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工厂信息化规划方案 > 导航 > 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

工厂信息化规划方案

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

为了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我们应该认真写一份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的用词需要准确,不能含糊。你了解写一篇好的工作计划应该怎么写嘛?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

文章标题: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

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
社区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手段,改变社区管理和服务条块分割状况,利用覆盖整个社区的信息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共享,向居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社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及社区发展的基础环节,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社区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品位,更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本文出自网-]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届三中、四中、五中全精神,紧紧围绕市“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和《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社区自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针,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社区管理为龙头、社区服务为重点,拓展现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加快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社区服务信息化、小区智能化和家庭信息化,促进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

二、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社区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宗旨,坚持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执政为民、服务于民。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统一领导,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方协作,努力实现各类传输网络、资源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的作用,以区为中心,街道为重点,社区为基础,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同时,积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以市场需求拉动社区信息化建设,努力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4、注重实效,梯度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应用,突破重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通过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起与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连接市、区、街道、社区各个层次的社区信息系统,促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推动社会公众服务信息化,培育“信息化亮点社区”,基本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的社区信息化发展格局。

1、建立社区信息化网络体系。建立以宽带城域网为依托,政务网为枢纽,街道为主节点,形成横联政府业务部门,纵贯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实现信息交互的统一政务外网和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2、建立社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社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由社区居民基础数据库,电子化、网络化信息服务,交互中心、呼叫中心、互联网网站(简称“一库两化三平台”)以及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构成。社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建成后,将不断适应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及部门业务和街道、社区工作的信息需求。

3、建立社区信息技术应用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在社区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面向基层管理和服务的信息网络,着重发展社区信息服务网络。街道办事处普及OA应用,街道、社区安装社区管理软件并联网使用,面向居民的公共事务管理50以上实现电子化、网络化;为辖区单位和居民提供的服务有50以上实现电子化、网络化;街道建立网页,50以上的社区建立电子阅览室。

4、建立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建立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将社区信息化建设列入政府推进信息化工作和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并落实相应的机构进行组织实施;组织分工明确,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获得信息化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街道拥有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专业人员。

5、建立社区信息化运行服务体系。实现运行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街道、社区业务流程和服务的优化。围绕业务工作需要和为民服务实际,分别制定相应的制度及规范,指导并保证社区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开展;结合信息化特点,在信息资源、服务流程等方面,整合和优化各级政府部门面向社区的工作业务。建立市、区、街、社四级社区工作的业务信息数据指标体系和信息交换流程共享体系,并整合完善与之配套的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社区信息化建设项目安排

根据目前我们的财力物力及街道、社区的具体实际,我们把社区建设信息化系统工程分为三步来实现:

第一步初步建网


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第2页

制一个可以基本满足目前社区民政工作要求的软件,根据实际财力许可建立至少可运行该软件的各级计算机中心(有条件的单位争取一步到位),通过电话网加部分专线的方式来组建网络;建立社区服务内部管理网络系统,提高社区服务工作的效率与透明度。这样,可以逐步将各种资料电子文档化,完善本地化工作处理与查询,通过非实时网络使社区基层民政工作实现网络化。

第二步完善内网建设

完善系统软件功能,增加OA功能;按系统设计要求完善系统硬件建设;将各种文档资料收集齐全,并形成数据库管理;购买必要的系统软件与数据库软件;在各个服务点设立触摸屏,便于居民自己查询;与各相关部门实现网络连接与数据实时交换;实现社区服务申请管理的电脑化处理;从而使社区的大部分工作与数据处理都能在网上进行,通过专线连接,实现全局性的实时数据资料处理查询。

第三步完善系统整体建设

配置必要的软硬件,建立完善的防病毒与入侵检测机制;通过与呼叫中心等便民利民系统、基层民政业务网、因特网、政府办公OA网的连接,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将此软件的应用推广到街道、社区;居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渠道享受服务;形成完善的社区信息收集管理及工作处理体系;最终达到提升社区工作的品位,方便为民的实时网络化服务与管理。


