收集的思亲方面的诗歌,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3、课后收集描写秋景的古诗,在班级内召开诗歌朗诵会。

(四年级)1、关于思乡的诗歌朗诵会。

2、中国传统节日由来故事会。

3、诗歌赏析《但愿人长久》、《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年级)1、带领学生到电脑室上网收集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歌、文章等。

2、指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的资料汇编成册。

4、举行资料展览会。

(六年级)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2、收集有关思念的诗句,开展赛诗会。

3、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

十月份:谁不说咱家乡好

(三年级)1、阅读有关家乡的文章。

2、收集关于思乡的古诗。

3、唱一唱自己的家乡。

4、写一写你心目中家乡的样子。

(四年级)1、收集常州名胜古迹资料。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介绍常州名人。

4、制作小报。

(五年级)1、介绍家乡著名景点。

2、说说家乡的历史名人。

3、夸夸家乡的土特产。

4、展望家乡的未来。

(六年级)1、了解常州的历史和风土民情。

2、开展实践活动,游览常州名胜古迹。

3、小练笔或当小记者介绍家乡著名的景点。

十一月份:感恩

(三年级)1、收集关于感恩节的知识,包括来源、风俗等。

2、制作感恩节贺卡,说说最想感激谁,为什么?

3、课后收集感恩节的诗歌,开展诗歌交流会。

4、根据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一个场景,排演小品。

(四年级)1、名文诵读。

2、收集父母对你爱的点滴进行交流。

3、照片里的故事。

4、制作感恩卡。

(五年级)1、(照片展)回忆长大的点滴,感恩父母。

2、(出示奖状或作业本)回想成长的足迹,感恩老师。

3、感恩生活中给过你帮助的陌生人。

4、欣赏绚丽的大自然,感恩自然。

(六年级)1、为父母做一件事。

2、唱一首歌献给父母。

3、给父母写一封信。

4、开展一次与父母同乐的活动。

十二月份:北小骄傲

(三年级)1、说北小说一说我们的学校。

2、写北小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北小。

3、画北小挑一处最美的地方画下来。

4、为北小设计一张名片。

(四年级)1、收集班级中为北小添彩的人事,作采访。

2、班级中评选北小骄傲候选人。

3、演讲:我是光荣的北小人。

(五年级)1、网上浏览中央电视台的相关骄傲评选,确立评选方向。

2、交流自己心目中的骄傲人物,并准备采访他。

3、为骄傲人物设计一段颁奖词。

4、评选出班级里的十大骄傲人物。

(六年级)1、收集身边感动的故事。

2、开展一次感动的故事会。

3、写一篇专访:令你骄傲的北小人。

4、为北小做一件感动的事。

一月份:展望XX年(迎新春)

(三年级)1、为展望XX年为主题制作迎新年贺卡。

2、开展珍惜时光,好好读书演讲会。

3、上网浏览孙中山先生图片与故事。

4、收集并讲英雄故事。

(四年级)1、收集春联,背春联(网络)。

2、交流春联,学写春联。

3、了解天南地北的过春节的习俗(网络)。

4、介绍一种春节习俗,作一次图片展览。

(五年级)1、小结自己XX最骄傲和最失落的一件事。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春寄语

3、仿写一段新春寄语,制作新春贺卡。

4、许下新春愿望,然后发到班级网页上,学生之间相互留言祝福。

(六年级)1、新春寄语(班级主页)

2、我的XX故事会。

3、制作新春贺卡。

三、关于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对于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进行的评价应有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教师、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价、鉴定。

(二)学生评价要求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习态度。学生对活动的投入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能否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作好每次的记录并认真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设想等。

2、能力和方法。在活动的开展中,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表达等基本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提高。在活动中,有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和一些研究的方法。如资料查阅、实地观察、调查的运用、材料的整理、数据处理等。

3、品质发展。在研究中,学生是否培养了合作精神及虚心听取意见,乐于助人、自觉主动等品质。

4、研究成果。学生在研究一个阶段后,有没有如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活动等展示型的研究成果。

(三)教师评价要求

在综合实践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

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测评:

1、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2、组织、管理协调与应变的能力;

3、探索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4、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评价的方式

评价形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主要有教学实录、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展示、评比等。

在每个学期末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标兵评选,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任洁(校长)

副组长:刘参、金淑文、

成员:余华琴、黄春梅、汤路、王玉华、秦燕、董瑞倩、李燕萍

2、管理网络

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各班级

3、各部门实施计划(在学校总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自行制定具有年级特色 的活动方案)

4、课时安排

我们按教育局规定,合理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二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每周一课时,一学期研究性学习20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并可与少先队,班组活动有机结合,充分保证基本教学时间的落实,发挥该课程的效益。

5、要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指导纲要》和《实施指南》,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指导能力。

6、尽可能多的组织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篇四: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综合课程,其内容及教学方法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之中。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结构时,作出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三、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于有效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一)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二)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五)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分段目标

1、小学中年级目标(3-4年级)

①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

②培养儿童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③初步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

④独立、安全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2、小学高年级目标(5~6年级)

⑴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①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②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⑵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①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

②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③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⑶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⑷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一)指定领域

所谓指定领域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中选择设计。最主要的是把学生身边的事做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开展家乡的变革家乡特产家乡名胜古迹家乡文化名人及村名、石材、河流、家庭生活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⑴小组合作研究。学生按学习小组或经过调整组合成36人的课题小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尽其能,协作互补。⑵个人独立研究。一般采用开放式作业形式,由学生根据已选定的课题,各自独立的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或半年的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信息,开展研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念后,再通过集体辩论,分享初步的成果,由此推动个体深化研究,之后形成各自的课题报告或论文。

各学校在开展好研究性学习课的基础上,要认真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各年级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做好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农村小学可以组织学生考察身边的环境、帮助村里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帮孤寡老人干家务等活动;县城小学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到光荣院打扫卫生、清扫街道、开展大手拉小手等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爱护社会环境,关心社区(村庄)的发展。

3、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有:

⑴自我服务劳动

中年级:学会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会穿脱衣服、系鞋带;会洗手帕、红领巾等小件物品;会削铅笔、订本子、包书皮,能整理自己的书包,在教师 指导下做好值日生等。

高年级:能自己洗头、梳头、洗澡;学会洗衬衣、裤子等小件衣服;会使用针线钉钮扣,缝小手帕、沙袋等简单的布制品;能有条理地摆放课桌、凳,自觉打扫教室、学校卫生;能在教师 指导下办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

⑵家务劳动

中年级: 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铺床、叠被、刷洗碗筷、扫地、倒垃圾等。

高年级:能主动地扫地、拖地、抹家具;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能帮助家长摘菜、洗菜、淘米,在家长指导下,会做简单的饭菜;初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了解收音机、电视机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能自己开、关这些电器。

