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下年度工作计划与思路 > 导航 > 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计划与思路

下年度工作计划与思路

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计划与思路。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如期完成工作,我们可以试着去写一份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为了更快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提前准备。既然如此,你知道如何写工作计划吗?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计划与思路,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计划与思路

20xx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计划与思路

按照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大干大支持、干好多支持、干差不支持”的原则,在20xx年度项目的筛选和申报上,xx县将继续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石中高速公路两侧打造塞上江南田园风貌这条主线,抓住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加快设施园艺发展这个重点,借助于第六期项目实施以来我县在自治区验收中取得的成绩(20xx年度项目验收全区第二,20xx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大会战全区第二,20xx年度项目验收全区第一),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
根据“项目跟着园区走,项目摆在路两边,项目干在最前头”的选项、立项和实施项目思路,20xx年度力争国拨区配资金1300万元以上,其中土地治理项目计划争取1000万元以上,产业化经营项目计划争取300万元以上。
1.拟申报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和生态治理项目共5个,总面积5万亩,计划争取国拨区配资金1000万元以上。目前计划申报的五个项目区包括:望远镇政权政台立强备选项目区1.0万亩,杨和镇观桥永红备选项目区1.0万亩,李俊镇侯寨许桥友爱生态治理备选项目区1.2万亩,望洪镇西和中低产田备选项目区0.8万亩,李俊镇东方雷台备选项目区1.0万亩。目前五个备选项目区勘查规划和前期测绘任务已经完成。
2.20xx年度拟申报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两个,计划争取国拨资金300万元以上。按照产业化经营项目重点扶持自治区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性优势产业以及扶持对象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指导原则,20xx年,计划扶持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2个,主要以设施园艺、畜禽养殖、奶产业为重点,优先扶持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两个产业化项目计划各争取资金150万元左右。由于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必须是国家级或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我县暂时无项目列入。

fwR816.coM精选阅读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 ##市2005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 项目区所在位置 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03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 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008元。 2、 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 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 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 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 项目区建设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公路、##河从##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镇又是位于##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 ——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东临靖盐河,南靠蚌蜒河,西近唐港河,北有车路河,中有梓辛河、界河,水系条件十分优越,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发展稻鱼共作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提水养殖,包括家禽养殖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有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农技、农机、水产、水务等主导职能部门均在项目区内。今年省下达实施的优质弱筋小麦项目建设就在该项目区内,并正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全省水稻机插秧的试点工作就在我镇进行,省长###亲自来我镇视察和指导,插秧机达50台套,实施机插秧面积达1万亩以上。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的依据 土地治理、低产田改造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全省及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改造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有 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 项目规划设计 ㈠设计标准 ① 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 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 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㈡水利措施 ① 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② 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 ㈢农业措施 ① 农田工程: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 ② 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③ 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 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 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㈣林业措施 ① 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② 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③ 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㈤科技措施 ① 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② 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③ 技术: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㈥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①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② 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③ 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相适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④ 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为##及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四、 建设内容 ㈠水利措施: ①新建机耕桥 12 座; ②新建小电灌站 25 座; ③新建苏Ⅱ灌站 4 座; ④新建硬质渠 0.48 km; ⑤新配套小沟建筑特 186 个; ⑥架设电力线路 14 km; ⑦新增100KV变压器 4 台套。 ㈡农业措施 ①全面条田方整化实现农田标准化 20000亩; ②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 5.5 km; ③新增农业机械收割机10台,插秧机100台。 ④新建种子仓库 800 平方米。 ㈢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意杨 10万株。 ㈣培训措施: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事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培训。 五、 概算及筹资措施 1、 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 其中:水利措施 655.35 万元; 农业措施 160.1 万元; 林业措施 30 万元; 科技推广 3.25万元; 前期工作费 1.3万元。 2、 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财政 480 万元;省、市地方财政配套 160 万元,群众筹资210万元(约需投工10万个,折币20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合计210万元)。 六、 预期效益 1、 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2.64万亩,产量产值将有显著提高。 ①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100公斤,亩增收入75元,计增收 198万元; ②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稻谷 150公斤,亩增收入 120元,计增收 316万元; ③项目建成后,每亩可节约成本 55元,计节本 145万元; ④项目实施后,合计可增收 659万元,亩平 249 元,人均 319元。 2、 社会效益: ①项目实施后,可年产弱筋小麦 600万公斤; ②项目实施后,可年产优质稻谷 950万公斤; ③项目实施后,主体高新技术普及率将达100%,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④ 项目实施后,将促进我地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⑤ 项目实施后,能带动我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⑥ 项目实施后,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健全了水系排灌功能,避免一家一户灌水机械的重复投资,节约发能耗,节约用水,降低农本。砂石路面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农副产品的运流速度,增加了效益。 3、 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地面整治,改造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七、 保障措施 1、 组织机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2005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开发局,##镇人民政府及项目实施的相关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名单(略) 2、 监督机制: 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 3、 保障措施: 由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农综办主任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思路措施


农综办主任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思路措施

我市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五次扩大会议精神,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为己任,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贡献力量。
20xx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和建设好西湖镇、哈图布呼镇各0.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个,哈图布呼镇金牛专业合作社项目1个,海川乳业畜牧养殖项目1个。总投资:1643.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185.8万元,自筹资金457.8万元。主要建设任务是: 滴灌15130亩;开挖疏浚渠道7.5公里;改良土壤18500亩;修筑机耕路22.3公里;新建防护林100亩;科技推广18000亩;新建高标准化牛舍10栋;配套建青贮池10个;饲料员室10栋;2x16自动化挤奶厅1栋等。扎实认真做好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招投标,按项目管理程序及早开工建设实施。使项目区比非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20xx年的主要工作措施是:“围绕一条主线、抓好两类项目、突出三大重点、增强四个意识、创新五大机制、落实六大举措”,全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一)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市委三届五次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为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主线,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贡献农业综合开发应有的力量。
(二)抓好两类项目。就是要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职能作用,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区一线”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切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两大类项目的实施。
(三)突出三大重点。一是改造农业基础设施。以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为手段,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生态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紧紧围绕“四区一线”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在抓好优质棉基地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畜牧养殖、玉米、番茄、蔬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三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发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业综合综合开发项目区土地的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
(四)增强四个意识。即增强“改革意识、全局意识、竞争意识、作为意识”。
(五)创新五大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完善财政资金的引导机制。二是探索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三是试行“先建后补”的民办公助机制。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平台,以规划为龙头,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先建设,后给予适当补助,以筹集更多资金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四是创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发展产业化经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五是落实管护主体,健全权责明确的工程管护机制。
(六)落实六大举措。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国家、自治区和地区对20xx-20xx年度项目综合检查验收的各项工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地农业综合开发制度,形成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制度体系,使我市农业综合开发有章可循,促使全市农业综合继续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迈进。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四是加强队伍建设。五是加强政务工作。六是加强舆论宣传。