《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


FWr816.Com拓展阅读

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文章标题: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根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坚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民政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制定××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区民政事业“十五”规划》,基本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规划所设定的目标任务,全区民政事业保持快速、有序、健康发展,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全面发展

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十五”期末,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210元/人月、1300—1500元/人年,分别有低保对象1785名和1127名。“十五”期间,全区发放低保资金532万元。

社会救助工作进展顺利。组织机关部门帮扶城区贫困居民1384户,投入资金120万元。扶持农村贫困户560户,脱贫率达65%以上。建立大病救助基金,救助重病患者85人28.63万元。出资144.6万元帮助202户灾民建房438间,发放救灾救济款约600万元。

五保供养政策落实有力。筹集五保供养经费30万元,保障了全区195名五保户的基本生活,五保入院率达68%。建成全国模范敬老院1所,省级文明敬老院3所,市级文明敬老院1所。

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加大福利事业社会化力度,京泰路街道吸引民资1500万元,兴建“夕阳红”敬老院。“十五”期间,兴办集体及民办老年公寓2家,拥有床位102张,收养老人100名。

2、基层民主政治和社区建设强势推进

两委会建设不断加强。依法实施了对村(居)委会换届选举。20xx年,率先在原东郊乡斜桥村实施直选试点,一次选举成功,得到省民政厅的表彰。

进一步巩固省级村民自治模范区创建成果。20xx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对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程序和资料管理进行了规范和明确,顺利通过了省民政厅复查验收。

社区建设稳步发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60名大学生进社区工作,优化了居干的知识、年龄结构;采取市区机关部门与社区挂钩结对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问题,55个社区分别达到150—220平方米的标准。建成了××区社区服务中心,同时,狠抓星级创建,提升了社区服务品位。

3、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在高起点运行

双拥创建成效显著。军民共建有声有色,科技拥军富有成效。20xx年12月,泰州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完善了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提高41%;全区共优待各类优抚对象2450人次527万元。帮助12名重点优抚对象修建房屋23间,其住房困难得到彻底解决。

“一助一”扶优活动深入推进。结对帮扶优抚对象179人。投入帮助发展生产资金45.3万元,组织帮扶劳力700人次,助耕助种20xx亩,安排优抚对象子女就业12人,资助优抚对象子女入学31人次,85%的优抚对象摆脱了贫困。

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十五”期间,全区各医疗单位接待重点优抚对象就诊3000多人次,减免费用95万元;为重点优抚对象报销门诊医疗费15万元;通过大病住院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等形式,帮助重点优抚对象解决医疗费69.5万元。

安置改革稳步推进。“十五”期间,共接收城乡退役士兵895人,其中农村退役士兵132人,城镇退役士兵717人,转业士官46人。大力推行安置改革,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75%,安置率达100%。

4、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不断加强

勘界工作如期完成。提前完成了海姜线、海高线和扬泰线行政区域界线勘定、界桩的埋设任务和勘界纪实的编写工作,被省厅命名为国道设标先进单位。

行政区划更加合理。20xx年,实施行政村合并工作,将128个行政村合并为53个。调整街道布局,将9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6个。居委会由105个合并为60个。

民间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开展民间组织清理整顿工作,共整顿社团14个,注销社团10个,新建社团12个,现有社团64个。在87家民办非企业中开展了“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全面提升了单位形象。

殡葬管理成效显著。清理土散坟1415座,土地庙96座。对丧葬用品经营市场和个体运尸车辆进行了清理和规范,火化率保持在100%,巩固了“省无坟区”的成果。

婚姻登记依法进行。办理结婚登记13910对,协议离婚登记1497对,登记合格率达100%。

5、民政经济稳中求进

新办福利企业2家,办

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第2页

理福利企业登记、变更12家,取消福利企业资格10家,20xx年,全区福利企业总量为35家。“十五”期间,全区福利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7亿元,完成利税1.08亿元,安置残疾人818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区民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主要表现在:民政经费供与需的矛盾比较突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群众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民政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全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的信息联网,低保和婚姻登记微机化管理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快;部分福利企业需要扶持发展,残疾人保护政策落实需要进一步明确等。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以民为本,文章版权归网作者所有!为民解困”为宗旨,以全面建设“平安××”、构建“和谐××”为目标,关爱民生,维护民主,保障民权,努力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广泛的基层民主、优质的福利服务、牢固的军民团结、规范的社会管理,在高起点上开展各项民政工作,努力开创××区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节 发展目标

