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数据中心管理方案 > 导航 > 乡土镇文化中心管理方案

数据中心管理方案

乡土镇文化中心管理方案。

根据单位上级对近期工作内容的安排,我们需要好好地去写工作计划了。要想加薪提职,通过工作计划充分展自己的工作能力尤为必要。你了解这篇工作计划应该怎么去写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乡土镇文化中心管理方案”,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乡土镇文化中心管理方案


为了加强文化中心管理,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更好地为基础社会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人员职责:文化中心配备4名专职干部,其中负责人1名,工作人员3名。人员分工明确,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劳动报酬和工作经费在“以钱养事”专项经费中列支。文化中心专职人员专职专用,接受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
二、为充分利用文化中心现有的场地和文化设施,紧密配合镇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教育和娱乐活动,文化中心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门面活动长年开放:文化中心现有6个口面,计划开办图书室、棋牌室、摄影室、办公室、接待室兼演出化妆室。多功能活动大厅门厅本文 两边墙壁悬挂照片,展示我镇近几年经济文化建设的巨大变化。
2、充分发挥活动大厅的多功能作用,为充分发挥我镇有史以来第一个活动大厅的作用,文化中心一是要积极组织辅导各类文艺队伍:民间艺人队伍、农民乐队以及其它业余创作和演出队伍。紧密配合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自编自演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每逢重大节日让他们来活动大厅展示自己的才艺,使广大群众禺教育于娱乐之中。二是努力争取电影放映部门及时发放适合我镇经济发展的科技片,如养殖、种植等类型,在活动大厅利用各种机会,先放科技片、后放故事片。三是在活动大厅分期分批举办各类培训班和举行各种网竞赛活动,如文艺骨干培训、科技技术培训、棋赛、球赛、演讲赛、知识竞赛和文艺节目表演赛。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人才和发现人才。
三、文化中心在办好阵地活动繁荣集镇文化的同时,也要组织送电影送戏、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下镇,每个行政村每年送电影下镇不少于12场,送戏或文艺节目网不少于1场。
四、文化中心要与进俱进,推陈出新,每年创作文艺作品不低于2篇,送县宣传部文艺节目不少于1个。
五、文化中心设施财产全部登记造册,交档案室存档,实行专人管理维护。

fwR816.COM小编品读

中心镇建设工作建议


中心镇建设工作建议

加快提档升级 推进中心镇建设

20xx年4月,我市全面启动中心镇创建达标活动。三年来,30个创建镇规模迅速扩大,产业迅猛发展,功能显著增强,面貌焕然一新,先后两批22个镇通过市达标验收,不仅打造众多璀璨明珠,引领着全市城乡的城镇化进程,而且以此为契机,开工建设各类项目437个,累计投资达140多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架设了新引擎,探索出一条“群众享实惠、镇级得发展、徐州增活力”的三赢成功之路。
肯定成绩,也应看到不足,如整体创建还不平衡,镇级综合实力偏弱,规划、管理等环节有待加强,土地、资金等瓶颈亟待破解等。20xx年7月,我市召开了现场推进会,作出了“要在三年创建达标基础上,推进中心镇提档升级、加快培育小城市”的决策部署。现就中心镇建设的推进,提出几点建议。
一、坚持科学定位,在规划修编上提档升级
把规划定位的提升作为中心镇提档升级的龙头工程,拨出专款,聘请专家,集中推进。建议遵循四个原则:一是适应需求,既要满足重点中心镇、特色小城镇相应的指标要求,又要立足长远,为培育发展小城市留有足够空间;二是符合实际,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生态、产业等各方面情况,体现科学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形成体系,不仅要编制总规、详规,还要积极推进产业、土地、生态、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促进无缝对接,形成完整体系;四是确立权威,强化刚性约束,建立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有规必依”。
二、坚持实力支撑,在产业发展上提档升级
把产业发展的提升作为中心镇提档升级的基础工程,建议实施四大计划:一是园区载体建设计划,着力抓好中心镇工业集聚区、产业园区的硬件配套、软件环境,打造镇域经济的优势平台和新增长极;二是支柱产业发展计划,着眼区位、资源等优势,采取土地、金融、减免税费、优质服务等切实措施,努力形成“一镇一品”;三是龙头企业培育计划,着力打造规模大、利税高、成长性优、产业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四是高效农业富民计划,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推动农业向优势产业升级、向优势区域集中,既带动农民增收,也打造中心镇建设新亮点。
三、坚持区域特色,在风格独具上提档升级
把区域特色的提升作为中心镇提档升级的核心工程。建议:一是在选准方向中凸显特色,立足于全市大局,结合各自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地形地貌,统筹确立个性发展的特色之路,宜工则建设工业强镇,宜商则建设商贸大镇,宜游则建设旅游重镇,还可打造精品镇、生态镇、风情小镇、水乡古镇、历史文化名镇等;二是在着力推进中培育特色,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精力,促进项目实施,强化质量监管,确保高质量、出精品、树样板,抓好设计风格、色彩色调、文化元素运用等细节,形成独特的个性和品格;三是在追求和谐中展现特色,我市虽为平原,但有山有水,河湖众多,中心镇建设要注重依附、保护、利用自然资源和景观,依山的显山,傍水的露水,实现城镇风貌与自然环境协调交融,展现出镇村独具、有别于城市的自然之美。
四、坚持内涵培育,在文化彰显上提档升级
把文化内涵的提升作为中心镇提档升级的铸魂工程。我市历史悠久,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同时红色文化、大运河文化、故黄河文化、佛教道教文化等均有丰厚积淀。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中心镇尤其是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应加以开发利用。建议:一是增强文化意识,从总体谋划到具体规划,从单体设计到建设施工,都要吸纳文化元素、注入文化内涵;二是深入文化挖掘,注重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与开发,嫁接生态文化、展示民俗文化,充分体现多样性;三是释放文化魅力,紧扣文化精髓,建设一批文化景点,细节体现文化元素,使中心镇在文化熠熠生辉中被赋予灵魂,充满灵气。
五、坚持生态第一,在田园风光上提档升级
把生态水平的提升作为中心镇提档升级的圆梦工程。回想改革开放之前的镇村面貌,虽然物质并不富足,但生态环境十分和谐,有河就有鱼,有水就有虾,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一直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一种美好的记忆。因此,建议我市的中心镇提档升级工作,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一是观念与行动要同步推进,强化宣传引导,增强生态意识,尽早明确中心镇的生态环境指标要求,编制生态建设专项规划;二是修复与保护要同时发力,按照“六整治、六提升”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着力建立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长效管理机制,标本兼治,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现象发生;三是完善功能与生态可持续要同等重视,扩张城镇规模时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完善城镇功能时兼顾生态资源配置,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高效的生态型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

中心镇建设工作建议第2页

展。
六、坚持政策支持,在优化保障上提档升级
把政策保障的提升作为中心镇提档升级的保障工程。建议在《推进中心镇提档升级加快培育小城市的意见》基础上,再针对性出台一个细化的《政策扶持实施办法》。一是着力缓解用地矛盾,明确中心镇高于一般镇的用地指标和灵活政策,市县两级设立项目库,入库项目优先供地,鼓励增减挂钩和盘活开发荒废地,所增指标全额返镇使用;二是着力破解投入瓶颈,财政支持及时足额到位,鼓励利用县(市)区城投公司等平台,有条件的可搭建镇级平台,以灵活方式吸纳社会资本;三是着力促进管理到位,尽早推开扩权强镇,妥善解决人员编制,推动城镇管理权限由弱变强、队伍由散变聚,建立“大城管”格局;四是着力强化宣传推介,每年组织1-2次项目推介活动,展示成绩,交流经验,促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社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关注和进入中心镇建设领域,实现互利双赢。

区疾控中心应急工作管理方案


区疾控中心应急工作管理方案

第一篇 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工作相关制度

一、卫生应急组织管理制度

二、卫生应急联络员制度

三、卫生应急信息管理制度

四、卫生应急工作报告制度

五、卫生应急值守制度

六、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七、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制度

八、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九、卫生应急监测预报制度

十、卫生应急现场处置制度

十一、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制度

十二、卫生应急检验检测制度

第二篇 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岗位职责

一、疾控中心主任和分管副主任职责

二、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职责

三、疾控中心疫情信息人员职责

四、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值班人员职责

五、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事件现场流调人员职责

六、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检验检测人员职责

七、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现场采样人员职责

八、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疫区(点)消杀人员职责

九、疾控中心应急储备物资保管人员职责

第三篇 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相关工具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与标准