⑶简单生产劳动

中年级:学会拉花、剪贴小动物、手提袋等简易作品的制作;指导学生认识花生、玉米、小麦、苹果、板栗等主要的农林作物和家兔、鸡、羊、牛等畜禽。

高年级:会使用刀、剪、尺等工具制作纸风车、五角星,会用橡皮泥或泥巴捏制泥鸭、小狗等作品;能利用易拉罐等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工艺品;能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使用锨、镢等农具学习花生、小麦、地瓜等当地农作物的种植和复收;会使用简单工具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能给学校、家庭种植的花草浇水、除草、消灭害虫;能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采摘松果、苹果、树种等采集活动;能对损坏的课桌登进行简单的维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饲养家兔等小动物,教师指导学生在劳动基地种植月季等花草或花生、山楂等农林作物,搞好勤工俭学。

4、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段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⑴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⑵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⑶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⑷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⑸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汉字输入。(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1)绘图工具的使用。(2)图形的制作。(3)图形的着色。(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二)非指定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宽泛。儿童的生活范围有多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因此,除了《指导纲要》上的指定领域外,其余的生活领域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班团队活动

班团队活动是传统的活动内容,利用晨会、班队日、升旗仪式、参观、重大节日、法制报告会等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2、文学艺术活动

通过阅读、写作、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刻、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参加文学艺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其艺术方面的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育卫生活动

通过广播操、保健操、田径、武术、体操、球类、棋类、远游、登山、国防体育及卫生保健知识教育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技巧和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身心正常发育,增强体质,逐步养成团结协作精神和克服困难、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思想品格。

此外,还有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如科技节等。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组织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三种组织形式: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3.全班或全年级活动

全班或全年级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一些跨领域、周期长的项目或课题,也需要采取班级活动这种组织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协助学生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的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八、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

1、档案袋评定

档案袋评定就是收集学生从某项任务开始到任务结束这段时间内的典型作品,以这些作品作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以下提供几种参考的项目:

(1)反映基本过程的内容。如:有关课题研究及相关活动的计划和修改稿(最基本的是课题的研究方案或开题报告、各阶段计划等)、研究工作(活动)记录、调查问卷、反映过程的照片、研究大事记等。

(2)反映基本成果的内容。如:对课题解决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或实验数据。最有收获的案例,某些关键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思路)及策略、阶段性总结、个人心得体验等。

(3)反映最佳成果的内容。 例如:小组或个人研究的成果 、文学作品、研究论文、结题报告等等。小组或个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最佳问题解答方案、最好的实验记录、小组中写得最好的计划或总结材料等等。

2、协商评价

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法,最终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分年级给出每个学生的学分与等级。

⑴ 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主要根据自己所在年级评价重点的不同,就学校或教师所给出的几项指标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

⑵ 小组互评

参加小组互评的同学真实客观地对小组中其他的同学给予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结合各年级评价的重点来进行。

⑶ 教师评价

教师按照有关的要求与项目,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给学生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要以激励评价为主。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结果分析来搜集信息。以研究性学习为例,问卷调查:在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之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做好原始记录,待研究学习一段时后和结束后,分别再做一次问卷调查,将多次的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并做出分析。行为观察:评价者根据研究课题制定的目标,按照规定的观察计划,用感官或借助有关的辅助工具,对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成果分析:对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

4、目标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最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法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在各阶段的分目标,不断地将现实的情况与目标相比,并不断改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以使现实情况不断逼近预先设定的目标。如果我们一味地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来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就很可能影响评价的功能。因此,不拘泥于阶段目标,在必要的时候,游离于具体的目标之外,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五: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我校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以此为指导。纵观我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对家乡缺少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让学生走出单一的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得到深切的体验,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能力,培养敢想、敢干、又能想会干的创造型人材,努力形成学生关爱人生,关爱社会,关爱大自然的内在的人格和品质,形成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它改变了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途径。综合学习、实践学习、生活学习、研究学习是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①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②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①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

②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③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索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综合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中选择设计。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5、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组织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三种组织形式: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3、全班或全年级活动

全班或全年级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一些跨领域、周期长的项目或课题,也需要采取班级活动这种组织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协助学生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的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五、实施措施

1、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全体教师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并注重几个结合:即与学校的传统德育活动相结合;与班队主题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学习某种劳动,研究某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工作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自然中的实验、语文课前的查阅背景资料,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与校级兴趣活动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可考察、了解家乡的变化,如陈毅纪念馆、茅山、福利院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并与当地企业事业单位、人文景点等活动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参与敬老院等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

3、建立实践第一的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常做的事与自己想做的事,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自主开展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考察、访问、宣传、调查、收集材料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寻找研究的方法,自主进行总强求,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提高。

六、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科室、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电教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大队部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王正

副组长:张俊杰

成 员:杨国忠 吴立根 艾旭 冯明煌 姚娟 邢容兵 郭金兰 王广林 潘攀 刘兵 夏柏林

2、组建课题研究中心小组。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主体,小组设立组长各一名(各年级组长)负责召集本年级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详案。各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本班各小组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点拨、督促,提供条件。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方面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指导工作,必须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给予具体、明确、全面的指导,同时,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相关部门人员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及时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地计划、决策并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激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探究和创新。课题组及时做好每次活动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研究笔记,并及时给予指导。

课题研究中心组人员:王正 张俊杰 刘兵 王广林 潘攀 刘兵 夏柏林

3、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研究、分工工作。由校长室组织教科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各课题组成员应加强平时的研讨,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科室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七、教学评价

本课程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

(1)注重评价信息的丰富性。

在研究过程中,指导学生多方搜集信息,如文字的、行为的,如静态的成果、动态的实践,如外在形象、内在的起因,如物质形态、精神形态等等,对活动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

(2)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该是多形式的、多样化的。我们将鼓励教师或采用作品展示的形式,将学生在活动中制作的作品以举办展览的形式展示出来;或利用活动照片、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实验统计等过程研究资料,放入档案袋中,组织档案袋评价。

(3)采用自评、同伴评、家长评、教师评等方式多向评价。通过前后评价结果的比较反映学生和教师的进步情况。

(4)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结果分析来搜集信息。以研究性学习为例,问卷调查:在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之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做好原始记录,待研究学习一段时间后和结束后,分别再做一次问卷调查,将多次的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并做出分析。行为观察:评价者根据研究课题制定的目标,按照规定的观察计划,用感官或借助有关的辅助工具,对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成果分析:对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

七、实施保障

1、组织学习的培训。

2、保证经费投入。为保证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将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师资培训、基地建立以及课题的开发、研究及成果的推广。

F132.com延伸阅读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方案一: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核心课程。它向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将来的生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目前,此项工作在我们学校还未成熟。下面谈谈我校对此项工作的初步设想:

一、课程目标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 考察、 探究、 设计、 想象、 反思、 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

我们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三、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一)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技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四)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点进行小课题研究。

3、课时安排

各年级每周三课时临时用一节信息课一节劳动与技术课和一节班级活动课,分别安排。若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集中时间则临时调课。

4、师资保障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组成,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

组长:

组员: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组成,负责学生的活动指导工作。

组长:

组员:

5、实施步骤

(1)本学期拟进行两项综合实践活动,每项时间为两个月。

(2)第一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由学生先各自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与主题,然后组织学生投票确定一个主题,同年级全体学生共同研究一个主题。

第二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由各班学生各自确定一个学习领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各自班级的研究主题。

(3)学生根据确定的主题找相同的主题的学生组成小组,每组6-8人,由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四、课程评价

首先,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讨论与评价,评价将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

其次,鼓励帮助学生为自己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撰写的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进行写实性地归档,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以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在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激发起终身学习的愿望。

最后,我校将于十月份组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研究讨论,形成书面材料。十二月份组织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月底表彰活动能手和先进班集体。


方案二: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并非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也不是随意性的自由活动。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摸索新课程实践经验,逐步提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体实力。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学校工作意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综合实践活动为阵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宗旨,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社团活动、信息技术教育为一体,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我校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程。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主要做法有: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社会、与某学科紧密结合、相互交叉。

三、课程内容安排

(一) 课程设置思路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综合能力。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当前高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重阳节开展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中秋节传统风俗文化研究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如结合国旗下讲话、赤中精神等开展行为习惯、文明道德、时事热点、自主管理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6、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方式。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对于山区高中学生来说,上网浏览还不会或者不够熟练,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引导、鼓励学生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挖掘社区中人力资源、地域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发挥学校教师的特长,让教师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学生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二)课程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以学生为核心,实现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三种关系的整体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进一步来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当地情况、学校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同,选择切入点。

1、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研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时代使命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生活教育、主体文化与多元文化等内容都可以不断渗透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值得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人格臻于完善,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在体验与探究活动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

3、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创新教育内容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4、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不仅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学习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在指定领域之外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田径运动会、元旦文娱晚会、校园歌手大赛)、学生间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相结合,共同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5、丰富学生文体生活与社团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加强学生文体生活,丰富社团活动,以促进精彩的校园生活。这样一来,既有助于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总的说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科特点,综合活动课程采用小组活动为基础,并与年级活动、班级活动、个人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各单元中均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一个小组围绕一个共同的子主题(或次子主题)展开讨论,提出小组围绕主题所要探究的几个问题,交活动导师挑选,活动导师根据探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考虑,帮助每一小组确定探究问题,并与小组成员讨论实施方案,在实施中做好指导工作。小组成员根据子主题实际可进行调整,组长民主产生,每一个小组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小组活动产生结果之后,以汇报材料,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研究报告等形式通过班级或年级交流、展览体现活动的成果。

(三)课程安排

根据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为了便于活动,打破传统的静态课时管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需要,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i课程总目标: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ii课程的价值:表现在对学生的发展功能上,作为国家规定的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反映国家的教育意志,有利于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是: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Ⅲ课程结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核心内容:研究性学习。各项内容有着共同的的教育目标,又有侧重,不能互相代替。

四、课程评价 (一) 评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的评价以及对教师在活动指导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的评价。

1、学生方面评价的主要内容及要素。

(1)学生的态度。学生参与状况、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的态度与精神。

(2)学生的体验、知识的应用和方法。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表现、感悟的情况。

(3)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过程表现出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和增长情况,在活动中施展个性和才能发挥程度。

2、教师方面评价的主要内容及要素。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

(1)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划与设计能力。

(2)组织指导、管理协调与应变能力。

(3)评价导向是否正确。是否重视对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情感态度、探究创新、合作状况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人文素质的提升以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 学生评价的方式

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避免教师评价唯一、终极结果唯一的现象。提倡协调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1、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重视学生通过反思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改进。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经历做出评价并和其他人讨论他们所开展的活动。

2、日常观察与成果展示相结合。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以便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探索的成果、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3、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在适当时候以适当方式让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参与评价,使他们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评价的具体操作方式有:自我阐述、交流讨论、观察记录、档案袋、评语、成果展示、调查问卷、实际操作等。

要及时总结经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性作用,以促进社会综合实践课程健康有序地开展,并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 学分的认定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应该包括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政教部门审核等程序,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验证制度,防止弄虚作假。

除上述基本认定程序和内容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组成部分还应有自己的认定要求和内容:

Ⅰ研究性学习:

具备下列条件,可得到学分:①有符合要求的课题方案;②研究过程记录完整;③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④有三级(自评、小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⑤达到规定的课时。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由校课程指导中心复议。

具体见《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Ⅱ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一是要有参与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的对象方式或组织者的有效证明,如实践单位或服务接受单位负责人写明的活动项目、内容、时间、联系方式并签章,无单位的由组织者或带队教师签署证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要有签到本;二是要有学生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如学生自己参加活动的感想、体会或小结等内容。

学分认定由学校课程指导中心组织评审,每学年一次。评审组负责实施本学科学分认定相关事宜,其成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务主任、科组长、年级长、班主任、指导老师代表、学生代表、社会人员(如学生家长、服务单位负责人)等。

五、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科组成员

组长:

成员:政教处人员、教务处人员、各年级长、全体班主任、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

科组具体职能:

(1) 制订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指导制订年级和班级课程计划等;

(2) 组织、指导和协调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工作;

(3) 规范全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如活动主题或项目管理、过程档案管理、活动成果管理、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管理等。

(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加强校内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与龙川县德育基地、中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有关单位签定共建活动协议;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三)根据学校实际,建立本课程教师承担指导任务制度、工作量计算制度、培训进修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培养建设一支专兼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有关社会力量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车中精神和专长教师的作用,鼓励他们向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发展。

每位教师都有承担综合实践课程指导和课程资源开发的义务与责任,其工作量列入年度考核目标。

(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发展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纳入高中毕业生学业评价的范畴,该工作由学校政教处和教务处负责。


方案三: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茶亭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2、课程特点

(1)开放性

实施主体开放(师生、专家、家长);

活动时间开放(分散与集中课时双结合);

活动空间开放(教室、学校功能室、校外厂企、街道、景观等);

学习内容开放(学科、社会、生活、课题、活动设计);

学习手段开放(读书、上网、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讨论等);

研究方式开放(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资料收集);

成果表达开放(论文、报告、方案、展品)。

(2)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我评价。

(3)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从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现,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完成。

(4)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之一,说明它的特征是实践性,而且在学习内容上看,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实践、科学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研究学习的实施步骤

1、培训教育。特别是对于七年级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评价。

各班每个课题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种方式在班中进行展示,同时学生小组展开互评和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推荐出优秀课题参加级的优秀成果展示。