1、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保对象的保障率、保障资金的到位率、保障金的兑付率达到100%。

2、全区年扶持农村贫困户120户,脱贫率达65%以上,救助率达100;年帮扶城区困难户300户。

3、建立区慈善会,募集慈善创始基金300万元。

4、养老机构数量增长20%,床位数增长2O%,达到每千名老人20张以上。

5、到20xx年,每个乡镇(涉农街道)都建立以敬老院为依托的老年服务中心。

6、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力度,确保安置率达100%,自谋职业率达95%以上。

7、积极创建全国和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所有街道创建成省级社区示范街道,50%以上的社区居委会创建为省级示范社区。

8、到2O10年,全区100%的乡镇建成省级村民自治模范乡镇,100%的村建成省级村民自治模范村。

9、大力发展民政经济,福利企业为残疾职工办理养老保险率、医疗保险率达100%。

第三章 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第一节 主要任务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的救灾工作管理体系。落实区、镇(街道)二级财政“1704”科目,救灾预备金应有相应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区救灾预备金每年达100万元。建立完善救灾应急预案,加强查灾、报灾、救灾的常规设施建设,形成救灾快速反应系统,提高救灾实效。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民政主管、财政统支、部门协作”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保证低收入居民和困难户生活水平随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实现“低保”工作计算机网络管理一体化,建立覆盖全区的信息管理网络。

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日常生活、重病医疗、突发事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十一五”期间,完善城区居民重病救助工作,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面。建立××区慈善会,开展经常性社会捐赠活动,扩大慈善基金规模和使用效率,为更多的困难群体服务。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供养五保老人、“三无”对象、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以城乡福利院和敬老院为主体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抓好泰州社会福利院新院的选址、规划和兴建工作。力争到20xx年,社会福利院达到省二级标准。

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供养标准达到乡镇上年人均收入的75%以上,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0%。做好散居五保户供养服务工作,包护率达100,有条件的敬老院向社会开放,逐步寄养社会老人。

5、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区工作新机制。“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市区一体化进程,逐步形成社区建设以市、区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多元投入为主体的新体制。紧紧围绕《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指导纲要》的标准,加大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社区基础实施建设,确保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达到规定标准。推进“星级社区”创建,所有社区达到三星级标准,建成四星级社区12个。力争20xx年创建成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

进一步完善社区老年人服务功能,加快服务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建有一所老年康复中心医院或一所老年特护医院。

6、继续服务于军队和国防建设,建立以创建双拥模范城为载体、以提高优抚对象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新机制。

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和双拥模范乡镇(街道)、单位活动。协助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进程,引导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参与拥军优属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新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继续深入开展“一助一”扶优志愿服务活动,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和重点优抚对象结对帮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继续实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达到或略高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完善“五位一体”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优抚对象优待金列入财政公共支出,实行抚恤金、补助金、优待金、立功荣誉金、护理费“五金合一”,由银行代发。

继续加大安置改革力度,巩固改革成果,基本实现货币化安置,积极引导和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认真落实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各项优惠政策,切实维护退役士兵基本权益。加大军地两用人才和优秀士兵培养、使用力度。

7、依法加强村委会建设,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在省级村民自治模范区的基础上,力争创建成全国村民自治示范区。

8、依法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以行业协会为主的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重点培育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的行业中介组织、社会公益和服务性民间组织。进一步探索行业协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整合现行行业协会,优先发展优势行业、新兴产业和WTO密切相关领域行业协会。根据××区资源特色和主导产业、主导产品情况,集中精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效益好、对经济有影响的农村经济协会。制定鼓励民间组织发展的具体措施和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民间组织年检标准和年检的新路子,建立民间组织管理信息化系统。