几种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与接触者观察期

从临床症状入手寻找病因线索的步骤

按临床综合征划分的疾病特征

急性不明原因中毒相关体征的甄别

不明原因疾病样本采集表

各类食物中毒特点及处理要点

灾区饮用水水源选择、保护及消毒方法

传染病防控现场消毒方法

自然灾害后灾区病媒生物监测与评价

化学物中毒常用特效解毒剂

疫苗免疫程序

突发事件防护用品装备及使用目录

第四篇 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工作流程

XX区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流程

第一篇 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工作相关制度

一、卫生应急组织管理制度

(一)XX区疾控中心成立卫生应急事件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处理辖区内发生的卫生应急事件。

(二)在卫计局应急办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卫生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建立本单位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各类人员相对固定,如有调动,须经单位同意并及时补充。当发生卫生应急事件时,接受卫计局应急办统一安排,开展对卫生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

(四)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包括采样器材、检测试剂、消杀药品、个人防护装配等,以满足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的需要。

(五)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六)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卫生应急宣传、培训和演练、技术方案的制(修)定、队伍装配采购等方面,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七)针对不同种类卫生应急事件相关特征,组织制定XX区疾控中心调查、处置不同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技术方案。

(八)组织本单位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配合市应急办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

(九)严格按照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相关规范开展工作,遵守组织纪律和保密制度。

(十)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服从区卫计局应急办统一协调和指挥。

二、卫生应急联络员制度

(一)XX区疾控中心办公室设一名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员。联络员必须为本单位在编在岗人员,联络员在疾控中心分管应急工作领导的指导下下,负责本部门卫生应急联络和协调工作。

(二)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员必须熟悉卫生应急工作业务,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备一定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和事务协调处理能力,有一定卫生应急工作经验。

(三)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员应及时报告本部门卫生应急工作信息,按时参加卫计局应急办组织的会议,向本单位分管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汇报会议精神,提出改进卫生应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单位领导要支持卫生应急联络员的工作,为联络员开展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创造条件。

(五)每年向卫计局应急办报告一次联络员基本情况,以便卫计局应急办及时更新联络员信息。

(六)联络员因工作变动或其它原因不能承担联络员工作,其所在科室(所、办)必须重新确定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员,并及时报本单位应急管理科室备案。

三、卫生应急信息管理制度

(一)XX区疾控中心应急办负责卫生应急信息的收集、报告和汇总统计,由专职人员及时填写卫生应急相关信息处置单,并及时根据卫生应急信息性质确定分流科室,报分管领导批准后,由相关职能科室归口处理,相关职能科室处理完毕后应及时将处置单反馈到中心应急办。

(二)对需要上报区卫计局和上级疾控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或相关信息,由业务处置科室拟定报告,经中心应急办审核,报分管领导同意后,由应急办上报,同时将情况及时报告中心领导。

(三)对专题报告的重大突发事件,由主管科室拟定报告,应急办会签后,送分管领导审核,最后呈报疾控中心主任签发,以正式文件专题上报区政府、区卫计局。

(四)严格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范围、标准、方式、时限和程序,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月报和年报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情况、特点分析、趋势预测及对策建议。

(六)突发事件处置中要及时向区卫计局应急办进行工作汇报,包括工作简报,事件的初次报告、进展报告和结案报告,并随时报告重大线索、异常情况或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

(七)XX区疾控中心任何科室、部门和个人不得直接对外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八)实行信息报送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信息报告责任人签字制度,对瞒报、缓报、漏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四、卫生应急工作报告制度

(一)卫生应急工作实行报告制度。XX区疾控中心每年制定本部门卫生应急工作安排和计划,半年、全年进行总结,年底形成年度卫生应急工作报告,报区卫计局备案。

(二)不得隐瞒、谎报、迟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迟报卫生应急事件及相关信息。XX区疾控中心具体承担卫生应急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工作的业务管理和指导任务。

(三)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管理工作。

(四)设置专门的举报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对应急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对公众举报的卫生应急事件,经调查核实确认,按规定程序上报。

(五)报告范围:传染病暴发流行、群体性不明原因性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医源性感染事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核事故和放射事故、有害生物与化学毒品播散,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

(六)报告程序:获得卫生应急事件信息后,应在2小时以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区卫计局报告和上级疾控中心报告。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做出事件进程报告。

(七)报告内容:首次报告应尽可能说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受累人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的原因、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化及控制情况及时进行事件的进程报告及结案报告,包括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或存在的隐患、控制措施及效果等内容。

(八)XX区疾控中心及时对报告的卫生应急事件信息进行逐条审核,及时订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九)卫生应急事件报告的有关原始记录和表格、调查分析报告、汇总分析总结等文档应定期整理归档,有关电子文档和数据要硬件备份,保存完整。

(十)未经批准和授权不得泄露和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信息,以及事件受累者的个人信息。

五、卫生应急值守制度

为提高卫生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卫生应急信息传递快捷,应急处理工作迅速高效,制定本制度。

(一)XX区疾控中心每天安排一名疾控中心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行政和卫生应急值班。正常工作时间由疾控中心应急办工作人员负责值班,休息时间和节假日由疾控中心各有关科室工作人员轮流值班。中心办公室负责制订值班表,报疾控中心领导审批后执行。

(二)卫生应急队伍各专业组,每天必须保证有1-2名成员在科室值班,节假日不得离开城区,并保持通讯畅通,如遇卫生应急事件能随叫随到。

(三)行政值班实行坐班制。应急值班人员如果值班期间没有卫生应急情况,实行电话值班,如遇卫生应急事件,必需在办公室或应急办值班。

(四)值班期间,负责行政值班的工作人员,接卫生应急信息后,应立即告知当日值班的卫生应急值班人员相关情况。负责当日应急值班的工作人员,在交接班时必需到疾控中心值班室做好应急值班交接班记录,手机在值班期间必须开机。

(五)值班期间发生的卫生应急情况,应急值班人员应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并按领导要求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六)值班期间,不按要求值守或通讯不畅,由疾控中心领导给予批评或行政处罚。因个人原因擅离职守,造成相关卫生应急事件报告不通或造成一定后果的,疾控中心将根据情况移交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置。

六、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一)XX区疾控中心根据业务性质,结合单位实际,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卫生应急队伍”。

(二)卫生应急队伍选择年富力强、有高度责任心、吃苦耐劳、具有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由流调组、检验组、消杀组及疫情信息组组成。

(三)要健全应急队伍成员库,建立基本资料库,及时更新信息,并根据卫生应急事件处理情况,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

(四),按照“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强培训,开展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根据培训目的、对象,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组织培训教材和培训师资,根据需要采取集中授课、分组讨论、模拟演练等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和演练。

(五)卫生应急队伍每天有专班值守,要保证个人防护用品、应急箱及专业材料等处于应急状态,要确保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

七、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制度

(一)按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的要求,结合应急队伍职能和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应急队伍的装备标准和目录。

(二)根据耗损和需求,上报本年度装备采购申请,报疾控中心领导审批后,制订年度采购计划,按有关程序采购。

(三)做好应急装备的仓储管理、维护保养及训练使用等工作,定期监督检查应急队伍的应急装备使用情况。

(四)专业人员要熟悉使用各类装备的程序,在应急工作结束后及时将相关物品交专人维护保养后入库。

(五)及时汇总在应急工作中所耗损的物品,并及时上报,随时采购补充入库。

(六)对装备的物品应有专人定期维护保养。

八、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一)根据“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储备计划”,制订本单位“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应急物资配置方案”。

(二)卫生应急物资包括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器材和试剂、传染源隔离、放射源隔离、防护用品及应急设施等,实行分类管理,按保存条件分别存放。如消杀灭药由消杀科、应急生物制剂由免疫规划科、检验相关用品由检验科、应急箱由应急办保管。

(三)应急仓库确定相应专人负责管理,建立专账。每年年初根据上年度“储备物资清单”编制当年采购计划,上报中心领导购置。每年年底清点储备物资,及时清理过期失效物品,做好“储备物资清单”登记工作,并及时补给更新。

(四)储备物资需领用时,应填写“储备物资领用单”,经分管领导批准后发放。储备物资被领用后,应按照“应急物资配置方案”及时采购补充。

九、卫生应急监测预报告制度

(一)XX区疾控中心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开展相关卫生应急事件监测,及时向区卫计局提出卫生应急事件预警建议。