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计划


一、"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方针,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市"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目标,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支持龙头加工企业和农村市场建设,努力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我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基本原则。
根据我市"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今后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按发展区域主导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围绕全市"林木、蔬菜、畜禽、蚕桑、水产、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各县优势,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着力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
2、坚持以改造中低田,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为主要任务的原则。中低产田改造的内容,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搞好项目规划设计,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发展无公害和有机农业,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原则。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工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装备水平,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项目区广大农民的素质。加强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提高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二、"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主要任务和目标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全市拥有耕地面积675万亩,其中,中产田面积147.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3%;低产田面积9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3%,可利用水面355万亩,目前仅利用43.56%。根据市委、市政府"十五"期间农业发展战备,农业综合开发应充分发挥其扶持和导向作用。要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力扶持多种经营和龙头加工项目建设,加快农产品的升级,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具有我市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
(一)主要任务。
1、完成土地治理面积189.05万亩。具体项目有:(1)改造低产田面积96.3万亩。(其中发展节水农业40万亩)。(2)建设优质高效示范基地92.75万亩。其中,优质粮食示范基地项目 25.5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基地24.4亩,优质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6.4万亩;优质花卉生产示范基地12万亩;优质蚕桑生产示范基地22.5 万亩;优质杨树苗木繁育基地 2.15万亩。
2、加强多种经营和龙头加工项目建设。全市计划重点支持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多种经营和加工项目29个。其中,年财政投资4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0个,建设农产品流通市场5个,建设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14万亩,优质杨树苗木繁育基地0.46万亩。
3、建设省级农业开发科技示范园3个(分别为:杨树科技示范园、水产科技示范园、节水农业示范园);建设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1个(生态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二)主要目标。
1、中低田全部达到高产田标准。灌溉保证率在85%以上,排涝能力达到十年一遇,建筑物配套达到90%以上,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85.74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68.8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年节水量4900万立方米。
2、农田林网全面形成。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90%,造林保存率在85%。增加林网防护面积76万亩。林木覆盖率每年增加1.2个百分点,由XX年的16.2%提高到期末的22.2%。
3、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农机总动力2.632万千瓦,增加机耕面积38.08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由XX年的75%提高到期末的85%。
4、项目区的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的比例逐年加大。"十五"期末项目区的粮经比达到4:6。项目区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产业化。
5、项目区比非项目区年人均增加纯收入219元。
6、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投入由"九五"期间5%提高到10%,项目区的科技贡献率每年递增5.4个百分点,由XX年的36%到XX年达到65%。加大科技培训,项目区乡村技术员和村组干部、专业大户普通接受1-2次技术培训。
三、"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
(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十五期间中低产田改造仍然是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计划"十五"期间彻底消除低产田。目前全市有低产田面积96.3万亩,其中,泗洪县26.29万亩、沭阳县29.09万亩,宿豫县22.4万亩,泗阳县17.06万亩,市直1.46万亩。XX-XX年每年改造任务分别为:16万亩、9.3万亩、33.95万亩、22.25万亩、14.8万亩。
(二)重点建设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
1、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十五"期间发展优粳稻基地25.5万亩,按照标准化生产,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以"蟹园牌"大米加工集团和龙嫂米线加工厂等企业为龙头,带动无公害大米基地建设,形成产业化经营。
2、林木基地建设:重点在沭阳县悦来、耿圩、湖东林粮套作区,泗阳县废黄河故道区,泗洪县洪泽湖周边地区,西南岗丘陵山区和宿豫县、宿城区骆马湖周边地区,建设以速生杨树为主的林木生产示范基地。突出建设好杨树苗木基地,"十五"期间建设苗木繁育基地2.15万亩。
3、出口蔬菜创汇基地:以宿豫县的蔡集、顺河,宿城区的双庄,沭阳县华冲、峁圩为重点,以丰程渡蔬菜加工厂,沭阳万达脱水蔬菜加工厂等企业为龙头形成蔬菜产业化生产,进一步发展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生产。多渠道引进国外的蔬菜品种、提高加工能力,加大出口创汇力度,"十五"期间建设优质创汇蔬菜示范基地24.2万亩。
4、水产养殖基地:在两湖周边地区,以稻田养殖为突破口、以特种水产养殖为重点,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6.4万亩。提高养殖技术,充分发挥我市的水面优势。以金水集团为龙头,形成产业化经营。
5、花卉基地:在沭阳县颜集、新河、庙头、宿豫县的顺河、耿车、宿城区的双庄等地建设花卉生产示范基地12万亩,在种苗的组织培养,快繁快育,盆景的生产和市场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促进和带动花卉基地的建设。引种国际名贵新品种,加大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外销,建设一批创汇花卉基地。
6、高产桑园示范基地:在宿豫的埠子、
大新、丁咀、泗阳爱园、王集、泗洪魏营重岗建设优质高产桑园示范基地22.5万亩。改良品种,用农桑和育71-1等新品种,更新湖桑等老品种。大力推广方格簇。示范基地的平均亩桑产茧量达到200斤以上。
(三)重点扶持的龙头项目。
1、林木业龙头企业:支持以泗阳建国木业集团、兴威有限公司、明耀有限公司、泗阳人造板厂、泗阳科迪木业有限公司、泗阳振兴木制板厂等为基础组建木业综合加工集团公司;扩建沭阳新概念木业有限公司,改建南林木业、林宏木业公司等。
2、水产龙头企业:泗洪县华勇食品有限公司,临淮、龙集水产品市场。沭阳县双裕龙虾加工生产线。
3、蔬菜龙头企业:宿豫县丰程渡实业有限公司,丁咀金针菜加工,顺河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沭阳县蕃茄酱加工厂、沭海蔬菜食品厂、绿苑食品有限公司、易丰公司,泗阳县蔬菜加工厂等。
4、茧丝绸龙头企业:江苏玖玖丝绸股份公司,泗绢集团有限公司等。
5、花卉龙头企业:沭阳县苏北花卉盆景公司,花卉交易市场等。
6、粮油加工龙头企业:泗洪县"蟹园"牌大米加工、宿豫县龙嫂米线加工、沭阳县有机大米生产加工等。
(四)重点支持的科技示范项目。
1、建设三个省级科技示范园项目:
(1)宿迁市杨树科技示范园。
(2)宿迁市水产高科技示范园。
(3)皂河灌区节水农业示范园。
2、 支持建设宿迁市环骆马湖生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
 四、"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的主导产业及规划布局
(一)重点支持的农业主导产业。
根据我市的区域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以及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市场发展的形势,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在"十五"期间重点支持六大主导产业发展。
1、林木产业:我市是全国杨树面积的市,辖区内四县全部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号召和组织下,杨树栽植面积突飞猛进,杨树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片林100多万亩,计划到XX年建成片林170万亩。全市现有木材加工企业2300多家,固定资产近6亿元,XX年实现产值54亿元。"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针对我市目前杨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种较为单一、加工企业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等问题,在种苗繁育、技术推广、加工企业技改升级等环节加以重点支持,促进整个产业的联动升级,使其真正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2、水产业:我市是全国的水产品之乡。全市可利用水面355万亩,开发潜力很大,目前已发展各类水产养殖面积107万亩,稻田养殖41.6万亩,河蟹养殖25万亩,青虾养殖40万亩,特殊水产品养殖占养殖面积84%。"十五"期末,全市水产面积计划发展到120万亩,其中,稻田养殖80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将主要围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水产品贮藏保鲜及市场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这一主导产业的发展。