9、依法加强社会事务管理,抓好殡葬改革、婚姻登记和收养管理工作。一是深化殡葬改革。殡葬火化率保持100。进一步做好骨灰处理方式多样化、规范化工作,做好经营性公墓和安息堂的整顿和建设工作。二是依法进行婚姻登记。登记合格率达100%。加速婚姻登记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婚姻资料的微机化管理。三是加大《收养法》等有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规范收养登记行为,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实现收养登记要件、材料出证、信息资料收集储存微机化管理。

10、大力发展民政经济,为民政事业发展广辟财源。“十一五”期间,全区福利企业新增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100人左右。福利生产稳中有进,产品销售累计额超过2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1.75亿元。

第二节 主要措施

1、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用以人为本的观念、改革的观念、统筹的观念、经营的观念和法制的观念,统一广大民政干部的思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打造强势民政,保障广大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提高人员素质。切实加强全区民政系统机构、组织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战斗集体。有计划组织民政干部参加省、市举办的培训班,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和加强民政干部队伍。

2、加强民政事业理论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民政工作职能和地位作用显现,为民政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机遇。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重视调查研究,加强理性思考,及时运用取得的理论成果指导各项工作,不断改进民政工作。加大民政工作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民政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和涌现出的先进集体、模范人物,扩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影响,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民政、支持民政,形成民政工作社会化的崭新局面。

3、加大民政事业投入力度。根据救灾救济、社会救助、优抚安置、五保供养等事业发展的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经费保障。一是向上争取一点。采取多汇报、多协调的方法,争取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二是财政投入一点。积极寻求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加强市、区两级财政对主城区民政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民政经费自然增长机制;三是社会捐助一点。加强社会捐赠、慈善工作,倡导社会互助,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福利事业,吸引外资兴办福利事业。四是单位自筹一点。引导社会福利单位积极发展三产,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4、完善激励机制,运用现代化科技成果,提高民政事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健全岗位责任制,完善内部监督审计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考评奖惩制度。大力推进民政科技进步,加强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大幅度增加技术投入,与民政各项事业发展同步,逐步形成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化、办公自动化。

“十一”期间,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工作举措,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进行新的实践探索,进行新的理论提升,进行新的制度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把民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促进××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县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


县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

县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市贯彻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荣县林业“十一五”期发展规划。
一、荣县林业的基本情况
(一)森林植被。荣县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全县植被种类丰富,构成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森林植物主要种类有77科163属280种。其中,乔木48科129种,灌木23科79种,藤本21种,竹类9种,蕨类30种,草本12种。其中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植物桫椤。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柏木、桉树、大头茶、慈竹、麻竹等。
(二)林地资源。荣县林业用地面积46104.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3251.5公顷,疏林地面积6038.9公顷,灌木林地面积31.2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889.3公顷,无林地面积974.6公顷,苗圃地面积8.9公顷。四旁树占地面积11892公顷。
在有林地面积中,林分面积为21188.9公顷(防护林面积13492.2公顷,特用林面积332.8公顷,用材林面积7297.2公顷,薪炭林面积66.7公顷),竹林面积7152.1公顷,经济林面积4910.5公顷。
(三)森林蓄积。全县活立木蓄积1894035.7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1147913立方米,疏林地蓄积138243立方米,散生木蓄积24427立方米,四旁树蓄积583453立方米。
按优势树种(组)划分,各优势树种立木蓄积:马尾松1234032.1立方米;柏木156953立方米;湿地松47456立方米;杉木35502立方米;桉树274415.96立方米;大头茶45241.2立方米;其它100435.45立方米。
(四)森林覆盖率。全县森林覆盖率23.08。
(五)野生动物资源。我县现有野生动物资源46科500余种,以蛇、蛙、鸟类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为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有22种,常见的有10种;属于四川省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有11种,常见的9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浅丘、深丘区。
(六)林业机构。我县有县级林业局1个,1个县属国有国有林场,林业科技推广站1个,森林资源管理站1个,木材检查站1个。现有乡镇基层林业工作站26个,职工86人。全县拥有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27名。有省级高石梯森林公园和省级荣县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一个县级鹭鸟保护小区。
二、荣县林业“十一五”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精神,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性发展道路,建立以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县级生态安全体系,以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基地建设,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体系建设,深化分类经营改革,加大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推进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促进林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基本思路
加快培育森林资源,强化保护和管理;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生态功能等级,重点抓好四个体系建设,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生态补偿工程建设;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大力兴办速生丰产林基地和松脂基地,发展竹胶板、木片加工、竹笋加工、松香深加工等产业建设;发展森林旅游业。
(三)遵循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
2、坚持优化环境、分类经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县生态环境。
3、坚持综合开发与集约经营相结合的原则。资源培育、利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发展山区经济相结合。抓好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发展林产工业。以林业为主导产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4、坚持科技兴林原则。以科技促资源增长,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5、坚持依法治林原则。完善林业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林业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
6、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不同所有制成分参与林业建设,促进我县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四)发展目标
林业“十一五”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增资源,增效益,优环境,初步建立起乔灌草搭配、点线面协调、带网片结合,具有多功能与用途的森林生态网络,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要求相适应的林木及林产品生产能力基本形成,推进林业现代化进程。
围绕总目标,全力发展二大工业原料林基地、抓好三大生态工程、构建四大体系、逐步形成五大林业支柱