第二部分:社区服务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属义工或志愿活动性质,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领域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包括:

1、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如

(1)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及系列主题宣传日活动;

(2)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村委)文化管理、文化宣传,布置文化宣传长廊、展版,进行文化咨询;

(3)进行城乡科技、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城乡文体活动;

(4)组织同学在所在乡镇、街道开展文化宣传,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破除迷信。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

(1)城乡环境卫生,城乡绿化、美化工作;

(2)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公园、学校等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管理;

(3)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某一道路、厕所公共清洁卫生管理;

(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政管理助理,帮助维护街道卫生、清理牛皮癣;

(5)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

(6)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街道交通管理助理,协作交通管理。

3、帮贫助困活动,如

(1)进行社会福利院的爱心接力,为所在乡镇敬老院孤寡老人提供服务;

(2)开展扶贫捐赠活动,为所在乡镇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提供服务;

(3)中小学生假期学习或活动辅导,帮组有困难的低年级学生;

(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学习困难学生校外辅导员。

4、行业辅助性活动,如

(1)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

(2)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图书馆)参与管理服务;

(3)担任所在乡镇、街道某一企业管理助理或义务监督员;

(4)在厂家或商家的产销旺季进行帮忙;

(5)支援农忙等。

社区服务的实施程序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纪守法,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体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

3、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填在《茶亭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对活动的计划与地点进行考察分析,并对服务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社区服务活动要在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认可并签字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4、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服务区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每项服务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填写《茶亭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可收集一些活动相片,还应该撰写一些有关活动的经历、收获、感受或体会等内容的文章。

5、总结交流。每学年各班级安排一次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交流的内容应有《茶亭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或录象等。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6、学生汇总每项社区服务活动的原始材料,把填写的《茶亭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及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粘贴在一起装订成《茶亭中学社区服务登记手册》上交,由学校组织考核评分。

第三部分:社会实践的内容

1、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也是社会实践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2、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社团活动:可以郊游,参观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3、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

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活动实施。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周召开开题报告会,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成员职责,制订活动计划。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服从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动小组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评选出10个活动小组参加学校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交流大会,评选出优秀活动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时间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期中考后(5月上旬)。

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学分认定,教务处完成学分登记。

四、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叶清华校长

组员:教务处、教研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负责人及科组长、年级组长

综合实践活动由下列部门和机构进行管理:教务处、教研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备课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由以上相关人员或代表组成的课程学习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指导。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课程实施规范化、科学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课程顺利进行。

五、教学的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除应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实践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员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学校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篇一:学校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在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中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形成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精神,促进学校与教师进一步形成课程意识,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教师成长为根本,着力研究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课程开发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着眼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优化课程结构,规范课程开发,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预期目标

立足课程改革,基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以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为重点,稳定有序的推进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督促与管理

引导学校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对课程的本质和价值有正确理解,避免人为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解为4门具体课程来开设或用学科性的课程或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来分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等现象发生,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是课程得以呈现的基石。引导学校在充分研究、开发、重组和利用地方、社区和学校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富有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核心人物,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因而在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不同层面的交流、研讨、观摩活动,帮助一线教师逐渐形成课程规划与设计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一线教师具有相当的课程科学素养。

三、实施策略

1、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努力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1)、丰富网络资源

(2)、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关培训

(3)、组建区学科骨干教师队伍,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使问题专题化、专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

(4)、不定期组织各种层次的主题沙龙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搭建平台,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

(5)、组织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2、以学科基地为突破口,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基地建设,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2)、在区域范围内举行各种研讨活动,通过交流、研讨就共性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帮助薄弱学校获得针对性解决方案。

(3)、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以提高学校的研究水平。

3、以调研督查为契机,促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1)、关注学校对课程的落实情况,对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方案、教师配备等情况调研。

(2)、关注学校任课教师工作情况,对年级、班级的活动计划、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

(3)、关注学生在课程中的状态,就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进行调研。

四、具体安排

教研室层面:

7月: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中心组

丰富网络资源

审核各校报送的综合实践活动推进方案、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景故事讲述

专题培训

8月:审核各校报送的校本教材样稿

专题培训

组织相关人员论证各校报送的推进方案、计划和校本教材样稿

9月:常规调研: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面常规落实情况

组织各校将学期课程实施计划上网交流

组织中心组成员进行专题研讨

10月: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题研讨

11月: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网络内容

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展开研讨

12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案例征集

调研:从学生层面的资料了解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1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现场研讨活动

全面小结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为进一步工作做科学部署

学校层面:

6月:各校商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配备并确定人员安排

7月:各校将课程主要负责人和各年级牵头教师的名单上报区教研室

各校将课程开发与管理规划、年级实施方案、计划上报区教研室

安排教师参加区相关培训

8月:各校将校本教材样稿上报区教研室

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区培训

9月:组建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组

各校将学期课程计划上网

10月:组织教师参加区专题研讨

11月:组织教师撰写学校综合是将课程典型案例

课程资源开发情况交流

12月:组织教师参加区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从学生发展角度反思活动进程并进行专题研讨

1月:组织教师参加区学科基地活动

各校全面小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篇二:学校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这学期倡导主要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和开发。

1.利用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不能成为其他课程的附属品,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打通进行。学科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依托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内外打通,对学科资源和非学科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体化设计,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将考虑如果有机地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2.走进社会生活,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所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吸烟有无毒害》、《网络利与弊》、《了解身边的环境》等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际参与、亲身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的现象与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将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3.走进自然,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种自然环境的信息,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4.立足校本地方特色,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黄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学期我们让学生从爱自己的家乡入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有关情况。利用学校劳动基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活动方式

本课程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等学习来开展。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五、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本学期将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

1.注重过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1)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3)逐步发展活动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六、具体活动内容:

三年级

做一片美丽的叶子、争做文明小游客、人类的朋友、安全教育、合理上网、学做雷锋、走进秋天、我爱学校、爱护资源。校园安全搜查线、意外受伤的原因、果园实践活动、《标志面面观》、《奇妙的零》、《走进秋天》。

四年级

1.欢乐运动会 3课时

2. 寻找秋天 2课时

3.蔬菜宝宝的秘密 2课时

4. 爱护花草 3课时

5.关注一次性用品 2课时

6.社区我的家 2课时

7.服装大观园 2课时

8.我爱学校 2课时

9.我们身边的塑料 2课时

10.零用钱的调查 2课时

五年级

课程具体内容

第一步:

淮小菜园调查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组织分工(每周1课时,共2课时)

成立淮小菜园调查活动小组,下设两个小组:

1.蔬菜调查组

2.水果调查组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每周两课时,共6课时)

通过采访,实地察看,了解几种蔬菜和水果的成长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菜园管理者对菜园今后的规划,进行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分别写成调查报告和体会。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共2课时)