3、花卉产业:花卉是我市正在兴起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我市发展创汇农业的重要产业。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格局。全市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计划在"十五"期间发展到50万亩。农业综合开发主要在引进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组织培养,提高花卉苗木档次及市场建设方面进行重点支持,促进全市花卉产业的全面升级。
4、蔬菜产业:全市已有蔬菜面积84万亩,"十五"期间,计划发展到100亩。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投资建设一批高科技、新品种、优质高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支持蔬菜精深加工和贮藏保鲜龙头企业,同时支持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现代化蔬菜批销市场,培养和造就一批经纪人队伍,加强与国内国际市场的联系,扩大销售渠道,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基地。
5、茧丝绸产业:目前我市蚕桑生产以玖玖集团、泗绢集团为龙头,基本形成了产业化经营。全市桑园面积15万亩,年产蚕茧4500吨,白厂丝产量1500吨,丝织品800万米,绢丝120吨,泗绢集团生产的绢丝成为国际免检产品。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放,这一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我市创汇的优势产业。"十五"期间,全市桑园面积将发展到20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在老桑园改造、茧丝绸加工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进一步确立其主导产业地位。
6、稻米产业:我市经过多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全市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左右,仍然是全市种植的农作物中面积的品种,实施品种更新工程,优质无公害水稻工程,完善稻米产业化经营。
(二)主导产业规划布局。
根据全市确立的农业主导产业,结合各县产业发展情况和具体特点,"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的主导产业规划布局如下。
1、杨树产业:(1)苗木生产基地2.61万亩,(其中重点示范基地项目2.15万亩,多种经营项目 0.46万亩)。泗阳县1.46万亩、市直2.15万亩。(2)龙头项目5个。分别为:泗阳县建国木业公司、鼎盛木业公司、沭阳县新概念木业、林宏木业、南林木业。
2、水产业:(1)生产基地25.4万亩(其中重点示范基地项目6.4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5万亩、多种经营项目14万亩)。(2)龙头项目4个分别为:泗洪县冷冻加工厂,华勇食品厂,特种种苗厂,水产品市场。
3、花卉产业:(1)生产基地17万亩(其中重点示范基地项目12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5万亩)。沭阳县11万亩、宿豫县6万亩。(2)龙头项目3个,分别为:沭阳花木公司、花卉市场和花卉迅繁中心。
4、蔬菜产业:(1)生产基地24.2万亩,宿豫县12万亩,沭阳县12.2万亩。(2)龙头项目5个。分别是:丰程渡蔬菜加工厂、皂河蔬菜市场、沭阳县沭海蔬菜食品厂、绿苑食品有限公司、泗阳蔬菜加工厂。
5、茧丝绸产业:(1)生产基地35.5万亩(其中:重点示范基地项目22.5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13万亩)。宿豫县9.5万亩,泗阳县11万亩,泗洪县15万亩。(2)龙头项目4个,分别是:泗洪县纺织厂、缫丝厂、宿豫县玖玖丝绸公司、泗阳县泗绢集团。
6、优质稻米产业:(1)生产基地43.5万亩(其中重点示范项目25.5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18万亩)。宿豫县0.85 万亩,沭阳县15.2万亩,泗洪县21.25万亩,泗阳县6.2万亩。(2)龙头项目3项。分别为:泗洪蟹园米业公司、沭阳县高墟米业公司、宿豫县龙嫂米线厂。
 五、"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
根据"九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标准和"十五"期间物价上涨、项目建设的难度等因素,确定"
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标准为:以XX年每亩300元为基数,以后每年亩增加50元。重点示范项目标准为每亩财政资金105万元。据此测算,"十五"期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8.04亿元,财政资金6.4亿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5.4亿元,财政资金4.4亿元;多种经营项目2.6亿元,财政资金2亿元。
(二)资金来源。
根据国家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政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集体和农民自筹,原则上按1:1.2:0.5的比例配套投入;省财政、市财政和县财政按照0.7:0.1:0.2的比例配套。因此,"十五"期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所需投入的8.04亿元中,中央财政投入为2.9亿元,省财政2.5亿元,市财政0.3亿元,县财政0.7亿元,集体和农民自筹1.64亿元。
 六、"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根据测算,我市"十五"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完成后,全市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1766.75万公斤,棉花661.42万公斤,油料1900.24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6.8亿元,多种经营总产值12.1亿元。新增税利1.3亿元。项目区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高219元。
(二)社会效益。
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同时可解决农民生活上的难题,如通电、通路、通水等。多种经营项目建设将增加就业机会1.7万个。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二、三产业的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业技术培训,将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村生产力水平。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对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产来化经营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生态效益。
农业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灌溉面积的扩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气候。林网面积的增加,提高了林木覆盖率。同时项目区推广使用桔杆还田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桔杆氨化养畜技术,减轻了农村环境的污染,特别是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更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七、"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是党和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政府都把农业开发工作列入政府主要工作来抓,认真组织,加强领导。建设好农业开发队伍,提高农业开发系统人员的总体素质。同时协调好各有关部门,上下一股绳,左右一盘棋,齐心合力搞开发。并做好宣传、营造环境,使每一级政府都重视开发,每一位领导都关心开发,每一位农民都积极主动参与开发,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开发氛围。
(二)积极筹集资金。
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是执行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自筹相配套原则。各级财政在保证国家和省资金准确及时足额下拔的情况下,认真筹集好配套资金,同时做好项目区的农民自筹资金的筹集工作。目前我市农村费税改革工作已全部完成,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由农民自筹部分必须通过一事一议程序进行筹集。农民自筹资金在项目的确定后立即进行筹集,保证足额到位,不留缺口,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按期优质足量完成。
(三)科学规划,严格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是否科学合理,是关系农业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我市交遵循科学规律,严肃各项纪律,明确各项责任。同时加强规划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强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保证规划的科学合理。在项目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质量监理制。在资金管理上,严肃财务制度、杜绝挪用农业开发资金现象,严格审计制度,加强督促检查。
(四)依靠科技搞开发。
我市在今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安排上,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在项目区大力推广节水优质高效高产的新品种。推广桔杆还田生物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农民经纪人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五)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在立项方面创新机制,引入竞争,在项目工程方面要创新设计,在项目的经营管理方面,要创新体制。探索适合于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和发展的方法措施。
(六)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招商引资。
农业综合开发在运用好各级财政资金的同时,各级政府根据当地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外资,加强农业招商,扩大资金渠道,加大开发力度。