县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第2页

产业,实现总产值翻一番的目标。具体就是:建设好巨桉、杨树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补偿三大工程;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发展体系、森林防护体系和有效的林业社会化服务四大体系;逐步形成竹胶合板、竹笋(材)加工业、松脂深加工业、木片加工业、森林旅游业等五大林业支柱产业;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并保持在30%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2195706立方米,年采伐限额控制在10000立方米以内;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实现全行业林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的目标,将荣县林业推向强化管理、依*科技、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新阶段。
“十一五”计划主要指标:
1.森林资源消长目标
有林地面积:78万亩
林种比例: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60%以上
森林覆盖率:30%以上
期末活立木总蓄积量:2195706立方米
森林采伐量:年均10000立方米以内
毛竹采伐量:年均50万根以内
2.主要产品产量
木材:年均6000立方米
竹材:年均50万根
竹胶板:年均3000立方米
松脂:年均3000吨
3.林业总产值
20xx年全行业林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
4.营林生产(年均)
新造林30000亩
低产林改造10000亩
封山育林80000亩
育苗1000亩
5、林业科技
①加速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的选择培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筛选出1--2个优良树种供生产应用。
②推广良种良法。"十一五"期内,推广良种良法的普及率达到100。
③引进和培育林果、花卉优稀品种,发展林果、花卉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发展高附加值的林产品深加工,应用信息技术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管护。
④应用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技术,巩固造林成果。
五、建设重点与要求
(一)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
建设好县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按照“点、线、面”相结合,营造成一个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益兼顾的森林生态体系。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8,到20xx年达到并稳定在30以上。
1、搞好三大工程,全面推动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
到20xx年,基本建成50万亩高质量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和28万亩商品林建设。重点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生态补偿工程,重点抓实工程造林、公路沿线绿化、农村四旁林网、城市林业。抓好林种、树种、林分结构调整,完成生态公益林的林分改造、补植,全面提高林分质量和功能等级。到20xx年,全县生态公益林郁闭度达0.7以上,一、二类生态林面积占50以上。
除此之外还要抓好以下工程:
(1)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大头茶母树林基地建设项目;在同心工区老林口,建设800亩大头茶母树林基地,为全县林业生产提供优质种苗。
(2)荣县杨树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在鼎新镇、度佳镇、旭阳镇,造杨树1万亩。
(3)荣县巨桉工业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在35个乡镇,建设巨桉8万亩。
(4)乡土香樟优良品种建设项目,在雷音镇、牛尾乡、河口镇、古文镇等镇,新造林20xx0亩。
(5)“四旁绿化”造林工程,在35个乡镇大兴四旁造林,新造林50000亩。
(6)低效林改造,在旭阳镇、双古镇、东兴镇、金花乡等镇乡,改造1万亩,提高森林质量。
(7)薪炭林建设,在观山镇、东佳镇、复兴乡、长山镇、保华镇等镇乡,造林1万亩,解决农民烧材问题。
2、抓好森林公园建设
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森林公园,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以旅游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着重抓好,国有荣县林场高石梯护林防火设施建设项目,国有荣县林场省级森林病虫害测报站建设项目,国有荣县林场改善护林防火、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建设项目,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3、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贯彻《四川省绿化条例》,每年植树节,本县男18--60岁、女18--55岁的公民,除丧失劳力外,每人义务植树3--5株以上,包种、包管、包成活。对无故不履行义务者,责令限期补栽;对不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单位,征收绿化费。"十一五"期间,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以上,各镇每年办1--2个义务植树基地。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以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以竹胶合板、松脂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建成林业基地、林产加工、旅游服务等促进林业产业体系的形成。主要抓好笋材竹和竹产业基地建设扩大竹材原料基地、抚强、做大莲花竹胶板厂,加快工业原料林建设,为源鑫木材加工厂等提供充足原料。抓好松脂采脂工作,建立加工厂,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尽最大努力发挥森林经济效益,年出松脂1800吨以上。
1、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以发展优质巨桉、杨树,20xx--20xx年,每年发展1-2万亩;到20xx年巨桉林达到10万,杨树达到5万亩,马尾松速生丰产林达到15万亩。
2、松脂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抓好10万亩马尾松松脂基地的造林和抚育管护。到20xx年,年产松脂达到3000吨。
3、竹基地建设。重点是改造低产林,增加竹子资源,开发竹子加工新产品。出材量达5000吨,出笋量达2万吨。
4、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强对林产工业的指导。坚持"引导、整顿、提高"的原则,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技术标准整顿,技术改造提高,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相对集中、适度规模、技术设备先进、产品质量高、经营效益好的林产工业体系。建设好竹胶合板生产、木片生产、笋加工等加工业。
(三)森林防护体系建设
1、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木材采伐限额、采伐迹地更新制度和采脂规程,落实中幼林封山育林,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和合理作用;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和监督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对木材检查站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木材流通秩序,严厉打击木材流通违法活动;开展林地普查,建立林地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林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林权证的换发工作。