第二步:

管家楼农贸市场参观体验方案(共6课时):

第一阶段:讨论研究课题,划分研究小组,明确研究内容;第二阶段:合作研究阶段,调查、访问、体验、填表、查阅资料,完成相关作业;(食品知识与安全;食物相生相克食物相忌表;防腐剂危害;农药残留知识)

第三阶段:交流汇报,成果展示,学生通过图表、文稿、交际知识小报,汇报研究成果。

六年级

1.信息技术:学习通过计算机上网浏览、下载、处理、提取信息的技术;学会从电视、报刊、书籍中分类搜集,整理并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技术。

2.劳动技术:学习摘花生、收柿子等简单劳动;学习简单的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自我房间的布置和整理等。

3.社区服务:调查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和社区绿化等情况。

4、专项研究:结合学科知识,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学习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5.其他内容:可以由学生自我根据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确定专题,制定实施方案。


篇三:学校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20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 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 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XX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七、过程管理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一)组织形式力求灵活多样。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有机结合的办法,灵活运用,相互配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求做好活动日记,及时记录活动基本情况。

(二)教师指导必须细致到位。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指导教师必须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场所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活动评价等环节),预设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方案,并认真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三)实施过程务必安全合理

各校必须逐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数量、活动小组、活动结果、教师工作、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科学合理地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要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和预案,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师生开展各项外出活动的安全。

八、评价奖励

学校要根据整体性、多元化、过程性等原则,运用成长记录袋、活动过程的观察、学生自我反思、师生协商式民主评议、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每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阶段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提出改进计划;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评价周期与时空、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根据温教中〔2009〕33号精神,常年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专职教师,其任职时间可按二分之一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纳入教师课时总量。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三年且成绩优秀的教师,申报高级职称时予以优先推荐。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市教育局要建立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年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课时安排、师资安排、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校本教研实施、管理制度、具体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将与学校评先评优及校长年度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报批评;申报创建各类市级先进学校的,其参评资格予以一票否决;属于省、市示范学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达两次及以上者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取消示范学校称号。


篇四:学校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出了课本、走出了教室、走出了传统知识传授方式,它在课程结构上,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 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的课程。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由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其活动的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如何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并集中体现学校特色,来整体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下面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谈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一、制定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意义

从上学期上报的课题看,多数学校在开展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缺乏整体性、全面性和衔接性,而且不同年级段主题活动开展有重复现象,体现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上不足。同时,现有的学校条件、师资等现状也需要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进行整体规划,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此,一个学校要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定一个科学、规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第一项工作。对于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价值,对于处理好学校预设(统筹规划)与生成的关系,对于学校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提高,对于学校特色办学和教师专业发展都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既是学校的总体规划与安排,也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和检查的依据。

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的基本框架

学校是真正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地和平台,其课程目标、内容、方式、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具体工作都在学校中完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基本框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即课程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等内容。

1、前言

课程前言包括学校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理论、性质、意义、指导思想、课程背景等。它是课程实施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总体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教师开展和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课程前言有助于规范学校和教师教学行为,有助于体现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国家课程的课程价值。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按年级段进行分解,并按四个指定性领域分别对各年级段作出相应的要求和规定,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在学校实施的具体化要求。课程目标有助于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进行有重点的把握和指导,并完成相应的目标要求。

如,(一)总目标

1、让学生获取亲自参与探究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研究活动,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家乡、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为家乡、为祖国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6、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学会探究,学会运用所学动手实践,学会学习。

(二)阶段目标

1、阶段目标随年级递增:

小学低段:关心自然、学会关心自我

小学中段:关心自然、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

小学高段:关心自然、学会关心自我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

3、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根据本地实际,在充分征求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能力出发,按照不同年级段设计与规划,较好体现课程实施内容统筹规划(预设性)和学生活动课题选择(生成性、自主性)等关系重要措施。为了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突出体现地方性,形成学校特色,提倡学校抓住地方特色,确立一个大课题为主作为长期主题,各个年级围绕大主课题拟定班级课题,班内再细化子课题,做全做细做透。 短期主题为辅。

4、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环节,是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指导教师和学生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为中介而开展的教学过程性活动。课程实施部分主要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的不同,给教师提供实施的大致过程和基本策略,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大致过程和每一个阶段的指导任务和学习任务。如,一个活动实施的大致过程包括活动的准备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活动的汇报交流阶段,各个阶段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等。

5、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包括组织管理、师资配备、课时安排、课程制度与基地建设等内容。具体来说,组织管理包括学校根据实际,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职能部门课程管理职责,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等方面的规定。师资配备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课时安排是学校根据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作出的课时安排,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将课时安排进入学期课程安排表,有助于学校按课程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与开展。课程制度包括教师工作量制度、制定检查与评价制度、指导教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课程制度在课程实施方案中可以总体概述,每项课程制度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附件进行单列。

6、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理念与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对本次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业质量,对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效果进行管理,保障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而所作一些规定。课程评价可以包括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内容。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过程是一种个性化、校本化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课程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适应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大有希望的朝阳事业,准确地确定和完整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的价值取向,依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进行课程开发,按学段分层实施,推动实践性学习的系统性,努力开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思路。


篇五:学校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这学期倡导主要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和开发。

1.利用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不能成为其他课程的附属品,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打通进行。学科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依托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内外打通,对学科资源和非学科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体化设计,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将考虑如果有机地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2.走进社会生活,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所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吸烟有无毒害》、《网络利与弊》、《了解身边的环境》等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际参与、亲身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的现象与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将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3.走进自然,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种自然环境的信息,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五、工作思路:

(一)整体构思,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本学期,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在各年级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对活动课程的认识。加强专题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让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集中培训、教研组研讨、个人自学相结合,以案例式、对话研讨式等学习形式使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联系起来,使之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获得实践经验。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增强交流。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实现校内老师增强交流,本校与外校老师之间加强交流,吸取兄弟学校开展本课程的经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注重过程,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指导。本课程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等学习来开展。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的展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的研究,预设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将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注评价,深入推进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收集好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成果作品、反思日记、研究报告等,及时记录自己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开辟学生成果展示。学校可利用校园广播、橱窗等栏地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小论文、小报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览。让教师、家长、学生都积极参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六)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会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可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七) 具体活动内容:

1. 寻找春天 学做叶画

2.认识绿色食品 学做凉菜、水果拼盘,做饺子

3.小菜园 通过采访,实地察看,了解几种蔬菜和水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4. 走进纸的王国 学简单的折纸、剪纸

5.零用钱的调查 调查 采访零用钱的去向

六、流程安排:

1、制订并贯彻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讨论活动内容,订好学期活动计划。

2、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培训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

3、按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4、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

5、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

6、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7、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评价工作。

8、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

七、活动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本学期将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

1.注重过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1)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3)逐步发展活动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综合实践课课题实施方案


这篇《综合实践课课题实施方案》,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名称:小学生看广告课程类型:教学活动课需要课时:一个学期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社会事物,参与社会调查,开阔眼界,扩大学生知识面,活跃思维,在活动中认识事物,培养各方面能力,从而辅助语文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学习活动:

每周用两个课时来做这个综合活动的课题,周一交报告书,布置新的题目;周四教师把已经整理好的学生报告书在班上组织学习,然后对下一份报告书进行一些指导,鼓励他们在周末都去调查.