宿迁市农业综合开发


宿迁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计划

宿迁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计划


一、"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方针,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市"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目标,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支持龙头加工企业和农村市场建设,努力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我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基本原则。
根据我市"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今后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按发展区域主导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围绕全市"林木、蔬菜、畜禽、蚕桑、水产、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各县优势,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着力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
2、坚持以改造中低田,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为主要任务的原则。中低产田改造的内容,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搞好项目规划设计,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发展无公害和有机农业,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原则。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工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装备水平,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项目区广大农民的素质。加强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提高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二、"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主要任务和目标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全市拥有耕地面积675万亩,其中,中产田面积147.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3;低产田面积9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3,可利用水面355万亩,目前仅利用43.56。根据市委、市政府"十五"期间农业发展战备,农业综合开发应充分发挥其扶持和导向作用。要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力扶持多种经营和龙头加工项目建设,加快农产品的升级,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具有我市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
(一)主要任务。
1、完成土地治理面积189.05万亩。具体项目有:(1)改造低产田面积96.3万亩。(其中发展节水农业40万亩)。(2)建设优质高效示范基地92.75万亩。其中,优质粮食示范基地项目25.5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基地24.4亩,优质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6.4万亩;优质花卉生产示范基地12万亩;优质蚕桑生产示范基地22.5万亩;优质杨树苗木繁育基地2.15万亩。
2、加强多种经营和龙头加工项目建设。全市计划重点支持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多种经营和加工项目29个。其中,年财政投资4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0个,建设农产品流通市场5个,建设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14万亩,优质杨树苗木繁育基地0.46万亩。
3、建设省级农业开发科技示范园3个(分别为:杨树科技示范园、水产科技示范园、节水农业示范园);建设国家级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1个(生态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二)主要目标。
1、中低田全部达到高产田标准。灌溉保证率在85以上,排涝能力达到十年一遇,建筑物配套达到90以上,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85.74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68.8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年节水量4900万立方米。
2、农田林网全面形成。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90,造林保存率在85。增加林网防护面积76万亩。林木覆盖率每年增加1.2个百分点,由20xx年的16.2提高到期末的22.2。
3、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农机总动力2.632万千瓦,增加机耕面积38.08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由20xx年的75提高到期末的85。
4、项目区的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的比例逐年加大。"十五"期末项目区的粮经比达到4:6。项目区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产业化。
5、项目区比非项目区年人均增加纯收入219元。
6、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投入由"九五"期间5提高到10,项目区的科技贡献率每年递增5.4个百分点,由20xx年的36到20xx年达到65。加大科技培训,项目区乡村技术员和村组干部、专业大户普通接受1-2次技术培训。
三、"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
(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十五期间中低产田改造仍然是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计划"十五"期间彻底消除低产田。目前全市有低产田面积96.3万亩,其中,