(二)建立卫生应急事件监测与报告网络体系,包括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症状监测直报系统、实验室监测系统以及卫生应急值班电话等。

(三)卫生应急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由专职人员及时收集、核实、分析与反馈,并对信息定期分析,对下一阶段发展趋势开展监测预报。疾控中心应急办专人负责会签后,由疾控中心分管领导审核,报区卫计局应急办。

(四)健全卫生应急事件预警反应制度,通过预警监测发现异常症状、疾病聚集性信号,即启动现场调查,核实原因,开展科学处置。

(五)及时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代表性、灵活性、可接受性、数据质量及成本效益比例等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监测系统。

十、卫生应急现场处置制度

(一)对疾病爆发和流行病等卫生应急事件开展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以尽快明确病因(包括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途径或危害途径、高危人群及主要危险因素)等,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事件危害。

(二)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组(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等专业,必要时可增加其他专业和管理人员参加调查),充分准备现场调查所需资料、物品。

(三)现场调查与处置由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开展现场调查工作,组成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四)现场调查与处置工作同时开展。根据制定的方案或计划,迅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并针对事件发生的有关因素,确定并落实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查方案或控制措施。

(五)收集卫生应急事件动态与控制措施相关信息,对现场调查与处置工作开展过程评估与最终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形势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场调查、修订或调整预防控制措施。

(六)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及防治措施效果评估,及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七)及时报告或反馈调查处置的进展,做好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八)现场工作必须服从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积极配合和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十一、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制度

(一)定期开展各类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各类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的演练,并不断完善预案和方案。

(二)开展应急演练需求调查和分析,制定本辖区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年度演练计划,报市卫计局应急办备案。

(三)编制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工作的实施技术方案,内容包括:演练目的、组织、参加人员、演练内容与形式、时间与场地安排、评判要点、保障支持、经费预算,工作要求、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

(四)以实战要求对待模拟演练,认真做好演练前的准备工作,各项措施均应落实到位,包括组织管理、技术规范、物资准备、部门配合、媒体沟通等。

(五)实行演练现场评估制度。对演练过程要进行现场点评,确保演练达到设计要求,在演练结束后,通过问卷、集体座谈和现场评讲等形式开展演练评估和总结,完成演练评估报告。

(六)使用的物资在演练结束后要及时归还入库,不足部分要及时补充。

十五、卫生应急检验检测制度

(一)疾控中心检验科准备充分的卫生应急检验检测试剂,按照生物安全要求,妥善保存,发生卫生应急事件能随时调用。

(二)检验人员受卫生应急领导小组领导,每日必须保证有2人以上检验检测人员随时待命,发生卫生应急事件后,随时出发。

(三)根据卫生应急事件的性质、危害可能波及的范围和程度、患者的症状与体征、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先期处理的情况等,检验科人员确定检验检测试剂和方法。

(四)微生物学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须一人一针一垫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病人操作前尽量保持手的清洁。

(五)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及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六)各种器具(血管钳、消毒罐)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样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使用后的培养基应高压灭菌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七)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八)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应妥善保存相应的医学记录。

第二篇 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岗位职责

一、疾控中心主任和分管副主任职责

(一)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二)建立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建立上下联系制度和沟通制度。

(三)组织制定专业范围内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技术方案。

(四)组织开展卫生应急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

(五)组织开展专题卫生应急演练,并积极参加多部门的应急演练工作。

(六)依法组织和协调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七)为正常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支持。

(八)副主任协助主任完成卫生应急工作任务。

二、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职责

(一)组织制定和完善各专业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二)组织制定卫生应急装备与物资储备目录,建立健全应急装备与物资管理制度。

(三)在疾控中心领导的指导帮助下,组织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和演练。

(四)发生卫生应急事件时,及时组织协调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持。

(五)随时追踪卫生应急事件进展及处置工作动态,及时汇总分析,呈报疾控中心领导和相关部门。

(六)完成疾控中心安排的其他卫生应急工作。

三、疾控中心疫情信息人员职责

(一)依法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网络报告和管理工作。应急状态下疫情信息人员根据需要随时做好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直报工作。

(二)疫情信息人员收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报告后,认真核对有关信息,完整地形成报告。

(三)定期对传染病和卫生应急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领导或相关科室反馈,按上级或领导要求完成专题分析报告。

(四)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根据需要组织开展辖区内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培训。

(五)传染病及卫生应急事件信息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保存。

四、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值班人员职责

(一)认真落实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确保传染病和卫生应急事件及相关信息流通渠道通畅。

(二)值班人员应按时到岗接班,值班期间要坚守岗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脱岗、离岗,若因故迟到或早退,必须与值班领导或接班人员做好沟通,不得留有空岗。

(三)接到卫生应急事件报告,首先应问清并记录报告人的姓名、可靠联系电话、单位及详细地址,并立即向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或发生卫生应急事件的单位进行电话核实,问清并记录事件涉及人数、症状、出事地点、就诊医院及病区、可疑致病原因或中毒物品或疑似诊断等。

(四)立即向当日值班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按指示向区卫计局电话或传真报告接报信息。

(五)接到疫情举报电话,应首先进行电话核实,并根据情况给予恰当处理。

(六)值班人员要爱护值班室设施、设备和物品,保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和环境整洁。

(七)值班人员必须及时、准确、详细、清晰地做好值班和交接班记录,内容包括疫情报告情况、处理情况、待办事项及值班室设施、设备、物品完好情况等。

五、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事件现场流调人员职责

(一)积极参加应急培训和演练,学习并掌握各类卫生应急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和方法。

(二)开展卫生应急事件监测工作,了解各类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相关因素,及时进行卫生应急事件预警和预测。

(三)做好各类卫生应急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应急准备工作。

(四)随时待命,接到卫生应急事件现场流调任务安排后,立即做出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五)在现场指挥部门统一领导下,迅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根据现场危害源、危害途径以及危害因素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公共卫生预防控制措施。

(六)及时对现场应急调查处置工作进行效果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应急处置措施。

(七)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反馈调查处置的进展,结束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流行病特征、所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评价、以及今后的工作建议等方面,及时进行分析与总结。

(八)现场调查处置过程中,服从指挥,积极配合和协助其它部门开展相应的处置工作。

六、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检验检测人员职责

(一)学习应急检验检测业务,熟练掌握各种快速检测方法,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检测。

(二)负责突发疫情相关试剂器材准备,保证有足量的个人防

区疾控中心应急工作管理方案第2页

护设备、采样器材、检测试剂耗材储备并及时补充,确认检测试剂在有效期内。

(三)负责突发疫情相关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四)卫生应急检验检测值班人员,保证24小时通讯工具通畅,接到通知后半小时内到达实验室或指定地点。

(五)根据疫情需要,必要时参加现场采样工作。

(六)做好标本的登记、收样、保存工作,保证样品运送无差错,样品质量不改变,感染性物质无外泄等。

(七)检测快速、准确,及时报告。

(八)实验过程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相关规定,确保生物安全。

(九)做好实验后消毒工作,按照有关标准处理废弃物。

(十)遵守保密制度,不违规泄漏相关检测结果。

七、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现场采样人员职责

(一)做好应急采样器材准备,确保数量充足,质量合格,随时可用。

(二)所有采样过程应无菌操作。

(三)按照相关技术要求选择正确、有效的采样方法。

(四)做好标本的编号标识,认真填写样品送检单,保证相关信息完整。

(五)采样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相关规定进行,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六)样本的包装和运输严格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定进行。

(七)做好采样后的现场清理工作,对废弃的采样器材、防护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八)按正确的运输保藏条件将样品及时送交相关实验室。

八、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疫区(点)消杀人员职责

(一)积极参加卫生应急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和演练,熟练掌握相关消杀技术。

(二)加强对消杀药械的储备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药械及检测工具,保证消杀药械可以随时调用。

(三)出发前,应检查所需的消杀器械、消毒剂、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四)到达疫区(点)后,按照技术方案或规范开展消毒、杀虫或灭鼠工作,指导居民搞好环境卫生。

(五)在消杀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

(六)在现场消杀处理后,对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进行最终消毒。

(七)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械,及时整修和补充。

(八)及时填写消毒工作记录。

九、疾控中心应急储备物资保管人员职责

(一)严格执行应急储备物资保管及分发规定,保证发生卫生应急事件时的应急工作所需。

(二)严格执行应急储备物资入库验收制度,做到应急储备物资的名称、生产厂家、数量、产地、规格、型号、参数、批号(出厂日期)“八核对”,否则不予办理入库手续。

(三)定期对应急储备物资进行清点核对,每季度(月)盘点一次,做到帐物相符,帐册资料齐全、完整。定期对应急储备物资进行检查,保证应急储备物资不发生霉变、受潮、变质、损坏、短缺和丢失。