2、森林公安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基层森林公安派出所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全体干警进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为林业保驾护航。
3、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抓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森林消防队建设,建立森林火险预测、监测系统,"十一五"期间,抓好高石梯了望台及镇乡森林防火无线通讯网建设,提高预测、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综合能力。
4、森林病虫害防治。重点是加强监测、预报与警报体系建设,建立森林病虫害情报档案和数据库,掌握全县病虫害动态,预测短、中、长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定期发布预报,准确及时发布警报,提供防治决策依据;对林木影响突出的松毛虫实施工程治理。
(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林业科技的重点:稳定林业科技队伍,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和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林木良种引进和繁育,重视优良用材、生态树种特别是优良阔叶乡土树种的选育;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及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抓好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的体制改革,把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办成公益事业单位。
2、林业工作站建设。巩固林业站的达标成果,配置交通通讯设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档案。加强林业站实体建设。
3、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加强森防队伍建设,对测报员进行培训,提高测报水平和防治能力。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运用生物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确保有虫不成灾。
六、主要措施和对策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完善各级行政领导林业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把林业建设列入考核各级领导政绩内容。县政府每年组织造林检查验收,成活率不到85不计入年度造林完成任务。各级党政领导要把林业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林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真抓实干,抓出成效。积极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把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切实解决林业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稳定的林业政策保障机制,加大林业投入。推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建立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合理流转机制,促进林业建设投资新机制的建立。宣传优势在山、潜力在山、致富在山新理念,宣传*山致富典型,鼓励群众走经山致富之路;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经营形式;让农民得到实惠。
(三)实施好科技兴林,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要严格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认真执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质量技术标准,开展技术培训,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抓好科技示范,努力提高工程质量和科技水平。认真执行造林质量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四)推进林业科技与体制创新及经营机制创新,提高林业整体水平。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县级林业科技机构主要从事推广、开发和科普工作;林业企业要加强技术开发和改造,提高产品竞争力。鼓励科技人员到林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服务,创办经济实体,对成绩突出的给予重奖,并优先或破格评聘技术职务。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成果转化率,扩大先进技术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作用,推广应用先进的林业科技,推广良种良法,采用优良种子、容器育苗、无性系扦插育苗;调整树种布局,多造松阔混交林,少造纯林,提高抵抗病虫害能力;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促进林业发展。
(五)稳定林业机构,提高林业干部队伍素质。从林业发展大局出发,保持林业机构的稳定性和工作职能的完整性。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基层森林公安、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森防站、自然保护区等基层组织,发挥其重要作用。优化林业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林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支掌握现代林业理论和生态保护方针政策,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以公务员为主体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造就一支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知识不断更新的专业技术队伍;建立一支以技术工人和林农为骨干的林业工人、农民队伍;形成一支具有一定林业基础知识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农村干部队伍。
(六)、采取严格措施,强化工程资金管理。一是严格按制度,规范工程资金的使用行为。二是加强工程资金的审计,提高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重视廉政建设,从教育入手,以制度作保证。把两大工程资金用好,为把荣县建设秀美家园而奋斗。
(七)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工作。从实际出发,不断建立、健全林业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抓好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督,使林业建设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抓好林业普法教育,提高全县人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确保林业生产秩序稳定。一是建立两个体系,即资源管理体系和资源监测体系;二是强化三个管理,即坚持采伐限额管理、木材流通管理和林木林地资源管理,三是做好三个核查,即:人工造林实核查、林地增减动态核查和森林资源消耗量核查;四是加强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通过上述工作,逐步使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巩固林业建设成果,确保森林资源的有效增长。
(八)兴起了社会大办林业的高潮,发动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广泛吸收和鼓励尽可能多的投资主体参与造林绿化,放手搞活民营私有林业,要为业主搞好项目服务、政策服务、管理服务、信息服务。继续保持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九)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国有林场要坚持“以林为本,合理开发,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经营方针,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和二、三产业,提高经济效益,为全县林业发展起示范带头作用