宿迁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计划第2页

泗洪县26.29万亩、沭阳县29.09万亩,宿豫县22.4万亩,泗阳县17.06万亩,市直1.46万亩。20xx-20xx年每年改造任务分别为:16万亩、9.3万亩、33.95万亩、22.25万亩、14.8万亩。
(二)重点建设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
1、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十五"期间发展优粳稻基地25.5万亩,按照标准化生产,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以"蟹园牌"大米加工集团和龙嫂米线加工厂等企业为龙头,带动无公害大米基地建设,形成产业化经营。
2、林木基地建设:重点在沭阳县悦来、耿圩、湖东林粮套作区,泗阳县废黄河故道区,泗洪县洪泽湖周边地区,西南岗丘陵山区和宿豫县、宿城区骆马湖周边地区,建设以速生杨树为主的林木生产示范基地。突出建设好杨树苗木基地,"十五"期间建设苗木繁育基地2.15万亩。
3、出口蔬菜创汇基地:以宿豫县的蔡集、顺河,宿城区的双庄,沭阳县华冲、峁圩为重点,以丰程渡蔬菜加工厂,沭阳万达脱水蔬菜加工厂等企业为龙头形成蔬菜产业化生产,进一步发展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生产。多渠道引进国外的蔬菜品种、提高加工能力,加大出口创汇力度,"十五"期间建设优质创汇蔬菜示范基地24.2万亩。
4、水产养殖基地:在两湖周边地区,以稻田养殖为突破口、以特种水产养殖为重点,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6.4万亩。提高养殖技术,充分发挥我市的水面优势。以金水集团为龙头,形成产业化经营。
5、花卉基地:在沭阳县颜集、新河、庙头、宿豫县的顺河、耿车、宿城区的双庄等地建设花卉生产示范基地12万亩,在种苗的组织培养,快繁快育,盆景的生产和市场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促进和带动花卉基地的建设。引种国际名贵新品种,加大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外销,建设一批创汇花卉基地。
6、高产桑园示范基地:在宿豫的埠子、大新、丁咀、泗阳爱园、王集、泗洪魏营重岗建设优质高产桑园示范基地22.5万亩。改良品种,用农桑和育71-1等新品种,更新湖桑等老品种。大力推广方格簇。示范基地的平均亩桑产茧量达到200斤以上。
(三)重点扶持的龙头项目。
1、林木业龙头企业:支持以泗阳建国木业集团、兴威有限公司、明耀有限公司、泗阳人造板厂、泗阳科迪木业有限公司、泗阳振兴木制板厂等为基础组建木业综合加工集团公司;扩建沭阳新概念木业有限公司,改建南林木业、林宏木业公司等。
2、水产龙头企业:泗洪县华勇食品有限公司,临淮、龙集水产品市场。沭阳县双裕龙虾加工生产线。
3、蔬菜龙头企业:宿豫县丰程渡实业有限公司,丁咀金针菜加工,顺河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沭阳县蕃茄酱加工厂、沭海蔬菜食品厂、绿苑食品有限公司、易丰公司,泗阳县蔬菜加工厂等。
4、茧丝绸龙头企业:江苏玖玖丝绸股份公司,泗绢集团有限公司等。
5、花卉龙头企业:沭阳县苏北花卉盆景公司,花卉交易市场等。
6、粮油加工龙头企业:泗洪县"蟹园"牌大米加工、宿豫县龙嫂米线加工、沭阳县有机大米生产加工等。
(四)重点支持的科技示范项目。
1、建设三个省级科技示范园项目:
(1)宿迁市杨树科技示范园。
(2)宿迁市水产高科技示范园。
(3)皂河灌区节水农业示范园。
2、支持建设宿迁市环骆马湖生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
 四、"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的主导产业及规划布局
(一)重点支持的农业主导产业。
根据我市的区域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以及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市场发展的形势,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在"十五"期间重点支持六大主导产业发展。
1、林木产业:我市是全国杨树面积最大的市,辖区内四县全部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号召和组织下,杨树栽植面积突飞猛进,杨树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片林100多万亩,计划到20xx年建成片林170万亩。全市现有木材加工企业2300多家,固定资产近6亿元,20xx年实现产值54亿元。"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针对我市目前杨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种较为单一、加工企业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等问题,在种苗繁育、技术推广、加工企业技改升级等环节加以重点支持,促进整个产业的联动升级,使其真正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2、水产业:我市是全国著名的水产品之乡。全市可利用水面355万亩,开发潜力很大,目前已发展各类水产养殖面积107万亩,稻田养殖41.6万亩,河蟹养殖25万亩,青虾养殖40万亩,特殊水产品养殖占养殖面积84。"十五"期末,全市水产面积计划发展到120万亩,其中,稻田养殖80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将主要围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水产品贮藏保鲜及市场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这一主导产业的发展。
3、花卉产业:花卉是我市正在兴起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我市发展创汇农业的重要产业。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格局。全市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计划在"十五"期间发展到50万亩。农业综合开发主要在引进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组织培养,提高花卉苗木档次及市场建设方面进行重点支持,促进全市花卉产业的全面升级。
4、蔬菜产业:全市已有蔬菜面积84万亩,"十五"期间,计划发展到100亩。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投资建设一批高科技、新品种、优质高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支持蔬菜精深加工和贮藏保鲜龙头企业,同时支持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现代化蔬菜批销市场,培养和造就一批经纪人队伍,加强与国内国际市场的联系,扩大销售渠道,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基地。
5、茧丝绸产业:目前我市蚕桑生产以玖玖集团、泗绢集团为龙头,基本形成了产业化经营。全市桑园面积15万亩,年产蚕茧4500吨,白厂丝产量1500吨,丝织品800万米,绢丝120吨,泗绢集团生产的绢丝成为国际免检产品。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放,这一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我市创汇的优势产业。"十五"期间,全市桑园面积将发展到20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在老桑园改造、茧丝绸加工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进一步确立其主导产业地位。
6、稻米产业:我市经过多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全市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左右,仍然是全市种植的农作物中面积最大的品种,实施品种更新工程,优质无公害水稻工程,完善稻米产业化经营。
(二)主导产业规划布局。
根据全市确立的农业主导产业,结合各县产业发展情况和具体特点,"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的主导产业规划布局如下。
1、杨树产业:(1)苗木生产基地2.61万亩,(其中重点示范基地项目2.15万亩,多种经营项目0.46万亩)。泗阳县1.46万亩、市直2.15万亩。(2)龙头项目5个。分别为:泗阳县建国木业公司、鼎盛木业公司、沭阳县新概念木业、林宏木业、南林木业。
2、水产业:(1)生产基地25.4万亩(其中重点示范基地项目6.4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5万亩、多种经营项目14万亩)。(2)龙头项目4个分别为:泗洪县冷冻加工厂,华勇食品厂,特种种苗厂,水产品市场。
3、花卉产业:(1)生产基地17万亩(其中重点示范基地项目12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5万亩)。沭阳县11万亩、宿豫县6万亩。(2)龙头项目3个,分别为:沭阳花木公司、花卉市场和花卉迅繁中心。
4、蔬菜产业:(1)生产基地24.2万亩,宿豫县12万亩,沭阳县12.2万亩。(2)龙头项目5个。分别是:丰程渡蔬菜加工厂、皂河蔬菜市场、沭阳县沭海蔬菜食品厂、绿苑食品有限公司、泗阳蔬菜加工厂。
5、茧丝绸产业:(1)生产基地35.5万亩(其中:重点示范基地项目22.5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13万亩)。宿豫县9.5万亩,泗阳县11万亩,泗洪县15万亩。(2)龙头项目4个,分别是:泗洪县纺织厂、缫丝厂、宿豫县玖玖丝绸公司、泗阳县泗绢集团。
6、优质稻米产业:(1)生产基地43.5万亩(其中重点示范项目25.5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18万亩)。宿豫县0.85万亩,沭阳县15.2万亩,泗洪县21.25万亩,泗阳县6.2万亩。(2)龙头项目3项。分别为:泗洪蟹园米业公司、沭阳县高墟米业公司、宿豫县龙嫂米线厂。
 五、"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
根据"九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标准和"十五"期间物价上涨、项目建设的难度等因素,确定"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标准为:以20xx年每亩300元为基数,以后每年亩增加50元。重点示范项目标准为每亩财政资金105万元。据此测算,"十五"期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8.04亿元,财政资金6.4亿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5.4亿元,财政资金4.4亿元;多种经营项目2.6亿元,财政资金2亿元。
(二)资金来源。
根据国家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政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集体和农民自筹,原则上按1:1.2:0.5的比例配套投入;省财政、市财政和县财政按照0.7:0.1:0.2的比例配套。因此,"十五"期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所需投入的8.04亿元中,中央财政投入为2.9亿元,省财政2.5亿元,市财政0.3亿元,县财政0.7亿元,集体和农民自筹1.64亿元。
 六、"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根据测算,我市"十五"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完成后,全市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1766.75万公斤,棉花661.42万公斤,油料1900.24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6.8亿元,多种经营总产值12.1亿元。新增税利1.3亿元。项目区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高219元。
(二)社会效益。
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同时可解决农民生活上的难题,如通电、通路、通水等。多种经营项目建设将增加就业机会1.7万个。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二、三产业的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业技术培训,将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村生产力水平。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对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产来化经营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生态效益。
农业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灌溉面积的扩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气候。林网面积的增加,提高了林木覆盖率。同时项目区推广使用桔杆还田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桔杆氨化养畜技术,减轻了农村环境的污染,特别是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更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七、"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是党和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政府都把农业开发工作列入政府主要工作来抓,认真组织,加强领导。建设好农业开发队伍,提高农业开发系统人员的总体素质。同时协调好各有关部门,上下一股绳,左右一盘棋,齐心合力搞开发。并做好宣传、营造环境,使每一级政府都重视开发,每一位领导都关心开发,每一位农民都积极主动参与开发,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开发氛围。
(二)积极筹集资金。
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是执行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自筹相配套原则。各级财政在保证国家和省资金准确及时足额下拔的情况下,认真筹集好配套资金,同时做好项目区的农民自筹资金的筹集工作。目前我市农村费税改革工作已全部完成,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由农民自筹部分必须通过一事一议程序进行筹集。农民自筹资金在项目的确定后立即进行筹集,保证足额到位,不留缺口,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按期优质足量完成。
(三)科学规划,严格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是否科学合理,是关系农业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我市交遵循科学规律,严肃各项纪律,明确各项责任。同时加强规划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强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保证规划的科学合理。在项目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质量监理制。在资金管理上,严肃财务制度、杜绝挪用农业开发资金现象,严格审计制度,加强督促检查。
(四)依靠科技搞开发。
我市在今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安排上,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在项目区大力推广节水优质高效高产的新品种。推广桔杆还田生物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农民经纪人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五)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在立项方面创新机制,引入竞争,在项目工程方面要创新设计,在项目的经营管理方面,要创新体制。探索适合于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和发展的方法措施。
(六)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招商引资。
农业综合开发在运用好各级财政资金的同时,各级政府根据当地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外资,加强农业招商,扩大资金渠道,加大开发力度。