(四)做好应急储备物资库房的卫生清洁工作,做到库房整洁、通风,物资存放整齐有序。

(五)做好应急储备物资库房安全保卫和防火防盗工作,做到消防设施齐备有效、电器线路安全、防盗设备完好无损,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六)严格执行应急储备物资分发制度,未经领导签字同意,不得擅自发放应急储备物资。

(七)做到工作时间必在岗,下班后必保持通讯通畅,应急状态必随叫随到,确保应急储备物资的发放及时、快捷,不发生差错。

(八)应急储备物资的发放、库存等情况应定期向领导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随时汇报。

第三篇 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相关工具包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与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按照《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组织实施。

(一)传染病

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出现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

17、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18、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21、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22、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

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二)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三)职业中毒: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

(四)其他中毒:

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五)环境因素事件:

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

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

(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

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

(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九)医源性感染事件:

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十一)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传染病防控现场消毒方法

1、地面、墙壁:呼吸道传染病污染的室内场所一般采用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采用1000mg/L~2000m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2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雾(20ml/m3),以表面湿润为度。肠道传染病污染的场所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有芽胞污染时选用含有效氯10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作用时间不少于120min。

2、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医院有污水消毒设施的,可直接倒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染地面和容器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浸泡,作用60min。没有污水消毒设施的医疗机构,可倒入化粪池,按化粪池的容积,每天投加有效氯100g/m3~500g/m3(漂白粉400 g/m3~2000g/m3)。病家排泄物和呕吐物可加入1/5漂白粉或等量20% 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g,混匀作用60min~120min,倒入抽水马桶。

3、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 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5000 mg/L)、或含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浸泡后清水冲净,注意腐蚀性。

4、厕所:厕所的四壁和地面的消毒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湿润为度。粪坑内的粪便可按粪便量的1/5加漂白粉,搅匀作用2h。

5、室内空气:家庭、学校和幼儿园教室可采用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采用1000mg/L~2000m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3%过氧化氢、500mg/L的含氯消毒液、2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雾(20ml/m3),密闭作用60min以上后通风换气。医院诊疗场所尽量选用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建议在送风口安装动态空气消毒装置进行消毒;单个病房可考虑熏蒸或超低容量喷雾进行消毒。烈性传染病时考虑使用15%过氧乙酸7ml/m3或福尔马林溶液50ml/m3加熏蒸2h,注意对场所内物品和设施的腐蚀性。

6、污水消毒

(1)疫点内的生活污水,应尽量集中在污水池进行消毒,按有效氯50mg/L~100mg/L投加(漂白粉200g/m3~400g/m3),混匀作用2h,余氯为4mg/L以上即可排放。

(2)疫区内污染的生活污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静止的污水水体先测定污水容积,按有效氯50mg/L~100mg/L投加消毒剂(漂白粉200g/m3~400g/m3);搅匀作用2h,余氯在4mg/L以上即可排放。流动污水水体应分段截流;在截流后,测每段的污水容量,再按前法进行消毒。

7、垃圾:能焚烧的统一送医疗废物处置点焚烧。不能焚烧的可采用含有效氯10000 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密封包装后送垃圾场填埋。

8、衣物:呼吸道传染病污染的衣物一般阳光下暴晒就可以。肠道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贵重衣物可打包后送环氧乙烷消毒站消毒。医院污染衣物按加氯漂洗程序清洗可达到消毒。

9、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20 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 min。也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10、食物:病家污染食物一般可采用煮沸消毒后倒弃。污染的瓜果、蔬菜原则上不再食用,可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60 min后做动物饲料。芽孢污染的食物需在含有效氯50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2 h后处理。

11、物品、家俱、玩具:家庭、学校和幼儿园的室内选择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使用1000mg/L~2000m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3%过氧化氢、500mg/L的含氯消毒液、2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雾(20ml/m3),密闭作用60min以上,然后用清水对室内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可使家具表面、物品表面和物体表面达到消毒。玩具可使用可用1000mg/L~2000m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浸泡或75%乙醇擦拭消毒。

12、纸张、书报:一般焚烧处理;有保存价值的可打包后送环氧乙烷消毒站消毒。

13、病人尸体:对鼠疫、霍乱和炭疽病人的尸体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口、鼻、耳、肛门、阴道要用浸过0.5%过氧乙酸的棉球堵塞后尽快火化。土葬时,应远离水源50m以上,棺木应在距地面2m以下深埋,棺内尸体两侧及底部铺垫厚达3cm~5 cm漂白粉,棺外底部铺垫厚3cm~5cm漂白粉。

14、动物尸体:因鼠疫、炭疽、狂犬病等死亡的动物尸体,一经发现立即深埋或焚烧。并应向死亡动物周围(鼠为30cm~50cm,大动物为2m)喷撒漂白粉。

15、运输工具:车、船内外表面可用1000mg/L~2000m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3%过氧化氢、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30min后清水擦净。密闭空间,选择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使用1000mg/L~2000mg/L双链季铵盐消毒液、3%过氧化氢、500mg/L的含氯消毒液、2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雾(20ml/m3),密闭作用60min以上,然后用清水对内部物体表面进行擦拭。