十一五期间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规划


十一五期间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规划

十一五期间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规划
20xx年—20xx年是执行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计划时期,是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北京将全面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将得到全面提高。在首都加快现代化建设和成功举办20xx年奥运会的强力推动下,我区经济社会将实现超高速、跨跃式、可持续发展,全区现代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全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精神,着眼于全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特提出我区区“十一五”期间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规划。具体意见如下:

一、创建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连续十几年扎实有效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区农村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民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全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xx年,先后步入了“首都文明区”和“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区”的行列,涌现出首都文明镇8个,首都文明村53个,市级环境优美镇2个,市级环境整治样板镇4个,市级生态文明村5个,创建区级文明小康村409个,区级文明富裕村73个,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局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虽然基础比较牢固,总体水平较高,但达到全市乃至全国一流水平的典型甚少。即使比较优秀的村(已评上首都文明村、文明富裕村的100个左右)也存在村庄建设规划滞后,环境建设缺乏品位和档次,村民文化健身娱乐场所规模不大,现有的活动场所利用率不高,有特色、有创新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多,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形式、途径不新,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范围不广,整治与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单一等问题。在较普遍的村(评为环境整治达标村的300个左右)存在着环境整治不彻底,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处于一般水平,经济发展缓慢,就业率低,二三产业不发达,各项社会事业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村民素质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以上问题是制约我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上档次、上品位、上水平的主要瓶颈,在“十一五”期间要着重破解。

二、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好“十一五”期间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是落实胡总书记视察我区时提出的“发展经济,改善环境,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思路和首都举办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客观需要,是进一步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我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提升区域文明程度,展示现代文明新我区的风采,加快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三、创建工作总体思路

总结我区几年来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实践,展望未来几年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步走”战略,即文明小康村(1997年—20xx年)、文明富裕村(20xx年—20xx年)、文明标兵村(20xx年—20xx年)、现代文明村(20xx年—20xx年)。这四步是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原则,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而设计的。

20xx年是全区“十一五”发展计划的启动之年。伴随着20xx年奥运会和首都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的全面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空前的快速发展期。按照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将进入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阶段。这个阶段的创建工作,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突出重点。既在获得“文明富裕村”称号的近百个村中,开展“文明标兵村”创建活动,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村镇设施三方面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促进人的素质进一步提高,使之成为全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典范和旗帜,培育和创建出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一流的文明村。二是全面推进。即在近300个“环境整治达标村”中,开展“环境优美村”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夯实基础,抓出亮点,全面提升农村文明总体水平。