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


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

为充分挖掘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努力发展我市农业的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根据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关于做好 “十三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农开综〔20xx〕8号),结合我市实际,现编制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三”规划如下:

一、“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回顾

(一)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总投入32251.8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8013.5万元。土地治理项目累计投入22192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0600亿元,自筹资金159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6.1万亩,共完成新建排涝站25座、圩口闸33座、电灌站322座、机耕桥535座、硬质渠20.66公里、过水涵洞3426座、机耕水泥路324.867公里、购置变压器61台、架设电力线路143.96公里等。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投入6430.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114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316.4万元,共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38个。

(二)农业综合开发成效

1、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经改造的中低产田,基本上成为桥相连、路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五年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共新增粮食1990万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推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以及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创造了前提条件,为我市粮食连续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扶持了一批规模较大、带动面较广、竞争力较强、与农民结成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培育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年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投入6430.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114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316.4万元,共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38个。同时,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建设发展了一批优势农产品种养基地、储藏保鲜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生产线,促使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结成紧密型和半紧密型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提升了全市农业产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实现了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让农民分享到了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扩大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容量,真正为我市农民带来了实惠。

3、科技开发水平得到提高,农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坚持将项目开发与科技进步相结合。五年来,全市在科技推广方面,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从土地治理项目中按比例计提科技推广费用。据不完全统计,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技术达32多项,共培训农民25960万多人次,使项目区的农民每人能掌握1~2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围绕优质稻麦等农作物推广了一系列的新技术、新品种,项目区优质良种普及率达100%,项目区农业科技含量得到明显提高。此外,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项目区已初步呈现出田、水、路、林、电等综合治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新气象,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三)主要经验与做法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发工作呈现新常态。一是纳入目标管理。随着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我市投入的逐年加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在年初制定各乡镇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时,农业综合开发被纳入各项目乡镇的硬性指标来考核,从而在全市形成了市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项目镇、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坚持从头从严。我们始终坚持从头抓起,从严要求,不断促进工程质量建设再上新台阶。项目建设开始,我们组织召开全市农开项目建设动员暨业务培训大会,要求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建设,一个尺度衡量,一张图纸到底。三是建立巡查制度。在项目工程建设中,市农开局对所有局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分工,每位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挂钩联系1个项目乡镇,同时要求每周必须至少花半天时间到项目工程现场监督检查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帮助现场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还实行了例会制度。每旬召开一次工程例会,汇报各项目镇的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通过这种分片到人的办法,使全市项目工程质量、进度、形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加强管理,五化联动,工程质量有了新提升。一是专业化设计。在项目前期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委托专业人员深入到项目区实地考察,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拿出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从而实现了工程规划设计的专业化。通过实行委托设计,并积累了大量定型图纸和典型设计材料,我市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日趋合理。二是规范化招标。在项目实施中,我们把土建工程全部纳入招标范围,严格按照招投标相关政策规定执行。在土建工程招标中,我们委托招标代理编制预算,公开发布公告,邀请社会各界参与投标、竞争。三是标准化施工。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工艺流程来施工。具体是切实把好“三道关口”,即:严把进料关,确保水泥、钢筋、石料、沙子等建设材料的质量,从源头上夯实工程建设基础;严把配比关,确保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达到规定要求;严把工艺关,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工艺要求,确保每一道工序不漏检,同时实行第三方抽检常态化。四是全程化监管。全力构建专业监理机构、开发部门和项目乡镇监理“三位一体”的监理网络,对项目工程进行全程监理,使全市项目工程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五是月度化通报。研究制定并不断修改完善了《**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诚信评价考核管理办法》,每月按照文件要求对各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月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同时,将考核结果以文件的形式寄送至各施工、监理企业,由企业负责人做出书面回复,并定期约谈部分企业法人代表交流施工、监理情况。同时,将年度信用评价等级为不合格的施工、监理企业报送至市招标办备案做出诚信缺失行为处理。这些管理举措不仅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也为切实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严格制度,专款专用,资金管理跃上新台阶。在资金的使用上,要求各项目单位切实做到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根据工程施工合同和实施进度分批组织报账,及时拨付资金,同时为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聘请中介对工程进行严格的竣工决算审计,将报账资金直接拨付到中标单位,确保专款专用。