乡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工作计划


弘扬古镇历史 构筑文化高地 ----石龙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 (讨论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的讲话内容)。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是十六大报告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把文化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体现了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根据十六大的精神,广东省委九届二次会议作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广东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张德江作了题为《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报告,他强调,当前我省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必须把握世界经济文化发展大势,把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广东加快发展的新战略。要实现这个文化大省的目标定位,具体要求是文化含量大,文化品位高,文化成果多,文化的产业与体制、机制要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坚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坚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与时俱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市委、市政府在世纪之初提出把东莞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东莞在经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之后,埋头苦干的东莞人猛一抬头,发现原来忽略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等,越来越急迫地摆事实到了眼前。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资料,东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第八位,但在文化竞争力这项指标却排在较后的位置,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东莞的城市形象,而且影响到城市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影响到人才的引进。为此,市委、市政府在世纪之初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目标。10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建设文化新城工作会议,佟星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指出文化新城建设是我市建设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强调全市上下一定要形成重视文化、发展文化这样一种氛围,要以更大的魄力推动新的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深刻认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全面落实文化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石龙的文化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镇现有文化事业机构3个,文化活动中心1个,体育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近两万册;民间博物馆1个(同成博物馆),电影院2个;各类文化广场8个,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各种雕塑三座,分别是:举重之乡塑像、周恩来东征塑像、石龙古镇百米浮雕;各类文艺团体18个。广播电视大楼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成立新视宽频有限公司,开展广电增值服务,宽频用户3000多户。报社1间,全年出版报纸30万印张。 现代社会,文化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包括科技、信息和人才在内的文化因素,正取代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最重要因素,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我们比较早地认识到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注重发掘文化底蕴,整合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文化新城。 我镇在提出“科教兴镇”发展战略的同时,意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是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们不断灌输和强化领导干部和文化、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形成文化也是生产力的共识。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在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树立“三个形象”,实现“五项功能”的发展策略。三个形象,即历史名城、生态江城、E-town新城;五项功能,即信息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把弘扬石龙作为广东“四大名镇”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重振名镇风采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并保证了文化建设的项目、资金、时间进度的落实。 (一)传承文化传统,弘扬古镇文化 石龙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古镇,文化底蕴较深厚,文化传承较完整,我们着力发掘传统文化底蕴、弘扬具有岭南特色的古镇文化。初步发现有历史遗迹、文物二十多处,如孙杜桥、欧仙院、惠育医院、林氏宗祠、陈氏宗祠、叶氏宗祠、中山路、竹器街、观音堂、福音堂等;有革命旧址、遗迹十多处,如李文甫纪念碑亭、莫公璧纪念碑、凯旋门、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周恩来东征演讲台等珍贵历史建筑,其中欧仙院、李文甫纪念碑亭、周恩来东征演讲台被评为第一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碑文、石柱、生产工具等可移动文物一大批。此外,石龙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举重竞赛取得辉煌的成绩,从1956年至今有5人叱咤世界举坛,19次打破世界纪录,先后夺得27枚金牌。鉴于我镇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我们在保护和发掘文物资源的基础上,兴建了百米历史长廊——石龙古镇,该浮雕用1100多块福建青石雕塑而成,长128米,高7米,重2000多吨,以清末民初石龙的商贸鼎盛时期为背景,勾画出石龙历史名镇的“清明上河图”,省内几十名雕塑名家参观之后,从艺术性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角度给予肯定和赞扬。 近年来,镇政府针对我镇“古文化品牌”较多的情况,重点进行整合和发掘,实行文化和商业相互补充,扶持了一批收藏业个体户,形成了古玩文化一条街。 (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繁荣文化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为改善我镇文化设施滞后的状况,镇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了文化中心大楼、广播电视站大楼、金沙湾公园、金沙湾广场、体育公园、西湖江畔公园、高尔夫郊野公园、沙洲椰林公园、天然沙滩浴场、沙滩足球场、沙滩排球场、石龙古镇百米浮雕等,改造了人民广场、中山公园。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一个公园,而且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在保护好欧仙院历史文物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休闲山庄式的文化旅游设施。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明清家具专业博物馆、举重博物馆,发掘历史文物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实施新的文化发展战略,把东莞全力打造成文化新城的精神。积极打造文化精品板块,抓好文化创作。制作了《石龙-岭南古镇风情》VCD,创作了《美丽的金沙湾》歌曲及MTV,制作了全新一辑石龙画册;作家汪晟创作了一本反映石龙风情的小说集《夜渡无人》。此外,各种文艺创作喜获丰收,书法、美术、摄影、集藏、戏曲等各类文艺创作活动异常活跃,涌现出一批艺术精品,获得了省、市的多个奖项。如石龙的民间收藏十分活跃,黎泰麟先生专注过人收藏二十年,藏品三千件,受到文物界的广泛关注;张敬礼的“百居堂”,珍藏着岭南画派鼻祖居巢、居廉的真迹达80幅,为广东私人收藏“两居”作品之最,引起了收藏界的轰动。 (三)尊重历史,大胆创新,打造龙舟赛文化品牌 我镇充分利用东江穿镇而过,自然环境优越的特点,引入文化新元素,特别是赛龙舟,旧时有五月初十石龙龙舟景,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大胆创新,举办一年一度的石龙杯龙舟赛,将体育活动、文艺晚会、美食节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今年的龙舟赛,有沙滩排球、刘三姐山歌对唱、外籍友人金沙湾浪漫之夜、美食节、文艺晚会、极限运动、明清家具展、摄影大赛、东莞市龙舟赛、粤港澳龙舟赛等十几个项目,历时近一周时间,参加的观众达40万人次,国内和港澳20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著名演员宋祖英、汤灿、侯耀华也来石龙表演助兴。“石龙杯”龙舟赛这一文化体育品牌,对于繁荣当地的经济、文化,推动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全面规划,文商结合,营造金沙湾旅游度假区 我们利用东江优越的自然资源,将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旅游、体育、休闲等文化生活需求结合起来,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金沙湾旅游文化圈。这里有近10公里长的江畔休闲绿化公园,天然沙滩泳场、百米长廊石龙古镇、金沙湾广场、体育公园;还建有金沙湾购物广场、富升百货、五星级金凯悦大酒店等旅游商务设施。每年春节大年初二在此举办大型迎春焰火晚会,6月举办龙舟赛,中秋节举办万人赏月活动;每天晚上在金沙湾广场开展群众自发参与的健身舞会,有数百人参加;每个月各单位在人民广场轮流举办文艺晚会,每周未在中山公园文娱台举办免费粤曲艺表演,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金沙湾已经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乐园,政府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场所,商家营销推广寻找商机的热土,成为魅力东莞系列景区的一个亮点,成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一张名片,成为东江下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围绕文化建设核心,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建设,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我们围绕这一核心致力于公民道德建设、文化素养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朝着使石龙人民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方向迈进。 (一)制订实施《石龙市民通则》,加强社会道德教育 塑造具有文化素养的现代石龙人,尽快提高全镇市民的综合素质。在全市率先举办“城镇论坛”活动,沟通市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既增强市民的民主意识,又承担了关心社会的义务。我们组织各方力量联合修订《石龙市民通则》,并对讨论稿进行全民大讨论,历时一年多,五易其稿修订了《石龙市民通则》,并在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刚刚发布,就颁布实施,掀起了一轮公民道德大讨论、大宣传和深入贯彻的热潮。以史为鉴,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要求,专门举办了以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城镇论坛”,举办“三现代”教育座谈会,中小学生“三现代”教育演讲比赛,小公民道德建设故事与演讲比赛;举办了10多场青少年家庭教育报告会,组织以“立德、立规、立志、立业”为主要内容的“三现代”教育征文活动和讨论。 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我们结合宣传石龙籍抗非英模陈洪光的英雄事迹,开展职业道德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讨论,弘扬抗非精神,着力倡导和塑造现代人形象,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提升人的素质。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 针对我镇企业外来工多的特点,我们积极推动企业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宣传引导企业遵守劳动法规,开展文化活动,引导外来工爱岗敬业,热爱企业,热爱第二故乡。开展了企业员工爱护环境支持环保的系列义务劳动和宣传活动,组织外资企业员工参加庆国庆大合唱歌咏比赛,组建了企业管乐队,协助大企业举办内部员工卡拉OK大赛,开展员工日语培训、电脑培训等,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文化建设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占领文化阵地 我们成立了十几个业余文化协会,长年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骨干活跃分子有几千人,带动了群众文娱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全镇有大小文化广场8个,每年举办各种演出、活动上百场,观众达40万人次。业余粤剧团定期在人民广场、中山公园举办粤剧演出,还与香港的业余粤剧团相互交流演出;西湖村在三·八节专门举办一台农民妇女文艺晚会,展示新农村妇女形象;太极拳协会常年开展活动,会员300多人,并多次与北京、香港、澳门、广州、江门、中山等地太极拳协会进行交流活动;中老年健身舞协会参加全国性大赛夺得冠军。我们还承办了全国家庭文化艺术节东莞分会场的系列活动,接受国家领导人和全国妇联的检阅。社区文化、家庭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蓬勃发展。基层文化在全镇广泛、蓬勃地开展,很多单位成立文工团、舞蹈队,由过去的文艺载体在中小学、幼儿园,进而扩展到医院、工厂、农村,不少企业可以支撑起一台较有水平的文艺晚会。 虽然我们在文化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效益,但离打造文化新城的目标还很远,尤其是在促进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发掘出来。刚刚结束的全市文化新城建设工作会议为我们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打造文化新城吹响了号角,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以经济打基础,抓文化显魅力,打造文化精品板块,营造文化氛围,全面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三、 建设适应现代化中心镇的文化体系 我市打造文化新城的目标,是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文化观念先进、文化个性突出、文化设施一流、文化教育发达、文化精品纷呈、文化氛围浓烈的文化高地。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文化新城的战略和石龙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石龙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的发展思路是:以弘扬古镇历史、构筑文化高地为目标,用3至5年时间,把石龙初步建设成为我市东北部地区文化意识传承传统与创新,文化设施完善,有石龙特色,文化氛围浓烈,精品迭出,具有明显文化辐射力的中心镇,打造精品文化品牌。 (一)树立创新意识,建设先进文化。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辅相成,文化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是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没有文化含量的经济,就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国际上有一句名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没有文化的繁荣,也就不可能有经济的持久繁荣;从文化与城市的竞争的关系来看,一个城市的发展,首先是拼投入,其次是拼管理,最后是拼文化。决定一个城市辐射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必定是文化。所以全镇上下要形成三点共识:一是物质是城市的基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二是经济是城市的实力,文化是城市的魅力;三是经济建设创造城市的现实财富,文化建设最终决定城市的历史地位;城市的建设以文化论输赢。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体现了我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我们建设文化新城、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也要以创新的精神为先导。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走创新之路。以先进地区文化发展水平为追赶目标,以创造现代化城市文化为已任,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围绕“弘扬古镇历史,构筑文化高地”的文化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石龙文化的发展,使之与经济建设相辉映、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与历史传统相承接、与世界文明相贯通。要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各方面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大胆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文化资本、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借鉴先进的文化观念、文化技术、文化发展机制,快速提高我镇文化建设的水平。要积极借助和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丰富和拓展宣传文化工作的手段,让文化艺术插上高科技的翅膀,美化人们生活,陶冶人们情操,提升社会文明。 (二)突出城市特色,整合文化资源。文化个性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象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独特的城市文化个性,是城市文化独标一帜的标志,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山东的一座孔庙,使曲阜成为天下文人学子的朝圣之地,沈丛文的一部《边城》,使湘西凤凰城的古朴民风为世人所知,一曲《洪湖水浪打浪》,使一片湖乡名扬天下。现代工业社会很多先进的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唯独有历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存,是不可制造的。我们看到,很多地方都在“争夺”文化资源,争夺诸葛亮躬耕之地,争夺袁崇焕之籍贯,争夺新三峡的旅游中心,这都是因为,文化的的确确是资源,是有丰厚价值的资源。石龙既是历史上的广东“四大名镇”之一,东江流域著名的商埠,孙中山东征的行营,又是著名举重之乡和全国信息化试点城镇。“九庙六桥鸣凤里”,作为有近千年历史的石龙古镇,老城区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方,像清末民初岭南建筑中山路、竹器街这些承载石龙历史和文化的珍贵建筑都集中于此,市民和游客难识“庐山”真面目。因此,在建设文化新城过程中,必须挖掘历史传承特色,我们一定要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好石龙的文化遗产,把中山公园、文化中心、中山路、历史博物馆、林氏宗祠、古玩文化街以及麦芽糖联合起来开发,把中山纪念堂、周恩来东征演讲台、李文甫纪念亭、莫公璧纪念碑、举重之乡塑像联合起来,创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品牌;利用孙中山、周恩来、李文甫、莫公璧等历史人物和陈镜开等举重运动员的名人效应,打造文化石龙。石龙作为千年古镇,相当一部分内涵是体现在商业部分的。中山路是目前全市保存得较好得成片传统岭南建筑风格特色的骑楼建筑,在整个东莞乃至广东的城市文化建筑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我们要本着为石龙的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保护和规划好,使人们在购物的同时,又能强烈体会到石龙的人文特色,将石龙深厚的历史文化融会贯通到商业服务中,逐步培育石龙商业的人文风情,既体现商业性、旅游性,又体现人文关怀的石龙商务旅游新态势。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我们应该宣传和包装这张名片。 (三)建设一流文化设施,提升城市品位。文化设施是文化的载体,建设一流的文化必须有一流的文化设施。一个城市的文化设施就成了该市文化的基地和窗口,一些独具一格、美轮美奂的文化设施往往还成了城市的标志和骄傲,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一样。城市文化设施分为通用文化设施和专用文化设施两种,前者如公园、广场、博物馆、文化宫、公用图书馆、影剧院、少年宫等等;后者如学校、体育场馆等。如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几十年来一直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广州近代革命文化的象征。一个城市如果缺少这样一些标志性、象征性的建筑,它的形象就难以树立,它的文化品位就难以提升。我市在建的新城市中心区,九大建筑其中就有七个标志性建筑文化性建筑。以展示中心、东莞大剧院、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科学技术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为新城区标志的文化设施、设计各具特色,最能集聚目光,它是我市城市新区的标志性片区。它们以恢弘的气势,合理的布局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重要地位,当之无愧地成为整个城市的“心脏”。这是市委市政府建设一流文化设施的具体行动。因此,我们要把文化设施纳入城市发展的统一规划,要把文化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在新城建设中,把黄金地段留给文化公益设施,我们相信,“梧桐招来金凤凰”,适度超前投入文化设施建设能给城市带来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投资环境,建设一座综合性歌剧院的意义远远超过建筑本身。要高标准、高起点抓好一江两岸城市中心区建设,控制好一江两岸建筑,严格把关,保证江景优美。实施《石龙镇<实施广东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细则,加快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使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经常化、制度化。朝着使石龙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方向努力,使石龙既有现代感和文化底蕴。以文化建设推进城市的环境管理。 (四)积极开展文化体育和文化创作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文化,通过活动来体现。活动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释放文化感染、教育功能的载体。我们必须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将文化活动多形式、广覆盖、高频度地开展起来。一是广泛开展群众日常文化活动。我们要大力推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活动向纵深发展,让人民群众人人成为文化参与者、文化创造者和文化享受者。不断推进广场文化建设,活动由自发跳舞向组织表演延伸,功能由单一娱乐向宣传阵地和各功能并存延伸。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准,打造文化新城,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与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是一致的,有人形容东莞的城市建设是“过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过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所以下决心改变这种城市现状,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文化城市,大力发展广场文化,是东莞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要不断丰富广场文化活动的内涵,不断扩大广场文化的影响,不断提高广场文化的层次,力争形成“周周有活动、节日有晚会、处处有宣传、经常有推介”的新局面。二是重点经营节庆文化活动。我们要提倡全镇、各单位利用各类庆典、经贸活动,特别是传统节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举办文化艺术节,发挥这些活动对增强喜庆气氛、活跃群众生活、鼓舞人们斗志、提升自身形象的作用。三是认真推广传统文化活动。我镇龙舟、醒狮、粤剧、收藏等文化基础上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这些文化项目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是群众自娱自乐的好形式,是陶冶群众、凝聚群众的好载体,必须积极扶持,鼓励发展。要以举办“石龙杯”龙舟竞赛活动为切入点,把“石龙杯”龙舟赛打造成东莞市常规性体育旅游文化项目品牌,并逐步办成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龙舟特色文化节活动,提高层次,扩大影响,奠定地位,要积极配合东莞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各项工作,开展创建金沙湾旅游区活动,开发东江水上旅游资源,开辟东江日夜游项目。 要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文艺创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写作人才的摇篮。因此,我镇将在近期成立文学会,把广大写作爱好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文艺创作网络,提供一个好的写作环境,培养更多的写作人才,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形成较浓厚的文化氛围。 (五)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塑造新时期市民精神。 社会的主体是人,要打造文化新城,首先就要实现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张德江同志在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建设,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但在人的素质方面还远远跟不上物质层面的转换速度。人的素质滞后成为城市竞争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我镇积极在人民群众中宣传、推广和普及先进的思想文化,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不断推进人的思维方式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化、行为方式现代化。要持续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石龙镇市民通则》这份好教材,对中小学生、外来工进行教育,只有提高了全体市民的综合素质,培养造就现代石龙人,我们才能为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要深入开展“现代人、现代生活、现代城市”主题教育活动,这是推进现代化中心城镇建设至为关键的环节,对于进一步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塑造现代石龙人,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现代石龙人应该同时皆具“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团结务实、勤劳奉献”的东莞精神和崇尚文化、勇于创新、注重形象的石龙风格。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大力加强文明创建活动,繁荣文化事业,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在居民区、村委会创建社区文化,开展好文艺团体、协会的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和个人爱好充实市民业余生活空间,促使农民向市民转变,“自然人”向“现代人”转变,要结合“村改居”工作,大力推进创建文明社区工作,要在促进居民思想道德、文化生活、生活质量以及村容市貌、社会秩序的根本好转上下功夫。要充分认识到外来工在石龙社会生活中所占有的比重和影响,在外来工中广泛开展好学上进、守法维法、他乡创业和热爱第二故乡的教育活动;支持和帮助企业组织开展外来工文化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外来工文化。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文化素质教育,以学校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家庭文化在石龙有着相当深远的历史优势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发扬传统,引导好这一群众文化优势,用社会的力量推动家庭文化的发展,并在打造文化新城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市民文明素质和行为养成教育。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延伸到民营企业,拓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领域。 (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经营体制改革。 产业强,才能事业兴。文化事业的发展如果没有经济的观念、市场的观念,就很难做强做大。为此,我们必须推进文化经营,以经营为出路,优化文化资源组合,增强我市文化发展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要建设文化新城,必须聚集社会各种资源,实现文化的跨跃式发展,就要树立经营文化的理念,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把经营理念贯穿于文化规划、 设、管理、营销、发展的全过程,将文化资源变为经济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为经济建设服务,又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按照石龙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自由竞争的前提下放开文化、体育事业的经营,运用市场力量促进文化建设,使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走入良性轨道。要进一步发展体育产业,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特别是利用好“举重之乡”这块牌子,对体育产业进行规划;广电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要以新视宽频公司为基础,做好“三网融合”的增值工作,开发电视“流媒体”项目,将广电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石龙民间文化团体众多的特点,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文化活动与文化团体的运作模式,立足石龙,活跃文化,丰富石龙人民的精神生活;走出石龙,面向全国,在市场模式下不断自强素质,外树形像,发展壮大自身,鼓励创立石龙的文化团队品牌,不断培养造就一批既懂市场、会经营、又有文化、知艺术的石龙文化经营队伍。
乡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