准备工作:

1.调查学生对广告的兴趣和了解情况

2.联系专家,设定活动计划

3.联系商家或收集商家联系方法

4.组织学生做汇报展示

5.鼓励学生在现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教师角色:引导者,帮助者

教师角色:引导者,帮助者

学习过程:

第一步:调查学生对广告的认识.

第二步:根据学生的第一份报告书中的问题,分组调查人的生活要素(衣,食,住,行)与广告.

教学过程的一个片断

第三步:研究广告

研究商业广告

(1)《伊利和蒙牛的品质比较》(视频)

(2)《伊利和蒙牛的市场策略调查》

(3)《伊利和蒙牛在深圳的竞争对手调查》(视频)

(4)《牛奶营养报告书》

(5)《伊利和蒙牛广告和推销方式大比较》

研究公益广告

(1)《地球妈妈现状报告书》: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环保的意义,先要他们了解环保的目的和迫切性.

(2)环保小标语的设计:针对地球的现状,请学生设计环保标语.

(3)环保平面广告图设计:一个公益广告要起到它的宣传效果,光有警人深省的标语是不够的,如果能图文并茂,效果会更好.

(4)《做个环保人的倡议书》:根据前面所做的工作,我们希望把环保的讯息传播的更远,范围更广,我们就分组在网上发布了倡议书,号召大家做一个环保人,走在潮流的最前线.(环保心得)

第四步,利用现代技术,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做成网站

第五步,学生举行广告活动现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习结果:

每个小组最后都成立了广告公司,设计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并设计了广告方案,有的还制作了产品模型,最后就由公司的董事长(小组的组长)在广告发布会上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广告方案.

(小小实业家)

评价:

《小学生看广告》是探究式活动课,是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活动.这个活动课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并且该活动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形式活泼多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学的活动范围突破了只局限于教室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把课堂扩大到整个社会,把学生引入了社会.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为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小学生看广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目的定位正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身边的垃圾

九里小学杨瑜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深化我镇农村综合改革,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推进“三个整合”,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根据《中共**市**区委办公室**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区关于加大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委办发电〔20**〕11号)和20**年**市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的要求,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现提出**镇20**年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突出抓好“三个重心下移”,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不断完善和规范村级各种组织,着力构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基层自治组织、农村经济组织相结合的作用突出的村级基层组织体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一)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1、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发展党员重点向农村倾斜,实施“好人+能人”发现培养工程,将农村优秀人才吸纳入党组织。通过建立设岗锻炼机制、结对帮带机制、考评使用机制,培养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队伍。

2、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总支要对新建党支部加强业务指导,督促完善工作制度,确保规范运行。认真落实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和党群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党组织在讨论决策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3、加强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治力度。全面了解情况,形成动态台帐,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包村整顿、“一村一策”分类整顿,确保今年党委书记挂点联系软弱涣散村全覆盖,“第一书记”全部脱产驻村参与整顿工作。

[责任部门:组织办; 协助部门:农综改办;完成时间:20**年6月底前]

(二)进一步推动村民自治有效落实。

4、全面完成村委会规模调整准备工作。一要开展调查摸底工作,4月份前完成调查摸底工作并形成调研报告;二要制定规模调整工作方案,9月底前完成;三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程序,完成村委会规模调整方案民主表决、报请审批、组织实施和建章立制等工作,为明年村级“两委”换届时全面推进村委会规模调整奠定坚实基础。

5、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制定出台培育和规范村民理事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村民理事会规范运作、规范管理,指导村民理事会依法依规建立和完善理事会章程和民主协商议事规则,重视选好配强理事会成员,解决好公共议事场所问题,找准理事切入点,推动各地村民理事会在乡村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责任部门:社会事务办; 协助部门:农综改办;完成时间:20**年9月底前完成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方案]

6、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和组织资源、资产等方面的优势,调动村集体成员积极性,因地制宜探索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多种集体经济实现形式,重点发展物业经济、特色经济、服务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高村集体自我发展与保障能力,到年底,初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镇有一定收入来源的农村基本建立起“有人做事、能做好事、运作规范、自我发展”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责任部门:农办,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7、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明晰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定位,开展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三资”管理、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的监督,规范使用“村财通”,各村集体经济收支要按要求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到年底,全镇建立起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

[责任部门:纪委;协助部门:财政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8、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成员培训。一要继续推进村级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工作,对今年排查出来的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的书记和“第一书记”,安排集中培训,提升基层党组织设臵重心下移后党支部书记队伍的能力素质。二要制定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经验交流、参观学习等形式对村民理事会成员进行培训指导,帮助理事会成员提高服务村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找准理事切入点,清晰该理什么事、如何理事。三要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培训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其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提高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

[责任部门:农综改办;协助部门:组织办、社会事务办、农办,完成时间:20**年全覆盖]

二、突出抓好“三个整合”,切实发挥农村资源效益。

(一)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整合。

9、继续抓好先置换整合后确权。针对实际整合比例不高的情况,进一步引导村庄发挥村民自治、村级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土地互换整合,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制定土地整合方案,加快土地实质性整合步伐。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10、着力推进耕地治理。引导村集体、农民筹资筹劳投入,解决土地级差问题,开展田块平整及规格化、田间机械化作业路建设、排灌渠道建设、引水渠道建设等,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

[责任部门:农办,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二)着力推动财政涉农资金整合。

11、加大整合普惠性涉农资金的力度。利用我市成为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市的契机,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力度。以农民为主体,以村庄建设项目、公共事务为引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动农民开展普惠性涉农资金整合,将整合后的涉农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实现集小钱办大事。

[责任部门:财政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三)着力健全三级综合服务平台。

12、不断健全和完善镇、村两级农村社会综合服务平台。依托镇、村社会综合服务中心(站),对已有的办公场所、设施、技术、服务项目等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统筹运作,加快推进农村光纤网络

建设,促进区、镇、村三级平台联网办理。健全镇村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数据信息录入工作,发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产权交易服务功能和信息发布功能,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责任部门:农综改办;协助部门:党政办、农办、财政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13、拓展农村综合服务站的服务功能。根据农民需求,整合农技、农机、农资、金融、保险、卫生、文化教育等多种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