二、农业开发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农业资源现状

1、地理位置

**位于江淮之间,里下河腹部,境内地势低洼,湖

泊众多,河流纵横,属典型的水网圩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生态农业市,市域总面积2393.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1万亩,水面87万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市,从20xx年开始连续十二年被表彰为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市、粮食生产标兵市。全市水产品总量连续24年名列全省各县(市)之首。**也是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辖34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涉及614个行政村,70个居委会,总人口157.79万。

2、水文气象

**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兼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特征。常年平均气温15℃,年均日照2305小时,无霜期227天。年均降水量1020毫米,一般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年均蒸发量1410毫米。项目区气候具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寒夏热和雨热同步等特点,农业资源十分丰富。

3、地形、地貌及土壤

**为长江、淮河下游冲积平原,地面较为平坦,无明显起伏,高程为2.4—2.7米,平均2.5米(废黄河口基面,下同)。土壤母质以海相沉积物为主,湖积物为次的海、湖相沉积物。上层是小粉浆土、塘盐土为主的潴育型水稻土,土质砂性,土壤类型灰粘土,肥力中等偏上。

4、水资源

规划项目区境内河网交错纵横,形成网状水系,河道槽蓄水容量大,水资源十分丰富。经省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河水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水质标准。项目区雨量充沛,多年来平均降雨量为1024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50毫米,年际变化较大,汛期雨量集中,多年汛期雨量占多年平均雨量的60%,汛期最大降雨量为1655.9毫米,最小为207.0毫米,变差为8倍。区内农业主要以优质稻麦生产为主,当地可利用水资源量一般只能供给20%左右。用水矛盾主要靠外来水补给解决。外来水源为长江水,长江水经**引江河抽入新通扬运河,通过里下河河网送到该项目区。

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规划项目区境内地势平坦,平均地面真高2.4米,土层深厚无污染,地下水埋深平均1.1m,土壤母质为湖相沉积与长江冲积物,土壤属勤泥土种及小粉浆土,有机质平均21.78g/kg,全氮1.345g/kg,有效磷8.75mg/kg,速效钾165.5mg/kg;省农产品质检中心对该区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全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6、自然灾害

规划项目区地处里下河腹地,地势低洼,为典型的水网圩区。由于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经常出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交替的受灾形式。1991年的特大洪涝以及20xx年洪涝和1994年、1997年两次严重干旱给项目区内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7、农业生产及基础设施状况

规划项目区农作物种植布局主要为粮食。粮食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以一年两熟制为主,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乡村两级建有农业综合服务站,但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尚存在基地不全不稳,设备简陋,人员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充实、配套、提高。同时,经过多年来的上级各类农田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内挡排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了一定的抗旱排涝能力。但仍有少部分灌排建筑物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设施老化,设施运行效率低下,急待更新改造。渠系大多为土渠,且渠系内杂草丛生,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低,灌溉效率差,灌溉设施不配套,主要小型流动泵船抽水灌溉,不适应建立高标准农田的需要,项目区内交通骨干道路虽然已经基本完善,但由于河流纵横,田间路桥不通,缺乏合理规划的交通体系,不利于机械耕作收割和农产品运输。田间农田林网不健全,不利于农田水土保持。

(二)开发利用情况

1991-20xx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34.44万亩,但由于这期间投资标准低,改造后的农田仍是中低产田。20xx-20xx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23.0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8.7万亩,这期间,主要是“十二五”期间改造的中低产田基本建设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由于**耕地面积大,管辖乡镇多,据初步统计,全市仍有约90万亩的耕地属于中低产田,需要治理改造。

(三)发展机遇及面临挑战

首先,就机遇而言。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十八大报告以及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农业综合开发进行论述。这些论述概括起来就是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二是20xx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财政部上报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通过实施《规划》,到2020年,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这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 其次,就挑战而言,一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还比较繁重。据初步调查,全市仍有约90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按照目前每年改造4.5万亩左右的速度,还需要改造20年。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难度在不断加大,现有开发队伍不能满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同时,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剩下的开发区域基础条件更差,需要花更大的力气进行治理改造。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紧紧围绕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积极创新农业开发机制,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

2、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主导产业特点,因地制宜,优先选择扶持潜力较大、资源禀赋较好、配套能力较强、地方积极性较高的地区,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

3、彰显特色、提高水平。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优质粮油业、蔬菜业。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主要载体的建设力度,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总体目标

1、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田水路林电综合治理,闸站桥涵渠全面配套,增强项目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突出抓好水利设施和机耕路机耕桥桥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开展农田林网建设,为项目区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2.2万亩。

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尽可能将农产品贮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扶持范围。“十三五”期间列入扶持范围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力争达到20个。

3、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将“十三五”期间每年财政资金的4%左右用于项目区的农田林网建设,努力提高项目区的林木覆盖率。

四、主要建设任务

1、建设高标准农田22.5万亩,财政投资33750万元;

2、列入扶持范围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力争达到20个,财政投资3000万元。

五、区域布局与重点产业

(一)区域布局

规划区域涉及分布在兴泰公路(S231)沿线的中堡镇、**镇、西鲍乡、周庄镇等4个乡镇,宁盐公路(S229)和宁靖盐高速公路(S29)沿线的荻垛镇、大垛镇等2个镇,高兴东公路(S333)沿线戴窑镇、陶庄镇等2个乡镇,大周公路沿线的林湖乡、竹泓镇、茅山镇等3乡个镇,李合公路(S351)沿线的合陈镇、昌荣镇、海南镇、昭阳镇、李中镇等5个镇,大兴金公路(S233)沿线的大营镇、新垛镇、缸顾乡3个乡镇,共19个乡镇。拟确定**镇、荻垛镇作为“十三五”期间整镇推进试点乡镇,到2020年上述2个镇基本农田基本改造建成高标准农田。

(二)重点产业

“十三五”期间围绕优质粮油业、蔬菜业等几个产业进行规划。

六、投资估算与效益

(一)投资估算

1、水利措施:水利措施投资1917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9179万元。具体内容:排涝站20座、圩口闸30座、电灌站450座、新建机耕桥585座、新购置变压器100台、架设电力线路225公里等。

2、农业措施:农业措施投资144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 12600万元。新建机耕路450公里。

3、林业措施:林业措施投资135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350万元。新栽苗木45万株。

4、其他措施:财政投资621万元。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用途报帐列支。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据测算,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00万公斤,蔬菜62.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2、社会效益

一是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将极大推动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3、生态效益