市省级中心镇建设工作总结


市省级中心镇建设工作总结

市省级中心镇建设工作总结

在小城镇综合试点过程中,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小城镇发展改革作为发展余姚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来抓。通过两轮的发展和改革,泗门、梁弄两个省级中心镇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将近年来中心镇改革与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几年来中心镇建设取得的成效

1、城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加。泗门镇综合实力居全国千强镇第87位、省百强镇11位。20xx年度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5.3亿元,是96年的5.1倍,财政收入达到4.22亿元,是96年的15.7倍。梁弄镇改革和发展总体呈现出“各业经济富有特色,小康建设逐步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渐趋殷实”的良好格局,20xx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1亿元,是96年的3.85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18万元,是96年的3.4倍。

2、城镇各项功能渐趋完善。城镇化进程加快,泗门镇建成区面积从96年的1.5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0.3平方公里。梁弄镇建成区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到20xx年,泗门镇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建设城镇公共设施,“五纵六横”的交通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并着力改善老城区面貌和市政设施,梁弄镇近年来投入1.5亿使“三横二纵”集镇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了正蒙街、如意路商住楼、滨溪别墅区、镇中路等中心街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两个镇逐步扩大了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主题公园、停车场、超市等规模。城镇集聚功能明显增加,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了工业向园区集聚,三产资源向中心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到20xx年底,泗门镇进工业园区企业达201家,第三产业总产值达12.8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9。梁弄镇新建了湖东工业功能区积极引导灯具企业向功能区集聚,到20xx年底,进功能区企业26家,大力发展三产资源,到20xx年底三产总产值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商贸服务业。

3、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20xx年泗门镇农民人均收入10372元,比96年增加4766元,梁弄镇人均纯收入4500元,比96年增加2454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到20xx年泗门镇16周岁以上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保率达到86.7,政府全年用于社会救助资金近300万元。梁弄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5以上,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85以上,各项基本保险人数逐年上升建,并建立了职业技能培训基地2个,实现就业再就业1191人。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实施村庄整治改造工程、山区人口“内聚外迁”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泗门镇被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梁弄镇积极开展了平安社区、安全单位、平安景区等系列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工作的几点体会

1、抓小城镇建设首先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思想认识是前提,组织领导是关键。市里主要领导深刻认识到,搞中心镇改革建设绝不是下放点权限、给予点优惠政策、造一个形象工程,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探索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子,通过中心镇的示范作用,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的步伐,以此通过各种会议和宣传来统一有关部门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和中心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心镇发展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了中心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真正营造了适宜中心镇发展改革的经济社会环境,给中心镇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同时督促各部门主动、及时地作好配套服务工作,明确操作规程,要求市直有关部门都把促进中心镇发展改革工作列入年度重要工作,以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2、抓小城镇建设,必须要突出方案、规划的统领作用。试点方案和城镇规划是发展蓝图、工作依据,也是各项工作的龙头,因此方案、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城镇的演进方向、建设进程乃至发展成败,直接关系到城镇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和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方案、规划的龙头作用,坚持方案、规划先行,把中心镇方案、规划放到统筹城乡规划的重要位置,坚持以规划来带动中心城镇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帮助制订统领全局的实施方案。我们不仅重视小城镇“要”发展的问题,更重视小城镇“如何”发展的问题。在泗门、梁弄列入试点

市省级中心镇建设工作总结第2页

镇后,组织工作班子深入开展调研,指导出台了试点时期的《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发展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发展改革的主要措施,为试点镇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二是明确了小城镇的功能定位。确定泗门镇是余姚市北部现代化小城市,是辐射杭州湾南岸余慈地区产业带的中心城镇,是未来5年中重点开发的城镇示范区和重要物流基地。确定梁弄镇为以革命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型山水生态城镇;三是突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两个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及时修编和完善了《城镇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进一步凸显其特色和个性。在规划的制订中做到规划与目标定位的有机结合,做到近期建设与长远建设的有机结合,做到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与余姚市“十五”、“十一五”规划相衔接。

3、抓小城镇建设一定要突出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而发展经济必须以产业作支撑,人口和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都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上。对此,我们市里上下的认识是十分统一的,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并且都能做到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极积鼓励中心镇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的主导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目前,两个乡镇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泗门镇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条件,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聚集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高起点规划的8000亩工业园区内,基本形成了家用电器、汽车附件、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20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出口创汇12570万美元。在农业上也坚持特色优势,做好榨菜文章,全镇榨菜种植面积5万余亩,成为“中国榨菜之乡”,榨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5,33家加工企业中已有宁波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余姚市级龙头企业13家,27个商标生产小包装,为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梁弄镇利用老区优势,发展特色致富产业。培育了以花卉、名茶、水果为主的特色农业,走出了“农户 基地 专业合作社 公司市场”新模式的农业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中国灯具之乡”品牌优势,做优灯具产业,全镇已发展工商注册灯具企业405家,异地建办12家,1400多家灯具经营部遍布全国各地,灯具行业务工人员达9000余人。商贸旅游业迅速发展,被评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20xx年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00万元,现有商贸企业232家,有1/3的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商贸服务业工作。

4、抓小城镇建设一定要发挥小城镇的主导作用。中心镇的发展改革如果没有自已改革的积极性,不解决发展的机制、体制问题,外力的作用和政策都是有限的,我市的两个中心镇在这方面都做得比较好:一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如泗门镇根据市里政策划,按照“统一、精简、高效”原则,把现行镇机关内设机构设置为“五办一所”,必要时根据干部使用条件,高配中层正职。同时运用好行政管理权限,建立了余姚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泗门中队、余姚市招投标中心泗门分中心、余姚市卫生监督所泗门分所和余姚市疾病预防中心泗门分中心。二是积极实施审批制度改革。按照政策扶持设立了与市行政审批中心职能相对应的便民服务中心,运用好行政管理、计划项目审批、建设规划等部分市级下放的管理权限,减少了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使中心镇的服务效能得到明显增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积实施财政体制改革。按照收支划分范围及调整比例,积极争取专项补助,运用好向中心镇倾斜扶持的财政管理政策。从而使中心镇的可用资金明显增加,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积极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中心镇建设投资公司,强化政府作用,实行综合开发、滚动发展;着力改革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机制,最大限度地放开了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五是深化建设用地改革。运用好建设用地指标周转制度,强化土地整理和后备资源开发,建立城乡用地置换机制,不仅有效地保障了中心镇建设用地,而且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增强了中心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全面推行城乡劳动力统一登记管理和城乡统筹就业的制度,积极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大力推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5、小城镇的持续发展要有必要的政策扶持。中心镇的发展改革,有些是靠自身是解决不了的,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支持。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央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中心镇的实际情况,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泗门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梁弄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加快推进泗门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意见》。考虑到不同的中心镇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比较优势,我们在制定政策意见时,坚持从中心镇的实际出发,突出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不同的镇实行不同的政策。在泗门、梁弄两个中心镇的扶持政策中,具体政策条款各有侧重。如考虑到泗门海涂等可利用土地资源充裕,我们给予了用地指标自我平衡的优惠政策,规定在确保耕地总量平衡的基础上,通过零星整治、土地整理、平坟返耕等新增有效耕地面积,由镇政府实行定向自我调节,集中用于泗门镇城镇建设,通过政策优惠泗门镇土地折抵指标增加了1200亩,可折合资金7200万元,农保调整指标增加了1800亩,可折合资金216万元,各类土地出让金返还增加4700万元,以及各类财政返还共1.57亿。又如梁弄镇,为鼓励山区人口梯度转移,促进中心镇的人口集聚,规定对按规划向梁弄镇规划区集中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确保退宅还耕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可转换到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区选址,移房户可享受市政府《余姚市山区整体移民集中安置试点若干政策意见》等有关文件中的优惠政策。同时,考虑到梁弄镇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众多,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我们规定给予专项的文保资金、四明湖保护资金及旅游、环保补助。通过制订这些因地制宜的扶持政策,鼓励中心镇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创新,扩大了中心镇的自由发展空间,增强了中心镇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了中心镇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市中心镇发展和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对照,还有较大的差距,小城镇城乡二元分割的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制约试点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些体制性、素质性、结构性障碍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率先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积极推动小城镇改革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要继续加强领导,全面落实政策。充分发挥中心镇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积极为中心镇的改革与发展出谋划策。进一步明确中心镇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快中心镇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工作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并要求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加大对中心镇的支持力度,形成推进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对已经出台的有关扶持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抓紧进行一次梳理,对还未落实的政策,要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切实抓好落实。原创:

二是要把握工作重点,推进中心镇的发展和改革。在工作思路上,要把握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着力深化小城镇配套改革,努力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中心镇集中、农民向中心村和社区集中、土地经营向规模经营集中这“四个集中”上取得突破;在工作重点上,大力实施以下工程:一是切实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工程;二是切实把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小城镇建设工程:三是切实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四是切实把强化公共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大力实施小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五是切实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大力实施社会管理提升工程;六是切实把城乡配套改革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强大动力,大力实施配套改革工程。

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思路


这篇关于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思路,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认真落实市上下达给我镇的粮油增产、增收任务,确保目标的实现。镇农业中心是镇党委、政府指挥农业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全体工作人员在2011年将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踏实工作,积极向上,完成好组织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推进全镇农业生产、科普转化及其它工作在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新的起点。具体计划如下:

一、农业生产工作

(一)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

1、推广旱育秧技术26000亩,比增加1000亩。

2、推广旱育保母包衣技术15000亩,比增加8000亩。

3、推广水稻浸种技术27000亩,比增加1000亩。

4、推广秸杆还田技术47000亩,比增加8000亩。

5、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0000亩,比增加25000亩。

6、推广机械插秧新技术,集中在绵河10组示范300亩。

(二)农业生产项目争取

1、争取小麦创高产项目亩,集中在五方、同义村实施。

2、争取水稻创高产项目1000—亩。

(三)农业生产新品种推广

1、大、小春新品种试验、示范。引进新品种小麦、油菜各2—3个,水稻新品种5—7个,集中成片进行比对试验、示范,选出适应本区域优质高产良种,为了农户今后用种提供坚强保证。

2、新品种推广转化,小麦推广3—5个,油菜2—4个,水稻推广5—10个,逐步取消退化减产老品种。

(四)农业生产培训宣传

1、抓好大小春技术培训:10月底前培训小春6000人次,3月底前培训大春6000人次,措施是:分村实施。

2、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技术宣传、指导、咨询一系列服务工作,深入村组、农户、田块中去工作。

3、抓好大小春技术资料的发放:计划大小春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0000份,将科技种田技术送到农户手中。

(五)植保工作方面

1、抓好小春药剂拌种,控制麦类条锈病、白粉病的发生,减少施药次数,减少投资,打造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为广大农户提供安全食品和安全生产。

2、抓好大春病、虫、草、鼠的测报,及时发布防治信息,特别是水稻的苗瘟、穗瘟病的预防和控制,抓好稻飞虱的监测和防治,对二化螟虫的防治准确、及时,不留死角和残留。对水稻下种前必须采取药剂浸种。

二、科协工作

1、抓好科普工作,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月活动搞好本镇的科技赶场活动。结合科普活动的深入,力争向市科普部争取科普宣传栏8个。

2、打造一个协会向推荐为十强科协。

3、向市科协争取立项一至二项。

4、结合本镇种、养、加的特点,与市科协、省科协保持高度联系,并把我镇特色推向科技领域,推向市场。

三、其它工作

(一)农经管理

积极配合财政所:1、抓好村组财务人员业务指导、培训。2、制定2011年村组财务管理有关政策制度。3、加强对农民负担工作的监督检查。4、管好各村代管资金,监督好各村对资金使用。5、进一步深化加强土地流转宣传,承包地的管理监督。

(二)农业产业化

1、进一步抓双瓦村蔬菜基地工作,协助村上做好基地种植规划、生产管理、技术服务、市场信息等服务引导工作。

2、抓好红社村蔬菜加工企业规划发展,引导服务,使企业做大做强,办出特色。

镇敬老院规范化建设管理年活动方案


镇敬老院规范化建设管理年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水平,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省政府《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区委一号文为指导,镇政府决定深入开展以“整顿提高、强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敬老院规范化建设管理活动。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坚持“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自我发展”的原则,完善制度,改善环境,提高我镇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敬老院健康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按照上级领导要求,结合我镇实际需要,建设标准化敬老院。
(二)理顺和明确敬老院管理体制,使敬老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三)加大对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底全镇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
(四)解决敬老院供养资金缺口,提高供养水平。
(五)提高敬老院管理人员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六)建立镇敬老院工作监督考核制度。
三、工作内容
(一)组织实施。将敬老院建设纳入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完善五保供养服务网络,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敬老院建设与管理。
(二)供养对象。敬老院在优先供养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供养对象的基础上,吸纳其他有需求的五保供养对象,向他们提供吃、穿、住、医、葬方面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同时,对分散供养的五保供养对象提供必要的供养服务,并逐步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的各项生活服务。
(三)供养资金。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所需资金及工作经费在镇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同时通过开展敬老院自身生产、拓展服务范围、接受社会捐赠等方式,改善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
(四)对五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年年核实,保证五保对象供养率85%以上。
(五)基本建设规范。根据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在敬老院内合理划分生活、生产及娱乐康复等区域,配置必要的膳食制作、医疗卫生、文体娱乐、洗浴、消防及办公管理等设备设施。
1、在醒目位置悬挂标识。
2、设计先进、合理,符合国家《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达到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床位140张,基本满足全镇五保的生活需求。
3、生活、生产、娱乐康复等区域布局合理,生产区和生活区分设;院容美观,环境清洁;生活区空地作物和绿化面积达90%以上。
4、实现四通:即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
5、居室、卫生间、浴室、走廊、楼梯等设施符合无障碍设施规范要求。
6、居住用房使用面积每间不少于10平方米,每床位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居室朝向良好,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居室内配备供暖和降温设备,并配备床、桌、椅、柜、被褥等必须生活用品。
7、辅助用房设置办公室、厨房、餐厅、储藏室、医疗保健室、活动室、浴室和公厕、娱乐室、康复室等功能室。
8、厨房、餐厅分设,卫生整洁;炊具齐全,配备餐具消毒和食品保鲜等设备;桌椅、餐具满足就餐需要;食物储藏有防蝇、防鼠设备,配备整套厨房专用设备。
9、医务室配备专职或兼职医护人员及必要的医疗器械和常规药品,配备必要的康复设施。
10、浴室保证供养对象每月洗浴两次以上;卫生间内有坐便器,夏季有防蝇设施,便于清洁。
11、活动室配备文体娱乐设施,室外活动场所设置合理,配备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
(六)工作人员组成。敬老院工作人员主要由院长、护理服务员、炊事员、卫生员、会计、出纳员、保管员等组成。工作人员有专职,有兼职。
敬老院根据供养服务人数,按精简效能、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的原则配备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与供养人员比例不低于1:10。
(七)管理制度。敬老院应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岗位责任、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思想教育、值班请假、车辆设备、安全保卫等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目标、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服务。
(八)服务管理。敬老院应加强五保供养对象的服务管理,主要包括:
1、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适合供养服务对象特点和身心健康的膳食,伙食标准每人每天不低于6元。
2、提供服装、被褥、家具等用品,按季节添置、更换衣被等生活用品。
3、实行分级护理,对一般院民实行常规护理,负责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对半自理院民实行二级护理,负责整理床铺,送水、送饭;对生活不能自理院民实行一级护理,负责喂水、喂饭、喂药、洗脸、擦身、每天查房1—2次;对重病号实行昼夜值班服务。
4、

镇敬老院规范化建设管理年活动方案第2页

保障五保对象有病及时治疗,并建立供养对象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5、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当地的丧葬习俗,妥善办理供养服务对象的丧葬事宜。
6、发给五保对象每月10元以上的零用钱,满足其特殊消费需要。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210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
(九)财务管理。敬老院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对供养资金、管理经费、医疗基金、丧葬基金、各类物资及生产经营收入等都建立专账,账目定期公开,接受供养人员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
(十)工作人员待遇。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参照我镇同等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
(十一)部门监督。镇民政办负责对敬老院的管理和指导,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分为日常检查和年终检查,两项检查均计入年终考核分。其中,日常检查占60%,年终检查占40%。建立暗访制度,暗访检查成绩计入日常检查考核分。
四、加强领导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是维护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权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要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手段,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创新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争取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企业家的支持与捐助,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心与热情,鼓励他们捐款捐物参与敬老院建设,让全社会都积极参与进来,从而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敬老院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民政办要认真履行协调和管理职能,当好镇委、镇政府的参谋,财政所做好敬老院所需资金的预算安排,确保五保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我镇敬老院建设、管理规范化水平上新台阶。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乡土镇文化中心管理方案》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数据中心管理方案

  网站地图