四、指导思想和创建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人文奥运计划、促进我区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提升环境水平

十一五期间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规划第2页

、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增强争创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实现“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努力为构建我区和谐社会以及首都成功举办奥运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创建目标:通过开展“文明标兵村”和“环境优美村”争创活动,努力促进农村经济获得新发展,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培养具有现代意识、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建设环境水平较高的新农村,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新氛围,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实现我区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五年的努力,计划创建“文明标兵村”15个左右,并从中择优申报全国文明村,力争有5个村争创成功;“环境优美村”100个,首都文明村100个,为“十二五”期间的“现代文明村”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五、创建评比标准

(一)“文明标兵村”创建标准

1、两委班子团结,廉洁勤政高效;

2、二三产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

3、社会和谐稳定,道德风尚良好;

4、各项事业发展,生活质量较高;

5、村容村貌靓丽,环境优雅怡人;

6、村级设施齐全,文体活动常新;

7、村规民约健全,科学民主管理。

(二)“环境优美村”创建标准

1、两委班子高度重视;

2、经济发展健康平稳;

3、村庄环境整治优美;

4、管理制度科学规范;

5、场所设施利用率高。

六、争创范围、申报程序、考核验收及表彰奖励

(一)争创范围

1、文明标兵村:凡是荣获“首都文明村”和“文明富裕村”荣誉称号,5年内不涉及拆迁改造、不在城市发展规划控制范围内的村,均可申报“文明标兵村”创建活动;

2、环境优美村:凡是获得了“文明小康村”和“环境整治达标村”荣誉称号的村,5年内不涉及拆迁改造、不在城市发展规划控制范围内的村,均可申报“环境优美村”创建活动。

(二)申报程序

1、申报村召开党支部、村委会会议,提出创建意向,列出重点工程和主要工作,然后提交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2、申报村将《申报报告》上交镇党委、政府;

3、经镇党委、政府择优推荐,确定为本年度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重点,上报区文明办备案。

(三)考核验收

1、参与考核验收单位

由区经管站、区乡镇企业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委组织部、区纪检委、区文明办、区妇联、区民政局、区教委、区政法委、区610办公室、区信访办、区文化委、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局、区爱卫会、区计生委、区规划局、区市政管委、区整治办、区绿化办等23个单位组成。

2、考核办法

每年由区文明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申报“文明标兵村”和“环境优美村”的村进行年中和年底两次检查验收,参与考核的各单位对所考核项目,按照标准给予评价打分。区文明办负责汇总,年底召开有关部门协调会,按照严格程序、宁缺勿滥的原则,确定候选名单,报主管领导初步确定,最后报区委常委会批准。

(四)表彰奖励

每年年初,对上一年度评出的“文明标兵村”和“环境优美村”进行表彰奖励。继续实行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对“文明标兵村”给予50万元的奖励,对“环境优美村”给予5万元奖励。区政府将每年两项活动的经费共25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

六、创建活动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原“我区区文明富裕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20xx年1月更名为“我区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文明办。区文明办为创建工作的总协调单位,全面作好创建活动的组织、指导、督促、考核、验收、评比、表彰等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创建活动,责成主要领导负责涉及本部门、本系统创建内容的指导和考核验收。参与争创的镇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重点培育支持

对每年的申报村,区、镇两级都要给予重点支持,帮助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区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督促,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创建工作高质量开展。

(三)建立投入机制

区委宣传部、区广电中心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政府导向性投入、镇村主体投入、联建部门支持投入和民营企业、知名人士、普通群众赞助投入的新机制。

(四)大力宣传典型版权所有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阵地的作用,对好的工作经验、先进典型要大力宣传,营造有利于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五)坚持创建标准

区、镇、村领导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学习他人,开扩视野,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搞出特色,打造精品。创建的目的是促进工作,对工作一般、质量不高的,一律不凑数、不降低标准。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工厂信息化规划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