[责任部门:党政办;协助部门:农综改办,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着力加快供销系统改革。 发挥供销系统网点优势,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责任部门:农办;协助部门:农综改办,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三、突出抓好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农村综合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为此,要紧紧围绕上级政府部门提出的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增长。

(一)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15、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整合后的土地向本村经营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探索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龙头企业试点,使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真正受益者。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种养业、林下经济、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

[责任部门:农办,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着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发展“互联网 +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的新途径,加强对农业电商、生鲜物流、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业态的研究布局,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造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持的立体式、复合型新型现代农业。

[责任部门:农办,协助部门:农综改办,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17、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探索建立以“农产品供需信息进村入户”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体系,支持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组织建设,培育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健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

[责任部门:团镇委,协助部门:农综改办,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卫生“五个一”工程。

18、进行“五个一”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在我镇各个村委会选取2个村民小组进行“五个一”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抓落实,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环境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参与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科学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基本养成,让农村居民生活得更舒适、更健康、更幸福。

[责任部门:城监中队;协助部门:农综改办,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二)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19、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根据区下达的工作任务,选取35个群众积极性高、集资能力强的村民小组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作,改变目前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现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责任部门:规划建设办;协助部门:农综改办,完成时间:20**年6月底前完成2条示范村建设,20**年12月前全面完成35条村建设]

(三)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

20、美丽乡村建设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实施“人居环境、绿色发展、富民强村、基层治理、和谐共享”五大创建工程,开展“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小镇”五个梯度的创建工作,集中创建一批高标准的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责任部门:规划建设办,协助部门:农综改办,20**年5月底前上报10条以上意向村,]

五、打造特色亮点。

21、打造软硬兼备的农综改示范村。选取3个硬件条件较好的村民小组进行软件建设升级,设立公开栏,将示范村打造成我镇农综改工作的“名片”。

[责任部门:农综改办,20**年5月底前完成公开栏规范设计并送区委农办审阅,2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

六、工作保障。

(一)落实工作包干责任制。

22、继续实行“1+1+1”的指导制度。把农村综合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书记项目来抓,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抓。镇委书记、镇长要带头每人抓2条以上难度大、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点(村小组),带动镇村干部层层包干,全力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镇班子领导成员每人抓4条以上的村,镇、村的干部也要挂点,力争在突破难点工作中创出新的亮点。

[责任部门:农综改办,完成时间:20**年全覆盖]

(二)加强培训。

23、充分发挥各类平台作用,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作为镇、村干部轮训的课程内容,把村党支部书记、村民理事会会长的学习培训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要让村级组织成员对相关政策和任务要求理解掌握到位。配合上级部门组织涉农部门、农综改办公室的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

[责任部门:农综改办;协助部门:组织办、农办、社会事务办,完成时间:20**年全覆盖]

(三)加强宣传。

24、在宣传农综改各项工作过程中,加强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宣传渠道,做到网络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体相结合的立体宣传模式,注重小故事的宣传报道,着力宣传农村综合改革的各种实效。

[责任部门:农综改办,协助部门:党政办,完成时间:20**年全覆盖]

(四)加强涉农维稳工作。

25、进一步将涉农维稳工作融入到农综改工作之中,建立工作台账,加强对涉农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处理,保障农综改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确保年内不发生重大涉农维稳事件。

[责任部门:综治信访维稳办、农办、农综改办,完成时间:20**年全覆盖]

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根据全市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总体部署和市环委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度,在我镇全面开展“五个专项行动”集中攻坚活动。

一、目标任务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五个专项行动”整治要求为标准,以环境综合整治为主攻目标,以实际情况为依据,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统一行动,集中取缔土小企业、集中整治燃煤锅炉、集中查处违法案件,解决突出问题,打开整治突破口,不断强化责任落实,推动我镇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确保按要求完成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二、时间安排

集中攻坚活动分两个阶段。

攻坚准备阶段(3月14日-3月17日):以摸底排查目标为依据,制定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集中攻坚阶段(3月18日-4月1日):按照整治标准,开展集中攻坚行动。

三、整治标准

(一)燃煤锅炉整治:禁止新上20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和燃重油锅炉;10蒸吨/时以上的燃煤锅炉一律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要求,按要求查封拆除辖区内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

(二)土小企业取缔:凡列入取缔范围的土小企业,一律达到“吊销证照、断水断电、拆除设备、消除物件、恢复地貌”标准;小作坊一律达到“证照手续齐全、产品质量合格、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要求。

{C}(三){C}禁止“三烧”: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杜绝辖区内“三烧”现象。

{C}(四){C}按照运城市环保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环保宣传报告的通知》要求,在重点路段、区域粉刷标语不少于10条,在各村粉刷、悬挂禁止“三烧”和综合整治标语不少于5条。

四、核验办法

对镇上列入工作台账的项目,将逐一核验达标销号,检验整治效果。核验流程:整改完成当日,由镇整改负责人填写全市统一印制《永济市“五个专项行动”问题整改核验表》,报市环委办。

五、组织机构

为加强环境整治集中攻坚阶段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镇政府专门成立了集中攻坚工作组。

乡镇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乡镇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六城”同创决策部署,全面提升集镇建设和管理水平,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开展***镇集镇管理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以提高全镇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提升城镇人性化服务水平为目标,以“六城”同创(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城镇精细化建设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建设“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畅通有序、宁静祥和、文明开放、宜居宜旅”新城镇。

二、整治目标和范围

整治目标:“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

整治范围:***集镇:西至***大桥,南至大车辅大桥,东至企业孵化基地门前或进入香精香料厂路口。

三、整治时间

***年11月10日至***年6月30日

四、组织领导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镇集镇管理集中整治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城管中队,由向世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五、责任分工及工作职责集中整治指挥组

整治工作分为七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分管领导负责,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责任到个人。

(一)工作一组:

责任范围:***大桥至广电服务中心门前,主要任务:

1、督促责任户主或店主落实“门前六包”,提升镇容镇貌。

2、负责责任范围的路面及人行道社区居民卫生保持干净,不留死角。公共区域由环卫工人每日清扫保洁,责任户主或店主门前及人行道由自己清扫保洁。

3、对临时乱搭乱建的棚子、雨伞进行拆除,并清理路面及人行道上的路障(如石头、水泥凳子等)。所有摊位不能出店经营,严禁占道经营。特别是卖肉的架子,一定要按指定的位置摆放整齐。

4、清除牛皮癣、小广告。

5、车辆停放整齐规范、交通秩序管理有序,公路上严禁停放各种车辆。

6、政务服务中心门前秩序由各所在单位自行负责;邮政支局、农业中心、广电服务中心必须负责搞好自己的门前秩序及卫生;学校要教育学生不能乱扔垃圾,尤其是校门、街道及居民店面前,并通知学生家长接送学生时车辆摆放有序。