一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通过项目实施,可有效地发挥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等的综合效应,有利于农田水土保持,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二是提高林木覆盖率。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区内土地连片成方、道路通畅、绿树成荫,林木覆盖率将明显增加,形成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长的田间小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三是增强农民生态意识。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农民将从生态环境的变化、居住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深切地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七、环境影响评价

(一)土地治理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一是排涝站、圩口闸、等工程配套后减轻了水灾等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渠道和电灌站工程配套后,渠道输水迅速、节制方便,极大提高了灌区水的利用率,灌溉效益大幅度提高,提灌水量减少,相应地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废水的排放量。三是田间道路工程完成后,沿路栽植林网,对防风固土、涵养水分、调节农田小气候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设施蔬菜项目实行统一供苗、统一生产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农设施大棚建设不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因此,项目实施不仅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在节能减排措施方面由于植保专业化服务项目将有助于高效利用农药、提高安全用药水平,从而节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药残留,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基地对蔬菜初加工产生的下脚料可能产生的污染,公司在本次基地建设中建设了沤制池,将蔬菜下脚料集中处理,经过一定沤制处理与草木灰、牛粪等综合制成有机肥返田,起到一举两得的效用。

农产品加工项目对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的粉尘、垃圾、噪声影响,通过严格遵守施工规程,对施工垃圾进行及时处理加以解决。项目生产过程中,无明显环境影响的废气排放,建立专门系统对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加以处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是真空系统排气中的少量油雾。油雾只在抽气初期短时间排放,可在排放管中装设过滤器吸附油分子,即可达到排放标准。废水:水果、蔬菜等清洗漂烫用水的废水为主要污水,不含有任何有害物质,可连同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地沟;冷却循环水及冷凝水排放为清洁水,可直接排放。少量富营养化废水首先排到过滤池过滤掉蔬菜废弃物,再排到污水处理设备,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时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可达到合格排放。废渣:水果、蔬菜等经前处理加工后的废弃物,一部分可用作加工肥料的原材料或加工饲料用的原材料,其余的废渣可以与锅炉的草木灰一起送至专设原料生产基地作为肥料处理。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市财政局为项目的总负责单位,项目所在镇人民政府为项目的实施单位。在项目的组织机构设置上,建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副组长,镇水利站、财政所、农技站、农经站、农机站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分管的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水利站站长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办公室组成人员按各人专长、明确职责分工,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并强化考核,确保项目建设按期保质实施到位。

(二)资金投入

“十三五”期间项目总投资4155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675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配套有保障。土地治理项目自筹资金1800万元,由项目乡镇财政配套。产业化经营项目自筹资金3000万元由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解决。

(三)规范管理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现行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体制,采用项目工程现场勘察制,组织专业设计人员深入项

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第2页

目区田间地头,现场勘察,同时,充分征求项目区镇村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保证规划设计既符合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要求又符合地方实际,做到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实用。采用项目工程招标制,委托招标代理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定中标单位。项目实施中,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实行项目工程专业监理制,建立健全专业监理、开发财政部门、镇村共同监管的“三位一体”全过程监管体系。采用工程竣工验收审计制。成立项目工程验收小组,依据项目规划设计、项目计划,对项目所包含的水利工程,农业工程、造林工程工程等逐项检查验收,委托中介对工程进行决算审计,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实现项目规划设计和计划的目标,确保资金落到实处。采用县级报账制。坚持实行项目资金专账,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确保资金不截流,不挤占挪用。采用工程管护制。明确已建工程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针对工程的性质,明确业主单位或管护责任单位,建立和健全工程管理责任制,做到责、权、利三落实,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项目工程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四)机制创新

重点阐述建立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等。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实现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的双赢。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自愿互利、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新机制,保护企业和农户的利益。二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鼓励农民各类市场主体、有关部门通过生产要素入股,联合组建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等各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物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运等多种经营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五)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做好农业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坚持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干部队伍,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一批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的能长期扎根农业开发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二是加强队伍的作风建设,树立农业开发部门的良好形象。坚持以“三农”为本,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握工作方向,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增强干部拒腐防变、廉洁干事的能力,建立一支忠诚、为民、务实、清廉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培训和业务工作及专业技术学习培训,努力促使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够与不断发展的农业开发工作要求相适应。四是探索建立科学的干部职工考核办法,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地考核和评价干部职工的业绩。五是发挥好领导干部在加强队伍建设中的表率示范作用。面对农业开发工作的繁重任务和农业开发政策的不断调整,队伍建设是基础,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带头开拓创,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大突破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公司综合开发部工作思路


公司综合开发部工作思路

文章标题:公司综合开发部20xx年工作思路

一、紧紧围绕公司三大发展战略,在观念、技术、管理、服务创新上做文章

按照“创新辅业、效益优先”的战略目标,建立健全适应辅业创新、跨越式发展的责任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积极谋划,实现场站综合开发利用及辅业开发项目的突破,又好又快的发展辅业经济,加快资本积累,增强辅业发展的后劲,提升辅业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二、依托主业,力争把专车市场和客车出租业务做大做强

统筹调配整合现有资源,发挥主业优势,组建下属的客车专车服务公司,参与社会竞争,培育客车租赁市场。

三、以专业公司为龙头,拓展服务产业

整合后勤服务资源,逐步建立公交快餐配送中心(巴士餐厅)、公交超市便民店、花卉配送中心、楼宇物业管理等一批初具规模的服务产业,为一线员工服务。

四、结合基本建设,积极推进公交场站综合利用

力争20xx年公交信息中心大楼动工,并基本完成大楼主体结构建设。抓好光谷步行街场站配套开发、万科城市花园场站商业门点、邓甲村停保场综合楼及商业门点的论证、开发。配合城市建设,抓紧王家墩商务区内五个场站建设的跟踪;积极推进物业公司的发展,扩大印刷厂生产面积。

五、深入研究,探讨辅业体制、机制的改革,整合资源,做大做强

改革房开公司现有体制,真正做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整合物业公司现有资源。

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部门及各下属单位根据公司创新辅业发展的精神,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上下互动,全面促进辅业经济的发展。

建立健全辅业收入的统计体系。建立辅业经营的季报制度,随时、真实的掌握辅业经济的现状,及时给于指导及支持。

加强统筹管理。进一步加强辅业资源的统筹管理,根据发展需要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适时整合各项资源。借助广告媒体管理中心平台,按照“四步走”的工作原则,逐步理顺广告管理中存在的各类矛盾及问题,使广告产业有序运作,健康发展。


《公司综合开发部20xx年工作思路》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公司综合开发部20xx年工作思路。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计划与思路》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下年度工作计划与思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