7、各组负责各自矛盾纠纷及信访调处。

(二)工作二组:

责任范围:广电服务中心至国税分局门前,主要任务:

1、督促责任户主或店主“门前六包”的落实,全面提升镇容镇貌。

2、要求责任范围的路面及人行道社区居民卫生保持干净,不留死角。公共区域由环卫工人每日清扫保洁,责任户主或店主门前及人行道由自己清扫保洁。

3、对临时乱搭乱建的棚子、雨伞进行拆除,并清理路面及人行道上的路障(如石头、水泥凳子等)。所有摊位不能出店经营,严禁占道经营。

4、清除牛皮癣、小广告。

5、车辆停放整齐规范、交通秩序管理有序,公路上严禁停放各种车辆。

6、卫生院、财经所、国税分局必须负责搞好自己的门前秩序及卫生。

7、各组负责各自矛盾纠纷及信访调处。

8、协同第三组搞好三岔路口的交通整治。

(三)工作三组:

责任范围:三岔路口至大车辅大桥,主要任务:

1、督促责任户主或店主“门前六包”的落实,全面提升镇容镇貌。

2、要求责任范围的路面及人行道社区居民卫生保持干净,不留死角。公共区域由环卫工人每日清扫保洁,责任户主或店主门前及人行道由自己清扫保洁。

3、对临时乱搭乱建的棚子、雨伞进行拆除,并清理路面及人行道上的路障(如石头、水泥凳子等)。所有摊位不能出店经营,严禁占道经营。

4、清除牛皮癣、小广告。

5、车辆停放整齐规范、交通秩序管理有序,公路上严禁停放各种车辆。

6、各组负责各自矛盾纠纷及信访调处。

(四)工作四组:

责任范围:国税分局至企业孵化基地,主要任务:

1、督促责任户主或店主“门前六包”的落实,全面提升镇容镇貌。

2、要求责任范围的路面及人行道社区居民卫生保持干净,不留死角。公共区域由环卫工人每日清扫保洁,责任户主或店主门前及人行道由自己清扫保洁。

3、对临时乱搭乱建的棚子、雨伞进行拆除,并清理路面及人行道上的路障(如石头、水泥凳子等)。所有摊位不能出店经营,严禁占道经营。

4、清除牛皮癣、小广告。

5、车辆停放整齐规范、交通秩序管理有序,公路上严禁停放各种车辆。

6、各组负责各自矛盾纠纷及信访调处。

(五)工作五组

工作职责:

1、坚持长期对集镇乱停乱摆进行严格的治理,将处理结果录入平台。

2、严格执行对不上人行道停车位的摩托车的处罚。

3、坚持每周用消防车冲洗***街道不少于3次。对工业园区及公租房出入路段每周冲洗2次(周一和周五)。

(六)工作六组

工作职责:

1、负责张贴专项整治通告、发放宣传资料、流动宣传车广播。

2、负责对集镇建管工作宣传报道。

3、组织社区召开群众会议,负责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引导集镇居民养成讲卫生、爱卫生,共建美好环境的良好习惯。

(七)工作七组

工作职责:

1、开展定期检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督办整改。

2、严肃工作纪律,对整治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责任。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整治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集中宣传,发宣传单、出宣传车、张贴通告等方式,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客观、准确、及时跟踪报道整治工作动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精心组织,严肃纪律。各有关工作组要结合实际,细化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对整治工作中不作为、不配合、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的单位或个人,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依法行政,维护稳定。要严格按照执法程序,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维护稳定的关系,确保本镇“六城”同创工作常态化发展,并且纳入年终考核。

综合实践课(诚信教育)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诚信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诚信应该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修养,为此,开展诚信教育是新时期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时代主题。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当今社会需要大力弘扬的道德规范。从古到今,人们都把诚信视作修身养性、立业交友的根本,只有以诚待人,以信立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才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相处,才能使社会处于良性的发展之中。因此,在全社会积极弘扬诚信精神,大力提倡诚信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而诚信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教育孩子从小明礼诚信,实事求是,坚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四有”新人。二、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一)、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二)、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三)、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规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途径和方法
小学生涉世不深,心地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一些"唯天下至诚,唯能尽其性"之类的道理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晦涩难懂。因此,教育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小型为主的原则,既要有声势,影响,又要扎扎实实。
(一)、将诚信教育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诚信教育要与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提高整体教育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诚信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导行。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
(三)、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四、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一)、统筹规划,完善制度。树立以诚信立校,以诚信立教,以诚信育人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将诚信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建立健全诚信教育的各项制度。活动由学校教导处具体落实负责。要将诚信作为对教师的管理和考评,对学生操行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每位教师要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与学生,家长和社会,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各项制度的建设,将诚信落实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
(三)、走向社会,进入家庭。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校的诚信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社会和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紧密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特别是要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五、具体安排:
1、加强对学生诚信的认知教育。
各学科结合教材内容,融入诚信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内容和要求等,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诚信教育的现状,找出自己在诚信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良倾向,引导学生走出诚信认知的误区,并懂得如何去制止与抨击不讲文明诚信的行为,如何在学校营造文明诚信的良好氛围。
2、加强对学生家长的认知教育。
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并将各项评比要求告知家长,实行家长打分制。这样既把学校的诚信教育和家庭的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同时也扩大了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
(1)、利用黑板报,绘画天地,红领巾广播站,横幅标语等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2)、结合我校的读书一刻钟活动,开辟一个“诚信故事天天讲”栏目,组织学生收集诚信故事、诚信格言,每综合实践课(诚信教育)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诚信教育)实施方案天上台进行演讲。“曹操断发”、“曾子杀猪取信”、“开不出花的花籽”……
(3)、开展“寻找诚信——小记者手记”的活动。
在寻找诚信的过程中,学生们肯定会发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感悟到诚信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在寻找的过程中,同学们也找到了一些反面事例。如身边的家人、同学存在造假、说谎等不良行为。教师趁势对日常生活中的正反事例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求大家找出“诚信”的敌人,对它进行分析,认清其危害性,引以为戒。
(4)、在班级日志中增添“诚信自评”栏目,用于每天同学们在诚信方面的奖惩与每个同学在这方面的反省。每周评选一名“诚信之星”,并喜报家长。获两次“诚信之星”并可担任下周值周生。
(5)、各班组织一次“我与诚信同行”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坚持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娱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6)开展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师生演讲比赛,师生共同参与。
(7)结合实际,让每个学生写一篇有关诚信方面的作文。
(8)在学校内搞一个诚信格言的征集活动。将好的格言汇编成小册子,作为学校道德教育内容。并每个教师和学生分别提出一句自己的诚信口号,并互相监督实施。
综合实践课(诚信教育)实施方案

欢迎阅读范文网《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策划方案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